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林默简介 天上圣母妈祖林默的成仙之路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妈祖林默简介 天上圣母妈祖林默的成仙之路,第1张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后圣母、娘妈,是历代航海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古代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妈祖的专职海神地位在元朝封天妃后正式奠定,到清康熙平台湾后特封天后。历代皆从政治统治需要或从海上交通贸易的经济目的来进行册封。而随着福建海外交通的发展和海外移民传播,妈祖信仰遍及海内外。升天成神因林默救世济人,泽被一方,被朝廷赐封,沿海人民尊为海神,立庙祭祀。后因灵异非常,屡显灵于海上,渡海者皆祷之,被尊为天上圣母,庙宇遍海甸。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1000多年,起初作为民间信仰,后来成为道教信仰,最后成为历朝历代国家祭祀的对象,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信仰所不曾有过,不可思议的。历代皇帝的尊崇和褒封,使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越来越高,传播的面越来越广。由莆田到泉州,再走向五湖四海,达到无人不知,无神能替代的程度。提到妈祖的显圣,始于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路允迪出使高丽,“感神功,奏上。立庙江口祀之,(徽宗)赐顺济庙额。”其后,妈祖的加封原因皆为“神雾神济兴、泉饥”,“以神助火焚强寇”(《湄洲屿志略·卷二·封号》)。元封天妃,确立妈祖的海神职位。清康熙年间,施琅收复台湾后请封,特封天后。从1156年(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封号由2字累至64字。爵位由夫人、妃,天妃(明永乐年间),立庙京师,而至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封天后并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所属宗教为道教。妈祖宋代护国庇民,元代漕运保泰护航海运,明代使洋护航,清代协助定台,现代成为海峡统战女神。清朝咸丰给予最长封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后来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全部字后再加上‘嘉佑’二字。妈祖之成神传播与古代福建发达的海外交通相关连,并随繁荣的海外交通贸易和移民传播海内外。妈祖诞生在福建莆田湄洲岛。关于妈祖,最早史料记载于,南宋廖鹏飞于绍兴廿年所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谓:“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能预知人祸福……”妈祖出生于仕宦之家,是福建望族莆田九牧林家后裔。是她原名林默,妈祖父亲林愿,母亲王氏,二人多行善积德。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妈祖曾祖父林保吉,参加北宋军队,林保吉参与了作战指挥。妈祖祖父林孚,妈祖父亲林愿。一天晚上,王氏梦见观音大士慈详地对她说:“你患不孕,今赐你一丸,服下当得慈济之赐。”于是妈祖母亲王氏便怀了孕。王氏分娩时,见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入室中,光辉夺目,香气飘荡,久久不散。又听得四周隆隆作响,好似春雷轰鸣,地变紫色。王氏感到腹中震动,妈祖于是降生。因生得奇,甚为疼爱。她出生至满月,一声不哭,因此,父亲给她取名“默”。少年时,一日在家静思熟读诗书,偶见一怪异道人从门前过,心中顿悟,拜之为师,得‘玄微真法’。故长大后,能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乡民若以病告,辄意。”这些都是说她有生有异能,少年慕道,精于占卜,长于医术,为民解忧;成年后的妈祖,这些特点更是突出,立志普济众生, 坚决不嫁, 父母最终也都顺从了她的意愿,使她更能专心致志地做慈善事业。由于平素精研医理,常为众人治病,教众人防疫消灾,也就赢得了大家的钦佩尊重,人们无一不感颂她的功德。林默素来性情和顺,热心助人。不图回报的为邻里乡亲们排忧解难,更是常引导人们趋吉避凶,预防海难。邻里乡亲遇到困难,都愿意跟她商量,请求帮助,久而久之,林默大仁大义的事迹也就逐渐的传开了。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通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测吉凶,必会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羽化飞升之日。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看见,妈祖同诸姐登高于湄峰之巅,告别亲人们之后,独自乘长风驾祥云,翱翔于苍天皎日之间,忽见彩云布合,人亦不可复见。此后,航海的人又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妈祖乡人感其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987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湄洲妈祖庙(道观)。祖庙于公元1023——1032年(天圣年间)扩建,日臻雄伟。1278年八月乙丑,元世祖制封妈祖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巩固了妈祖为专职海神地位,封神于泉州。1403年——1424年(明永乐年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改革开放后,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另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妈祖新殿,新殿宏伟壮观,被世人誉为“海上布达拉宫”。湄洲妈祖庙是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座妈祖宫庙的祖庙。一年四季,前来妈祖祖庙进香朝觐的国内外香客人数达百万之众。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岛上民众要举行各种祭典妈祖的活动。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祇,并对于东亚海洋文化及中国沿海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被学者们称为妈祖文化。传播原因妈祖作为一个古代民间的神祗,为何她的精神能被海内外、世界上这么多人认可、赞扬和崇敬呢?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妈祖身上聚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妈祖她作为一个民间的渔家女,善良正直,见义勇为,扶贫济困,解救危难,造福民众,保护中外商船平安航行,凡此种种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所以才会深受百姓的崇敬。妈祖做了很多有益于民众的善事义举,因此受到了海内外很多百姓的尊敬和膜拜。莆田是对外移民的原乡。在潮汕民居门楼额匾仍可见到“莆田旧家”、“莆阳世系”等莆田印记。海南可考的入琼始祖有九十多个,数量为来自莆田为最。而莆田崇尚美德、坚守家乡传统的文化氛围,熏陶影响了这些迁移者,加上浓重的恋乡情结,来自家乡的妈祖崇拜自然而然就随着这些迁移者来到了全国、海外各地。宋元时期,泉州是世界最大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妈祖因被引进至海外交通贸易繁盛的泉州港,成为泉州海神,并因漕运及海外交通的发展,成为全国性海神并远播海外。明清海禁,福建大批民众为了生计下南洋过台湾,妈祖信仰也随着商人和移民的足迹更为广泛地在海外传播。

