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景泰置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邓州市景泰置业有限公司是2013-03-25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邓州市裴营乡大丁村。
邓州市景泰置业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113810652610416,企业法人张海燕,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邓州市景泰置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房地产开发。
通过爱企查查看邓州市景泰置业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人口:约160万人
人口密度:697人/km2
邓州地处豫鄂边陲,南扼荆襄,北达京郑,西倚秦岭,东邻新唐,素有“三省雄关”之称。全市辖28乡镇办事处,有古老的邓国演变而来,也是世界邓姓家族的发源地,邓州市简称“邓”,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接壤,邓州行政区目前是河南省重点扩权经济单列县级市,是省试点中等城市培育对象,也是未来河南省最西南的一座区域性中心城市。邓州市面积为2294 平方千米,人口160万人。邮政编码474150。市政府驻花洲街道办事处。
邓州市地图
行政区划
邓州市辖3个街道、13个镇、11个乡:古城街道、花洲街道、湍河街道、罗庄镇、汲滩镇、穰东镇、孟楼镇、林扒镇、构林镇、十林镇、张村镇、都司镇、赵集镇、刘集镇、桑庄镇、彭桥镇、张楼乡、白牛乡、夏集乡、裴营乡、文渠乡、高集乡、陶营乡、小杨营乡、腰店乡、龙堰乡、九龙乡。
古城街道 代码:411381001 常住人口:83万 2006年,辖8个社区:大西关社区、胜利街社区、民主街社区、新华街社区、小西关社区、新西社区、三里桥社区、解放社区。
花洲街道 代码:411381002 常住人口:61万
2006年,辖9个社区:前进街社区、建设街社区、春风阁社区、南桥店社区、小东关社区、大东关社区、三里阁社区、陈湾社区、张白社区。
湍河街道 代码:411381003 人口:49万
2006年,辖17个社区:姚巷社区、槐树社区、湍南社区、十里铺社区、海营社区、张寨社区、辛庄社区、许庄社区、丁屯社区、八里王社区、榆林社区、水车社区、三里河社区、金雷社区、白庄社区、金营社区、老李庄社区。
罗庄镇 代码:411381102 常住人口:52万
2006年,辖2个社区、21个村委会:罗东社区、罗西社区、岑子村、马岗村、周郝村、张宋洼村、林堡村、唐坡村、南古村、冯坡村、董寨村、白营村、肖营村、岭上村、青冢村、董赵村、张楼村、陈家村、王岗村、任岗村、高庄村、宅子村。
汲滩镇 代码:411381103 常住人口:66万
2006年,辖1个社区、30个村委会:汲滩社区、孙庄村、刁堤村、廖寨村、孙寨村、东李洼村、刘岗村、南王村、张桥村、胜利村、元庄村、柿庄村、糜渠村、油李村、曾庄村、赵庄村、河口村、后寨村、王营村、罗营村、张井村、前渠村、莲花村、杨庄村、大王营村、东李岗村、王寨村、魏庄村、黄庄村、梁寨村、庞庄村。
穰东镇 代码:411381104 常住人口:82万
2006年,辖3个社区、28个村委会:穰西社区、穰东社区、穰南社区、前庄村、草庄村、小寨村、翟庄村、霍庄村、邹庄村、郑庄村、葛营村、明寨村、董周村、霍池村、梁庄村、三教村、牛庄村、周楼村、新铺村、房庄村、孙营村、柳庄村、白龙村、泰山庙村、刘顺雨村、高孙村、张拔庄村、张庄村、八里桥村、火星庙村、侯庄村。
孟楼镇 代码:411381105 常住人口:252万
2006年,辖3个社区、11个村委会:孟楼社区、兰冲社区、晋公社区、大刘岗村、玉皇阁村、大孔村、胡庄村、小孔村、西竹村、军九村、白楼村、长乐村、耿营村、南孔村。
林扒镇 代码:411381106 常住人口:53万
2006年,辖1个社区、17个村委会:林扒社区、沟王营村、马营村、西许村、周西村、阎东村、宋岗村、彭庄村、千兵村、吴岗村、辛家村、张仙营村、南许营村、姜营村、邱岗村、小李营村、南朱营村、下郝村。
构林镇 代码:411381107 常住人口:71万
2006年,辖2个社区、24个村委会:构林社区、郭庄社区、前王村、魏集村、岗岔楼村、古村、董家村、河上村、后张村、花栎树村、杨冢村、官刘村、袁宋村、袁岗村、贺营村、冯营村、河湾村、杨渠村、宋营村、司营村、赵岗村、李营村、高洼村、余集村、沈马岗村、夏洼村。
十林镇 代码:411381108 常住人口:496万
2006年,辖2个社区、25个村委会:十东社区、十西社区、王河村、张坡村、操场村、魏寨村、大路武村、贾寨村、风杨村、汤河村、安乡村、杨寨村、郭沟村、黄岗村、柳堰村、河池村、何营村、北岗村、宋集村、罗岗村、景岗村、景营村、大西村、大东村、堰子河北村、堰子河南村、习营村。
张村镇 代码:411381109 常住人口:606万
2006年,辖2个社区、23个村委会:张北回族社区、张南社区、冠军村、五湖村、郭王村、路寨村、贾桥村、朱营村、西裴营村、芦家村、杨楼村、高刘村、西河村、杜庄村、程营村、堰子赵楼村、梁庄街村、路庄村、赵家村、堰子王营村、李洼村、崔坡村、上营村、高家村、李楼村。
都司镇 代码:411381110 常住人口:42万
2006年,辖1个社区、18个村委会:都司社区、赵桥村、鲁家村、索程村、张洼村、小河刘村、扈庙村、丁集村、宣庄村、昌岗村、姚李村、刘洼村、八里村、大程营村、陈园村、户张村、大罗村、索庄村、冯王村。
赵集镇 代码:411381111 常住人口:663万
2006年,辖1个社区、24个村委会:赵集社区、宋家岗村、吕家村、赵马村、堤南高村、大赵营村、余家寨村、赵庙村、梨园郭村、小王集村、扁担张村、尚寨村、罗家村、河南村、河北村、秦杨村、彭家村、竹园李村、范岗村、黑白洼村、冀寨村、西孔村、东孔村、穆王营村、林头村。
刘集镇 代码:411381112 常住人口:63万
2006年,辖1个社区、23个村委会:刘集社区、胡鲁营村、小桥李村、石营村、单坡村、王赵坡村、郑赵集村、余家村、何冲村、钱湾村、李谦桥村、曾家村、秋树李村、钱集村、孙庄寺村、厚桥村、高河村、雷庄村、齐集村、户周村、王良村、陈桥村、杜营村;农科组村。
桑庄镇 代码:411381113 常住人口:56万
2006年,辖1个社区、18个村委会:桑庄社区、高店村、周庄村、格东湖村、湖堰村、田营村、双跃村、东鲁营村、西鲁营村、官路营村、西桥村、赵湾村、尹集村、尹营村、陈堂村、孔庄村、大李岗村、仝寨村、新华村。
彭桥镇 代码:411381114 常住人口:49万
2006年,辖1个社区、19个村委会:彭桥社区、严岗村、刘山村、赵河村、孙祁村、中楼村、丁南村、丁北村、赵建岗村、柏林村、高营村、时家村、郭庙村、丁冲村、林山村、绳岗村、禹南村、庙湾村、南岗村、陈堰村。
张楼乡 代码:411381301 常住人口:382万
2006年,辖20个村委会:老君村、文营村、吴集村、寺后村、李家村、张油坊村、刘楼村、耿家村、门庙村、牛王村、北张坡村、龚家村、小丁村、茶庵村、大庄村、吕楼村、谷楼村、东大王营村、丁湾村、孙渠村。
白牛乡 代码:411381302 常住人口:46万
2006年,辖23个村委会:白东村、窦堂村、盛营村、何庄村、庄子村、秦杨营村、白西村、栗扒村、干渠村、前张村、故事桥村、扇刘村、竹筲陂村、万庄村、严陵村、土楼村、单桥村、西刘楼村、娘娘庙村、河南郭庄村、谷社村、薛营村、邵营村。
夏集乡 代码:411381304 常住人口:75万
2006年,辖28个村委会:夏集村、郭关庙村、坡刘村、岗上村、邓营村、常营村、梅张村、翟坡村、小庄村、高台村、程集村、解放庄村、陈营村、小耿营村、苏家村、李官村、白塔村、大桥村、耿庄村、关刘村、贾洼村、城皇庙村、田洼村、王集村、万营村、唐张村、篦张村、孙沟村。
裴营乡 代码:411381305 常住人口:83万
2006年,辖28个村委会:裴营村、房营村、许营村、东丁村、大丁村、玉皇村、屈湾村、魏寺村、大耿营村、军杨村、寇营村、辛家村、和平村、前郑村、小刘营村、锞郑村、青冢坡村、滕楼村、幸福村、七潭村、张庙村、胡丁村、老常营村、花园村、闸刘村、小张闸村、大曾村、汤集村。
