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吕氏家族墓地的围沟与家庙遗址
蓝田吕氏家族墓地文物
家庙遗址位于墓地中轴线南500米,为北宋时期吕氏家族所建,名曰:吕氏庄云阁寺。金代毁于战乱,明朝蓝田县政府为纪念吕氏四杰,拨专款在其废墟上建立吕氏祠堂。该建筑经调查、钻探后可确定为南北向三进院式砖木结构,门顶为拱形,现有宽2米青石门条为证。前院正中建五开间式正房,现遗留房屋残址。中院仍居中设五开间正房,现房屋基址轮廓及柱础仍模糊可见;后院呈四合院格局,应属祠堂看护者、往来祭拜人住宿歇息之处。清代文人牛兆廉是白鹿原上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祖上与吕大临等兄弟渊源颇深,曾受其教诲。他本人亦致力于朱熹理学的研究与传播,在吕氏祠堂中办学授教,故该处自清代以来又是学堂所在。解放后五里头村民办小学顺理成章建于此地。80年代中期,原房已破败不堪,为确保学生安全,校方将其拆毁,并于中、后院间盖就两层砖混教学楼。中院后部、后院前部遗迹被破坏殆尽。只有那些零散在角落草丛中的石条、柱础、碑座和残砖碎瓦,还有那历尽沧桑依然挺立的两株古柏,默述着这个古老家族的辉煌。
热心网友
我是来自湖北的吕姓后人!从隔壁县移过来的!我们字辈是和、声、家、集,正、绍、洪、光,忠、承、允、志,宣、赞、茂、方,二十字!我是承字辈,堂号我不清楚但是我家有五本家谱!记载从隔壁县在清朝初年间迁徙过来的,有三百多年了一个老祖宗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五百多人了!人丁兴旺!
源于姜姓,出自帝舜晚年赐伯夷吕氏,属于以帝王赐氏、部族名、国名、居邑名为氏。
炎帝的后裔共工氏从堂孙伯夷,是颛顼帝之师,尧帝时期的辅政,负责掌管礼仪。舜帝时正式任命他为秩宗。
大禹代行天子之政时,伯夷尽心辅弼,成为大禹的心腹之臣。为了嘉奖伯夷,舜帝在晚年赐伯夷姓姜,赐氏为吕,并封他为吕侯,此后形成了吕氏部族。
伯夷的后代早年活动于甘青山岳地区,由于崇拜山岳之神,形成了四岳部落。在尧、舜、禹时代,四岳成为部落联盟的山岳祭司。
姜氏与姬、媙等二十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三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与姜姓同为神农氏后裔的还有齐氏、甫申氏、吕氏、纪氏、许氏、向氏等姓氏。吕氏与申氏皆为四岳部落之后,属古羌族人的一支,是姜氏的重要分支。
原始社会末期,吕氏部族从羌族人中分出,与亲族申氏部族由甘肃东部向东迁徙,一直迁至上申川之北的吕川(今陕西志丹杏子河)。杏子河发源于今山西省靖边县的白于山,东流注入延河,后流入黄河。吕氏族人顺着延河河谷,东渡黄河,与申氏族人同时迁至今山西中部的吕梁山。今山西乡宁县东南四公里地有吕乡废城,是古吕氏族人进入山西的落脚点。吕氏族人在夏、商王朝时期世有其国,后又东迁至汾水中游肥沃的平原地区,至今仍存有古吕城遗址。
在商朝末年,人群中就已有了吕氏,其后人吕尚为吕侯的支系子孙,他后来辅佐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灭了殷尚王朝。这一时期是吕氏族人的真正发端。吕尚,就是称姜尚,人们习惯以其祖姓姜来称呼他,这是正确的:吕,是氏,是族、邑之称,是一种封号;而姜,才是他真正的姓。
到了商朝末年,吕国成为周族人的同盟,其首领吕他帮助周武王打败了商王纣的同盟军越戏方。周武王为了奖赏吕人的功劳,在建立西周王朝后封吕他为吕侯。到周穆王姬满执政时期,吕侯为国相,受命为周王朝制订了有关刑罚的文告《吕刑》,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法条文之一,用以对付被征服的苗民,其刑为五刑:墨(脸上刻字)、劓(割去鼻子)、剕(剔掉膝盖骨)、宫(阉割生殖器)、大辟(卸掉四肢),具体内容有三千条之多。
后周宣王姬静(姬靖)立志复兴周朝,大力经营南蛮、百濮、荆楚和淮夷,改封吕侯为甫侯,将吕国和申国从山西南迁到河南的南阳一带,以镇守南方。唐朝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引《地理志》记载:“申在南阳宛县,申伯国也,吕亦在宛县之西也。”在史籍《括地志》中,确切指出在吕国在“南阳县西三十里”。唐朝时期南阳县治设在今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其西“三十里”即今镇平县境。这一地带即春秋以前的古吕国、战国时期的吕邑、秦汉时期的涅阳、吕城遗址。