是湄洲岛

1、最早的史料都记载妈祖生于湄洲屿。

据现有已知的66条史料记载表明,最早的史料记载都一致确认妈祖生于莆田县湄洲屿。宋时期的史料都记载妈祖乃湄洲人氏。如宋绍兴二十年(1150),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中说妈祖“姓林氏,湄洲屿人。”这篇庙记可以说是迄今年代最早、记载最详细的妈祖史料。

  宋嘉定二年(1209),李俊甫《莆阳比事》中说妈祖为“湄洲神女林氏。”宋绍定三年(1230),丁伯桂《顺济圣妃庙记》中称:“神莆阳湄洲林氏女。”宋宝礻右五年(1257),黄岩孙《仙溪志》中说,顺济庙,神“本湄洲林氏女”。宋开庆元年(1259)李丑父《灵惠妃庙记》中云:“妃林氏,生于莆之海上湄洲”。宋刘克庄在《白湖庙》诗中提到“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

  据宋代的6条记述,从宋绍兴二十年(1150)廖鹏飞的庙记到宋开庆元年(1259)李丑父的庙记,前后长达109年,所记载的都说妈祖的出生地在湄洲。以上记载距妈祖时代不远,不会有误。

  元代的4条记载也是如此,如元黄渊在《黄四如文集》的《圣墩顺济庙新建蕃厘殿记》中写道:“按旧记,妃族林氏,湄洲故家有祠,即姑射神人之处子也。”所谓“故家”即老家,也说明妈祖生于湄洲屿。

  查明、清两朝的56条记载,除清乾隆1778年林清标编撰的《敕封天后志序》1条外,55条记载认为妈祖出生地在湄洲。明阳思谦《泉州府志》中说:“天妃之神,本姓林,世居莆阳之湄洲屿。”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天妃庙》中记载:“在新安里鱼希江湄洲屿上,其神即弘仁普济天妃,今庙盖其故居也。”明周瑛在《兴化府志·户纪·湄洲屿》中说:“湄洲在大海中,与极了相望,林氏灵女今号天妃者生于其上。”吕一静《八闽通志》:“天妃之神,本姓林,世居莆阳之湄洲屿。”张燮《东西洋考》:“天妃世居莆之湄洲屿。”