文渠乡 代码:411381310 常住人口:66万
2006年,辖21个村委会:文渠村、老街村、尹洼村、汤庄村、西许营村、泰山村、屈店村、蒋庄村、肖店村、段营村、蔡营村、孔楼村、翁寨村、前李洼村、岳洼村、庙沟村、盛号村、红庙村、东常村、郝楼村、马庄村。
高集乡 代码:411381311 常住人口:586万
2006年,辖21个村委会:高集村、大贺营村、黄龙村、李岗村、胡铁村、吕堂村、沈堂村、堰陂村、赵坡村、后李村、萝卜张营村、杨庄村、杨营村、寨上村、高岗村、王庄村、明池村、戴岗村、李庄村、大任岗村、袁庄村。
陶营乡 代码:411381313 常住人口:423万
2006年,辖16个村委会:卢岗村、上岗村、胡营村、徐楼村、王良村、朱西村、翟营村、高李村、马场村、郭庄村、单营村、刘庄村、代营村、付河村、任营村、肖坡村。
小杨营乡 代码:411381316 常住人口:356万
2006年,辖16个村委会:小杨营村、郭坡村、孙庄街村、白庙村、禹山村、宋楼村、十字村、杨岗村、砖桥村、安众村、角门村、姜胡营村、东楼村、水牛村、文昌村、伍冢村。
腰店乡 代码:411381318 常住人口:516万
2006年,辖24个村委会:腰店村、草寺村、曹桥村、夏楼村、黄营村、赵楼村、大薛营村、刘营村、四龙村、赵李营村、崔营村、燕店村、大房营村、前齐村、土楼寨村、丁营村、黑龙村、陈寨村、闫堂村、麦仁店村、绳营村、孙楼村、五龙村、焦林村。
龙堰乡 代码:411381319 常住人口:527万
2006年,辖23个村委会:北店村、白落堰村、郭惠庄村、白马王营村、牛营村、歪子村、大王村、小河村、申庄村、周河村、刘道庙村、徐营村、史坡村、姚营村、张营村、唐棚村、庞营村、唐坡街村、刁河店村、何营寨村、大周营村、穆庄村、彭营村。
九龙乡 代码:411381320 常住人口:46万
2006年,辖18个村委会:贾岗村、九龙村、后王村、大坡村、邓岗村、白庙岗村、犁坡村、舟坡村、半店村、同心号村、王坡村、王营寨村、后李洼村、王冲村、姚营寨村、前河村、贾营村、大张营村。
南阳市黄牛良种繁育场 代码:411381400 常住人口:006万
杏山旅游管理区杏山街道办事 代码:411381560 0975万
2006年,辖5个村委会:董营村、张岗村、杏山村、韩营村、乔营村。
邓州经济
邓州市经济开发较早。战国时代"邓师铸剑"闻名于世,表明冶铁业较为发达。西汉元帝建昭年间(公元前38-34年),南阳太守召信臣于穰兴修六门碣、钳卢波灌溉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宋代,邓州置榷场,宋金互市,商业初具规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邓州市人民在中国***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发展前进。尤其近几年来,邓州市委、市政府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三增一稳"(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社会稳定)为目标,以改革、发展、创新为主旋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这条主线,强力实施农业强市、工业立市、财政富市、城镇带动、科教兴市五大战略,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25亿元,同比增长1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150;地方财政收入212亿元,增长326%,增辐为8年来最高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亿元,同比增长70%;农民人均纯收入3130元,同比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94元,同比增长148%;金融储蓄存款余额42亿元,净增82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40位。2006年主要目标是,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45亿元,同比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42亿元,同比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35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77亿元,同比增长9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00元,同比增长9%。金融各项存款479亿元,比年初增102亿元。目前已初步形成食品加工、化工医药、棉纺服装、建材工业、烟草加工、造纸工业等六大工业体系,相继开发出了杏山牌水泥、久友牌面粉、先天下白酒等名牌产品,其中久友牌特精粉、特一粉于2002年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命名为免检产品。工业经济已成为建立现代化中等城市的重要支撑点。非公有制经济在创新中迅猛发展。坚持"放手、放开、放胆"原则,切实解决观念、政策、服务、环境、资金五个制约因素,通过设立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设立示范区,实行"三监督一保护"等十大举措和23项优惠政策,切实优化了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扩张,规模扩大,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邓州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做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原省委书记陈奎元亲笔批示,要求邓州经验在全省推广,原省长李克强、省人大主任任克礼、省委副书记王全书等领导亲临邓州视察非公有制经济工作。 近年来,邓州市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一个目标” (建设经济强市、 文化名市、 现代化中等城市),弘扬“一种精神” (负重拼搏、敢于创新、坚韧不拔、实干兴业的邓州精神),实施“三大战略”(工业立市、开放带动、人才兴邓),实现“五大突破” (工业经济、城镇建设、特色农业、项目建设、民营经济),走好“三条路子” (找准工业和农业结合点, 两篇文章一起做,围绕农业办工业, 实现工农互动发展,走农区工业化路子;找准城乡结合点, 城镇、农村两个轮子一起转,加速各种生产要素优化聚集,实现城乡互动发展,走城镇化路子;找准经济和生态结合点,经济、生态两大难题一起解,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实现经济生态互动发展,走可持续发展路子),实现邓州崛起。2008年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亿元。08年来,邓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工业进程加快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建立现代化中等城市的重要支撑点,突出抓好企业改制,积极实施技术和管理创新,努力把工业经济做大、做强、做活。形成了六大工业体系:在软环境建设上,成立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非公有制经济综合服务大厅,并加强企业经营环境整治,严查"四乱"行为,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不断优化,使邓州这片诱人的"沃土"成为外来客商发展的"乐土"和"热。
