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找些关于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高姓图腾 第一批姓高的人:高元、高奔戎、高渠弥 高元是历史上最早的一位高姓人。 《吕氏春秋·勿躬》篇说:“高元作室。”高元是远古时期人,是现在所知的历史上第一个以“高”为氏的人。 “高元作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高元发明屋子。高元第一个让人类走出穴居时代进入文明社会,他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发明家”一词所能涵括了。 高元以后,西周时有高奔戎,春秋初年有高渠弥。他们都是最早的一批姓“高”的人。 高奔戎是周穆王的卫士。穆王去郑圃打猎,沼泽芦苇中有虎。高奔戎自告奋勇把老虎擒了回来。穆王大喜,命人打造一个牢笼囚虎,放在东虢地方饲养,於是“东虢”就有了“虎牢”名称。虎牢后来改称成皋,战国时属韩国。公元前249年秦伐韩,韩献成皋给秦。秦在此设关,名“虎牢关”。关在大山上,北临黄河,悬崖绝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楚汉战争时,刘邦、项羽在此鏖战两年半。这个地方现属河南省荥阳汜水镇。 高渠弥是春秋初郑庄公大臣。庄公想任他为卿,但主管国事的首席大臣,太子反对。庄公力排众议,任高渠弥为卿。庄公逝世,太子继位,就是郑昭公。高渠弥担心昭公加害自己,就在陪昭公出猎时杀了昭公,另立国君。第二年,高渠弥陪新国君到卫国去见齐侯。齐侯和新国君有旧仇,就借机杀了他,高渠弥也一同殒命。 高奔戎、高渠弥得“高”为氏的缘由,与高元一样,都已无可稽考。但可以推断的是,他们的子孙有很多就包括在今日人口众多的高姓族群之中。 起源庞杂的高氏主源高后裔,是后世多源合流而成的庞大高姓群体的主源。这支高氏,源出於姜姓,是炎帝的子孙。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齐国公子高的孙子,开始以“高”为氏,称高。公子高是姜姓后代,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高氏出自姜姓”。 姜姓始祖是炎帝。炎帝出生在姜水流域(今天陕西省扶风县一带),所以取“姜”字为姓。炎帝有个后裔叫伯夷,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而建立吕国,子孙就以吕为氏。吕氏有个后裔叫吕尚,就是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原型。他出生在商朝末年,足智多谋,但机遇不佳,到70岁时,还只能天天在渭河边钓鱼为生。有一天周文王来渭河边打猎。出猎前,周文王曾卜一卦。卦辞说:“今天出猎有大收获。不是龙,不是螭(古代传说中无角龙),不是虎,不是罴(一种野兽,现代称为棕熊,也叫马熊或人熊),而是要遇到能帮你成就霸业的辅佐奇才。”周文王在渭河边碰到了吕尚,交谈之后,文王大喜,对吕尚说:“我祖父太公早有预言,将有圣人来帮我们周族振兴,今天果然遇到了您。您现在是我们太公盼望的圣人。”於是命众人尊称吕尚为“太公望”,把他接回去以师礼奉之。在吕尚的帮助下,文王疆域逐步扩大,文王死后,吕尚又帮文王之子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周武王把吕尚封在营丘(今山东省临淄北),建立齐国。吕尚被后人尊称为齐太公。齐太公第六代孙子是齐文公。齐文公有个儿子叫公子高。公子高有个孙子叫。按当时的宗法制度,诸侯家族只包括近亲三代,即诸侯、公子(诸侯之子)、公孙(诸侯之孙)。公孙之子就不再算是公室,而须另外立氏。当时的制度,公孙之子立氏可采多种办法,其中一种是用祖公之名为氏。 是公子高之孙,於是以公子高之名为氏,称“高 ”。后世庞大高姓的主源宣告诞生。 一、来源有四 1、出自姜姓。相传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以姜为姓。炎帝17世孙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7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趸排挤,出齐奔燕。高止9世孙高量为宋国司徒,高量10世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渤海高氏由此发轫,繁衍不息,成为当今高姓族群中最庞大的一支。高洪的一支后裔高隐、高瞻叔侄创立了渔阳高氏、辽东高氏, 另一支后裔高悝创立了广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又创立了京兆高氏。高氏五大望族有四支出自渤海高氏。因此,当今高氏子孙多数为渤海高氏后裔。 2、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也为高氏,也为山东高氏。齐惠公元是齐桓公小白与姬妾少卫姬所生的儿子,当了10年齐国国君。