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有规定的格式吗?
家谱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进,目前有了很大的扩展。
其格式已经丰富多变,没有唯一。
只要核心理念、内容一致,格式就不那么强调了。
一、从内容上,家谱一般包含如下格式(内容):
1、家谱序言、家族源流介绍;
2、历代家族名人画像;
3、历代先祖家规家训;
4、世系图(家谱核心):记载家族代代繁衍、婚丧嫁娶的人文信息;
5、家谱总结/统计:从政、经商、学文等达到一定程度的成员统计表;
6、家族重大活动记载、慈善公益事迹;
7、家族相关趣闻逸事;
8、附记、家族成员联系清单、结语等。
二、从形式上,家谱主要有以下三大格式(类型):
1、纸质家谱:一般是书籍形式;
2、电子家谱:一般是文档、表格或PDF等电子书格式;
3、网络家谱:一般是网站或APP应用。
三、总结:
当前无论采用那种家谱格式、类型,无论内容大同小异,只要是清晰明确的记载了家族代代相传的人文信息,都可称为家谱,至多是丰富程度不同、排版样式不一样而已!
附三大家谱类型展示:
) 纸质家谱(孔子世家谱)
) 电子家谱(西袁氏家谱)
) 网络家谱(找你家谱 FindU)
版面 指每页上印版所占范围。
版框 版面四周的粗线,也叫边栏。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分别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有的印页版框上下栏单线,两旁双线,被称为“左右双边”或“左右双栏”。
行格 版面之内,用直线分成若干行,每行有若干字,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惯以半页计算,叫做“半页×行×字”,有的径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为大字的注解),叫做“小字双行×行×字”,若双行字数与单行正文相同,就不再注出。这种著录和说明方式,称为行格,又称行款。
版心 每页版面正中的位置,又叫节口。版心通常有用作对折准绳的黑线和鱼尾形图案,有的还印有书名、卷数、页码及本页字数,明代以前,版心下方往往还印有刻工姓名。
鱼尾 版心中间用作折页基准的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只有一个鱼尾的称为单鱼尾,上下各有一个对称的鱼尾,称双鱼尾。
白口、黑口 宋代以后,书籍装订均在版心处对称,然后粘连或订线,对折的准绳主要是鱼尾,有时也在鱼尾上下各印一条黑线作为标线,叫做象鼻。凡加印黑线的书,装订成包背或线装之后,书口处就显出暗黑色,所以被称为黑口,其中粗线叫大黑口或阔黑口,细线叫小黑口或细黑口。不加线的叫白口。
书耳 版框左栏外上方,有时刻出一个小方格,里面题写篇名,叫做书耳或耳格。主要见于宋代蝴蝶装版面上。
朱丝栏 乌丝栏 行格界栏以红色印的称为朱丝栏,以黑色印的称为乌丝栏。主要见于唐以前写本。明清时期,专有印刷各种颜色笺格的作坊,用不同颜色界栏笺纸抄写的古籍,通常直接著录为红格、黑格、蓝格、绿格等等。
借助图书来学习只是学习理论知识的一种方法,最主要的还是实际操作,当然如果说楼主只局限与了解一个理论 的话书籍是最好的方法了
中国古建筑电子书籍书目
1、《营造法式》jpg陶本
2、《营造法式》pdg全四册1933年初版
3、《营造法式注释》pdg—梁思成
4、《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pdf—陈明达有原书
5、《营造法式解读》pdf—潘谷西(部分)有原书
6、《营造法式》研究札记pdf(续一)—陈明达有原书
7、《营造法式》图样jpg
8、《营造法原》pdf—姚承祖有原书
9、《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pdf有原书
10、《梁思成全集》pdf(缺第十卷)有原书
11、《清式营造则例》pdf—梁思成有原书
12、《中国古建筑图典》pdf—林洙
13、《枓栱》—潘德华(部分)jpg有原书
14、《工程做法注释》jpg—王璞子(部分)有原书
15、《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pdf有原书
16、《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pdf—陈明达
17、《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pdg—马炳坚有原书
18、《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pdf—刘大可有原书
19、《中国古代建筑史》pdf—刘敦桢有原书
20、《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二卷 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有原书
21、《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三卷 宋、辽、金、西夏建筑有原书
22、《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四卷:元明建筑有原书
23、《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五卷 清代建筑有原书
24、《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pdf有原书
25、《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jpg有原书
26、《山东广饶关帝庙正殿》—颜华
27、《应县木塔》pdf—陈明达有原书
28、《园冶》有原书
29、《中国城墙》pdf—罗哲文
30、《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pdf
3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pdf—付熹年有原书
3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pdg—彭一刚有原书
33、《中国古建筑构件图典》pdf
34、《中国古建筑装饰彩绘工程技术》jpg—速算速询卡有原书
35、《中国建筑设计参考资料图说》pdf—冯建逵
36、《中国建筑史(光盘)参考图》—潘谷西主编
37、《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电子教案
38、《中国塔》ebook—张驭寰
39、《中国古建筑二十讲》pdf
40、《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pdf—梁思成
41、《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pdf有原书
42、《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pdf 精装 十一册有原书
43、《营造法式初探》pdf—潘谷西
44、《佛教建筑与地理风水》pdf
45、《柴泽俊古建筑文集》pdf有原书
46、《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pdf有原书
47、《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pdf有原书
48、《建筑考古学论文集》pdf—杨宏勋
49、《刘敦桢文集》pdf第一卷
50、《传统灰作基本操作与应用之研究》pdf
51、《仿古建筑施工实用技术》pdf
52、《风水理论研究》pdg—王其亨有原书
53、《古代大木作静力初探》pdf—王天有原书
54、《古建筑勘查与探究》pdf—张驭寰
55、《古文物称谓图典》 pdf
56、《华严寺》pdf有原书
57、《绘图鲁班经》pdf
58、《匠学七说》pdf—张良皋