基础设施
近五年来,先后打通、新建了仲景路、文化北路、北京大道、穰城北路、湍滨大道、团结东路、教育南路、交通南路、人民西路、西一环路等10条主次干道,拓宽延伸改造了三贤路、穰城路、北环路、新华东路等,累计硬化道路总长已达105公里,面积达236万平方米,新修排水管网110公里,在市区形成了9纵7横道路网路骨架。城区面积扩大到50平方公里,建成区35平方公里,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大大提高,呈现出"绿、亮、净、绿、畅、美"的崭新风貌。对邓南、邓新、邓襄、邓汲四个入市口进行了拓宽硬化、绿化改造,美化了城市环境,改善了城市形象。我们筹措社会资金535万元,对新华路、交通路、三贤路、人民路、北环路五条主干道两侧人行道进行了彩板铺设,总铺设面积达20万平方米。 在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建成了水冲式公厕13座,封闭式垃圾中转站12座,购置环卫车辆9辆(台);二是筹措资金,对三贤路土城河桥、文化南路险桥、交通路土山渠桥、邓汲路小草河桥、古城路立交桥进行拓宽、改造和建设;三是采用“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办法筹措市民捐资5000万元,对内外城河进行了治理、护坡和绿化,对湍河南岸进行了砌石护坡。在城市绿化建设方面:先后完成了新华、新风2个游园建设;完成了奔马广场、中心广场两个广场绿地建设;完成了东关、店子口、水车、棉纺等10个花坛绿化改造建设;完成了湍河风景带一期绿化建设;完成了市区穰城路、北京大道、新华路、北环路、交通路绿化改造,建成了多条绿色长廊街道;完成了农发行、国税局、六高中等单位庭院绿化建设,拆墙透绿,形成连片绿化。五年来,共增加绿化覆盖面积78公顷,至目前,全市绿化覆盖面积已达24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127%。在工程建设方面:坚持“两场”连运(建筑市场、施工现场),强化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控的三级质量管理责任制,广泛开展以“创优秀设计、创优质工程、创文明工地,实现用户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三创一满意”活动,深化工程招投标管理,严格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工程招标率、工程报建率达到了100%。五年来,先后完成了农村信用大厦等多项大型建筑工程建设,一大批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城市景观大为改观。
地理状况
“山少岗多平原广”为邓州市的地貌特点。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平均坡降在1/800~1/1200。西部朱连山为全市最高点,海拔469.7米,东南部最低处海拔85米。境内有大小河流29条。较大河流有湍河、刁河、赵河和严陵河,分别从北部或西部入境,汇集于东南部,注入白河,流入汉水。河流之间,自然分割成扇形冲积平原,在北部、中部和东部形成大面积肥沃土地。土层深厚,土质为保水保肥性能强的潮土、黄老土和黑老土。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受季风转换影响,寒往暑来,四季更迭分明,温暖湿润。年降水量723.8毫米,平均气温15.1℃,年平均日照1985.9小时,无霜期平均为229天。
2021年4月,邓州市在2021全国城市传播热度排行榜(县级市)中位居第52。
2021年3月,邓州市上榜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邓州市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邓州市上榜。
2020年10月,邓州市荣获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20年3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19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邓州市位列第58名。
2016年7月,邓州市荣获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16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邓州市为2015年国家园林城市。
2005年,邓州市位列2005年度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48名。
2005年,邓州市位列2005年度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第35名。
2005年,邓州市位列2005年度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第2名。
2004年,邓州市位列2004年度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第55名。
2004年,邓州市位列2004年度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27名。
关于邓姓的历史资料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寻根问祖是炎黄子孙们永远割舍不断的情结,
姓氏又是每一个人
的标志。我姓邓,但我却不知道邓姓的来源,根在哪里、始祖是谁、
有哪些名人、
往昔如何,
今日怎样……所以我对邓姓的历史和现状作
了一次调查。
二、
调查方法。
1
、
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上网浏览。
2
、
询问家长。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具体内容
网络
邓姓的来源
据《元和姓纂》记载,邓氏源自曼氏。
曼氏是被颛顼帝赐姓为曼的少昊金天氏
的后代,他们所建立的邓国是殷时的诸
侯国,直至公元前
678
年才为楚国所灭,
邓国国君的后代遂以国为氏,称为邓氏。
另据《邓氏族谱序》记载,南唐李后主
之子李从镒曾被封为邓王,后来为逃避
宋太祖的追杀而改姓了邓,成为邓氏的
又一支来源。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具体内容
四、
结论。
为邓姓赢得美名的,
当首推当代伟人邓小平,
他是中国***第
一代、第二代的主要***物,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除了邓小平之外,
历史上还出
现了很多的邓姓名人,例如春秋时郑国的政治家、法家先驱邓析,西
汉时蜀中富豪、大夫邓通,东汉大司徒邓禹,三国时魏国名将邓艾、
蜀汉大将邓芝,宋代思想家邓牧,元代书法家邓文源,清代书法家邓
石如,清末两广总督邓廷桢、海军将领邓世昌、诗人邓辅纶、著作家
邓显鹤等。如今,
以人口多寡来算,邓姓是中国第三十六大姓。据不
完全统计全国约有
702
万邓姓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054
%。
编辑于 2015-05-21
查看全部3个回答
5条评论
留下评论,万一火了呢
滨滨数码1
好赞
热心网友1
福嘘嘘
查看全部5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带邓姓的100分名字大全周易取名 带邓姓的100分名字大全 2020新生宝宝取名