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代也以高为姓。 3、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赐姓,少数民族姓氏改人高姓。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其中一项措施就是改北方胡人复姓为汉族单姓。这一时期,鲜卑族的是娄(楼)氏改姓高氏。据《魏书》所载,鲜卑族中有楼氏改高氏者,另有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是为河北高氏。清朝光绪年间到民国初年,满族姓氏出现了大量改用汉姓的变化,有的以满姓字头音译为汉姓,高佳氏就改为高氏。 北齐重臣高隆之,本姓徐氏,他的父亲被姑婿高氏收养,因从其姓,叫高干,是北魏时的白水郡守。高隆之也从跟随其父姓改姓高。他在北齐时为朝中重要大臣。在他因故被杀死后,北齐皇帝高殷下令由他的兄子高子远承袭了阳夏王的爵位,高子远的后代就在今河南杞县一带发展起来,成为当地的望族。另外,唐朝宦官高力士,是冯盎的曾孙,本姓冯,后被高延福收养,所以改高氏。 当高氏建立北齐政权后,高姓就贵为北齐的国姓,于是北齐皇帝便赐他姓为高姓以示恩宠之举。元景安因在邙山之役中力战有功,被高欢赐爵西华县都乡男,高洋建立北齐政权后,550年(天保元年)赐他姓高。此外,元文遥在北齐时也先后得到高洋、高演皇帝的重用,因迎立高湛皇帝即位有功,566年(天统二年),后主高纬下诏特赐他姓高。他们的后代就以高为姓。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朝鲜半岛封建国家高丽有羽真氏后改高氏的,高句丽原为中国东北浑江流域的一个古老部族,汉朝时属玄菟郡管辖。公元前37年,其部落首领高朱蒙在纥升骨城 (今辽宁桓仁)定都称王,建立高句丽国。高氏在高句丽国的统治维持了600多年的时间。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吉林集安),427年又从国内城迁到平壤。由于高句丽的国王为高氏,所以在古代高句丽国的存在期间,高氏有着较高的政治地位。其中有一部分高氏迁到了中国内地。如高云,其祖父高和是高句丽之支庶,自云高阳氏之苗裔,所以以高为氏。北周时期,曾被封王为巨野县侯的大将军高琳,其祖先就是高句丽人,五世祖高宗归附北魏,被拜为第一领民酋长。高琳因战功显赫,他的一个儿子被别封为许昌县公。高琳的后代就在山东巨野和河南许昌一带发展起来。唐朝大将高仙芝也是高句丽人,在他父亲舍鸡时在唐朝任军职,他也随父亲到安西,后成为唐朝的著名军事将领。其后代也就定居于北京市密云县一带。 4、以"高"字开头的两个字的复姓,后有改单姓"高"为氏。譬如:高车氏、高东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 二、历史上高姓的分布和迁移春秋战国时期,高氏主要活动在华北地区,其中一支在战国后期,楚国灭越后,经吴越之地,进入楚国,最终到达海南。秦汉时期高姓的足迹已经遍布于华北、陕甘宁以及中原地区。东汉末期是高姓的鼎盛时期,在山东地区形成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渤海高姓。西晋时,高姓主要向北和东北迁移。南北朝时,高姓因北齐的灭亡而被迫移民陕南和西蜀。隋唐时期,高姓主要的活动地仍在长江以北,但继续向四川和江浙地区迁移。五代宋元时期,高姓大批移民于江南各地,尤其是江浙地区。明末清初高姓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高姓大约有8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15%,排在第十五位。安徽为高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高姓总人口的15.6%,占安徽总人口的3.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河北、陕西、河南、四川五省,这五省高姓占高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山西、湖北、浙江,这三省的高姓又集中了20%。全国以皖豫陕冀为中心,向东北、西北、东南呈放射形的高姓分布带。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高姓大约有9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为明朝第十九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高姓人口基本没有增长,远远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600年中高姓人口纯增加率为4%,净增加了4万。山东为高姓第一大省,约占总高姓人口的18.