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平遥漆器是什么吗?
平遥的推光漆器是我国漆器工艺中一项传统的工艺。平遥推光漆器发明于山西中部地区的平遥县,推光漆器是种工艺性极高的油漆制作的器具,山西的平遥县汉族的手工艺作品,是他们的传统手工艺的代表,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遍布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是我国四大的漆器中的一种。
平遥的漆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实用品和装饰品两种,实用品如茶几、条案等等,装饰品有屏风之类的漆器。实用价值极高,十分畅销,被市场所接受。现在的平遥推光漆器主要走高档路线,主要产品有,电视柜、衣柜、酒柜等等高档产品。其色泽光鲜、色彩协调、高贵典雅。
平遥推光漆器是用炼制过后的大漆来给家具进行刷饰表面,然后经过仔细的研磨,反复几次,最后手工进行打磨出光泽,在经过种种复杂的工艺,绘画出山水画、花鸟画等等图案,工序及其复杂。平遥推光漆器外观朴素高雅,手感一流,使用寿命长,是现代漆器少见的精品。
平遥推光漆器因为它的复杂的工序而著名,就算是里面最为简单的步骤“刮灰”就要进行很多次。并且每次都需要等上次刮过的灰干透以后在能进行下一步的刮灰。平遥推光漆器不光是步骤复杂,它的用料也是很有讲究的。都是使用的是黄土高原的漆树皮下流出的大漆,这是一种天然漆料,没有甲醛等化学原料。所以,平遥推光漆器是一种环保、健康的漆器。
平遥推光漆器大致分为五个工序,分别是画工、木胎、灰胎、漆工、镶嵌。底漆多是用杏黄、墨黑、绿紫等等色彩为主,上面描绘的图案大多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比如戏剧、古典小说、古代神话等等题材。手法华丽,线条流畅。
平遥推光漆器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历史文化悠久。现在会制作平遥推光漆器的人已经不多了,仅剩了了几人,其中有美术大师薛生金和其传人,才会这项漆器工艺。现在漆器产品的质量没有以前高了,已经处于几乎失传的状态了。主要原先是受到现在现代化生产的化学漆器的冲击。
看了上面的介绍,想必您对平遥推光漆器的了解又加深了几分吧。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中国现代考古发掘实物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文化遗址中已经出土了木胎涂漆(自然生漆)碗。夏、商、西周三代已逐渐从单纯使用天然漆到使用色料调漆。人们不断熟悉、了解漆的性能,改造、利用漆所特有的经久耐牢、不退色、不怕潮湿、鲜亮美观等性能,为美化自己的生活服务。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在对漆器胎质的选择、制作,对色漆的调配、使用,对漆器纹饰的绘制组合等等方面,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把漆器制作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工艺,并达到很高的水平,形成为中国所特有的漆器工艺。我们的祖先为人类留下了无数精美的漆器工艺品。
商周时代有专门的皇家漆园,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私家漆园,赋税为1/4,高于其它所有生产项目的税收比例,这可以看出当时漆器生产的红火。有名的道家哲人庄子作过宋国的漆园吏,秦律有专门管理漆园的条款,这些都说明漆器生产在上层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青铜器用量极大的情况下,漆不啻为一种调济和补充,而且有铜器不可替代的作用。铜器刚铸成时金光耀眼,但大件铜器分量重,搬运不便,而漆器则显得轻便,高贵典雅。从《周礼》一书可知漆器在当时的使用范围是相当广泛。商周时不仅已用色漆和雕刻来装饰器物,并以松石、螺钿、蚌泡等作镶嵌花纹,使漆器的天地更为广阔。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新石器时期的漆器:
浙江余姚河河姆渡文化的第三文化层出土一木碗,造型美观,内外都有朱红色涂料,色泽鲜艳,它的物理性能与漆相同。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棕色彩绘陶器,经初步试验棕色物质为漆。在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古墓中出土的觚形薄胎朱漆器,距今约3400——3600年。
商周时期的漆器:
商代中期的黄陂盘龙城遗址发现有一面雕花、一面涂朱的木椁板印痕,河北藳城台西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中,有的雕花涂色加松石镶嵌。在安阳侯家庄商代王陵发现的漆绘雕花木器中,还有蚌壳、蚌泡、玉石等镶嵌。可见商代的漆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战国时期的漆器:
战国的漆工史上是一个有重大发展的时期,器物品种及数量大增,在胎骨做法、造型及装饰技法上均有创新。出土战国漆器的地区
