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经历
陆游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一、陆游的生平
陆游是南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生活经历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125-1170)为读书学诗、科举失意、初仕罢归时期。家庭良好的爱国教育;与唐琬的婚姻悲剧;复试被黜的原因。
第二阶段(1170-1189)为入蜀从军、东归宦游、再遭免职时期。南郑前线的军营生活;入范成大幕府的诗酒生活。
第三阶段(1190-1210)为退居山阴时期,除一度入朝主持修史外,一直闲居在家。
二、陆游的创作道路
陆游的诗歌创作道路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也可分为三个时期:
1 四十五岁之前为初期,此期的创作受江西诗派的影响较大,曾几、吕本中的爱国精神和诗法技巧都给他以很大的教益,其诗歌的爱国主义基调已初步奠定,但视野还不够广阔,同时偏重形式技巧,以“藻绘”为工,尚未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
2 四十六岁至六十五岁为中期,是陆诗创作臻于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他创作最为辉煌的高峰期。火热的前线生活为诗人的爱国诗歌创作开辟了崭新的天地,频繁的迁徙使其眼界和心胸都随之大开,他的诗风逐渐跨越了江西诗派的藩篱,形成了博大宏肆、雄浑苍劲的主导风格,这是陆游创作中具有本质性的变化。
3 六十六岁至去世为晚期,陆诗的内容和风格较之以前又有所变化。自然风光、田园景物、农村生活成为诗中表现的主题,风格也趋于闲适自然、古朴平淡,但诗人的爱国热情始终不衰,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中期的主导风格。这二十年,诗人写了七千多首诗,是他创作的又一丰收期。
三、陆游的其他文学创作
1 陆游是一个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作家,他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词和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和辛弃疾并称“辛陆”。其词的内容相当广泛,风格也多种多样,“其激昂慷慨者,稼轩(辛弃疾)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陈与义)、朱希真(朱敦儒)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晏几道)、贺方回(贺铸)之上。”(刘克庄《后村诗话》)结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来看,其词可大体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激昂慷慨、沉郁雄放的爱国词作,也是陆词中最突出的风格,此类词主要抒发作者建功立业的报国雄心及壮志未酬的感慨不平,表达了陆游强烈的爱国思想,代表作品有《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第二个方面是清雄旷达、恬淡飘逸的闲适词作,此类词多是晚年所作,反映了词人退居山阴后的隐逸心态,但词中也蕴藏着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及作者以孤高自许的坚贞节操,代表作品是咏物词《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第三个方面是纤丽婉约、缠绵执着的爱情词作,显示出词人用情专一的高尚品格,代表作品是《钗头凤》(红酥手)。有《放翁词》(一称《渭南词》)传世。
2 陆游的散文师法韩愈、曾巩,前人推为“南宋宗匠”,其文内容广泛,文体不一,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史传散文,代表作品主要是《南唐书》,此书虽然是历史著作,但作者借史书义,张扬戮力同心、共纾国难,维护国家正统,仍然贯穿着爱国情感。第二类是笔记散文,代表作品主要是《老学庵笔记》,此书载轶闻、评时事、论人物,平允谨严,见解深刻,形式自由灵活,行文简短精练,既具有高度的学术、史料价值,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第三类是游记散文,代表作品主要是《入蜀记》,生动地描绘了他入蜀途中所见所闻的壮丽山河、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文情并茂,议论风生,行文雅洁,笔法自如,是有口皆碑的名作。第四类是传记散文,代表作品有《姚平仲小传》、《曾文清公墓志铭》,此类作品善于选择最有典型性的言行来点染人物神采,重点突出,事迹生动,语言雅健洗练,颇能打动人心。有《渭南文集》传世。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国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示儿》。诗是这么写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行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他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陆游。
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在陆游的生活和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抗敌将士的艰苦生活和爱国热情,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豪迈而悲壮也成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基调。
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陆游的诗歌不仅始终贯注着炽烈的爱国热情,而且同情当时人民的疾苦。忧国和忧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织在一起。他在《太息》、《秋获歌》等诗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强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同时又真切地写出了下层人民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
除了诗歌作品,陆游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记生活琐事,有的议论国计民生,有的叙述友人事迹,但都贯穿以爱国情感,有很强的感染力。
陆游一生饱经忧患,对普通人民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同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陆游丰富的创作实践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更为显著的,还在于他强烈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方面。他的诗文作品,对遭受异族压迫的人民是莫大的精神鼓舞。每当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位在自己85岁的生命历程中深切关注祖国命运的诗人。
陆游和唐琬的哀情故事
南宋的大词人陆游(1125-1209),在1144年娶了他的表妹唐琬,第二年,唐琬就被逐出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于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以上的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合;或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
真相:根据陆游自已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与唐琬是相爱的,他们分手以后,陆游又被迫娶妻,而唐琬也改嫁了皇族赵士程,但真正两人的哀情传世的一段,就是两人的重逢于相别后的十年,在绍兴城外的沈氏园中,那是一个春日,陆游来此赏春,而唐琬和丈夫赵士程
也来此游春,而在此意外的重逢.两人重逢,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人送来一些酒菜,默默以示关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心之余,就是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
两人重逢后没有多久,唐琬就因心情忧伤而忧死(在历史上记载:「未几,怏怏而卒」--没有多久,就心情忧郁而死)
陆游在死前一年(八十四岁,1208年),又来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第二年,陆游终于也追随著唐琬去到另一个世界了.
