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杨,满族,祖籍丹东宽甸,不知道是八旗中那一旗?老姓是什么?我名范树字,去那能找到族谱和家谱?
丹东宽甸的满族杨姓有两个家族。
一家是尼玛察 氏在哪一旗我不清楚。
另一家是叶赫那拉 氏丹东附近的多数在正白旗,也有在正蓝的。
两家都取杨姓。现在你给的线索无法区分你是哪个家族的。
你家家谱这东西在网上找不到,你必须回老家问老一代长辈,比如你爷爷啊,你爷爷的兄弟啊,或者你姑奶奶啊,或者远房的叔伯爷爷。这些人也许知道你家家谱存放在哪个远亲家。
《叶赫那拉杨姓家谱》目前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有一份,在南京另一族人家里有副本,但都与丹东的叶赫那拉杨姓是很远的远亲。北京曹雪芹博物馆有另一份《叶赫那拉那姓家谱》与丹东的叶赫那拉杨姓则是更远的远亲(从康熙年间就分支了)。再就是在吉林长春市图书馆收藏有《叶赫那拉家程》一份。
吉姓的起源:
吉姓起源于西周周宣王年代的宰相吉甫,兮氏,名甲,字吉甫。当时宰相官名称“尹”,又叫尹吉甫。他的嫡系子孙以其官名为姓,称“尹”;他的庶系子孙以王父字为姓,称“吉”。所以吉甫是吉姓的元祖。 吉甫确有其人,宋代出土的文物“兮甲盘”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盘上铭文133个字,记述尹吉甫的功绩。其文武全才,是周宣王中兴的功臣,汉唐时期的吉氏三郡望 汉唐时期,陕西、河南、山西是吉氏族人的主要聚居地,并产生了陕西冯翊郡、河南洛阳郡(汉代时称河南郡)、山西平阳郡等吉氏郡望。现将这三个吉氏郡望简介如下: 1、陕西冯翊郡 自从西周末兮甲吉甫的长子伯奇公开基陕西冯翊、并以其父之字“吉”为氏后,其后裔遵循祖德,立足冯翊,绳绳继继,蕃衍昌盛,形成了中华冯翊吉氏。到了汉代时,冯翊吉氏中出了很多知名人士,冯翊郡也因此而成为著名的吉氏郡望;到了唐代时,在冯翊五大姓“吉、郭、盖、雷、党”中,“吉姓”居首位,故冯翊吉氏宗祠有堂联云:“黄帝子孙,清风世泽,越五千年,源远流长传四海;伯奇后裔,冯翊根基,衍百余世,叶茂花繁耀九州。” 2、河南洛阳郡 在汉唐时期,除了陕西外,河南也是吉氏族人的主要聚居地区,因此一些谱牒文献也将河南洛阳(汉代时称河南郡)列为吉氏的郡望。在官修谱牒《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就列出了唐周宰相吉顼及其洛阳吉氏家族的三代世系。3、山西平阳郡 山西吉县是古代中华吉氏的发源地之一,在汉唐时期,山西平阳郡(今山西临汾、洪洞、霍县、汾西一带)也是吉氏的郡望。据《杜诗镜铨》、《封演见闻记》所记,唐初道士吉善行是晋州(唐天宝、至德时改晋州为平阳郡)大通堡人,唐武德三年(620)四月时,唐高祖李渊授吉善行为朝散大夫,并立庙于羊角山,命其主持宗祠祭祀。此外,吉氏大宗三十八世祖东汉吉茂公曾任山西临汾令,四十三世祖东晋轻车将军吉挹公曾任晋昌(今山西定襄)太守等。五代宋元时期吉氏族人的迁徙情况 按赣粤湘冯翊堂《吉氏族谱》记载,唐“大历十才”的吉中孚公,在其致仕(退休)后归隐于江西鄱阳(今波阳),到了五代宋元时,其后裔就聚居在江西庐陵(今吉安)、琴江(今石城)等地蕃衍生息。按湖南浏阳《吉暨族谱》记载,其一世祖吉太宝公(冯翊吉氏第67世)的先人,五代时就居住在江西庐陵(今吉安)。按湖南安化、临澧、重庆潼南、合川等地《吉氏族谱》记载,元末时,其一世祖吉昆元公(冯翊吉氏第86世)因战乱而迁徙,并安家在豫章(今江西南昌)。由此可见,在五代宋元时期,江西也已成为吉氏族人的聚居地了。 