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二十岁时跟马三立学相声,提出要拜师,他究竟是谁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4浏览:1收藏

他二十岁时跟马三立学相声,提出要拜师,他究竟是谁呢?,第1张

他二十岁时跟马三立学相声,提出要拜师,他是李文华!2008年李文华“拜师”马三立之事,笔者这里给“拜师”用了引号,因为那一场相声行业的聚会,本质上其实也不能算是“拜师”,而是一次马三立和李文华师徒关系确认发布会。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有不少自媒体和读者认为马志明代父收徒收了李文华先生,这就属于不懂相声行业规矩了。

二十岁时跟马三立学相声,晚年拜师

一代捧哏名家李文华先生八十一岁高龄拜在相声泰斗马三爷门下,成为相声行内流传的佳话。早年间,李文华也是票友下海出身,跟随捧哏巨匠郭启儒老先生学习相声,但没有正式摆知拜师。

经过几十年舞台表演的磨练,李文华的捧哏功底可称“若有似无”,即看似话语不多,给观众的感觉像是在听逗哏演员说单口,可真要没有李文华站旁边量活,逗哏的表演顿觉暗淡无光。怹与姜昆的搭档,一老一少、亦庄亦谐,相得益彰。作为经验丰富的老艺人,在掌握段子节奏和包袱的铺平垫稳上处理的相当老道,并且能给姜昆足够的个人发挥空间。很多曲艺评论家都一致认为姜昆李文华的搭档可称“老叟戏顽童”。

李文华在1981年前后四次给马三立去信诚恳表达了想拜在马老门下的愿望,而马三立对李文华的人品、艺德和相声水平也颇为认可,爷俩早已在那时互相默许承认了这段师徒关系,但当年在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正式摆知,这也成为日后李文华多年来的心结。

2008年11月11日,已经身患重病的李文华在姜昆、李金斗、刘兰芳等人的帮助下最终促成了当时的拜师仪式。由于当时马三爷和门下大弟子阎笑儒皆已故去,因此由少马爷马志明和马三爷弟子常宝华作为见证人,在马三爷蜡像前,插着氧气管的李文华在少马爷搀扶下行鞠躬礼。

从此一代捧哏名家李文华的名字正式写入相声家谱,成为马氏门人,位列宝字辈艺人。仅过半年,李文华便因病去世,令人安慰的是老先生在临终前完成了自己一辈子的夙愿。

李文华从拜师至今已过去近十年,而当初究竟是哪位相声圈内大蔓儿对拜师一事极力阻挠却成为谜团。对于此事,知情人士的说法各有不同。郭德纲在接受采访时的说法是:相声界的同行作梗,一直拦着这个事,不让拜,因为你拜了马三立以后,你的辈分就高了,会比某些人大一辈或者两辈,相声界背后的事情都不能写在纸上。

少马爷的解释是:由于时代环境所限,李文华身处中国广播说唱团,那时都称之为老师,不兴拜师学艺,拜师叩头正是被抨击的旧习。至于当年“中广”的话语权掌握在何人之手,资深相声迷都心知肚明。既然阻力来自相声界内部,那么究竟是什么人站出来反对能让身为寿字辈的泰斗马三立有所顾忌。

很多人第一个想到会是侯宝林。因为只有侯宝林的名望和成就最大。其实不然,侯宝林是宝字辈艺人,而马三爷是寿字辈,马三爷收了李文华的话,最多是和侯宝林平辈,按郭德纲的说法分析,如果当时拜成了,也不存在比侯爷大一辈的问题。

即便假设作梗阻挠之人真是侯宝林,侯爷1993年去世后已无人阻拦,完全可以那时拜师,或者在马三爷生前举办的从艺80周年纪念演出时拜师,很显然从中作梗之人不是侯宝林大师。了解事情真相的当事人已经作古,而姜昆、马志明、常宝华、郭德纲等知情人又不愿点破。但此人是谁在相声迷中已经有了定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众位看懂这句话请在评论中写出他的名字。