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苏(12.5%)、浙江(12.2%),这三省高姓大约占高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西、甘肃、河北,这四省的高姓又集中了29%。宋、元、明期间,高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和西北迁移,特别是向江浙赣地区移民。全国重新形成了山东、江浙赣、陕晋三个高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高姓的人口已达1 452万,为全国第十五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21%。从明朝至今近600年中高姓人口由93万激增到1 450余万,达15倍之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高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1 000年高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安徽、江苏三省,大约占高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北、河南、四川、广东,这五省又集中了31%。山东居住了高姓总人口的14.6%,为高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2.3%。全国形成了渤海湾、东部沿海地区高比率的高姓区域。在近600年间,高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向西南和南方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移动流。 当代高姓的分布频率 高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浙江北部、湖北东部、甘肃西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每平方公里的高姓人口达到2.7人以上,尤其在山东中部的地区高达6.4人。
满族柳姓大多数是
佛多希莫里氏,也称
佛多奇氏。
以北京满族中这个姓比较集中。
但佛多奇氏也分为几个家族,你家出自哪个佛多奇氏目前不好说。
你最好回村里去查看本家族家谱。
11894全国赵氏宗藩庆系录□□卷
宋内府钞本
北图(存二十二卷)
11895全国油麻村赵氏宗谱六卷
(清)赵龙生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孝思堂木刻本
河北大学
注:散居江苏宜兴、丹徒及浙江湖州等地。
11896全国赵氏族谱四卷
清宣统二年(1910)赵尔巽四川刻本 六册
南京大学
11897北京密云天水郡赵氏族谱三卷
石刻本
北京密云县档
11898河北满城玉川赵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赵述诚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钞本 一册
美国
11899河北迁安泺阳赵氏东门统谱六卷
(民国)赵云路等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唐山泰石印局石印本
吉林大学 美国
11900河北丰润赵氏西门统谱七卷
(民国)赵庶蕃 赵春林增纂
民国二十一年(1932)唐山同泰刷印局石印本
七册
华东师大 日本 美国
注:题签作《浭阳赵氏家谱髻龄祖后》。
11901山西洪洞赵氏族谱二十卷
(清)赵晨等辑
清雍正四年(1726)边贻斋刊本 四册
美国
11902山西洪洞赵氏族谱四卷
(民国)赵景宸汇编
民国三十一年(1942)济南茂文斋印刷局铅印本
四册
北图
11903山西阳林赵氏宗谱
清嘉庆十年(1805)钞本 一册
台湾
11904辽宁本溪赵氏谱册一卷
(清)赵永连纂
复印清康熙间刊本
辽宁本溪市城厂镇九龙口村
11905辽宁本溪赵氏分清谱册一卷
(民国)赵永顺纂
民国初年铜刻本
辽宁本溪市城厂镇厂西街
11906辽宁本溪赵氏谱册一卷
(民国)赵芳贵纂
复印本
辽宁本溪市清河城满族乡小市五七衔
11907辽宁本溪赵氏谱册一卷
赵振铎纂
辽宁本溪市清河城乡清河村
11908辽宁辽阳赵氏家谱
(清)赵宏恩辑
清乾隆二年(1737)赵氏刻本 一册
北图
11909上海忠诚赵氏支谱二卷附一卷
(民国)赵锡宝编
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彩文协记印刷公司美术
工艺制版社铅印本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美国
11910江苏宿迁县赵氏家谱四卷
(民国)赵培心 赵光启总理
民国二十四年(1935)半部堂重修本
江苏泗洪县公安局档案室(缺卷4)
11911江苏兴化赵氏念初族谱不分卷
(清)赵恭生等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活字本 八册
吉林大学
