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4浏览:3收藏

杜甫简介,第1张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故他的诗被称作“诗史”。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父亲杜闲有奉天令一职。青年时期,杜甫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共同谈论诗,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安禄山与史思明)爆发后,他流亡颠沛,竟被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kuí)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死后,按其遗愿,和其祖父同归葬在洛阳市东约23公里的偃村。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杜甫又被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他所写的诗,被人称为“诗史”。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 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杜甫的诗都收集在《杜工部集》中。诗风基本沉郁顿挫。

最炫杜甫风

《最炫杜甫风》是继“杜甫很忙”之后另一个将杜甫推向热潮的作品,这是网友张方根据当时凤凰传奇十分火热的歌曲《最炫民族风》进行改编而成的歌曲,加上“杜甫很忙”的一系列“恶搞”做成的视频,刚一发布便得到了很大的反响。

“杜甫很忙”

在2012年这个杜甫1300年的诞辰周年,年初的时候,语文课本上的杜甫就被网友们设计了众多情景,因此便有“杜甫很忙”系列,网友们的脑洞大开,因此获得很大的热评,当然褒贬不一。而《最炫杜甫风》的歌词改编不仅有趣还和杜甫经历十分契合,因此被众网友传唱。

该歌词为“开元的盛世是我的爱,幽幽的蓬门今始为君开。”这两句便是从杜甫诗歌《忆昔》和《客至》中借鉴而来,而其他的歌词也如此均是借鉴杜甫所写诗歌而编。而最朗朗上口的便是“悠悠的唱着最炫的杜甫风,是语文课本最美的姿态。”成为经典有趣的歌词。

《最炫杜甫风》发布以来得到众网友追捧,而杜甫草堂宣传人员则表示,在杜甫的诞辰周年出现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好事,因为加强了大家对杜甫的关注,但要提醒众网友在创作的时候要同时考虑杜甫的身份地位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而《最炫杜甫风》的原创者张方则表示,他这是在致意伟大的诗人杜甫,仅以此歌词表示对他的敬意,毫无恶搞之意。

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作诗史,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影响深远,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 画像

杜甫出生于北方的名门大士族,家族为京兆杜氏分支的襄阳杜氏,自祖父杜审言起举家自襄阳迁至巩县。杜甫小时候家境优厚,生活宽裕,年幼好学,七岁能成诗文,不过杜甫小时候也十分顽皮,院子里枣树熟了的季节,一天可以上树不知几回。

杜甫十几二十岁时好游历,四处出游,24岁时考试落榜,至744年,杜甫遇到李白,两人一见如故,谈诗作文甚是交好,秋末时节二人告别,杜甫结束游玩回到长安。

杜甫所生活的年代恰逢唐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由于杜甫家学渊博,其早年的作品一方面主要表达了他理想中的生活与抱负,另一方面显露了他关怀民生与驳斥政治丑恶的思想,逐渐走上了忧国忧民的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的政治日益腐化,其生活也逐渐陷入困境。

此时杜甫仕途也不顺,遭遇科考闹剧,士子全数落选,无奈之下转投权贵之门依然无果,困居长安十年,郁郁不得志。

后来遭遇战乱,杜甫颠沛流离也始终不忘牵挂国家与百姓忧患。此后,杜甫在官场流离,遭遇了世态炎凉,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不少佳作。759年,杜甫开始在外漂泊,社会动荡,杜甫对混沌的政治痛心疾首,生活艰苦,此时作品的产量也极大。

此后,杜甫在船上飘荡,思乡心切却因生活艰苦而不能北上,最终于大历五年冬,死于一艘小船上,享年59岁。

杜甫草堂的来历

杜甫为唐代著名诗人,草堂是他在经历“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的暂居之地,地方位于成都西郊,环境优美,位于浣花溪畔,因此深得杜甫心意。当时杜甫所建的茅草屋早已随风雨刮打被毁坏了,如今后人为了纪念这段杜甫便在此地修建草堂。

杜甫草堂

且说杜甫草堂的来历,它本是一间破草屋,刮风下雨之时便会屋漏湿床,难以入眠。当时逢“安史之乱”,唐肃宗得以回长安,杜甫为朝内大臣排挤诬陷,引得唐肃宗怒将其外调,于是杜甫深感抱负实现无望,百姓深受战役苦难,也遭受这官吏的剥削,遂对从仕失望至极,愤而离职。

