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的名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4浏览:1收藏

钦州的名人,第1张

宁长真(?~627)广南西道钦州人。宁猛力之子,俚僚帅酋。宁长真的家族是壮族先民西原蛮的后代,世代为岭南豪酋。历代封建王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屡次出兵征讨,但也无济于事,为了长治久安,不得不采取以抚为主的策略,调整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从汉代到唐朝,均推行羁縻政策,宁氏家族因此得以世袭钦州刺史。

宁原悌(644~728) 一名宁悌原,世称宁谏议,钦江县人,唐高宗麟德元年(644)出生于钦江县。 出生宦海门第,宁氏家族在当时的钦廉地区为显族,能以中原文化教导蛮夷,开化族民。在南朝梁至唐初的一百多年间,宁氏“五世七刺史”。曾祖为廉州刺史,父封谏议大夫。死后葬在大墓山,隆重一时,并立祠于上蒙村,嗣后钦州、灵山皆有宁谏议庙。

冯敏昌(1747~1806)大寺镇马岗村人。是清代壮族大文豪,曾为乾隆进士、翰林编修、户部主事、刑部河南司主事,诰授奉政大夫。太子老师, 后人对他作出“诚五岭之鸿儒,非只一乡善士也”的评价。一生诗作2000余首,文200多篇,主要收录进《小罗浮草堂诗集》。

冯子材(1818729~1903918)晚清抗法名将。汉族客家人,钦州人。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

刘永福(1837年—1917年),字渊亭,汉族客家人,钦州人,祖籍博白东平,清朝时著名的的军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甲午战争后,奉命赴台抗日。

冯兆金(1845~1894)钦城竹栏街人,后迁城郊龙船埇。随冯子材打中法战争,多次立功。

黄明堂(1866~1938)同盟会员、民国将领。大寺镇三益村委会米利村人。壮族,清代壮族农民起义首领之一。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黄明堂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成为孙中山的忠实助手,曾先后组织领导镇南关起义、云南河口起义。

宁氏家谱 洛阳天一园羽涵居宁家大** 宁羽涵 http://postbaiducom/fkz=171035144 洛阳天一园隰宸苑宁家三** 宁羽迷 http://postbaiducom/fkz=160218853 洛阳天一园琳琅阁宁家四** 宁羽琳 http://postbaiducom/fkz=160382380 洛阳天一园飘雪阁宁家五** 宁羽樱 http://postbaiducom/fkz=160615568 洛阳天一园静思阁宁家六** 宁羽思 http://postbaiducom/fkz=165208648 洛阳天一园雨痕轩--宁家大少爷 宁羽痕 http://postbaiducom/fkz=160653153 宁家尚空缺老爷1名,夫人1名,姨太太若干,二**,七**,八**,二少爷,三少爷,四少爷,五少爷,表**,表少爷若干

宁长真的家族祖籍冀州临为春秋著名的甯戚的后代,至南朝宋明帝泰始5年(469年),临淄地被北魏吞占,甯氏族人便随刘宋朝廷南下,投靠南方小朝廷。到梁武帝时(523年),其甯长真祖父甯逵出任定州(后改南定州)(今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刺史,总督九州诸军事,陈武帝时(557年)迁任安州刺史,成为甯氏钦州豪族始祖,其后裔世代为岭南豪酋。《新唐书·南蛮传》记载:“西原蛮居广容之南,邕桂之西,有宁氏者,相承为豪。”宁氏家族雄踞一方,与中原王朝时即时离。历代封建王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屡次出兵征讨,但也无济于事,为了长治久安,不得不采取以抚为主的策略,调整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从汉代到唐朝,均推行羁縻政策,宁氏家族因此得以世袭钦州刺史。 武德四年辛巳(621年),李靖陈十策以图萧铣,授靖行军总管,九月率师而进,勒兵围城,宣请降,江汉莫不争下,乃度岭至桂州,遣人分道安抚,其大首领冯盎、李光度、甯长真等皆遣子弟来谒。请承制授其官爵,以甯越郁林之地降,自是交受数州始通。高祖授长真钦州都督。族侄道明为南越州刺史。六年长真献大珠,高祖以道远劳人,不受。道明与高州首领冯暄谈殿据南越州反,攻姜州,甯纯以兵授之。八年长真陷封山县。昌州刺史庞孝恭犄击,暄等走之。翌年道明为州人所杀,未几年长真死,子据袭刺史,冯暄谈殿阻兵相掠,群臣请击之,太宗不许,遣员外散骑常侍韦淑谐、员外散骑侍郎李公淹,持节宣谕,暄等与溪洞首领皆降,南方遂定,卒于唐武德八年酉(625年)