11912江苏南通崇川赵氏祚德堂得谱不分卷
(清)鵵国祯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六册
江苏南通市图
11913江苏镇江大港赵氏重修宗谱不分卷
(明)邵颛纂
明钞本 北图
11914江苏镇江润州赵氏宗谱不分坷
Р明崇祯十七年(1644)刊本 四册 日本 美廽
11915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族谱六卷
(清)赵紫瑜续修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刻本
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11916江苏镇江大港赵氏增删校正重修家史八卷
(清)赵中道 赵克全续修
清雍正八年(1730)刻本 十册
吉林大学
11917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族谱十二卷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刊本 十二册
日本 美国
注:又名《古润洪溪赵氏族谱》。
11918江苏镇江古润洪溪赵氏族谱十卷
(清)王文沼 赵明礼撰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刊本
科图(缺卷6)
11919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族谱不分卷
(清)赵元勋等序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刊本 十四册
美国
11920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族谱十卷
(清)赵廷芝续修
清嘉庆十四年(1809)刊本
日本(存卷7-10) 美国(存四册)
11921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斗星分宗谱十卷
(清)赵书田续修
清道光三年(1823)刻本 十册
吉林大学
11922江苏镇江梅巷赵氏宗谱八卷
(清)赵彦等修
清道光九年(1829)享叙堂刊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注:封面题《乾隆癸丑续修洪溪分派赵氏宗谱》
11923江苏镇江大港赵氏分谱六卷
(清)赵方栋等修
清道光十年(1830)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11924江苏镇江大港赵氏分谱八卷
(清)赵澧 赵棫等修
清咸丰元年(1851)木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11925江苏镇江大港赵氏第八大分大二公支下屏
翰分宗谱十四卷
(清)赵存高等修
清同治六年(1867)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存卷7-14)
注:一名《古润洪溪赵氏重修族谱》。
11926江苏镇江洪溪赵氏庆三公支下分谱三卷
(清)赵念祖修 赵增复续辑
清同治十二年(1873)活字本 四册
吉林大学
11927江苏镇江梅巷赵氏重修宗谱十二卷
(清)赵时芬修
清光绪七年(1881)活字本 十四册
江苏苏州市图 美国
11928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斗星分宗谱十二卷
(清)赵雨三主修
清光绪八年(1882)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11929江苏镇江大港赵氏分谱六卷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木活字本
江苏镇江市博
11930江苏镇江古润洪溪赵氏族谱十六卷
(清)赵明备修
清宣统二年(1910)活字本 二十册
吉林大学
11931江苏镇江大港赵氏第四大分仁三公裔下煜
载分续修宗谱四卷
(民国)赵赓元纂
民国元年(1911)活字本 十一册
历史所
11932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文翕分谱十卷
(民国)赵蓉曾纂
民国二年(1913)活字本 十册
历史所
11933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族谱十四卷
(民国)赵文麟修
民国四年(1915)木刻本 十四册
河北大学
11934江苏镇江梅巷赵氏重修宗谱十七卷
(民国)赵桐 赵衡辑
民国六年(1917)享叙堂刊本 五十册
美国
11935江苏镇江大港赵氏迁居住驾庄重修族谱十卷
(民国)赵治中主修
民国十六年(1927)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11936江苏丹徒赵氏支谱二卷首一卷
(清)赵楫等修
清道光三十年(1850)活字本 二册
美国
11937江苏丹徒赵氏支谱二卷
(清)赵邦翰重纂
