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田氐由来
岑巩县注溪镇衙院村,这是一个典型的思州风格的村寨,门对龙江河,依山而居,全村姓田,其户口簿上的族别是土家族,但是找不到相关的土家族服饰,语言是通俗易懂的思州方言。所以在交谈过程中,不存在语言的差别。
当追溯家族的历史时,这里的田姓显得非常自豪,因为他们是当年思州土司的后裔,明代最后的思州土司田琛是他们的直系祖先。
田氏土司第一代先祖,记载为田宗显,田宗显的籍贯,资料中为陕西雁门郡,现在在岑巩田家的神榜上,田家的郡望为雁门堂。
应该说,思州真正的有案可查的历史人物,应该是田佑恭。在目前我们看到的万历本《黔记》大事记卷上里面,是这样记载这件事的。
徽宗:丁亥,大观元年,番部长田佑恭入朝,后加注释:佑恭即思州田氏祖。
在这里,田佑恭成了田氏先祖,这种身份在正史上,显然更可信一些。
田佑恭是典型的“南人”血统,依照现在的民族成分划分,应该是“土家族”。北宋大观元年(1107),思州蕃部长田祐恭内附。
宋徽宗显然对来自西南田佑恭的归诚大为满意,政和八年(1118),田祐恭授封为思州刺史,建思州治、始有印信,领务川、邛水、安夷、思邛4县。由于田祐恭屡次率“思黔土兵”为宋王朝“平叛”效力,立下大功,被封为少师思国公保安蕃部、奉宁军承宣使和知思州军民事,加贵州防御使。
田景贤是思州田氏中一位重要的人物,至元十四年(1277),田景贤被授予思州军民宣抚使,隶属于湖广行省。田景贤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他把思州的统治中心搬迁到清江城(现岑巩县思旸镇)。田景贤把目光落在了这里,建立起新的军事基地。之后,果然势态如同自己所料,他的黑色蛮兵顺利地拿下南方,兵锋直指广西。
宋末元初,是田氏势力大发展的时期,领地大大扩展,星罗棋布,犬牙交错,东至今湖南省湘西广大地区,南达今广西桂林之北,西到今贵阳一带,北抵今四川重庆边缘,领镇远府、务川县及蛮夷长官司六十六个,在今岑巩、玉屏、万山、镇远、三穗、天柱、湖南省新晃一带曾设台蓬若(峨)洞住溪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黄道溪长官司、野鸡坪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平溪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
兴盛往往是衰败的开始。当田氏土司辉煌的时刻,分裂也出现了。田氏分家,昔日的田氏领土一分为二。至正二十五年(1365)六月初二,朱元璋平陈有谅,略地湖南,思南宣慰使田仁智谴都事杨琛纳土归附,朱元璋以其率先来归,仍授思南宣慰使。是年七月初九日,思州宣抚使田仁厚谴都事林宪、万户张思泉纳款,于是,朱元璋命改思州宣抚司为思州镇西等处(一载思南州镇西等处)宣慰司,以田仁厚为宣慰使。从此,思州田氏正式分为思州、思南两部。
思州土司的彻底没落是在明代初年。明永乐九年(1411),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构怨结仇互相残杀,战事不停,且屡不接受朝廷禁令,明成祖朱棣为了“不可令遗孽(田氏)重踵为乱”,并达到在其领地建郡县的目的,决定解决田氏两家(思州、思南)的争端,命镇远侯顾成率兵5万执田琛送京师。永乐十年(1412),田琛被朝廷革罢、伏诛。同年三月初五日晨,以灭伦罪执田宗鼎。永乐十一年(1413)三日,乃废思州、思南二宣慰司,把二田领地分置为八府:思州宣慰司地置思州、黎平、石阡、新化(今锦屏现地)4府;思南宣慰司地置思南、镇远、铜仁、乌罗(今松桃县地)4府。八个府均由朝廷派流官直接治理。府下仍设长官司(土司),形成“土流并治”的局面。
田琛的轻率带来的后果是巨大的。田氏家族在思州的统治不复存在,之后,田氏家族部分没有被捕的人员摘下了“高贵家族”的桂冠,为了逃避朝廷的追捕和社会的歧视,他们隐藏了显赫的家族身份,隐蔽在普通的人群中,直到明帝国的灭亡。明代末年,田氏土司家族的直系后裔田惟栋把家从田家院迁移回故地,这块地方应该是原来田氏土司的私有庄园,它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叫衙院——意思就是衙门大院,能够叫这个名字的,与田氏宣慰使的记忆有关。土地依旧,而田氏的威严已经荡然无存,田氏家族只能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回忆祖上那显赫的辉煌。
