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鸡是哪里的菜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4浏览:3收藏

东安鸡是哪里的菜,第1张

东安鸡是湖南菜。

东安子鸡又叫东安鸡、官保鸡,是一道地方传统名菜,属于湘菜系,用东安新母鸡烹制而成。东安子鸡成菜呈红白绿黄四色,鸡肉肥嫩,味道酸辣鲜香。

此菜曾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四大传统湘菜名录。而且东安鸡材料中的母鸡肉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消化率高,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本菜特色特点

用嫩鸡和红辣椒煸、烧而成。菜色呈红白绿黄四色相映,鸡肉肥嫩,味道酸辣鲜香。清末民初时,此菜被引入长沙,经湘军将领席宝田(东安人)、民国将领唐生智(东安人)等官宦食客的张扬,逐渐成为酒宴名肴,湖湘各地菜馆纷纷效法烹制。

制作步骤大致为:将鸡宰杀后放入汤锅内煮,七成熟时捞出待凉,切成小长条。炒锅放油烧至八成热,下鸡条、姜丝、醋、花椒末等煸炒,再放鲜肉汤焖至汤汁收干,放葱段、麻油等,出锅装盘即成。

东安鸡是我最期待的菜。

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这里,东安鸡是特产,乃至在全国,这是道国宴菜,它的美味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品尝一下,强烈安利!

先来科普一下它的来由:

“东安鸡”,湖南著名传统菜肴,名列八大湘菜之首,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四大传统湘菜名录。永州人传统家宴的首选。

“东安鸡”,原名为“醋鸡”。相传西晋惠帝永熙元年(公元290年),在应水之滨的芦洪市设立应阳县,时任县令为县衙挂匾,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召集各乡绅士大户前来祝贺,请当地名厨操刀把勺,大摆宴席。按照当时的习俗,正规的酒席到了第五道菜就是鸡肉,叫“鸡开口”,那一次的“鸡开口”吃起来有点酸,酸开了食客的胃口。散席以后,县令把厨师叫去,问他怎么想到在鸡肉里放醋调味。厨师忙跪在地上说:“大人恕罪!我不是故意的,当时很急,错把醋当酒放了,无意中为了除酸味,我立即加了一些花椒、生姜,下不为例,请县令大人恕罪!”县令笑起来,高兴地说:“恕什么罪呀!起来起来,大家都说这放了醋的鸡肉真好吃!我叫你来是要嘉奖你!”谁知一时巧合,竟创造了一道名菜。从此,“醋鸡”的做法就在当地传开了。

东安“醋鸡”能够出名,始得益于清末永州籍湘军名将席宝田,这位将军因作战骁勇而威震朝野,他爱吃“醋鸡”,官至宫保,因此“东安醋鸡”演绎成“宫保鸡”,使得“宫保鸡”出了名。真正让“东安醋鸡”闻名全国的,还是民国时期的湘籍名将唐生智(1889—1970,湖南永州市东安县人,曾担任过国民党重要职务,受衔至陆军一级上将。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副省长)。北伐时,他任北阀军前敌总指挥兼第八军军长,为了庆贺北伐胜利,他在南京曲园酒楼设宴招待他的部下和同僚,酒席间出了一道“醋鸡”。他的随身厨师是东安人,在厨艺上非常讲究。首先,选用的鸡必需是未下过蛋的雌鸡,重量2市斤左右;其次,烹调时火功恰到好处,保持鸡骨头里的血呈鲜红色;最后,刀工精妙,一只鸡除了内脏,一共切成16块,8大8小,摆在盘子里,正好是一只完整的鸡。部下和同僚吃过之后,都说这道菜造型美观,色泽鲜艳,香气四溢,肉质鲜嫩,酸辣爽口,食多不厌,香、甜、酸、辣、嫩、脆六味俱全。问这菜叫什么名,唐生智正要开口,在旁的顾伯叙(唐生智的高参)提醒说:“家乡风味家乡菜”。唐生智接着说:“这是我们东安的特色菜,叫‘东安鸡’。”唐生智外交广,待客常以“东安鸡”做压席菜。郭沫若的《洪波记》也记载:抗日战争时期,唐生智在长沙水陆州的公馆里设宴招待了他,其中,东安鸡的味道特佳。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毛泽东宴请尼克松,曾用“东安鸡”招待他,尼克松边吃边赞赏,回国后,还赞扬“东安鸡”味道绝佳。从此,东安鸡更是名声大振,作为湘菜之首,还传入了东南亚以及日本,北美等国家,真正美名传天下。