清光绪十二年(1886)活字本 四册
吉林大学 上海图
11938江苏扬中赵氏家谱
民国间木刻本 六册
江苏扬中县
11939江苏丹阳赵氏宗谱
(明)赵廷桂编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衍庆堂活字本 二册
中央民院
11940江苏丹阳云阳赵氏重修宗谱六卷
(清)赵学曾童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排印本 六册
北图 吉林大学
11941江苏丹阳云阳鸥溪赵氏家乘三十二卷
(民国)赵倘纂
民国三十一年(1942)谷诒堂铅印本 三十五册
历史所
11942江苏句容华阳赵氏宗谱
民国六年(1917)木活字本 十三册
江苏句容县夫王乡赵巷
11943江苏常州观庄赵氏分支小谱四卷
(清)赵味辛等修
清同治二年(1863)活字本 四册
美国
11944江苏常州观庄赵氏支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赵烈文辑
清光绪二年(1876)木活字本
辽宁图 江苏常熟市图 日本 美国
11945江苏常州观庄赵氏支谱二十一卷
民国十七年(1928)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江苏常州市图 江苏苏州市图
11946江苏常州寺庄赵氏宗谱十二卷
(清)赵昉等纂
清光绪十年(1884)敦睦堂刻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11947江苏常州寺庄赵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六年(1917)敦睦堂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11948江苏常州赵氏近支人丁册
(民国)赵毓森编订
民国五年(1916)石印本 一册
江苏常州市图
11949江苏常州赵氏族谱
清稿本 一册
江苏常州市图
11950江苏武进焦溪河口赵氏族谱四卷
(清)赵端恩等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敦睦堂刊本 四册
美国
11951江苏武进西盍赵氏族谱十二卷
(清)赵洪良等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永思堂重刻本 十二册
上海图 美国
11952江苏武进蒋林赵氏宗谱十卷
(民国)赵书文主修
民国十四年(1925)绵远堂活字本 九册
历史所
11953江窦武造韩叵赵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民国)赵多荣等修
民国十五年(1926)永思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11954江苏武进青山门赵氏支谱六卷首一卷
(民国)赵堉修
民国十七年(1928)崇礼堂刻本
福建图 日本 美国
11955江苏无锡赵氏宗谱十六卷
(清)赵启重修
清光绪八年(1882)活字本 十六册
吉林大学
11956江苏无锡赵氏黄桥支甘露世谱四卷附赵氏
捐敷徵信录
(清)赵士奎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活字本 五册
历史所
11957江苏无锡锡山赵氏宗谱十四卷
(清)赵寅恭 赵协卿纂
清宣统元年(1909)活字本 十八册
北图
11958江苏江阴赵氏宗谱八卷
(清)赵洪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宝玉堂木活字本 八册
美国
11959江苏江阴暨阳章卿赵氏宗谱三十卷
(清)赵晋封等修
清光绪九年(1883)木活字本 三十四册
哈尔滨师大 日本 美国
11960江苏江阴暨阳南门赵氏宗谱不分卷
(清)赵炜等序 1
清光绪二十年(1894)永思堂活字本 八十册
美国
11961江苏常熟衔上赵氏十修宗谱□□卷
清钞本 一册
江苏常熟市图(存卷2、5)
11962江苏昆山赵氏家乘十六卷
(民国)赵诒琛等辑
民国八年(1919)刻本
科图 历史所 历博 人民大学 中央
民院 天津图 河北大学 山西图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上海图 华东师
大 南京博 江苏泰州图 江苏苏州图
江苏苏州博 苏州大学 江苏常熟市
图 江苏昆山县图 浙江嘉兴市图 湖
北图 西南师院 云南图 日本 美国
11963江苏昆山浦阳赵氏家乘十卷
(民国)赵诒琛等跋
民国三年(1914)刊本 四册
美国
11964江苏昆山新阳赵氏清芬录三卷
(清)赵诒琛编
民国六年(1917)义庄重刻本 一册
北图 中央民院
11965江窦昆山赵氏清芬录再续题辞
(民国)赵诒琛编
民国十二年(1923)刻本 一册
北图
11966江苏太仓璜泾赵氏宗谱不分卷
(明)赵璧纂 (清)赵封补修
清钞本
科图
11967江苏赵氏支谱十二卷
(清)赵书 赵祖培修纂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刊本 十四册
科图