带邓姓的100分名字大全,起名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起名的汉字属性要符合您的金木水火土属性缺项,带邓姓的100分名字大全,金木水火土分析过程严谨,起名连起来顺口,叫起来好听!
广告2019-11-08
邓姓的历史发展
源出一源于曼姓,出自商高宗武丁给叔父曼季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今天湖北襄阳邓城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邓,曼姓,殷时候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两周时期,邓国是周王朝南方较为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历经西周、春秋,一直延续了有六百多年,后邓况徙居南阳新野。递传到曼公第47代孙禹公,禹公中兴汉室,辅佐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因“云台首功”而受封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汉和帝刘肇在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去世,禹公孙女邓绥进入了刘氏东汉王朝权力中心,直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皇后。我邓氏家族也成了东汉王朝最具权势的外戚家族。禹公世居新野,而新野在东汉时归南阳郡管辖,故我支邓氏在东汉因禹公“云台首功”、“禹公十三子,后世皆可法”被称为南阳郡邓氏。 自曼季之后,邓国历邓晁侯→邓徽侯→邓庆侯→邓恒侯→邓昆侯→邓忠侯→邓辉侯→邓浩侯→邓煦侯→邓杞侯→邓熹侯→邓怡侯→邓沛侯→邓壁侯→邓淳侯→邓衡侯→邓略侯→邓宣侯→邓尚侯→邓粹侯→邓明侯,计二十二代(这22代存在杜撰的重大嫌疑 ,而且这些祖先都不姓邓,而是姓曼,也因此可以完全推断这22代根本不足信。),经六百余年,连续世袭侯爵,这是邓氏先世的鼎盛时期。亡国之后的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便以国名为姓氏,称邓氏,史称邓氏正宗,亦称曼姓邓氏。源出二源于蒙古族,属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珠尔奇氏,亦称朱尔奇氏、珠勒沁氏,源出成吉思汗四世祖合布勒的长子斡勤巴儿合黑,以长子地位挑选百姓中最勇敢善战者单建主儿乞氏族,在元朝时期为蒙古主儿乞氏部落,世居萨尔哈占(今新疆河萨尔托海乡萨尔哈仁村)。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urki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珠尔奇氏多冠汉姓为邓氏、朱氏。源出三源于满族,属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 《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⑴满族德敦氏,满语为Dedun Hala,满语“站”,世居黑龙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邓氏、杜氏等。⑵满族栋阿氏,亦称东鄂洛氏,满语为Dongga Hala,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后多冠汉姓为邓氏、佟氏。⑶满族董佳氏,亦称董家氏、栋佳氏,满语为Do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董佳城(今辽宁新宾)、嘉木湖(今辽宁新宾)、嘉哈(今辽宁新宾夹河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邓氏、董氏、陈氏等。源出四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汉化改姓为氏。今壮族、哈尼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邓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邓氏,世代相传至今。 《姓氏急救篇注》说:“邓,古国名,本曼姓,其后称邓氏。以国为姓,是为得姓受姓之始。早在炎黄二帝时,一个以邓(登)命名的远古部落就已出现在今山东荷泽市巨野县一带。这一部落的首领邓伯温曾在黄帝时加入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并跟随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的子孙本来姓姬。邓姓虽然也属黄帝子孙,但由于该姓源于帝喾的儿子契的系统,所以人们认为邓姓源于子姓。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生曹圉(音语,Yu),曹圉生冥,冥生振,振生微,微生报乙,报乙生报丙,报丙生主壬,娶妻名扶都,扶都见白气贯月,感而生天乙,是为成汤。成汤为圣王,创立了商朝。入商以后,商王武丁把其叔父分封到了邓地,建立邓国。《路史·后纪九》记载:“初,武丁封叔父于河北蔓(今天湖北襄阳邓城),曰蔓侯,有曼氏、蔓氏等,优、邓其出也。”《世本》说:高宗武丁“封叔父于河北,是为邓侯,后因氏焉”。成汤传19世至小乙,小乙之子武丁,是个开拓性的君主,将商朝的版图大大扩展。武丁占领当今河南省的地区,在汉水、淮河之间分封了很多小侯国。武丁封其叔曼季于今天的湖北省襄阳市团山镇邓城,称其地为邓。曼季立国于颍川昭陵之间,国名为邓国。因此,曼季是邓姓的远古始祖。进入春秋后,郑庄公和楚武王的夫人都是邓氏女,并积极参与国家政事,表现出较高的见识和才能,展示了邓国丰厚的文化底蕴。《春秋·桓公七年》载:“邓侯吾离来朝。”邓侯到鲁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一次重大的外交活动,通过访鲁,提高了邓在东周列国中的政治地位。周桓王十七年(前703年),楚国派往邓国的使者道朔和另一名巴国使者在邓国南境遭到(夏阝)(you)国人袭击,财物被掠,人被诛杀。楚王闻讯大怒,派斗廉率领楚巴联军攻打(夏阝)国。邓国知道后则派了养甥和聃甥率军援助(夏阝)国,爆发了“楚巴与邓之战”,经过三次进退后,楚巴联军采用前后夹击的战术,打败邓国。这是有文字记载以来发生在襄樊最早的一次战争。15年后,当楚文王率军借道邓国北上攻打申、吕二国时,作为文王舅舅的邓国侯设宴招待了这位实力强大的外甥。这时,邓国以骓甥、聃甥和养甥为代表的一批大夫,极力主张乘机杀掉楚文王。但邓侯固执己见,不听劝告。结果,楚伐申返回的那一年,攻打邓国。邓国最后终于被楚国灭掉。亡国之后的邓侯子孙和邓国百姓为了纪念邓国,便纷纷改姓邓氏。如邓扈乐在周宫廷内任卿士,邓廖为良将于楚,邓季为贤大夫于吴。 邓姓发源于今天河南邓州,大举南迁于东晋之时,而播迁入闽、粤则早于汉代。汉代中期,邓况自楚徙居南阳新野。至东汉初,因族人为光武帝刘秀的中兴汉室立下大功及与东汉皇室的亲戚关系,一跃而成为东汉最显赫的家族。但至东汉安帝时,有人诬告邓弘等曾反对立安帝,引起安帝不满,因而使邓氏遭受了一次大的劫难。此后,南阳邓氏不断外迁,有南至湖南、湖北者,也有西至山西、甘肃者。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有南阳邓叔攸迁至福建宁化石壁乡,后又分支泉州等地(这一说法存在重大谬误,西晋良吏邓攸在“永嘉之乱”,没有避居今福建宁化禾口石碧村,更谈不上是邓氏最早入闽始祖。 )东晋十六国时,中原邓氏大举南迁,分布于江南许多省份,以江西、江苏居多。总之,邓姓早期主要还是以河南省境为其繁衍的中心,其首先迁入的地方是今山东高密县一带。与此同时,已有邓姓南迁入今四川、广东等地。至晋代,邓姓的子孙在北方已落籍于山东、河北、陕西、山西、甘肃、安徽等地;在南方已迁居到今江苏、湖南、四川等地。至唐代,南阳邓氏分衍出的支派更多,分别居于甘肃、山西、湖南、河南等省的一些地区。宋代时邓姓在南方已播及江西、湖北、福建、广西等地。明代福建人邓显祖移居台湾,此后,闽粤邓氏又有一些人向台湾迁徙,进而又有徙居海外者。当代邓姓人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原地区、长江流域及沿海一带,其中江西、湖南、河南为最,四川、广东、福建、江苏次之。
