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奂字道明文言文断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4浏览:3收藏

王奂字道明文言文断句,第1张

1 蔡谟,字道明,(文言文阅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3分)D(“先帝”是“量同天地”的主语,所以属于下一句;“佛道”为“雅好”的宾语,“佛道”后须停顿。原文加上标点,即:“佛者,夷狄之俗,非经典之制。先帝量同天地,多才多艺,聊因临时而画此象,至于雅好佛道,所未承闻也。”)

11(3分)A(“魏晋选拔官员实施科举时设立的科目”解说不正确,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用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此外,我国的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

12(3分)C(“辞去原有的一切职务”分析不正确,此时蔡谟已“被废”,无职务可辞。)

13(1)(5分)北敌灭亡,确实是件大喜事,可是将给王室带来忧患。(句意3分,“诚”“贻”译对各1分。)

(2)(5分)能够顺应天意遵循天时,在混乱的局势下救助天下的,如果不是有超凡才德的人,也必定是天下的英豪。

(句意3分,“奉”“济”译对各1分。)

参考译文:

蔡谟,字道明,是陈留考城人。蔡谟二十岁被推举为孝廉,州府征召为从事,举荐为优秀人才。当时明帝担任东中郎将,征召(他)为参军。元帝担任丞相时,又征召他为椽,转任参军,后又担任中书侍郎,历任义兴太守、大将军王敦从事中郎、司徒左长史,调任侍中。

彭城王司马绂进言说,乐贤堂有先帝亲手画的佛像,经历叛乱之后,然而这乐贤堂还保存着,应下诏作颂文。皇帝交给下面讨论。蔡谟说:“信奉佛教是夷狄的风俗,不合典范制度。先帝气量如同天地,多才多艺,只是临时起意姑且画了这张像,至于平时爱好佛道,那是从来没听说过的。盗贼横冲直撞,京城毁坏败落,可是这乐贤堂却单独保存下来了,这确实是神灵保佑国运的征兆,然而不是大晋盛德的体现,不是首要歌颂的事情。人臣看见旧物有所感慨,私下写赋颂那是可以的。现在要发布王命,诏令史官,对上称先帝喜好佛教的意志,对下为夷狄作一幅画像的颂辞,这在道理上是有问题的。”于是这事就停止了。

石季龙死了,中原大乱。这时朝廷内外的人都说应该光复旧土,只有蔡谟不这样认为,他对亲近的人说:“北敌灭亡,当然是大喜事,可是将给王室带来忧患。”有人问:“这是为什么呢?”蔡谟说:“能够顺应上天遵循天时,在混乱的局势下救助天下的,如果不是有超凡才德的人,也必定是天下的英豪。衡量德行能力,这不是当今的贤者所能做到的。必将是分兵割据,使国人疲惫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谋略不符合自己的心意,财力单薄,智力和勇气不足,这是良犬和狡兔双双毙命的原因。”

蔡谟被免职后,闭门不出,整天讲授诵读,教授子弟。几年后,皇太后派遣谒者仆射孟洪到蔡谟的住处加以册封任命。蔡谟上疏辞谢说:“臣因为(才华)愚顽浅薄,(从前)都愧对(皇上)特殊的恩宠,尸位素餐多年,加上违背轻慢皇帝的命令,应当陈尸于市集。有幸受到宽恕,没想到皇恩又加臣荣耀,这不是臣一死所能报答皇上的。臣卧病没有减轻,不能奔赴朝廷。不尽仰望感激圣恩,谨送上拜章。”于是就以病重为辞,不再朝见。召令赐给几杖,门口设置行马。十二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赐给助葬用的器物,全部依照太尉陆玩的旧例。诏令追赠(他)为侍中、司空,谥号文穆。

蔡谟性情方正儒雅。丞相王导创办女乐,放置了坐卧用具,蔡谟已在座,很不高兴地离去,王导也不留他。(蔡谟)性情格外忠厚谨慎,每件事必定做过度的提防。所以当时人说:“蔡公过浮桥,解下衣带来系在船上。”

2 李仕衡字天均文言文答案就是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仕衡,字天均,秦州成纪人,进士及第。田重进守京兆,命仕衡鞫死囚五人,活者四人。

重进即其家谓曰:“子有阴施,此门当高大之。”再迁秘书丞,徙知剑州。

王均反,仕衡度州兵不足守,即弃城焚刍粟,辇金帛东守剑门。既而贼陷汉州,攻剑州,州空无所资,即趋剑门。

仕衡预招贼众,得千余人,待之不疑。贼将至,与钤辖裴臻迎击之,斩首数千级。

召还,判三司盐铁勾院。度支使梁鼎言:“商人入粟于边,率高其直,而售以解盐。

商利益博,国用日耗。请调丁夫转粟,而辇盐诸州,官自鬻之,岁可得缗钱三十万。”

仕衡曰:“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不听,遂行鼎议,而关中大扰,乃罢鼎度支使。累迁司封郎中,为河北转运使。

建言:“河北岁给诸军帛七十万,而民艰于得钱,悉预假于里豪,出倍偿之息,以是工机之利愈薄。方春民不足,请户给钱,至夏输帛, 获利而官用足矣。”

诏优其直,仍推其法于天下。顷之,河北阙军储,议者以谓仕衡前过助封祀费,真宗闻之,以为河北都转运使。

后集粟塞下,至钜万斛。或言粟腐不可食,朝廷遣使取视之,而粟不腐也。

南郊,复进钱帛八十万。先是,每有大礼,仕衡必以所部供军物为贡,言者以为不实。

仕衡乃条析进六十万皆上供者,二十万即其羡余。帝不之罪,谓王旦曰:“仕衡应猝有材,人欲以此中之。”

明年旱蝗,发积粟赈民,又移五万斛济京西。民有盗瓜伤主者,法当死,仕衡以岁饥,奏贷之。

盗起淄、青间,迁刑部侍郎、知青州。前守捕群盗妻子置棘围中,仕衡至,悉纵罢之使去。

未几,其徒有枭贼首至者。(《宋史•列传第五十八•李仕衡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仕衡预招贼众 预:准备。

B、而辇盐诸州,官自鬻之 辇:载运。C、悉预假于里豪 假:借贷。

D、顷之,河北阙军储 阙:缺少。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B、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C、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D、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仕衡为人宽容,诚信对待降人。

他受命审讯五名死囚,将其中四名免除死罪;主管剑州时,他招降了贼徒一千余人,对他们毫不怀疑。B、李仕衡通晓经济,反对与民夺利。

他反对梁鼎提出的官府卖盐获利的建议;任河北转运使时,他建议民用不足时,要春季给钱夏季给帛。C、李仕衡屡遭怀疑,但能经受查验。

有人说他储积的粮食已经腐烂,但朝廷派人检视,并非如此;进贡受到谏官质疑时,他详尽地说明了情况。D、李仕衡关注民生,并且善于攻心。

旱蝗灾害时,他赈济灾民,运送粮食救济京西;主管青州时,他释放了盗贼的妻儿后,有人杀了贼首。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不之罪,谓王旦曰:“仕衡应猝有材,人欲以此中之。”(2)民有盗瓜伤主者,法当死,仕衡以岁饥,奏贷之。

