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姓有哪些主要人物,主要事迹?
贺知章: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唐代著名诗人。证圣进士,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于与李白、张旭等关系密切,时称"醉中八仙"。能诗,又工书法,尤善草隶,其诗今存20首,其《回乡偶书》传诵颇广。他高寿85岁,为贺氏名人中得寿星。
贺 循: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绍兴)。晋代时官至光禄大夫,他与顾荣同为支持司马睿得江南士族领袖。善属文,博览群籍,尤精《礼》传。朝廷疑滞皆咨之,辄依经礼而对,为当世儒宗。
贺狄干:代人(今河北北郭一带),鲜卑人,魏道武帝将领,因功赐爵襄武侯。他还曾在长安习读史书,通《论语》、《尚书》诸经,尤儒将风度。
贺 懋:临清人(今属山东),官至贵州道监察御史,宽舒公明,清慎仁爱,民称为"贺清天"。
贺 岳:海盐人(今属浙江),著名医学家,著有《明医会要》、《医经大旨》、《药性准绳》等。
贺长龄:湖南善化人(今长沙),道光时历任江苏、福建、直隶等省布政使、贵州巡抚、云贵总督等职,主张查禁私种**和吸食鸦片,重视经世致用之学,惠政颇多。
贺 龙:红军创始人之一。
贺姓,分会稽贺氏,河南贺氏和其它少数民族贺氏。会稽贺氏来源有二:
1、一是源于姬姓,为吴王僚之子庆忌之后。《会稽先贤传》记载,唐中期以前官谱所载,不少贺氏家谱如北宋词人贺铸家谱也如此记载;
2、二是源于姜姓,为齐相国庆封之后。唐中期后姓氏书籍如《元和姓纂》所载,部分贺氏家谱所载。据《魏书。官氏志》等所载,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将鲜卑族复姓贺赖(贺兰)氏改为汉姓贺氏,此乃鲜卑贺氏之起源。鲜卑贺氏现在也已经汉化为汉族,称为河南贺氏。另外还有其他少数民族也有姓贺的。
迁徙分布
贺氏得姓是在今浙江绍兴一带,从一开始起就是当地一大望族。故族人自改姓为贺氏以后,就以会稽为其堂号、郡望。贺纯有孙名贺齐,为三国时吴国大将军齐之孙贺邵任中书令,邵之子贺修在西晋任太子太傅,由于仕宦周迁等原因,贺氏开始在江浙一带缓慢迁徙。
会稽贺氏在汉、魏六朝时期,他们与同郡的虞、魏、孔三姓并称为“会稽四姓”。
日照姓氏之贺姓 贺姓在日照是古老的姓氏之一,名门望族。主要分布在日照市区、东港区的石臼街道、涛雒镇、三庄镇、日照街道,岚山区的后村镇,岚山头街道、巨峰镇、黄墩镇,日照经济开发区的奎山街道。贺姓起源。日照贺姓始祖是明朝初年安东卫后所(石臼寨所)首任世袭掌印(备御)正千户贺儒。历今已六百余年,其后裔遍及海内外。日照贺姓出自姜姓,神农氏后裔。春秋时,齐桓公(姜姓)有个孙子叫公孙庆克,他的儿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庆封在齐灵公时任大夫,在庄公时为上卿,执掌国政。再升为相国。后庆封避乱到了吴国。吴王余祭把朱方封给庆封,庆氏宗族闻讯赶来相聚,从此,庆氏比在齐国时还要富裕。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字改为同义的"贺"字。庆纯改为贺纯,史称贺姓正宗,是为江苏贺氏。 日照贺氏始祖贺儒字文雅原籍湖南,因军功于明初封世袭掌印正千户(“世官世禄、谱牒详明”,“采邑之封、食禄之地不一其处”,后有史可查的后裔文盛公、瑞公、奎公亦皆前明掌印千户,康熙、光绪年编《安东卫志》、《青州府志》、《日照县志》、《贺氏家乘》均有记载),至清初始止。后从信国公汤和备倭海上逐。卜居石臼所,隶安东卫籍,生子五人。明初置石臼寨备御千户所,即安东卫后千户所,在石臼正式设防派驻千户官掌权管理军民事务,后遂称石臼所口,亦简称所口(青州府志)。石臼寨备御千户所(安东卫后所)首任世袭掌印正千户贺儒。贺儒采取措施屯军安民,修城建墩,构筑工事,习兵练武,屯田种粮,备御倭寇,保家卫国,在其任内多有建树。初建管辖一十五墩,即:南石臼、孤耆山、温桑沟、北石臼、青尼、董家、钓鱼、湘子泊、金线、石河、古城、滕家湖、水本寨、西堡、董家堡,继建、管辖二十墩(安东卫志),皮狐墩、石门墩、黑漆墩、泊峰墩、昧蹄墩、张洛墩、涛雒墩、小皂墩、温桑墩、南石臼墩、北石臼墩、万疋墩、董家墩、南青泥墩、北青泥墩、钓鱼墩、湘子泊墩、石河墩、湖水墩。后所千户贺儒根据皇朝廷战略布署,率领当地军民认真备战,屡屡击破贼寇(备倭海上逐),有力地配合了当时全国沿海的防御倭寇侵略、保家卫国。贺氏繁衍。据贺氏家乘言曰:贺儒字文雅,原籍湖南,洪武初依军功世袭正(掌印)千户。后从汤信国公(汤河)备倭海上逐,居石臼所,隶安东卫籍,有子五人,具失讳,以后数世无考(当为四世)。贺氏伍修谱列五支:老长支一世失讳(生贺骏)尊贺骏为二世祖。老二支一世失讳(生贺发),尊贺发为二世祖。