11968浙江杭州武林赵氏家乘一卷
(清)赵德煃修
稿本 一册
上海图
11969浙江杭州赵洪氏宗谱附祖先坟墓碑记图考
不分卷
(民国)赵洪绳武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一册
美国
回答者: 巴伊__老爷 - 门吏 三级 5-3 08:49
11894全国赵氏宗藩庆系录□□卷
宋内府钞本
北图(存二十二卷)
11895全国油麻村赵氏宗谱六卷
(清)赵龙生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孝思堂木刻本
河北大学
注:散居江苏宜兴、丹徒及浙江湖州等地。
11896全国赵氏族谱四卷
清宣统二年(1910)赵尔巽四川刻本 六册
南京大学
11897北京密云天水郡赵氏族谱三卷
石刻本
北京密云县档
11898河北满城玉川赵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赵述诚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钞本 一册
美国
11899河北迁安泺阳赵氏东门统谱六卷
(民国)赵云路等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唐山泰石印局石印本
吉林大学 美国
11900河北丰润赵氏西门统谱七卷
(民国)赵庶蕃 赵春林增纂
民国二十一年(1932)唐山同泰刷印局石印本
七册
华东师大 日本 美国
注:题签作《浭阳赵氏家谱髻龄祖后》。
11901山西洪洞赵氏族谱二十卷
(清)赵晨等辑
清雍正四年(1726)边贻斋刊本 四册
美国
11902山西洪洞赵氏族谱四卷
(民国)赵景宸汇编
民国三十一年(1942)济南茂文斋印刷局铅印本
四册
北图
11903山西阳林赵氏宗谱
清嘉庆十年(1805)钞本 一册
台湾
11904辽宁本溪赵氏谱册一卷
(清)赵永连纂
复印清康熙间刊本
辽宁本溪市城厂镇九龙口村
11905辽宁本溪赵氏分清谱册一卷
(民国)赵永顺纂
民国初年铜刻本
辽宁本溪市城厂镇厂西街
11906辽宁本溪赵氏谱册一卷
(民国)赵芳贵纂
复印本
辽宁本溪市清河城满族乡小市五七衔
11907辽宁本溪赵氏谱册一卷
赵振铎纂
辽宁本溪市清河城乡清河村
11908辽宁辽阳赵氏家谱
(清)赵宏恩辑
清乾隆二年(1737)赵氏刻本 一册
北图
11909上海忠诚赵氏支谱二卷附一卷
(民国)赵锡宝编
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彩文协记印刷公司美术
工艺制版社铅印本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美国
11910江苏宿迁县赵氏家谱四卷
(民国)赵培心 赵光启总理
民国二十四年(1935)半部堂重修本
江苏泗洪县公安局档案室(缺卷4)
11911江苏兴化赵氏念初族谱不分卷
(清)赵恭生等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活字本 八册
吉林大学
11912江苏南通崇川赵氏祚德堂得谱不分卷
(清)鵵国祯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六册
江苏南通市图
11913江苏镇江大港赵氏重修宗谱不分卷
(明)邵颛纂
明钞本 北图
11914江苏镇江润州赵氏宗谱不分坷
Р明崇祯十七年(1644)刊本 四册 日本 美廽
11915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族谱六卷
(清)赵紫瑜续修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刻本
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11916江苏镇江大港赵氏增删校正重修家史八卷
(清)赵中道 赵克全续修
清雍正八年(1730)刻本 十册
吉林大学
11917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族谱十二卷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刊本 十二册
日本 美国
注:又名《古润洪溪赵氏族谱》。
11918江苏镇江古润洪溪赵氏族谱十卷
(清)王文沼 赵明礼撰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刊本
科图(缺卷6)
11919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族谱不分卷
(清)赵元勋等序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刊本 十四册
美国
11920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族谱十卷
(清)赵廷芝续修
清嘉庆十四年(1809)刊本
日本(存卷7-10) 美国(存四册)
11921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斗星分宗谱十卷
