到鄱阳彭泽两县调研喻氏族谱
2018年5月11-12日,应鄱阳彭泽宗亲邀请,江西喻氏文化研究会族史调研组喻致铭、喻衍忠、喻德琪、喻长林等一行8人,前往鄱阳彭泽两县调研喻氏族谱。
11日下午,一行经两小时的车程,首先来到鄱阳县芦田乡喻斌宗亲家里,向他了解芦田乡及附近喻氏分布情况,得知芦田喻氏人口不多,只有七八十人,来源于新建县罗家渡,经推算,时间是明末。在交谈中调研组还了解到,附近的乐平市也居住有喻氏宗亲,乐平喻氏一直未和研究会取得联系。
在座谈中,调研组向喻斌通报了去年南昌全国喻氏大会召开情况及族史调研组近期工作开展情况,向他发送一套表格并进行了讲解,委托他收集芦田乡及周边喻氏资料,以备将来编纂《江西喻氏志》使用。同时,调研组喻德华喻立建等人把芦田喻氏宗谱进行了扫描。
告别喻斌后,调研组继续赶往鄱阳县城,应约与等候在县城的喻华猛汇合,前往莲湖乡。在喻华猛宗亲的带领下,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瓦屑坝参观。
瓦屑坝是大家仰慕已久的移民圣地,濒临鄱阳湖,曾是远近闻名的重要码头。大家站在瓦屑坝的移民牌楼下,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浩瀚的鄱阳湖。几百年前,在江西填湖广等移民大迁徙浪潮中,江西移民主要在瓦屑坝码头集中上船,前往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安徽江苏等地垦荒种地,开枝散叶。想当年,那些离乡别土的人们,往往会在瓦屑坝带上一抔泥土,怀着对故土无限眷恋之情,踏上迁往他乡的路途。所以,若干年后,移民后裔往往不记得自己的祖籍地名字,但记得瓦屑坝这个地名。瓦屑坝,一个故乡的代名词!
参观瓦屑坝后,喻华猛又带着大家参观了本地的一个寺庙——莲花山寺庙,又名万寿寺,是周边有名的寺庙,远近的香客众多,香火很旺。该寺庙占地不大,但位置独特,背靠村庄,前面是开阔的田野湖塘,环境优美有灵气。
从万寿寺出来,大家直奔莲湖乡喻氏聚居地——三汲坊村。三汲坊村村长喻华清宗亲热情接待了调研组成员,大家在喻华清家中与三汲坊村的喻荣乐喻荣禄等宗亲进行座谈。三汲坊村有喻氏300余人,清代从南昌县瑶湖迁入,当时有兄弟二人,兄在鄱阳县城七条巷定居繁衍,现有人口不足百人;弟 定居于三汲坊村繁衍至今。
调研组查阅了该村族谱,并进行扫描。同时,向三汲坊宗亲通报了去年南昌全国喻氏会议情况及族史调研工作情况,并委托喻华清宗亲收集三汲坊和七条巷喻氏资料,为今后编纂《江西喻氏志》打下基础。
大家在喻华清家里吃过晚饭,便告别各位宗亲,连夜赶往彭泽县,深夜来到彭泽县定山镇入住彭湖客栈。
第二天早晨,吃过早餐后,调研组与彭泽县定山镇喻桂安宗亲取得联系,来到了喻桂安家,与喻桂安喻泽佑宗亲进行座谈,翻阅定山喻氏族谱并扫描存档。
彭泽县喻氏主要集中分布在定山镇,其中又以联塘村人口最多,有1000多人,由花园、枫林塘、老屋三个自然村组成。定山喻氏这支共有人口七至八千人,涉及26个自然村,分布于彭泽县、湖口县和湖北、安徽等地。每年清明节,各村都会派代表来到定山联塘村,在祖坟山祭拜开基祖喻臣。
座谈中,调研组人员向喻泽佑宗亲通报了南昌喻氏大会后族史研究工作情况,并委托喻泽佑负责收集彭泽喻氏资料,以备日后编纂《江西喻氏志》一书。
在喻桂安家的座谈结束后,调研组在喻桂安喻泽佑等宗亲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花园、枫林塘、老屋三个自然村,并在祖堂和祠堂前合影留念,参观自然村后,大家又来到联塘喻氏祖坟山,遏拜定山喻氏基祖喻臣公。
最后,在众宗亲陪同下,一行来到联塘村委会,与村支部书记喻方喜进行了座谈。
随后,彭泽宗亲热情招待了调研组一行,期间,彭泽定山宗亲喻员初特意赶来与大家相聚。众人欢聚一堂,洋溢着浓浓的家族情意。下午,调研组与彭泽宗亲告别,踏上了回南昌路程,圆满结束了鄱阳彭泽之行。
一、设计思路与说明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社会的发展是在家族延续的过程中得到传承和发扬的。一个姓氏、一个家族的繁衍生息,兴盛衰亡,无不记载着祖先们感人至深的创业历程,打上时代的烙印,折射出历史文化的光辉。就今天来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一直是纠缠人们灵魂的问题,这种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正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向心力、凝聚力。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并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他们更是历史传承的接班人,让他们去调查自己家族的家谱,了解家族的繁衍发展的历史,看看祖先们留下的一个个深深浅浅的脚印,这流动的过程,变化的轨迹就是活生生的历史,对于了解历史,爱家爱国,生发感情,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课可分四大部分,每一个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但各部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第一部分为基础课,主要以家族为核心,通过家庭与家族的区别,揭示家族组成的基础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家族结构的形式等基本常识,重点让学生了解婚烟关系、血缘关系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辈份和称呼的区别。