郭德纲能把德云社发展成如今如此光辉的地步,能够说是得罪了许多人,脱离的那些学徒,咱们就不必多说了。当他的师傅侯耀文逝世的时分,由于遗产的事情,郭德纲的言语把侯耀华给得罪了,于是之后侯耀华开始和姜昆成了一根线上的蚂蚱,两人把郭德纲当作眼中钉肉中刺。

一、郭德纲侯耀华反目成仇

之前有一段视频,侯氏门徒正在举行收徒的典礼,在这个典礼上,侯耀华亲自说:侯门有收徒典礼,自然也有“开除典礼”,如今已经为这件事情做好准备了,还有现在的相声越来越难听了,我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师傅就像自己的父母,而师傅出殡那天,他却跑去人家喝喜酒,这不就表明他不想认他的师傅了吗。当侯耀华讲到“开除”的时分,现场还有人鼓掌,而且非常热烈。

大家都知道他说的谁,当时郭德纲和他反目成仇的时分,侯耀文出殡的那天郭德纲并没有现身,直到后来,郭德纲才领着德云社的一些人去祭拜,而且郭德纲哭的非常悲伤,于谦更是哭的差一点晕厥。

二、可以开除徒弟吗?

而且相声圈常常会举办一些代父收徒典礼,就比如姜昆的同伴李文华,他是如何变成了马三立的学徒呢?当时的马三立已经去世好多年,于是他儿子就带父亲收了他为徒。当时老头已经病得很重了,姜昆还是把他从医院接了出来,拜了师傅,这些事很多人都了解。那么允许代父亲收徒,侯耀华是不是也可以理所当然的开除徒弟呢?

侯耀华不是一次在大庭广众讲过,他要帮助侯氏相声清理背叛者,其实他就是想要报复郭德纲,把他除掉,但这仅仅他的一面之辞。而且他根本没有这个资格,首要侯耀华本来就不是相声圈的人,尽管他的父亲还有弟弟都是相声圈的红人。

三、侯氏相声的传人

侯耀华在2009年的时分,63岁的他成为了常宝华的徒弟,而常宝华的师傅则是马三立,如果从相声圈来说,侯耀华他应该属于是马氏相声的徒弟,并且和侯氏相声没有一点关系,他仅仅是一个侯家人罢了,并且这种拜师典礼本来就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侯耀华根本就不懂得相声,关于他的一部作品都没有。

其实侯耀文也算不上侯氏相声的接班人,侯耀文是尊师赵佩茹的徒弟,而且郭德纲想不想认可他是侯氏相声的接班人,这得让他自己来说,侯耀华说得再多也没用,他根本没有一点实力。

如今的侯耀华就好像一只跳梁小丑,而且郭德纲连看都不看他,侯耀华他只是想靠着郭德纲还有德云社的名声来提高自己的热度,而且跟着他的那些人也只是看在他的父亲还有弟弟的面子上,他什么都算不上!

马三立儿子马志明口述马氏相声家族渊源

提起我父亲马三立,全国可能有一部分观众能知道。至于马派,现在也很难说就算是一派,这是人们高抬我们,让我自己说呢,我们就算马氏相声。

  从我们家族说起,说相声的年代比较久了。我父亲马三立说相声,我爷爷马德禄也说相声,那年头有个“相声八德”,他是“八德”之一。再往上从相声的这个根儿说,就是我爷爷的岳父,也就是他的师父,就是恩绪。后来又避光绪的名字,这个号改成了恩培。好像

在我的记忆中恩培跟阿彦涛这两位是朱少文的徒弟。当然这家谱各种说法都有,从我的印象里头,听老人们说,第一代就是朱少文,又名“穷不怕”,这是我们说相声的鼻祖。他收了两个徒弟就是阿彦涛跟恩培。恩培当然不是我们马家人了,他是我爷爷的岳父,但我爷爷的东西基本是跟他学来的。