老三支一世贺秉乾生二子贺尊、贺崇;一世贺秉坤生一子贺重;一世贺秉正生一子贺厚;尊贺秉乾、贺秉坤、贺秉正为一世祖,尊贺尊、贺崇、贺重、贺厚为二世祖。老四支一世失讳(生贺认)尊贺认为二世祖。老五支一世失讳(生贺统)尊贺统为二世祖。三修谱议定自十三世“照”字辈份始“照,培,锡,泽,相;勋,增,录,鸿,材。”(繁体:照,培,锡,泽,相;勋,增,录,鸿,材)十字为贺姓十三世之二十二世辈份用字。六修谱议定续增“明,堂,钧,浩,东;昌,城,钰,源,根。”(繁体:明,堂,钧,浩,东;昌,城,钰,源,根)为贺姓二十三世至三十二世辈份用字。三修谱议定贺氏辈分自十三世照字辈起首一世排一字,如“照”字在名上,“培”字在名下,“锡字”又在名上,排字错落而起名。
字辈
字辈,表示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
字辈趣谈(昆仑玉虚)
我想最正式的字辈应该是起源于宋朝吧。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规定了十三个字辈,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幅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这好像是我见到的最早的正式的字辈。一般情况下,字辈的形式、内容、涵义等都比较单一,内容嘛,讲的要么是修身、治国、平天下,要么就是后世子孙对祖宗前辈的尊敬、赞美与歌颂,要么就是祖宗前辈对后世子孙的鼓励、期望与祝福。
对于字辈的形式,通常情况有如下几种:
一、 类诗体
如果说字辈属于诗体,我觉得并不恰当,因为有时候他并不是像诗那样严格讲
究对仗平仄,所以我姑且将其命名为类诗体。类诗体一般是以四言、五言的居多。
1、 四言类诗体
四言类诗体属于比较常见的,其广泛被各大家族使用。譬如山东日照丁氏,他们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修丁氏家乘时,从第十三代开始将字辈定为:“惟我家谱,履历备详,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来照,相宅河北,天启开科,崇祯任职,乡贤名宦,德言事功,显扬令绪,繁育兴隆,聿愿同心,孝敬和睦,世代绵长,丕承祖泽”这套字辈以四言的形式,叙述了日照丁氏的来历、迁徙、发展以及对子孙后世的祝福与期望。再如贺龙元帅家族的字辈,贺氏先人贺从先,明末从军来湘。第二代叫贺云贵。第三代兄弟五人,分别以象、虎、龙、凤、凰名之。除贺凰无出外,余者繁衍成今日洪家关贺氏四大房。从第四代起,贺氏宗族即以“大廷良土,文学兴邦,光宗耀祖,世代永昌”十六字排辈。在桑植,贺氏宗族支脉繁多,盘根错节。“门第鼎盛,簪缨蝉联,世为吾邑望族”绝非虚妄。贺龙乃贺氏第三代长房贺象之后。先祖贺大忠,曾祖贺廷宰。廷宰公幼读诗书,颇具文采,但命交华盖,屡试不第。他只得开馆授业,在家乡教起私塾来了。不过廷宰公“丰有财宅”,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全乡闻名。
再如如张氏孝友堂宣统年间族谱记载字辈为:“国正治朝,万事学道,本在其中,运泰有兆,愿复克家,滋大长保”;陈氏湖北陈秋颜後裔“鸿新世绪,敬迪前光,传家孝义,华国文章,诗书启秀,英俊联芳,善有余庆,和则致祥,欣逢泰宇,景运延长,政先仁惠,科尚贤良,惟兹后裔,锡福咸康,允循训典,定保荣昌”;江西欧阳氏字辈“仲国淑景,高先以民(宋淳熙派),永广时之,崇曰文思(明永乐派),充士正立,今尚愈光,汝克可效,天兆孔良(明弘治派),彝伦攸叙,寿尔载尝,保佑盛鼎,厥后定昌(清嘉庆派)”等等,这些都算是比较优秀的四言类诗体字辈。
2、五言类诗体
我个人认为,五言类诗体应用比四言要更广一些。通常情况下五言的读起来更通畅,记起来更容易。五言类诗体字辈如程氏四箴堂自始祖元谭四十世开始为:“伯伟尚嘉芳,浩天大发祥,闻知尊典训,正直集材梁,礼义为贤度,谦恭有道光,齐家先孝友,之国尚文章,学问通经济,功名奏天堂,祖训欣永振,百世受其昌”。再如安徽怀宁清光绪二十七年陈旭修《义门陈氏宗谱》陈氏:“根深枝自茂,本立福攸绵,廉孝辉先烈,诗书启后贤,雅儒崇善庆,俊秀守纯全,盛业传家裕,隆思待诏宣”等。像这些字辈都是属于很典型的而且比较优秀的五言类诗体字辈,当然其内容无非还是关于修身治国之类的。其实使用五言字辈最有名的家族要数孔氏家族,自孔氏55代开始字辈为“希言公彦承,宏文珍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除四言和五言之外,还有七言、八言的。七言的像程氏湖北省江夏区:晋戍元谭程氏叟,世系流衍在歙休,明伊隶洛光先绪,凤岳守歙迈众流,庆祖从命迁鄂渚,文孙有志壮千秋。神童本系江南出,伫看楚立万世侯。八言的有著名武侠作家金庸家族的,即著名海宁查氏家族字辈:“秉志允大继嗣克昌,奕世有人济美忠良,传家孝友华国文章,宗英绍起祖德载光。”此字辈自海宁查氏第七世开始用,金庸为二十二世良字辈。
