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规家训集锦》】 家风家规家训集锦
家训、家规、训言集锦
xx小学家风家训
1 尊老爱幼,诚实守信
堂前教子,严于律己
学以增智,学以立身
俭养德来,德由俭来 一年一班候斯耀
2,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勤俭持家,和睦团结
正直做人,踏实做事
勤学苦读,拼搏进取 三年一班王宇昂
3 凡是人,皆需爱
天共覆,地共载
人于世需要爱,更应自重,崇尚科学,不信邪,不迷神。
勤劳动、多锻炼,病求医生。
爱祖国,爱人民,爱我家庭。对父母要孝顺,回报恩情。
手足情要珍惜,钱财看轻。
学文化,求知识,精益求精。五年二班高勤芳
4 家风: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
家规:孝敬为先、克己厚人、学会感恩、健康第一。
四年一班xxx
家训
尊老爱幼,不顶撞父母;
诚实做人,不贪占小便宜;
勤俭持家,不铺张浪费。
一粥一饭,
来之不易;
一针一线,
得之不易;
奉行节俭,
切勿骄奢。
我在家风家训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人要有一颗平常心,
要用良好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与事。
人争我不争,人有我不忌。
做事有魄力,做人有勇气。
艰苦朴素是美德,铺张浪费是犯罪。
知足者常乐。
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环境,
知识改变素质。
尊老爱幼,诚实守信
孝道为先,积德行善,
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不受无功之禄,不取不义之财。
做人要诚实,办事要认真。
艰苦朴素是美德,铺张浪费是犯罪。
人和方可亲,家和万事兴。
读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的家庭和睦美满,儿子可爱,女儿乖巧,
在生活中全家齐努力,在学习中言传身教,
鼓励,赞美,使孩子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我家有两条家训:
第一、认真做事。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即使是一件小事,也不能马虎。
第二、踏实做人。做人要做的踏踏实实,坚决不做亏心事。
在每个人的家中都有不同的家风,家训,我家经常以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勤奋好学,尊师敬老,虚心求教,承担必要的责任为家训;以立品、立德、立勤为家风。相信在这样的家风、家训下我会更加的成熟。
独立人格,勤俭节约,凡事忍耐,不断学习,为人正直,用心做事,热爱祖国。
家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个有知识、有内涵的人,
心胸宽阔的人。
做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养成良好的习惯,用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去面对眼前的重重困难,进而去实现自己、家庭的梦想。
我的家风家训
清晨即起,清洁洒扫。
日思所失,月录所行。
慎独则心安,自检则无愧。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吃不穷,穿不穷,人不读书一世穷。
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善心。
谈家风、忆家训——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入则孝顺父母,出则和睦乡邻。长上有问必答,在座定要抬身。不可虚言戏虐,不可斜侧骄矜。
谈家风、忆家训——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家训是成功的种子,要用汗水来浇灌,靠自己的付出来实现人生的目标,阳光必然眷顾勤奋者。家风是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捡起饭桌上的一粒米,勤俭节约,助人为乐,仁爱孝悌,谦和礼让,都是家风的传承。
xx小学家训
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勤学上进,与人为善,忠厚孝顺,好好干事。
尊老爱幼,为人谦和,诚实守信,孝道当先。
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积德行善,和睦相处。
尊敬师长,爱护弱小;
勤俭节约,杜绝浪费;
不说脏话,文明礼让;
诚实守信,说到做到;
孝敬长辈,忠于朋友;
待人无私,懂得分享。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应念物力维艰。
富贵极处守谦守俭
家 训
1 器量需大,心境需宽。
2 善待父母,知恩图报。
3 用诚待人,用心做事。
4 对人要包容,遇事要冷静。
1自己的事要独立完成,今日事今日毕。
2孝顺父母,懂得感恩。
3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不可歧视弱者。
4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5不耻下问,及时消化老师讲授的所有知识。
6按时完作业,以及日常学习任务。
做人要自信、宽容又大度、尊老爱幼;
做事有计划、爱思考有主见、有高度的责任感;
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活泼开朗、热爱读书。
家规·家训
善良〃诚实〃勇敢
自信〃自立〃自爱
有思想 〃 有理想
敬师长,有爱心。
路拾遗,归原主。
责任感,记心间。
意志坚,摧百难。
常锻炼,身体棒。
他人过,随风散。
自己失,究改思。
贵诚信,情以专。
我的家风与家训
成功的种子要有汗水来浇灌,人生的目标要靠自己的付出来实现,阳光必然眷顾勤奋者。
在节能环保的生活中培养高尚的道德,
用积极地情感认真的学习健康的生活。
勤劳俭朴 尊老爱幼 品德优良 诚实守信
积极上进 乐于助人 厚德载物
独立人格,勤俭节约。
为人正直,用心做事。
家风家训征集
艰苦朴素是美德,铺张浪费是犯罪 做人要严谨,做事要守信
不受无功之禄,不取不义之财。
做人要诚实,办事要认真。
1 家庭和睦一生平安。
2宽容心境好,友善天地宽。
3吃亏也是福,何为吃亏。
4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张氏家族家规
长幼有序,孝悌持家。
诚信为本,不偷不赌。
与人和气,不抢不占。
自强不息,勇于奋斗。
大胆尝试,敢于创新
维保家族利益,张氏人人兴邦。
家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学以明理,信以自强。
苦以励志,勤以成才。
孝以至亲,宽以待人。
