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罗城到太原小店儿有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892公里
起点:罗城村
1汾阳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行驶,左转
2) 行驶68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汾酒大道
3) 沿汾酒大道行驶39公里,朝太原/军渡/G20方向,左转
4) 行驶18公里,朝太原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460米,直行进入青银高速
3沿青银高速行驶384公里,朝太原/石家庄/G5/G20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京昆高速
4沿京昆高速行驶335公里,过古城营大桥,朝太原绕城南段/晋城/石家庄/机场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罗城枢纽
5沿罗城枢纽行驶,过古城营大桥约810米后,直行进入京昆高速
6小店区内驾车方案
1) 沿京昆高速行驶59公里,朝晋城/滨河站/小店站/G5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小店互通式立交桥
2) 沿小店互通式立交桥行驶360米,过十里长桥约400米后,直行进入二广高速
3) 沿二广高速行驶650米,在汾东北路/小店站出口,稍向右转进入小店立交桥
4) 沿小店立交桥行驶900米,直行进入滨河东路
5) 沿滨河东路行驶100米,右转进入汾东北路
6) 沿汾东北路行驶950米,左转进入昌盛西街
7) 沿昌盛西街行驶470米,左转
8) 行驶2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小店区
世系图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谱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有两种格式比较常见:
一、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最迟已在南宋时出现了,因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产品。
现在在宝塔式图谱的基础上发展了很多种类,如
1、树系图谱:(典型的宝塔式)
2、线形图谱(平行谱)
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
二、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当然还有很多谱系图如龙凤家谱(其结构是中间是世代,左右两侧分别是祖妣、祖考,也就是父母亲。因此,称此种家谱为龙凤家谱),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等等,但基本上都是在以上两种谱系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区别不是很大。常用的谱系图以树系图谱和线索图谱最为常见。
传统手绘世系图有很多弊端,为此家谱国际研究大量绘世系图方法创新性的编制一套软件解决手绘世系图的难题。通过输入父子关系,直接一键生成世系图,管理员可以随时增添删改人名,省去了传统修谱大量的画线时间。
同时家谱国际免费为各个家族提供一个手机端的使用平台,在手机端轻松查阅世系关系。
还能给去世的亲人在平台上建立纪念馆,也可以将有关的传记、视频、文选等上传到此平台分类管理保存,以方便家族的成员缅怀先人。
在此平台给先人设的纪念堂可以送鲜花、花圈、香烛等,以表缅怀之情,这样就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在清明节、先人祭日、中元节、寒衣节、春节前给去世的亲人奉上香烛,传承孝爱文化。
中国船城”还要搁浅到几时
1983年,澳大利亚拟建一座中国城。在众多投标方案中,惟独相中了乐山市犍为县的罗城船形古镇,并将其在该国洛克斯市依样复制。从此,罗城古镇蜚声海内外。
被称为“东方之舟”、“中国船城”的罗城古镇,已经历300多年风雨变迁,有“云中一把梭,山顶一只船”美誉。外形酷似一艘乘风破浪的大船,世间仅此一例,弥显珍贵。
然而,从蜚声海外至今,已过去了20余年。20余年间,国内古镇开发热浪席卷,周庄、乌镇等后起之秀纷纷崛起,而声名早已漂洋过海的罗城古镇,却变得越来越沉寂。当地人守着“宝贝”无所适从,保护和开发陷入困境。罗城的现状,也代表了省内很多古镇尴尬的处境———
2006年2月,犍为县舒学锋、帅华光等几位退休老干部,再次将两年前写就的“关于维修罗城古镇的建议”递交到相关部门。这已是他们第二次为罗城古镇“进言”。舒学锋不无忧虑地说,“如果再不加以保护,也许过不了太久,我们只有去澳大利亚,才能一睹罗城古镇的风貌了!”