答案4、A考点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预:事前;预先。5、C考点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这是李仕衡与梁鼎争论如何采取措施安抚边疆时的意见,根据文意,安边的重点是“民”不是“息”,自然不是“安边大于息”,排除A、B两项。

“转粟挽盐之役”与“调敛”是并列关系,“又”这一副词做了提示,因此不应再缀上“欲”字,“已而”在文中不是表示时间关系的词,不能单独放在一起。“何”为疑问代词,应放在句首提问,排除D项。

故选C项。6、B考点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春季给钱夏季给帛”错,原文的意思是“春天民不富足时,官府借钱给每户,到夏季再缴纳布帛”。7、(1)皇上没有怪罪李仕衡,对王旦说:“李仕衡应对突发事件有才能,人们是想借此中伤他。”

(“罪”“应猝”“中”各1分,大意2分)(2)有一个偷瓜并打伤瓜主的人,依法应当判处死罪,李仕衡因为年成不好而上奏宽恕了他的罪行。(“法”“以”“贷”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李仕衡,字天均,秦州成纪人(天水秦安)人,考中进士,田重进守卫京兆的时候,命李仕衡审讯五个死刑犯,其中4人免于死刑。

田重进到李家对他说:你有这样暗中施以恩惠的品行,李家门楣应当会为此而光耀。两次升迁之后做了秘书丞,调任剑州知府。

王均反叛,李仕衡估计州里的士兵不能够守住,就放弃剑州城烧毁粮草,转而守卫东边的剑门。李仕衡提前招抚了一些叛军,得到1千多人,对待他们不疑心。

(这次)叛军将要到达剑门的时候,李仕衡与钤辖裴臻迎头痛击叛军,砍了数千颗首级。朝廷召还他,任命为三司盐铁勾院判官。

度支使梁鼎进言:商人运粮食到边地,大都抬高价格并且向百姓销售解盐。商人的利润越来越肥厚,国家的物资一天天被损耗。

请朝廷。

3 江翰 字吉安文言文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题。

(16分) 江翰,字吉安,会稽人。父桓,邠州知州。

翰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时大学士严嵩擅政。

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翰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

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

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

闻渊、屠侨等言翰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翰诏狱。

已,刑部坐翰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 狱。

时翰入谏垣①未半岁也。逾年,俺答② 薄都城。

司业赵贞吉以请宽翰得罪,自是无敢言者。翰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

后同邑江练劾嵩,嵩疑与翰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

迨嵩去位,翰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翰无子,为置妾潘氏。

比至京师,翰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

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③ ,则夫之饘粥无资。

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

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

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翰前,翰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

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翰还其家。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

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

翰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 第九十七) 注: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

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③舅:古义指丈夫的父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时大学士严嵩擅政”中的“擅政”是“擅长政事”的意思。B“司业赵贞吉以请宽翰得罪”中的“得罪”应理解为“获罪”。

C“除徽州推官”和“丧除,召为都给事中”两句中的“除”意思相同。D“衰病侵寻”中的“侵寻”应解释为“侵扰、折磨”。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 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C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D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江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江练是江翰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他的手脚铐起来。 B江翰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 直言敢谏。

C江翰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 有同意赦免江翰。D江翰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刑部坐翰奏事不实,输赎还职。

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5分) (2)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

(5分) 参考答案4B。解析A“擅政”:专权;C第一个“除”是“任命、授职”的意思,第二个“除”是守孝期满,除去丧服的意思;D“侵寻”:渐进,渐次发展。

5C 解析通读上下文理解大意,再抓“父”“桓”“世宗”“穆宗”等代词断句。6B 解析混为一谈,应该是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

7(1)不久,刑部判处江翰奏事没有事实根据之罪,交钱赎还本职。特命在朝廷杖打江翰,但结果他仍然被关在诏狱里。

(“坐(犯„„罪)”“输(交纳)”“杖于廷”(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2分) (2)皇帝非常痛恨言官,用廷杖、戍边的手段还不足以遏止他们,就长期拘囚来困住他们。(“疾(痛恨)”“遏(遏止)”“系(拘囚)”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江翰,字吉安,会稽人。

父亲江桓,做邠州知州。江翰考上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被授于徽州推官。

被提升为礼科给事中。当时大学士严嵩独揽政权。

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去世,江翰请求朝廷给予“恤典”(即朝廷对去世官吏给予追封、赠谥等典例),严嵩却阻挠不给予。江翰向皇帝上书说:“周尚文作为大将,以忠义自许。

曹家庄那一战役,他建立了奇功,应该赐封爵位给他并延及他的子孙。其他的董旸、江瀚,努力抗击敌人,甚至为国而死。

虽然已经立庙祀,但应该赐祭,来表彰为国而死的忠心。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与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疏章奏入,严嵩怀恨,故意激怒皇帝,将疏章下到吏部都察院讨论。

闻渊、屠侨等人说江翰没有其他居心,只是不受拘束应当治罪。皇帝越发恼。

4 李崇矩,字守则文言文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

4C(直:通“值”,价值)

5C(①是说李崇矩得以免罪;②是周祖的善行;⑤表现李崇矩采用怀柔政策,收服黎人)

6D(“把自己的财物遗落在洞穴中”分析有误。原文“崇矩悉抵其洞穴抚慰,以己财遗其酋长”,这里的“遗”应该翻译为“赠送”,不是“遗落”)

7(1)我与史公得到后汉的厚恩,同心尽力,共同辅助王室,但(由于)被奸邪构陷,史公最终遭到大祸,我也仅仅免于一死。(注意“戮力”“奖”“构”“罹”的翻译,注意“为……所”被动句式)

(2)趁机上书皇上:“上党是我的故乡。我的父亲还是用槁草埋葬,希望能让我护送灵柩回到京师。”(注意“因”“槁”“愿”“榇”的翻译,注意判断句式)

参考译文:

李崇矩字守则,是潞州上党人。年幼时孤贫,有善行,为乡里人所推服。汉祖在晋阳起兵,驻扎在上党,史弘肇当时任先锋都校,听说崇矩的名声,召来任为亲吏,乾祐初年,史弘肇总领禁兵兼任京城巡检,常常残杀军民,身边的部属害怕,慢慢都离开了他,只有李崇矩事奉他越发谨慎。弘肇被诛杀时,得以身免。

周太祖与弘肇向来交情很好,即皇帝位后,访求弘肇的亲属故交,找到崇矩。对他说:“我与史公得到后汉的厚恩,同心尽力,共同辅助王室,但(由于)被奸邪构陷,史公最终遭到大祸,我也仅仅免于一死。你是史氏家的故吏,请你替我寻找他家的近属,我要怃恤他们。”崇矩推荐史弘肇母亲的弟弟福。崇矩历来主持他家家事,把财产都收集拢来交给福,周太祖赞美他,把他收用在世宗军中。