吕国南迁之后,到周幽王姬宫湦执政时期,申、吕二国的国势渐衰。
到春秋初期,楚国开始逐渐强盛,向北吞并了汉水流域诸国。到周庄王姬佗九年(公元前688年),吕国与申国、缯国等诸侯国被楚文王熊赀所灭。到楚灵王芈围执政时期(公元前540~前529年),吕国部分遗民被强行迁至今湖北省的蕲春地区。
南阳吕国被楚国灭亡后,吕国子孙均以故国名为姓氏,形成吕氏的主脉。到春秋末期吕侯支系孙吕尚所建的齐国被田氏家族灭亡后,其裔孙分别以吕、齐为姓氏,称吕氏、齐氏、姜氏等,散居于韩、魏、齐、鲁之地,史称吕氏正宗,是为南阳吕氏。
吕氏族人大多尊奉伯夷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河南新蔡吕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古时,在今河南新蔡地区有一吕国,史称“东吕”,实为南阳吕国分出的一支。
南阳吕国被楚文王熊赀所灭后,楚文王将其遗族的一支东迁至今河南新蔡县西南,建立了一个小国,为楚国的附庸,史称东吕国,以区别于南阳之吕国。
后来,东吕国被宋国所并,继而又沦为陈国的属地。在陈国被楚国灭亡后,其地则完全归了楚国。
到楚平王熊弃疾执政时期(公元前528~前516年),楚平王曾下令蔡平侯姬庐复国(蔡国曾为楚灵王芈围所灭)。蔡平侯将蔡国从上蔡迁至东吕国故地,该地遂改名称为“新蔡”。
东吕小国灭亡后,其国贵族子孙大多以故国名为姓氏,称吕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东吕,是为新蔡吕氏。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氏的封地,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据史籍《姓源》、《通志》中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有一支吕氏,系魏氏家族的分支。
春秋初期,山西古吕人的居地被晋国所吞并之后,晋侯将此地作为封邑,赏给姬姓公族大夫魏氏。魏氏后裔虽系晋之公族,但因封于吕人故地,因而仍袭用吕的故号。后来的晋大夫吕錡、吕相便属于魏氏家族的后人。
在晋惠公姬夷吾执政时期,属下有大夫吕甥,他的封邑即在吕地,。在史籍《读史方舆纪要·霍州吕城》中记载:“州西三里,故吕乡,晋吕甥邑也,今有吕陂,在霍州西南十里,亦以吕甥名,隋因置吕州。”
吕邑最后被晋国完全吞并,吕甥的后裔子孙以先祖食邑名称为姓氏,称吕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山西吕氏。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及《通志·氏族略》等记载,南北朝时期,原鲜卑族拓拔部中有叱吕氏、叱丘氏、列比邱氏、副吕氏(富吕氏)、等氏族部落。
在北魏王朝孝文帝拓拔宏于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5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其间叱吕氏、叱丘氏、列比邱氏、副吕氏(富吕氏)等氏族部落均改为汉字单姓吕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洛伊吕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有褒氏,出自上古时期的古褒国,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
褒国,是上古时期居于今陕西汉中地区的一个古国,其地域包括汉台区、勉县、留坝一带。
褒国的开国国君叫作有褒氏,其人聪明睿智、勤劳勇敢,曾因佐理大禹治水,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历经十余载,终于帮助大禹完成了治理洪水的任务。大禹以有褒氏辅佐有功,将其分封到今天陕西汉中以北,建立了诸侯国。
褒国享国时间悠久,历经夏、商、西周三朝。传至其末代国君时,名叫褒珦,是周幽王姬宫湦执政时期(公元前781~前771年)的王室大夫,他因耿直直谏而得罪了昏庸的周幽王,结果被囚入牢狱。其子褒洪德为救其父,献上了褒国的美女褒姒于周幽王,以赎其父之罪,周幽王好色贪婪,见褒姒后大喜,结果褒珦得复官爵。