1赞·122浏览2016-05-13
邓氏起源和现况的调荃
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实质内涵博大精深。在中华姓氏当中,邓姓不属于大姓,在全国近13亿人口当中,邓姓人群大约占了0.54%,总人口在700万左右,在中国姓氏当中排名第34位。 然而,邓姓历史渊源极为深刻,历代名人纷至辈出,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创造了中华姓氏文化光辉灿烂的奇迹。 邓姓最早发源于中原。早在炎黄二帝时,一个以邓(登)命名的远古部落就已出现在今邓州一带。这一部落的首领邓伯温曾在黄帝时加入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并跟随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到了夏朝初年,夏王仲康把其儿子分封到了邓地。入商以后,商王武丁把其叔父封到了邓地,并建立了邓国。 武丁的叔父本姓曼,名德阳。曼姓是少吴之子的姓氏。少吴是黄帝的儿子,东夷部落的首领,号金天氏,以鸟为图腾。少吴有二十四个分支,主要活动在今山东境内,至今曲阜尚有一座少昊陵。少昊之子就是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因有功被少昊赐曼姓,一直下传到殷商,曼姓在邓地立国后,邓国也被称为邓蔓或邓曼。西周时期,邓与周王室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邓国版图被视为周王朝的南部领土。邓与周王室存在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到了春秋时期,郑庄公和楚武王的夫人都是邓氏女,并积极参与国家政事,表现出较高的见识和才能,展示了邓国丰厚的文化底蕴。周恒王十七年(前703年)楚国派往邓国的使者道朔和另一名巴国使者在邓国南境遭到邻国人袭击,财物被掠,人被诛杀。楚王闻讯大怒,派斗廉率领楚巴联军攻打邻国,邓国知道后则派了养甥和聃甥率军援助邻国,爆发了“楚巴与邓之战",并打败邓国。这是有文字记载以来,发生在襄樊最早的一次战争。 十五年后(前688年),当楚文王率军借道邓国北上攻打申、吕二国时,作为文王舅舅的邓国侯明渊设宴招待了这位实力强大的外甥。这时,邓国以骓甥、聃甥和养甥为代表的一批大夫,极力主张乘机杀掉楚文王。他们认为,将来灭掉邓国的必为此人,如果不果断地杀掉他,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然而,邓侯明渊却说:“如果这次杀了楚文王,人们会唾弃我的,不吃我祭神所剩下的食物了。"大夫们坚持进谏道:“如果邓国一旦被灭掉,邓国的土地和五谷神灵都得不到祭享,邓侯哪里还会有祭祀余下的东西供给宾客呢"邓侯明渊固执己见,结果楚伐申返回的那一年,楚军毫不留情地攻打邓国。周鳌王四年(前681年),邓国终于被楚国灭掉。亡国之后的邓侯子孙和邓国的黎民百姓,为了纪念邓国,便纷纷改姓邓氏。 邓州有个吾离村,有座吾离冢。吾离也是邓姓的始祖人物。他的儿子为邓祁候。楚国灭了邓国之后,吾离的妹妹邓曼是楚文王的的母亲,亦即为楚武王的夫人。因为西周之间存有甥舅关系,所以亡国只是更号易帜,邓氏民众虽然没有遭受战争以及亡国劫难,但是,有的民众却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迁徙,择居于华厦大地。由于他们“系承曼姓,望出南阳”,所以“南阳堂”的匾额,常常出现在全国邓姓人家的厅堂之上。 由于邓氏的得姓始祖曼,是殷商第十四代君主祖丁的幼子,而殷商的王室又是黄帝轩辕氏的子姓后裔。因此,邓姓家族属黄帝世系。 自邓曼受封南阳,赐邓氏以后,分封食采,世袭侯爵。历晁(2)-徽(3)-庆(4)-恒(5)-昆(6)-忠(7)-辉(8)-浩(9)-煦(10)-杞(11)-熹(12)-怡(13)-沛(14)-壁(15)-淳(16)-衡(17)-略(18)-宣(19)尚(20)-粹(21)-明渊,计22代,经600余年,连续世袭侯爵,这是邓氏先世的鼎盛时期。 春秋时,楚文王夫人是邓曼子孙之裔女。邓氏22世侯爵明渊称文王之子为甥,楚文王三子获悉楚将伐邓,便向邓侯渊明传报,明渊不听外甥之言,以致邓国为楚所灭,邓侯明渊成了亡国之君。 明渊之后的邓氏世系递演为:史(23)-和(24)-耀(25)-侃(26)-或(27)-晃(28)-萼(29)-监(30)-恺(31)-安(32)-襄(33)-沦(34)-铭(35)一文仲(36)一灏乎(37)一缙光(38)一成(39)一玢。从明渊痛失侯爵至玢,历430余年,南阳邓氏在沉寂中复苏。从邓史到邓耀一连三代都为布衣。至邓侃,时值公元前544年,周景王执政。邓侃几经努力,开始跻身仕途,在徐州为官。25年后,其子邓或秉承父志,奋发向上,在周敬王时封中丞大夫。此后几代,邓氏族人仕途坎坷,官职不显。直至公元前314年,邓文仲才任河东(治所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宰,并冈官调,开始播迁繁衍,从新野迁居河东。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邓成任沧州刺史,其子邓玢浩封为大夫。 汉高祖时(公元前206年)41世中书大夫邓敏生二子,长子为通,次子为远。邓通,西汉蜀郡南安人,本以行船为生,人称黄头郎。据传,汉文帝夜梦有黄头郎推他上天见玉帝,然后派人找到了邓通,两人相见恨晚。因此,邓通深得文帝宠幸,官至上大夫。汉文帝赐给邓通严道铜山,并允许他铸造钱币,富堪敌国。其后百余年,历奎(43)-广汉(44)-锦(45)-明。汉朝皇帝几经换代,邓氏族人仍有不少辅佐汉朝者。邓广汉,汉宣帝时为长乐府中丞大夫。邓明,平帝时为御史大夫,时年仅l8岁。东汉开国元勋邓禹,即是西汉末大臣邓明的长子,南阳邓氏第47代世祖。 河南邓州不远处有个地方叫新野,新野有一个汉桑城,被人称为世界上最小的城。新野是邓姓主要郡望之一。它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名人。如东汉房子侯邓晨,娶刘秀的姐姐为妻;江汉的高密侯邓禹,在刘秀的二十宿将中排在首位;蜀国的车骑将军邓芝,是邓禹的后代;还有魏国的征西将军邓艾、汉献帝奋威将军高乐乡侯邓展,可谓是群众璀璨,万古流芳。 第47代世祖邓禹(2—58),东汉新野人,字仲华。是邓氏家族史中一面光辉灿烂的旗帜。自小聪明好学,与年长七岁的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刘秀是同窗好友。刘秀起兵反莽后,拜邓禹为军师。邓禹为刘秀“延揽英雄,取信于民,立高祖之业而夺天下"。刘秀对其言听计从,把他视为刘邦身边的张良。刘秀于建武元年称帝,号汉武帝。定都洛阳,统一全国,辉炳东汉。由于邓禹功高盖主,被迫交出兵权,回邓尉山隐居。历代百姓对邓禹敬若神明。 三国时期刘备帐下的邓芝(-251),是邓禹的后代,封阳武亭侯,官至车骑将军。曹操麾下的邓艾(197—264),封万城亭侯,征西将军,为一代各将,帮曹操率军灭蜀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然而,邓艾的功绩反倒成了他遭殃的祸根。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偏偏邓艾不知,终被司马昭杀害于四川。 北宋时,成都有邓绾(1028—1086)、邓询武父子二人。今福建客家邓姓,湖南、江西邓姓,均为邓绾之后。他们都大显身手,为国建功立业。邓询武为宋神宗熙宁年问进士,宋徽宗时担任吏部侍郎,刑部尚书,恩典为宰相。 