  清郁永河在《天妃神》中说:“相传神为莆田邑湄洲东螺村林氏女。”清刘有成《天后庙序》写着:“神,林女也。世居湄岛。”清杨浚《湄洲屿志略》载:“湄洲在大海中,与极了相望,林氏灵女今号天妃者,生于其上。”王礼《县志》:“产后于莆田之湄洲屿。”

  说妈祖出生于贤良港(即今秀屿区山亭乡港里村),主要是根据清乾隆年间(1778)惠安县儒学教谕林清标所编辑的《敕封天后志》。查林清标《敕封天后志》的天妃本传,全文都是照抄明末湄洲天后宫住持僧照乘编撰的《天妃显圣录》中的本传而写的,不同的是前者记载妈祖的曾祖保吉公是“弃官而归,隐于莆之湄洲屿”,而后者将其改为曾祖保吉公是“弃官隐于海滨贤良港”。在《湄屿飞升》一节中,两书内容亦完全相同,《天妃诞降本传》中是写“妃遂径上湄峰最高处”,而林清标在《敕封天后志》中改成“妃遂渡海径上湄峰最高处”。清人林清标篡改前人照乘和尚的记述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现在居然有人还以此“渡海”上湄峰二字为由,就认定妈祖故居在贤良港,显然破绽太明显了,是经不起推敲的。

  2、湄洲岛遗存妈祖原籍地的古代石刻和明代石碑。

至今在湄洲岛东蔡村石后自然村(原名东螺村、上林村,现存上林宫和保留观音殿、妈祖故居遗址)的村北石崖上遗存着“天妃故里”的古代石刻和明末照乘和尚立的“天妃祖迹,地名上林”石碑。这是证明妈祖出生在湄洲岛的重要实证。

  3、港里的一口“龙井”与妈祖的“窥井得符”传说年代不符。

天后祖祠附近有一口宋代建造的古井,井边刻着“咸淳丙寅(1266)八月庚辰石匠游进”12个字。有人认为这就是妈祖“照妆于井”、“窥井得符”的古井。但妈祖诞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殁于宋雍熙四年(987),石匠游进造井是在妈祖去世239年之后的1266年,显然该井与妈祖少时能“照妆于井”、“窥井得符”的年份不符。特别是“窥井得符”的传说,最早出现在明末照乘和尚刊印的《天妃显圣录》里。该书第一次提到:“妃少时,与群女闲游,照妆于井中,忽见神人捧铜符一只,拥井而上……妃受之不疑,……自此,符咒径可避邪,法力日见玄通,常在室中神游方外,谈吉凶祸福,靡不奇中。”明末以前没有这一传说的记载。这一事实表明,有关妈祖“窥井得符”的传说,是明末才出现的,贤良港保存下来的宋代水井与妈祖没有关系,当然不能佐证妈祖生于贤良港。

  4、以女性作为祖先建祠与中国封建传统观念不符。

将妈祖作为林氏宗族的祖先,以妈祖祠代替宗族祠堂,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不相符。中国封建社会讲究父系血统继承制,应该父传子,子传孙,作为父系宗族祖先者皆为男始祖,不可能是女祖先,特别是妈祖又未出嫁,怎么能当娘家的祖先呢?这一点当然不能成立。

  5、湄洲岛的妈祖族裔是在明清两朝奉旨迁往港里的。

明正统九年(1444)修编的《莆田南渚林氏宗谱》对妈祖的故居是这样记载的:“妃父侨居湄洲屿,为署都巡检时也。妃生于屿上,土尽渥丹。兄镇,子孙衍屿上。妃之基舍、祖庙犹存。洪武初,诏迁过岸,今新安里贤良港后林是其后也。”据明弘治周瑛、黄仲昭《兴化府志》记载:湄洲屿“自宋元以来,居民甚多。洪武初,以勾引蕃寇遗祸地方,宋备都指挥李彝奏迁内地,岛屿遂虚。”据此两条史料记载,贤良港林姓居民系从湄洲屿迁过去的。

