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姓的鞠谭避难
上述两则家谱序言在记述鞠武时都号称“郡号汝南”,郡号就是郡望,汝南是指汝南郡(汉高帝置郡,遗址在今河南汝南县东南)。据推测汝南郡应该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鞠武恐于被株连率直系后代的逃难之地。鞠武的原籍在襄平,由于受到“荆轲刺秦”的牵连,燕国覆灭后,襄平必然成为秦皇追杀的主要目标,鞠武不可能回到老家避难,所以汝南郡应该是鞠武率其直系后代,长子鞠允仁,次子鞠允伦,幼子鞠允俊为躲避秦皇追杀而展转躲避多年后,敢于公开的定居之地。随着政权更迭,鞠姓在汝南郡获得了蓬勃发展,家族从汝南郡向北和向东发展到常山郡和平原郡。到了西汉晚期,鞠武的八世孙鞠谭终于从平原郡(今德州平原县南七里)启程入仕京都长安,进入西汉政权高层。
据《汉书》和《元和姓纂》记载:鞠谭是汉哀帝的尚书令,这种尚书令是“九卿”中专门掌管皇帝奏章的一种官职,是皇帝的近臣,在西汉晚期为了抑制相权,其作用相当于位居三公的宰相。汉哀帝建平三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在东平王刘云的封地内,“瓠山中间,有大石转侧立,高九尺六寸,移原址一丈,远近传为异闻,哗动一时”。原来是卧着的一块好端端的长方形巨石,既没长腿也没人搬动,却自个儿翻个身打个滚儿立了起来,东平王认为不是好兆头,便在王宫内仿瓠山形状造一土山,上立石像,系上黄草,以便随时祈祷。这件事被在京城做“待召”的两个妄人,一个叫息夫躬(息夫,姓),另一个叫孙宠的知道后,便借此“发生事端,以图封侯”,于是向汉哀帝上书说:刘云“宫中立石,祗毁朝廷,欲求非望,行霍显之谋,荆轲之变”,托中常侍把书信转交汉哀帝。一句“行霍显之谋,荆轲之变”刺激到汉哀帝的皇位,汉哀帝大怒,立即下旨废刘云为庶人,其他参与的人一律处死。廷尉梁相,尚书令鞠谭,仆射宗伯凤上奏,“因未见确实,应委公卿复讯”,被正在气头上的汉哀帝判为“不知嫉恶讨贼,意存观望,罪与相等”,遂削职为民。为了保全性命,鞠谭同儿子鞠閟逃避到凉州西平(古称西都,今西宁市),隐姓埋名易鞠为麴。这就是《汉书》《元和姓纂》记载的鞠閟“避难湟中、因居西平”和“鞠麴同宗”的来源。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鞠谭的后人始终沿湟水两岸发展,乃至成为西北地区赫赫有名的庞大的麴氏家族集团。
东汉末年,著名的黄巾军之变引发了空前的社会动乱。东汉王朝在兵力空虚的情况下,允许地方豪强参与平叛,给长期养精蓄锐,意欲开疆扩土,觑视政权的地方大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各种势力跃跃欲试粉墨登场。西汉末年避难湟中的麴氏家族,经过二百年发展已经具备了参与政治的条件,他们一改过去长期压抑的精神世界,扬眉吐气的提兵跃马登上政治舞台。
首先是派麴义率家族兵丁进军中原,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功德圆满后本应返回故里,依托西平在凉州进行武装割据,而他却驻足中原,先投韩馥,再奔袁绍,并帮助袁绍发动了著名的“界桥之战”,在这次战役中他把凉州羌人“砍马腿”的战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大败公孙瓒,为袁绍立下赫赫战功,后来据说因居功自傲被袁绍诱杀。《三国志》记载,麴义与公孙瓒作战胜多败少,历史上有“公孙瓒克星”之称。麴义的武功当在河北名将颜良文、丑之上,是名副其实的河北第一名将,他在界桥大战中创造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被以后历代军事家所推崇。最后,终因没有一个谋划全局的的谋士相助而未成大器。
此后,西平麴氏集团在公元219-227年长达八年时间里,以西平为依托,打着“反对曹魏篡汉”的旗号又连续发动了麴演、麴光、麴英三次大规模武装举事,终因实力弱小均被曹魏当局所镇压,起事失败后,西平麴氏大部分被强行迁往金城郡治榆中和酒泉。
西晋愍帝的大都督官至左仆射的麴允就是西平麴氏的后代,他在公元300年带领族人,时任西晋雍州刺史的麴特、北地郡(甘肃庆阳)太守麴昌,多次与汉(前赵)大都督刘曜作战,由于战功卓著深得晋愍帝的信任。麴允是金城名门望族,西州民谚有“麴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的记载,能与当时的金城太守游楷比富,其权势和富有可见一斑。
据《元和姓纂》记载,从北魏到隋唐时期在西域立国134年的高昌王麴嘉也出自西平麴闭。
据宋代陈澎年所著的《广韵》记载:鞠姓“出自东莱”。东莱在唐代以前为东莱国或东莱郡,汉高帝置郡,置所在掖或黄(今山东莱州和龙口),管理范围相当于今天山东半岛的东北部地区。《广韵》源自《切韵》,其全称叫《增广切韵》,《切韵》是隋代刘臻所著,可见东莱郡应是东汉末年至隋代以前这一时期鞠姓的郡望。实际上早在东晋十六国前期就已经有鞠姓在东莱郡居住繁衍和任职的记录。
据《资治通鉴》记载,在公元四世纪有鞠羡、鞠彭、鞠殷祖孙三代都作过东莱太守的记录。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由嫡传的祖孙三代先后就任相同的职务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一种巧合,然而,这却是真实的历史。
时间又过一百多年到了南北朝的魏宋对峙时期,有东莱郡黄县籍人,官居给事中的鞠璋、时任东莱太守东武侯的鞠延增和官居魏郡太守中坚将军的鞠彦云祖孙三代在东莱居住任职的记录。宋明帝刘彧泰始三年(公元467年),青州刺使沈文秀拒命谋反,大将军刘怀珍奉命征讨。当连破数城攻击到东莱郡时,沈文秀的下属时任东莱太守的鞠延增劫留高丽使者并率众数百人据守城池迫使进攻受阻,最后刘怀珍在与其他部队的合击之下逼降鞠延增使之归顺。清朝道光年间,在位于黄县南十里战家夼北半里大道东,墓崩露出刻有“黄县都乡石羊里鞠彦云墓志”的一方墓志铭才使得鞠氏祖孙三代的这段历史重见天日。
志文写道:“维大魏本州秀才,奉朝请,辅国府长史,镇南府记室,给事中,上书郎中,奉车都尉领郎中,魏郡太守,宁远将军,统军本州司马,中坚将军鞠彦云,以正光四年正月十六日亡。祖璋,给事中;祖母,昌黎韩。父延增,东莱太守,东武侯;母,济南解。妻,武威贾。中坚英才金声,含德玉润,妙识朗于龆年,贞芳茂于弱冠。德贯颜、闵,文通游、夏。拂缨朝伍则冬夏威恩,背庯邦符则齐鲁易化。而至德消弘,非得其门,焉尽其美,略题閟好,岂写真明者哉。维大魏正光四年岁次癸卯十一月二日”。
