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在中国相声艺术的发展历程中究竟占据怎样的地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3浏览:3收藏

郭德纲在中国相声艺术的发展历程中究竟占据怎样的地位,第1张

平心而论,确实是郭德纲让剧场相声又火了一把,大批年轻人开始对相声感兴趣,确实是郭德纲的功劳。他的脑子很聪明,实在是聪明,有商业头脑,这点不得不承认。

在相声表演上,郭德纲的作品最大缺点就是过于碎,为了获得效果,不惜牺牲相声的节奏感和完整性,一大堆碎包袱串联,经常忽略前后叙事的合理性,著名曲艺理论家薛宝琨先生曾经评价过郭德纲:能在意料之外,没在情理之中。他近几年的作品也经常是拿旧活改,也开始洒狗血,他开始像一个商人而不是相声演员了

逗乐坊“笑匠”,90后优秀演员,出生于“曲山艺海”的泉城济南,自幼喜爱曲艺,2006年拜山东相声名家孙小林先生为师,深受教益,基本功扎实,善于表演“贯口活”、“柳活”,且受师兄孙承林熏陶,擅长快板。14岁时曾获得山东省曲艺大赛(非专业组)表演二等奖,在济南“晨光茶社”担任相声演员,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2011年考入重庆大学美视**学院,同年底加入重庆“逗乐坊”,成为主力相声演员,与胡焕阳结为搭档,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常在节目中增加时尚元素,颇受观众欢迎。 2012年3月,在重庆市第三届曲艺大赛中获表演三等奖。

常演节目:《歌唱家》、《数来宝》、《报菜名》、《反义词》、《中国好声音》、《如何是好》、《山东二簧》、《卖布头》、《汾河湾》、《考场遐想》、《百将谱》等。 逗乐坊“笑匠”,重庆市巴南区戏剧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曲艺家会会员。1985年参加杨紫阳、叶利中在重庆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的“相声艺术学习班”;1986年参加侯宝林、薛宝琨、高玉琮等在重庆市南桐举办的“相声艺术创作表演学习班”,1987年加入重庆市曲艺家协会。2006年起担任重庆市巴南区戏剧、曲艺家协会副主席。2007年1月,正式拜师仇小豹先生,成为大徒弟,长年活跃于曲艺舞台。2012年加入重庆“逗乐坊”,尤其擅长用重庆方言表演相声,独具特色,深受当地观众喜爱。

创作作品:相声《第二封情书》、谐剧《特殊观众》、方言诗朗诵《转变》、小品《爱心》等。常演节目:《一封家书》、《学说唱》、《山城趣话》、《方言趣谈》、《我是重庆控》、《打灯谜》、双簧等。 逗乐坊“笑匠”,重庆市曲艺家协会会员,重庆本土优秀80后相声演员,自幼喜爱相声艺术,六岁起开始登台演出。1997—1999年,曾到北京访名师求艺。2007年进入重庆市喜剧艺术团从事专业相声表演。2008年调入重庆市曲艺团,曾与程功搭档,演出相声、双簧等节目。多年来,在相声名家仇小豹先生的指导下继续从事相声创作和表演,逐渐形成了自己不温不火、沉稳老练的风格。2012年加入重庆“逗乐坊”,善于结合重庆方言特色抖包袱儿,且精于模仿,擅长表演“柳活”等。2013年11月,正式拜仇小豹先生为师。

常演节目:《重庆俏皮话》、《打牌论》、《学说唱》、《山城趣话》、《瘦身传奇》、《唱着过一生》、《我爱重庆话》等。 逗乐坊“笑匠”、主持人,本名耿淼,重庆市曲艺家协会会员。生于重庆北碚,从小喜爱曲艺艺术。2004年起受教于相声演员程鹏,学习相声、小品、快板的创作与表演,2008年正式拜其为师,成为李金斗先生再传弟子。多次赴京观摩学习,有幸得到姜昆、李金斗、师胜杰等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的点拨指导,并有幸向刘颖、王平、大兵、周炜、常亮等著名相声演员求教学习,深受教益。善于创作,被重庆市故事家协会选送参加重庆市中青年文艺骨干培训班,作为重庆市文艺苗子进行培养,所创作品《使命在召唤》荣获优秀作品奖。2012年加入重庆“逗乐坊”,担任相声专场主持人兼演员。

常演节目:《新老之间》、《规律漫谈》、《穿越梦》、《送春联》、《笑的研究》、《谁聪明》。 逗乐坊“笑匠”,祖籍河北张家口,自幼热爱相声艺术,2008年考入重庆读大学。在校期间,大力宣传语言文化艺术,组织语言类文艺演出,擅长捧哏,与程世杰结为搭档,被观众称为“盛世组合”。活跃在校内外的舞台上,积累了较丰富的舞台经验。2011年4月,与搭档程世杰在学校成功举办相声专场,重庆市涪陵区电视台《魅力涪陵》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积极参加校外各类公益类演出,曾获“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全国青少年文艺人才选拔大赛中重庆赛区曲艺类金奖”。2011年底加入“逗乐坊”。2012年获重庆市第三届曲艺大赛表演三等奖。2013年11月,正式拜师仇小豹先生。