宁姓姓氏起源:宁氏起源

--------------------------------------------------------------------------------

获嘉概况 获嘉介绍

--------------------------------------------------------------------------------

古老、浑厚的黄河赐予了获嘉广袤富饶的土地。有着悠久历史的获嘉县,设置县级建制,已有两千多年。它北依太行,南临黄河,距省会郑州50公里,距首都北京600公里,东至新乡市14公里,西邻富含生铁、煤炭等矿藏的焦作、山西。辖区面积473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耕地面积468万亩。

勤劳善良、精明能干的获嘉人民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领全县工作大局,在“干”字上下大力气,在“大”字在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发展,一项项事业蓬勃发展:企业转机制,工业发展迈大步,农业调结构,高效农业枝繁叶茂,城市创“五城”,县城品位步步提升……发展的获嘉、奋进的获嘉、美丽的获嘉越来越成为亲商、尊商、爱商、富商、环境优良的投资热土。靓丽的获嘉,正展开美丽无比的双臂,热忱的欢迎海内外朋友前来共创大业,共铸辉煌!

宁 姓 源 流

宁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历史悠久。西汉《急就章》一书上,已列为汉代常见的姓氏之一,宋代编的《百家姓》中列为第241姓,《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宁姓名人28例。那么,宁姓何时起源?他的始祖是谁?源于何地?宁姓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这些都是宁姓族人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根据历史资料,逐题作一解说,供宁氏宗放族后裔阅读,也请专家学者评审,多给我提宝贵意见。

一、 寻根问祖。

首先谈宁氏起源,宁氏起源有三。

一是源于姬姓,周文王(姓姬)。周灭商朝之后,即春秋时期,分封姬姓诸侯,文王封他的儿子康叔于卫(今河南濮阳一带)建立卫国。其后裔有卫成公,成公子季亹,又封于卫地宁邑(在今河南获嘉县一带),其后裔以祖上食邑(封地)为氏,遂有宁姓。《姓氏急就篇·注》对此历史资料有记载。姬姓宁氏是黄帝后裔,周文王是其远祖,宁氏先祖为康叔,始祖应是季亹。

二是源于赢姓,这支宁姓是以谥号为氏。秦国君襄公姓赢,秦襄公的曾孙对秦国有功,因而去世后谥号为"宁"。后世称他为"宁公",其后裔支庶以祖上的谥号为氏,由赢姓改为宁姓。《元和姓纂》一书有此记载。赢姓宁氏始祖为宁公。

三是改姓。少数民族中有改为宁姓者。清满州八旗有宁古塔氏、宁佳氏等,后有人改为宁姓,是以地名为姓氏,如宁古塔多尼喀,是清镶白旗人。蒙古族中也有改为宁氏者。

另外,大陆各省原有宁、甯两姓,因文字简化,均简为"宁"当今已宁、甯不分。

二、宁氏祖根地考证

宁氏祖根地在哪里,姓氏书上有二说,一说宁氏祖根在河南获嘉县,一说在河南修武。根据有关资料查证,获嘉、修武两说实为一地。

宁氏祖地源于古宁邑,关于古宁邑地名的沿革史籍有如下记载。

《韩诗外传》载:周武王伐纣,走不到邢邱,盾折断为三,天雨三日不休。武王惊惧,召太公询问:"出现这种情况是否说明不应该伐纣呢?"太公对曰:"不然!盾折断为三,说明军应分为三。天雨三日不休,是想淋洒兵士"。而后,周武王就勒兵修武,住于宁邑,还把邢邱更名为怀,改宁邑名修武。《方舆记要图记》载:"获嘉是周武王伐纣修武之地。"《一统志》载:"今获嘉治(即获嘉县城,县的政治中心)即古修武之地。"《水经注》载:"修武固宁也,亦名南阳。"《汉书武帝记》载:"元鼎六年,东将到缑氏,至左邑桐乡,得知南越攻破的喜讯,就命名该地为闻喜县。春,到汲新中乡,又得到吕嘉的首级,就命名该地为获嘉县。"《获嘉县志》记载:"南阳故城即宁邑故城,在县西二里,今名南阳屯,获嘉古宁邑,亦曰南阳。"注:南阳故城遗址,在今获嘉县城西一公里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城遗址西边有南阳屯村。《获嘉县志》又载:"修武故城在县城西北崇兴寺东,世传是旧县治,故址犹存(崇宁寺在今县城外西北隅)。"