从这方墓志铭可以看出,鞠延增乃墓主鞠彦云之父。志文盛赞鞠彦云自幼英武奇异,见识超人,青年时代就以德才兼优、能文善武而闻名乡里。形容他的德行象玉石般的湿润,象孔子的弟子颜回和闵损一样受人喜爱;形容他的才气象金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到处被人传诵,他的文韬武略能同孔子的弟子子游和子夏相媲美。他在朝中任职时勤政廉洁,好比冬天的太阳一样受人欢迎;他在地方作官时关心黎民疾苦,深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志文虽然充满了赞颂溢美之词,但也反映出他确实是一位德才兼备、很有作为的封建名宦。从志文透露的亲缘关系中也可以看出鞠彦云家族在当时优越的社会地位,武威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谋臣贾诩的故乡,贾诩的祖上便是西汉文帝时期的贾谊;昌黎则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祖居地,韩愈常常自称韩昌黎。武威贾和昌黎韩都是当时全国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这种联姻关系无不反映出鞠氏祖孙在当时那个门阀盛行时代的尊贵身份。
鞠彦云墓志在道光年间崩露被发现后,由县人麻东海拓印志文又将志石送回墓中。到同治十年县士赵瀛海访知墓在战文科地中,于是组织梁士鸿等六人花制钱六千文购地一丈三尺五寸发掘并为之修墓,当时的黄县县令尹继美也立碑并提文为“元魏鞠公彦云之墓”来纪念他,并且把战家夼改名为“黄县石羊乡”。那么战家夼到底是不是1500多年以前北魏的“黄县都乡石羊里”呢?在元代牢峰羽士的《灵源观记》则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说,“……夫灵源观者,在邑西南十五里鞠家庄……”。就是说,元代在黄县西南曾经建有两座道观,一个是延真宫俗称上观,另一个是灵源观俗称下观,灵源观正好建在元代以前尚存在的老黄县西南十五里的鞠家庄内。这段文字透露出一条信息,就是元代以前在下观的位置上曾经有个鞠家庄,鞠姓的一枝曾在这一带生活居住。鞠彦云墓的发现地战家夼村的位置在鞠家庄的东偏北五里,而战家夼在宋元时期尚未立村,它的立村时间应该在明朝中期,或在磨山迟家建村之后。所以,元代灵源观的遗址下观的位置才是1500多年以前的东莱郡黄县都乡石羊里。这里也正是鞠彦云家族在北魏时期的祖居地和故乡。而战家夼的位置只是鞠彦云家族的祖茔地。尽管如此,鞠氏后人仍然要感激那位曾经在鞠氏墓被发掘后能够及时组织修缮立碑,而且把战家夼改名为黄县石羊乡的清朝同治黄县县令尹继美,正是他的义举成就了鞠氏子孙的寻根梦想。
公元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一日,当时的黄县诸由公社冶基大队村民在掘坟砖作井时掘出墓碑一甬,铭头书为“大宋故广文助教西平郡鞠公墓并序”。现将碑记原文附录如下:
原夫。五运辟氤氲之气。三才分造化之基。物象著焉。人伦备矣。天覆地载。日月照临。夫人之处事也。有贤有愚。有贵贱。有荣辱。有盛衰。乃英杰也。用之则强国利民。舍之则隐鳞戢翼。生则继宫裳於明代。殁则刊贞珉於幽泉。以千载弥光。义隆自远。素风道业。作范后昆。公讳俨字敬威。受国子广文助教。其先帝喾之后也。祖不仕。公实天产英奇。人尊秀异。晓步山之青白。旌安世之存亡。覆子兴孙。根深固蒂。庆志后嗣。茂祉前踪。乾祐三年二月十八日倾逝。夫人吴氏。与助教同邑人也。柔顺利贞。正家之道。清泰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先助教而终。后娶王氏。于乾德四年六月内倾丧。夫人吴氏生二男四女。长子前随州军事判官。朝议郎。试大理司直兼殿中侍御史。明德。神童颖晤。上第孝廉。初任莱州莱阳县主薄。首栖仇览之鸾。未展士元之骥。天雄军节度使。南阳中令杜公。章奏请充节度推官。上允於是宾礼穆。幕府得人中令涉他事。降授衍州判事。及代变时迁。讼新革故。复除登州右席。我郡御推。荣归父母之乡。远据名桑之地。采晃动芙蓉之帚。辉华来绮绣之筵。国经途长。行高明远。荆山瑞气。蓬岛仙才。次授团练推官。道合珪符。鉴之铜墨。次授随州军事判官,奉身以退。不事王侯。鸠杖怡神。渔乡得趣。理事柏殿。官绪历之。独步擅名。文词备矣。当府内外章奏文字并是员外之作也。染疾乐天知命。不妄求医。寿期七十有四。太平兴国八年正月二十三日告终。夫人同县。故琅琊上左长史之女。婺女纯精。绛河孕秀。克俭严下。如宾敬夫。女史之书。不可伦也。雍熙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寿终。夫人生四男二女。长子传范曾修科业。下视明侪。岂期促寿於天也。早辞世。子曰熙甫。三传二举。次男朝散郎。守秘书省。著作佐郎。知江阴军事借绯。传式传科登第。初任荣州威远县尉。比之南昌炳焕。北部毅严。次任颖州司理威寨军节度使。钜鹿曹太传举奏当授光禄丞。夹转洪休昭彰九寺。莅临辇运。提点舟舡。寻迁密阁上寮。又典乌程景务。莱夷重德。胶左推贤。圣上拔擢智能。慎选良吏。就除江阴知军事。次男传译不书。子曰铁牛。见修学。次男传则御前三传擢第。初任处州白龙县主簿兼令尉事。缙云杞梓。丽水环琪。度地居民。移风易俗。见任单州团练推官。禅转隼旅。熊轼苛政。露晃褰帏。花幕辕门。瑞莲宾介。助教二孙。万里前程。扉测之来也。员外长女适学究马晋卿。早已逝矣。次女适学究淳于庆。助教次男充殿前丞旨银青光禄大夫。捡拔太子宾客兼武骑尉。明遂。因摄蓬莱县主簿。准敕取赴阙引见。圣上任之。无不干了。陕郊奉命。邠土告终。雍熙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倾逝。夫人莱州掖县故乐安先辈之女也。孝道成家。令淑善也。岂谓珠沈逝水。玉碎流年。雍熙三年七月七日终矣。夫人生三男七女。长子传庆。举调麟经。名恩豹变。将及近事。不幸早亡。次男传世。修之礼。季男传籍应三传二举。七女并从人。助教四女。长女适故介休令王。次女适故莱阳主簿王。次女适校书徐。次女适故渤海主簿子。皆令望士风。乡里推之。不可得而论矣。是则军郎孝道弥坚。举事至切。威仪必修。蒇事宁亏。合祔大茔。兼离浅土。以端拱元年岁次戊子十月申寅朔二十日癸酉(宋太宗,公元九百八十八年)葬于本邑和孝乡扈顺里西野基村也。縡以侄。知军固请。辞让尤难。是渐凤藻。池珠必漏。爵官鹏翥。志文芕略。化颂应亏。不揆庸才。乃为铭曰。(转抄者未录录)。男见任朝散郎右赞善大夫江阴知军事借绯传式男见任单州团练推官承奉郎试秘书省扶书郎传则。