宋朝初年,李筠叛乱,任命崇矩率领龙捷、骁武左右射禁军数千人驻屯河阳,率领所部进攻大会砦,攻克下来,斩敌五百人。改任泽、潞南面行营前军都监,与石守信、高怀德、罗彦瑰在碾子谷共同大败李筠的部队。泽、潞平定时,派崇矩先入城,收管图册,管理府库。趁机上书皇上:“上党,是我的故乡。我的父亲还是用槁草埋葬,希望能让我护送灵柩回到京师。”皇帝答应他的要求,赏赐很多。部队回到京城,正遇判三司张美出任地方官,朝廷任命崇矩为右监门卫大将军。

开宝初年,跟从皇帝征伐太原。军队班师回朝途中,任命崇矩为后殿。驻扎在常山,染上疾病,太祖派太医诊治,命他乘凉车回京城。崇矩叩头说:“凉车是天子的座车,让我乘坐此车是加速我的死亡啊!”坚决谢绝得免。

太平兴国二年夏天,黄河河防常常决口,诏令崇矩乘驿马从陕到沧、棣,巡视河堤。这年秋天,出京任邕、贵、浔、宾、横、钦六州都巡检使。不久,改任琼、崖、儋、万四州都巡检使,部下军士都害怕他,崇矩拿出所有的器皿金帛,一共值钱数百万,全部分给军士们,他们才被感动。当时黎贼扰乱,崇矩到他们的洞穴一一加以抚慰,把自己的财物赠送给酋长,黎人都感德归附。换任回朝,授任为右千牛卫上将军。雍熙三年,命他代替宋偓,任判右金吾街仗兼六军司事。端拱元年,去世,终年六十五岁。追赠太尉,赠谥号为元靖。

5 张衡传全文断句

张衡传

作者范晔 朝代两汉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日本战国系列 人物简介

  武田信玄(1521~1573):幼名太郎,元服后取名晴信,父亲为甲斐领主武田信虎,母为大井氏。1541年,他追放父亲而自立为家督,逐渐成为战国第一兵法家,以孙子四如真言(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为军旗,拥有强大的骑兵团——赤备。势力最盛时领有甲斐、信浓和骏河的全部或大部,以及上野、飞驒、美浓、远江、三河各一部分。曾在信浓川中岛地区多次与上杉谦信激战,1568年南下攻灭今川氏真,1572年于三方原大破织田、德川联军,趁势西上,不久病死于信浓驹场。

  上杉谦信(1530~1578):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之子,幼名虎千代,元服后取名平三(一说为喜平二)景虎,后继承关东管领上杉姓氏,先后改名为政虎和辉虎。1548年,击败长兄长尾晴景而成为越后国春日山城主。他是战国第一勇将,自称战神毗沙门天王的化身,以“毗”字为军旗,乱“龙”为冲锋信号,拥有天下无敌的骑兵队。曾与武田信玄在川中岛一带激战十二年,势力最盛时领有越后、越中、佐渡、能登、下野及部分信浓国,人称“越后之龙”、“北陆守护神”。后于上京途中因脑溢血而死。

  北条氏康(1515~1571):战国大名,后北条家第三代当主,关东真正的实力人物,政战两道之奇才。1546年河越夜战,他以八千兵袭破十倍于己的关东联军,从而代两上杉氏确立了关东支配体制。后又为抵抗上杉谦信的关东攻略与牵制武田信玄的骏河侵攻,而与两雄多年鏊战,始终屹立不倒。

  毛利元就(1497~1571):安艺小领主出身,后成为中国地区(指日本本州山阴、山阳两道)第一战国大名,无双的智将。1523年继承家督之位,在西边尼子和东边大内两大势力间纵横捭阖,逐渐扩充势力。1540年击败尼子晴久,归属大内,其后让次子元春继承吉川家、三男隆景继承小早川家,确立了统一安艺的两川体制。1455年,在严岛击破叛乱弑主并掌握大内实权的陶隆房(晴贤),继而又消灭尼子氏,威震关西。

  今川义元(1519~1560):通称三河守、治部大辅,骏河领主,悲剧性的一代枭雄。1536年代兄氏辉为家督,在太原崇孚(雪斋)的辅佐下,完成了与武田氏、后北条氏的三国联盟。势力最盛时领有骏河、远江和三河,声名卓著,兵强马壮,一心取将军足利氏自代之。但在西进的途中,不幸于桶狭间为织田信长乘大风雨之势攻入中军而战死。

  斋藤道三(?~1556):卖油郎出身,因精于枪术而得仕长井家,起名新九郎利政。后篡取长井氏,改名规秀,再篡取长井之主家、美浓守护代斋藤氏,改名秀龙,法号入道道三。他是战国第一阴谋家,诡变无常,人称为“蝮”。1552年追放守护土歧赖艺而掌握美浓国,南下与尾张织田氏争胜。后为其子义龙攻杀于长良川畔。

  浅井亮政(?~1542):通称新三郎、备前守。浅井氏是北部近江浅井郡丁野乡附近的土豪,到亮政时急速抬头,趁近江守护京极氏内乱之机,与国人一揆相勾结,驱逐京极、扩展势力,以小谷为居城。后因遭到南近江六角氏的压迫,而与越前朝仓氏结盟,形成独立领国,成为战国大名。

  浅井长政(1545~1573):近江战国大名,因家臣反对其父久政的与六角联姻政策,而被拥立为当主,英武善战,勇名响彻京畿。后娶织田信长之妹市姬为妻,借道于信长,并辔入京勤王。因信长攻击浅井氏世交越前朝仓氏,长政在久政与重臣的胁迫下被迫攻击信长,1570年战败于姊川,三年后居城小谷落城,他剖腹自尽。

  宇喜多直家(1529~1581):备前豪族三宅氏的分支,领有儿岛,又称为宇喜田或浮田,先后侍奉守护赤松氏和守护代浦上氏。直家是战国时代仅次于斋藤道三的阴谋家,数十年未经一战,全凭联姻和暗杀获取地盘,最终击败主家,完全支配备前、美作二国。织田、毛利对战时,他及时倒向东军,病殁前托孤于织田军大将羽柴(丰臣)秀吉。

  织田信长(1534~1582):绝世无双的豪雄,被誉为战国“风云儿”,安土时代之开创者。幼名吉法师,继承其父信秀为家督后很快统一整个尾张。1560年于桶狭间攻破今川义元,声名大噪,继与德川家康结盟,击灭美浓斋藤氏,移居城于岐阜,确立“天下布武”的雄心。1568年奉将军足利义昭入京,不久二人交恶,他与义昭号召组织的“信长包围网”厮杀数年。1571年火烧圣山比睿,向寺社守旧势力宣战;1573年破浅井、朝仓,放逐义昭;1575年于长篠用新战术大破武田骑兵;1576年筑安土城;1577年开始向关西进军。后因前往增援围攻高松城的部将羽柴(丰臣)秀吉,途经京都本能寺,家臣明智光秀叛乱,他被迫自杀。