在五代宋元时期,中原大地战乱频仍,随之也带来了中华吉氏族人的迁徙,总的方向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南方迁徙,东到沿海的“鲁苏浙闽”、最南的抵达海南岛。现将这一时期吉氏族人的迁徙情况简介如下: 1、五代后唐时有江西吉氏族人迁湖南浏阳 据湖南浏阳《吉暨族谱》记载,五代后唐同光二年(924)时,江西庐陵(今吉安)的一支吉氏迁居湖南浏阳,其始迁祖为吉太宝,其后裔蕃衍生息形成浏阳吉氏,奉太宝公为一世祖。现浏阳塘泉、洞溪一带,居住着吉(暨)氏族人约两万余人。 2、北宋末有山西吉氏族人迁江苏丹阳、镇江、苏州 据江苏丹阳、镇江《云阳吉氏家乘》记载,北宋靖康年(1126年),为避战乱(宋金之战),山西汾州(今汾西一带)吉氏族人中有吉福一与其两个从弟吉福乾、吉福□一起,从山西迁徙江南。福一公南渡后占籍江苏丹阳,其后代形成丹阳吉氏,奉福一公为一世祖(冯翊吉氏第79世)。福乾公南渡后定居于江苏镇江,占籍丹徒,其后代形成镇江吉氏,奉福乾公为一世祖(冯翊吉氏第79世)。福□公(冯翊吉氏第79世)南渡后落籍于江苏苏州,其后代形成苏州吉氏。清乾隆年间,江苏丹阳与镇江两支吉氏联宗,合称“云阳吉氏”。 3、南宋时有吉中孚公后裔自江西迁广东五华、和平 据广东长乐、永安《吉氏族谱》记载,吉中孚公的后裔吉子成(冯翊吉氏第82世),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8)带领吉氏族人自江西庐陵(今吉安)南迁,翻越九莲山到达广东北部,定居于广东东江上游嘉应州的长乐县(今五华);而吉中孚公的另一个后裔吉仕成(冯翊吉氏第82世),则于南宋时自江西庐陵(吉安)迁广东和平县。
西冶吉氏族谱序
闻之孝者,必贵於忠,则知孝与忠,固一而二,而一者也然为忠孝,为人之本源地,然孝者不可无水源木本之恩,而忠者不可无鞠躬尽瘁之礼,所赖者则有家谱耳,吾吉氏自残唐五代以来,家谱失缺,无可籍考,后至宋朝四帝仁宗(1022—1063),固洪洞县人家,迁移各地,彼时迁吉氏於阳城町店,及至北宋末年,金人入寇,朝廷兵败,吉氏先祖抗金将领吉青截战金人大胜,此岂非入则为孝子,出则为忠臣,一念矣,靖康元年(1126)金人后复侵夺,赶宋於南吞霸京城,扬言马踏町店,吉氏尽皆被害,逃奔河南山东者甚多,独有始祖兄弟二人,长曰文举,次曰文德,长支隐於西冶,次支隐於苏州吴县,金人后虽为元朝所灭,而宗族已散,町店基址尽撇与张渠二表亲,今古碑覆地吉氏之祠堂改为社中佛堂,大小坟地拾有五亩已都开坏,其形尚存,荆树尚在,东冶汤庙碑文金大定二十三年(1184)系进士吉天佑撰书,吉天佑西冶人,据碑文记载吉天佑当年五十有三,应为金天会九年(1131年)生人,后录入阳城县志;又传言明崇祯二年(1612)有吴县吉氏特授平阳知府,任满归家,路过町店祭祖,细问家中人等无人敢应,后又避海贼之难移於扬州,虚实不知,清雍正年间石家庄山柳庙有兵科都给事吉天相金字牌匾,由此二事观之可知,吴县诚文德之所居也,询不证矣,今西冶确实始祖讳文举,葬於村西老坟名为荆树下已有碑记,后迁坟四平,至十二代有子五人,长宗信,次宗智,三宗圣,四宗正,五宗义,自后人繁地窄,迁移四方,今立家谱,避於后代子孙支派不紊名讳莫乱,亦可知至所来矣,况人丁林立,不乏成名者也,固孝可移於忠者也,是以忠孝两全,宗族脉室岂非天之报施善,闻水者出源,吾吉氏始祖在町店以前已遗序可考,始祖由町店迁来西冶创建家产,始立支派十二世祖五人始分里甲,长宗信分为八甲即今三甲,次宗智分为五甲,三宗圣为分十甲,四宗正分为六甲,五宗义分为七甲,难然乏嗣者,有失缺者亦失传,而不能继序,唯有长支十三世祖永昌独立十四世祖四人分为东西门五甲,长曰彦芳(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为西门,次曰彦升为东门,三曰彦忠出五甲,四支少年早亡,及西门十八世祖三人又分西三门,长曰采为长门,次曰翰为二门,三曰乡为三门,至第二十二世四人又分为老四支,曰廷佐日载,载章(清顺治三年公元1640)於二十三世又为十五份,讳有支派可考,及后世户家丁繁,不忘木本之诚而,源源流涌枝枝生荣,然而大振其宗风,克前泽家无人继承。