至此,东安鸡成为了国宴菜。

作为当地人,从小吃到大的一道菜,没想到来历这么有意思,没想到国宴上也有它的姓名。但是仔细想想,也觉得亦是如此,应是如此。东安鸡做法在我们这里基本统一,又不太统一,佐料、炒法大致相同,可以说炒出来的样子都大差不差,但是味道上来说,每个人炒出来的口感都不太一样。

所以,每次过年去别人家拜年,我都挺期待他们做的东安鸡的,因为每家每户的味道都不一样,就是这么的神奇,我喜欢这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起源主要有三:①席师后代。根据《万姓宗谱》记载,尧为部落首领时,遇席氏老翁击壤而歌,尧听后很佩服,乃拜其为师。②籍姓所改。春秋时晋国大夫籍谈,因负责管理晋国典籍,以籍为姓。第十三世后人名籍镶,为避项羽讳改为席。项羽战败自杀,有的恢复籍姓,有的沿袭席姓。③出自他族。清满洲正黄旗中有席姓;土族席纳氏,汉姓为席;今满、回、苗、水、彝、土家、蒙古等民族中均有席姓。 始祖:席师。 迁徙: 据有关资料所载,尧之席师当为今河南睢县一带人,是故席姓当发源于今河南省,可惜此支席姓世系无传,令人难知其详。而由籍姓改来的席姓,在后世昌盛为安定郡望,后来散居全国各地的席姓亦多由此分衍而出,所以本文重点论述该支派。籍姓改席姓后不久,项羽即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席姓一部分恢复原姓,其余沿袭未改。刘邦建汉后,采纳娄敬之建议,曾迁六国贵族后裔和关东豪族于关中,置于中央政府监视之下,大约有二十万之众。作为关东豪族之一的席姓被强迁到安定(今宁夏固原)、临泾(今甘肃镇原)两地。这样,席姓人就离开了他们曾长期繁衍的三晋大地。“黄河百害,惟富一套”,席姓人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生活,人勤地肥,使他们繁衍得十分兴盛。东汉初有光禄勋席广,此后有司马席封,此为较早见诸史册之席姓人。此际席姓因为仕宦等原因进入河南、陕西等省。魏晋南北朝时,中原板荡,战火连天,而安定、临泾之席姓远离是非之地,繁衍得依旧兴盛,昌盛为席姓安定郡望,历隋唐而依旧,故后世席姓有以安定为其郡望堂号的,如北魏大臣、安定人席法友随祖父南迁洛阳后,为怀念故乡,即以安定为其堂号。南北朝时有安定之席姓随中原士族南下风潮而迁入江苏、安徽、四川、湖北等南方省份,也有因为其他原因进入山西、河北等北方省份者。安定临泾人席阐文曾任职南朝梁,后晋爵湘西侯,子孙遂留居今湖南省。隋唐时,席姓依旧以河南、陕西、甘肃、宁夏等北方省份为主要聚居地,甚至有从南方回流北方者,如席豫由湖北襄樊徙居河南。宋靖康之耻后,席姓南迁者始渐多起来,今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均有席姓人入迁。元代以后,今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也有席姓入迁。明初,山西席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山东等地。清以后,席姓有迁台湾和东南亚之地者。如今,席姓在全国分布很广,尤以河南、陕西等省多此姓。目前席姓人口列全国第169位。 郡望: 安定郡 西汉置郡。相当于今甘肃平凉地区以及宁夏西部地区。 堂号: 嘉会堂 宋朝时候的尚书司封郎席汝言是一个很喜欢交朋友的人。他和文彦博、傅弼、司马旦、司马光兄弟、王安石、楚王叔等人分别形成了耆英会、同甲会、真率会。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安定。