  丰臣秀吉(1537~1598):俗称丰太阁,原名藤吉郎,战国第一奇男子,桃山时代之开创者。尾张中村农民出身,仕于织田信长而称木下姓,在政战两道累功而成为大将。1573年受封近江长浜,改名为羽柴秀吉。后受命征讨毛利氏,水淹高松城,得到信长自杀的讯息后火速赶回,于山崎消灭明智光秀为故主报仇。继而在清州会议上取得织田家主导权,又击败织田宿将柴田胜家、泷川一益、佐佐成政等而取得织田氏的天下。再先后攻灭后北条,臣服德川、毛利、长宗我部、岛津等,终于结束战国乱世。他自己得天皇赐姓丰臣,官居关白,退位后称为"太阁"。后因侵略朝鲜失败而羞愤病死。

  德川家康(1542~1616):幼名竹千代,元服后称元信或元康,三河冈崎领主松平广忠之子,江户幕府的开创者。幼年先后在尾张和骏河做人质,桶狭间之战后恢复故土三河,与织田信长结盟,攻取今川的远江领地。1582年武田灭亡后而得到骏河,并暗中取得甲、信二州的统治权。1584年小牧、长久手之战后臣服于丰臣秀吉,为五大老之首,移镇北条故地关东八州,以江户为首府。秀吉死后,他利用文吏、武将二派之争,于关原之战击败文吏派而扩大了影响,终于成为征夷大将军,开设幕府。大坂冬、夏两战灭亡丰臣氏后,完全统一日本,后世尊称为“神君”。

  朝仓孝景(1428~1481):幼名小太郎,又名教景、敏景,法名英林宗雄,通称弹正左卫门尉。朝仓氏原为但马国日下部氏,1333年朝仓广景在丹波举兵拥护足利尊氏,后从属于越前守护斯波高经。孝景趁斯波氏内乱,勾结守护代甲斐常治,驱逐斯波义敏,拥立斯波义廉,略取河口·坪江庄。应仁之乱时,他先参加西军,又转向东军,1471年成为越前守护,将本处从黑丸城转至原甲斐氏统治的一乘谷城,支配整个越前,成为战国大名。留下著名的家训《朝仓孝景诸条》(或名《朝仓敏景十七条》、《朝仓英林壁书》)。

  朝仓义景(1533~1573):朝仓孝景(不是又名敏景的那个孝景)之子,越前的战国大名。因为仰慕京都文化,而将之引入越前,并与明朝开展贸易,使领内日益繁荣。长时期与北陆各国的一向一揆作战。足利义昭曾逃到一乘谷城,请求他出兵攻击三好未得明确答复,而南依织田信长。义景遂与信长对立。1570年,朝仓、浅井联军在姊川被织田、德川联军击败;1573年信长攻克一乘谷,他自焚而死。

  足利义辉(1536~1565)室町幕府第十三代将军,足利义晴之子。初名义藤,1546年元服,同时继任将军位,终身为各战国大名间的和平工作,和恢复幕府权威而努力。他同时也是著名的剑道家,人称“强情公方”。1565年,松永久秀起兵攻入二条御所,他挥剑奋战,壮绝讨死。

  足利义昭(1537~1597)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将军,足利义晴之子。幼年入兴福寺一乘院,法名觉庆。1565年松永久秀弑杀将军义辉,他还俗更名为义秋,又改义昭,先后请求朝仓、织田等有力大名讨伐松永和三好党,最终于1568年利用织田信长的力量回归二条御所,继任幕府将军。其后因反感信长的专断,秘密联络毛利、朝仓、武田、上杉等大名,以及石山本愿寺势力,组成信长包围网。1673年被信长追放,室町幕府灭亡。1587年受到丰臣秀吉的保护,给赐领地一万石终老。

  芦名盛氏(1521~1580)战国大名,芦名盛舜之子。芦名氏本为三浦半岛豪族,南北朝时期芦名直盛开始向会津黑川地区发展,逐步称雄南奥州。1553年,盛氏成为黑川城主,结合周边的武田、上杉等势力,与常陆佐竹义重交战,达到了芦名家的全盛时期。他死后九年,家族被伊达政宗所灭。

  柴田胜家(?~1583):通称权六、修理亮,尾张织田家的谱代重臣。在信秀死后,曾一度拥立信长之弟信行叛乱,兵败后因作战勇猛而被饶恕。此后在信长麾下屡立战功,成为家臣团的领袖。浅井家灭亡后,他得娶信长之妹市姬,并被任命为北陆探题,主导对越前本愿寺势力和越中、越后、能登之上杉势的侵攻,居城在北之庄。本能寺之变后与羽柴秀吉对立,1583年在贱之岳战败,退回居城,点燃储存在天守阁内的炸药而自杀。

  丹羽长秀(1535~1585):通称万千代、五郎左卫门、越前守,十五岁即出仕信长,逐渐成为与柴田胜家并列的股肱之臣。1563年与信长养女结婚。1571年姊川会战后初封为近江佐和山城主,1575年赐姓惟住。本能寺之变时,他正在摄津末吉作平定四国的准备,闻报火速东进,与羽柴秀吉合兵,于山崎击败明智光秀。清洲会议附和秀吉,受封若狭一国与近江高岛、滋贺二郡。胜家失败后,改封越前与加贺的能关、江沼二郡,主城移至北之庄。不久病死。

  前田利家(1538~1599):通称犬千代、孙四郎、又左卫门尉、筑前守,织田家臣前田利昌之子。十四岁仕于信长,七年后因斗殴杀死信长最宠信的侍童爱智十阿弥而被迫流亡。1561年复归,1569年继任为屋张荒子城主。1575年与佐佐成政、不破光治共领越前府中十万石封地,作为柴田胜家的与力(副将),人称“府中三人众”。利家素与秀吉交好,贱之岳合战因为他的倒戈使胜家大败亏输,最终灭亡。丰臣政权建立后,被任为五大老之次席,以制约德川家康,并且官至从二位权大纳言。

  细川藤孝(1534~1610):号幽斋、玄旨,通称兵部大辅,精通和歌的儒将,曾著《百人一首抄》,并传下家集《众妙集》。父亲是三渊晴员,他作为细川元常的养子继承细川家,服侍将军足利义辉。义辉被杀后,拥立足利义昭为将军,但最终与其决裂而服从信长,受封丹后田边城。本能寺之变后,拒绝亲家明智光秀的劝诱,投向羽柴秀吉;秀吉去世又主动倒向德川家康。1600年关原合战时指使其子忠兴加入东军,从而保住了基业。

  泷川一益(1525~1586):通称久助、左近将监,近江人。出仕信长后,在伊势攻略战中屡建奇功,成为尾张蟹山城主。1574年镇压长岛一向一揆起义,受封北伊势,居城长岛。1582年3月,信长攻灭武田氏后,一益得到上野全国与信浓山县、佐久两郡,主城厩桥,并继任关东管领,以对抗小田原后北条氏。本能寺之变发生,部属离心,他在神流川大为北条氏政所破,逃归长岛。清洲会议中依附柴田胜家,并于其后参加了小牧、长久手之战。德川家康臣服秀吉后,他被迫出家,死于越前。