墓碑发掘后即被当时黄县博物馆取走,在取走之前,由当事人鞠树瀚先生匆匆抄录,有很多地方的文字并未严格校对,而此墓志碑至今下落不明。这甬墓志记载了墓主鞠俨本人及其子孙五代的世系生平,记录有简有繁,镌刻字数之多信息量之大实为罕见。从纂文可以看出,墓志是由鞠俨的孙子见任大宋朝散郎右赞善大夫知江阴军事借绯鞠传式,见任单州团练推官丞奉郎试秘书省扶书郎鞠传则于宋太宗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岁次戊子十月申寅朔二十日癸酉为其祖父和父亲修墓时所立,葬地隶属宋代历史名称“登州黄县和孝乡扈顺里西野基村”。此次修墓立碑之时鞠传式、鞠传则正当任上,可谓官运亨通,锦衣还乡施此大仪想必隆重至极。当时距乃祖去世已三十九年,距其父寿终也已是六年之后。
碑文记载,墓主鞠俨字敬威,生年不详,据推断当在唐代晚期的公元885年前后,卒于五代后汉乾祐三年(公元950年),生前的最高职务是国子监广文馆助教。五代因袭唐制,当时的国子监是专门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为学生的国家级学堂,广文馆则是“掌领国子学生业进士者”,也就是“进士”的培训基地,广文馆设助教二人为正八品学官。鞠俨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大动荡时期,战乱频繁,政权更迭不断。经分析推测,鞠俨任助教时当在公元936~947年的后晋天福至开运这一时期,当时后晋国子监设在京都开封。因为大宋太祖赵匡胤建国于公元960年,此时距鞠俨去逝已经10年,因此墓志铭头的“大宋”称谓并不准确,但是这两位相当于今天市级领导干部的文武大员怎么可能会把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搞错呢,也可能是按照当时习惯把五代十国这一历史时期与宋朝划为同一时代的结果。
经勘阅,我们发现一个重要线索,墓志铭头在“鞠公”前面篆有“西平郡”字样,这说明西平郡是墓主鞠俨的郡望,也就是说鞠俨的祖上来自东汉时期开始设置,位置在今西宁附近的西北重镇西平郡,这个西平郡正是前文“鞠谭改麴,避难湟中,因居西平”的所在地。据此分析这枝鞠姓应是鞠谭改麴的后代。鞠谭的后人改麴避居西平后,经过时间的推移和政权更迭,一些族人必然有向东发展和恢复本姓的愿望,因此可以推断,西晋末期居住东莱的鞠羡祖孙就是这种“复姓”迁徙的早期代表。而前文刊出的鞠彦云墓志中鞠彦云的岳父家族为“武威贾”,历史上武威隶属西平郡且与西平城毗邻,而东莱与武威则远隔千山万水,这种跨越千山万水的姻缘是否也从某个侧面说明了东莱鞠氏与西平麴氏(鞠氏)在当时往来频繁,联系密切,息息相通的事实!由此可以确定东莱鞠氏是距今1700多年以前的魏晋时期从西平麴氏分衍出来的恢复鞠姓的重要一枝。
同样是在五代十国和北宋这一时期,又有高密籍的鞠氏四代为官的记录。据《二十五史 宋史 列传一百九十九》记载:“鞠常,字可久,密州高密人。祖真,黄县令。父庆孙,申州团练判官,有诗名。常少好学,善属文。汉乾佑二年擢进士第,裁二十一,释褐秘书省校书郎。周广顺中,宰相范质奏充集贤校理,出为郓州观察支使,历永兴军节度掌书记、伊阳令。显德四年,诣阙进策,召试,复授猗氏令,迁蔡州防御判官,复宰介休、魏县。开宝中,赵普为相,擢为著作佐郎。时任此官,惟常与杨徽之、李若拙、赵邻几四人,皆有名于时。常应举时,著《四时成岁赋》万余言,又为《春兰赋》,颇存兴托。后为清河令,七年,卒,年四十七。子仲谋,字有开,雍熙中进士,有材干,历御史、东京留守推官、陕西转运,至兵部员外郎,仲谋集其父所为文成二十卷。弟愉,周广顺中进士,与常齐名”。
据记载,高密鞠氏是西汉尚书令鞠谭的后裔(高密新闻网《鞠常》),早在唐代鞠氏就居住在今山东高密一带,世为东莱之著姓。鞠常是五代晚期密州高密东乡陶哥庄(今姚格庄)人,祖父叫鞠真,曾经做过黄县县令。父亲叫鞠庆孙曾经做过申州团练判官,是当时有名的诗人。史籍记载鞠常年少好学,能写得一手好文章,鞠常于南汉乾佑二年(公元949年)二十一岁的时候考中进士,被誉为“明经神童”“探花少年”,先后做过秘书省校书郎、郓州观察支使、永兴军节度掌书记、蔡州防御判官、著作佐郎,并先后任伊阳、猗氏、介休、魏县、清河县令,最后病逝于清河县令任上,死的时候才47岁,由此推测鞠常的生卒年大约应在公元928~974年。鞠常生前著有《四时成岁赋》和《春兰赋》等著作流传于世。鞠常有两个儿子,长子鞠仲谋字有开,是宋太宗雍熙(公元985年)年的进士,有才干,历任连江令、东京留守推官、陕西转运史,兵部员外郎、侍御史。他在任连江县期间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他主持修建的连江水利工程为抵御洪水缓解旱情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受到当地人民的赞誉。
据《文登县志稿》记载,“鞠氏自汝南迁居登莱,安茔于黄县野极(今冶基)……”。民国版的《黄县志》上说,“……冶基鞠氏聚族成村,知在唐以前矣”。这段文字表述了鞠氏从汝南郡迁居东莱后,便在黄县野基(今冶基)立村,黄县野基被当成鞠氏祖居地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笔者判断,上述记载并不准确。鞠俨墓碑明确记载祖上来自西平,而《冶基宗谱》也明确记载冶基鞠氏传承于北魏中坚将军鞠彦云,由此推测:现在已经消失了的元代以前在黄县南山灵源观(俗称下观)的位置上的鞠家庄,也就是北魏时期的黄县都乡石羊里,这里才是鞠氏在北魏以前这一时期的祖居地,冶基鞠姓正是在这里分衍出来的又一枝鞠姓的定居地,她在五代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国子监广文馆助教鞠俨。而与鞠俨生活在同一时期,其祖籍在莱州府高密潍水江北高阳城下的鞠真、鞠仲谋家族与鞠俨家族是不同分支和堂号的同一鞠姓家族,她们的共同近祖就是生活在公元四世纪中叶的东莱太守鞠殷。
盘古开天沧桑巨变,曲姓宗族几度兴衰沉浮,已繁衍成华夏常姓,居于中国姓氏排行第164位,人口占汉族总数百分之006
寻根溯源,曲氏大家族分为甲乙两支。甲支为正统本姓,乙支由鞠姓演变而来。
甲支本源有三说。一是出自姬姓,春秋时晋穆侯封少子成师居于山西曲沃,后代子孙据地改姓。二是承袭古姓,夏时有桀臣曲逆,后人自择姓氏。三是他族入转而来,唐代奚、契丹部族酋领有曲姓;满洲人也有世居辽阳者;如今满、傈僳等民族钧有此姓。