②自立堂号:三会、耆英、知素等。 字辈: 某支席氏字辈:正大光明,守定安国。家传万代,永兴旺盛。 苏州席氏字辈:玉广长风(山)步(素),裕(举)德与时行。 重庆席氏字辈:珍财仕国有,大臣永朝宗,世代显荣华,富贵定乾坤,文清武正顺,光明启贤映。 名人: 席固(504-564),北周臣。字子坚。祖籍安定(今甘肃泾川北),后迁居襄阳(今湖北襄樊)。梁大同(535-546年)中,为齐兴(治所在今湖北钟祥北)郡守。梁元帝萧绎继位江陵(今湖北江陵)时,任兴州(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刺史、初拥众自守,以观时变;后于西魏大统十六年(550,一说大统十五年)以地归西魏宇文泰,累官至昌、归、宪三州诸军事、昌州(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刺史。 席豫(680-748),唐诗人。字建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后徙居河南。唐中宗时,举手笔俊拔科,任襄邑尉。又举贤良方正异等,为阳翟尉。开元初,升任监察御史,累迁考功员外郎,善于选拔人才,为时所称,升任中书舍人。与韩休、孙逖等相次掌制诰,皆有能名。后出任郑州刺史。韩休辅政,召为吏部侍郎,任职六年,所拔寒士多至台阁,时人尊为“席公”。官至礼部尚书,封襄阳县子。玄宗曾登朝元阁赋诗,群臣奉和,玄宗以豫诗最工,下诏褒美。天宝七载(748)卒,年六十九。 席旦,宋臣。字晋仲,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元丰进士,为齐州司法参军。徽宗朝,擢右正言,迁右司谏,擢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显谟阁直学士知成都府。坐事黜知滁州。累官知成都府。治政尚平和,不邀边功。年六十二卒于长安,赠太中大夫。 席鉴,明藏书家、刻书家。字玉照,号茱萸山人。江苏常熟人。有藏书楼“扫叶山房”。因与本地刻书家叶氏刻书争利,故称“扫叶”。所刻书籍以《十七史》、《四朝别史》、《东都事略》、《南宋书》、《百家唐诗》、《元诗选癸集》等较著名。 席书(1461-1527),明臣。字文同,四川遂宁人。弘治进士。累迁礼部尚书善揣帝意,眷顾隆异,辅臣莫望。《明史》载其“遇事敢为,性有偏愎”,“恣行私意,为时论所斥”。终官武英殿大学士。有《大礼集议》。 席佩兰(约1789年前后在世),清诗人。名蕊珠,字月襟,又字韵芬等,因善画竹,自号佩兰。昭文(今江苏常熟)人。自幼聪颖过人,文思敏捷,能诗。嫁给同郡人进士孙原湘,风雅伉俪,志趣相投,闺中唱和,几日夜相继。后受业于袁枚,深得赏识,并引为知己。有《长真阁诗集》、《傍杏楼调琴草》传于世。 席宝田(1829-1889),清末湘军将领。湖南东安(位邵阳南)人。字研芗。湖南东安人。诸生。咸丰中办团练,随刘长佑部与太平军作战,后率湘军精毅营。同治年间率兵增援江西,捕杀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及洪秀全之子福瑱,赐号“业铿额巴图鲁”,封云骑尉世职。官历云南、贵州按察使至记名布政使。同治六年(1867)率湘军赴贵州镇苗民起义,擒杀张秀眉、杨大六等,晋骑都尉世职。后称病家居,光绪十五年卒。 其他席姓名人有南宋官吏席益;明官吏席上珍、席篆、席春;清文学家席钰,诗人席筠、席绍芬、席慧文等。近当代席姓名人有土壤学家席承藩,自动控制专家席裕庚,中医学家席梁丞,党史专家席宣,评剧演员席宝昆,作家席绢,硬笔书法家席殊等

