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洋务运动的内容张之洞主要著作介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3浏览:4收藏

张之洞洋务运动的内容张之洞主要著作介绍,第1张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促进了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他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早期洋务运动和改革的总方针。毛泽东高度评价张之洞,认为张之洞在重工业发展中不应被遗忘,这足以说明张之洞的社会地位和贡献。

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通过引进西方机器,使科学技术自力更生来寻求财富的运动。洋务运动使落后的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现代企业,使中国走上了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张之洞主要从两个部分进行洋务运动,一是主业,二是创办新学。

1主要行业

张之洞监造了始于卢沟桥,止于武汉的鹿晗铁路,也就是现在著名的京汉铁路。铁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帮助民生。

张之洞把武汉建成重工业基地。鲁汉铁路的成功修建实际上为重工业铺平了道路。18年,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钢轨厂、湖北纺织布局、煤矿等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奠定了湖北近代工业体系的基础。

第二,建立新的学校。

张之洞大力创办新式学堂,引进人才,加强了中国的师范教育力量。学生留学、出国是常事,张之洞送了无数留学生。它创办了自强学校、湖北师范学校、女子师范学校等。都是现在的大学的前辈,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为中国的人才需求和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帅气的张之洞有什么故事?

“相帅”是对晚清名臣张之洞的称呼。张之洞推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在教育方面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涵盖了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等各个方面,培养了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政治上提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主张;在工业方面,建立了一批企业,如钢厂、炮厂、煤矿和棉纺厂,以促进发展。

张之洞无论是在清朝还是现在都是一个名人,他有一个让人们对他记忆深刻的称号,那就是“项帅”。张之洞为什么叫项帅?张之洞,名叫向涛,后来被任命为总督,总督也称他为英俊,所以两者结合起来,产生了表达式相帅。

不过,项帅这个称号的由来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是向涛的号,有的则认为是张之洞的表,记载大相径庭。究其原因,研究者认为张之洞有几个字,一个是孝,一个是向涛。第二个论据是文档作者对字体大小的看法和概念不同,导致了一些偏差。

《张文襄公传家遗墨》年有记载,向涛早年为张之洞所用,故常称、项帅、张项帅,也有人称其为。

但是,无论张之洞的名字是什么,他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香帅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名字,一个成功的象征。

张之洞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张之洞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把湖北变成了一个工业生产区,而且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学校,建成了现在的教育模式和办学模式。他也是一名知识分子。13岁之前,他学习了四书五经等多部儒家经典,也学习了经济学、历史学等多门学科。他还自学了一本军事经典,比如《孙子兵法》。大一点的时候,张之洞去参加科举考试。先是以秀才身份参加县考,后又以秀才身份参加省考。之后开始仕途,在翰林院任职。所以,张之洞是一个有学问、有才华的人。

张之洞的文学作品也很丰富,其中比较著名的有《_轩语》、《书目答问》、《读宋史》等。张之洞在1875年写了这部作品。此外,还有诗歌作品《_轩语》,以及作品《广雅堂诗集》和《读宋史》。

其中《九曲亭》比较知名。在这本书中,张之洞提出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在近代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劝学篇》作者提出,要想学好知识,首先要打好基础,先稳扎稳打地学习中国的经学,再开始学习西学,从中学习有用的知识,然后消化,这样才能学得更好。

这是一部图书编纂书,收录了231册张之洞的著作和手稿,包括政治、经济、教育方面的著作。

张之洞孙女张厚粲简介

张之洞的孙女名叫张厚粲,她的第一个孙女张厚粲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张厚粲,1927年生于河北南皮。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她就再也没有见过她的爷爷。她的父亲是张之洞的第十三子张。张曾任天津市市长。

张厚粲是心理学家。她于1948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后,她选择留校当老师。现在她是心理学专家。她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和学校委员会成员。不仅如此,她还是国务院参事,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自从张厚粲接触心理学以来,他就深深地扎根于这个领域。他从事心理学已经50多年了。他不仅从事这方面的教学,还研究心理学、人类认知、心理测量学等领域。

张厚粲具有开拓精神。1982年,他成功地将心理学引入中国,在“汉字识别”、“认知风格”等多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心理学的创始人。

不仅如此,张厚粲还主编了《劝学篇》教材,首次开设了“心理测量”课程。基于这一理论,他进行了一些编纂工作。张厚粲对心理学的贡献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赞扬。张厚粲也在努力为教育改革而努力。

张厚粲以严谨的学术态度,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等教育理念,培养了一批心理学人才,他的名字被载入《世界名人录》。

张之洞后人的现状如何?