江苏扬州田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田成棋等重修,王耀堂编辑,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详见田氏宗亲网http://wwwtszqnet/indexasp
田姓来源有三:
1、田姓出自妫姓,为妫满之后。据《史记•田完世家》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齐桓公封妫完于田地,其后子孙以地为氏,称田姓。
2、出自黄姓所改。据《明史》所载,明初有辅佐惠帝之黄子澄,因上削藩之策而激怒诸侯,被杀。其子黄子经为避祸改为田终,迁居今湖北咸宁一带,后世子孙也以田为姓。
3、出自其他少数民族。如并州田姓源出匈奴,金时女真人阿不哈氏,汉姓为田,清时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为白族,西夏人有姓田者,如今苗、瑶、彝、土家、回、蒙、藏、满、朝鲜族等有此姓。
修缮家谱的话考虑下电子版本的,百姓通谱网,优势:资料完整、支系清晰、上谱及时、查谱便捷、寻亲广泛、图文并貌、教娱一体、交流自如、家企共荣、节省资源、流传久远。
三百多年前,朝鲜国高官田好谦致士还家,银丝华发垂垂老矣,含饴弄孙。
人至暮年总会想起很多往事,孙儿们常常听祖父念叨故国旧事,每每谈及,祖父的目光总是望着遥远的故乡——华夏大地。
早年他因意外流落异国,转眼已风烛残年,却无法落叶归根。儿孙绕膝也难解心中郁结,幸而有生之年无法完成之事,尚可托付于后世子孙。
指着故乡的方向,他一遍又一遍地嘱咐:那是广平府风正村,我们的祖先就在那里,千万不要忘了。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回去认祖归宗,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田氏田好谦这一分支,远离故土,在朝鲜国定居,三百多年间逐渐发展成一个大家族。他们被冠以韩国田氏家族之名,却深知根在中国。
他们牢记祖训,跨越近四个世纪,开始艰难曲折的寻根之旅。
庞大的田氏家族发源于华北平原,后迁徙移居到全国各地,其中一分支就搬迁到了河北风正村,在这里落地生根。
风正村田氏家族绵延几代,家世平平,到明朝时家族方兴盛起来。明朝商业发达,田家也开始经营生意,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家族生意逐渐做大。
发展到田好谦祖父一辈,开始走入官场。他的祖父在朝廷身居要职,由此一来,家族生意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
到明崇祯年间,田家的生意甚至做到朝鲜附近,开始跨国贸易。
一日田好谦奉命前往朝鲜附近的岛上,结算来往账目,谁料此行成他人生的转折点。此时明朝已是穷途末路,清军虽未入关,但皇太极早已称帝建朝,大局已定。
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并通知朝鲜王朝进贡朝贺。然而朝鲜仁祖一心效忠明朝,誓死不从,皇太极盛怒之下派兵攻打朝鲜。田好谦一行人措手不及,在岛上遇袭,被清军俘虏。
清军见他相貌端正、气度不凡,而且并非朝鲜人,乃大清子民,于是便将他放了。身无分文的他无法还乡,就流落到了附近的朝鲜国。
当时的朝鲜王朝,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全国皆使用汉字。田好谦流落到朝鲜后,因为汉字写得好,被一将军收入门下。
他从小饱读诗书,深谙中华传统礼节,做人行事彬彬有礼。同行的还有十几个中国人,他身处众人间如鹤立鸡群,卓尔不凡。
人品才学俱佳,将军非常尊重他,待他与旁人不同,经常向他请教问题,还帮助他适应当地生活。
国家正处于混乱阶段,一时之间也无法回去。既来之则安之,生活工作尚可,于是田好谦就安心留下了,等到时机成熟再回去也无妨。
可没想到他的后半生,再也没机会踏上家乡的土地。
在朝鲜停留八年期间,将军对田好谦像朋友一样,给了他很多帮助。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彻底得到了这位将军的信任。
将军事务繁忙,顾及不暇,谁知他的部下趁机发动叛乱,企图夺权。田好谦得知后沉着应对,利用自己的智勇和谋略,帮助将军顺利度过危机。
这让将军更加对他刮目相看,并且非常感激,一心想要提拔他。但是他一直推辞,只说是报将军知遇之恩,还谦逊地说自己朝鲜语欠佳,难以担当重任。