杜甫与家人便四处漂泊,生活极其困苦,后至成都,幸得友人帮助,生活方过得算是安稳,不再流离失所。而且成都景色迷人,长期在战乱中度日的杜甫深感此为世外桃源,遂便决定在此定居,只是家境贫穷,幸得亲友帮助能够建起一座茅草屋。于是杜甫选择在了浣花溪边,依水而居,还向当地社会名流要来众多花草树木,悉心栽培,虽屋简却别有雅致。

一间茅草屋丝毫掩盖不了杜甫的才气,在这里的几年时光,杜甫创作诗歌有两三百首,广为流传,其中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著名诗歌。

而后人为了纪念杜甫便在此建立了一座美丽的园林,也成为了杜甫草堂博物馆,介绍杜甫生平和成就。

杜甫的诗风

杜甫所作之诗皆与其生活经历有关,从早年的伟大抱负,热爱这大好河山到晚年身处战乱,所见艰苦之状等丰富经历皆是他创作的源泉,且杜甫的诗集很真实的展现了战火中整个唐朝的转变,也很好的反映出广大人民深受战争的摧毁所忍受的痛苦,因此其诗也被后人称为是“诗史”。

杜甫雕像

杜甫所写之诗在艺术上风格多著,最特别的是杜甫的诗是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这样便使得思想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使其诗能够“知其人,论其世”,因此在艺术方面能够达到唐代诗歌的最高境界。

杜甫的诗风时而雄壮时而沉郁时而瑰丽时而质朴,他十分擅长转变风格创作,因而开创了新乐府诗体,为后人称叹。杜甫的诗体多为律诗,他选词精炼和谐,为人少言寡语,其诗也言简意赅,颇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态。

而他的诗歌语言和整体结构不会单一多变化,因而其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多以借物喻人,赋比兴的创作风格来体现自己的情感寄托。杜诗中多以战争为题材,不仅表现出杜甫对朝廷穷兵黩武的反对,还有对勇于作战的士兵的赞扬,也有对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的同情。杜诗对战争的描述有多种角度和手法,赞扬和批判的态度很是鲜明。

杜诗在杜甫晚年成就愈高,其丰富经历加上不凡的艺术手段使其造就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杜甫后人

杜甫为“诗圣”,其所流传的诗集在诗坛上掀起一阵狂潮,影响弥留至今,而关于杜甫后人的子孙绵延也成为大众所关心的话题。杜甫子孙得以繁衍,至今成为一个很大的家族体系,粗略记载杜甫的后代至今大约分居三省,人数达到上万人。

杜甫雕像

历史记载杜甫留存的儿子有两个,长子为宗文,次子为宗武。且根据记载得知杜甫后人至今分布在福建省、江西省、湖北省这三个地区,以江西省城市居多。杜甫的长子宗文这一支系的子孙后代多为福建省杜氏,而其次子宗武这一支系的子孙后代多为江西省居住。

在2009年的时候还发生一起杜甫后人为争《杜氏族谱》而闹上法庭的案件,同是杜甫后人却不能很好的相处,为了名利却和亲人对簿公堂,想必杜甫见到如此画面也会甚感心寒。

事情发生的前后是因为《杜氏族谱》本应放置在常州祖屋而不应外借,而保管这本族谱的杜旭昌病重欲观阅此族谱便让家人拿来,遂另一支系杜氏后人便要求返还家谱,而此时家谱已由杜旭昌儿子继承,遂发生法庭之事,而后法院不予支持。

杜甫为历史著名诗人,是一个在中国深受崇敬的伟人,因而会有很多人冒牌为杜甫后人以此来谋取暴利,而其真正的后人呼吁大家能够更好的正视“杜甫”这一品牌。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

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

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杜甫草堂什么时候最美呢?

去杜甫草堂的最佳时间

夏秋 两季为最佳游玩时间。此时草堂内树木林立,观赏性佳。梅园位于杜甫草堂的西北角,占地约20亩,种植梅花600余株。梅园中塔影映水,曲桥相接,塔、桥、湖、花、树相映如画。草堂内树木茂密,夏季入园游览,需注意防蚊虫。建议提前涂抹驱蚊水。

去杜甫草堂游玩,可以了解一下它的内部景点。

1大雅堂

大雅堂位于成都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国内最大面积的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2002年正式开放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集的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2花径

花径位于成都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当年杜甫的茅屋前,有一条两旁栽满花木的小径他在诗中曾写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今天的花径,是连接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花径尽头是“草堂影壁”。

3史诗堂

史诗堂位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诗史堂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体建筑。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