  自明洪武初年内迁起,湄洲岛妈祖娘家的一支后裔便在与湄洲一水之隔的贤良港定居。贤良港有座堂皇的所谓“天后祖祠”,据当地人说该祠创建于宋代,但现尚无史料可考,仅知明永乐十九年(1421)记载祠圮,地方官奏闻朝廷钦命太监到港里整修致祭。此时已是湄洲林氏居民迁居贤良港几十年之后。该祠内现存的两块石碑,一为“历代褒封徽号”碑刻,一为《重建天后祠祀》石碑,重建碑仅记载清乾隆年间(1785)重建该祠的经过,并没有提到原祠的建筑年代。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从明朝起朝廷才允许百姓建家庙,也就是建宗祠,允许将分散供奉在各个家庭厅堂后部神龛的祖先牌位,移到新建的家族宗祠里。湄洲岛迁至港里的该支妈祖族裔在明朝便就地建了一个“林氏宗祠”,供奉祖先。后因妈祖的影响扩大和便于朝拜妈祖,将“林氏宗祠”改为“天后祖祠”。这一做法与沿海渔民在驻地和华人华侨在侨居国建妈祖庙拜妈祖的道理是一样的。

  后明朝廷解除海禁,迁出的湄洲居民又陆续回到岛上生活,人数渐多。满人入关后,郑成功以海岛和福建、广东、浙江沿海为基地,组织反清复明。在清顺治年间,清廷又实行禁海政策,下旨沿海和海岛的居民全部内迁30华里,湄洲岛和贤良港(港里村)的居民又被迁到涵江等地。清康熙年间,迁往各地的部分湄洲林氏族裔又分别迁回湄洲岛或贤良港。由于历史上的两次海禁而产生的湄洲岛居民先后迁至港里和涵江等地,过去迁居贤良港的湄洲妈祖族裔后辈逐渐淡忘了故乡在湄洲的记忆,误认为妈祖与他们一样出生在贤良港。

  1992年10月4日,贤良港“天后祖祠”通过邮电部门发行的《1992—12〈妈祖>》特种邮票纪念封的背面说明中也承认:“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初,湄洲全岛居民内迁,妈祖娘家的一支后裔便在与湄洲一水之隔的贤良港定居,并建一座‘祖祠’。”从林祖良编辑的《妈祖》画册和港里人那里可以了解,就在二十世纪末,贤良港的部分妇女穿着打扮与湄洲女还是一样的,这也是证明迁到港里的湄洲林氏后裔仍然保留湄洲民俗的一个实证。

  综上所述,妈祖的曾祖父林保吉在五代时弃官隐居于湄洲岛东蔡村上林自然村,后生子林孚。林孚生子林愿,字惟悫。林惟悫,担任湄洲都巡检,妻王氏,生一个男孩名叫洪毅,生6个女孩,最小的名叫林默,也就是妈祖。林孚、林愿和妈祖三代均出生在湄洲屿。妈祖宋建隆元年(960)生于湄洲岛,宋雍熙四年(987)也是在湄洲岛仙逝。因此,湄洲岛是妈祖的诞生地和祖庙所在地。

加了《冇》字将可能有问题的字词隔开——

字辈排行

地区——————字辈

山冇东济冇宁:英宪存凡发正祥

山冇东聊冇城:希泽万际思学孟常(待续)

