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家谱如何写才是正确的方法?
要解答这个问题用几句话是说不明白的,为了让人有一初步了解,主要概括有几个重要部份。第一步要对修谱的宗支或家族的字辈要搞清楚,何年修过族谱,已修在族谱上是字辈的第几代;第二步要踏访采集,这部份费用大,时间长,要把本姓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嫡属核对确认系几房、属支下、或派下、及每个生卒时间、从先祖妣至近代均要记录详实,踏访采集完后,要认真核对,是防止遗漏,或错、误记录;第三步是把踏访采集的资料要进行采写,也就是把每家每户先祖妣至现代按上字辈往下字辈依次馔写;第四步是按上述第三步把己撰写好了的采写资料,按字辈进行采编了。要理解以上四点,要找几本族谱看一看,启发自已思维。修谱有四种格式:欧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苏式是北宋文学家苏询创立:宝塔式是何时何人创立还无定论:牒记式共四种。常用的是宝塔式和牒记式共用,方便快捷。对修谱的人要求有较高文化素质不是有文化就能编族谱。有的人不懂族谱还要硬编族谱结果编成了假东西欺骗了族人还有的人为了在所谓错误族谱上有个族委会里有个官名就行了不论编的族谱错不错还有人把家族祠堂认为是个人的等等。自巳要编制族谱一定要虚心向真正懂得编制族谱的人请教不要乱编族谱。
我们常见的写法是:
新故显考某公讳某某老大人位,或者新故显妣某母某氏讳某某孺人位。
在客家人中间,用的排位是可以一分为三的,比较接近正确的礼制。写法为:神主正面写,新故显考某公讳某某老大人位,或者新故显妣某母某氏讳某某孺人位。然后神主后面写“生于某年某月某日,卒于某年某月某日”。这种写法看似正确,但是也是一种不完全的写法。
真确的写法为:
神主正面写:显考某府某君神主,左下角落款:孝子某某奉祀
神主的第二层写:新故显考某公讳某某老大人位,或者新故显妣某母某氏讳某某孺人位。两侧落生于某年某月某日,卒于某年某月某日。
这才是正确的写法。现在客家人中流传的写法虽然保留的很好,但是其不完善处,如此明显。可见我们的传统到底是损失了多少。
你说的基本对。在家谱中一般“公”是对死者的敬称,但也有前提,如父母双亲一位以上在世,子"亡子",不得称“公”,同理"亡媳"不得称“妣”;丈夫在世,妻亡者不称“妣”;如妻在丈夫亡,且父母双亡,亡者可称“公”。我也在学习中,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教。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伯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伯子:对丈夫哥哥的称呼 小叔子:对丈夫弟弟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大姨子:对妻子姐姐的称呼 小姨子:对妻子妹妹的称呼。
很多人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这其实不完全正确。诚然,类似基督教或者伊斯兰教那样的宗教,中国人的确很少信仰,就算是佛教和道教,尽管在民间有很强的影响力,却也很难说有多少虔诚的教徒。但是有一种“信仰”,却是中国人所独有的,那就是所谓的“祖宗信仰”。
中国人对于祖先(父系)的崇拜程度,世所罕有,古代的开国帝王,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追封自己的父系祖先,比如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就一连追封了好几位,甚至把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都给追封为唐圣祖。
正所谓上行下效,皇帝如此,民间当然也不会差到哪去。至少在建国以前,民间还有许多家谱流传,这些家谱,就是中国人“祖宗信仰”的最佳证据。不过社会发展到今天,家谱也早就式微了,现在的人,恐怕大多数连自己曾祖父的姓名都说不出来了吧。但是有一个地方,却始终记载着祖先们的名字,那就是墓碑。
与城里公墓不同的是,农村的墓地,是没有期限可言的,而且一个家族的先人,多葬在一处。这些墓碑上,就有墓主人的名讳,以及他们的生忌年月、子孙后代情况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中间的一列或两列(合葬墓)大字,那就是墓主人的姓名,但又不是简单的直书其名,而是加了修饰的。
墓碑并不是简单地展示墓主人的名讳,而是用了“故、先、显、考、妣”等特殊字眼
看过农村墓碑的人,肯定会注意到那上面的文字有些奇怪,经常会以“故先考”或者“故先妣”开头,然后才是XX氏,再接下来才是墓主人真正的大名,最后加上“之墓”两个字,有的也会在“之墓”前加上“先生”、“孺人”之类的敬称。有时候,“先”字会被“显”字替代,或者只有“先考”、“显考”,开头没有“故”字。还有少数情况,墓碑上没有“考”或者“妣”。
总之,“故、先、显、考、妣”,就是墓碑上常见的,而又令许多人不解的五个字眼,它们究竟有什么含义呢?为什么有的会用“显”来代替“先”,有的会丢掉开头的“故”字,有的又不用“考”或者“妣”呢?
“考妣”分别指代父亲和母亲,如不用“考妣”,则说明立碑人非墓主人子女
墓碑上常见的“考妣”这两个字,其实就是分别指代了父亲和母亲,考即父亲,妣即母亲,有个词叫做“如丧考妣”,就是形容一个人极度悲伤,就好像同时死了父母一样。一些父母合葬的墓,碑文上就会并列出现考妣,一般是考字在左,妣字在右,因为中国古代一般是以左为尊,而当时又是典型的男权社会,自然父亲的地位会比母亲更尊贵一些。
但也有少数墓碑,并不会出现考或者妣这样的字眼,这就说明立碑人非墓主人的子女。比如弟弟为亡兄立的碑,就不可以用考这个字,只能用“先兄”或者“故兄”这样的字眼。
“显”和“先”,读音虽然类似,意义却大不相同,二者不可混用
关于“先”这个字,相信每个人都清楚它的含义,那就是对“亡故”的讳称,所以“先考”、“先妣”就分别指代已经亡故的父亲或者母亲。在《红楼梦》里,贾母给初来的林黛玉介绍李纨时,曾说她是“先珠大嫂子”,意思就是亡故的表兄贾珠家的嫂子,在这里,先就作“亡故”解,与墓碑上是一样的。
既然“先”就足以表达这种含义了,为何还会出现“显考”、“显妣”这样的称谓呢?这其实就是子女希望父母在泉下更有尊严,“显”有显赫、显耀之意,比先字更为尊贵。但也并非所有情况下都可以用“显”这个字眼,如果墓主人去世之时,他的父母以及岳父母仍有人在世,或者立碑之时墓主人尚未抱孙,就不可以用“显”而只能用“先”。所以民间就有长孙出世后再给祖父母立碑的情况,为的就是可以用上“显考”、“显妣”这样的尊贵称谓。
最后说一下“故”这个字,它其实就是字面意义,也即亡故。所以实际上,“故”与“先”、“显”是重复了的。所以一些严守传统的人,就会在碑文上省去“故”字,而只用“先考XX”这样的写法。当然了,加上故,也不会造成别人理解困难,所以像“故先考”、“故显妣”这样的写法,在民间也大有存在。
一般家谱上面,男方的妻子都称(女方姓)氏。但是如果有几个妻子的话就按原配(女方姓)氏,继配(女方姓)氏,续配(女方姓)氏来排,不管有几个妻子都要写入家谱的!如果以孩子的名下来排就是(孩子姓)妣(原配女方)氏,继妣(女方姓)氏,续妣(女方姓)氏,一般都按照这种方式来排的
请问家谱如何写才是正确的方法?
本文2023-09-22 10:19:2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7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