常演节目:《买卖论》、《游丰都》、《明星梦》、《收藏家》、《节日游戏》、《第六感》、《天下无贼》、《白事会》等。 逗乐坊“笑匠”,90后优秀演员,生于重庆巫山,重庆市曲艺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故事家协会会员,本科学历。从小热爱相声,曾在大学校园推广相声,擅长逗哏,表演活泼。2012年加入“逗乐坊”,任相声演员,与余七结为搭档,多次参加“送欢乐·进基层”下乡演出,为广大市民送去笑声。2013年11月,正式拜重庆相声名家仇小豹先生。

常演节目:相声《明星梦》、《反正话》、《打灯谜》、《学小曲》等。 逗乐坊“笑匠”,90后优秀演员,四川绵阳人,本科学历。自幼热爱相声,在大学校园推广相声艺术。2011年底,与李胡暕、隋岩龙、李凯、张旋等发起成立重庆大学哥乐相声社。在重庆第三届大学城相声小品大赛中,创作、表演的相声《医院历险记》获得一等奖。2012年加入“逗乐坊”,任相声演员兼主持人,与李尚林结为搭档,多次参加进社区、进基层演出。

常演节目:相声《时尚生活》、《医院历险记》、《学小曲》、《打灯谜》、《反正话》等。 逗乐坊“笑匠”,陕西榆林人,本科学历。在武汉读大学期间,曾随天乐社徐永刚先生学习相声艺术,在校园舞台和天乐社剧场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2013年加入“逗乐坊”,任相声演员,以捧哏见长。

常演节目:相声《怯洗澡》、《八扇屏》、《对春联》、《找堂会》、《山西家信》等。

传统相声中“歪批歪讲”相声节目很多,其中包括《歪批三国》、《歪讲百家姓》、《讲四书》、《讲帝号》、《歪讲三字经》等等。都是相声演员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曲解歪讲,做文字游戏,透过风趣幽默的歪批曲解显示了批讲者的智慧光芒。 薛宝琨先生在《中国人的软幽默》一书中说:“中国人的性格就是如此,既有庄重、理智、拘谨的一面,也有热情、开朗、乐观的一面,特别是老百姓,性喜嘻戏,行尚滑稽,语多诙谐。大凡每一群体,都有讲笑话、制谜语的能手,都有善事模拟领导、名人和“不苟言笑”者的举止、情态,以相谐谑的喜剧人物。”而相声演员正是这样“以相谐谑的喜剧人物”。他们对于经典的曲解歪讲正是以他们独有的方式——“笑”来对经典“以相谐谑”。而这种歪批歪讲经典的幽默方法并非相声演员首创,而由来已久。早在三国时期就有:难张温秦宓逞天辩,蜀臣秦宓曲解《诗经》来诘难张温。南北朝时期北齐高祖钟爱的优伶石董桶,他更是擅长歪解经典做语言文字游戏的行家。《启彦录》中记载他征引《孝经》中:“父子之道,天性也。”曲解“天”姓“也”。他曲解《论语》: 动筒(董桶)又尝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又问:“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会不解孔子弟子着冠者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座中大悦,博士无以应对。 这两位都可以看作是歪解经典的高手,也可看作是相声演员歪批歪讲经典的前辈。而相声演员更是将这种历史悠久的幽默方法应用到相声中来,纵横驰骋,运用自如。(“石董桶”对《论语》的曲解,似与相声《歪讲三字经》中的曲解异曲同工。) 下面咱们试以传统相声《歪批三国》为例,具体分析一下: 侯宝林、刘宝瑞、苏文茂三个版本的《歪批三国》,均以“《三国演义》中带‘三’的回目多,故而叫《三国演义》”为“诗眼”,着力在“三”字上面做足文章。而又各有不同,仅以此段相声的“底”来区分:侯版——“三妻”;刘版——“三个不知道”;苏版——“三个数学家”。 侯宝林先生以学者的姿态对《三国演义》进行饶有趣味的评点,使听众听后对《三国演义》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无疑是对小说本身最好的宣传,同时也是利用前人研究《三国演义》成果运用到相声当中,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侯版的《歪批三国》的“底”耐人寻味,对“三妻”——三人对妻子的态度(刘备撇妻、吕布恋妻、刘安杀妻)加以引申曲解。而这其中的曲解歪讲直接来自《毛(宗纲)批三国演义》中的批注。咱们来看一下在《毛批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中,对刘安杀妻的批注: 又说刘安杀妻为食之事,操乃令孙乾以金百两往赐之。[千金买骏骨,百金谢狼肉,一上黄金台,一饱刘君腹。刘安得此金,又可娶一妻矣!但恐无人肯嫁之耳。何也?恐其又当作野味请客也。