家风伴我成长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它像风一样,无影无形,却又富有力量,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我们家的家风是: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一一自立,自食其力。努力做事,诚实做人,宽厚待人。
诚实做人
爸爸教导我,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有一次,我误把我同桌的笔拿了回来,爸爸看见了,告诉我:明天一定要把它还回去呀!’’他还教我,面对错误,勇于承认,不能找理由掩饰。爸爸的教导让我明白:一言一行都要诚实,面对问题更要诚恳面对,敢于担当。
努力做事
在大队干竞选时,我用一首优美的钢琴曲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练琴使我懂得了只有努力,才能成功。刚开始学琴时,我弹得很好,渐渐地,我自满了起来。有一次,老师检查作业,我错误百出,有的调号错了,有的指法不对……回家后,妈妈严厉地批评了我,说:我批评的不是你弹得不好,是批评你的态度。能力可以有强有弱,但态度必须端端正正,认认真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是光荣的,没有竭尽全力就会留下遗憾。’’妈妈的话让我想到了一句谚语:日日走,能行万里路;
时时学,能读万卷书。我不就是缺少这种态度吗我决心做一滴水,用坚强的毅力穿透坚硬的石头。
宽厚待人
前几天,我和我的好朋友打仗人。他先把我推倒了,我就和他打了起来。晚上回家后,我气愤地把这件事说了一遍。妈妈却和气地说:虽然你和他‘打斗’了一场,但我们依然该多想别人的好处,少想他的不足。相信你们一定还会和好的。妈妈的话让我懂得:待人要宽厚,一颗仁爱的心比智慧更好,更有力量,一颗宽厚的心,比金子还宝贵。
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无言的教育,无语的力量。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家风为我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家风 家训
宽容博爱 诚实守信
刚毅果敢 勇担责任
坚持梦想 不失个性
乐观开朗 笑对人生
我的家风家训
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
做人讲诚信,吃亏也是福。
多宽容别人,也善待自己。
读书应勤奋,做事要勤快。
当志存高远,且淡泊名利。
我的家训
孩子要有礼貌,独立,有错误要敢于承担。
我的家训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我的家训
多读书,好学习,敬老爱幼。
优良家训
安分做人,勤劳为本,宽以待人。
做事应以尽心为要、以勤奋为首,
治学应以勤勉为基、以报国为念,
为人应以诚信为纲、以和善为本,
修身莫忘静心自省、以自强不息。
享受学习,享受生活
学习勿求优异,认真就好;
凡事勿求第一,尽力就好;
人生不重结果,享受过程最好。
勤劳善良、艰苦朴素,
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待人友善、传承孝道,
尽职尽责、脚踏实地。
敬尊长 正心术 端人品
勤读书 交朋友 尊师长 笃勤俭
百孝顺为先,百善孝为先。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尊老爱幼,为人谦和,诚实守信,孝道当先,
量人为出,勤俭持家,和德行善,和睦相处。生命一次,倍加珍惜 经常锻炼,强健有力 饮食着衣,不要挑剔 勤劳简朴,戒贪奢逸 孝敬父母,不悖不弃 真诚待人,讲究礼仪 道德高尚,心存善意 学习知识,需要坚持 好书常读,勤做笔记 形成习惯,一生受益 人生理想,一定树立 不必远大,勤奋努力 为家为国,终身牢记
春华秋实各有所美,
活好当下即是精彩。
世事变迁潮起潮落,
赢得起输得起才好
孝敬父母,善待家人,
诚信做人,尊师重道,
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勤思好问,心怀感激,
快乐为本,健康成长。
各司其责,各尽其力!
我家近时间内的生活重点是爸爸努力工作,
妈妈勤俭持家,
我要好好锻炼身体,
培养优秀的性格和形为习惯,
并刻苦学习新知识!
不卑不亢,热情稳重,勤俭独立,真诚守信,好学善行;
成为坐能书、站能言、静能思、动则断、卧能眠的自我!
今日能做的事决不要推至明日,自己能做的事决不要麻烦别人。
不要做勉强的事情,只有心甘情愿才能精益求精、不厌其烦。
对待父母有孝心;
生活简单能自理;
勤奋学习守纪律;
诚实守信讲文明;
规矩办事有原则;
勤俭节约不浪费;
乐于助人有爱心。
要有爱的心,爱两人,爱朋友,爱世界。
要做正直的人,讲实话,做事实事求是。
要懂得与人分享,做一个豁达,快乐的人。
家规
每年至少看一次日出。
多说“谢谢”和“请”。
乐于夸奖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乐善好施。
交新友勿忘旧友。
勇于认错和道歉。
学会倾听。
重智慧和勇气。
谦逊有礼貌。
好孩子家规
对父母讲话态度恭敬,语气亲切。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办,不给父母添麻烦。
离家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诉父母去哪里、做什么、几时回。
吃饭时要等父母,全家人一起吃,坐姿端正,谦恭有礼。
认真完成作业功课,并尽力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家规家训
爱国爱家,端正品德。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
量入为出,勤俭持家。
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择就学术,发奋图强。
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家 规
生活习惯要良好,力所能及自己做 , 对待学习要严谨, 对待长辈要尊敬, 意见不同要沟通, 学习、生活定计划。
xxx家风家训
家风:言传正能量;
身教行为端;
民主和谐;
与时俱进。
家训:守孝悌,莫忘本;
亲师友,习礼仪;
讲诚实,守信用;
要乐观,心放宽;
信任以致远。
家 训
百善孝为先 以诚为本
我家的家风:“能保有着高贵与正直,即使在财富地位上没有大收获,内心也是快乐和满足的。”父亲常常告诫我,为人正直,即使因正直你可能失去一些所谓的功名利禄,但你也会因此挺胸昂背、坦坦荡荡。
我家的家训:
中国人重孝道,百行以孝为先。在我们家,见长辈便一定要问好,吃饭时,非等长辈动筷,不然就不能先吃,出门时,一定要向长辈问好道别。
家训:尊老爱幼、以孝为先、堂堂正正、清清白白。
家训:孝老爱亲要和顺,乐事善为得安康。
家训:俭以养德 学贵善疑
家训:勤能补拙 孝顺贴心
家训
一天之计在于晨,人欲事成在于勤。心中常记要节俭,家和才能万事兴。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做事有耐心,万事能如意。
讲奉献 重诚信 要兑现 懂节俭 勤持家 共发展
踏实做事,诚实做人,自尊,自爱,自立!