永州东安年蒸发量在38毫米到48毫米之间。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永州东安晴热高温的时间段长,蒸发量大,年蒸发量在38毫米到48毫米之间。东安春秋战国时为楚南境地,西晋290年立应阳县,北宋984年始置东安县,曾孕育出南宋礼部尚书邓三凤,清太子少保席宝田,清朝广东水师提督唐仁廉,近代机械工业火车头宾步程,著名爱国将领唐生智等历史名人,东安也是全国首批命名的武术之乡。

席宝田(1829—1889) 清末湘军将领。字研芗。湖南东安人。以诸生从军,转战湖南,败石达开,解宝庆围,同治间擒洪仁玕、洪天贵福,六年入贵州镇压苗、教起义,用兵五年,克台拱,擒张秀眉,累功官至布政使,赠太子少保。

医学

清朝嘉庆年间,著名中医专家石光墀编写的《仁寿编》,由来鹤书巢刊刻成本,其中涉及老年养生,距今近200年后,中央电视台,各大中医学报先后报道,《仁寿编》成为我国清代重要的老年养生名著,现藏于国家中医学研究院图书馆。    《仁寿编》是石光陛与石光墀联合所著,全书分上下册,《仁寿编》的命名来自孔子所谓:“仁者寿也”,内容涉及古代伦理学、老年社会学和护理学内容较多。

石刻

清朝同治年间的32块九疑山诗图册,出自石家洞,32块九疑山石刻诗图册(现藏于宁远文物局)有晚清10多位湘军和清代重臣题字,其中有100多年前的宁远县地图,堪称永州最牛的石刻。(其中包括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南巡抚陈宝箴、书法家何绍基、满族大臣官文、蓝山知县肖玉春、王方晋等十余人题字)    注:以上资料选自《石氏专版九疑图》,同治辛末年(1871),石焕章马上要退位了,这个时候湘军已经平定了贵州苗族起义,曾国藩拥兵自重,为了不让老佛爷(慈禧太后)起疑心,决定将湘军全部解散,石焕章所属席宝田兵团数万湘军,大多骨干辞职回乡,正值告老还乡之际,石焕章先后拜访了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南巡抚陈宝箴、书法家何绍基、官文等数十位名人,为父亲石光陛的《九疑行并序》题字。解放后1958年,宁远县文物局在石家洞乡新屋村征集而来,一起33块石刻,至今藏于宁远县文物局,湖南图书馆有馆藏善本。

名人

晚清湘军将领石焕章咸丰年间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二次登上永州历史舞台,成为宁远清代第一人。又可列为晚清永州三大家族代表人物,永州历史上三大家族分别为:东安县席宝田席氏家族、道县何绍彩何氏家族、宁远县石焕章石氏家族。来源于清湘军席宝田“精毅营”领衔席氏家族、何绍彩“仁字营”领衔何氏家族、石焕章“疑勇营”领衔“石氏家族”。

题字

民国时期,蒋介石的学生石树勋请中华民国第2把手汪精卫为宁远石氏提了几个字,堪称宁远题字石家洞第一,石树勋也由此获得民国时期,宁远鲤溪镇第一人(注民国鲤溪镇,又名石安乡)。    

(注:此题字是汪精卫1937年11月题字,学生石树勋家族要修宗谱,当时在重庆国民政府行政院,石树勋找到老师汪精卫,汪精卫听学生石树勋的来意后,毅然提笔,写下了石氏宗谱四个字,此题字是在汪精卫1938年初逃自越南河内发表艳电“之前,时任中华民国副总裁,有民国四大美男子,民国四大书法家之美誉,汪精卫字画历年来高价拍卖数十万之多,此题字底稿,遗失不详!)

湖南的传统名菜。

鸡的香味扑鼻,吃口鲜嫩,客官吃后非常满意,事后到处宣扬,小店声名远播,各路食客都慕名到这家小店吃鸡,于是此菜逐渐出名,东守县县太爷,风闻此事,也亲临该店品尝,为之取名为“东安鸡”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成为湖南最著名的菜肴。

本菜特色特点

用嫩鸡和红辣椒煸、烧而成。菜色呈红白绿黄四色相映,鸡肉肥嫩,味道酸辣鲜香。清末民初时,此菜被引入长沙,经湘军将领席宝田(东安人)、民国将领唐生智(东安人)等官宦食客的张扬,逐渐成为酒宴名肴,湖湘各地菜馆纷纷效法烹制。

此菜曾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四大传统湘菜名录。制作步骤大致为:将鸡宰杀后放入汤锅内煮,七成熟时捞出待凉,切成小长条。炒锅放油烧至八成热,下鸡条、姜丝、醋、花椒末等煸炒,再放鲜肉汤焖至汤汁收干,放葱段、麻油等,出锅装盘即成。

东安县位于湖南西南部,湘水自广西兴安县而“湘、漓分派”流入湖南东安境内。除湘水外,东安境内还有紫水河、石期河、芦洪江等河流。为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降水充沛,热量丰富,光照充分,四季分明。属丘陵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东安鸡是哪里的菜

东安鸡是湖南菜。东安子鸡又叫东安鸡、官保鸡,是一道地方传统名菜,属于湘菜系,用东安新母鸡烹制而成。东安子鸡成菜呈红白绿黄四色,鸡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