西冶吉氏字讳
文、天、礼、士、富、恩、宏、进、家、宗、永、彦、广、克、吉、好、怀、福(自)、鸿、惟(达)、要(曜)、吉、天、振、元、有、瑞、九、丕、润、书、世、惠、国、忠、秉、诚、思
西冶吉氏家族发展及
族谱续修说明
北宋末年朝廷腐败,金人入侵战乱纷起,百姓民不聊生,吉氏先祖抗金将领吉青,为求生计在太行山占山为王,及至北宋末年金人入寇,朝廷兵败,吉氏先祖吉青带领山上众人截战金人大胜(后被抗金名将岳飞收服,背嵬军主力战将之一。善使狼牙棒,青面獠牙,生性卤莽。曾与施全等剪径。岳飞比武归来收为兄弟。岳飞领军后第一个投奔。于青龙山等地诱敌成功。多次参与大战。被朝廷任命为镇西口骠骑大将军,岳飞死后随岳雷北伐,战死于北伐战役)。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后复侵夺,赶宋於南吞霸京城,扬言马踏町店,吉氏尽皆被害逃奔河南山东者甚多,独有始祖兄弟二人,长曰文举,次曰文德,长支隐於西冶,次支隐於苏州吴县,金人后虽为元朝所灭,而宗族已散。
先祖文举来到西冶,隐姓埋名在杨姓家住主家,因忠厚老实勤劳能干,三年未要工钱,主家杨姓老爷很是喜欢,便将夫人的陪嫁丫环许配给先祖,从此先祖便在西冶安家,又三年未要工钱,主家心里过意不去,就问先祖想要什么,先祖已有二子曰天佑、天保,求主家能给两亩簿地以便养家糊口,主家便爽快答应,将村西老房两亩簿地给与先祖,从此先祖便在西冶置下家业,一边自己种地一边给主家打短工,勤俭持家慢慢在西冶站稳脚跟,被吉氏后人尊称为西冶吉氏始祖,百年后终老葬於村西老房两亩簿地,至清乾隆年间后人在老坟立碑,上书“皇元阖里吉姓始祖讳文举之墓,落款:大清乾隆四十三年岁次戊戍仲春之吉”上世纪八十年代因村里规划百姓盖房,始祖坟茔被迫迁於西冶四坪坡跟,始祖碑随同一并迁移保存至今。
始祖临终留下遗训:“入则为孝子,出则为忠臣。”我吉氏世代谨记始祖遗训,以俭持家勤奋好学,历代不乏知名人士,二世祖天佑公就是其中代表,幼时勤奋好学,刻苦上进,三十五岁考中进士,因历朝战乱,家谱失缺,未找到有价值的记载,东冶汤庙复修碑碣金大定二十三年(1184年)系进士吉天佑所撰,后录入阳城县志,至于在何处任何职没有详细记载,已无法稽考。
西冶吉氏传至十二代(明洪武28年公元1396年)有兄弟五人,始立支派十二世祖五人始分里甲,长宗信分为八甲即今三甲,次宗智分为五甲,三宗圣为分十甲,四宗正分为六甲,五宗义分为七甲,。据十三世祖永昌碑文记载,(皇明阖族宗祖讳永昌之墓,男彦芳、彦升、彦忠,孙广初、广然、广海、广寅、广仁,曾孙克己、克勤、克俭、克念、克富、克贵,阖族后人仝立,大清乾隆四十三嵗次吉旦),唯有长支十三世祖永昌独立十四世祖四人分为东西门五甲长曰彦芳(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为西门,次曰彦升为东门,三曰彦忠出五甲,四支少年早亡,据家谱记载,唯有长支宗信留住西冶,其余四支迁移各地另立家谱,至于迁往何地无记载,十四世祖芳升忠分别自立家谱。