(清)赵书田续修
清道光三年(1823)刻本 十册
吉林大学
11922江苏镇江梅巷赵氏宗谱八卷
(清)赵彦等修
清道光九年(1829)享叙堂刊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注:封面题《乾隆癸丑续修洪溪分派赵氏宗谱》
11923江苏镇江大港赵氏分谱六卷
(清)赵方栋等修
清道光十年(1830)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11924江苏镇江大港赵氏分谱八卷
(清)赵澧 赵棫等修
清咸丰元年(1851)木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11925江苏镇江大港赵氏第八大分大二公支下屏
翰分宗谱十四卷
(清)赵存高等修
清同治六年(1867)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存卷7-14)
注:一名《古润洪溪赵氏重修族谱》。
11926江苏镇江洪溪赵氏庆三公支下分谱三卷
(清)赵念祖修 赵增复续辑
清同治十二年(1873)活字本 四册
吉林大学
11927江苏镇江梅巷赵氏重修宗谱十二卷
(清)赵时芬修
清光绪七年(1881)活字本 十四册
江苏苏州市图 美国
11928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斗星分宗谱十二卷
(清)赵雨三主修
清光绪八年(1882)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11929江苏镇江大港赵氏分谱六卷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木活字本
江苏镇江市博
11930江苏镇江古润洪溪赵氏族谱十六卷
(清)赵明备修
清宣统二年(1910)活字本 二十册
吉林大学
11931江苏镇江大港赵氏第四大分仁三公裔下煜
载分续修宗谱四卷
(民国)赵赓元纂
民国元年(1911)活字本 十一册
历史所
11932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文翕分谱十卷
(民国)赵蓉曾纂
民国二年(1913)活字本 十册
历史所
11933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族谱十四卷
(民国)赵文麟修
民国四年(1915)木刻本 十四册
河北大学
11934江苏镇江梅巷赵氏重修宗谱十七卷
(民国)赵桐 赵衡辑
民国六年(1917)享叙堂刊本 五十册
美国
11935江苏镇江大港赵氏迁居住驾庄重修族谱十卷
(民国)赵治中主修
民国十六年(1927)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11936江苏丹徒赵氏支谱二卷首一卷
(清)赵楫等修
清道光三十年(1850)活字本 二册
美国
11937江苏丹徒赵氏支谱二卷
(清)赵邦翰重纂
清光绪十二年(1886)活字本 四册
吉林大学 上海图
11938江苏扬中赵氏家谱
民国间木刻本 六册
江苏扬中县
11939江苏丹阳赵氏宗谱
(明)赵廷桂编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衍庆堂活字本 二册
中央民院
11940江苏丹阳云阳赵氏重修宗谱六卷
(清)赵学曾童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排印本 六册
北图 吉林大学
11941江苏丹阳云阳鸥溪赵氏家乘三十二卷
(民国)赵倘纂
民国三十一年(1942)谷诒堂铅印本 三十五册
历史所
11942江苏句容华阳赵氏宗谱
民国六年(1917)木活字本 十三册
江苏句容县夫王乡赵巷
11943江苏常州观庄赵氏分支小谱四卷
(清)赵味辛等修
清同治二年(1863)活字本 四册
美国
11944江苏常州观庄赵氏支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赵烈文辑
清光绪二年(1876)木活字本
辽宁图 江苏常熟市图 日本 美国
11945江苏常州观庄赵氏支谱二十一卷
民国十七年(1928)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江苏常州市图 江苏苏州市图
11946江苏常州寺庄赵氏宗谱十二卷
(清)赵昉等纂
清光绪十年(1884)敦睦堂刻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11947江苏常州寺庄赵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六年(1917)敦睦堂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11948江苏常州赵氏近支人丁册
(民国)赵毓森编订
民国五年(1916)石印本 一册
江苏常州市图
11949江苏常州赵氏族谱
清稿本 一册
江苏常州市图
11950江苏武进焦溪河口赵氏族谱四卷