得姓始祖曲沃桓叔,西周末代东周初晋国人,名讳成师,系周武王第三子叔虞的九世孙,穆侯林之子,文侯仇之弟。仇子昭侯时,封赏叔父于曲沃,尊称曲沃桓叔。曲沃封地大于晋国都城,德行高尚为官清廉,深得黎民百姓信赖拥戴。其孙曲沃武公时,兵强马壮族势庞大,连杀三君获取晋地,始称晋武公。武公代晋后,仍以山西翼城为国都,留曲沃为宗族发祥处,后代仍依地称曲姓,尊曲沃桓叔为本姓鼻祖。
曲姓人丁繁衍播迁频繁。起源于山西曲沃,得姓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繁衍生息于原籍。战国时,三国分晋,有人因仕宦原因进入河北与河南。而祖居地主体也由于种种事因,或北徙临汾或南迁陕县一带。时至秦代,见有御史名为曲宫,便是曲沃桓叔之裔孙。两汉之际,曲姓除在今山西与河南迅速繁盛外,另有一支北迁雁门郡并逐渐形成大型聚落。此际曲姓名人依然稀少,仅见《货殖传》中有一个因盗墓暴富的曲叔。魏晋南北朝时期,曲姓在今山西临汾、代县,河南陕县族强势众人丁兴旺,昌盛为曲氏平阳、雁门、陕郡三郡名门望族。隋唐两代,曲姓郡望尤以陕州安邑人曲环为杰出代表,客居陇地声名中原。此时曲姓已广泛定居于山东、安徽、江苏、江西等处。唐末,曲承裕受朝庭重托,携家眷进入越南,形成国外一系分支。两宋时,宋赵王朝偏安江东,曲姓徙入南方日渐增多。明初,山西曲姓作为大移民氏族之一,被分迁陕西、甘肃、河北、河南、山东、北京等地。此后至清朝中期,曲姓逐渐散居于内蒙、湖北、广西、广东、云南等省份。大清康乾朝之后,山东、河北等地部分族人进入东北谋生,子孙大多留居当地。伴随闯关东热潮和开发北大荒运动,有更多曲姓青壮年落户黑龙江。如今,曲姓人在全国分布较广,辽宁和黑龙江最为众多。
乙支曲氏为鞠姓演变派生,鞠姓起源有二说。一是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黄帝有宠后名为弃,是周朝始祖,弃之子不窋有个儿子叫陶,生下来掌上带着印记,酷似古文“鞠”字,因此命名为鞠鞠。鞠陶后来作了周人首领,后世子孙便以他的名字命姓为鞠。二是以名作姓。鞠陶的后代有位贤士鞠武,在燕国出任大夫,他的后人钧以其名字称鞠姓。
正宗得姓始祖鞠陶,生活于公元前十六世纪,祖籍甘肃庆阳。见于经传的太始祖有两位,一是公元前540年春秋齐景公时期孔子的学生鞠语。二是战国晚期燕易王之子姬升。据多半鞠姓家谱记载,他们立姓为姬升弃姬改鞠而来,战国时燕国太子丹的太傅鞠武就是鞠升公的曾孙;宋朝雍熙进士鞠仲谋亦是曲氏世祖。据此推断,从鞠升至今大约传世76代。在上述两源中,鞠语家族的分衍和迁徙无法考证,而鞠升家族的分衍和迁徙脉络清析:蓟城—襄平—蓟城—汝南—东莱—山阳—登州。地方史志有记载的先祖名人,从西晋末年开始算起直至北宋末期有鞠羡、鞠彭、鞠殷、鞠璋、鞠延增、鞠彦云、鞠真、鞠庆孙、鞠常、鞠仲谋等。
鞠氏望族颇多,鞠常原是五代时南汉乾佑进士。至大宋开宝年间,赵普任宰相,聘他为著作郎,随后又作清河令,其家族兴盛一时。汝南郡也是曲姓族地,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辖制现在河南中部偏南和安徽淮河以北地区。另外,公元前540年在临淄、公元前320年在襄平、公元200年在东莱、公元950年在高密、公元1400年在登州都有鞠氏显赫家族出现。
鞠姓虽然人丁不多,但英杰辈出名人汇萃。鞠武是战国时燕太子丹的师长,曾举荐荆轲于太子门下。鞠钺是明代名流。正德时被外敌俘获至城南寺,烤打威逼英勇不屈惨遭杀害。鞠夫人是宋代舞蹈家,高宗时为仙韶院第一才女,时称"鞠部头"。战国时有孔丘弟子鞠语,宋代有殿中侍御史鞠咏、雍熙年间有进士鞠仲谋等,这些中华英才钧为国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
西汉哀帝尚书令鞠谭因“东平王瓠山立石”事件受牵连,被贬湟中改姓为麴,而后500年时间里,鞠谭的后人在金城和西平一带发展壮大,成为当地豪族。出现了麴义、麴衍、麴允等赫赫有名的战将和威震一方的高昌国王麴嘉。麴姓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化,后来派生一支辟为曲姓,形成现代宗支的渊源。再后来,原有曲姓与转化曲姓水乳交融混为一体,山东一带曲姓人死后立碑恢复鞠姓,故称“死鞠活曲”。族中也有人传说,曲氏先辈曾在朝庭为官,进献忠言被奸臣加害诛灭九族,家人遇到盘察取鞠、麴谐音谎称姓曲,逃避杀戮侥幸生存,延续新姓至今。此传言未见史料,极可能是鞠潭事件的变异。
全国陈姓宗谱陈姓字辈排行
扬州《聚星堂》陈姓宗谱陈姓字辈排行说明如下:本家族(聚星堂)辈序排行,因历史原因,无老谱查对,经健在的长辈回忆,追溯到“宗”字辈,敬祈“宗”字辈以前的先组谅察。
各代排行,顺序如下:
宗
嘉廷宏学 正大高明 文师孝道 国泰民安希各户仰体祖德,一脉传承。子孙取名,都按辈序,避免同名,姓名最好用三个字,以防排名混乱。新生儿起名后,当年上会,应向家谱会报告,记入家谱。女儿婚出的,不登记,属招婿、其子女姓陈的,依照辈序登记。收养的子女,随陈姓方可入谱。
“安”辈后辈序排行,推荐如下:
和衷共济 兴旺发达
查阅有关资料,陈姓在全国各地陈姓字辈排行如下:
1湖北省广水市陈姓义门宗祠字辈:
道可光家,昌延奉昭;义乃韶祖,庆启鸿文
2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有一支陈氏家族:起源于百犬同槽,江门分庄时,一支到了麻城孝感乡,后时逢湖广填四川,8个兄弟一起到重庆,后有7个兄弟一起到了贵州遵义府,1个到了四川合江,落脚到了合江大桥乡盐井坝,字辈诗是:
世泽时钟秀,克纯代有贤,道乃身之本,国以家为先。目前这一支有了先字辈了。
另:重庆市合川区陈姓,先祖国用,创业于贵州遵义府,其后代迁当时四川合州府(即重庆市合川区)。字辈诗是:天国上朝文,万年在通光,开元登大位,荣华世代昌。日前到登字辈了。
3福建安溪县美法村陈氏家族的字辈诗是:
文章华国,诗礼传章。
4湖南岳阳陈氏的辈分排行是:
青云其捷步,恢振赐书荣;义重传家远,修齐赞治平。
续谱是:
光华开复旦,万国庆常新;任巨资英俊,行成在礼仁。
合群敦孝友,奕世绍文明;谟训承先泽,贤才望后昆。
同宗隆爱敬,念祖倍尊亲;达道宜兼善,兴邦贵正伦。
均权依宪法,笃志建洪勋;位禄偕名寿,千秋典策馨。
5湖南永州市祁阳县羊角塘陈氏的辈分排行是:
仁慈景运昌, 安闲德殷长
6 浙江义乌市倍磊
贤良雕(音)逢景运兴献文章(结束)
7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清塘村
如、继、元、善、家、国
8 浙江鄞县茅山走马塘
开天文荣 祖烈愈隆 贤宗跃人
9 江西上饶