据明正德四年西冶汤庙复修碑记载,西门始祖彦芳公是复修汤庙总领事。彦芳公创建家谱人丁兴旺,传至十八世三人以本姓为字曰(采翰乡)分西三门,长曰采为西一门,次曰翰为西二门,三曰乡为西三门,三门各自另立家谱,唯有西一门至二十世曜同公(清乾隆四十三年曜同公碑碣记载)为甲子科举人,至二十二世四人分为老四支,曰廷佐日载,长支帝廷传至二十九世有华容公(公元1987年)续修家谱;次支帝佐传至二十八世丕猷公(民国初)续修家谱,二十九世润宝公(公元1992年)续修;三支日章支派家谱失缺未能续修;四支载章为贡生,撰写清康熙十七年西冶汤庙复修碑记,至二十三世分十五份,清末战乱时期家谱被毁无人续修,已无法考证,西二三门根据一谱碑碣记载传至二十四世振字辈再无下文。
东门始祖彦升公创建家谱传至二十四世振宽公续修家谱,二十七世瑞宏公(民国三十五年)续修,二版匀由二十九世通战公收藏,二十八世九宽公(公元1985年)续修至今。
五甲彦忠公创立家谱因多种因素家谱失缺无人续修,现已无法考证。
本次重续族谱,於2016年开始收集资料通过多方考证对原东西门家谱进行糅合,2017年初开始整理,对原家谱和现存碑碣不符的地方作了修正,当然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有待考证,望家族众人给於提供相关资料,以便族谱续修。
第十四世族人上前行礼,叩拜祖先!”2月24日9时30分许,随着主持者的指令,十余名男子走上前去,面对满族新汉军正黄旗王氏家族族谱进行跪拜。
这是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卢家村小常屯王氏家族在举行亮谱仪式。
“我们家族,每年过年都会举行一次亮谱仪式,每逢虎年进行一次续谱。”王氏家族族长王森荣说。
每年过年拜一次族谱
据12世族人王新元介绍,根据王氏族谱记载,目前在世的包括第11世到第16世共计6辈族人。重新续谱后,估计将超过2000人。“凡是王氏家族人,不论远在天涯海角,只要条件允许,过年时都要回家拜谱。我们每年除夕或者初一开始亮谱,直到正月十二收谱。”
每年的亮谱仪式,是以扭秧歌、放鞭炮开场,打开房间后,族人按照世辈上前叩头。会有族中长者念诵祭文,主要是家族平安、子孙昌盛等内容。
每逢虎年就续一次
“在满族文化中,龙虎都被视为吉庆之物,龙由皇室专用,所以王氏家族决定在每个虎年进行一次续谱,将新增加的族人名字写上。”王新元说,王氏族谱以前都是只列男性姓名及媳妇姓氏,没有将女孩列入族谱上。
“我们决定从这次续谱开始,女孩也给列上。”王新元说。
王氏家族已经修谱4次
提起王氏家族历史,王森荣与王新元是满脸自豪:“我们家族祖先可能是从山西太原转到山东历城县,乾隆54年,王氏兄弟4人携带父亲牌位到达吉林乌拉旧城。走失一个弟兄后,由另3个兄弟开枝散叶,建立了王氏家族。”
“大概四五世的时候,我们家族加入满族正黄旗,从这时开始建立家谱,目前知道有一位族人在清王朝内务府当过差。”王新元说。
王氏家族族谱已经修谱4次,其中乾隆年间的族谱比较小,大约15米见方,用的是黄绫子,其他3张均为4米宽、34米高的浅色棉布。“我们续谱必须选择虎年,修谱更是要选择虎年。根据空余位置来看,估计下一个虎年就应该重新修谱了。”王森荣说。
有助于了解满族风情
“这些拜祭家谱及修、续家谱等活动,反映了人们寻根问祖的精神,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爱家爱国传统,我们协会表示支持。另外,族谱可以帮助后人了解满族风情,研究历史文化。所以我们派出了副会长在内的3人,专门去小常屯帮忙修续族谱。”吉林市满族文化研究协会会长杜学海说,江城拥有历史悠久家谱的家族还有杨家、牛家等大姓家族。
本报记者 李洋