江苏的邓姓有位杰出的人物邓廷桢(1775—1846),江宁人,嘉庆进士。他先后担任过安徽巡抚,两广总督、闽浙总督和陕甘总督。曾与林则徐一起禁烟,整顿海防,建筑炮台,在厦门击退来犯的英舰。后来遭受投降派陷害,与林则徐同被革职并充军伊犁。 广东的邓姓大多是客家人。宋末元初,邓禹的后裔邓向、邓升、邓华山、邓绾,都是广东南雄邓氏开基祖。 大约在宋宁宗庆元年间(公元1195年前后),邓姓由福建宁化迁往广东梅县松口,邓志斋被奉为入粤始祖。他生有九子,分别取名“文、行、恭、敬、仁、义、礼、智、信。”他的子孙散居广东蕉岭、饶平、陆丰、惠州等地。 进入台湾的邓姓,大多在明、清两代。他们的祖籍在福建、广东和江西。他们使用的堂号主要是南阳堂,也有使用安定堂、高密堂的。他们把东汉高密侯邓禹奉为始祖。 台湾的邓姓记载是从邓显祖入台开始的。邓显祖江西抚州宜黄人,他先到达福建,后来随郑成功入岛,住在新化一带,死后葬在八卦山。 邓姓在台湾的人数,已进入一百个大姓之列。 邓姓发展到唐宋之际,南唐后主李璟第八子李从镒,被封为邓王,为躲避宋太宗的诏捕,其子天和逃至江苏,以父封邓王为姓。因此,至今江苏省境内的邓姓多为李从镒的后裔。 邓姓移居福建最早是在西晋末年,始祖乃邓攸。 邓攸(一326年),号伯道,东晋平阳襄陵人。现在南方客家又邓姓,是传自其侄邓绥。并迁播至香港、台湾、越南等海外。而客家历史名人邓绾,即为邓绥传人。邓绾(1028—1086年)为宋成都双流人。为北宋官吏,进土第一。熙宁三年(1070年),通判宁州(今甘肃宁县),时王安石变法。绾与安石政见相同,曾上时政十篇支持变法,历任集贤阁校理、同知谏院,迁侍御史知杂事、判司农寺,协助安石推行新法。熙宁七年(1074年),续知陈州、湖州,旋迁翰林学士,官至御史中丞。熙宁九年(1076年)因在宋神宗赵顼面前进谏,被顼帝责以有失中丞直谏,故贬于虢州(今河南卢氏县)。赵琐崩,赵煦即位为哲宗,降召邓绾出知州。邓绾秉性刚烈,厌倦公牍,不愿出任,假托病故,取道浙江直下福建,寄迹于泉州仁辅试剑乡。邓绾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龙岩市长汀、上杭、连城等县,并迁播至广东、江西等。 邓姓是中华民族中一个伟大的氏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当中,邓姓创造了中华姓氏光辉灿烂的文化。各地邓姓的郡望以及堂号就是邓姓氏族文化的历史缩影。 邓姓郡望主要有南阳、安定、平阳、长沙、陈郡等。 南阳郡 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治所在宛县,即今河南南阳市。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间地。此支邓氏以居新野而著称,开基祖为邓况。 安定郡 置于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治所在高平,即今宁夏固原。辖境相当于今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宁夏中卫、中宁、同心、固原等地。东汉移治临泾县(今甘肃镇原县东南)。西晋移治安定县(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其开基祖为东汉武威太守邓世龙。 平阳郡 三国魏正始八年(247年)置郡,治所在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金殿)。辖境相当于今山西霍县以南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北魏移治于白马城(今临汾市)。开基祖为西晋邓攸。 长沙郡 战国秦置郡,治所在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年)改为国。东汉复郡。辖境相当于今安徽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浙江天目山以西,浙江新安江江北地区。其开基祖为东晋荆州刺吏邓祭。 陈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西汉改为淮阳国。东汉章和二年(88年)改陈国,献帝时改为陈郡。三国魏改为陈国,后复为郡。西晋初废,惠帝时复置。辖境相当于今河南淮阳、太康、西华、鹿邑、柘城等地。支邓氏,为晋代广州刺史邓岳之族所在。 与郡望相关联的堂号,堂联,也具有氏族极强的特征。无论何时何地,人们一看堂号和堂联就能知道此家族姓什么,祖籍何处及其他族姓特征。 邓姓堂号有南阳堂、高密堂、角宿堂、首宿堂、守艺堂、执艺堂、平寿堂、谦恕堂、遗经堂、三登堂、萃涣堂、承启堂、十贤堂、敦本堂、嗣藻堂、锦文堂、杖策堂、两秀堂、集文堂、雍睦堂、报本堂、敦睦堂、继述堂、世德堂、崇孝堂、积善堂、绳武堂、孝思堂等。 因邓姓源于南阳,且东汉南阳邓氏世代显贵,邓姓便以“南阳堂”为堂号。邓禹在刘秀统一过程中功劳巨大,被封高密侯。永平中,画中兴功臣28人图象于云台之上,有二十八宿之称,而邓禹位居诸将之首,在二十八宿中为第一宿。 邓姓的通用堂联是: 东汉家声远,南阳世泽长 (望采纳,谢谢)
10赞·339浏览
历史上邓姓的名人有哪些?
邓姓的始祖,是被颛顼赐姓为曼姓的金天氏的后裔。曼氏,是我国最早的少数原始姓氏之一。传说几千年前,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曾赐少昊金天氏的一个有功德的儿子为曼氏。曼氏开姓之后,世代繁衍,并分出许多支系,而邓氏就是其中之一。 殷时,邓氏一支发展成以邓为名的侯国。邓国历史悠久,直至战国时代,才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便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将此姓传了下来,就是邓氏。对此,唐代的《元和姓纂》概括说:“邓,曼姓,殷时候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姓氏书记载邓氏是“系承曼氏,望出南阳”。这与最初的邓国位置是相吻合的。从上古少昊金天氏以下,邓氏始终繁荣滋长在现在的河南境内,在后来的繁衍之中,邓姓一直以此为中心,逐渐向全国各地播迁。邓姓之人,无论分处天南地北,皆以“南阳”的堂名传家,这正表明了宗于河南世系的意思。 由祖地南阳发展的这支邓姓,据《邓氏家谱》载,已有114代传人,汉文帝时,官至上大夫的邓通,是邓氏家族的第42世祖;光武帝刘秀的军师邓禹,是邓氏的第47世祖;三国时魏将邓艾,是邓氏的第54世祖;晋时镇国将军邓羌,是邓氏的第62世祖。中国的邓姓,大多源于这一系源。
19赞·436浏览2019-11-12
历史上邓姓的名人快快快!
望采纳 邓世昌:广东省番禺人,海军名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在黄海海战中,虽弹尽舰伤,仍下令加快速度猛撞敌舰吉野,不幸被鱼雷击中,与全舰官兵250人壮烈牺牲。 邓石如:清代杰出书法家、篆刻家,其书法以篆字成就最高。篆刻,突破陈规,自开面目,世称"邓派",也称"皖派"。 邓 禹:东汉大臣。明帝即位任太傅,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邓 芝:蜀汉官拜大将军20余年,曾于刘备死后奉使入吴,说服吴蜀结好共抗曹魏。 邓 牧: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代思想家,自称“三教外人”,表示不列入儒、释、道三教正宗,他有《伯牙琴》、《洞霄图志》行世。 邓子龙:丰城(今属江西省)人,明代抗倭名将,1598年援朝抗倭,战死釜山南海。 邓 析:春秋战国时郑国大夫,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刑名家、法家先驱。他创办私学,以所作《竹刑》(一部写在竹简上的法律)教人,宣传法治。并且是"名辩学"的倡始者。 邓 通:蜀郡南安(今属四川省)人,西汉时蜀中以邓氏钱遍天下而闻名,为邓氏家族第四十二世祖。 