原文如下:
《钗头凤·红酥手》 作者:陆游〔宋代〕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译文:
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春色满城,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将欢情吹得那样稀薄。满怀的忧愁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春景依旧,只是人却憔悴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桃花被风吹落,洒满清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注释:
黄縢(téng):酒名。或作“黄藤”。
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因此有宫墙。
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浥(yì):湿润。
鲛绡(jiāo xiāo):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绡:生丝,生丝织物。
池阁:池上的楼阁。
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
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赏析:
《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品。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原配唐氏(一说为唐婉)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这首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上片由追昔到抚今,而以“东风恶”转捩;过片回到现实,以“春如旧”与上片“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片“东风恶”句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
创作背景: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唐氏。却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文/悦安哥哥
要说最具备爱国情怀的诗人,陆游一定是首选的一位。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现存诗歌9300多首,堪称最高产的中国古代诗人。然而若说陆游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我更愿意将他视为一个爱国者,一个侠客。
在那风雨飘摇,有如大厦将倾的南宋,他有如一把焰火,凭着苦苦积攒的内在激情熊熊燃烧,愈演愈烈,纵使被冷雨浇灭,依旧留下绚烂的瞬间。陆游的一生,是高歌激昂的,“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将他的英雄气概挥洒得酣畅淋漓。在抗争和不屈之余,陆游很少有春风得意的自在,更多的是彷徨和苍凉,那是他借着诗和酒掩盖的柔弱内心。
陆游出身名门,父亲是朝廷命官,母亲也有极深的政治背景。他幼年跟随家人逃难他乡,自幼就在家愁国恨以及家中的严苛教育下长大,抗金复国的种子很早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世人皆言,孟母三迁,灵慧的环境下,出不了蠢材。年幼时的陆游在耳濡目染之下,一直希冀于投身政治,通过改革挽回南宋颓败之势。他少鄙章句学,所慕在经世,年纪轻轻已经如同一朵温弱的焰火,在颓唐的黑夜里激烈燃烧,可谓壮志凌云。
人生有苦也有甜,陆游16岁、19岁的时候两度参加科举,因此两度在临安舅父家中读书,和表妹唐琬度过无数欢乐时光,也让他和唐琬熟稔非常。可惜那两次科举,陆游都落榜了,更让他的父母觉得他已年岁不小,应该成家,之后就可以静下心来考取功名。不久后,陆游与表妹唐琬订婚,一支家传凤钗成了订婚信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情相悦。
唐琬灵聪才秀,才华横溢,与陆游堪称一对璧人。两情相悦,自然流连忘返,陆游在婚后并没有像他父母所想那般收敛心志,专心读书,反而更加贪玩。陆母对阻碍她儿子考取功名的儿媳妇渐生不满,最终棒打鸳鸯,强迫陆游一纸休书,遣送唐琬回娘家。
原本是一对璧人,海誓山盟,最终却被残酷的现实迫使分开,各自嫁娶他人。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段悲凉无奈的感情让陆游时常沉浸在哀思和忧愁中,贯穿一生。