  池田恒兴(1536~1584):通称胜三郎,纪伊守,入道名为胜入,野史或误作信辉。父名恒利,母亲是信长乳母养德院,因此颇受信长宠信。1580年攻克叛将荒木村重的花熊城,因功得到摄津一国,后与羽柴秀吉合兵攻灭明智光秀,清洲会议时得与柴田、丹羽、羽柴并列为织田家四大宿老,受封美浓大垣13万石。1584年小牧、长久手之战中请使偷袭三河,被德川家康识破,与长子池田元助均中伏战死。

  九鬼嘉隆(1542~1600):通称左马允、大隅守,外号“海贼大名”。出身纪伊牟娄郡九鬼浦的豪族,熊野水军之一党,出仕北畠家为志摩鸟羽城主。1568年拜谒上洛途中的信长,正式成为织田家中一员。1574年在伊势浦造大安宅船十余艘,帮助攻灭长岛一向一揆。1578年又受命建造铁甲船,当年11月木津川口海战中摧毁毛利水军的主力。丰臣秀吉侵朝战争中,亦担任水军指挥,被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在全罗道安骨浦击破。关原之战中参加西军(其子守隆则参加东军),兵败自杀。

  佐佐成政(1535~1588):通称内藏助、陆奥守,父名盛政。自称为室町名门佐佐木氏的分支,信长黑母衣众大将,参加过朝仓讨伐战、长篠之战、本愿寺一揆攻击。1575年成为北陆探题柴田胜家的副将,与前田、不破并称“府中三人众”。胜家败亡后,他坚守越中,与织田信雄、德川家康相结合,对抗羽柴秀吉。1585年战败投降,1587年受封九州肥后一国。翌年,因镇压农民暴动不力等借口被迫在摄津尼崎切腹自尽。

  石田三成(1560~1600):初名三也,通称佐吉、治部少辅,织丰时代的政治奇才。父名正继,近江人,三成幼年出家,传说因为奉茶得法而被路过的羽柴秀吉收为侍从。此后参加了贱之岳合战,因功升为奉行。他长时间主导羽柴·丰臣家的内政、军事后勤,以及占领区政策的规划。丰臣政权建立后,成为五奉行之首,1591年封近江佐和山二十一万石,推进太阁检地。在侵略朝鲜的战争中,一度被任命为军监,与加藤清正等武将派产生矛盾,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即利用此一矛盾,在1600年关原合战时将其击败。他逃亡被擒,斩首于京都六条河原。

  明智光秀(1528~1582):通称十兵卫,美浓土岐氏支族明智家的当主。原侍奉斋藤道三,道三亡后,帮助足利义昭联络织田信长并最终仕于信长。1568年信长上洛后,光秀负责京都地区的民政管理,以及与公家、各寺社的交涉。1670年开始参加对越前朝仓氏的征讨,1671年被封为近江坂本城主。1673朝仓氏灭亡,他与泷川一益共同支配越前国。1675年赐姓惟任,任日向守,同年作为丹波侵攻的先锋,活跃在第一线。1679年完全支配丹波国,居城移往丹波龟山城。1682年6月2日发动本能寺之变,逼死主君信长,其后压制京畿,得到征夷大将军的头衔。同月13日在山崎被羽柴秀吉所败,逃亡途中,在山城国小栗栖地方被狩猎落难武士的农民所杀。

  明智秀满(?~1582):民间传说中讹为左马助光春。原名三宅弥平次,是明智光秀的女婿。光秀平定丹波后,他被封为福知山城主。1682年本能寺之变时担任先锋,其后夺取并守备安土城。当得到光秀在山崎战败的消息以后,秀满逃归近江坂本城,然后自杀。

  明石守重(?~1618):通称扫部、全登,大坂七将星之一。原为宇喜多家臣。1595年信奉天主教。1600年关原合战时跟随宇喜多秀家与东军作战,非常勇猛;战败后逃往筑前国秋月领潜伏。1614年进入大坂城,被委以重任;1615年大坂夏之阵中奋战败北,在各地流浪潜伏三年后死亡。

  浅野长政(1547~1611):初名长吉,又名弥兵卫尉,尾张人。父名安井重继,他入赘给土岐氏支族浅野长胜,才改姓浅野,与丰臣秀吉是连襟关系,受到重用。先封为若狭小浜城主、京都所司代,侵朝战争时任军监。1593年增封甲斐二十二万石,成为五奉行之一。后与石田三成对立,蛰居武藏府中。关原之战中从属于东军,战后,其子幸长受封纪伊三十七万石,他自己领了常陆国真壁、筑波地方的五万石封地养老。

  浅野幸长(1576~1613):浅野长政之子,曾向稻富一梦学习炮术,成为名将。侵朝战争中指挥蔚山防守,受到好评。关原之战中作为东军的先头部队攻克岐阜城,因功成为纪伊藩三十七万六千五百石的藩主。其弟长晟则在大坂之阵后,领有广岛藩四十二万六千五百石。

  朝日山乘(?~1577)日莲宗僧人,传说出自出云国朝山氏。关于山乘的事迹,历来文献存在相当多的疑点,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曾经被织田信长登用,负责内里的修筑和对长州毛利氏的外交交涉。因为反对基督教的布教,他曾与宣教师弗罗伊士展开过大辩论,后遭到基督教的保护者和田惟政的谗言而被迫隐退。

  古田织部(1544~1615):幼名左介,初名景安、重然。生于天文十三年,是美浓国山口城主古田重安之弟重定的长男,后来进入主家成为养子。成人后,成为织田信长的侧近,并拜当时的“茶头”千利休为师。本能寺之变爆发后,参与讨伐明智光秀的山崎合战,战后即成为秀吉的家臣,,获得三万五千石领地,在此同时叙任为织部正。千利休逝世后,在秀吉的任命下成为茶头,登上茶人的最高地位。他对日本茶道与茶道关连之艺术皆有深远影响力,甚至扩及茶室建筑、花道等艺术,还曾经指导濑户地区备前窑的陶业,生产所谓的织部陶,特点是自然纯朴、不造作。秀吉去世,织部之父重定殉死,而织部则将家督一职让给长男重嗣,自己退隐。关原合战暴发之际,在德川家康的邀请下,织部重回政界但在庆长二十年大阪夏之阵结束后,他却突然因反逆罪而被捕,并且一族男子都被命令切腹。古田家因此而绝家。

  酒井田柿右卫门(1596~1666):江户时代著名的陶艺家,他是第一位成功开发精致陶瓷器“赤绘”的陶工。当时日本的技术,只能将蓝色上在磁器上。某日,酒井田突然发现花园里的熟柿子在黄昏灿烂红霞辉映下,颜色光鲜照人,于是决心要把润红烧在陶器上。他花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研发,终于在五十岁时成功研发出赤绘。所谓的赤绘,就是上了红、绿、黄三色的陶制品。后人认为酒井田的赤绘具有高雅的特质,和以奶油色为背景,用色活泼生动的狩野派同出一格。他的许多作品曾被输向南亚和欧洲,对当地的陶业影响甚巨。当时某籓主相当欣赏酒井田精心烧制的柿色装饰花纹,所以赐给“柿右卫门”的名号,代代相传。