(1)旨方温润,光大正辉,文行忠信,礼义贤良,恭庆嘉祥,恒丰履泰,豫顺谦和,孝友树帮,学道同芳,长绍万世,炳承家有,源远永思,崇祖继宗,培元植德,天锡其美,善寿汝康。
(2)上饶县石人乡青山村青山头
河清征圣瑞 海晏兆升平 国泰祯祥献 邦兴选举明 启佑文福德 吉建禄长生 士进经纶志 登朝入相卿。
10 江苏江都
恩、锡、万、福、世、寿、方、桂
11 湖北汉阳
永国良振,必育英华, 荣昌祖顺,志礼益芳, 诗书佩泽,锡福增强, 遵仁安义,事业维长
12 山东省陵县陈辇庄
德、文、兴、相、世、少、传、卿
13 汉阳
克永光明,荣华迪吉,和平治世,忠厚传家
14 重庆永川
天星经纶,人利礼至,文章报国,私(或诗、思)书传家,永远少树,世代光华
15 山东省莘县张寨乡土陈村
王广西兴玉,计风连清怀,韶生时恒良,道远在明德
16江苏盐城郊区伍佑镇
采、如、锦、宏、国
17四川省永川县
天星经纶,人利茂知,文章报国,私书传家,永远绍树,世代光华。
18海南省琼海市
运、会、永、绍、辉
19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龙子口
秉懋邦家善庆长,翼为明听焕文章。 虞夏殷周汉唐宋,六经世受绍其芳。
从来作述敦仁礼,万代声名启俊良。志据依游克念力,丕承祖德永光扬。
20湖北黄洲府麻城县孝感乡落叶沙子场郭家狮子岩几子湾
国、正、碧、加、大、元、庭、永、远、兴、文、天、耀、祖、德、官、清、民、自、安
21江苏东海
増 景 方 贵 秀 步 兴
22湖北省竹山县东川
之元国治兴隆长 祖德宗功世代扬 尊守延绵恢先绪 诗书彦秀起贤良。
23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港边村
仁。义。长。发。祥。忠。和。永。垂。芳
24河南郑州
宗,邦,万,选,天
25徐州北郊
龙兴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26四川达州市
先维加大启,正应于朝学,其昌永曰继,思尚信义卓,家长宗可传,荣锡用安乐,富贵万年兴,甲弟连登科
27四川广安岳池玉皇庙
一启思良上,尧舜禹汤周,文武忠天世,万代显鸿 猷
28湖北省石首市
世宗有大训,孝义惟先,永正一家典则
29湖南长沙
仲思旺兴国,善德嘉立朝。学开文仕启,永远定祥曜。
30湖南绥宁
远历代善名扬
31陕西汉中
春、启、文、明、正、乾、坤
32湖北孝感市
永崇亭尚立,天述四登齐。文学开创景, 中云自定基
33柳州融安
以兴光登文,世国良相正,君德岳山重,贻谋燕翼长,培植基业永,克昌后裔祥
34四川
春先思龙来 明道西光富
35河南省濮阳市孟轲乡
贵鸣冠书林 建广瑞祥云 文豪佐志仕 英武正乾坤
36山东潍坊诸城——山东诸城市马庄镇鞠家庄子村(本村二百多年无鞠姓),现叫贾悦镇鞠家庄子村。本次续谱人是陈明忠,字志乾(同音)和我村陈会堂的爷爷(清末武生)共同走访山东各地续谱,有潍坊大花岭陈姓名人支持,陈明忠于1958年去世,终年83岁左右无后人,和我明字辈爷爷是叔伯兄弟,目前我是仁字辈男性老大,族谱于建国后破四旧时全部焚毁。
字辈:世玉德廷景,文明会家安; 仁海永昌泰,忠元光济远
37湖南省衡州府衡阳县金兰乡
公/良/明/有/道/定/国/显/朝/廷/德/兆/鸿/隆/运/
38安徽灵璧
明 昌 兴 龙 忠 厚 传 家 远 诗 书 继 世 长
39湖北麻城孝感乡
天正世代昌,朝廷兴万邦;高明悠久顺,永远照真祥。
40 湖南省临武县
光龙公焕世 宗允上元如 良甫叟伯楚 舜侣寿存思 志士大夫卿 文才俊秀英 贤能应选举 道学崇高明
41江苏高邮一沟镇河南陈家庄
统、绍、学、林、鹤、凤、启、智、海、龙、飞、生
42四川营山县
崇贞宗千祖,国子名文胜,朝邦万代永,其昌兴隆善,嘉志立刚常,仁义得富贵
43 湖北省钟祥市
正编:
大元祖德,宏启宗道。仕本文学,显怡门庭。
正裕家生永克昌,
天开文运吉照祥。
光宗耀祖世为美,
安邦定国华锦长。
44 广西龙州
德、崇、厚、福、天、宝、盛、人
45 潮州
仕 应 天 选大 班 良 秦经 国 帝 地由 义 举 仁明正科开选 精忠上致君 泽化传永远 本端定家兴
孝友绍克绪 经书启嗣贤
46 江苏徐州铜山县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47 湖南衡阳
孔、武、大、君、圣、高、瞻、远、见、佑
48 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陈家湾村
明正科开选 精忠上致君 泽化传永远 本端定家兴 孝友绍克绪 经书启嗣贤
49 湖北石首
诗书光乾业;忠孝启后坤
50安徽当涂县
福禄寿永 肇祚延长 祖源省上 行表言坊 克遵懿范
能叙纲常 修齐有本 相得益彰 典谟训诰 先后辉煌
经纶化育 迪吉尔康 孝友为政 郅治祯祥 匡 辅翼
安定明良
51 四川大竹
真天存得玉,大金嘉时祚曰应楚之才,华国文章绪
朝廷用贤良,立学明庠序诗礼传家珍,世代受恩遇
52 湖南省临澧县四新岗镇马家村
心、书、礼、光、家、祖、忠、义、耀、朝、廷
53 江西九江瑞昌县
添文福守、亮席成宗、其应以余、家之道通、学茂德立、洪新世绪、敬狄全、华国文章
54 江苏淮泗
象、翠、豫、临、丰、履、同、升、复、泰、孚、观、咸、谦、有、宜
55 南京
修仕国家宝鸿儒道德芳
56 福建汀州彭屋碑村安名排辈
茂良秉文世,凝依安(作、理)胜昌,
敬(志、英)德修原美,名才继愈长,
庆余恒积善,业大永遗芳,
兴盛家声显,荣华国瑞光,
立泰泽新远,昆强伟福庄,
尚士宏开建,宗辉耀祖邦。
57贵州 辈份是:
锡、大、天、先(薪)、应;
文、光、学(华)、世(永)、鸿;
思、余、平、安、义;
镇、国、定、庭、忠。
58 广东揭阳
君、臣、佑、益、禾责(责)、厚、能、发、光、大、统、有……
59 武汉市黄陂区长岭街
辈分排序是:春焕耀家庭,君臣道义,永振大明。
60 四川省平昌县
九、位(卫)、运、奉、云、文、明、光、大、正、贤、仕、登、朝、庭(廷)、焕、直、兆(朝)、灯、
61 安徽怀宁三桥陈氏。堂号“树德堂”
辈份是:陈栾日仕普 友延金木水 尚九毓永昌 王廷光国祚 传家惟一经 中存务广厚
62 四川省遂宁胖土入陕之巩昌府阶州陈家山公妣讳氏皆无考有墓有碑惟字刑剥蚀莫辨公生子五长绍纲次号纲三福纲四联纲五桂纲
宗谱取名定派歌:继自其汝之 九邦第宏基 培应醇厚广 裕启显扬时 勤慎佐国宜 绵长锺嗣烈 世泽万年思
63 四川巴中恩阳义阳山陈氏湖广填川的第六代开始的宗谱: 鸿,绍,启,中,永,定,顺,安
64 清康熙年间,陈之贵迁入贵州都匀骆家田
二十个流水字辈:荣、学、际、国、治、延、祐、宏、世、德、孝、友、惟、敬、修、光、显、永、尔、锡。
65 湖南双峰荷叶镇陈氏排辈表 :