张之洞有13个儿子,有的后来结婚生子,延续了张家的香火。张之洞是清代洋务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也是晚清名臣。他在教育和重工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之洞死于1909年,那么他死后的后代怎么样了?

儿子:张权,后来结婚,有两个女儿,名叫张尊炎和张尊龄。

儿子:张,有一女,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

儿子:张厚毅,张厚英,现任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公司工程师。

儿子:张厚梅,在美国发展多年,计算机工程师。

曾孙:他叫张发合,一直在台湾省发展。

张之洞的后代活跃在各行各业,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00多年前,张之洞大力推行新政,发展工业,兴办教育学校,实行新军以提高军队战斗力,修建铁路,加强市政建设,发展商业。张之洞在湖北大力推行新政,但他不仅推动了武汉的建设,也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

在张之洞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主办方邀请了张之洞的第一个孙女、张之洞创办的烟火厂的第一任负责人许的后代参加。

第一个孙女张厚说,她从未见过她的祖父。是张的女儿。张之洞死时,张还是个9岁的男孩。现在这个9岁男孩的女儿们已经82岁了。张厚一直从事心理学研究,是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不仅如此,他还担任过国务院参事、国际心理学院副院长等多个职务。

讲述张之洞的传奇故事。

张之洞是晚清著名人物,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多被人称道,尤其是在为人处世方面。而且

一:张之洞三无可争辩

在张之洞的遗嘱中,有三不争:不与俗人争利;2不可与文士争名;第三,不要无谓地争闲。

不要和俗人争利。俗人在乎的无非是利益。这波人为了利益可以斤斤计较,小利都不会放过,更别说大利了。有很多人忘义。

不要与文士争论。读书人视金钱如粪土,最在乎的却是面子和名声。谁要是不给他面子,破坏他的名声,那就娱乐他。

不争论是非,喜欢惹事的人,就算不好好惹他,也会来找你大吵一架。

以上三种人各有弱点。如果我们能避开这三种人,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少很多烦恼,就会快乐,就能安心做更多的事情。

二:年轻人成功。

清朝道光年间,张之洞的故乡南皮县举行县考,众多秀才争相参加。那时候张之洞还是个10岁的小宝宝,张之洞也去考场参加考试。考官看不起这个年纪的张之洞,对他说,小孩子在这里干什么?这让张之洞很不高兴,趾高气扬地说,我是来应试的,不是年龄竞赛。考官出一对刁难张之洞,说能配就考;如果不行,他就回家。没想到,第一副对联出来,张之洞就振振有词。第一联南皮县男孩十岁,第二联北京皇帝万岁。

这让考官很佩服他,让他去考。这次考试,张之洞是秀才。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为“自强、求富”,在武汉大力推行兴实业、办教育等新政,创办了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汉阳火药厂、汉阳针钉厂、汉阳官砖厂等,在汉阳龟山至赫山临江一带,形成蔚为壮观的十里“制造工业长廊”。现代制造业的兴起,直接成就了张之洞的“湖北新政”。

汉阳铁厂的创办是在洋务运动的后期,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创办。它的创办源于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的活动失败后,洋务派决定通过创办民用企业来达到“求富”的目的。汉阳铁厂创办后对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一些铁路的建设提供了铁轨,同时也为朝廷赢得了一些利润。虽然最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清政府贫穷的现状,但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近代化起来一定的作用。是一个具有里程碑似的企业。

汉阳铁厂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在湖北龟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9月建成投产。全厂包括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等6个大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等4个小厂。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1892年清政府增拨42万两,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

汉阳铁厂入选国家第一批工业遗产

2017年12月,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拟认定名单结束公示,湖北省两处入选,分别是汉冶萍公司——大冶铁厂和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建成于1894年,后亦为汉冶萍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曾出口日本、美国、东南亚和南美等地。1952年,在其原址建起汉阳钢厂,并设有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遗产项目位于武汉市汉阳区。

核心物项包括:汉阳铁厂造钢轨(民国三年)、汉阳铁厂铸铁纪念碑(1894年)、汉阳铁厂造砖瓦、卢森堡赠送相关资料、转炉车间、电炉分厂冶炼车间、电炉分厂维修、备品间、水塔、钢梁桁架、铁路和机车、烟囱3处及管道设施。

人物简介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张之洞

晚清名臣,晚清四朝辅臣,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张之洞重视民族工业发展,以前瞻性眼光建成汉阳铁厂,包括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大小工厂10个、炼炉2座,工人3000,采煤工人1000。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钢铁工业,而且在亚洲也是首创的最大的钢铁厂,日本的钢厂建设还比这晚几年。甲午战争后,张之洞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近代教育思想,并认识到建立新学制的重要性。担任湖广总督之后,张之洞在湖北大规模兴办新式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和国民教育。这些新式教育活动使其教育强国的构想在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毛主席曾评价道:“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所谓晚清四大名臣,有多种说法,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张之洞。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分别是哪里人?