王氏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我们要珍惜农民伯伯劳动成果、尊敬老人和比我小的小朋友。
坐公交车主动给不方便的乘客和抱小孩的大人让坐。
对待同学像亲人一样。关心,关爱。
上课注意听讲。认真完成各项作业。做好笔记。帮助老师分忧。
不乱仍垃圾和吐痰。当个三优好学生。
帮助父母收拾家务。帮助有需要的同学,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言语包容,多说好话,不说坏话。
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早起,务必洗脸。刷牙。个人卫生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家规:尊敬长辈,勤俭持家,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家风:好读书,读好书。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家 训
正直善良,磊落坦荡。
诚信为人,表里如一。
忠义礼孝,尊老爱幼。
自强自立,勤俭持家。
家训:
“百孝顺为先”,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家 训
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孝顺父母,懂得感恩;
为人谦虚,脚踏实地。
家 训
做人要诚实,办事要踏实,说话要真实,待人要老实。
家 训
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要有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去面对眼前的困难,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去实现自己家庭的梦想。
家风、家训
1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2吃坐行皆要有“相”;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用餐的时候不许将碗筷弄出声音,而且长辈都到齐了,才能
动筷子吃饭。
家风、家训
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家风、家训
要做有修养、有气质、有智慧智慧、有人品的好人
优良家风
健康放在第一,学习放在第二。
见客要讲礼貌,个人要讲卫生。
及尊老又爱幼,见父母要问好。
家风家训
见长辈要鞠躬, 听父母所说话。
认真听不乱瞧, 认真听是就好。
家规、家训、家风 家规:站坐有姿、互敬互爱、勤俭持家;
家训:诚实守信、见义勇为、清白做人、爱岗敬业;
家风:尊老爱幼、宽容博爱、善待他人、重礼谦让;
家风:以德立家,以德治家。
家训: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任何有残疾的人;
家规:主动向长辈问好;
互相尊重彼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当天的事情当天做。
家风家训
做人不求富贵 但求问心无愧
待人不求回报 但求真诚宽容
读书不求功名 但求修身养性
事业不求名利 但求踏实守信
家规、家风、家训
忠贞报国、恪尽职守、克己奉公、重义守信、勇敢坚韧、清正廉洁、宽厚诚实、敦品厚德、读书深造、勤劳节俭、谦虚谨慎、自立自强、团结友爱、和睦家庭。
家规、家风、家训
尊老爱幼,为人谦和,诚实守信,孝道当先。
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积德行善,和睦相处。
家规、家训
懂礼貌,讲文明;
尚礼让,慎言行;
遵纪守法,克己修身。
家规、家训
亲固当敬,爱而能敬,亲爱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体贴
入微,忠之至诚,顺时为安,自然为之,严励则爱,娇纵则害。
xx小学校 优良家训 (4条)
尊重老人,不说谎话,不浪费粮食
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做事有节制。
勤勤恳恳学习,快快乐乐生活;
认认真真做事,实实在在做人。
孝敬父母、长辈,劳逸结合,自强自立,正直公正,
不可依赖父母,做事不可无故拖延。
与人为善,诚实做人。
家风家训
学习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过于急躁或呵斥,要和风细雨,由点到面,循序渐进,以表及里
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学,富贵贫贱,本乎天命。人能勤俭积德,穷不终穷。
家风家训
对人要信任,对己要严明
做人要坦诚,待人要真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今日的事情今日成。
尊老爱幼不能忘,孝顺父母不能等。
家风家训
学会尊老爱幼 待人谦和守信
学会积德行善 领悟孝道当先
学会勤俭持家 与人和睦相处
学会助人为乐 做人无私奉献
家风家训
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和睦乡邻。
长上有问必答,在座定要抬身。
不可目无尊长,不可无理取闹。
莫呼长上表号,开口就要尊称。
饮食先让长者,行路当随后行。
xx小学家训优秀作品:
1、 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要独立完成,今日事今日毕,不可马虎了事,不可依赖父母,不可无故拖延。