二、 对联
除了类诗体以外还有以对联形式出现的字辈。但是这种形式的不是太常见。最早的就是
赵匡胤为其后代拟定的字辈加上自己的匡字组成一幅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再有就是山东蓬莱井湾周家周氏辈分,自十六世开始由前清秀才瀛泉拟定“敬绍成勋,林田自云可乐;广启善道,本宗永得其昌”。还有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家族的字辈也是对联形式,不过他们的使用情况有点不同,上下联各十七个字上联为讳字,下联十七个字为表字,可惜的是很难查到他们家的完整字辈了。
一般情况下字辈就这两种形式,但是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譬如明朝朱元璋为其后代订的字辈,朱元璋考虑到后代会有重名的现象所以就给他二十几个儿子和一个侄子每个人的后代各订了一套字辈,而后又作规定,他们的后代除了使用所定字辈之外,名字中第三个字还必须以五行相生的形式为偏旁来定。他的儿子辈均为木字旁所以其孙子开始就以火为偏旁,这样就以木火土金水的形式往复,国家前总理朱镕基,是岷王朱遍(木字旁)一系字辈为“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朱镕基为镕字辈,土字旁。这样其实是定了双重字辈。定双重字辈的还有清朝皇族,自雍正帝以下字辈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并且名字另一个字是按照一定的偏旁起的,比如雍正兄弟几个都为“示”字旁,咸丰兄弟都为“言”字旁,同治光绪兄弟都为“水”字旁,宣统兄弟都为“人”字旁等等。还有就是纯粹以五行相生定下的字辈,譬如高氏钢公后裔,36代到45代为“墀铭泉树炳,堂锦洙机烜”。再有的就是单纯规定偏旁的字辈。譬如《义桥谱》载,宋中散大夫韩休卿所订萧山韩氏8世派语为:心之言可,山问日世。像前四个字一般都是做偏旁用的。还有一种用法就是像《越韩谱》载,明刑部尚书韩邦问为绍兴韩姓所订16世派语为:人淳禾溥,金信水贞,火明土永,木茂竹承。这套字辈规定后代字辈是单双字间隔的,像“人”实际说的就是以人为偏旁。
还有一点是字辈的用法问题。有些家族字辈用法可能有些独特,像前面说的山东日照丁氏字辈“惟我家谱,履历备详。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来照,相宅河北。天启开科,崇祯任职。乡贤名宦,德言事功。显扬令绪,繁育兴隆。聿愿同心,孝敬和睦。世代绵长,丕承祖泽。”此套字辈每四个字为一代,每一代的人从四个字中任选一个使用,不分先后、不分主次,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就是这个家族的,为“肇始武昌”中的肇字辈。再如广东梅州五华、河源程氏四十个字辈为“国家传世德,理学必宗先,孝支宜为则,崇文作善元。燕翼富强本,知书万道全。品行铭高洁,昌兴起俊贤。”后来又定下了四十个副字为“邦光其佩毓,兆吉福相延。开智明龙启,敬业定飞腾。勤修竞荣秀,常思乃识远。长隆显达贵,千秋怡乐天。”与前四十个对应,这样可以选用前四个字或者后四十个字中的一个使用。还有的家族规定人活着和死了使用不同的字辈,即规定两套字辈每个人两个名字一个是活着时候用,一个是死了之后用。不过这种方式不常见。
字辈应该说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其实字辈也算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文学形式,它的随意性体现在,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是不像律诗那样讲究严格的押韵,不像词曲那样必须套用现有的牌名。通过字辈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团结到一块儿,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亲切感。更能够增强各群体间的凝聚力,我想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它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下去。
“贺”姓有哪些主要人物,主要事迹?
本文2023-11-14 07:30: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7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