曾国藩是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荷叶塘白杨坪人,现在属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

曾国藩被尊称为“曾湘乡”,家乡是湖南湘乡,这个没有问题;问题是,后来曾国藩所在的荷叶塘,被划入娄底市双峰县。曾国藩的故乡,也变成了湖南双峰。据说,湘乡市的老乡们,为此还失落过一段时间……

左宗棠是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左家塅人,现在属于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界头铺镇左家段。

左宗棠出生于左家塅,20岁后又来到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排头乡紫山居村桂在堂,与周诒端结为伉俪,并在岳父家居住了13年。1843年,左宗棠用多年的积蓄900多两银子,在柳家冲买了70亩田地,并亲自设计建造了一座占地4亩多、有48间房屋的砖木住宅,取名为“柳庄”。随后,左宗棠在柳庄居住了14年。

李鸿章号称“李合肥”,当然是安徽合肥人。具体出生地址是安徽省合肥县东乡磨店乡,现在属于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磨店街道。

合肥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孕育了不少名人,如三国名将周瑜、西汉循吏文翁、南吴开国国君杨行密、宋朝名臣包拯、明朝开国功臣张德胜等,以及与李鸿章同时代的淮系大将刘铭传。

张之洞祖籍是直隶省南皮县,出生于贵州省兴义府。直隶省南皮县现在属于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贵州省兴义府现在属于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

张之洞的祖籍与出生地为什么不同呢?这是因为,张之洞的父亲张锳,曾经在贵州做了几十年地方官,光是担任兴义府知府一职就达10多年。张锳在贵州兴义府生育了张之洞。张之洞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不过,张之洞的籍贯始终在直隶南皮,因此长大后回到直隶南皮参加科举考试,并从这里以殿试第三名的成绩考上进士,步入官场。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作为晚清名人,自然拥有自己的故居。他们的故居现在怎么样了?有着什么样的规格?

曾国藩的故居建于1859年之后,那时候他平定了太平天国,手里有钱,能够大兴土木。于是就有了这座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富厚堂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区、曾国藩故里旅游区的核心景区,每年都有大量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左宗棠出生所在的左家段,有一个左太傅祠,是左宗棠儿子左孝同按照父亲的嘱托修建,是一座三栋三进三合土筑墙、青砖青瓦的建筑,现在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左宗棠当上门女婿时居住了13年的桂在堂,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左宗棠自己用积蓄修建的柳庄,保存较为完好。左宗棠晚年时,曾经两次进京担任军机大臣。期间,左宗棠在西堂子胡同里租了一个院落,这里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鸿章故居即李家大院,占据了淮河路中段的半条街,被称为“李府半条街”,总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其中李府占地2000平方米,是江淮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晚清名人故居。如今,李鸿章故居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又是合肥市的“十大景点”之一和市民心中的首选景点。

张之洞的籍贯所在地河北南皮,有张之洞墓和香涛公园,却无张之洞故居。张之洞考上进士后,要么在京城做官,要么长期在外担任封疆大吏,很少回南皮,也没有在南皮建造住宅。1907年,张之洞回京担任军机大臣,在今天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大街白米斜街11号的地方度过了人生岁月的最后两年,并在这里病逝。因此这里被当作张之洞故居,未被列入任何文物保护单位之列,只属于“未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在清朝的末期,国家飘摇不定,随时都有倒的可能,那么在这时期还有没有名仕出现呢?其实不管是乱世还是盛世都会有名人出现,张之洞就是其中一个!《张之洞》,按照当年明月的排法,全是袁崇焕一类的人,无法改变历史的走向,他身上始终有时代的局限性。从他对康有为的态度变化即可得知。继续读,始终是一位风云人物,当时的先行者。张之洞在历史上的地位,张之洞后人有多少现状!

张之洞清朝末代丞相一生政绩颇丰,兴办新式教育,发展军工及重工业,为整个中国文化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仅如此,现在武大,华农等多所高校都是张之洞创办的学校的前身。

张之洞共有13个儿子,这些儿子们后来有些结婚生子,继续延续张家香火。张之洞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也是晚清名臣,对整个教育,重工业等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张之洞于1909年去世,那么去世后其后人怎么样了呢

张之洞嫡孙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公认的中国心理学奠基人张厚粲被聘为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研究院学术顾问。

5岁上小学,21岁大学毕业,虽然没从事传统文化研究,但还是深受影响。张厚粲说,1948年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负责心理学的教学。心理学曾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东西,她因封建官僚家庭出生和资产阶级余留两个身份,作为一号批判对象被批斗了20年。