2、 要尊敬师长,见到老师、长辈、熟人要主动热情打招呼,不可视而不见见而避之。《中华族谱集成》,由张海瀛、武新立、林万青主编,16开双栏影印精装、外加锦盒函套包装,首批100册,收录李王张刘陈五姓族谱共93种。开篇收录了明代凌迪知的《万姓通谱》。《中华族谱集成》是一部列为国家古籍规划项目的填补空白的大型史籍,由巴蜀书社于1995年限量印制、编号发行。其中收录张姓族谱21种,编为20册。兹将各册所收录的张氏族谱,介绍如下:第一册,收录明嘉靖《张氏统宗世谱》21卷,张宪、张阳辉主修,明嘉靖十四年(1535)刻本,原装10册。该谱以汉留侯张良为一世祖,上溯张氏开宗立姓之始祖张挥,下迄明中叶播迁各地之衍派117支。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江西和南直隶。其中江西44支,南直隶52支。而江西又集中于饶州府,计有43支;南直隶又集中于徽州府,计有40支。这种状况同修谱者的籍贯是分不开的。该谱主修张宪、张阳辉都是徽州府人;同修共有32人,其中徽州府21人,饶州府10人。可见该谱就是以徽州府和饶州府为主编修的。谱谱对117支衍派的渊源作了具体记载,追根溯源,太原尹城为始祖张挥受封之地,明嘉靖年间修谱时,太原仍有庙存焉。该谱还绘有《张氏古今迁居地理图》,前有序文,称“统谱今以自尹城、自鲁国、自曲沃、自陈留,而再襄国、再吴郡、再金华之迁派,参考《方舆胜览》、《禹贡九州》、《皇明大一统志》诸图书,列于图而志之。譬之江河之行地,脉络贯通。俾观谱者,知某邑古今属某部,某人古今迁某处。因地以著姓,缘族以笃亲,未必不由是图而启其统宗之恩也欤”!该图还在山西部分太原县境绘有“台骀公庙”,即张氏之祖庙。张氏族谱简介之第二册至第六册前部第二册,收录清光绪《旌阳张氏通修宗谱》上中下三卷,上卷又分之一、之二;中卷又分之一、之二、之三;下卷又分之一、之二、之三、之四。张庆彬等修,光绪二十六年(1900)永思堂刻本,原装二十册。该谱对张氏起源、播迁及衍派,记载甚详。该谱以大卿公为一世祖,取名《旌阳张氏通修宗谱》,旨在联络散居于各地的大卿公之后裔。该谱上卷之一为谱序、凡例、家规、得姓郡望、统宗古今迁居地舆图、嘉会派源流、本源宗支(共121派),上卷之二为本源纪;中卷之一至四为嘉会、塘冲、进坊各房以及各支之世系;下卷之一、之二为列传;下卷之三为墓图、墓志铭、祭田以及通修宗谱跋等。第三、四、五、及第六册的前半部,收录民国《锡山张氏通谱》四十二卷,张轶欧、张鉴等修,民国十二年(1923)锡山宗祠寿康堂铅印本,共七十四册。该谱是北宋哲学家关中学派创立者张载之族谱。张载(1020——1077),字子厚。汉留侯张良之后裔,唐太宗时员外郎闻斯公之十四世孙。张载的先世世居大梁,其祖父名复,宋真宗时任给事中。其父名迪,宋仁宗时任殿中丞、知涪州(今四川涪陵)事,后做官陕西,徙居凤翔眉县(陕西眉县)横渠镇。张载,嘉佑进士,官祁州司法参军、云岩令。后以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午夜取烛以书。在自然科学方面亦有很高造诣,所以能提出一些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命题,从而创立了与洛学并行的关中学派,因世居横渠,人称横渠先生。其子名因,字文益,官员外郎;其孙名京,字正之,官兵部郎中;其三世孙名楷,字楚昭,官乐平令,随宋室南渡,徙居江南,因与主和宰相不合,弃官家居,占籍歙县。至横渠公八世孙德庆公,始由歙县徙居锡山,故该谱以德庆公为锡山张氏之一世祖。该谱卷一为谱序、凡例、家规等;卷二为列传、行状、墓志铭等;卷三为像赞;卷四为诰敕;卷五为皇帝赐诗及皇子皇孙和文属公之诗;卷六为严泰公和文恪公之诗集;卷七至卷八为各支序传、墓志铭、坟茔图等;卷九至卷四十二,为各支世系。该谱以德庆公为始祖,旨在联络由锡山徙居姑苏、徐州、宜兴、荆襄、虞山、昆陵等地之张氏后裔。张氏族谱简介之第六册后部第六册的后半部,收录清光绪《张氏通谱》八卷,清道光《定阳张氏族谱》四卷。光绪《张氏通谱》八卷,张而昌修,张铣寿校订,清光绪二年(1876)岭东使署刻本,分装八册。该谱以张栻为一世祖。栻公(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宋高宗时宰相张浚之长子,唐相张九龄之弟九皋公之裔孙。浚公力主抗金,因收复中原壮志未酬,无颜见列祖列宗于地下,乃嘱咐死后葬于潭州宁乡(今属湖南),栻公遵嘱而行,并定居于此,死后亦附葬于此,故曰栻公生于蜀而长于湘,称得上是湖南人。他幼承家学,秉承父志,力主抗金,反对议和。年30时以荫补官,协助其父主持抗金北伐之事,历任直秘阁、吏部郎兼起居郎侍讲、秘阁修撰等职,先后知严州(今属浙江)、袁州(今属江西)、静江(今属广西)、江陵(今属湖北)诸州府,前后居地方官十余年。每到一地,都能“问民疾苦”,访求“利病”,改革弊政,提倡兴学,多有政绩,受到民众的拥护。淳熙八年(1180),因病过早地离开人世,年仅48岁。但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和影响却很大,至今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中还有专门祭祀他和朱熹的祠堂。绍兴三十二年(1162),栻公28岁,遵父命至衡山文定公书堂正式拜胡宏为师,攻读理学。因学习勤奋,见解非凡,深受师长器重。胡宏高兴地说:“圣门有人,吾道幸矣”!学成,在潭州(今长沙)城南建城南书院以传师说。乾道初(1165——1173),他应湖南安抚使刘珙之邀,主讲于岳麓书院。其时胡宏师已谢世,胡宏的门下弟子求学于岳麓书院者络绎不绝。当时就有“道林(寺)三百众,(岳麓)书院一千徒”的时谚。岳麓书院遂成为影响最大的学术中心。就连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亦闻名而从福建不远千里来到岳麓书院,与张栻讨论“未发已发”等心性问题。两人抵足夜谈相与论辩,颇为相得。学术史上称曰:“朱张会讲”。后来朱熹在回顾这次会讲时说:“敬夫所见,造诣卓然,非所可及”。又说:“去冬走湖湘,讲论之益不少”。可见朱熹受张栻的影响之大,且得益不少。张栻死后,其诗文由朱熹编定,名曰《南轩文集》刊行于世。张栻以湘学派大师,名垂青史。该谱卷一为序,计有旧序、纪源、公派语、魏公本传、魏公行略:卷二、卷三为世系;卷四为墓图、祠图、祠田、公牍等;卷五为优免公牍、旌典;卷六为碑文;卷七为列传、节孝、像赞;卷八为艺文、寿文、祠堂总录、跋。该谱以一世祖和二世祖合立为总表,即将浚公长子栻与次子杓并列,称曰大宗合表。杓公,字定叟,历官广西经略、江西安抚使,进端明殿大学士,随宋室南渡,定居钱塘。余姚、杭州、鄞县张氏,多为其后裔。栻公有二子:长曰焯,次曰炳。该谱从三世起,均为焯、炳二公之后裔。焯公居宁乡龙塘,被尊为龙塘开基祖。其后裔有世居龙塘者,亦有居官湖北、江西,入籍当地,若干年后又复迁回湖南者。炳公曾东迁浙江,其后裔又迁回湖南。今湖南宁乡、益阳、安化、新化、湘潭、长沙、沅陵、辰州、泸溪、永顺、龙山、衡阳、邵阳、祁阳、永州等地,均有焯房与炳房之后裔。从三世至十二世,分立房谱。溯其源,共祖其祖;分其支,各亲其亲。此为该谱之一大特色。道光《定阳张氏族谱》四卷,张云逵等修,道光二十六年(1846)刻本,原装四册。定阳张氏出自陇西,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张颐由陇西徙居山西汾州府介休县西关。该谱以张颐为一世祖,其子名进禄,字锡爵。又由西关迁居城中,生齿日繁,至清代,为一盛族。张氏族谱简介之第七册第七册,收录清光绪《清河张氏宗谱》、民国《清河世系》及《清河张氏支谱》三种。