后来,周幽王在褒姒身上引出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随着西周王朝的灭亡,褒国亦随之衰败,到了战国时期,褒国被巴国所灭,其国王族后裔及其国民皆称褒氏。而后,巴国又被秦国所灭。
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将褒氏族人赐改为鲜卑姓氏为俟吕陵氏,亦称叱吕勤氏、俟吕陵氏、叱吕引氏、叱闾神氏、俟吕氏等,后在五代后周时期,被北周武帝宇文邕再次赐改为汉字单姓吕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汉中吕氏。
在陕西的历史上一直有座古褒城,故址在今勉县褒城镇及汉台区河东店镇之间,古称褒城县,至今仍有其遗址。直到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进行全国区划调整时,褒城县方被撤消,所属地域化分给勉县,南郑县及汉台区。原县治改为红庙乡,后改为褒城镇,与汉台区河东店镇一水之隔。 源于姬族,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瑕吕饴生,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典籍《五音集韵》中记载:“汉复姓有瑕吕氏。”
瑕吕氏,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瑕吕饴生。瑕吕饴生,亦称阴饴生、瑕吕饴甥、瑕吕饴、吕甥等,是当时晋国著以辩称著名的大夫。
瑕吕氏的姓氏来源比较复杂一点,据史籍《左传·僖公十五年》中记载:“秦乃许晋平。晋侯使郤乞告瑕吕饴甥,且召之。子金教之言:‘朝国人而以君命赏。且告之曰:孤虽归,辱社稷矣,其卜贰圉也。’众皆哭,晋于是乎作爰田……晋于是乎作州兵。”
据清朝时期著名学者江永所撰著的《春秋地理考实》中记载:“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已著录。是编所列春秋山川国邑地名。悉从经传之次。凡杜预以下旧说。已得者仍之。其未得者始加辨证。皆确指今为何地。俾学者按现在之舆图。卽可以验当时列国之疆域。及会盟侵伐之迹。悉得其方向道里。意主简明。不事旁摭远引。故名曰考实。于名同地异。注家牵合混淆者。辨证尤详。如谓隐公元年传。费伯帅师城郞。其地在今废鱼台县。去曲阜二百里许。而九年经书城郞。及桓十年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郞。庄十年齐师宋师次于郞者。别为鲁近郊地名。则公羊传所谓吾近邑。左传记公子偃。自雩门出。先犯宋师。与哀十一年师及齐师战于郊。檀弓作战于郞者。皆无疑矣。僖公三十年传。烛之武见秦伯曰。许君焦瑕。杜预以焦瑕为晋河外列城二邑。与传所云晋惠公赂秦以河外列城之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者不合。永则谓之武所言。乃于河外列城举焦。于内及解梁城者举瑕。以该所许之邑。引水经注云。涑水西径郇城。又西南径解县故城南解梁。卽斯城也。又西南径瑕城。晋大夫詹嘉之故邑也云云。且考定郇城在解故城东北二十四里。瑕城在解西南五里。二地相距三十里许。杜预于成公六年绛大夫言郇瑕氏之地。沃饶近盬。合郇瑕为一。于僖公十五年瑕吕饴甥。以暇吕为姓。余皆失之。其订讹补阙。多有可取。虽卷帙不及高士奇春秋左传地名考之富。而精核则较胜之矣。”
春秋时期的周襄王姬郑七年(公元前645年),秦、晋两国之间在韩原(今山西河津)爆发了著名的“韩原大战”,结果晋国大败,晋惠公姬夷吾被秦军大将公孙俘。两个多月后,秦穆公嬴任好才允许晋国派使者来讲和。于是晋惠公派人从国内请瑕吕饴生来秦国,以他是机智来救回自己。
瑕吕饴生奉命到了秦国,于是吕甥与秦穆公之间在王城(今陕西大荔)开始了一场事关晋惠公是否能安全返晋的对话。
秦穆公先声夺人,直截了当地问道:“晋国近来团结吗?”
瑕吕饴生却摇了摇头,坦然回答:“不团结!”
这种直率出乎秦穆公的意料,他问:“为什么呢?”
瑕吕饴生回答:“老百姓耻于国君被俘,哀悼在战争中死去的亲人,不怕征税练兵,他们叫嚷着一定要报仇。那些做官的爱戴自己的国君,并且知道自己战败而污辱国君的罪过,不愿征税练兵,以等待秦国早日释还国君,他们一定要报答秦国的恩德,即使是死,也不愿有贰心。因此,晋人不团结。”
没想到是这样的“不团结”,秦穆公顿了一下:“那么,你们晋国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国君呢?”