  我爷爷的父亲叫马诚方,是说评书的,但是也是我们曲艺行的人。要从他那儿说就不是三辈儿两辈儿了———马诚方、马德禄、我父亲、我,甚至于我那孩子马六甲,都说过相声。我父亲的大哥叫马桂元,也是干这行的,他那艺术超过我爸爸,不过三十多岁就没了,要不然活到现在,他那肚子里的东西绝对棒……因为我爷爷在旧社会干这行很苦,就希望后代能改换门庭,不干说相声这行,低人三分,所以他挣点钱就供孩子上学。我大爷上的是高中,那个年头上高中很不容易,一般要能上二年私塾就算有文化的人了。我父亲呢,供到上初中毕业,就是天津汇文中学,现在有时候校友聚会,这些同学们见面还特别亲。就由于这个底子,所以他们两位在相声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不能不说得益于文化水平。大部分老艺人都是为生活所迫没办法,得了,说相声吧,甚至连名字都不会写,就干这行了。干了这行以后呢,肯定在艺术上就是人家怎么教怎么念就怎么学,到台上就这么说,真正的理解、发挥、改良一下,如何把这个突出原来的框框,更登上一层,他没有这个能力。我大爷跟我父亲呢,就得益于知识。至于为什么他又干这个了呢?他们初中、高中毕业以后,我爷爷就死了,五十多岁。那年头五十多岁死就不算寿数太低,不像现在,七十多岁还上台呢,八十多岁还上楼下楼没事儿,那个年头人活得都短。我爷爷一死,经济来源就没了,再想供他上大学,没有那条件了。万般无奈,只能还操旧业,就又归了市场,三角地,南市三不管,都跑那撂地说相声。所以基本上我大爷跟我父亲,除了上了这几年学以外,没干过别的行业。

  北方:“相声大师”侯宝林、“相声泰斗”马三立、“单口大王”刘宝瑞、马季、侯耀文、牛群、冯巩、郭德纲等。

  南方:大兵,邓小林等。

  侯宝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中国第六代相声演员,相声大师,先学演京剧,后改说相声。1940年起,与相声老前辈郭启儒搭档,合说对口相声。相声代表作有《戏剧杂谈》、《醉酒》等。

  马三立 (1914农历86~2003211)著名相声表演大师,马德禄之子,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擅使“贯口”和文哏段子。马三立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潜心探索,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马氏相声”,是当时相声界年龄最长、辈分最高、资历最老、造诣最深的“相声泰斗”,深受社会各界及广大观众的热爱与尊敬。马氏相声雅俗共赏,在天津更是形成了“无派不宗马”的说法。

  刘宝瑞(1915年-1968年10月6日),北京人,中国相声第六代演员,师从张寿臣。刘宝瑞的相声作品借鉴吸收了独角戏、评话、**、戏剧等姐妹艺术的优点,大胆革新创造,形成了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尤以单口相声见长,被誉为“单口大王”。

  马季,原名马树槐,80年代,马季把相声搬上以春晚为标志的晚会舞台,1983年被委认为第一届春晚总策划,1984年创作《宇宙牌香烟》进入春晚。2006年9月,中国曲艺界的牡丹奖将终身成就奖颁给马季。

  侯耀文,(1948年-2007年),中国著名相声作家、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自幼受其父侯宝林的熏陶,1960年登台,有四十七年的艺龄。侯耀文的表演幽默、生动,其相声作品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

  牛群,中国第七代相声演员,国家一级演员。1988年,开始与冯巩搭档,奉献了大量的相声作品。

  冯巩,相声表演艺术家,师承于相声泰斗马季,1994年春晚作品《点子公司》 、2004年春晚作品《马路情歌》 、2011年春晚作品《还钱》等16部作品均获春晚一等奖。2015年2月18日,冯巩再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与高晓攀、尤宪超、张小斐一起表演小品《小棉袄》。