光绪《清河张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张廷辉主修,光绪四年(1878)余庆堂刻本,分装十四册。该谱以成业公为一世祖。张成业,名绍祖,唐朝宰相张柬之的后裔,宪宗朝元和进士,官拜江东提刑,居婺州即金华府,后因唐亡弃官迁居衢州府开化县之音铿,是为音铿张氏始祖。今浙江钱塘武林张氏、处州丽水张氏、衢州西安张氏、婺州金华张氏,大都是唐相柬之公之后裔。该谱即浙江衢州开化县音铿张氏宗谱,只是唐相柬之公后裔中的一支。但在这一支中,因人才辈出,显赫青史,遂为天下望族。该谱取名《清河张氏宗谱》,旨在说明音铿张氏乃是清河张氏始祖岱公之后裔。该谱对张氏起源、衍派播迁,记载甚详。该谱卷之首为新序、目录;卷一为凡例、圣谕、祠规、家训、旧谱序等;卷二为诰敕、谢表、列祖遗像、像赞、里居图等;卷三为历代仕宦录、历代宰相录、忠义录、孝友录、文学录、武备录、贞节录、隐逸录、道术录、古今通派考、历代源流考;卷四至卷十为各派世系图;卷十一为各派堂记、寿序、寿诗、艺文杂著;卷十二为各派坟图、墓志铭、祀产;卷十三为各派支传、行实、名贤录、跋。前引《张氏古今通派分迁地舆图考》(以行省为单位记载张氏播迁各地的230个衍派)即出自该谱。据该谱记载,尹城派始祖挥公,封国太原府太原县,此为天下张氏通派之祖。从张氏开宗立姓始祖挥公算起,至成业公,共历118世;至清光绪三年(1877)止,共历161世。民国《清河世系》不分卷,张晋昭修,民国八年(1919)刻本,原装一册。该世系以张润为一世祖。张润,字清源,生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世居吴江。该世系即世居吴江的张润后裔世系。民国《清河张氏支谱》不分卷,民国铅印本,原装二册。该谱为吴郡张氏支谱。吴郡张氏本出张嵩第四子张睦。张睦,字选公,后汉蜀郡太守,始居吴郡。裔孙张显,齐庐江太守,生绍。张绍,官梁零陵郡太守,其孙名后胤,字嗣宗,国子祭酒,新野康公,以名儒为王者师。五传至张镒,字季权,为唐德宗时宰相。自新野康公后胤,吴郡张氏始扬名天下。自张镒相德宗,吴郡张氏遂与始兴、河东齐名。张氏族谱简介之第八册第八册,收录清光绪《清河家乘》、乾隆《清河张氏宗谱》两种。光绪《清河家乘》不分卷,张景云修,光绪二十七年(1901)世美堂刻本,原装四册。该家乘以张宝为一世祖。张宝,字维善,其先世为清河人。自宋南渡,徙居杭州。元末,张宝徙居钱塘南壁里,以孝行举贤良方正。明万历三年(1575),七世祖始修清河家乘。万历四十三年,九世祖重修。入清以后,又五次重修,光绪时刻印。乾隆《清河张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张日佐等修,乾隆十七年(1752)崇本堂刻本。该谱尊舟十一公为一世祖。舟十一公名保望,字周臣,号舟十一,官奉议大夫、秀州通判,世居杭州。唐末战乱,徙居浮邑洞壶。保望公、即舟十一,乃是唐高宗时名相张文瓘的七世孙。文瓘子名洽,官魏州刺史;孙名宥,官扬州长史;三世孙,名衮,官虢州刺史;四世孙,名载华,官御史中丞;五世孙,名正则;六世孙,名知实,字冠仁;七世孙,名保望,即被该谱尊为一世祖的舟十一公。舟十一公有子四:长名雄,字君宇,官承奉大夫,迁居休宁杭溪,为杭州张氏始迁祖;次子名伟,字君度,依父居洞壶黄竹洞梅岭;三子名彻,字君胜,又字克明,迁星源甲路,是为甲路(即甲道)张氏之始迁祖;四子名英,字君沮,迁居黄墩,是为黄墩张氏始迁祖。杭旻、洞壶、婺源、黄墩,均为舟十一公子之孙。当然也是名相文瓘公之后裔。由于文瓘公和舟十一公,均出自清河东武城张氏,故该谱名曰《清河张氏宗谱》,意为不忘其所出。该谱上接唐相文瓘公,历经宋元明,下迄清乾隆十七年,历时一千多年。该谱卷首为旧序、谱说、谱诫、姓氏说、张字说、世原、基图、遗像,卷一为世表类,有源流世表、始迁世表,卷二至卷十二为各支世表,卷十三为帝制类(诰、诏)、世训类(家训、家规、家礼)和艺文类,卷十四为懿行类(传、述略、赞)、祝庆类(寿文、诗、词)和哀挽类(祭章、挽诗、挽歌、行述),卷十五为墓图、墓志、墓铭、墓表,卷十六为祀祖类(祀序、会序)和公据类(禁示、给照、议约、合刊族议、刊谱捐银名数、领谱号),最后是“清河张氏宗谱跋文”。整部宗谱体例完备,条理分明,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于研究江浙和安徽一带的张氏家族史和地方史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张氏族谱简介之第九册至第十一册前部第九册、第十册以及第十一册的前半部,收录清乾隆《甲道张氏宗谱》四十二卷续二卷,张图南、张元泮等修。乾隆四十七年(1782)刻本。该谱以舟十一公之第三子彻公为一世祖。张彻,字君胜,又字克明,号大三,唐僖宗乾符(874——879)年间,随父徙居歙之黄墩、广明,其后彻公又徙居星源甲道(即甲路),是为甲道张氏始迁祖。彻公有三子十孙二十二玄孙,有五世孙七十六人。五世孙为“延”字辈,所以该谱卷一绘有“张氏七十六延迁派旧图”,这个迁派旧图是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绘制的。从明正统到清乾隆三百多年间,七十六个支派,瓜瓞绵绵,辗转迁徙,丁口和衍派遍及东南各地,成为江南望族。仅进士就多达104个。其中宋代76名,元代7名,明代11名,清代10名。从五世祖延丕公起,开始编修本宗世谱。延丕,字彦直,官宋代户部郎中。其后,十世祖珏公和琮公,二次编修。珏公,官宋代光禄大夫、礼部尚书,琮公官宋代中奉大夫、南阳县开国男。历宋、元、明及清乾隆,多次编修。加以人才辈出,收录广泛,记述翔实,所以该谱规模宏伟,部头号甚大,原装达四十四册之多。该谱第一卷有凡例、修谱新序、七十六延分迁旧图;第二卷是八支源流序、簪缨录等;第三卷至第三十六卷,为世系图表;第三十七卷为文翰录、谱纪、传;第三十八卷为墓志铭、行状等;第三十九卷为续传、像赞、祭文等;第四十卷为寿文、记、杂序;第四十一卷为诗、杂著、书扎等;第四十二卷为墓图、领谱号、谱跋张氏族谱简介之第十一册后部第十一册的后半部,收录清道光《京江张氏家乘》十六卷,张九征初修,张永清、张永泓续修,清道光五年(1825)敬思堂刻本,共十二册。该谱以四一公为一世祖。四一公乃清河派岱公后裔,原籍中州,元末由中州徙居丹徒。有子一,名善甫。善甫公生有三子:长曰仲实,次曰仲敬,三曰仲升。仲升公七传至九征,九征公乃清初名臣张玉书之父。该谱乃是张玉书之家乘。玉书(1642——1711),字京江,号素存,顺治丁酉科举人、辛丑科进士,授庶吉士,历官内翰林院秘书院编修、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丙午科浙江正主考、辛未科会试大总裁等。三十五年(1696),随康熙帝亲征葛尔丹叛乱,参预帷幄,颇得信任。次年,任《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曾奉命数次监治黄河,提出不少建设性意见。