福冇建漳冇浦:祥景邦,顺长冇道,世学克崇,绳日志绅冇士;庆华冇国,显大谟,家修丕振,守先耀宗祊。

台冇湾雾冇峰:文朝资正冇义武冇德在其功大鼎铭昭著元常纪伟庸

福冇建平冇和:尔子克硕郁懋名章奕振滋光丕赞乃宏贻谋孔长蕃冇衍炽昌式昭猷训德绍芳阳

福冇建石冇狮:贤克日安邦载佑和亨贞 乔木蟠根大深谷奇兰鲜 忠孝家声远奕世子刊

福冇建厚冇泽:式秉邦逊克承大勋敬章君德统绪为昭子孙千亿诗礼传家

福冇建永冇春:联芳超祖德统绪尚仁冇慈才美启宗徽传心通孝友

福冇建钞冇坑:孟元高振起辉光玉树荣时承雨冇露冇润冇日映枝叶新

广冇东高冇州:为善心常泰行仁福定隆高瞻辉百粤永世建奇功

广冇东化冇州:芳朝秀冇士永可作圣贤名积德恒茂盛子冇孙万代兴忠冇义仁冇爱敬事业倍增成勇登科冇学顶国冇家富冇强定

广冇东揭冇阳:潜焯功孟时景邦世胤元国兴文章修齐伦美先以正德盛道隆士乃贤

广冇东潮冇安:叶道资宏毅安邦本孝忠一经贻典则万载畅宗风绎理期居敬临民雅所先昭兹绳祖武念在即薪传

广冇西灵冇山:林家世运长为善业能昌源流思福冇建远祖念宾阳

湖冇北沔冇阳:维德忠以卜其芳敏承先 训学行显章儒家传贞祥 声显诗书泽堂高日冇月光敦伦先序守源远定流长

湖冇北黄冇冈:千万兆正祖朝碧伯辅应

安冇徽金冇寨:廷冇春先天映际开光大时新祚从来远承先启后生本源同有养宗泽保长存

安冇徽潜冇山:国冇朝思荣远声闻泰斗联诒谋宏燕翼忠孝振家冇传本绍宜同庆祥昭启大全立常崇善法继盛敏名贤

辽冇宁庄冇河:文鸿辉成德冇义普克绍先世家永庆吉福泽同海天

山冇东文冇登:植光培钟汝懋辉基钧治乐荣增鉴法树炳坛锡济桂煜垣铨浚楷(火昆)尧镜清本熙堂锦泽朴焕在铭淞

河冇南洛冇阳:殿树玉枝茂芳春荣家生华贵世冇界秀光冇耀庆永成春辉兆东亚福冇建本宗家尚书崇文冇章振冇兴冇新冇中冇华

  在福建省漫长的海岸线上,湄洲湾是一个自然条件优越的港湾,它距台北市72海里,是航海保护女神--妈祖的故乡,也是1912年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设想兴建东方大港的港址之一。

  湄洲湾的闻名于世与弘扬妈祖文化密切相关,这是妈祖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林文豪的见解。60多岁的林先生曾率团护送妈祖金身塑像出巡台湾。妈祖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信仰的女神,然而在1987年以前,由于海峡两岸长期的军事对峙,人们传统的交往一度中断。如今不同了,林先生说,现在台湾及海外华侨每年都有上百万人次到妈祖祖庙朝圣进香和旅游。据他介绍,大陆沿海有许多妈祖庙和信徒,而台湾更多,庙有800多座,信徒有1400多万人。此外,世界各地还有1500座妈祖庙,信徒多达2亿人。

  妈祖是什么人?为何祖庙设在湄洲湾?又为何传播得如此之广?

  妈祖原名林默娘,公元960年3月23日出生在此地的港里村中,她悉医术、熟水性、乐善好施,经常救助海难,可惜28岁时英年早逝。人们十分敬仰她博爱的胸怀和美好的品德,尊之为女神。今天我们到此可以看到岸边的古榕下有一座天后祖祠,那便是林家的祖祠堂,里面陈列着林氏家谱、林默娘父母及她本人的生平事迹。该祠堂始建于1000多年前的宋朝,保存着珍贵的宋雕妈祖金像及其它实物,均被列为珍贵的文物备加保护。

  从港里村附近的文甲码头,乘船20分钟左右,就到了祖祠对岸长形如眉的湄洲岛。有千年历史的妈祖祖庙就建在岛北的高处。妈祖仙逝后不久,这一带的渔民与海商便兴建小庙以资纪念并祈求她保佑出海平安。此后漫长的岁月中,传说她多次“显灵”救助海难,皇帝因此钦定重建庙宇祭祀。1405-1433年,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出访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途经湄洲湾时,也曾经在这里向女神祈求保佑。湄洲岛是中国古代南北航道的必经之地,可供船舶避风和补充给养,因而妈祖祖庙成为历代渔民和航海者进香祈求平安的圣地。