各执一词,北京的相声演员认为相声鼻祖是张三禄,天津则认为是朱绍文。在马三立写的相声家谱中把张三禄作为第一代相声演员,据马三立说,朱绍文早年曾向张三禄学艺。

张三禄  相声艺人。北京人。乃迄今已知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北京相声艺人。

  他是天桥艺人“管儿张”的先辈,据艺人们说曾是北京东、西、北城艺人的头目。他原为八角鼓艺人,亦通晓口技、戏法等技艺,后改说相声。其艺术活动年代下限大抵在清朝同治年间,上限在咸丰或道光年间。八角鼓搭班分其演唱艺术为吹、打、弹、拉、说、学、逗、唱八部,有生、旦、净、末、丑诸般角色。其丑角登场,以抓哏逗乐为主。据云游客《江湖丛谈》(1936年北京《时言报》社版)载:“八角鼓之有名丑角儿为张三禄,其艺术之高超,胜人一筹者,仗以当场抓哏,见景生情,随机应变,不用死套话儿,演来颇受社会各界人士欢迎。后因性情怪僻,不易搭班,受人排挤,彼愤而撂地。当其上明地时,以说、学、逗、唱四大技能作艺,游逛的人士皆愿听其玩艺儿。张三禄不愿说八角鼓,自称其艺为相声。”他在演出时使“暗春”(用幔帐围着演员说相声、口技,听众闻其声,不见其人)也极拿手,曾被誉为“暗春泰斗”。据薛宝琨《中国的相声》(1985年人民出版社版)中介绍,近世满族艺人玉小三曾回忆说:“张三禄说单口笑话(即单口相声)最有名望,‘活儿’非常出色,内容也净,也可以吸收妇女观众,当时十二文钱可买一斤面,他一天可以赚到二十五六吊钱。可见当时群众是多么拥护他。他常说的活儿有《贼鬼夺刀》、《九头案》等。”《贼鬼夺刀》传留了下来,仍是传统相声名篇。在清代“百本张”钞本子弟书《随缘乐》一篇中有“学相声好似还魂张三禄”的字句,亦可见张三禄的相声艺术在相声发展早期已有重大影响。

包袱”是相声语篇的一个基本构成单位。薛宝琨(2004)在《关于相声的“包袱”》一文中认为,相声的“包袱”就是相声的笑料。按照演员的说法,“包袱”是一个装满笑料的包裹。演员在观众不知不觉中将包袱皮打开,把笑料一件一件装在里面;然后又偷偷系牢包袱扣子,等待时机成熟突然抖落。由于笑料是在观众不知不觉中装在里面的,因此当包袱抖落时,观众一定出乎意料而失声大笑。同时又由于笑料是面对观众一件一件装在里面的,因此在大笑之余又觉得合理可信。这就叫笑得“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于情理之中”。可见,相声的幽默之处在于它的语篇构成利用并打破观众“合于情理”的语用习惯和心理定势,从而达到“出乎意料之外”喜剧的文体效果。

相声里引人发笑的艺术语言叫"包袱"。它是相声演员沿用的术语,实际上它和笑料、噱头的意思完全一样。运用中有"系包袱"和"抖包袱"的过程。

一般说一段笑话,有一两个"包袱"就可以了。

坚冰已然打破,航道已经贯通。打倒“四人帮”后,中国知识界振奋不已。薛宝琨与北大的同学在一起交谈,取得共识,决心在这“政通人和”之时,振作发愤,再图大业。真正坐下来研究些东西,著书立说。

尽管薛教授对我笑谈他的人生哲学是养家糊口,生儿育女,追求一种平凡、平淡、平实的生活与心境,由此他提出三小主义(小城市、小单位、小差使)而在文革中遭到批判,然而他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深的关切,对自己钟爱的事业的孜孜以求却时有流露。“逝者如斯”,失去的大好时光不能再来,而珍惜今日的光阴却是现实而必须的。于是他摩拳擦掌,重振旗鼓,文思如“万斛泉源随地涌出”,“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洋洋洒洒,十几年一共写下了三百万字的十五本大作。

人生有时叫人捉摸不透。当一个人遭遇不幸,受尽折磨与苦难,决心远离那段生活时,若干年后,恰恰是那不堪回首的往事生涯反而施惠于他。由此我想,谁说苦难不是一笔财富呢薛宝琨不愿再回到让他伤心的广播说唱团,可是那里又有他的事业与汗水,有他相濡以沫,志同道合的挚友,让他魂牵梦索,不能割舍。所有这些就都变作了文字流淌于他的字里行间……