康熙四十九年(1710),受命与陈廷敬主持编修《康熙字典》,次年病故,谥号文贞。该谱由张九征初修。九征(1592——1655),字公选,号湘晓,顺治丁亥进士,历官行人司行人、吏部文司主事、文选司郎中、河南提学道佥事等。曾纂修有《京江张氏家乘原稿》,其后由四世孙张永清、张永泓续修定稿,所以该谱完整地搜集了张九征、张玉书父子的有关资料,对研究清初的历史,很有价值。该谱卷首为谱序、凡例、目录、修谱子孙名次;卷一至卷三为皇帝任命张九征张玉书父子官职的诰敕以及张九征张玉书父子的谢恩疏等;卷四至卷九为各房世系图表;卷十至卷十二为传略和行述;卷十三至卷十六为载籍、艺文、祠墓仪制等。张氏族谱简介之第十二册至第十四册第十二册,收录清宣统《韦庄张氏宗谱》十八卷首二卷,张坤照主修,宣统三年(1911)承德堂刻本,原装二十四册。该谱以张孝先为始迁祖。张孝先,字怀祖。仕元,时值江淮多警,乃卜居常州韦庄。张孝先有二子:长明之,元至正进士,钦点翰林院编修,历任浙江提举,赠奉直大夫;次新之,迁居上张,即老二房世系。明正德五年(1400),张孝先五世孙张仲玉,首次修谱,明崇祯时续修。入清后,又先后七次续修。所以该谱亦称《韦庄张氏九修宗谱》。该谱保存了许多元代资料。第十三册和第十四册的前半部分,收录民国《横峰张氏宗谱》二十八卷,张宗铎等修,民国四年(1915)笃亲堂铅印本,原装二十八册。横峰张氏是明清时期桐城望族之一,原本姓胡,元明鼎革之际,胡长乙于明洪武二年(1369)由饶州徙居桐西横峰,编户受田时,寄籍清河张氏户下,更姓为张。该谱以长乙公为一世祖,长乙原名太,字长乙,号校圃。在追溯其渊源时,仍以胡姓为本,记述其先人业迹。清雍正二年(1724),长乙公十世孙立选,首次修谱。该谱以长乙的五世孙八人,分作八大房,各房之下又分若干支。其后又先后五次重修,民国时刻印。该谱旨在联络长乙公更胡姓为张姓后,徙居各地之后裔,故名《横峰张氏宗谱》。第十四册后半部分,收录清光绪《姚江历山张氏宗谱》八卷十二集,张谦、张震祥等修,光绪十年(1884)敦伦堂刻本,分装十二册。该谱系唐朝名相张九龄之弟九皋公之后裔。九皋公十二传至浚公。张浚(1097——1164),字德远,宋汉州绵竹人。北宋政和进士。南宋建炎三年(1129),以传檄勤王有功,知枢密院事。力主抗金,建议经营川陕,以保东南,遂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绍兴五年(1135),拜为宰相,部署沿江、两淮诸路军马大举北伐,自任总督兵马大元帅。绍兴七年,因郦琼兵叛,引咎辞职。秦桧执政,被排斥在外近20年。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完颜亮南下攻宋,重新被起用。孝宗即位,授少傅,封魏国公。孝宗隆兴元年(1163),再次拜相,督师抗金。次年,为主和派排挤,被罢相。居家期间,搜集整理修谱资料,理出了其先世世系。因抗金复国大志未酬,无颜见祖宗于地下,遂遗命死后葬湖南宁乡。赠太师,谥号忠献。著有《中兴备览》。南宋理宗宝庆年间(1225——1227),兵部尚书张宏,在浚公搜集整理的基础上,纂修成族谱,并奏请理宗皇帝,赐玉玺印于该谱之首,此即该谱首页玉玺之由来。浚公五世孙,宋谏议大夫元瑜公,官工部尚书,晚年致仕,迁居姚江云柯里。其后裔分为五支:八卢城庙后桥为第一支;历山三墙为第二支,西堑为第三支,逊马桥为第四支,化龙堰东堑为第五支。该五支都分别编修有房谱。清光绪十年(1884),张谦、张震祥等在各房房谱的基础上,修成宗谱取名为《姚江历山张氏宗谱》。该谱第一集为凡例、祠规、目录、各房藏谱目录、总序、各房谱序、世系总图、历代诰敕、像赞、祭田等,第二集为历代先祖传,第三集为魏国忠献公行状,第四集为艺文志,第五至第十五集为各房世系并附补遗及卷外,第十二集为家乘一览记、备考等。张氏族谱简介之第十五册至第十六册第十五册至第十六册之前部,收录民国《姚江三墙门张氏宗谱》二十八卷,张振鹭等修,民国五年(1916)树德堂铅印本,分装二十八册。该谱乃是《姚江历山张氏宗谱》的一个支谱,是宋谏议大夫、工部尚书元瑜公后裔中的第二支。元瑜公迁居姚江云柯里,其后裔分为五支,历山三墙门为第二支。历山始迁祖斌二公,乃三墙门始迁祖斌六公之兄。斌二公,仕元授山东济南府正提举,入赘历山邹副使家,定居历山。斌六公授广东广州府副提举,不忍与兄斌二公远离,遂定居芦城之西。在两家相距适中之地,建一桥,曰树德桥,俗呼张家桥,此即三墙门取名树德堂之由来。元明以来,人丁兴旺,支派繁多,遂购地建祠,名曰三墙门张氏树德堂祠。本堂神主自元瑜公为一世祖至其后裔分为五房,奉祀中堂。春祭定为二月四日,冬祭定为冬至前后十日。该谱卷一为谱序、祠图、树德堂楹联、祠堂记、墓图、诰敕、像赞、跋等,卷二为史传,卷三为宗献公行状,卷四宗贤列传,卷五为艺文志,卷六为杂记,卷七至卷二十七为世系图,卷二十八为补遗。该谱收罗宏富,记载翔实,保存了很多珍贵资料。>第十六册之后部,收录民国《鹤颈漕张氏宗谱》十六卷,张道生等修,民国五年(1916)追远堂铅印本,原装十二册。该谱以张荣为始迁祖。张荣,宋武功大夫,高宗绍兴间,因抗金有奇功,做官泰州。晚年致仕隐居于四明之鄞县,居县南鹤颈漕。四传而人丁兴旺,遂析为四宅:板桥、楼下、樟江、普塘。其后各宅又析为若干支,明末达六百余支。清乾隆时,裔孙张汉州,搜集资料,编修四宅谱稿。咸丰时,合族议定编修族谱,光绪时修成《壬辰新修宗谱》。民国初,张道生等重修,取名《鹤颈漕张氏宗谱》。张氏族谱简介之第十七册至第十八册第十七册,收录清光绪《张氏六修族谱》二十一卷,张秉铨、张谷南等修,光绪二十三(1897)冠英堂刻本,分装二十一册。该谱以栻公的八世孙仁秀公为一世祖。仁秀公(1346——1408),字廷光,官朝议大夫,有二子:长曰敏,次曰时杰。敏公(1973——1448)有三子:长曰纲、次曰维、三曰纬。该谱乃是维公后裔之谱。维公(1396——?),字均荣,有四子:长曰琦、次曰珂、三曰圭、四曰呈。该谱卷一为发源系图,发源系图以唐相张九龄之弟九皋公为一世祖,十二传至浚公,浚公九传至仁秀公。该谱为仁秀公次孙维公之世系;卷二至卷十二,为维裔圭房世系;卷十三至卷十四,为维裔珂房世系;卷十五为维裔琦房世系;卷十六为维裔呈房世系。卷十七为像图、祠图、墓图;卷十八祠墓祭田碑记;卷十九为祠礼仪注服制图、优免荫恤节孝案稿;卷二十为列传、行略、家传;卷二十一为宗范、祠规、艺文、跋。第十八册,收录清同治《张氏宗谱》和民国《续修张氏族谱》两种。同治《张氏宗谱》十八卷。该谱以张德一为始迁祖。宋元鼎革之际,张德一携弟国四,由江西饶州徙居楚黄州黄陂县南乡盘龙城,其后,张国四又徙居陂北朱家坡。清雍正年间,其裔孙张元泰等始修宗谱。同治年间,张祥麟等又编修支谱。刻版时,将雍正宗谱与同治支谱合而为一。遂成《张氏宗谱》十八卷,亦称同治《张氏宗谱》。民国《续修张氏族谱》六册,张家骐等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石印本。