1980年代,张之洞孙女的身份不再困扰张厚粲,于是开始前往贵州寻觅先辈留下的足迹。那时,贵州的道路可没这么好,总是颠簸得不行。老人以洪亮的嗓音表达自己对贵州变化的惊喜。

儿子:张权,后结婚生子,生有两个女儿,取名张遵颜,张遵领(张之洞的孙女)。

儿子:张仁蠡(是第十三个儿子),生有一女张厚粲,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心理系教授。

儿子:张厚珹,张厚珕,现在北京自来水集团公司担任工程师。

儿子:张厚玫,在美国发展多年,是一位计算机工程师。

曾孙:名叫张法鹤,一直在台湾发展。

张之洞后人活跃于各行各业,为着中国发展努力奉献着。100多年前,张之洞大力推行者新政,发展实业,兴办学校搞教育,练习新军提高军队战斗力,修铁路,加强市政建设,发展商务,张之洞是在湖北大力推行新政的,但是他不仅推进了武汉这一块的建设更是推进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化建设。

在张之洞12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主办单位邀请了张之洞的嫡孙女及张之洞创办的火药厂的首批负责人徐建寅的后裔来参与。

嫡孙女张厚表示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张厚是张仁蠡(第十三子)的女儿。张之洞去世的时候,张仁蠡还是个9岁的小男孩,现在这个9岁男孩的女儿都已经是82岁的高龄人了。张厚一直从事着心理学工作,是心理学奠基人之一,不仅如此身兼多职,任过国务院参事,国际心理副主席等多个职位。

1837年,张之洞出生了,生在兴义府官舍(其父亲任知县的地方),排行老四。张之洞出生于一个仕宦家庭,他的祖父及曾祖父,父亲都是通过科举入仕,任职地方官。张之洞自幼聪慧,天赋异禀,5岁的时候入私塾接受教育,13岁之前就将四书五经等在内的儒家经典学习完毕,不仅如此还学了史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类,甚至自学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多本兵学名著。

1850年,13岁的张之洞回到家乡参加县试,中秀才;15岁参加乡试,中进士资格;27岁,中第三名进士及第,成功进入翰林院,开启了仕途之路。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任两广总督,启用退休老将,击败法军,同年设立学堂书院,武装及文事教育共同进行。

1889年-1907年,张之洞任职湖广总督,担任洋务派首领,这段期间,大力扶持民族工业,这段期间先后开办了铁厂,兵工厂,煤矿,织布局等工业企业,还建造了芦汉铁路,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893年,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

1898年,张之洞反对戊戌变法,提出自己的理论。

1901年,张之洞开始大力支持教育业,拟定学堂章程,创办师范学堂。

1907年,被授予大学士之位,同年与袁世凯一起被授予军机大臣知之职。

1909年,张之洞去世,享年72岁。

张之洞是病死的,病逝于1909年,享年72岁。张之洞是晚清名臣,特别注重教育和治安,张之洞创办了首个幼儿园,还创办了其他的一些教育机构,不仅如此,还修建了铁路,钢铁厂,棉纺厂,煤矿等多个工业机构。张之洞对于中国的工业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

当年,朝野评价张之洞的政绩,有人用的是“乏善可陈”四字。近年,一些研究晚清史和民国史的学者将张之洞称为超越孙中山、袁世凯的清王朝“头号掘墓人”。而张之洞的真正面目又是何样?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13年11期,作者王开林,原题为《张之洞:清王朝的“头号掘墓人”?》

1949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随着晚清洋务派的总体评价不断走低,张之洞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也长期跌落不起,这位晚清儒臣、洋务巨擘被斥为“洋奴”、“汉奸”和“民族投降主义者”。但近年,一些研究晚清史和民国史的学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张之洞的另一个角色定位上——他竟超越孙中山、袁世凯,被夸赞为清王朝的“头号掘墓人”。张之洞以良相自期、以忠臣自许,在湖北经营十余年,编练出一支精锐的新军,本想延长帝国的气数,结果事与愿违,一次擦枪走火就震断了王朝的筋脉。历史的玩笑开得如此之大,确实令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历史的真相是一幅幅若隐若现的拼图,瞎子摸象不行,盲人扪烛也没用,多保持一点耐心和好奇心则会收获更丰。我们通过史料去看“捉摸不透”的张之洞,面目未必清晰,但尽量寻找一些原始细节,加以比对和甄别,总比妄下定论更有意义,也更有趣味。

张之洞洋务运动的内容张之洞主要著作介绍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促进了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他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早期洋务运动和改革的总方针。毛泽东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