邓 禹:南阳(今河南新野)人,东汉名将,跟从光武帝刘秀破王匡、刘均等军,名震关西。天下平定,功勋显赫,封高密侯。后绘图云台,居二十八将之首,为邓氏家族的第四十七世祖。 邓 艾:义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人,三国时曹魏名将,官任镇西大将,率军灭蜀汉,为邓氏家族第五十四世祖。 邓 芝:河南省新野人,邓禹的后裔。三国时蜀国名将。他为将军二十余年,赏罚分明,善恤卒伍,是历史上著名的清明廉洁的军事将领。 邓 攸:平阳(今山西省襄汾)人,东晋晋元帝时南迁前后声誉卓著的名臣。 邓 韍:字文度,号梓堂,江苏省常熟人,明代学者,工山水,能诗文,好宋儒书,著有《易解》、《常熟志》等。 邓 发:广东省云浮市(今云城区)附城乡石塘村人,早年外出广州、香港等地谋生。1925年参加领导省港大罢工,并当选为工人代表。1926年夏加入中国***,并任国发党广东省党部北伐青年工作队队长。协助陈延年、邓中夏、苏兆征等组织宣传队、运输队和救护队,且随北伐军出征中原。广州起义失败后转赴香港搞地下工作。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邓发已成为中国工运领袖之一。1931年夏,邓发任中央局委员、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保卫局局长,并参加了举世瞩目之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结束后,在陕北任粮食部长。1937年抗战爆发,任八路军新疆办事处主任。1939年,赴延安任中央党校校长。1946年4月8日,邓发、王若飞、秦邦宪、叶挺等同志在重庆乘飞机返延安途中,在晋西北兴县黑茶山不幸失事遇难。 邓廷桢:江宁(今江苏省南京)人,清代名将,历任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曾率军阻击英舰于厦门,后受投降派诬陷,与林则徐一同被充军伊犁,三年后被重新起用,著有《双砚斋诗钞》。 邓中夏:湖南省宜章县人,中共早期工人运动***之一,曾领导长辛店铁路工人、开滦煤矿工人和省港工人大罢工,1933年被捕
按照邓州市人民政府网资料: 邓州市辖3个街道、13个镇、11个乡:古城街道、花洲街道、湍河街道、罗庄镇、汲滩镇、穰东镇、孟楼镇、林扒镇、构林镇、十林镇、张村镇、都司镇、赵集镇、刘集镇、桑庄镇、彭桥镇、张楼乡、白牛乡、夏集乡、裴营乡、文渠乡、高集乡、陶营乡、小杨营乡、腰店乡、龙堰乡、九龙乡。 古城街道 代码:411381001 常住人口:83万 2006年,辖8个社区:大西关社区、胜利街社区、民主街社区、新华街社区、小西关社区、新西社区、三里桥社区、解放社区。 花洲街道 代码:411381002 常住人口:61万 2006年,辖9个社区:前进街社区、建设街社区、春风阁社区、南桥店社区、小东关社区、大东关社区、三里阁社区、陈湾社区、张白社区。 湍河街道 代码:411381003 人口:49万 2006年,辖17个社区:姚巷社区、槐树社区、湍南社区、十里铺社区、海营社区、张寨社区、辛庄社区、许庄社区、丁屯社区、八里王社区、榆林社区、水车社区、三里河社区、金雷社区、白庄社区、金营社区、老李庄社区。 罗庄镇 代码:411381102 常住人口:52万 2006年,辖2个社区、21个村委会:罗东社区、罗西社区、岑子村、马岗村、周郝村、张宋洼村、林堡村、唐坡村、南古村、冯坡村、董寨村、白营村、肖营村、岭上村、青冢村、董赵村、张楼村、陈家村、王岗村、任岗村、高庄村、宅子村。 汲滩镇 代码:411381103 常住人口:66万 2006年,辖1个社区、30个村委会:汲滩社区、孙庄村、刁堤村、廖寨村、孙寨村、东李洼村、刘岗村、南王村、张桥村、胜利村、元庄村、柿庄村、糜渠村、油李村、曾庄村、赵庄村、河口村、后寨村、王营村、罗营村、张井村、前渠村、莲花村、杨庄村、大王营村、东李岗村、王寨村、魏庄村、黄庄村、梁寨村、庞庄村。 穰东镇 代码:411381104 常住人口:82万 2006年,辖3个社区、28个村委会:穰西社区、穰东社区、穰南社区、前庄村、草庄村、小寨村、翟庄村、霍庄村、邹庄村、郑庄村、葛营村、明寨村、董周村、霍池村、梁庄村、三教村、牛庄村、周楼村、新铺村、房庄村、孙营村、柳庄村、白龙村、泰山庙村、刘顺雨村、高孙村、张拔庄村、张庄村、八里桥村、火星庙村、侯庄村。 孟楼镇 代码:411381105 常住人口:252万 2006年,辖3个社区、11个村委会:孟楼社区、兰冲社区、晋公社区、大刘岗村、玉皇阁村、大孔村、胡庄村、小孔村、西竹村、军九村、白楼村、长乐村、耿营村、南孔村。 林扒镇 代码:411381106 常住人口:53万 2006年,辖1个社区、17个村委会:林扒社区、沟王营村、马营村、西许村、周西村、阎东村、宋岗村、彭庄村、千兵村、吴岗村、辛家村、张仙营村、南许营村、姜营村、邱岗村、小李营村、南朱营村、下郝村。 构林镇 代码:411381107 常住人口:71万 2006年,辖2个社区、24个村委会:构林社区、郭庄社区、前王村、魏集村、岗岔楼村、古村、董家村、河上村、后张村、花栎树村、杨冢村、官刘村、袁宋村、袁岗村、贺营村、冯营村、河湾村、杨渠村、宋营村、司营村、赵岗村、李营村、高洼村、余集村、沈马岗村、夏洼村。 十林镇 代码:411381108 常住人口:496万 2006年,辖2个社区、25个村委会:十东社区、十西社区、王河村、张坡村、操场村、魏寨村、大路武村、贾寨村、风杨村、汤河村、安乡村、杨寨村、郭沟村、黄岗村、柳堰村、河池村、何营村、北岗村、宋集村、罗岗村、景岗村、景营村、大西村、大东村、堰子河北村、堰子河南村、习营村。 张村镇 代码:411381109 常住人口:606万 2006年,辖2个社区、23个村委会:张北回族社区、张南社区、冠军村、五湖村、郭王村、路寨村、贾桥村、朱营村、西裴营村、芦家村、杨楼村、高刘村、西河村、杜庄村、程营村、堰子赵楼村、梁庄街村、路庄村、赵家村、堰子王营村、李洼村、崔坡村、上营村、高家村、李楼村。 都司镇 代码:411381110 常住人口:42万 2006年,辖1个社区、18个村委会:都司社区、赵桥村、鲁家村、索程村、张洼村、小河刘村、扈庙村、丁集村、宣庄村、昌岗村、姚李村、刘洼村、八里村、大程营村、陈园村、户张村、大罗村、索庄村、冯王村。 赵集镇 代码:411381111 常住人口:663万 2006年,辖1个社区、24个村委会:赵集社区、宋家岗村、吕家村、赵马村、堤南高村、大赵营村、余家寨村、赵庙村、梨园郭村、小王集村、扁担张村、尚寨村、罗家村、河南村、河北村、秦杨村、彭家村、竹园李村、范岗村、黑白洼村、冀寨村、西孔村、东孔村、穆王营村、林头村。 刘集镇 代码:411381112 常住人口:63万 2006年,辖1个社区、23个村委会:刘集社区、胡鲁营村、小桥李村、石营村、单坡村、王赵坡村、郑赵集村、余家村、何冲村、钱湾村、李谦桥村、曾家村、秋树李村、钱集村、孙庄寺村、厚桥村、高河村、雷庄村、齐集村、户周村、王良村、陈桥村、杜营村;农科组村。 桑庄镇 代码:411381113 常住人口:56万 2006年,辖1个社区、18个村委会:桑庄社区、高店村、周庄村、格东湖村、湖堰村、田营村、双跃村、东鲁营村、西鲁营村、官路营村、西桥村、赵湾村、尹集村、尹营村、陈堂村、孔庄村、大李岗村、仝寨村、新华村。 彭桥镇 代码:411381114 常住人口:49万 2006年,辖1个社区、19个村委会:彭桥社区、严岗村、刘山村、赵河村、孙祁村、中楼村、丁南村、丁北村、赵建岗村、柏林村、高营村、时家村、郭庙村、丁冲村、林山村、绳岗村、禹南村、庙湾村、南岗村、陈堰村。 张楼乡 代码:411381301 常住人口:382万 2006年,辖20个村委会:老君村、文营村、吴集村、寺后村、李家村、张油坊村、刘楼村、耿家村、门庙村、牛王村、北张坡村、龚家村、小丁村、茶庵村、大庄村、吕楼村、谷楼村、东大王营村、丁湾村、孙渠村。 白牛乡 代码:411381302 常住人口:46万 2006年,辖23个村委会:白东村、窦堂村、盛营村、何庄村、庄子村、秦杨营村、白西村、栗扒村、干渠村、前张村、故事桥村、扇刘村、竹筲陂村、万庄村、严陵村、土楼村、单桥村、西刘楼村、娘娘庙村、河南郭庄村、谷社村、薛营村、邵营村。 