爱情总是让人期许,也让人失望更多,感情的挫折让陆游难以释怀。他将心中的忧伤暗自掩埋,将一腔热情寄望于社稷江山。
陆游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经世治国是其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28岁时,陆游参加针对恩荫弟子的锁厅试,名列第一,让秦侩的孙子秦埙盎然失色,因而得罪权臣秦侩。在之后的多年岁月里,陆游被秦侩百般刁难,仕途停滞不前。
失落和挫折并没有让陆游却步,在那段黯淡无光的日子里,他仗剑走天涯,一壶酒一柄剑,开启一段游侠生活。“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凭一颗赤子之心,始终前行,厚积薄发。所以说,任何事情都有正反面,当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妨换一个角度,挪一挪位置,人生从此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也许是幸运,又像是命运的必然。秦侩病逝,陆游终于有机会踏上仕途,在福州做了一个主簿,那年他33岁。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陆游真正如同一束璀璨焰火,在黑夜中愈烧愈烈,璀璨了几许繁华。当时陆游在京城杭州任职,他直言劝谏当时的皇帝宋高宗不要沉迷字画,紧接着又弹劾枢密使杨存中。正直好爽的陆游很被宋高宗赏识,任命他为大理寺司直。
当时宋孝宗即位,有权臣手握大权,心怀匡扶社稷之理想的陆游,再次设计弹劾权臣,却被孝宗两次贬职。然而内心真正骄傲的陆游,纵然屡遭挫折,却未曾轻易放弃。
北伐失败后,陆游极力宣扬再次北伐抗金,收复中原。那是从小封存在陆游内心深处的呐喊,在陆游踏入仕途的这一刻,终于得到伸张。不幸的是,当时他的主张没有被采纳,随后被以莫须有的罪名罢免回乡。
一本书,一壶酒,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陆游从此过上一段田园牧歌的生活,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在官场混迹多年,疲惫不堪的心灵偶遇淳朴天真的家乡风光,返璞归真。
这种返璞归真,不是面对严寒时的畏惧和退缩,而是狂放与率直的回归。他纵情于酒,只因酒能稀释他的苦闷烦悲,独得片刻安宁。
12年后,陆游46岁,他重新拾起难以割舍,魂牵梦萦的复国梦想,入蜀为官。这团炙热的火焰愈发旺盛,开始燎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弃笔从戎,半年军旅生活,一个文人墨客对于垂垂老矣的帝国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朝廷不作为,受清流弹劾,报国无门的陆游愤懑悲痛,又难耐心中的不甘,唯有寄情山水,寄情在诗与酒当中。杏花春雨,一醉方休。
1180年,陆游再次被罢免回乡,重新过着“草草半盂饭,悠悠一碗茶”的朴素日子。他喜欢这种闲适和悠闲,心情烦闷时,便喝酒写诗。
官场中人看不惯他,弹劾他不讲理法,思想颓放。他索性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作“放翁”。他希望可以达到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境界,然而永远无法达到的。
他仿佛是为了抗金复国而生,他停不下来。
所有灿烂,都是生命的沉淀。失意沉沦,玩世不恭,会丧失生活,也会丧失了自己,人生的悲哀莫过于此。
陆游闲居五年,再次出仕,此时他61岁。原本六十多岁的人,也应该安定了,可陆游依然一腔热血,劝谏当权者带头节俭,广开言路,于是他有一次被弹劾罢官,时年六十五岁。
一腔热血英雄泪,行至暮年,人似残烛,壮志却难酬。此时的陆游,诗依然是铁骨铮铮,酒已是醉生梦死。
13年后,78岁的陆游再次被召回京城写书,次年编撰完书籍便告老还乡,从此再没有出任任何官职,也许是因为这把曾经燎原的火,已经被严冬冷却。又或许,他已经找到了一片没有寒冷黑暗的地方。
75岁,陆游重游沈园,写下“伤心桥下春波碧,曾是惊鸿照影来。”
81岁,陆游重游沈园,写下“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3年后,陆游去世那年,他在春游后写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一份来不及完成的英雄梦,一个来不及爱的女人。
活得太累,是因为我们有所追求;爱的太苦,是因为我们热爱生活。陆游贯穿一生的爱国救国理想,终究实现不了。繁华褪尽后,暮年的陆游余下的是洒脱、返璞归真,以及梦里佳人。
陆游的经历
本文2023-11-14 06:53:2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75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