  郭德纲,1979年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又师从相声大师侯耀文。其间又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梨园多年。

  邓小林,1961年生于重庆,相声演员。1978年开始学相声,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南方唯一由重庆闯进北京中国广播说唱团的相声演员。代表作品有相声《学唱》,《双人报菜名》等。

  大兵,本名任军。1999年,首登春晚表演相声《白吃》,并获最佳节目二等奖。2000年,相声《喜丧》获中国首届相声“牡丹奖”大赛一等奖。2001年,凭借相声《治感冒》获最佳捧哏奖。

 

  

用“树叶掉下来也怕砸了脑袋”来形容马三立先生,可以说一点也不为过。也正是他这样的性格,使得他在收李文华为徒这件事上,瞻前顾后,不敢越雷池一步。

马老这样的性格,是和他坎坷的身世分不开的。当年,他学艺有成,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却被恶霸袁文会逼迫,进了他的兄弟剧社。当张寿臣和侯宝林已经红遍天津卫的时候,马三立只能靠演反串戏糊口。

进入新中国,为马三立的艺术生命带来了新生,他创作表演了《开会迷》,《买猴》等作品。但是运动一来,下放的名额不够,有人竟首先想到让他来凑数。正值壮年的马三立,无辜迎来了他十多年的远离舞台,劳动改造的炼狱生活。

正是因为这样的遭遇,使得马老远离官场,一辈子过得谨小慎微。当80年代,李文华有机会拜访马三立,说明自己想拜在马三立门下的时候,马三立对于李文华的人品和艺术,都是十分认可的。可惜,明明是一见钟情,你情我愿的事,却也敌不过旁人的阻挠。

马三立先生在当时相声界的辈分是最大的,没有人能以辈分对他施压。能对马三立施加影响的,只有北京的侯宝林先生。侯宝林先生艺术造诣极高,为相声改革做出过突出贡献。并且多次到中南海为国家***表演,晚年著书立说,对相声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李文华当年是由马季力主引进到中央广播说唱团的。虽说比马季大几岁,但最多他们也只能算是平辈。如果他拜马三立为师,岂不成了侯宝林的师弟?而且也成了马季的师叔,姜昆的师爷?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使得侯宝林先生并不同意马三立先生收李文华为徒。而马三立一方面顾及侯宝林在相声界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因为侯宝林曾经代拉马志明,拜师自己已故的师父朱阔泉为师。正是这两方面原因,所以当侯宝林提出异议的时候,马三立也只能把这件事先搁置了下来。

1993年,侯宝林先生逝世。此时,应该不会有人,再有能力影响到马三立先生收徒这件事了。因为,相声界有影响力的马季,自身辈分和马三立相差悬殊。而且他对马三立的艺术造诣更是无比敬仰。

在马三立告别演出时,马季曾送给马三立一幅字,竟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幅字曾经引起过侯氏家人的很大不满。但也可见在马季心目中,马三立的地位早已经超过了自己的师父侯宝林。

而当时相声界的新生力量姜昆,更是力主让自己的老搭档,能够拜在马三立门下。至于辈分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至关重要的大事。

所以,在侯宝林先生逝世后,能够阻挠李文华拜师的,也就只有侯耀文了。当时,他已经是中国铁路文工团的副团长,说唱团的团长。手下弟子众多,但更重要的还是延续几十年的侯家和马家的关系。

当年侯耀文在后台,听了马三立的单口相声《祖传秘方》之后,曾经一把把干瘦的马三立先生抱了起来,兴奋地说,“我的爷爷,全中国也就你敢这么说相声啊。”可见,他们的关系的确是非同一般。

