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洪铺镇冶塘村裴氏家族由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4浏览:1收藏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洪铺镇冶塘村裴氏家族由来,第1张

安庆怀宁裴姓渊源

2013-08-01 18:11阅读:730

安庆怀宁裴姓本姓张氏,据冶塘孝友堂《张氏宗谱》载,明初有张氏携二子自江西鄱阳迁居怀宁冶塘,其一居雪山之麓(长安岭边雪山洞下),为参加科举考试,借用本地裴氏籍贯应试,后即姓裴氏,称“张本裴籍”,这就是冶塘裴姓的来历。本地裴氏后远迁他省。

另一子则居龙井张家山,即是三义堂张氏。

乾隆年间,两家合修祠堂、家谱,为争大小房闹矛盾,焚烧家谱,自此分裂,二百多年互不来往。

冶塘孝友堂《张氏宗谱》所载宗派字辈是从第九世起:

9九廷必世起/14大家善荣昌/19敦本全忠孝/25生才作栋

裴楷在当时有一个称号,叫玉人,就是说他长得像玉一样,非常温润、洁白、细腻,典型的一个美男子,他风神高迈,仪表俊爽,即使粗服乱头也气宇不凡。当时的人们称赞他: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你只要跟他一见面,就好像面前是一个玉雕的人,好像人行走在玉做的山上一样,光彩照人。

他之所以如此有名,不仅是因为他的仪表像玉一般温润、雍容,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风采也像玉一般的清修高洁。

裴楷的言行举止非常有涵养,还因为他出身于三晋望族。

作为中国门阀氏族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河东裴氏,一直秉承着独特的独特严谨的家风家教,在《裴氏世谱》的《列传》、《列女传》中,我们看到了这样几个例子:

正是由于裴氏子弟的勤奋好学与家人的严格管教,才使裴氏“将相蝉联出,公侯奕叶长。”

另外,裴氏家族还通过灌输“忠君报国,光宗耀祖”的思想,给子孙以潜移默化的教育。

我们从《裴氏世谱》中绘制的“裴氏祖庙”图中可以看出,他们在祖庙的门口立有“气众山河”、“忠孚华夏”两个牌坊,在牌坊里立有世系碑、宰相碑、状元碑三块石碑。

把裴门子弟中功高德彰者的列传、优秀的诗赋文章、皇帝下的诏命、历代名人为裴氏写的赠答诗、墓志、碑文、表启等录入《裴氏世谱》,以此来教育和激励裴门后人。

自东汉初年,我国就逐渐形成了所谓的“衣冠望族”或“姓族”。

魏晋以后,门阀制度得以完全确立。虽然到了隋朝,建立了科举制度,但非氏族姓氏的仍难被录取。

这对于是关中的裴氏,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就拿唐朝宰相裴耀卿来说,不难看出在我国封建社会里,门阀高低对仕途的影响是何等重要。

亲缘关系,特别是婚姻关系在我国历史上,尤其是在政治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裴氏世谱》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唐高祖时,宰相裴寂就把自己的女儿嫁与高祖的儿子赵王李元景为妃,他的儿子又娶高祖的女儿、太宗的妹妹为妻。

裴氏与皇家联姻尚且如此,与其它官僚士族的联姻就更紧密了。

人们通常认为虢国夫人之所以能如此奢华骄横,是由于她有一个玄宗宠幸的妹妹杨玉环,还有一个做宰相的堂哥杨国忠,其实,她更有一个强大的裴氏家族作后台,因为她也是裴门的媳妇。

《礼记·礼运篇》中说,“大人世及以为礼”。意思是子孙继位,认为是当然的。自大禹传位于启开始,世袭制便产生了。

在《裴氏世谱》中,经常能见到“未冠推荫”、“以荫仕累迁”的字眼。

西晋的裴秀,袭父爵为清阳亭侯,后官至司空;由此可见,爵位与官位几乎是相辅相成的。

裴茂和他的儿子裴潜,孙子裴秀以及曾孙都先后为东汉、魏、西晋的宰相。

清朝的裴率度和其子宗锡都任过知府、布政使、巡抚、都察院御史、侍郎等职。祖孙几代同为一官职,这也算裴氏家族一道奇特的风景吧。

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名声显赫。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国历史上也实属罕见。