(清)赵端恩等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敦睦堂刊本 四册
美国
11951江苏武进西盍赵氏族谱十二卷
(清)赵洪良等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永思堂重刻本 十二册
上海图 美国
11952江苏武进蒋林赵氏宗谱十卷
(民国)赵书文主修
民国十四年(1925)绵远堂活字本 九册
历史所
11953江窦武造韩叵赵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民国)赵多荣等修
民国十五年(1926)永思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11954江苏武进青山门赵氏支谱六卷首一卷
(民国)赵堉修
民国十七年(1928)崇礼堂刻本
福建图 日本 美国
11955江苏无锡赵氏宗谱十六卷
(清)赵启重修
清光绪八年(1882)活字本 十六册
吉林大学
11956江苏无锡赵氏黄桥支甘露世谱四卷附赵氏
捐敷徵信录
(清)赵士奎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活字本 五册
历史所
11957江苏无锡锡山赵氏宗谱十四卷
(清)赵寅恭 赵协卿纂
清宣统元年(1909)活字本 十八册
北图
11958江苏江阴赵氏宗谱八卷
(清)赵洪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宝玉堂木活字本 八册
美国
11959江苏江阴暨阳章卿赵氏宗谱三十卷
(清)赵晋封等修
清光绪九年(1883)木活字本 三十四册
哈尔滨师大 日本 美国
11960江苏江阴暨阳南门赵氏宗谱不分卷
(清)赵炜等序 1
清光绪二十年(1894)永思堂活字本 八十册
美国
11961江苏常熟衔上赵氏十修宗谱□□卷
清钞本 一册
江苏常熟市图(存卷2、5)
11962江苏昆山赵氏家乘十六卷
(民国)赵诒琛等辑
民国八年(1919)刻本
科图 历史所 历博 人民大学 中央
民院 天津图 河北大学 山西图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上海图 华东师
大 南京博 江苏泰州图 江苏苏州图
江苏苏州博 苏州大学 江苏常熟市
图 江苏昆山县图 浙江嘉兴市图 湖
北图 西南师院 云南图 日本 美国
11963江苏昆山浦阳赵氏家乘十卷
(民国)赵诒琛等跋
民国三年(1914)刊本 四册
美国
11964江苏昆山新阳赵氏清芬录三卷
(清)赵诒琛编
民国六年(1917)义庄重刻本 一册
北图 中央民院
11965江窦昆山赵氏清芬录再续题辞
(民国)赵诒琛编
民国十二年(1923)刻本 一册
北图
11966江苏太仓璜泾赵氏宗谱不分卷
(明)赵璧纂 (清)赵封补修
清钞本
科图
11967江苏赵氏支谱十二卷
(清)赵书 赵祖培修纂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刊本 十四册
科图
11968浙江杭州武林赵氏家乘一卷
(清)赵德煃修
稿本 一册
上海图
11969浙江杭州赵洪氏宗谱附祖先坟墓碑记图考
不分卷
(民国)赵洪绳武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一册
美国
「高」源出 ;
一 ; 出自姜姓,以邑为氏。春秋时,姜太公六世孙齐文公吕赤之子受封于高邑(在今河南省禹县)称为公子高。其孙傒,以祖封邑为名氏,称高傒,其后有高氏。
二: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齐惠公吕元之子为公子祁,字子高。其支孙以王父字「高」为氏。
三 ; 改姓,据《北齐书》云,北齐文宣帝姓高名洋,当时有鲜卑族人元景安,元文遥因有功,被赐姓高。北齐时高隆之,本姓徐氏,因其父为高欢所养,改姓高。《魏书》载,后燕皇帝慕容云,本鲜卑族,自称高阳氏后代,改姓高,称高云。
家族名人
高洋
高力士(684~762)
唐代的宦官。个性谨慎细心而聪敏,深受玄宗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擅权弄政。肃宗时,被弹劾流放至巫州,宝应时被赦还,病死途中。
高崇文
唐代幽州人。贞元年间(公元785~805)跟随韩全义镇守长武城,管理军队很有成绩。吐蕃侵犯宁州时,他率兵前往营救,大获全胜,封渤海郡王。剑南西川节度使谋反,高崇文被推荐为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领兵征讨,八战皆胜,刻石记功,封南平郡王。铭功:刻文字于石头上记载功绩。
地望分布
河北,辽宁渤海湾 北京密云 辽宁大凌河以东 江苏阳州 河南洛阳
帮我找些关于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本文2023-11-13 22:38:5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72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