第二部分为调查课,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在充分掌握第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实践的,学生在了解了家族结构的基础上,以家谱调查的形式从爷爷的爷爷开始向下延伸,展开对自己家族的繁衍发展的调查,并且根据调查绘制出自己的家族金字塔,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家族的成员,以及他们的年龄、职业、曾作出的重要业绩等,并写出他们与自己关系。第三部分为资料查阅课。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通过让学生上网、上图书馆等查阅与自己同姓的历史名人以及他们的光荣事迹,从而使学生既学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又增加了民族自豪感,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最后一部分则是在收集了丰富的资料的基础上,绘制一份精美的家谱。
可以查,但难度大。有很多网友提供行第、字辈的几个字然后找族谱,可以说99%都是石沉大海。尤其是有一些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没找到家谱的,这期间字辈有可能是后来起的,和原来的就不一样了,所以按照字辈去找家谱比较困难,还要结合其他资料。
首先应该知道所属姓氏的郡望、堂号,属于哪一支派,再根据这些信息找到对应的祠堂(家谱一般在族长、族头那里,或者族里指定的某个人保管,另外祠堂也会有)。
不知道你是否看过我的相关回答,在此一并附上,供参考:
下面是我看过的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附寻祖步骤
一、寻根问祖第一步,必须搜集到相关资料
1、先祖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载(家谱记载或口头流传,如果是做官迁来的可以查看当地地方志史书记载)
2、始迁祖的名、字、号、排行字号,始迁祖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迹,典故。(始迁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号和有无同族、同支);
3、字派、排行字辈;
4、始祖的相关资料(始祖其他旁证资料,如哪个郡望,和谁是本族);
5、家族的迁徙史(如迁徙年月,还有迁徙的故事传闻)。
6、始祖和所修现有家谱的年代。
二、寻根问祖第二步:怎么搜集寻根资料?
1、有家谱的查看家谱,一般家谱的记载最清楚。
2、没有族谱的,查看祖坟墓碑文字 ,特别是始迁祖的墓碑,大都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3、没有族谱也没有碑记的,只能多问问族中老人,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人情、故事传说等;尽可能的和老人交谈了解,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保存。
4、查看家里有没有保存以前的土地、房产契约,可以大致考查出始迁祖的名字,和所处的时代。三、寻根问祖第三步:寻根信息的对接和确认寻根信物并不是特指某件物品,而是指宗谱记载的、口头流传的祖先名号、祖坟祖墓这些寻根信息,通过网络交流,你可以和同宗相认对接的这些信息,没有相似点的,是同宗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寻根信息越详尽,寻根可能性也就越大。对于始迁祖的来源地名,因为在不同年代记载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多少都、什么府、郡之类的,可以根据大致地名所在地的地方县志,寻找到详细的精确位置,再对照如今的地图进行确认,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加好友咨询。
四、寻根问祖第四步:寻根的方式和实地考查
把以上这些东西收集得越丰富越好,然后在网上寻找各类宗亲网、姓氏网,发布寻亲信息。也可以在当地论坛发帖,再或者搜索加入当地QQ群,进入祖地群、同支派群等和宗亲交流,也可以在一些族谱数据库平台网站搜索。在网上联系上祖居地宗亲后,要向他了解祖居地相关情况;当大量资料能够确认对接上以后,可以到祖居地实地走访。在根据祖籍族谱记载,找出是否有外迁人员,与始祖资料是否一致来进行确认。
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本姓氏村落的“始迁祖”开始的。
家谱一般不是从历史上最有名的那位祖先开始的,而是从本姓氏村落的“始迁祖”开始的。人们只会在有名祖先下,简单介绍后头的传承,然后再认认真真,从始迁祖书写子孙的名字及其配偶姓氏。
中国各村一般都有一到三个人数较多的姓,每一个姓氏的人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中国从明朝洪武大移民和明成祖朱棣时期的大移民后,才定格为现在的村落格局。
此前很多地方是空无一人的,因为在宋朝末年一直到元朝末年,局势动荡,灾荒连绵,十室九空,很多村庄连人都没有了。所以朝廷才决定从人多的山西等地,移民到山东、河南等地。很多华北的村落,村子的建立就是明朝初年。
元朝及以前的族谱,往往遗失不见,同时因为没有建立非常完善的族谱系统,多数姓氏的族谱没有留存下来,只好从明朝的“始迁祖”开始算。这里头有一些例外,如孔氏等家族的族谱就很完善。
到鄱阳彭泽两县调研喻氏族谱
本文2023-11-14 09:05:2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75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