呼尔哈氏hurh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虎尔哈、虎尔虎、瑚尔喀,瑚尔哈女真,以地为氏,满族大姓,清初10户,世居虎尔哈、席北、新达漠城、苏完哈达、白都讷,后冠汉字姓胡、呼、陈。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托克推] 满洲正红旗人,世居瑚尔哈,以地为姓,一说世居席北。兄纳罕泰为瑚尔哈部屯长,太祖时,兄弟携贝子札付及百余户来归,授纳罕泰为理事大臣(扎尔固齐),托克推为佐领,从太宗征明,以功授骑都尉世职,任副都统、陵寝总管。子摩和托袭。
[纳罕泰] 开国十札尔固齐之一。满洲正红旗人,瑚尔哈屯长,太祖时携兄弟来归,授扎尔固齐。
[康喀赉] 开国十扎尔固齐之一、天命八大臣之一、太宗十六大臣之一。满洲镶蓝旗人,世居乌喇之新达漠,国初举族来归,位列扎尔固齐、八大臣、十六大臣,累官工部尚书兼副都统,加世职三等轻车都尉。子西纳海,仕至副都统、三等轻车都尉,孙瑚林,任都统。
[纳喀达] 东海虎尔哈部路长,天命三年率百户来归,努尔哈赤特别从厚奖赐,专遣二百人往迎,到后,设大宴厚赐财物,为首之八大臣,每人各赐役使奴隶十对、乘马十匹、耕牛十头,以及大量皮裘、貂帽、衣、布、釜盆等物。
[羌图礼] 黑龙江虎尔哈部头人,天聪率部人来朝。
瑚佳氏hugiy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稀姓,清初1户,又作胡佳,世居吉林乌拉,蒙古陈巴尔虎有此姓氏,世居乌喇特、巴尔古,后冠汉字姓胡。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常星阿] 满洲齐齐哈尔镶蓝旗人,巴尔虎胡佳氏。咸丰三年从征,累官宁夏副都统,署将军。
瑚噜氏huru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语的意思“阜地、鸟背、龟背”,满族稀姓,清初1户,世居乌拉,后冠汉字姓胡、鲁、於等。
瑚图氏hutu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语的意思“丑鬼”,满族稀姓,清初1户,世居叶赫,后冠汉字姓胡、包。
瑚逊氏husun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稀姓,清初1户,世居五姓庄,后冠汉
(1)尧帝第九子刘源明(因封刘国此始姓刘)妣古氏、巫氏——(2)刘永和妣宁
氏——(3)刘纪安妣王氏、刘纪乐妣甘氏——(4)刘岁纪妣黎氏——(5)刘正成妣李氏、刘正定
妣王氏、刘正坤池氏——(6)刘长历妣瞿氏——(7)刘德科、刘德亮妣薛氏、刘德仁——(8)刘
仁宏妣孟氏、刘仁发——(9)刘廷光妣雍氏、刘廷绅、刘廷九、刘廷贵——(10)刘爵南妣尚氏—
—(11)刘行矩妣晏氏、刘行清——(12)刘复胜、刘复旺妣易氏、刘复松——(13)刘茂光、刘
茂清妣丁氏、向氏、刘茂文、刘茂华——(14)刘孔扬妣廖氏——(15)刘日永妣宏氏、刘日贵、
刘日胜——(16)刘德荣妣吕氏、刘德康——(17)刘聚义妣言氏——(18)刘宗妣熊氏、刘孚妣
江氏、刘汉妣汪氏、刘累妣赵氏、汪氏——(19)刘正益、刘洪益、刘永益、刘万益、刘大益、刘
宗益、刘顺益、刘昌益妣黄氏——(20)刘歆妣徐氏、刘锡朋妣古氏——(21)刘永妣林氏、刘
杭——(22)刘琳妣奉氏——(23)刘狱、刘麓妣罗氏——(24)刘洪州妣袁氏——(25)刘绅妣
熊氏——(26)刘茂高妣余氏——(27)刘道山妣贝氏——(28)刘叨明、刘叨亮妣曾氏、刘叨
清、刘叨朗——(29)刘先妣程氏——(30)刘臣、刘坤妣古氏——(31)刘案喜、刘案庆、刘案
临妣陈氏——(32)刘智河妣宦氏、刘智明——(33)刘绘妣以氏、刘缙、刘总——(34)刘元远