裴氏家族人才济济,名流辈出,在政治、军事、外交、科学、文化等多方面有不凡的建树,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重大影响。翻阅厚厚的两卷《裴氏世谱·列传》,从汉到清,近二百人的传记,每一个人都在中国历史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要记述完他们的业绩,恐怕得写一部巨著。裴氏人物灿若群星,不胜枚举。

裴秀创“制图六体”,奠定了中国古代制图学的理论基础,使古老的制图学具备了数学的科学依据。这一理论在他之后一直运用了1400多年,直到明朝末年。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教授称他为“中国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学者托勒密并称为世界古代地图史上东西相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裴松之注《三国志》,三倍于原著,并开创了史注的新体例,宋文帝览后赞曰:“此为不朽矣!”其子裴姻补注《史记》,着《史记集解》八十卷,是《史记》问世后第一家大型综合性的注本,与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合称为《史记三家注》。松之曾孙裴子野撰《宋略》二十卷,《》的作者沈约见而叹曰:“吾弗逮也!”唐代刘知己说:“世之言宋史者,以裴《略》为上,沈《书》次之。”

裴政主持修编《开皇律》,“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同撰著者十有余人,凡疑滞不通,皆取决于政。”《开皇律》的问世,为后世立法奠定了规范格式。王夫之说:“今之律,其大略皆隋裴政所定也,政之泽远矣,千余年间,非无暴君酷吏,而不能呈其*虐,法定故也。”

裴世清于大业四年率领访日使团出访日本,开创中日邦交之先河。

裴寂鼎助李渊起兵,建立唐朝。高祖李渊对裴济说:“使吾至此者,公之力也。”他对裴寂言无不从,称其为“裴监”而不呼名,贵震当世。

裴行俭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数次平定突厥,是唐初著名军事家。同时,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工于草隶,他曾说:“禇遂良非精笔佳墨未尝辄书,不择笔墨而研捷者,余与虞世南耳。”

裴氏自周熹王公元前681年——前677年时,有个叫陵的被封为解邑君,他又把“pei(上非下邑)”字去“邑”从“衣”,即成“裴”姓,到《裴氏世谱》最后一次续修的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前后经历了2500多年。在这上下二千多年里,裴氏代有人才出。

推荐阅读:

《一起来读世说新语》目录

导读:自古以来,中国人都非常注重家族的传承,光宗耀祖的思想,早已融入每个人的血液,千百年从未改变过。一提到中国古代最牛的家族,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孔家。它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的两千多年间,不管朝代如何更迭,孔家一直繁荣不衰,孔子的嫡长子孙被封为衍圣公,而且是世袭的。

尽管衍圣公只是个没有实权的封号,但这也让孔氏家族,在两千多年间经久不衰。但是,在中国古代,曾有一个神秘家族,虽然没有孔氏家族出名,但若论掌握实权方面,比孔家牛的多。 两千多年来,这个神秘家族出过3000多个七品以上的官员,宰相就有59人,其家族人物之盛,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绝无仅有,它就是裴氏家族。

山西省闻喜县境内,有一个名叫裴柏村的村子,它是裴氏宗祠的所在地。因裴家共出现过近六十位宰相,故裴柏村又被誉为“中华宰相村”。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闻喜为古曲沃地,秦朝时为左邑,属河东郡管辖。西汉时期,汉武帝到河南巡游,途径东左邑桐乡,受到了南越大捷的消息,一时间相当高兴,遂改改桐乡为闻喜,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出现过很多名门望族,裴柏村的裴氏家族,则是其中非常知名的一个。 据史料记载,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丝毫没有受到朝代更迭的影响。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

若果仅仅通过文字阐述,很多人并不能感觉到裴氏家族的牛掰之处,那我们就通过数字说话。据《裴氏族谱》记载:“两千多年来,仅被正史立传的裴家人,就超过600多个;七品以上的官员,更是高达3000多人;另外,裴氏家族先后出现过59个宰相,59个大将军,55个尚书及200多个刺史,郡守一下更是不计其数。初次之外,裴家还多次与皇室联姻,出现了不少皇后、太子妃及驸马。”

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显赫一时的大家族,但由于朝代的更迭,大多数的家族都逐渐没落,甚至直接就消亡了,裴氏家族绝对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在中华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裴氏家族在政治、军事、外交等很多领域,都出现过不少名留青史的人物。