不过金子散发的光芒,始终会吸引到更多的人。他在将军手下尽心做事,多次立功。胆大心细还有智谋,锋芒毕露,很快就受到了朝鲜孝宗的赏识。
孝宗将他调到身边,委以重任。凭借自己的才智和胆识,他的官位也一路擢升,逐渐成为朝鲜王朝重要官员。
一朝流落他乡,人生地不熟,只能小心翼翼地摸索。幸好田好谦机智聪慧,化险为夷,最后还能在朝鲜国有所作为,实在是难得。
虽然在朝鲜的生活和事业顺风顺水,但他心里却一直想回国,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他一直认为待在朝鲜只是权宜之计,有朝一日还是会重返家乡。
可事与愿违,田好谦等了一辈子,也没能再见故乡的亲人一面。
田好谦在朝鲜做官期间,娶妻生子。他的妻子是浙江人氏,所以他很满意这桩婚事。不过早年他在家中已娶过一妻,并育有一子。
他后娶的妻子温柔贤惠,生下七个孩子,为后来田氏家族在朝鲜发展壮大,打下了基础。田好谦子孙后代众多,晚年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
他彻底在朝鲜落地生根了,眼看自己年事已高,返乡无望,心里十分难受。为了缓解思乡之情,每到家乡祭祖之日,他都会将全家老小带到海边,朝着家乡的方向跪拜。
年纪越大,田好谦就越是容易情绪激动。他每次向孙子们说起往事,眼泪就止不住的下来。孙辈们不忍看祖父如此伤心,依着他的回忆和描述,照葫芦画瓢在家附近建了一个假的“风正村”。
重病的他一直咽不下一口气,嘴里嘟囔着要回家、回去、故乡……他的家人将他抬到“风正村”,迷迷糊糊的田好谦以为真的回到了故土,心满意足,那之后没多久就安心地走了。
田好谦的灵魂,想必早已飘回了自己的家乡。
他的子孙们也被祖父感动,一直铭记他的遗训,要回到风正村,认祖归宗。这逐渐成了他们家族的祖训,代代相传,正是由于田好谦的坚持,才最终指引田氏家族找到自己的根。
落叶归根,是中国人刻在灵魂深处的执念,古人尤其看重。到了今天,即使很多年轻人说并不在乎,其实一旦到了那一天,想到的还是魂归故里。
田好谦去世后,留下了丰厚的房产和地产,田氏在朝鲜的发展越来越好。他的子孙后代都非常有出息,因此官位得以传袭下来。
他们没有放弃过寻根之路,清康熙年间,田好谦的儿子田得雨出使京城,一到地方他就四处托人打听“风正村”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探听到两位田家后人的消息。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如果贸然前往恐会误了出使之期,在得知他们的住处后,田得雨只能寄去书信。
远在风正村的田家收到信时,急忙赶往京城,但此时田得雨早已返回朝鲜,他们也就彼此错过了。不过两家并没有断了书信来往,并将所有信件小心保存下来,只可惜两边从始至终都没能见上一面。
田得雨返回朝鲜后,同家人商量,将寻根的任务写入家谱,留与子孙后代。并且田家子孙死后,墓碑上一定要刻上“广平府田氏”五个大字。
田得雨是朝鲜著名的大将军,曾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墓碑,至今还保存完好。
如此,远在朝鲜的田氏子孙,每一代都将自己是中国人刻在心中,从未忘记。经过了367年,期间两家的书信往来一度因为战乱而中断。
不过双方都没有放弃过,直到2004年,分离了将近四个世纪的亲人才得以相见。韩国的田氏家族赶到河北风正村,两边一起举行了认祖仪式,双方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寻回根的韩国田氏家族,在当地创办风正小学,设立奖学金。除此之外还尽力促成韩国企业与当地的合作,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继田好谦离散之后,这长达367年的分离终于结束,流浪在外的田氏子孙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
他乡再好,终究不是自己的故乡。生于何地,也将死于此地,这是千百年来每个中国人,最简单最纯粹的想法。
亲身经历过离乡背井之苦,才更懂得落叶归根这四个字有多么重要。无论身在何处,永远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这样的归属感是任何情感都无法替代的。
贵州田氐由来
本文2023-09-22 08:26:3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7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