瑕吕饴生清了清嗓子,侃侃而谈:“那些老百姓们不知事理,只知忧虑,认为我们的国君必定要被您处死;然而,那些明事理的君子们,则认为您必然会归还我们的国君。小人们又说:我们对不起秦国,秦国肯定不会放还我君的。君子们则说:我们已经认罪,秦国肯定会放还我君的。天下的恩德,再也没有比放还我君更伟大的,最严厉的刑罚没有比俘虏我君更残忍的。服罪的人怀念恩德,无知的人畏惧刑罚。如此一来,秦国不但就此收服人心,也可以称霸天下了。相反的,假如秦国扣押我们国君不放,就等于是以怨报德,我相信秦君是不会那样做的。”
秦穆公无话可说,借此下台阶:“你说得没错!释放晋惠公也是我的本意啊!”
此后,瑕吕饴生与秦穆公在秦王城签署了媾和协议,将原先晋惠公早就答应的划予秦国的河西之地给出,顺利地接回了晋惠公。
晋文公之所以能够得救,就是在于瑕吕饴生会运用“软硬兼施”的说话功夫。懂得运用这种“棉里藏针”的论述功夫之人,他能够根据对方心理特点软硬兼施,让对方不知不觉地被他说服。
在瑕吕饴生的后裔子孙中,有以他名字中的字为姓氏者,称瑕吕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吕氏。还有分称为生氏、饴氏、男氏等者。 源于兵器,出自先秦时期宋国、鲁国之兵器轻吕,属于以兵器别称为氏。
轻吕,是上古时期的兵器名称,即剑,长度如同短矢,即短剑,属于轻武器。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宋国、鲁国这两个诸侯国的军队使用“轻吕”这种兵器。而较长的剑则称“矤吕”。“矤”就是“张”的古体字。
这在典籍《扬子·方言》中有记载:“矤吕,长也,东齐曰矤,宋鲁曰吕。”
宋国在周郝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被齐国所灭,而鲁国在秦庄襄王嬴异人(嬴子楚)元年(公元前249年)被楚国所灭。
这两个诸侯国的兵卒后裔子孙中,在先秦时期就有以兵器名称为姓氏者,称轻吕氏、矤吕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吕氏、张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姜姓,出自两周时期王室礼器大吕,属于以礼器别称为氏。
大吕,就是周王朝宗庙里最大的钟之别名,原是西周太师姜太公为其取的名称。以后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宗庙里的大钟皆称大吕,击钟者即称“吕人”,亦称“吕师”。
在吕人、吕师的后裔子孙中,有以礼器名称、或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吕人氏、吕师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吕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将领玉昔贴木儿,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玉昔贴木儿,阿鲁剌惕氏,是著名的元朝将领。
在元朝初期,阿鲁剌惕·玉昔贴木儿被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召见,受命“怯薛”之内膳事,赐名曰“吕鲁”。到了元至元十二年(宋恭宗赵显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吕鲁官拜御史大夫。
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吕鲁奉命统军征讨叛王孛尔只斤·乃颜,三战三捷,抓捕孛尔只斤·乃颜送至大都斩首。元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复收孛尔只斤·乃颜余党哈丹图鲁干,官职再加为太傅。
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吕鲁辅佐皇孙孛尔只斤·铁穆耳抚军北边,后进位为大元帝国的太师。
在阿鲁剌惕·玉昔贴木儿的后羿子孙中,有以先祖之赐名为姓氏者,在明朝时期即汉化称吕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十个渊源:源于锡伯族,出自明朝时期锡伯族吕佳部落,属于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锡伯族吕佳氏,亦称罗佳氏,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锡伯族的一支,世居西克屯(今内蒙古克什克腾)、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等地,后为索伦部著姓之一,满语为Logiya Hala。