妣芋氏——(35)刘观榜妣文氏——(36)刘文祯妣谢氏、刘文祥——(37)刘篮妣甘氏、刘管、
刘符——(38)刘九琳妣张氏——(39)刘道总妣甘氏——(40)刘伯亿妣卞氏、刘叔亿妣景氏、
安氏——(41)刘笃庆妣秋氏——(42)刘陶阳、刘定阳、刘楚阳妣曹氏——(43)刘春、刘淋、
刘弼妣汤氏——(44)刘猛、刘勇妣黄氏、刘刚、刘强——(45)刘建平妣曾氏——(46)刘敬
堂、刘敬典妣张氏、刘敬培——(47)刘照然妣毛氏、董氏——(48)刘之雄、刘之旺妣古氏
——(49)刘茂妣佟氏——(50)刘平环妣古氏、刘平元——(51)刘良妣胡氏——(52)刘世
勋、刘世郎妣易氏、徐氏——(53)刘昌允妣钟氏、刘昌华——(54)刘万宗妣尤氏、刘万全——
(55)刘康妣万氏——(56)刘凤妣官氏——(57)刘致禄妣尹氏——(58)刘伯蛮妣钟氏、杨
氏——(59)刘维纲妣朱氏、刘维统——(60)刘宗仁妣金氏、刘宗义、刘宗礼、刘宗智、刘宗
信——(61)刘大化妣吴氏、刘大爵、刘大禄——(62)刘敏洪妣司马氏——(63)刘晋妣温氏、
刘珍——(64)刘湖、刘璜妣曾氏——(65)刘鸣坤、刘鸣申妣欧阳氏——(66)刘松妣朱氏、刘
柏、刘梢——(67)刘文先妣洪氏、丁氏——(68)刘伯仲妣姜氏、陈氏、刘伯茂——(69)刘盛
臣妣白氏——(70)刘茂清妣吉氏、刘茂祖、刘茂文——(71)刘桥妣殷氏、吉氏、刘年——
(72)刘丰(字然、号果齐。
迁江南沛县、家财万贯、好善乐施)妣李氏、桂氏、刘沛——(73)
刘仁纪、刘仁号(字荣)妣赵氏、梁氏、——(74)刘瑞(字显名初)妣李氏——(75)刘伯妣邱
氏周氏、刘仲妣马氏、刘邦妣吕氏、戚氏、薄氏、张氏、赵氏 刘交(楚王)妣梁氏—
注:
1、古人多名,该谱同一人选用的个别名字可能与刘邦各支族谱记载有异,特说明;
2、古一夫多妻,各支族谱选取的夫人多以该祖原配和生母为主,故所标妣(夫人)可能有所不同;
3、不排除历代后人因代代传抄而产生的错误;
4、因为家谱皆秘而不宣,谱中很多史料不便公示
5、以上仅供对家谱研究有兴趣者参考,请勿复制转载到处发布,以免因其族人不满引起纠纷。
吉姓起源,名人及家谱发布时间: 2008-07-17 18:46:52 来源: 商都网文化频道 我来说两句 浏览评论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吉氏属地]
冯翊郡,今陕西大荔县。
[吉氏来历]
对于吉姓姓源的探究,一般有两种说法:①周宣王时有个大臣叫尹吉甫,姓兮名甲,字伯吉甫。这个尹吉甫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官员,曾率领大军征讨游牧民族猃狁,打到人家的家门口去,他还曾率军征服了江淮地区,平定叛乱,为周朝中兴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他的后世子孙就以他的字中的“吉”为姓,称为吉氏。②据传,黄帝有个儿子叫伯儵,曾被赐姓姞,后来的子孙将其简写成吉,亦称为吉氏。
[吉氏名望]
东汉太医令吉本,唐代诗人吉中孚、宰相吉顼,宋代抗金将领吉青等都是吉氏家族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我姓杨,满族,祖籍丹东宽甸,不知道是八旗中那一旗?老姓是什么?我名范树字,去那能找到族谱和家谱?
本文2023-11-14 00:53:2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73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