罗城古镇成名,得缘于一个偶然的机遇。1982年,西南建筑设计院在航拍时偶然发现了罗城“船形街”。1983年,该院将罗城古镇建筑图展示于“广交会”上,在众多投标方案中,澳大利亚相中了罗城古镇的原型。同年4月,双方草签协议,由日本、泰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投资,在澳大利亚距墨尔本市24公里的洛克斯市修建一个占地9公倾、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中国城”。
四川古镇浓郁的乡土风情,由此名震异国他乡。
此后20多年里,民间和国外关注罗城古镇,一直保持了较高热度。而罗城古镇的保护开发,每年都是当地“两会”一个滚烫的话题。今年2月,在乐山市“两会”召开之际,犍为县的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再次展开新一轮“攻心”,呼吁将罗城古镇文化旅游开发,纳入更高层面通盘考虑。
“罗城孤本”的寂寞
据四川百科全书记载,罗城古镇于“明崇祯年间始建,曾为清代驿站,称罗城铺。有四大寨门、四小巷口、三庙五宫、九条街……”至今,在南华宫遗址处,当年用于集会、祭祀的广州会馆残留下来的瓦砾仍随处可见,3次被大火毁灭留下的焦土还依稀可辨,罗城当年繁华似可追忆。
而罗城的寂寞,在那对至今还镇守着南华宫遗址的巨大石狮身上显露无余。
2006年春节大假,众多游人涌向罗城船形街。来自成都的陈先生站在南华宫遗址石狮旁,感慨万千:“要是能够重现南华宫当年的盛景,我们不至于感到如此寂寞和失落。”
大假结束,罗城古镇盘点黄金周成果:20多组自驾游团队,大概有上千人。来的人不算少,但很多人“高兴而来,失望而去”,当地人只能自嘲地说一句,“来看什么?还不如保留那份传说中的神秘”。
从1982年西南建筑设计院偶然发现罗城“船形街”后,这艘从古代驶来的“商船”,声名在不断升级。1986年5月,乐山市政府将这里
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省政府批准其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3年,罗城古镇被省旅游局列为“四川十大旅游古镇”。
然而,不断“升格”的罗城船形街,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而是不停地受到世风侵袭。先是有工商、供销社、储蓄所等单位迁入,接着又有10余户居民随意改变建筑结构,再后来,街面、铺面纷纷走向“现代化”……街面上散乱的摊点、乱停乱放的自行车、摩托车等,无不提醒着外来人,这里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小镇而已,没什么特别。
“很多文物古迹,就是这样慢慢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3月3日,在船形街丰泰号茶馆,71岁的店主张寿清对记者说。
丰泰号是一家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茶铺。前面是铺面,后面是住房,标准的四合院。张寿清从家里抱出一个木箱子,翻出藏在木箱中的家谱,向记者展示家族辉煌的过去。家谱上记载,张寿清的祖辈捐资修建了灵官庙、戏台等船行建筑的标志性景点。
灵官庙、戏台今犹在。“但过街楼不见了,三宫九庙不见了,好难修啊,这就被破坏了?”张寿清脸色沉重,连说“难受”。
随着一处处文物古迹的消逝,罗城的孤寂,也一天天深入骨髓。
对此,罗城镇居民王雅平的感受特别深。1986年开旅店以来,她一直在船形街上“孤军奋战”。她的旅店有20多个床位,最便宜的每晚5元。“生意最火爆的是黄金周,但大都是生意人”。老板娘坐在街边,看着偶尔从眼前走过的旅行者,有些莫名的忧伤。“没有玩的,很多人看一眼就走了”。“镇上的居民都希望罗城可以早点开发出来,多点人
气,我们的生意也会好起来”。说到此,王雅平的眼里已经满是期待。
远不说闻名遐迩的周庄、乌镇,就算省内比,在诸如上里、洛带等古镇开发声名日隆的大背景下,罗城这座世界惟有的“绝世标本”,也被远远地抛在后面啦。
古“船”之劫
就“年龄”而言,罗城古镇已算得上是沧桑“老人”。历经战火洗礼、风雨侵袭,却难得地保持了原有风貌。但是近年来,由于自然风化、人为损毁,小镇的保护却有失控之虞。
水、电通了,随之而来的却是乱拉乱扯的电线、凌乱的电杆,和暴露在街面的水管。船形古街原有路面全为青石板,踩在上面凉气袭人。据当地群众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人为了方便汽车通行,撬掉上万块躺了几百年的青石板,铺成了三合土。也是从那时候起,古街典雅的身影逐渐被各种日杂店、饭馆、茶馆等建筑物“破相”,如无当地人指点,外地游客已很难看出古镇原本的船体造型。
古镇原有建筑全部为穿逗木构架形成,没有用一根铁钉。但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10余户不满足于居住木质房的居民,推倒原有房屋,盖起了两层或三层砖瓦房,墙面刷上水泥,再贴上瓷砖,挂上卷帘门。
在钢筋混凝土已经抹平了绝大多数地区建筑差别的国土上,船形古街也不例外,建筑在一点点地“时尚”,而古风却一点点地流失。
家住“船头”、85岁的唐建勋老人家门口,以前是古船的闸门。船上共有东西南北四道门,晚上一关,任何人都进不去。据他讲,解放前“船”上只有10余户居民,现在上百户。
一方面是居民的持续涌入,一方面是游客的不断失望,这个颇有意味的“反比”,也正是那些谋求古镇开发的人的烦恼。