  中井正清(1565~?):奈良法隆寺的大工,父亲正吉曾仕于豊臣秀吉,并参与大坂筑城以及方广寺大佛殿的兴建。天正十六年,正清二十四岁时被家康所召,同时获得五百石俸禄。庆长八年,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之际,正清开始进行二条城的兴建工事(其第一次参与的大型工事)。庆长十一年,正清因功叙任从五位下大和守,不久即奉命将江户城、智恩院、增上寺及骏府城等与德川家有关的建物予以增筑。正清毕生仕于德川家康,其最后的仕事,是遵照家康遗言兴建日光东照宫。

  藤原惺窝(1561~1619):冷泉为纯的第三子,出生后被称为神童,幼年在播州龙野剃发,自号宗舜。十八岁时,因父亲为纯被三木城主别所长治攻灭,宗舜为了报仇及再兴家名,曾投至羽柴秀吉设于姬路的本阵。战后,宗舜上洛向叔父泉和尚(相国寺)学习儒学,专门研究朱子学。他开创了学术独立之端,其所著的“假名性理”、“四书五经倭训”,是最早用日文撰写的宣扬宋儒的书籍,为日本儒家摆脱宗教教条立下基础。由于宗舜的学问好,因此甚受幕府尊重,德川家康曾以二千石俸禄欲将宗舜召出,但却被婉拒。庆长九年,他四十四岁时,德川三百年官学之祖林罗山入门。翌十年,当家康在京都二条城召见宗舜,并询问仕官的意愿时,他立即推荐林罗山代其仕官。元和五年九月十二日,藤原惺窝去世,享年五十九岁,并葬于相国寺。其门下弟子中,林罗山、石川丈山、松永尺五、那波活所、堀杏庵都极为杰出,有“五大天王”的美誉。

  林罗山(1583~1657):藤原惺窝的首席弟子,出仕幕府后,司幕府学政。他将儒家的理论与日本社会相结合,力倡“君有君道,父有父道,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其尊卑贱贵之位,古今不可乱”,替德川家的统治提供理论依据,并且符合幕府在当时所倡导的和平精神,因此倍受家康器重。其子春斋、孙信笃等皆继承其业,使林家一直掌握幕府文教之权,直至幕末。

  中江藤树(1607~1648):原仕于伊豫之大洲藩加藤家,为中级武士,俸禄百石。二十七岁私自离开伊豫,抛弃武士身份,回故乡后著《翁问答》,认为儒道即士道,亦即站在儒学之教导与武士道一致之立场来思考武士生存之道,将武士精神和朱子学结合在一起。

据2009年10月续修的《永州全氏族谱》记载:全姓根源于舜,其原始太祖公为西周掌管货币交流和市场贸易的官,名“泉”,故后裔即以官名“泉”为姓;后来因“泉”与“全”同音,且后者比前者含义更深广,故以“全”为姓。西周至秦朝,全氏家族很兴旺,在陕西西安至华县一带称之为全氏望族——京兆郡,人丁兴旺,且名声显赫。

至西汉初,全氏族人受到政权变化的牵连而不得不分迁徙他乡,其中一支来到吴郡钱塘(今杭州)落户,至东汉灵帝时出了尚书郎右丞全柔,至三国时有全琮进封钱塘侯,又有全尚之女嫁给吴国君主孙亮为妻,被立为皇后,其父及亲属青云直上,有5人封侯并典兵马。后孙亮被废,导致家族遭到灭顶之灾,众多人头落地,余者被迫迁徙到了江西。

元朝末年湖南屡遭陈友谅兵戈战乱,朱元璋血洗湖南,当地土居百姓锐减,地广人稀。明朝1385年,朝廷下达移民之令,便发生了『削江西填湖广』的大迁徙。

经查永州市境内的土居人群中,原并无全姓。现双牌县全氏是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削江西,填湖广”大迁徙中由始祖云七郎举家扶老携幼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公颈(又说鹅颈塘,现江西地图没有鹅公颈只有鹅公镇)而来的,至永州府零陵县兴仁乡(今双牌县麻江镇、茶林镇)定居,开疆辟地,繁衍生息。

传至第五代的贵二郎生养了三子:长子荣一郎名永聪,定居今麻江镇麻江村;而次子荣二郎、三子荣三郎迁徙他乡,至今尚不知在何方。始祖云七郎的曾孙道成公养育三子,长子贵亮生一子名永隆,定居今茶林镇五家湾村。始祖云七郎的第六世孙永祥定居今五里牌镇全家洲村。今定居在茶林镇五家湾村的永隆后代,虽人丁兴旺,然地盘狭窄,有的早已迁居宁远县境域的芳竹山、礼仕湾桥头村,有的迁居至今麻江镇的砖木磥、早禾田、周山口、五家、梓承磥,有的迁居至今茶林镇的竹山塘等地。而永祥的后代除定居五里牌镇全家洲村之外,有的迁居今零陵区凼底乡的赤石回村。双牌县境内今有全氏族人约4000人。

1班辈

全氏宗族的排班立辈始于唐朝。双牌籍全姓族人,自始祖云七郎从江西鹅公颈迁徙来后,400余年前曾修过一次谱。而永聪、永隆、永祥各支派因分居于各地,由于种种原因而没能统一修谱,导致辈次不一,其班次排辈各殊如下。

麻江镇麻江村系续谱前辈次为:永文世恩应,正国定朝安,大明登贵相,高照生瑞彩,百万遂成祥。

茶林镇五家湾村系续谱前辈次为:道贵永文,志应尚世,登一二仕,大光先祖,载兴徐陈,名存天良,克守忠德,宁期正昌。

五里牌镇全家洲村系续谱前辈次为:永文腾世,兴百达仕,一二三四五,正理昌明顺,红花赏茂开,日月常保定。

为不忘祖宗恩德,发扬光大祖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遗产,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以增强宗族凝聚力、提高族人的整体素质,振兴全氏家族风德,亦方便后人寻根祭祖,为国家及族人增添新的光辉,长辈全明群等人于2007年发起并征得族人同意,成立了全氏续修谱牒委员会。在各支族能人的相助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2009年10月终于完成了续修《全氏族谱》工作。其续修的《全氏族谱》录入了双牌籍全氏世系齿录,并统一规定了新增班次排辈顺序:承前开宏运,科教振家德,仁孝千秋颂,寰宇常泰平。