大朝必兴宗祖庆
世祚公卿焕一门
习礼敦诗垂荫远
服畴绍德迪光蕃
英才荟蔚占星聚
丹诏荣颁表义尊
欲识泽长绵楚派
颜川正可诉渊源
66 安徽省肥西县
文学光宗、贤能辅国、明理安常、宏昭世泽
67 辽宁省庄河县大陈庄和小陈庄
二十字家谱如下:
元学春广兆,仁复日焕祥,连仲丕继本,玉树振永昌。
68福建南安市丰州镇铺顶村
永彰范仕,秉政德资,
孔广世体,伯宏叔甫,
尔念及祖,志学溥章,
贻宗奕茂,华国扬廷
静重明敏,雍穆皇庆,
嘉谦昭硕,睿哲典永,
绪纲景蔚,猷谟超诇
熙隆承祜,海峤攸敬
69贵州威宁县 江南原序"乐安"排行
廷凤安光祖 仲贤文芳殿
铃裴纶世汝 嘉国圣言元
仁道之良 卫大永昌
70湖南省澧县王家厂镇
字辈中有: 登 大 培 元
71资阳乐至县迁至广元剑阁(绵阳梓潼)
光先启列 士志达登
72重庆市江津区长冲
朝文世纯阳 万德永清光 宗正上天泽 世代大吉昌
73河南省禹州市刘楼村
九三世德 学传起山清 礼乐从仙进 诗书振家邦
74重庆奉节县草堂、巫山县龙溪、官阳、大昌等地陈姓
一文一伏一,道君启朝一,文载天庭章,玉裔绍祖芳,安邦定国泰,继述齐家昌,圣代崇经学,升平展大襄,嗣源千岁荣,世泽万年光
75 安徽池州陈姓辈字:国正天心顺,时和圣德昌,传家敦孝友,治世肃纲常。
76四川合江陈姓字辈:其文思光大,天元少世兴。基开宗本正,汝学庆荣登。洪希启玉金,志德超邦国。明良家善继,永远在朝廷。
77 湖北宜昌枝江陈姓辈字有:功 德 贻 燕 长
78、河南信阳市陈姓辈子有:
友方明世、德茂永丰、天冉奇秀、家学严宏
79山东定陶县陈姓辈字有:先言尔成红 希常保元庆 下面尚有十六个辈分待续
80湖北省郧县城关陈姓字辈有:世大金太国 生天星都进 中山道路平
81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河边镇桂阳村陈姓辈字有:良友天心顺、长同国泰春
82、安徽蚌埠五河陈台村字辈
开业寿昌、广大美德
83、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大块西庄村、获嘉县张巨乡陈姓:福禄尚清,连步承修
84江西吉安永新县高市乡汉中村。堂号-树德堂。辈份是;廷仕光祖德,文章振家邦,高富世源远,钱塘庆泽长, 汉树忠义在,乔溪定汪洋,梅花修知道,心田完书香。
85湖北宜昌枝江陈家港村陈姓祖先陈觉兴,源自山东济南小北门孝悌坊。曾跟随成祖朱棣征战有功封王,后辅襄王迁至湖北荆州,住大北门外。传至祖字辈分为三支,老大祖英在荆州大北门;老二祖雄在当阳;老四祖杰在湖北枝江陈家港(老三名祖豪夭折)。
辈字:国大祖仕,忠志全廷,家运宏远,正大光明,万代昌。
86,山东泰安肥城市王庄镇北尚任村,陈氏家谱在世,最近几代辈分为:清明文西胜
87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远襄镇陈老三寨村,陈氏祖谱在世,上面记载为明朝前期从山西洪桐县迁此,为世有25世,周围村庄及附件乡县有十几万人均为陈姓。与开封的杞县陈姓均为一家。辈份为:立宪政体,兴杰发胜。
88四川资阳市乐至陈姓:永 远 朝 廷 富 贵 兴 国 泰 是 安 庆(清)
89广东汕头澄海溪南镇十三乡陈,恪斋公后裔: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亿万斯年,受天之祜
90四川绵阳三台,陈姓:国 正 天 星 顺 官 清 民 自 安
91湖北荆州江陵沙市,陈姓:(-----)德厚生利用,齐家能治国,忠烈必孝先。
92重庆市涪陵土地坡,陈姓:儒金正文章 万代福荣昌 孝友传家宝 忠义启朝纲。
93南京浦口区星甸镇陈姓:
守祖宗法 读圣贤书
94湖北省随州市唐县镇陈氏字辈:洪恒富贵,明礼守正,丹平木宗,仁才日广,家道亦隆
95湖北省仙桃市长埫口陈氏家谱:虞第相传远,宗德仪燕长,蔚起尊祖义,万代永治昌
96江苏省灌云县陈氏家谱:云三期怀,如修尔德,永作家世。
97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欢城镇陈氏字辈 定开世维新
98山东黄县陈氏族谱:生景贵兆祥(学),守业百世昌。
99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九龙镇中岩脚背得来部陈姓:
国正天星顺 官清民自安 妻贤夫增福 子孝父心宽
永绍祖芳德 锦秀定乾坤 学高智慧大 恩泽万年春
文武家中聚 江山显荣华 俊杰建富贵 伟业再发达
念宗倍尊亲 笃志立宏勋 位禄爱兴邦 千秋典策馨
100河南省泌阳县桥上村委陈庄陈姓 字辈:天关赐福,吉庆必多,功重孝有,家道永和。
101重庆市江津区蔡家陈氏字辈:大茂绍德昌,安邦定国祥,光裕荣华久,义门永远长。
102 江西高安, 陕西紫阳洞河陈氏:(义,裔?)传重华,德厚庆长,禄和同春,九江(亿,义,意?)洋
103安徽省霍邱县宋店乡陈姓辈为: 红忠文学勇
104湖北省荆门市曾集镇陈家嘴 两百多年前从湖北天门多宝中和场陈家嘴(台)迁至当地,字辈:孝友承前 克振家声 同建兴章 万代永昌本登群立 德唯其常
105,安徽省宿州市栏杆镇陈楼村 连景家春,克先述慎,正已修申,启祥发圣,功同叶茂。现传至已字辈。
106,云南省华坪县银厂坪陈氏家族,现已经传至“宗”字辈,为陈氏第三十四代,字辈为:
启 勇 太 平 年 ,丙 于 平 安 自
世 代 宗 吉 祥 ,榜 明 来 开 桂
香 占 才 成 良 ,国 证 天 兴 顺
玉 德 在(再) 转 房
107四川遂宁市安居区安平乡九村陈姓家谱;
通 启 大 光 全 聚 圣 庭 文 正
祖 华 忠 孝 子 世 代 永 明 贤
108湖北荆州松滋市陈家场村陈姓家谱:
人文秀起明登
109广东揭阳仙桥古溪十八乡陈氏班派字辈陈氏古溪辈序
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学应尧诗书
经和日基泰
兴朝茂成章
君恩传古锡
咨汝益熙光
文昌达廷政
钦典昭邦令
祖德贻谋远
开来万世盛
110 重庆云阳泛水乡陈氏家谱
元 良 开 仕 智, 文 学 启 兴 传
(1935~),男,汉族,吉林省德惠市人,1949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中共党员,1952年12月自愿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3月参加中国人解放军,历住驻通化铁路分局、吉林铁路局军事代表办事处参谋、助理员、主任、副主任等职。