裴矩,历经周、隋、唐三朝,先后历任内史侍郎、尚书左丞、史部尚书等官职,为官非常清廉,深受皇帝的宠信。隋炀帝时期,裴矩被皇帝派往张掖,负责与周边各国贸易方面的事务。在此期间,他收集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并编纂成为《西域图记》,其中标出的中道和难道,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足以体现裴矩对历史的影响。

裴世清,裴氏家族的传奇人物,虽然他只是个九品芝麻官,在正史上都没有单独立传,却丝毫不影响他对历史的贡献。据记载,裴世清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代表国家,率领访日友好使团出访日本的外交大臣。因日本派遣小野妹子(名字真够奇葩)访隋,为了彰显大国的威严,隋炀帝让裴世清率领使团回访日本,日本天皇激动万分,并给予了最高规格的接待。

裴寂

裴寂,曾是隋朝晋阳宫副监,与当时唐国公李渊关系相当好,堪称铁哥们。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裴寂认为时机已到,遂辅佐李渊于太原起兵。唐朝建立后,裴寂因功受封魏国公,担任尚书右仆射,成为大唐宰相。唐高祖李渊在位时,对裴寂言听计从,他所享受的待遇,满朝文武无人能及。

不少人都很纳闷,历史上曾有过很多显赫的家族,为何只有裴氏家族能够屹立不倒,并出现过如此多的文武大臣呢?有人认为,一定是裴柏村的风水好,他们的先祖埋在了风水宝地,所以子孙后代才如此牛叉。但是,风水好的地方多了去了,也没见哪个家族能在两千多年除了那么多牛人,就连皇室也最多不过400年的时间。

原来,这都源于裴氏家族的家规和祖训。据了解,只要是裴氏子孙,不管官居何位,都不可做触犯朝廷律法以及违背家规的事情,如贪污受贿、入肉百姓及欺男霸女之事。一旦被发现,不仅要受到极为严厉的惩罚,死后也不能进入裴氏宗祠,相当于从被赶出裴家。 另外,裴氏家族“推诚为应物之先,强学为立身之本”的家教家风,也是他们繁荣不衰的很重要原因。 你认为,裴氏家族之所以能够昌盛两千多年,还有哪些主要原因呢?

裴是中国第156大姓氏,主要分布在湖北、安徽、河南和山西。现在裴姓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67%,总人口83万余人。

裴的名字和图腾:

佩的本义:长外套下垂的形状。裴这个词在字典里属于服装系,和衣服有关。如今只作为姓氏使用,但本义已废。原来是由费和伊组成,是伊的名字,河东闻喜县乡的名字。它的故乡在山西省闻喜县东部,这里是秦祖先的封地。据考证,秦国始祖妃子从秦婷迁居陕甘时,曾在新郑东陈琳逗留。陈琳是以费子的住处命名的,费子支子就住在这里。春秋初,郑武公欲东迁新郑,故迁至山西闻喜东的非子支子。它的地名把悬崖下的木头改成了城,再改成了衣服。最后出现了裴姓。

裴的起源与演变;

培元得了最后一名。颛顼之孙,继伯夷之后,有一非子。非子是周,在魏与胡之间养马。他是秦魏的封臣,所以他以秦为姓。春秋初,之孙封于沛乡,故里今山西闻喜东村,故封为沛。其后人凌,因有功于周年间封于揭义县。他们的籍贯是山西界州,进城担任史培。史培的历史至少有2600年。

外来基因的流入:

裴族一直以来都比较淳朴,很少融入其他民族的血液。裴姓在历史进程中一直与周边民族有所接触,但直到唐代,并没有大规模的对外融合。唐朝西域疏勒王裴毅,降唐,被封为右将军小七,后为史培。这是第一次大量的外国血统被纳入姓裴。清初,满族八旗中的姓集体改为裴,形成东北裴姓,其他如朝鲜人也有。

历史上裴姓的分布与迁徙:

先秦时期,裴氏先居陕西、山西、山西。秦汉以后,裴东移至河北、辽宁一带。陕西从南方进入四川。南北朝时,裴已入长江北岸湖北。唐宋时期,裴姓已全面南传,先定居江西,后入浙江。到了明朝,裴氏已经分布在长江南北。

宋代时,裴姓有14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8%,居第92位。山西是当时裴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裴姓总人口的55%,其次是四川、河南、江西、陕西。全国形成了以山西为中心的裴姓聚集分布。