值得指出的是,薛宝琨一开始就自觉地将相声当作中国俗文化这一视角去进行研究的。过去人们认为,相声没有历史可谈。为相声作史完全是附庸风雅的空谈。薛宝琨说,任何东西都有历史。相声覆盖了中国的俗文化。在通俗艺术样式中,老百姓做人的道理往往通过说书唱戏,谈古论今加以表现,寓教于乐。

于是薛宝琨从1979年参加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民国文学概论》一书的撰写开始便一直深入地研究下去。后来连续写出了《曲艺概论》、《相声溯源》、《相声艺术论》三本书。82年又应黑龙江出版社之邀,与侯宝林联袂北上,仅用两周时间写下了《侯宝林与他的相声艺术》。因此,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林培瑞先生赞誉他是侯宝林研究的权威。

82年又写了《骆玉笙与她的京韵大鼓》一书。85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笑的艺术》。该书将所有的俗文化都收了进去,并建立了一定的体系。同年中宣部组织编写的《祖国丛书》(人民出版社)中由薛宝琨撰写的《中国的相声》一书获奖,嗣后他又写了《中国的曲艺》。

薛宝琨著书立说,比较注意将历史逻辑与美学背景结合起来,注意古代与现代的区分与联系。

1989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中国幽默艺术论》。《中国人的软幽默》在华北五省市文艺论著中获一等奖;《笑的艺术》获鲁迅文艺奖;《中国的相声》获全国曲艺理论科研成果优秀奖。《中国人的软幽默》在台湾出版并一版再版。

92年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主编的丛书中由薛宝琨撰写的《中国文化通志·艺文典·典艺志》(35万字)将在今年出版,并应中国曲协《中国丛书》之邀撰写《当代中国曲艺·相声部分》。

除此之外,薛宝琨还为报纸开设专栏,撰写短小精粹的随笔、短论文章300余篇。 总之,薛宝琨在曲艺理论园地勤奋耕耘十几年,著述颇丰。他的专著资料翔实,理论深厚,分析精当,个性鲜明,而且文笔优美畅达。鉴于他学术上的成就,96年英国《剑桥名人录》收入了薛宝琨的条目。

天津乃至中国的曲艺理论研究,薛宝琨的名字是首当其冲的。他对曲艺的研究,涉猎之广,探究之深,今人咋舌。从曲艺的常识到鉴赏,从创作研究,表演研究到作家、艺术家论,作品评论以及改革探索,曲艺史论,几乎无所不包。而且发古探微,论述精到,颇多上乘之作。说薛教授是曲艺理论研究的带头人并不夸大。他的曲艺理论研究以唯物辩证法为指针,对曲艺美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摸索。通过现象与本质,明快与含蓄,细腻与深刻,烘托与点破,朴拙与纤巧,疏略与绵密,悬念与默契的对立统—来把握相声包袱;通过侧面与全面,共性与个性,性格与环境的对立统一来把握“内部讽刺”的人物形象;通过庄与谐,正与反,虚与实的对立统一来把握讽刺艺术;通过火与温,雅与俗的对立统—把握相声演员的表演风格。这样不但事半而功倍,而且一针见血。

薛宝琨在研究中,从不单纯玩弄理论。他有十余年曲艺创作实践,因此他能结合作家、演员的艺术实践进行深入探讨。比如他评论骆玉笙的演唱风格。立论便是骆玉笙艺术实践的升华。他说:“骆玉笙音色的最大魅力在于她的颤音。颤音是她区别于其他京韵名家的外部特征,也渗透进她依情唱曲,一曲多变,字正腔圆的各个方面。”

他十分关注曲艺的现状与走向,提醒人们注意提高曲艺的文学水平,题材形象的丰富,并指出“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疾呼“提高相声的幽默品位。”所有这些无疑对曲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09年12月19日,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志刚从艺56周年的日子,也是他70岁的生日。而这一天更大的喜事就是他新收了7位徒弟。此次杨志刚收的7位徒弟为辛玉成、王德生、王京普、萧振华、武如礼、张文祥、彭玉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霆、田立禾、李伯祥、魏文华、刘俊杰,著名快板书艺术家张志宽,著名相声理论家薛宝琨,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郑天庸,众多相声演员以及白全福先生的儿子等曲艺界知名人士悉数到场祝贺。

郭德纲在中国相声艺术的发展历程中究竟占据怎样的地位

平心而论,确实是郭德纲让剧场相声又火了一把,大批年轻人开始对相声感兴趣,确实是郭德纲的功劳。他的脑子很聪明,实在是聪明,有商业头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