2传统文化

(1)祖训

爱祖国,敬祖宗,孝父母,敬尊长,友兄弟,睦宗族,和乡邻,训子弟,崇节俭。

(2)教儿女经

居农一本教儿经,万古流传到如今。若是人家有一本,兴家创业人上人。桩桩事儿说得好,句句言语句句真。有用儿孙听此教,无用儿孙不留心。说起人家养儿女,有了儿女望长成。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痧麻痘疹求速愈,希望早日病离身。若是痘麻下了地,父母方才放宽心。痧儿痘水受了病,又怕登高吓成惊。略有伤风并感冒,急忙前去请医生。请得医生堂中坐,父母旁边侧耳听。听得好时心欢喜,听得不好闷沉沉。儿病恨不我来替,调理汤药不离身。喜得儿女病体好,人情礼物谢医生。请媒说合婚姻事,选择门当户对人。传庚递求亲事定,花费父母多少银。教儿学习攻书史,教女刺绣莫懒身。读书须把书为事,切莫弄假哄先生。哄了先生欺了己,纸糊棺材怎瞒人。甘罗十二为丞相,孙康年幼便成名。莫说年幼不晓事,玩玩耍耍混堂经。书要读熟字要写,打躬作揖学斯文。同学窗友休怠慢,有大有小礼上行。放学路上莫乱跑,免得旁人说先生。回家先把父母拜,见了伯叔礼相迎。家富长读不歇脚,家贫不过两三春。纵然难把功名取,也算知书达理人。读书多读无价宝,一字不识好伤心。别人写字不认得,痴眉痴眼望着人。曾见几个无用字,顽皮泻脸惹祸精。在家撒谎哄人生,父母先生被他哄,后来失悔怨谁人。自古常言说得好:一事无成百无成。不会读书把田种,种田也要用番心。今年播下明年种,免得来年哀求人。过了新年休玩耍,有田有地要勤耕。草皮割青禽畜肥,播种插秧田要平。一年之计在于勤,精耕细作好收成。只有辛苦才有得,懒懒散散饿肚皮。自古人勤地不懒,汗水浇开幸福花。农闲时节寻事做,贸易帮工啥都行。赚一分来有一分,从来坐吃山也崩。有智使智全在心,无智使力脚不停。游手好闲难为人,哪里捡得半分文。且看筵席座中客,杯杯都劝有钱人。男大当婚女大嫁,随高就低喜迎亲。有钱人家多热闹,家贫就该量力行。切莫借债装体面,借债还钱是本分。男女双方想仔细,债台高筑害自身。勤劳苦做立家业,夫唱妇随是根本。茶馆酒馆休出入,花街柳巷切莫行。多少嫖赌吸毒者,万贯家财终成乞。堂上父母多行孝,养儿防老人人为。人到老来百病生,精神气血都衰了。儿子媳妇行孝道,哪个都有老时辰。孝敬父母亦为己,孝子万古留名声。堪叹世间不孝子,只当父母陌路人。埋怨家穷因父母,不想自己从何来,命中注定不由人。勤俭二字牢记心,懒惰浪子难为人。父母在生不行孝,死后何必哭灵魂。应知父母大如天,终生难报父母恩。兄弟妯娌如手足,只有这世无来生。相亲相爱和睦处,兄爱弟恭全家乐。酒肉朋友千千万,危难之中无一人。打虎要靠亲兄弟,上阵还是父子兵。为媳亦是人家女,敬老育儿是本分。聪明儿媳家道兴,愚蠢儿媳家几分。夫妻本是前世定,夫是天来妻为地。夫唱妇随操家计,养儿育女传后人。少年夫妻老来伴,天地调和万物生。远水难救近处火,远亲不如左右邻。富有亲戚常来往,贫穷朋友不上门。真诚待人和睦处,左邻右舍相帮衬。劝君凡事休昧心,举头三尺有神明。心口如一终究好,口是心非难为人。人情似纸张张薄,事事如棋局局新。人生一世虽短暂,过好一生不容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男男女女各自想,兴家立业才算人。兄弟同心家必兴,妯娌和顺奉双亲。若是不把父母敬,后来儿孙照样行。父母都教儿女经,尊老爱幼做好人。代代相传儿女经,子子孙孙万年春。

(3)劝孝文

世有忤逆子,浮生空碌碌。不念父母恩,何如生枯木。百骨未成形,母身如在狱。父力母含悲,妻对夫啼哭。唯恐生产时,身为鬼春属。一旦见儿面,母命尚再续。一种诚悦心,日夜勤哺育。母卧湿罩席,儿眠干被褥。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全身在床边,愈暇恩沐浴。横簪与倒冠,神容不整齐。育儿经三载,汗水几缸斛。辛苦千万遍,年童十五六。性气暂刚强,行止难拘束。出入呼朋友,酒色竟嗜欲。日暮不落家,倚门望儿归。儿行千里路,母心千里随。一旦娶得媳,鱼水情和睦。看母面如土,观妻颜如玉。母责一言愠,嗔怒瞪双目。妻即骂百句,赔笑不为辱。母披旧裙裾,妻着新罗服。不避人憎嫌,不畏神亵渎。父母成鳏寡,长夜守孤独。健不供甘食,病不调汤药。袄裤甚单寒,衣衾不暖和。弃置在空房,犹如客寄宿。将为泉下鬼,命若风中烛。一旦致无常,孤坟殡山谷。魂灵在幽环,谁念常局躅。兹亲骨未寒,兄弟分钱财。不记遗产恩,唯言我自福。人不孝其亲,不如家养畜。鸦鸟尚反哺,羔羊也跪足。既然为人子,孝经须勤读。黄香夏扇枕,冬则暖衾褥。王祥卧寒冰,孟宗哭枯竹。郭臣欲埋儿,斑衣悦亲目。为何今世人,不效古风俗。为尔做吾歌,尔心当明白。勿以不孝头,枉顶高堂屋。勿以不孝心,枉着绫罗服。勿以不孝口,枉食白粱粟。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属。及早悔前行,莫待天殊戮。百善孝为先,信奉添福禄。

(4)家戒十二条

一戒悖逆,二戒*秽,三戒争讼,四戒吸毒,五戒赌博,六戒盗贼,七戒鬻子,八戒溺女,九戒亲配,十戒内惧,十一戒械斗,十二戒邪教。

(5)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掘井。自奉必俭约,宴客切勿浪费。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圆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女美妄娇,非闺房之福。保姆勿用俊美,妻子切勿艳妆。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务。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舆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勿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见富贵而生谄媚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得甚。居家戒争讼,讼而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堕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嫉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急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自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6)处世格言

大丈夫,成家容易;士君子,立志何难?退一步,自然安稳;忍一言,自无忧虑。让他三分,何曾亏我;忍耐一时,便是圣贤!青山不管人间事,绿水何能说是非。有人问我红尘事,摆手摇头总不知。要交有道之朋,莫结无意之友。饮清心之茶,戒乱性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恃富欺贫之人,不必用他;轻诺寡信之人,不必听他;饮酒不正之人,不必请他;时运未至之人,不必欺他;不知进退之人,不必说他;说谎制骗之人,不必惹他;不识高低之人,不必理他;来历不明之人,不必留他。

(7)全氏家族公约

为了提高子孙的整体素质,增强族人的凝聚力,促进和谐发展,早日步入小康社会,为了全氏的兴旺和子孙后代的荣昌,特订立此公约,望所有族人自觉遵守。

①崇尚文明,讲究礼貌,孝敬父母,尊敬长辈。遇见族人要按辈分称呼,不得叫其名字,更不得呼其伪名。

②保护环境,爱惜生态。村子后面的青山是全氏族人的后龙山,要爱护山上的一草一木,严禁砍伐树木和毁林建造房屋。

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切实保障子女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鼓励、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兴科学的良好风尚。