明朝时期,裴姓约有1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2%,居第135位。裴姓。人口急剧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北方地区的战争,主力在北方地区的裴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纷纷向西北、西南、东南地区移民。当时江西成为裴姓第一大省,约占裴姓人口的23%。我国裴姓主要集中在江西、陕西、山西、广西、广东,约占全国裴姓总人口的80%。其次,分布在山东、河南、浙江、河北等地。裴的人口主要由山西向西部、东南部和南部迁移。全国基本形成了陕晋西北、赣浙东南、粤南三个裴姓集中分布区。

裴姓分布及图谱;

裴姓有83万多人,是中国第156个姓氏,约占全国的0067%

裴姓在人群中的分布频率示意图显示,在陕西和山西大部、河南、湖北和安徽、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江苏西北部、黑吉辽大部、内蒙古东北部和西部、甘肃西部和青海北部,裴姓在人群中的分布频率约为015%以上,中部地区可达06%以上,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33%。在江西北部、湖南、重庆、四川、甘肃东南部、宁夏东部、陕西西南部、内蒙古中部、黑龙江东部、吉林东南部、辽宁西部、河北大部、北京、天津、山东和江苏大部、湖北东南部和西南部,裴姓在人群中的分布频率约为01%-015%,其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6%,约有25%的裴姓居住在此。

裴的传统文化:

王鹤堂中姓裴的郡县有河东、京兆。裴姓为鹿野、独国,鹿野、独国之名出自唐代裴度。唐宪宗在位时,怀才反对我们,朝廷多次派兵镇压叛乱。大臣们同意停止战争,于是裴李杜要求再次征服。朝廷拜他的宰相杜冰平淮西,活捉了武元吉,并因其功封了晋襄公。晚年辞官归隐洛阳,建青野堂,与自己易、刘禹锡等名人设宴,以诗、酒、琴、书自娱。

有以下三幅重要的对联名叫裴:

太平丞相;从经典中选人。

阿森纳;玉山反映。

幸而仙遇,媒和玉杵;公雅度,女归黄鹂

名人频率和家族贤人:

从755到79000,有159位裴姓名人获得报酬,占名人总数的035%,在名人姓氏排行榜中排名第66位;裴的著名文学家占全国文学家总数的034%,排名第65位。裴名医占全国医学博士总数的015%,排名第99位。贝聿铭的艺术家占中国艺术家总数的016%,排名第100位。

历代以裴姓为主的重要人物有:裴宣,三国大夫吴太忠;晋代大臣裴凯、哲学家兼历史部长裴_、制图员裴秀;南宋的史学家裴松之,梁的史学家、文学家裴;隋朝侍郎裴昀;唐朝大臣裴举、尚书右仆射裴济、刺史裴炎、宰相兼晋公裴度、定襄路行军将军裴行健、裴坦、裴耀庆、宫廷教师裴神夫、诗人、文学家裴傲。当代植物学家裴健、古人类学家、旧石器考古学家裴文中。

裴氏血型:裴氏人群的血型分布为:O型占322%,A型占285%,B型占30%,AB型占93%。

裴氏家族是中华历史上很独特的一个家族,这个家族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至今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这个家族虽然没有出过帝王,但却是名副其实的将相家族,从裴氏家族创始至今,一共出了59位宰相,以及将近60位将军,尚书、刺史等更是多如牛毛,是中国历史上很少有的大家族,裴氏家族现如今的地址更是被人称为宰相村。

裴氏家族的家训

能够让裴家始终屹立不倒的就是裴氏家族传承下来的家风家训,在3000年的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裴氏文化。在裴氏家训中,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为己尽力、为家尽孝、为民尽责、为国尽忠。

其中为己尽力的意思就是指,竭尽全力对自己负责,其中又包括了强学和修身两部分,一是要求裴氏家族的人要丰富自己的学识积累,二是要求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两者并重造就了裴氏家族的人才质量都非常高,为官者都非常的廉洁,爱民如子。

裴氏家族经历过华夏历史上最昌盛的年代,从秦汉开始就入朝为官,尤其是在唐朝更是贡献极大,同时裴氏家族也经历过华夏历史上最混乱的年代,比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之后的五代十国,可以说是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了,裴氏家族经历过这么多乱世,却始终能够屹立不倒。

裴氏起源:

一、姓氏源流

裴(Péi)姓源出有三:

得姓始祖:伯益

1、出自嬴姓,为伯益之后。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飞廉的,他的裔孙被封于苹邑(今山西省闻喜县东),称为苹氏,至六世孙为苹陵,他在周僖王时被封为解邑(山西省蔺猗西南)君,他就去掉邑字,改加衣字,表示已经离开了苹邑,称为裴姓。

2、源于周朝秦国,以邑为氏。秦国先公非子被周孝王封于秦,史称秦非子。秦非子的后代中有人被封为侯爵,并被封为裴乡(今山西省闻喜县的裴城)的首领,称裴乡侯,这位贵族被称为裴君。他的后世子孙便已封邑为姓,称裴姓。

3、源于春秋时晋国,以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晋平公将颛顼的一个裔孙封到裴中(今陕西省岐山县北)那个地方做首领,这位贵族被称为裴君。他的后代遂以“裴”为姓,称裴姓。

得姓始祖:伯益。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时贤士伯益的后裔。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裴姓是伯益的后代,被封于非(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后代因此以非为氏,后来他们的后裔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为裴,称裴氏。而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说,裴姓原为嬴姓,是伯益的后代,秦时的非子之孙被封为裴乡侯,子孙因此以裴为氏,即山西闻喜的裴氏家族。而《唐书·宰相世系表》上也记载,非子的孙子受封于非乡,后代因以封地为氏,后来徙离封地,就去邑旁从衣旁为裴。因此,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时贤士伯益的后裔。伯益是颛顼帝的子孙,善于调驯鸟兽,被虞赐姓为嬴,后又佐禹治水,建立大功。距今大约2650年以前的周朝时,伯益的后裔出现了一位裴陵,因立功被周天子封为解邑君,食采于现在河南省洛阳县南方的解邑,于是,他的家族也自然地从非乡搬到解邑,并且改姓为裴。然后,裴氏先人又以解邑为中心,往其他地方搬迁,繁衍至今,分布于全国各地。望族居于河东郡,即现在的山西省夏县北部。裴氏后人尊伯益为裴姓的始祖。

要说中国最为著名的家族,一定是山东孔氏家族,从春秋战国延续至今连绵不断,而且历朝历代的衍圣公都受到朝野上下的尊敬,上到皇帝下到黎明,无一不对这个家族肃然起敬。

曲阜孔庙

而在山西,也有这么一个家族,繁盛了竟然长达上千年之久,这个家族先后出现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还出过25位节度使,地方官刺史和太守更是高达288人,获得爵位者164人,其中最高爵位公爵最多,高达89人,侯爵33人,伯爵11人。

不仅这个家族的男丁兴旺,而且这个家族的女子还出现过皇后三人,太子妃四人,王妃两人等,这个家族就是山西闻喜裴氏家族,这个家族所在的村子也被誉为中国宰相村。而这个家族的开创者,就是三国时期的裴潜。

裴潜出生时,闻喜裴氏已经开始展露头角。在当时的东汉时期,闻喜裴氏也算得上是一个小小的名门望族,虽然相比较后来的繁盛有所不足,但是也为后来的家族兴旺奠定了基础。

裴潜的母亲并不是他父亲的正妻,而是他的父亲小妾所生,这也就注定了他在裴氏家族中地位低下,但是年少的裴潜并不以此而自卑,反而处处争先,在他心底里有很强的自尊,无论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可能正是由于他这种性格,培养出来的后代都有一种进取的精神,这可能也是这个家族在数千年乱世之中得以立足,根本的重要原因。

裴潜剧照

由于东汉末年中原大乱,山东正处在战乱之地,所以裴潜就带着妻子儿女南下避乱,荆州刺史刘表很早就听说了裴潜有过人的才能,所以裴潜刚到荆州就受到了刘表的热情款待,但是在裴潜看来刘表自恃甚高但是才能不足,如果继续留在刘表身边,很有可能会遭到祸端,所以他便找了个借口离开荆州到了长沙。

果不其然,两年之后,曹操破荆州下江陵,裴潜身处乱世想要安静的做一介平民,看来是不可能了,此时的他有三种选择,向西可以投奔刘备,江东孙权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更好的选择似乎是投奔曹操,因为他的老家就在曹操的地盘,而且曹操雄才大略,有一统天下之志,而且求贤若渴,能够任用贤才,所以他便投奔了曹操。