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战国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更广。出现了大型器物,如直径超过70厘米的盘,高度接近60厘米的钟等。同时能巧妙地把若干小件组装成一器,如盒内装6具顺叠、1具反扣的耳杯,薄胎单层或双层的漆奁,内装5具、7具或更多的不同大小及形状的小盒等。新兴的技法有针划填金的金,用稠厚物质堆写成花纹的堆漆等。尤其是器顶镶金属花叶,以玛瑙或琉璃珠作钮,器口器身镶金、银扣及箍,其间用金或银箔嵌贴镂刻的人物、神怪、鸟兽形象,并以彩绘的云气,山石等作衬托,更是前所未有。西汉漆器多刻铭文,详列官员及工匠名。东汉魏晋南北朝期间漆器的出土,比起前代显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唐代的漆器:
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纹的堆漆;有用贝壳裁切成物象,上施线雕,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有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与漆工艺相结合,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夹绽造像是南北朝以来脱胎技法的继承和发展。剔红漆器在唐代也已出现。
宋元时期的漆器:
两宋曾被认为是一色漆器的时代,但发掘出土许多有高度纹饰的两宋漆器,改正了过去的认识。在苏州瑞光寺塔中发现的真珠舍利经幢,底座上的狻猊,宝相花,供养人员是用稠漆退塑的。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点是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硕圆润的花纹。大貌淳朴浑成,而细部又极精致,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如故宫博物院藏的张成造桅子纹剔红盘,杨茂早观瀑图方剔红盘,安徽省博物馆藏张成造乌间朱线剔犀盒等。
明清时期的漆器:
明清漆器分为14类,有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炝金、百宝嵌等。
一色漆是不加任何纹饰的漆器,宫廷用具常用此法,罩漆是在一色漆器或有纹饰的漆器上罩一层透明漆。明清宫殿中的宝座、屏风多用罩金髹。描漆包括用漆调色描绘及用油调色描绘的漆器。描金中最常见的是黑漆描金,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万历龙纹药柜。堆漆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黑漆云龙纹大柜为代表。填漆是用填陷的色漆,干后磨平的方法来装饰漆器。雕填是自明代以来即广泛使用,指用彩色花纹装饰漆面,花纹之上还加炝金,是一种绚丽华美的漆器。它是明清漆器中数量较多的一种,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嘉靖龙纹方胜盒。明清的螺钿器厚、薄并存。憹螺钿至17世纪时有了进一步发展,镶嵌更加细密如画,还采用了金、银片,如故宫博物院藏的婴戏图黑漆箱、黑漆书甲及鱼龙海水长方盒等。犀皮是在漆面做出高低不平的地子,上面逐层刷不用色漆,最后磨平,形成一圈圈的色漆层次。剔红是明清漆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其做法是在胎骨上用多层朱漆积累到需要的厚度,再施雕刻。明初承元代肥硕圆润的风格,宣德以后,堆漆渐薄,花纹渐蔬,至嘉靖时磨工少而棱角见,至万历时刻工细谨而拘敛。入清以后,日趋纤巧繁琐。剔犀通称“云雕”,是在胎骨上用两三种色彩有规律的逐层积累,然后剔刻几何花纹。款彩是在漆面上刻花减地,而后着色,用来装饰大而平的漆面,常见的实物是屏风和立柜。宫廷用具多用炝金,明鲁王墓中发现的盖顶云龙纹方箱是明初炝金的标准实例。百宝嵌是用各种珍贵材料如珊瑚、玛瑙、琥珀、玉石等做成嵌件,镶成五光十色的凸起花纹图案,明代开始流行,清初达到高峰。
最早的一幅山水画是《春山图》。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一种通过绘画表现自然美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绘画历史上,山水画可以追溯到汉代,但最早的一幅山水画作品,其实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纪东晋时期的一幅名作《春山图》。
《春山图》是由晋景耀帝时期的画家王恭写成的,是山水画的创始之作。这幅画籍藏于宁波博物馆,在近现代的考证和研究工作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了解。这幅画形制为:纵贯长二尺、横半尺;用仿葙蕤裹角山水法,以淡墨点染为主,造境简办而严整。
1、绘于一方方细小压裱的黾羊皮上。画面中山峦连绵,浓荫茂盛,斜阳余辉映照着山峦和树木,形成极为鲜明的光影对比。整个画面深刻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壮观,呈现出一种“飞动万态”的意境。
2、此外,漆器工艺品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山水画。中国古代漆器工艺很发达,而珍贵的漆器工艺品中常常出现精美的山水画,如制作于三国时期南昌墓的奇珍异宝之一——吴王墓出土的漆盘、浮雕镶嵌漆屏等。
3、总体来说,从晋朝王恭的《春山图》到唐代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经历了长达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4、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终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5、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