以上历史资料和当地文物遗址证明,获嘉县这片热土从上古到夏、商奴隶制社会时期均为宁邑。商末周武王伐纣时改为修武,汉武帝时改为获嘉,因在此得吕嘉首级,至隋开皇四年至今均称获嘉。但在周初分封姬姓诸侯时,封周文王儿子康叔建卫国,康叔之后有卫武公,春秋时期武公封其子季亹于卫地宁邑,后裔以祖上食邑(封地)--宁为氏,而有宁姓。至今宁姓已有3000年的历史,宁姓祖根地在获嘉县是有根有据的。持修武说者,其地亦是今获嘉县,(古宁邑可能比今获嘉县的土地面积宽广,包括今修武县境)因获嘉县曾命名过修武这一地名,对宁氏祖根地说成修武亦有历史根据。总之,宁氏寻根谒祖,应组织大寻根,多走一些地方为好,濮阳、获嘉、修武等地均为寻根谒祖旅游的好地方。

三、宁氏名人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宁氏家族中出了不少名人,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春秋时有宁戚,是周代卫国人,幼年家贫,为人挽车。曾走到齐国,在车下喂牛时,扣着牛角唱歌,唱道:"生不逢尧与舜禅"。齐桓公得知他的歌词,很惊喜其才华。就将他拜为上卿,后升迁为国相。有楹联诗赞他quot;扣角兴歌,得为霸佐"。春秋还有宁越,是越国人,一说是秦国人。宁越是和徐尚、苏秦、杜赫同样有才干、有计谋的人。一生苦读,成为齐威王的老师。亦有楹联诗赞他:"读书发愤,卒为王师"。周代还有宁俞,曾辅佐卫成公,成公被晋国扣压,宁俞遂辅佐国君复兴国家。世人称赞他忠心保国之志。有楹联诗赞曰:"辅君复国表其忠。"

西汉时有宁成,穰人,官至中尉,受皇室宗亲排挤,他遂辞官回家,发誓道:"任不至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后来他果然置田千余顷,役民千万家,资产数千万,成为巨富。唐代还有宁原悌,曾修国史,秉笔直书,巢刺王妃之事,唐玄宗想要他修改,他违旨不改,任丢官不屈笔,亦有楹联诗赞曰quot;修史直书全其节" 。宁姓名人还有宋代宁涛,是华阴人,画家。元代有宁玉,臂力过人,官至师职,礼贤下士,人称有古良将之风度。明代还有宁坚,邵武人,是凤阳府同知。当代宁氏人心系祖地,在全国各地及海外各地和地区,艰辛勤奋,奋发学习,与时俱进,在各行各业作出了贡献。

四、宁氏郡望及人口分布

宁氏族人在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上,迁徙繁衍,名人辈出,形成了宁氏郡望,即当地的名门望族,如齐郡(今济南)即是宁氏的郡望。宁姓人口,因原有宁、甯两姓,汉字简化后,统合为宁,今宁姓人口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5%。尤其是北方各省,如吉林、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南省和辽宁省多宁姓。以上七省的宁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宁姓人口的63%。宁姓人口也有迁往南方各省和海外各国及地区者,总之,宁氏族人在各地落户,都为当地的发展和兴旺做出了贡献。他们也是急切盼望回祖地获嘉寻根谒祖,回老家看看。

以上对宁姓有关问题研究尚感资料不足,希望宁氏族人和读者,特别是姓氏文化的专家学者提出批评指正。 (此文发表于2003年《历史研究》第二期)

(杨静琦,系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委员、河南省地方志协会一、二、三届会长、河南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地方志编委总编室原副主任。)

宁氏家族祖籍在山西省闻喜县东镇裴村。裴村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还专门写了一篇《裴村记》赞之。从明正统到清康熙年间,宁氏家族就出了进士11人、文举人21人、武举人5人、明经14人、例贡28人、武科2人。

钦州的名人

宁长真(?~627)广南西道钦州人。宁猛力之子,俚僚帅酋。宁长真的家族是壮族先民西原蛮的后代,世代为岭南豪酋。历代封建王朝为了巩固其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