  祖庙建筑群面积近万平方米,依山而建,庄严肃穆,气势恢宏。主轴线为朝圣中心和旅游主线路,过牌楼、山门及钟鼓楼,即登正殿、朝天阁,其西侧为寝宫、梳妆楼、圣父母祠,东侧为升天楼、观音殿。最高处的主峰上屹立着高大的妈祖石雕像,她手执如意,雍容慈祥,眺望茫茫大海。从石雕像到山下牌楼的距离为323米,正好与妈祖的诞辰日子相吻合,取吉祥之意。此地平日就有不少人前来朝圣进香或旅游观光,而在3月的女神诞辰日和9月的女神升天日,更是人山人海,香火旺盛,其中不乏从台湾赶来的进香和探亲团队,可谓是海峡两岸同胞欢聚的盛会。1989年5月台湾信徒自发组成船队,从台湾宜兰直航湄洲岛朝圣,这是两岸阻隔40多年后民间的首次直航,一时传为佳话。1997年9月又有一批信徒从宜兰直航来朝圣。

  对旅游者而言,面积仅1435平方公里、人口为3万的湄洲岛不光有浓郁的妈祖文化和民俗,还有自然美景。1992年,该岛被辟为国家旅游度假区。我们由湄洲岛管理中心的黄先生陪同,沿新修的环岛公路周游。据黄先生介绍,近几年这里加快了建设的步伐,除环岛公路和贯岛公路,还修建了跨海供水供电设施、码头、现代通讯、广播电视、宾馆饭店以及环保绿化林带等。车子经过“海神娱乐中心”,可见在一片木麻黄防护林外面是开阔的金色海滩浴场。黄先生说全岛海岸线30公里,分布着这样环境优美、可供游泳的大小海滩13处。

  海岛的最南端是鹅尾山风景区,由一片海蚀岩组成,这里奇峰怪石密布,有的似龟,有的像蛙,有的仿佛狮子,千姿百态。下山向西北行,一座新建的客运码头映入眼帘,黄先生说:这是为与台湾直航作准备的,将来有许多台胞香客可直接乘船过海峡在此上岸,会方便很多。

  徜徉湄洲湾北部,印象很深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参观港口,感受到的则是浓郁的现代化气息。

  湄洲湾水深港阔岸线长,风平浪静气温润,是不冻不淤的天然良港。早在6世纪中叶,此地的秀屿港就开始海运,11世纪曾是商船云集的商埠。孙中山因此在著名的《建国方略》中,拟将湄洲湾建成中国东方的六大海港之一。孙中山的设想一直被种种历史原因所耽搁,直到两岸关系缓和的80年代后期,这个天然良港才得以规划建设。据专家实地考察,湄洲湾内有4条航道,可建深水泊位50多个,可通5-10万吨的轮船。

  近来已建成万吨级和3000吨的码头共3个,其中新扩建的秀屿港被列为对外开放港口和台轮停靠点,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41个港口通航。另外北岸港口附近又新辟了工业区,吸收海外企业在此投资开发。

  南岸的经济建设步伐比北岸更快。记得十多年前的一个深秋,笔者曾到此访友,当时骑自行车穿过大片贫瘠的丘陵地,好半天才找到海滨的小渔村。如今眼前的景物真是“换了人间”。昔日荒芜的土地上,奇迹般地出现了高耸的炼油塔、雄伟的港口、纵横的公路网……

  南岸从前仅有一些贫瘠的农田和渔村,根本没有什么现代工业。90年代初,福建省筹划加快闽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时,经专家考察论证,选择了南岸这片面积为319平方公里的土地,辟为肖厝经济开发区,仍归泉州市管辖,将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建设项目投放此地。这种布局,主要是考虑发挥南岸的地域优势,这里地处海岸可建大型港口码头,连接中国南北海运航线,工业原料的运进,工业产品的输出都十分方便;临近台湾,又与海外华人联系密切,可以开展两岸及中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吸收资金、技术,加快建设。

  经过5年多的开发建设,这里已建成了炼油厂、港口,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变电站、自来水厂、程控电话、公路等。此外,已有10余家外资、台资企业先后建成投产。目前,炼油厂还在扩建,炼油能力达到400万吨,还新建聚丙烯装置及乙烯工程等。

  肖厝经济开发区已初具规模,进入21世纪,一座新兴的港口石化城市将在海峡西岸迅速崛起。

妈祖林默简介 天上圣母妈祖林默的成仙之路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后圣母、娘妈,是历代航海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古代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启航前要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