北京雕漆工艺是在轮胎上涂上一定厚度的天然涂料,再用刀在堆平的油漆轮胎上雕刻花纹的一种工艺。雕漆产品造型简单,装饰精美,色泽光泽,造型典雅,具有防潮、耐热、耐酸碱、不变形、性质不变的特点。它体现了中国工艺美术的精湛技艺和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
雕漆工艺起源于唐代。由于北京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在元、明、清发展之后,终于在北京定居下来。北京雕漆技术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中国南北的伟大成就,是中国漆画技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光绪三十年(1904年),艺术家肖利和李茂龙在北京开办了第一家现代民间雕花漆器制造作坊——“古之”。1949年以后,北京称为古代分散各地民间借雕漆器的后人建立了北京雕漆生产合作社,1958年把雕漆厂设在北京,作为北京雕漆工艺继承和发展的主要平台之一。
北京雕漆工艺产品品种繁多,题材丰富,其设计创作集雕刻、绘画、工艺于一体,具有庄严典雅的艺术气息。在现代社会,它对提高人们的审美素质,美化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雕漆工艺体现了中国悠久的绘画文化传统,是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0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转型、生产周期长、投资大、管理体制变化等原因,雕漆行业萎缩。北京雕漆厂名存实亡,真正的手工雕漆产品越来越少,雕漆行业的技术人员面临着大厅结构老化、没有新的继承者的残酷现实。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延续了几百年的北京雕漆技艺已经濒临绝迹。
平遥推光漆装饰技术发源于山西省中部的平遥县,流传至北方广大地区。用这种技术制作的漆器在唐朝开元年间就广为人知了。明清时期,由于晋商的兴起,漆器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遥推光漆器厂成立,老艺术家乔泉宇任茂林飞临留驻,推光漆器的生产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平遥推光漆器从此成为中国著名的漆器艺术之一,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部分精品为人民大会堂和中国美术馆收藏。1989年,平遥退光漆器获全国金杯奖。
1、大水法石鱼
圆明园大水法石鱼位于被焚毁前的西洋楼建筑群落,身长125厘米。大水法从乾隆十二年动工,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完成,因此这对石鱼至少有248年的历史。
圆明园遭劫后,这对石鱼于上世纪20年代末流落民间,现今终于被有识之士无偿送回了家。同时回家的其余8件石刻文物包括台阶、栏杆、底座等,是由北京电教馆送回的。8个构件中,有6件因雕有精美的西洋花纹,被推测为西洋楼的护栏等,另两件为中式雕栏。
2、金瓯永固金杯
金瓯永固金杯为清朝皇帝于每年正月初一举行元旦开笔仪式时的专用器。杯呈卵圆形,口径8厘米 足高5厘米 通高125厘米,以两条夔龙为耳,夔龙头各安珍珠一枚;以三个卷鼻象头为足。
杯身满錾宝相花,花纹对称,镶嵌以珍珠、红蓝宝石做花心,点翠地。杯口一侧,錾刻阳文篆书“金瓯永固”四字,另一侧钤“乾隆年制”款。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3、《骏骨图》
《骏骨图》是元代画家龚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骏骨图》描绘了一匹饥肠辘辘的马,它瘦骨嶙峋,几乎抬不起头来,但仍可从其如炬目光中感受到不屈精神。
《骏骨图》写染结合,描绘马的骨骼、肌肉、鬣尾、蹄腕,颇具写生之意。
4、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5、《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按其绘法不同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工笔彩绘图,仅有一套,原存于圆明园。该图艺术价值高,直观效果好。
第二类为墨线白描图,共有3种版本:一是由词臣奉旨校刊乾隆《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的附图,有乾隆十年内府行本;二是光绪十三年石印再版《圆明园图咏》所附分景图,原由孙祜、沈源合绘;三是张若霭绘制的四十景。
如今我们所见到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彩色,是据1983年法国学者赠给中方的乾隆原图底版印制的。
——圆明园大水法石鱼
——金瓯永固金杯
——骏骨图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四十景图
你知道平遥漆器是什么吗?
本文2023-11-13 22:52:1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72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