烦恼还因为矛盾不断地“冒”出来。就拿当地政府对古镇旅游开发和营销的渴望来说,一直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就连偶尔需要导游,也由镇政府办公室的王超“客串”。逢黄金周,小姑娘就被彻底“套牢”了,天天陪团。镇政府一位官员说,有时候宁愿没有这个资源,守着,还得应付方方面面“特殊”的接待,有时候一天来几拨客人,而且都是找关系介绍来的,直接找政府,仅接待上就不堪重负。
因为声名在外,罗城船形古镇成为许多**、电视剧的“道具”。2004年夏,著名导演谢晋为选**外景来到罗城,在一个多小时的察看中,谢晋满面沉重。末了,他语重心长地扔下一句话:“10亿元人民币都不要卖!”同时告诫,要好好保护啊,即使开发,也不能变了味。
2005年3月,一心想把罗城旅游搞上去、并为此而四处奔忙的罗城镇宣传委员李平清,接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肖斯塔科维奇。当问及古镇给他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时,这位官员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很多事物的价值,总是在不经意的消亡中显现,总有一天,我们会在痛苦中追悔莫及。”
拯救行动,浮在空中20年
“罗城古镇是全人类的遗产,简单地修修补补已难以维持其原貌,必须对它进行拯救性保护和保护性开发!”目睹罗城现状,长期跟踪四川古镇的西南交大建筑学院教授
季政富很忧虑。
事实上,近些年来,当地政府、旅游和文物部门,一直未断过保护和开发古镇的“弦”。为此而进行的讨论有数十次,所形成的文字材料厚厚一摞。算得上至今为止最具份量的一份文件,是2000年犍为县政府发布的一号公告,首次划定和公布了船形古镇的保护范围,并对保护区内建筑物、临街铺面等作出硬性规定。
在罗城镇政府,记者见到最新的一份城镇规划,其破题之语就是“以保护古镇为重点”。而该县文体旅游局刚出台的全县旅游发展总规,分章节对罗城古镇的现状、问题、开发建设等提出了意见。镇供销社、储蓄所等单位也在一个个保护性规划后相继搬出。
但是,罗城多方面的努力,至今仍无法换来古镇保护的详细规划浮出水面。2005年秋,成都一著名房产商两次赴罗城考察,意欲投资开发,还古镇本来面目。但由于没有可参考的详细规划,在与县领导谈了20多分钟后,遗憾地摇头走了。
“一个规划需要二三十万元,对费改税后的乡镇来说,投入这样一笔钱搞规划设计,难啊。”罗城镇党委书记胡永生一脸无奈。他说,虽然罗城古镇亟待保护性开发,但事实上,目前的保护工作还只能停留在小修小补上。
罗城成名后的最大一次维护在1984年。当年,省建设厅拔款10万元,对罗城古镇进行了第一期修复工程,恢复了“凉厅街”原有风貌,修缮了古戏楼。这以后,由于“各级财力的短缺”,古镇维护一直处于“断奶”状态。据介绍,镇上每年可用于古镇维护的资金仅
有区区数千元,加上县上拨的,近10年总投入还不足20万元。而这种不到位的“保护”,所划下的不等号也很明显。
胡永生说,罗城虽有名气,每年来罗城的游人也有很多,有时一个黄金周就有七八千人,但“面目”受损的罗城,很难留得住客人。客人“一晃而过”,产生不了当地人所渴望的“经济效益”。
2005年,罗城镇政府意欲打掉船形街上的三合土,重新铺上青石板,一核算,需要20多万元,而且文物主管部门也明确表示“不同意”,“因为那是文物,不敢随便乱动”。面对“投入”和“设限”的双重困难,镇政府最终选择了放弃。
当罗城保护计划因种种原因而一再搁浅的时候,一些民间的有识人士却以不同方式,展开了保护行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全省仅有的两个镇级消防队,罗城就有一个。而这个消防队的头儿,是当地民营企业家李忠烈,消防队员全是他厂里的职工,人员开支由李忠烈承担。“罗城古镇再也经受不起火灾的毁灭,我投入再多也值呀。”李忠烈毫不掩饰他对古镇的爱。
而李忠烈们对古镇的爱,似乎折射出一个更深的道理———“中国船城”的搁浅之忧,也许并不简单是一个“无钱”的问题。认知其价值,提升其内涵,为其排除障碍,解开缆绳,选择正确航线,才是搁浅之船扬帆的关键。这,亦是仍在迷途中的为数众多的古镇突围的方向。
背景
天下无双的罗城古建筑
从空中鸟瞰,罗城古镇东西长约2000多米,南北宽约650米。位于犍为县铁山山麓北侧延缓沉降带隆起的椭圆形浅丘山顶上。
主街道凉厅街起于上节街尾端,从这里开始,街道两侧各有一排由“二步架”至“四步架”,以柱支撑架构的廊檐式房屋,长约200米,宽约6米,形同浙江绍兴的乌篷船,俗称船厅街、凉厅子、凉厅子市街。整个船体逐渐由窄到宽,呈梭形自然分开延展;到了船镇中央的宝顶式戏楼一带,又逐渐由宽到窄,自然收缩延展,接拢于凉厅街终端的灵官庙。其建筑造型和平面布局呈“两头小,中间大”,延展变化曲线也十分自然和谐,而且有很强的“空间动势感”。建筑学家称之为“梭形平面布局”,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明朝典型的场镇建筑。
从古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只“山顶飞船”的确达到了美轮美奂的境界,不仅布局巧妙,而且构思奇特,独步天下,叹为观止。正如香港《明报》说:“历史上的罗城呈船形,象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个很好的意念。”
汾阳罗城到太原小店儿有多少公里
本文2023-11-14 07:32:4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75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