④团结互助,宽容待人。谁家有困难大家一起帮,彼此之间有了矛盾要相互沟通协商解决,坚决反对因一件小事就大打出手。

⑤孩子的命名必须规范,不能乱了辈次排行。

⑥提倡优生学,族内子女不能通婚。

  应该说每个乡镇都有,炎陵罗姓是5大姓之一。

  罗姓人进入湖南,是两千多年前的事了。罗姓源出祝融,据族谱载他的60世孙匡正公,因助周武王征战有功,进封子爵,于武王三年(前1024年)建罗国于湖北宜城,子民自此以国为姓,历24君而被楚并;匡正公31世孙凌甫公,于周显王三年(前370年)复国,他鉴于宜城僻处大山神农架下,大展鸿图,迁都枝江;后凌甫公之孙守陇公,又于慎靓王元年(前320年),由枝江再迁长沙。接着,代代人才辈出:“三代为公卿,四世无白丁”,史称“望出长沙”。这是罗姓人走出逆境之后,第一次挺直了腰杆,表现了人文品位的大提高。这不仅是湖南罗姓人的骄傲,同时也是全体中华罗姓人的光荣。从此,罗姓人便在湖南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不断发展。公元1957年,考古工作者在汨罗江南岸,今汨罗县城西北8里处的河市,即屈原农场的蚕桑场内,发现春秋战国时代的罗国故城遗址,城垣490×400(m),还有许多历史文物(如陶鬲,陶豆,筒瓦)和墓葬。甚至在今天的汨罗城里,很多商家都挂着“罗城”的字号,给这座两千多年前的古城,标出一道道鲜明的印记。

  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封建。秦汉时期,昔日罗国,成为罗县,隶属长沙。公元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近郊出土西汉印章“罗长之印”,便是汉代罗姓人在这里行使权力的象征。

  凌甫公的10世孙罗君用,是古罗县人。古罗城南有铁罗坪,据传是当年君用公铸铁的地方。君用公曾任秦武陵令,因督运官铁,溺死洞庭。其兄君赞,率君用子女沿江号泣不止,惨不忍闻,寻尸不获,乃投水殁;其妻刘氏,感夫死义,亦投环而尽。乡人感之,于长沙城东建祠纪念。长沙太守刘真,因事感动,奉奏朝廷,封公孝感侯,封刘氏为孝义贤妃,封其女为孝昭贤妃。其遗子罗珠,汉高祖(公元前206~195)封为治粟内史,并授九江太守,因功勋卓著,灌婴侯特地向上奏请,罗珠再升迁为参军知政,节制诸郡,官拜相国大司农。罗珠在九江太守期内,筑豫章城,后定居江西,威望极高,豫章成为他的代号。后因不满吕候临朝(公元前187~180),扰乱朝纲,乃结草为庐,隐居仙游,并以清平自许,在舍前广植罗汉柏与罗汉茶,自号罗汉,以示“不忍亡汉”。珠公年九十而终。从这以后,由罗国故地长沙走出的罗姓人,便在江西那块大地上,有了长足的发展。

  编者注:“治粟内史”后改为“大司农”,二者官阶相同,为中二千石相当从一品。查“汉代百官秩禄表”未见“参军知政”,“参军”一职见于三国,为第七品。另罗珠官职大陆及东南亚族谱大都记为“大司农”、台湾记为“大将军”、有学者称“大臣”,《江西考古录》记为失考。《江西通志》有本传记“从灌婴,定豫章,有功德于民”,但无具体官职记载。

  至晋代,豫章公十七代裔孙罗企生罗遵生兄弟:“一忠一孝”。企生有“忠义之士”的美称,官至湖南武陵太守,还未来得及赴任就职,因忠于当局殷仲堪,死于桓玄之乱,年仅37岁。同代耒阳人罗含,才华横溢,清廉称著,有“湘中琳琅”,“荆楚之材”和“江左之秀”诸雅号,官至廷尉、长沙相。1700年来,耒阳罗氏子孙,人文蔚起,瓜瓞绵延。

  因为湖南早为罗国故地,罗姓人乃湖南大族,罗姓人口众多,仅次于四川、广东而成为全国罗姓第三大省。历代罗姓人勤劳奋发,耕读为本,有的登上历史军政舞台,为湖南乃至全国的开拓、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唐代,尤其是晚唐,湖南罗姓人登上高级军政舞台的首推罗弘信。他的曾祖父罗秀,祖父罗珍,父亲罗襄,都是魏州军校。他本人曾任魏博节度使,同平章事,临清王,长沙郡王。他的儿子罗绍威,袭父爵,授魏博节度使,兼长沙王。绍威于34岁时英年早逝。他的次子罗周翰袭父位,正授魏博节度使,检校太傅(正一品)。这样,从罗弘信、罗绍威到罗周翰,接连三代担任朝廷相国。为罗氏历史上绝无仅有,也是又一次“望出长沙”,成为罗姓人,特别是湖南罗姓人的光荣。绍威公长子罗应隆,鉴于五代沧桑频变,乃弃藩封,隐居湖南宁乡东邑之长冲,成为宁乡罗姓的肇基人。宁乡罗姓人,自二世应隆公传至六世幼卿公,举宋绍熙元年进士,擢户部员外郎兼右谕德,因历代显贵,才德兼隆,世宦济济,其所居地长冲,便被改名为罗宦冲。幼卿公再传至第八代,宁乡罗姓人分为辉、耀、桂、材四房,至清康熙年间,已发展为:桃林、凫山、北山、东骛、全佳山、山坑、白泥塘、松坑、栗木桥、竹田、黄材、甘和坪、石桥13房;其后又增加沩源丶泉溪丶青塘三房,共计16房。还有散居于长沙丶望城丶湘潭丶湘乡丶湘阴丶益阳丶安化诸县者,也有迁居衡山者,更有远徙浙江丶江西丶安徽者。其五修谱序曰:“我罗氏祝融肇始,望出长沙,忠厚相传,英贤迭起,文名则望重琳琅,理学则源窥濂洛,权司节度,实膺先代之封,道翊青宫,俨入名贤之座,此皆载国史家乘,班班可考者也”。其八修谱序又云:“子孙散居湖湘间,派衍枝繁,户口巨万,昭穆世次,历历如数庭树”。宁乡罗氏还有多支,其中两支是康熙年间从新化迁来:一是时卿公,迁入草冲等地,现人口1400余人;另一支是时祚公,迁入唐市等地,现人口240人左右。清道光年间,两支曾合建宗祠于草冲白竹山,曰“延平堂”。两支同为新化云飞公后裔。1992年又参加了新化鼎溪十一修族谱。还有一支益阳宁乡罗氏,也来自新化。宁乡罗姓人口在2~3万之间。

  编者注:据史书载,罗绍威长子周干、字廷规,官至司农正卿,娶安阳公主,早卒

王奂字道明文言文断句

1 蔡谟,字道明,(文言文阅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3分)D(“先帝”是“量同天地”的主语,所以属于下一句;“佛道”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