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世界书画家中国南疆协会等数家协会会员,被现代书画印艺术学会、中国亚细亚艺术硏究院、《东方之子》编委会、中国中外名人硏究会、东方艺术硏究院,分别授予荣誉学士学位和聘为中外书画鉴赏家、特邀编委、高级编委、名誉院长等,并荣获”世纪杰出人物”、“东方艺术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大赛并数次获奖,其中曾荣获特等奖、一等奖、国际三等奖、提名奖等各一次,三等奖、佳作和优秀奖多次。有的作品曾参加全国首届硬笔书法作品巡回展;有的作品被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海内外书画大展赛组委会、雷锋纪念馆和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等数处收藏;有的作品流传到日本、美国等地,还有的作品被选入《中国当代硬笔书法群星名录》、《雷锋杯全国书法大赛作品选》、《当代中日书法作品汇观》、《中国当代诗书画印精品集》、《今古墨缘书法撷英》、《当代书人爱国妙墨集锦》等;传略入编《中国书画家名典》、《中华精英大全》、《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东方之子》、《科学中国人》、《中华人物大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国际人物辞海》、《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创业英才》、《中外名人辞典》、《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中华骄子》、《中国人才辞典》、《当代杰出***人》,大型画册及《百度网》、《互动网》等 (1966~),女;祖籍山东荣成,生于北京。鞠萍在1984年毕业于北京幼儿师范学校,熟悉儿童心理,热爱幼教事业。同年11月调入中央电视台青少部成为第一位专职节目主持人。
1985年6月1日至1995年5月31日主持幼儿栏目《七巧板》,深受全国亿万小观众的欢迎,成为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之一。鞠萍也以她纯真甜美的形象、自然活泼的主持风格赢得小朋友和家长的喜爱。从此“鞠萍姐姐”的形象随着她主持的少儿节目深入千家万户,并得到社会及专家的广泛承认和赞扬。鞠萍先后上百次客串主持中央电视台各类大型现场直播晚会,同样获得了成年观众的好评。 在众多的节目主持人评选中,鞠萍频频捧金:例如1986年全国专栏节目评选中获优秀主持人奖,当时鞠萍仅仅工作一年。1988年“如意杯”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十佳”评选中获第一名,1991年获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开拓奖”金奖,1993年获首届优秀节目主持人“金话筒”评选金奖,1993年获全国少年儿童电视“金童奖”优秀主持人奖,1995年获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评选金奖等。鞠萍除主持节目外,1991年5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鞠萍儿童歌曲演唱会》,全部收入捐作中国儿童少年电视奖励基金。她自编自导的节目《鞠萍儿童歌曲演唱会》获1990年度全国少年儿童电视“金童奖”文艺类二等奖;《蓝色小银河》、《猴年乐》分别获1993年第二届“金童奖”专题类、文艺类三等奖。
1991年破格评为编辑职称,1994年破格评为主任编辑职称,是中央电视台最年轻的一位。2000年2月破格评为高级编辑。
1992年获“全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1993年获广电部十杰青年称号,1995年6月1日~1997年3月任青少部《大风车》栏目制片人、责任主编之一。在担任《大风车》制片人期间,该栏目获得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电视节目“金童奖”优秀栏目奖,中央电视台十大名牌栏目之一。
1997年5月4日获第二届中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7年3月~2000年3月,任青少中心少儿部《大风车》栏目节目编导兼主持人。
1998年10月评选为广电总局抗洪抢险报道先进个人,1998年11月加入中国***,1998年12月当选海淀区人大代表。 现任青少中心少儿部《大风车》栏目主持人,《风车转转转》节目制片人之一。 精诚不慑;
抗直敢言。
——佚名撰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鞠嗣复,宣和年间为休宁知县,为方腊所俘,以其惠政免死。下联典指宋鞠咏,仁宗时官监察御史,抗直敢言,后升为殿中侍御史。
山阳衍派;
太傅分支。
——佚名撰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战国时鞠武,为燕太子丹太傅,曾荐荆轲于太子。 明时文登双节士;
宋代仙韶一部头。
——佚名撰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名人鞠钺,文登人。正德中,与妻于氏被敌俘,至城南寺,逼钺以从,钺拒之,遂被杀,于触石死,副使令有司礼祭,碣其墓曰“双节”。下联典指宋代舞蹈家鞠夫人,高宗时,为仙韶院第一,时称“鞠部头”。
革命精神永不老;
菊花品格志犹高。
——佚名撰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鞠姓的“鞠”字的析字联。 钟高密地灵,官居著作;
兴连江水利,民祀春秋。
——佚名撰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进士鞠常,字可久,高密人。开宝中为著作佐郎。后为清河令卒。下联典指宋代雍熙进士鞠仲谋,字有开,高密人。知连江,官至兵部员外郎。
中国较常见的姓氏:
01李 02王 03张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漕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扩展资料:
中国百家姓最新排名热传,排名前十的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
最近,网上有条关于“中国百家姓最新排名”的微博,其中列出了全国以及江苏排名前十的姓氏,引发网友关注。不过,记者通过江苏省公安部门了解到的数据发现,江苏排名前四的姓氏:王、张、陈、李,近十年来都没有变化。
这条微博引发网友关注,大家热烈讨论起自己的姓氏到底能排第几。不过,记者查阅历史资料后发现,其实这个排名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数据。
参考资料:
鞠姓起源立姓能够见著于史籍的有两个来源:一是春秋时期齐景公年代孔子的学生鞠语;二是战国时期燕易王之子姬升,鞠姓家族称她为“太始祖”。
鞠语,春秋时期人,孔子三千弟子之一。《晏子春秋》外八篇记载:“景公上路寝,闻哭声。曰:吾若闻哭声,何为者也?梁丘据对曰:鲁孔丘之徒鞠语也。明于礼乐,审于服丧,其母死,葬埋甚厚,服丧三年,哭泣甚疾。公曰:岂不可也!而色悦之。”意思是说:齐景公出行晚上在路旁休息,好像听到远处有哭泣声,便问:“是谁在哭啊?”随行的人回答说:“是孔子的学生鞠语,他是个孝子,母亲死了他不但给以厚葬,而且还守灵三年天天这样悲痛欲绝的哭泣啊”。齐景公听到后非常赞赏,建议大家都应该这样作。
鞠武,战国晚期燕国人,燕国太子丹的太傅,燕易王之子姬升的曾孙。鞠武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史记》上描述他聪明睿智、深谋远虑、忠义诚信、威武刚烈。“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是描写太子丹为了实现宏图大志送荆轲上路在易水边上拜别时的悲壮场面,正是鞠武通过田光向太子丹推荐了这位著名的侠士荆轲,其后鞠武也同荆轲所演绎的那场“荆轲刺秦,图穷匕见”的历史故事而享誉华夏。
据江西高安蓝坊鞠姓于清朝康熙戊午年(公元1678年)重修家谱序言中记载:“溯予族受姓之祖,始于燕易王庶妃之子太子升公,因与嫡妃之子太子哙图位不克,遂奔辽阳别姬氏始姓为鞠,郡号汝南。传四世而生武公,太子丹闻武公忠义方刚,聘归本国授以太傅。自秦迄汉晋唐宋以来代有传人……”高安蓝坊鞠姓至今仍保存着一套完整的家谱,这套家谱记载着从一世祖鞠升命姓,到今天已经传续七十八代,这套家谱在序言中声称,鞠姓来源于战国时期燕易王的太子姬升因争夺王位失败避难辽东的改姓,鞠武乃鞠升的曾孙。
在判定上述记载可信的前提下,结合《史记》等大量史典进行分析研究,看来历史演绎了这样一段故事:燕易王是西周初期召公奭的裔孙,是燕国的第38代国王。燕易王的正妃是秦惠王的女儿,生子姬哙,姬升是燕易王的庶妃所出。历史记载燕易王迎娶秦惠王女儿的时间是燕文公二十八年(约公元前332年),第二年燕文公去世,燕易王继父登基王位,燕易王在位十二年病逝由姬哙继位。如果上述史籍成立,那么姬哙登基王位时年龄不会很大。再结合《高安蓝坊鞠氏九修族谱序言》中出现两个太子的称谓推断,姬升的母亲原本是正妃,姬升也就是当然的太子,然而出于当时“苏秦合纵”所导演的秦燕联盟、远交近攻的政治需要,在燕文公的主持下,作太子的燕易王娶了秦惠王的女儿并册立为正妃,同时采取了“废长立幼”的手段剥夺了姬升的太子名位,将姬哙立为太子,遂引起姬升母子和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不满,当公元前321年燕易王病逝时,燕国宫廷发生了争夺王位的内乱。宰相子之早有窥测王位之心,看到姬哙年少幼稚可以利用,便从中竭力支持姬哙,姬升同太子哙夺位失败,被迫躲避到燕国辽东郡治所襄平(今辽阳)隐姓埋名,弃姬改鞠为鞠升。因为姬哙的即位不合礼制,所以不被当时的齐国等列强认可,因此历史上一直称之为“燕王哙”(注:合法即位的在称呼上一般都不带名讳称“燕某王”)。可见这场夺位之争是何等残酷,否则姬升不可能放弃燕国公族的身份,跑到千里之外的荒僻之地襄平去隐姓埋名。
同样出自这枝家谱,在公元1998年十修的序言中说:“燕有易王生子三。长曰升,系亚夫人之子;次曰哙,系元夫人之子;幼曰晟,系如夫人之子;易王乃立次子嗣位。燕爵太子升夺位不克,遂奔于辽东东梁河阳,复以远祖鞠为受姓之始祖而别姬氏,郡号汝南,至今名曰太子河……”。这篇序言说的更加详细,而且对太子升避难的地点辽东东梁河阳描述的也比较客观,“东梁河阳”可以解释为东梁河北岸,古代东梁河即今大辽河支流太子河,这里正是战国晚期设置的城市襄平。
这两篇家谱序言对于鞠氏探源都很有价值,首先她确定了在中华鞠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源头来自战国时期燕国太子姬升;其次她详细的描述了姬升改鞠的前因后果,这些记述与同时期的历史记录非常吻合,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历史的缺憾,对于后世族人研究鞠姓源流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另外,经过研究发现这两篇家谱序言在编纂时并不是照抄原版原作,特别是对于起源部分的记述可能来源于家族内部的口耳相传。我们知道“辽阳”这一地域名称始见于公元10世纪辽国神册三年(公元918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攻占辽东城置辽阳府,唐代以后历经宋朝、辽、金、元朝、明朝、清朝至今一直沿用。我们也知道按照规则,续修家谱一般都是后版套前版,其特点是“保持前版原貌”,如果是家族内部的文字相传,怎么可能把比它要晚一千多年才出现的地名辽阳写进秦汉时期原始版的序言?
在西汉晚期鞠谭为避祸而弃鞠改麴,麴姓经历了九百多年的发展大约在唐朝晚期到南宋晚期又逐渐演变简写成曲。这就是在一些鞠姓和曲姓家庭中流传的“祖上为避祸而弃鞠改曲”、 “鞠曲一家” 和“死鞠活曲”的真正来源。而且我认为,这种简写只限于姓氏演化的简写,不包含字体简化的含义,因为“曲”字同样也是一个古老的汉字,麴和曲作为汉字在古代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就象历史上的“曲阜”、“曲沃”当然不能写成“麴阜”和“ 麴沃”一样。
建议楼主 百度一下:鞠姓的起源分衍与迁徙
鞠姓的鞠谭避难
本文2023-11-14 05:09:3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74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