在投奔曹操之后,曹操曾经问他刘备这个人怎么样,裴潜的回答成为后世评价刘备的一个重要依据。他回答道:“如果让他盘踞中原,只能生乱而不能治乱,如果让他趁机守住险要之地,足可以成为一方之主。”这个判断,可以说是对刘备最好的一个评价,很好的展示出了他识人认人的能力。

曹操占据了中原地区一统北方,免不了和北方少数民族打交道,但是,由于西北地区游牧民族像群疯狗一样,不仅打仗作战勇敢,而且平时风格粗旷豪放,经常发生部落之间的冲突,这让曹操很是头疼。

在如今山西北部的代郡就因为三个乌桓部落的冲突爆发了战争,这三个乌桓部落的首领都自称为单于,相互之间谁都不服谁,前任的代郡太守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镇压,三个部落的冲突导致代郡内部大乱。这时,曹操就想到了裴潜。

曹操本来是想让裴潜带兵前去镇压,但是没有想到裴潜认为武力征讨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为代郡人口众多,万一三个单于狗急跳墙暂时放下彼此之间的冲突,连兵一处对抗朝廷那时遭殃的便是代郡的百姓,曹操听完裴潜的论断之后,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就派他只身赴任。

裴潜孤身赴任,并没有带来朝廷大军,这让三个单于是又惊又喜,而且也对这位新上任的太守感到无比的亲切,裴潜并没有过多的为难他们,对于少数民族,他采取了怀柔政策,恩威并重,让三个单于既感受到来自朝廷的关怀,也认识到了天威不可犯。于是,他们主动承认错误,归还抢夺汉人的马匹粮草,一场民族之间的危机就这样被裴潜简简单单的化解了。不得不说,裴潜是真有真才实学,而不是浪得虚名。

裴潜不像是曹操手下众多谋士一样,精通军事,而是在政事上有所突出,行军布阵非他所能,但是保国安民他确实做到了自己应尽的义务。

公元244年,裴潜病逝,被赐封青阳亭侯,死后遗嘱一切从简,这在盛行厚葬的东汉时期可以说是很少见的。正是由于他这种廉洁奉公的家风,才使得裴氏家族代代相传,能人辈出。

而裴氏家族,一直到今天,还非常兴盛,家族人丁兴旺,后代经商当官、治学从军的非常多,而且在自己的领域内都小有名气。裴氏家法也成了一门新的学问,叫“裴氏学”。

河东裴氏屹立了千年,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家族的印记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河东裴氏重视教育,把教育一代的一代的传承了下去。

河东裴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河东郡为郡族的裴姓士族。裴士家族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做到了将自己的家族成为一个独一无二,久负盛名的世家望族。仅在一个唐朝,裴氏家族就出了17个宰相。在裴氏家族的发展印记中,我们可以窥探到,裴氏家族的繁荣兴旺的奥秘。首先,裴氏家族有着自己家族独特的封建家教体系。裴氏家族非常注重自己家族人丁的教育。裴氏家族通过灌输精忠报国。光宗耀祖的思想,给子孙们潜移默化的教育。在裴氏家族的族谱中,我们发现裴氏家族记录了关于读书教育的很多激励人心的牌坊,比如气众山河、忠孚华夏的牌坊。裴氏家族会把家族中优秀的子弟的诗赋文章、皇帝下的诏书、墓志、碑文等记录在裴氏家族的族谱中,供后代人敬仰供奉。

其次,裴氏家族能更一直发展壮大,还有一个就是封建门阀制度。封建门阀制度的简历是为了巩固世家大族的利益。虽然在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但是世家大族的权力依旧很大,门第的高低对于一个人的仕途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大的。然后,裴氏家族能够一直兴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封建社会非常注重血缘关系。血缘关系在封建社会政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血缘关系,封建大家族也会不断地去巩固自身家族的血缘纽带。家族联姻来巩固政治地位是非常常见的。最后,裴氏家族的发展还得益于世袭制,世袭制认为子孙继承是理所当然的。历朝历代世袭的不在少数。

裴氏家族发展壮大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整个家族得益于的封建制度。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洪铺镇冶塘村裴氏家族由来

安庆怀宁裴姓渊源2013-08-01 18:11阅读:730安庆怀宁裴姓本姓张氏,据冶塘孝友堂《张氏宗谱》载,明初有张氏携二子自江西鄱阳迁居怀宁冶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