该谱是唐初名将张士贵后裔之族谱。清康熙十七年(1678),张藐山首修世居盂县之张士贵后裔族谱。这次修谱以元代的张秀为始迁祖,对其五世三大股、七世二十八小股,均以序登录,纪事分明。但对张秀的先世,则记载甚略,故称《张氏近系族谱》。其后,张义生又据旧谱、墓碑以及采集资料,理出了张秀的先世谱系。张秀,乃是隋末唐初张士贵之后裔。隋末,张士贵从唐高祖李渊起兵,屡立战功,进封虢国公。太宗时,再立新功,迁左领军大将军,谢世后陪葬昭陵。其后,子孙袭爵,累世从戎。至宋明时期,子孙多以文才扬名,为盂县巨族。张秀之前的先世谱系,称为《张氏远系族谱》。乾隆五十七年(1794),张宗泗将《近系族谱》和《远系族谱》合而为一,并增补唐宋以来列祖列宗名人传略四十五篇,光绪元年(1875)刻印成册。民国初,张家骐等,以乾隆刻本为底本进行续修并付印,此即《续修张氏族谱》。张氏族谱简介之第十九册至第二十册第十九册,收录民国《中湘十亩丘张氏五修支谱》二十四卷末一卷,张万遂等修,民国二年(1913)大忍堂刻本,原装二十册。该谱以张明为一世祖。张明,字导文,生于明正统五年(1440),世居临淮。张明由临淮徙居湖广长沙张公岭。张明生有八子,其第七子名张教,又由张公岭徙居中湘十亩丘,是为十亩丘张氏支祖。张教五传至张子秀,张子秀于明清鼎革之际,徙居湘潭。该谱主要是张子秀后裔的族谱。第二十册,收录民国《花桥张氏四修族谱》二十卷,张效良等修,民国十七年(1928)孝友堂铅印本,原装二十册。该谱以张汉诚为始迁祖。张汉诚,字梦麟,原居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元至正末年,徙居湘乡花桥。汉诚生有四子:嗣湖、嗣江、嗣源、嗣洪。后来,嗣江和嗣源之裔孙,遍及湘乡、湘潭、巴陵、永宁以及湖北、四川、陕西等地,丁口兴旺,人才辈出。有以武功报国者,有以文才蜚声者,有以勤俭起家成为当地豪富者。该谱所载主要是嗣江和嗣源两房世系及业绩,实为此两房谱。
所谓"祖训",即历代祖先对子孙的教诲。端蒙养、重家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虽然载于家谱中的"祖训",多系族长代祖先立言,是他们藉祖先的名义,将自己的意志加于全体族众。
但"祖训"对从精神层面维系家族的统一和团结有着重要作用,除此,祖训闪耀着得一族文化的光辉非常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1李氏
敦孝悌 严教诲
睦宗族 修祠墓
重丧祭 谨嫁娶
尚勤俭 崇礼让
这8条"祖训"的精神,从根本上说,就在于维系宗族关系,以求宗族势力的发展壮大。
2王氏
三槐世第,及至于今,
英才辈出,卓尔不群。
孝悌为先,忠信为本,
惟耕惟读,恩泽子孙。
不奢不侈,颗粒成廪,
婚丧从俭,持家以勤。
嫁女择媳,勿尚重聘,
积德行善,不惟俗伦。
自强自立,处事以忍,
广结贤良,不谋非分。
当差有事,尊上宽仁,
努力进取,友朋谨慎。
勿以诱善,祸及自身,
勿以亲恶,招惹公忿。
酗酒无度,伤其身心,
聚众 赌搏 ,财帛散尽。
贪婪飘荡,荒废 青春 ,
胡作非为,辱没先人。
恋衙投宦,必爱人民,
忌才害贤,毒族害群。
耸人告讼,不如兽禽,
利令智乱,灾难必临。
祖灵在天,察尔甚真,
阴诛阳谴,追究必深。
祖灵阴佑,和顺永存,
后裔繁昌,福寿盈门。
一荣一辱,天地一新,
世德世业,纠察昭昏。
一谦受益,一满招损,
神灵有鉴,莫辱斯文。
阴受其殃,阳恶是因,
安贫乐道,其心也欣。
焚毁朝夕,何堪明晨,
纨绔堕落,愧对乡邻。
不肖为贤,浪子如金,
振兴美族,直上青云。
秉公惩戒,繁荣后昆,
恭愿后裔,永传家珍。
百世不竭,积厚且纯,
张德扬惠,守规遵训。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3 张氏
笃忠敬言,急公守法。
完粮息讼,营生业言。
士农工商,各执其业。
慎丧祭言,慎终追远。
宜尽诚敬,慎婚姻言。
娶媳嫁女,咸宜配择。
严内外言,治内治外。
不可易位,敦孝悌言。
事事亲敬,敦宗睦族。
笃教学言,养不废教。
作养人才,厚风俗言。
吉凶庆恤,孤寡有体。
敦和睦言,捍忠御灾。
协力同心,严杂禁言。
奸盗赌博,占欺谋吞。
4刘姓
族诗
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 立纲 常;
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须顾祖炉香;
苍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儿共炽昌。
——刘氏祖训诗
此诗为广传公(刘广传,刘氏147世祖)生下十四子以后,鼓励儿子要向外发展,不要儿女情长痴恋家中。广传作诗一首,以激励儿孙,并作日后认宗的依据。这首后来被刘氏奉为族诗。
三祖遗训
汉高祖刘邦遗训
根据《史记》和《汉书》所载,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与一班大臣谈论起能够在“楚汉相争”中战胜项羽、脱颖而出的原因时说: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汉光武帝刘秀遗训
刘秀继承和发扬了刘邦的传统,广纳天下之士,广听天下之言,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创建东汉百年基业。刘秀是一位聪明而踏实的忠厚之君,勤于治政,严于律己,反对夸夸其谈的奢华之风和好高骛远的言行。刘秀给后裔子孙留下一段训诫:
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故曰:广文地者荒,务文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
刘秀这段话告诫子孙:反对好高骛远,反对见利忘德,反对贪人财物。一味好高骛远者眼高手低,眼前的事情不屑一顾,徒有一番不切实际的空想,到头来只是“劳而无功”;见利忘德者做事情不择手段,将为人的道义都抛掉,到头来只会遭人唾弃;贪人财物者即使东西拿到了,也无法心安理得,君子爱财但应取之有道。
蜀汉昭烈帝刘备遗训
刘备是三国时期难得的仁义之君,曹操和孙权在征战中经常屠城滥杀,但刘备始终仁德为先、爱民如子,从不妄自杀戮,深得百姓爱戴。俗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刘备的仁义之举让他能在三国初期曹操、袁绍的强大势力中间周旋而不灭,使他东奔西走投靠他人而处处备受欢迎。刘备之德赢得了关羽、张飞的生死追随,赢得了诸葛卧龙的鞠躬尽瘁。因此他在临终遗言中将这一信条摆在了首位来告诫太子:
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善,可以服人!