另外,阻止李文华拜师,不但是侯耀文父亲的意思,同时相声界内部都知道,侯氏和马氏两派向来多有成见,借此打压对方,也是可想而知的事。

而偏偏碰上马三立先生一生谨慎,这件事就再度搁置了。这一搁置就又是五年。直到2008年11月份,姜昆看到李文华先生的身体已经不行,才加紧操办拜师仪式。

而此时,马三立先生已经去世4年,侯耀文先生也已经在前一年离开了人世。这场拜师仪式,已经不会再有任何人干预了,马三立先生的儿子马志明先生和马三立先生的弟子常宝华先生,都出席了这个仪式。

但是,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前面说过,马志明是侯宝林的师弟,是朱阔泉的弟子。他无权代表父亲马三立收徒。这一点,在仪式上马志明先生特别指出,他来的目的,不是收徒,而是证明马三立先生曾经在80年代,就同意收李文华为徒。

马志明在仪式上说:“能把李文华先生写到我们家的家谱里,这是他的多年夙愿,也是我家的荣耀。”李文华先生更是带着氧气袋出席的拜师仪式,并向马三立先生的蜡像鞠躬行礼。

至此,一段耗时长达20多年的拜师,才算圆满结束,李文华先生终于在有生之年,达成了拜师马三立先生的夙愿。半年后,李文华先生也离开了人世。最终能把李文华先生列入马氏相声的家谱,是对李文华先生的慰藉,也了却了马三立先生的遗憾。

提到相声大师马三立,可谓是中国相声史上泰山北斗一般的巨人。马派相声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通过嬉笑怒骂描绘市井百态,《逗你玩儿》、《吃饺子》、《相面》等经典作品,把一个个小人物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

马三立先生本名马桂福,在家里排行老三。但怹取艺名“三立”却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据马老自己说,三立者,是古人有云“人生三立”:立功、立德、立言。

马老认为自己不是武将立不了功,也不是贤臣立不了德。但作为一个公民跟一个语言工作者, 他可以以言立天地间,引人向善教人学好。

马老爷子这一生,确实贯彻了第三立,马派相声虽然有市井之俗,却无“脏”跟“臭”,不滥用伦理梗获取廉价笑声,为后世立下了很多宝贵的语言财富。

而在马三立之外,曲艺界还有另外两个叫“马四立”的演员,因为名气不如马三立先生,所以常常被人误以为是“马三立”的笔误,或者山寨版马三立。

其中一个是马三立先生的堂弟,马三立的父亲是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马德禄有三个儿子,马桂元、马桂林、马桂福(马三立)。马德禄的胞弟叫马恩荣,马恩荣有一儿一女,女儿马桂英,儿子就是马四立。

马四立其实也有相声界的师承,师傅是郭瑞林,也就是郭荣起的父亲。所以马四立跟马三立一样,都是“寿”字辈相声艺人。

但马四立先生并没有以相声为主业,而是以评书见长。而且马四立先生也算是英年早逝,所以没有留下太多作品供后世赏析。

上世纪四十年代马四立先生意外去世,对于他的死因,外界也说法纷纷,有人说是被特务杀害,也有人说抢劫被枪毙。

后来马志明先生对这位长辈的死因做了间接说明,当时因为战乱,马四立先生出门被一颗流弹击中,死于非命。

马四立先生的部分事迹,在电视系列片《一百年的笑声》也有提到。

另一个马四立是著名的京剧丑角,父马振东,为马连良父马西园之四弟,所以这位马四立也算是马连良先生的堂弟。

三立四立都有了,在老舍的话剧《方珍珠》中,有一个相声演员艺名白花蛇,本名白二立,侯宝林先生曾经在**中扮演过这个角色。

而现在娱乐圈中还有大名鼎鼎的马伊琍(一立),这下子一二三四都凑齐了,五六七八九十应该也不会远了。

他二十岁时跟马三立学相声,提出要拜师,他究竟是谁呢?

他二十岁时跟马三立学相声,提出要拜师,他是李文华!2008年李文华“拜师”马三立之事,笔者这里给“拜师”用了引号,因为那一场相声行业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