夏集乡 代码:411381304 常住人口:75万 2006年,辖28个村委会:夏集村、郭关庙村、坡刘村、岗上村、邓营村、常营村、梅张村、翟坡村、小庄村、高台村、程集村、解放庄村、陈营村、小耿营村、苏家村、李官村、白塔村、大桥村、耿庄村、关刘村、贾洼村、城皇庙村、田洼村、王集村、万营村、唐张村、篦张村、孙沟村。 裴营乡 代码:411381305 常住人口:83万 2006年,辖28个村委会:裴营村、房营村、许营村、东丁村、大丁村、玉皇村、屈湾村、魏寺村、大耿营村、军杨村、寇营村、辛家村、和平村、前郑村、小刘营村、锞郑村、青冢坡村、滕楼村、幸福村、七潭村、张庙村、胡丁村、老常营村、花园村、闸刘村、小张闸村、大曾村、汤集村。 文渠乡 代码:411381310 常住人口:66万 2006年,辖21个村委会:文渠村、老街村、尹洼村、汤庄村、西许营村、泰山村、屈店村、蒋庄村、肖店村、段营村、蔡营村、孔楼村、翁寨村、前李洼村、岳洼村、庙沟村、盛号村、红庙村、东常村、郝楼村、马庄村。高集乡 代码:411381311 常住人口:586万 2006年,辖21个村委会:高集村、大贺营村、黄龙村、李岗村、胡铁村、吕堂村、沈堂村、堰陂村、赵坡村、后李村、萝卜张营村、杨庄村、杨营村、寨上村、高岗村、王庄村、明池村、戴岗村、李庄村、大任岗村、袁庄村。 陶营乡 代码:411381313 常住人口:423万 2006年,辖16个村委会:卢岗村、上岗村、胡营村、徐楼村、王良村、朱西村、翟营村、高李村、马场村、郭庄村、单营村、刘庄村、代营村、付河村、任营村、肖坡村。 小杨营乡 代码:411381316 常住人口:356万 2006年,辖16个村委会:小杨营村、郭坡村、孙庄街村、白庙村、禹山村、宋楼村、十字村、杨岗村、砖桥村、安众村、角门村、姜胡营村、东楼村、水牛村、文昌村、伍冢村。 腰店乡 代码:411381318 常住人口:516万 2006年,辖24个村委会:腰店村、草寺村、曹桥村、夏楼村、黄营村、赵楼村、大薛营村、刘营村、四龙村、赵李营村、崔营村、燕店村、大房营村、前齐村、土楼寨村、丁营村、黑龙村、陈寨村、闫堂村、麦仁店村、绳营村、孙楼村、五龙村、焦林村。 龙堰乡 代码:411381319 常住人口:527万 2006年,辖23个村委会:北店村、白落堰村、郭惠庄村、白马王营村、牛营村、歪子村、大王村、小河村、申庄村、周河村、刘道庙村、徐营村、史坡村、姚营村、张营村、唐棚村、庞营村、唐坡街村、刁河店村、何营寨村、大周营村、穆庄村、彭营村。 九龙乡 代码:411381320 常住人口:46万 2006年,辖18个村委会:贾岗村、九龙村、后王村、大坡村、邓岗村、白庙岗村、犁坡村、舟坡村、半店村、同心号村、王坡村、王营寨村、后李洼村、王冲村、姚营寨村、前河村、贾营村、大张营村。 南阳市黄牛良种繁育场 代码:411381400 常住人口:006万 杏山旅游管理区杏山街道办事 代码:411381560 0975万 2006年,辖5个村委会:董营村、张岗村、杏山村、韩营村、乔营村。
■相关网站
·百度贴吧·邓吧:http://postbaiducom/fkw=%B5%CB
·金陵邓氏:http://jldsvicpnet/dm/indexasp
·本文更多内容请参看:http://bbslndcomcn/dispbbsaspBoardID=112&ID=71877&replyID=448164&skin=1
■邓姓排行
邓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4%。
■姓氏源流
邓(Dèng)源出有五:
1、出自子姓(商族的始祖契为子姓)或曼姓。据《元和姓纂》所载,商高宗武丁封他的叔父曼季于邓国曼城(故城在今河南省邓州),是为曼侯,称曼氏,曼氏后来又改封邓国(此邓国在今河南省孟县的西南),为邓侯。经西周、春秋延续了600多年。西周时,邓国是周朝南方较为重要的一个异姓侯国,但因与楚为敌,于公元前678年被楚国灭掉。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姓邓,史称邓姓正宗。
2、黄帝时有邓伯温国,要早于殷邓。
3、出自姒姓(夏的始祖大禹为姒姓)。据《路史》所载,相传夏朝时帝仲康有子孙封在邓国(今河南省邓州一带),邓郡的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邓氏。
4、出自李氏。据《安化邓氏谱序》所载,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第八子李从镒,受封为邓王。公元975年,北宋灭唐后,宋太宗下令缉拿南唐宗室,李从镒之子天和出逃,以父亲封为氏,其后子孙遂称邓氏。
5、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如两晋时有羌人姓邓,清广西庆远府土司邓氏始于明朝、瑶族勒当氏汉姓为邓,还有满、壮、蒙古、哈尼、苗、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武丁。即邓姓出自子姓或曼姓说。商朝时,殷王武丁封其叔父曼季于邓国曼城,同时封其为侯爵,后来曼季建立了邓国,人们称他为邓侯,邓国经西周、春秋,一直延续了600多年,西周时,邓国是周朝南方较为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后因与楚国为敌,至鲁庄公十六年(即公元前678年),或说为鲁桓公七年(即公元前705年),为楚所灭,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便以国名为姓,其后人尊武丁为邓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今河南邓州为邓姓的发祥地,而后向紧邻的湖北、湖南一带迁徙,西汉时,有邓况由两湖回迁南阳新野,光武中兴后,其子孙累世宠贵,凡侯者29人,公2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2014人,列校22人,州牧郡守48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自然,邓况也就成为南阳邓姓这一望族的开基始祖。其后南阳邓姓分衍出六个著名支派,即高密邓姓(其始祖为东汉太傅、高密侯邓禹)、安定邓姓(其始祖为汉末武威太守邓晋生第七代孙邓骘,亦为邓禹的直系世孙)、平阳邓姓(其始祖为西晋尚书右仆射邓攸,亦为邓禹之后)、陈郡邓姓(其始祖为东晋荆州刺史邓粲,亦为邓禹之后 )、洛阳邓姓(为东汉大将军邓骘之后),可见此期仍以河南为中心,然后首先东迁山东高密,再北上山西临汾;又有邓姓人南迁四川、广东等地,东汉末年邓骘曾孙邓芝由上蔡避乱入巴蜀。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是邓姓人大举南迁的直接原因。此期邓姓在北方的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地落籍,在南方已迁居到今江苏、湖南、四川、安徽等地。初唐时,李煜之孙李天和改邓姓避居于今湖南安化一带,而邓骘十九世孙邓超因仕宦而迁居江西宜春,成为江西邓姓之开基始祖。邓姓南迁闽粤始于宋景定年间(即公元126零年以后),宋末元初,有名士邓向游学粤东,落籍南雄。明朝时,邓超二十九世孙邓刚由江西徙居广西全州,邓刚弟邓果因仕宦而落籍湖北石首,邓鹤轩(南宋江西吉安爱国志士邓郯、邓光荐之族人)因仕宦而徙居四川广安,邓小平便出自此支。清时邓姓已遍布全国各地。如今,邓姓人口遍布全国,尤以四川、广东两省为多,约占全国汉族邓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五。据《邓世家谱》载,邓姓已有114代传人。邓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四。<
邓州市景泰置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本文2023-11-14 04:16:3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74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