历代刘氏宗谱都记载了刘备的这一条遗训。他所确立的是非善恶取舍和个人行为标准,已经普遍为刘姓及整个中华民族所接受。
上述"三祖遗训",("三帝遗训"),在国内外刘氏族姓中广泛流传,赢得了广大刘姓宗族的认同,已成为整个刘姓宗族的共同族训。
5 陈氏
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悉本义方。
仰绎斯旨,更加推祥,曰诸裔孙,听我训章。
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
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姻,六行皆藏。
礼义廉耻,四维毕张,处于家也,可表可坊;
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乖舛伦常。
贻羞祖宗,得罪彼苍,神则殃汝,汝必不昌。
最可憎者,分类相戕,不念同气,偏论异乡。
手足干戈,我心忧伤。愿我族姓,怡怡雁行,
通以血脉,泯厥界疆,汝归和睦,神亦安康。
引而亲之,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
6 黄氏
黄姓四十八字祖训
官不忘民,民不忘本。
贫不失志,富不忘贫。
堂正诚实,廉洁清贫。
勤劳俭朴,诸事严谨。
孝敬父母,善待他人。
自强不息,造福子孙。
黄氏勉后词
务敦孝弟,务存忠信;
务习礼仪,务尚廉耻;
务睦宗族,务和邻里;
务读诗书,务勤耕种;
务亲君子,务重有德;
务厚亲朋,务笃故旧;
务慎言行,务襟交游;
务守王法,务畏官刑;
务尊高年,务怜孤寡;
务崇节俭,务严教训。
黄氏戒后词
毋图清闲,毋喜游荡;
毋好赌博,毋贪酒色;
毋炫几长,毋形人短;
毋依财势,毋疾贫穷;
毋称人恶,毋谈人妇;
毋尚斗勇,毋恃豪强;
毋近小人,毋狎匪类;
毋为唆讼,毋忤尊长;
毋逞私智,毋夸异能;
毋见小利,毋念旧恶。
7 杨氏
忠:上而事君,下而交友,此心不亏,终能长久:
孝: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孙,亦复如是;
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俭: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若不节用,俯仰何益。
8 赵氏
1、敦孝悌
孝悌者,百行之原也。孩提知爱本诸良能,稍长知敬原于善,何以狃于习俗,顿失初心。为子弟者不知孝,当体父母生我之恩情,不知悌,当思长上待我之友爱,诚能服劳竭力,奉养无违隅坐徐行,恭让而不懈,则一门之内,和顺雍容,孝悌敦,而人伦斯重矣。
2、睦宗族
自古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异姓尚敦亲睦,矧同族之入而漠不之顾耶。务使视如一体,疴痒相关,庆吊必互相往来,缓急必互为通义。鳏寡孤独,必为之哀矜;困苦颠连,必为之照顾。能与祖宗济一日子孙,即能与祖宗免一日忧虑。若乃各顾身家,视同宗如秦越,甚则每因小事,辄起纷争,则怨积日深,其不视如仇敌者几希矣。书日:“以亲九族。”尚其念之。
3、力本业
士农工商,均有常业,所贵恒心自励而各勤乃业耳。盖人有一定之胜境,不拘所肆何业,即随在可自致,立收其效。若乃既居于此,又慕乎彼,则此心一纵,遂不免怠忽其业矣,无何身人他歧,依然故我。业精于勤,荒于嬉。事虽勤于始,尤贵励乎终。皇天不负苦心人,尚须自勉之。
4、慎交游
交接之际,不可不慎。正人入室,所讲者好话,所行者画龙点睛事。则子弟之所见所闻,即不得引入邪僻。不然,习俗移人,贤者不免,况子弟之庸愚者众乎。语云:学好千日不足,学歹一时有余。丽泽求益,尚慎旃哉。
5、和兄弟
兄弟之间,原称手足,言人之有兄弟,即一身之有手与足,断不得隔膜相视者也。何今之人见识浅狭,或因兄弟弱于我,或因食口多于我,加以妇言唆拨,遂日思析箸而各烟。甚至每因小事,入室操戈,同气参商。外人因而构害,拆篱放犬之弊可胜道哉。昔有张公艺九代同居,江州陈氏七百口共食,均是人也,何弗思之。
6、训子弟
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凡子弟无论智愚贤否,均当以读书为上。即或赋质不齐,亦须为之谋成,立慎择术,以为久远计。断不可溺于姑息,听其放浪形骸。盖入惟年幼,每令人怜,偶有过失,恒以无知恕之。不知中人之性,成败无常,若不预加防微,则骄奢*逸,鲜有不为俗所染者。其至寡廉没耻,无所不为,不大贻祖父羞哉。须知水随器为方圆,影视形为曲直。有父兄之责者,可不慎与又,教子读书,须趁光阴,不可太迟。世人常谓,太幼则无知,俟其稍长读一年算一年。不知既长,则外旷多端,虽读而终难刻骨。无怪乎三四年庸师之教,念一转而尽归乌有矣。惟其幼则嗜俗未萌,心无旁鹜,际引一片之灵机,加以严师之提命,启其颖悟,收其放心,则成童之年,自可判其优劣之性。曾思十二岁之庠,人岂一二年工课哉顽子切勿诿以家道艰难,遂渐往荒误子弟而不教也。凡我族人,共体此意。
7、尚勤俭
勤俭乃居家之本。勤者财之来,俭者财之蓄。常见好闲之辈,似乎惰气天成,稍盈余,即喜丰而好胜。不思一时侈欲转囊空,悔何及哉。故不勤不得以成家,即不俭亦不可以守家也。冠婚丧祭,称家有无,衣食人情,随分自适。与其奢隋而终嗟不足,何若勤俭而常欣有余,为祖宗惜往日之勤劳,为子孙计将来之生业。语云:一勤天下无难事。又日:有钱不可使尽。愿后人其敬听之。
8、戒争讼
居家戒争讼。凡是非之来,退一步,让三分,自然少事。盖以汝既有包容之度,彼必生隗悔之心。若乃因微逞忿,忘身及亲不顾,颂家尽产与人斗讼,则是鹬蚌相持,渔翁获利。纵令侥幸得胜,而家资受累矣。于是,所用不足,势必称贷,宿债莫偿,势必鬻产。此讼之所以终
【《家风家规家训集锦》】 家风家规家训集锦
本文2023-11-14 05:19:5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74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