59、《美的历程》pdf(插图本珍藏本)—李泽厚
60、《麦地里的飞檐》doc有原书
61、《清代匠作则例》pdf 第一卷—王世襄
62、《明式家具萃珍》pdf—王世襄
63、《明式家具研究》pdf—王世襄
64、《明式家具珍赏》pdf—王世襄
65、《髹饰录解说》pdf:中国传统漆工艺研究(修订版)—王世襄有原书
66、《中国古代门窗》pdg—马未都
67、《明清家具鉴赏与研究》pdf—田家青pdf
68、山西榆次永寿寺雨花宫
《营造法式》解读-密码材栔双全的QQ号
69、《园综》—陈从周
70、《中国园林鉴赏辞典》pdf—陈从周有原书
71、《苏州古典园林》pdg—刘敦桢
72、《乡土建筑装饰艺术》jpg—楼庆西
73、《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楼—覃力
74、《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门—覃力
75、《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弄—张锡昌
76、《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 说墙—尹文 pdf
77、《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 说台—韦明铧pdf
78、《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说亭—覃力 pdf
79、《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说园—陈从周pdf
80、《山东寺庙塔窟》pdf—赵浦根
81、《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pdf
82、《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pdf--一丁 雨露 洪涌
83、《中国建筑艺术全集》pdf18 私家园林
84、《中国建筑艺术全集》pdf12 佛教建筑 (一 北方)
85、《中国古代建筑文献注译与论述》pdf—李书钧
86、《不只中国木建筑》pdg—赵广超
87、《弘一大师全集》pdf·第9册:书法卷djvu
88、《中国古代服饰研究》pdf 沈从文有原书
89、《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丝绸织染pdf
90、《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造纸与印刷pdf
91、《中国传统工艺全集》漆艺pdf
92、《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中药炮制pdf
93、《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雕塑pdf
94、《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金银细金工艺和景泰蓝pdf
95、《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刘致平pdf
《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原状的探讨》jpg付熹年 (文物19737)
中国古代建筑代表博物馆
中国古建筑精粹电子书
中国古建筑图谱
中国全史
《汉语大字典》
《康熙字典》
唐_北宋木结构建筑_平面尺寸_之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一卷 第一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一卷 第二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二卷 第一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四卷 第三、四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五卷 第二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五卷 第三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五卷 第四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六卷 第一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六卷 第二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七卷 第一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七卷 第二期 有原书
1《文物建筑》第一辑 河南古建 有原书
2 陈万里陶瓷考古文集 有原书
3 东方建筑研究 (上册) (超星)
4 东方寺庙明珠:南禅寺、佛光寺 (超星)
5 敦煌家具资料
6 佛像艺术造型
7 古建筑保护与研究 有原书(超星)
8 建筑历史研究 第一辑 有原书(超星)
9 江南园林志 (第二版) 有原书(超星)
10 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 有原书(超星)
11 刘敦桢文集 (一) (超星)
12 刘敦桢文集 (二) (超星)
13 刘敦桢文集 (三) 有原书(超星)
14 凝固的艺术魂魄:晋东南地区早期古建筑考察 (超星)
15 曲阜孔朝建筑 有原书(超星)
16 园冶注释 (第二版) 有原书(超星)
17 中国古代高建筑 (超星)
18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彩画
19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雕刻
20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装修
21 中国古建探微 (超星)
22 中国古建筑 (超星)
23 中国古建筑百问 (超星)
24 中国古建筑全览 (超星)
25 中国江南禅宗寺院建筑 (超星)
26 中国民族建筑 第一卷 (超星)
27 中国民族建筑 第二卷 (超星)
28 中国民族建筑 第三卷 (超星)
编写家谱要广泛收集资料,要从各种媒体查阅本族古今各行各业的名人。这一过程需要大量时间,要翻阅各类史稿,查阅各种人物辞典。家谱的内容一般包括序言、姓的起源、氏族世系表、氏族文化、名人介绍和后记等部分。
姓的起源。中国人的姓,绝大多数是因时、因地、因史而产生,很多姓的背后都有复杂曲折的故事。历史上有多种这方面的书籍,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元和姓篆》为基础,其它大多雷同。
氏族世系表。这个表能反映出一个宗支的迁徙、发展、沿袭、变化的总体情况。对于支系庞杂的大族、姓源不同的氏族,这部分非常重要。
氏族文化。包括族人的著述和受奖;先祖留下的遗迹;祖先们用的命名序,族规、族训等。对这些内容要分析、鉴别,抛弃其过时的糟粕,依据现实的文化精神,对中华传统美德赋以新的内容,使每部家谱都成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教材。
名人介绍。撰写家谱要着力写好这部分,要做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为方便阅读尽量语言通俗,并加注解。对入谱人物,应如实摘用历史定论,不妄加评论。所列名人介绍按年代排列。
家谱有规定的格式吗?
本文2023-11-13 22:55:5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72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