在清朝晚期以后,锡伯族吕佳氏多冠汉姓为吕氏、罗氏。 第十一个渊源: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今黎族、仫佬族、土族、蒙古族、土家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吕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十二、宋
公元960—976年 宋太祖赵匡胤年间
公元964年,乾德二年。吕余庆因陈桥兵变拥赵匡胤登皇位有佐命功历升端明殿学士、开封知府、户部侍郎。以兵部侍郎、知江陵府征召回朝为太祖创设的首任参知政事(副相)。后又以参知政事权知成都府整顿军纪,将士畏服,境内宴然,以功加吏部侍郎。
公元965年,乾德三年。虎捷指挥使吕翰因受主帅凌辱,率部起兵嘉州,被曹彬率宋军重创败亡。
公元973年,开宝六年。吕余庆与宰相赵普交替执掌政事印,同等议亊,不久因疾上表请求解机务,拜尚书左丞。卒赠镇南军节度使。
公元975年,开宝八年。吕端以父荫入仕为太常少卿任出使契丹副使。回朝后任司门员外郎、知成都府,获赐金紫衣,征召为考功员外郎。出使高丽后历户部郎中、判太常寺兼礼院、大理少卿等。
公元977—997年 宋太宗 赵炅(光义) 年间
公元976年,太平兴国元年。吕祐之举进士。出使高丽,回朝后献海外覃皇泽诗十九首,太宗嘉之。累官工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集贤院直学士迁刑部侍郎。著有文集三十卷。
公元977年,太平兴国二年。吕蒙正经寒窑苦读高中丁丑科进士第一,为宋代第十六位状元,初授将作监丞。兄元明陈州髙水县主簿早卒、弟蒙吉左班殿值郎正七品、蒙叟徐州偃城主簿从九品、蒙庄曹州楚邱县丞从九品、蒙休咸平四年举进士官至殿中丞。叔父龟祥同年进士及第,为殿中丞知寿州,生三子蒙亨、蒙巽、蒙周。
公元985年,雍熙二年。吕文仲(僧珍后裔)出使高丽,历翰林院侍读学士、刑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南唐进士, 富词学,参与编修《太平御览》等。兄文膺官至太子左赞善大夫,生一子士元。
公元988年,端拱元年。吕蒙正自翰林学士、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监修国史。
公元989年,端拱二年。吕蒙亨举进士,因堂兄蒙正居相位而避嫌弃廷试,出任下蔡主簿,授光禄寺丞改大理寺丞。后以长子夷简位显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封魏国公。次子宗简天圣元年进士,累官至刑部员外郎,卒赐紫金光禄大夫。三子尭简官为太子中允。其弟蒙巽累官吏部侍郎知海州,蒙周淳化二年进士官至太常侍丞。
公元993年,淳化四年。吕端授右谏议大夫,复枢密直学士进门下侍郎任参知政事。以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得到太宗重用。同年因受妻族宋沆上书触犯皇帝连坐罢相后又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宗卒,吕端等粉碎宦官王继恩的阴谋,立太子赵恒为真宗。以门下侍郎、兵部尚书加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亊,监修国史,正一品。
公元995年,至道元年。吕蒙正复相二年后以右仆射出判河南府。为政不以权谋私,敢说真话,荐贤不偱私情。有人欲献能照二百里宝镜以求引荐被拒,所荐夷简、富弼均为宋名相。
公元998—1022年 宋真宗 赵恒 年间
公元999年,咸平二年。吕元士举明经,初授潭州醴陵尉,历庐州司理参军、秦州陇城县令等,以疾卒于官,欧阳修为之作《陇城县令赠太常博士吕君墓志铭》。生四子渊、溱、淇、淙。
公元1000年,咸平三年。吕夷简举进士,历任通判、知州等,任上请免农具税,造福于民。四月,吕端以太子太保卒,赠司空、谥正惠。生四子:藩为太子中舍人、荀为大理评事、蔚为千牛备身、蔼为殿中省进马。孙谔、谘、讷、诲在天禧、天圣、景祐年间相继登进士。
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吕蒙正以左仆射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三次入相,加司空兼门下侍郎。后以疾罢相授太子太师,封莱国公改徐国公。卒赠中书令、谥文穆。生十一子,宋史载:从简国子博士,惟简太子中舍,承简司门员外郎,行简比部员外郎,务简国子博士,居简殿中丞,知简太子右赞善大夫。师简、昭简、诠简、易简无传。
公元1018年,天禧二年。吕言奉真宗命以侍御史、钦差身份赴西京洛阳举行祈祷祭祀,以消弭常于晚上悬浮于空中的形同帽子一样的不明飞行物。后经起居舍人吕夷简捕斩了三个利用道术蛊惑人心的僧道后,不明飞行物不再出现。史称帽妖事件。
公元1023—1063年,宋仁宗 赵祯 年间
公元1023年,天圣元年。吕夷简以龙图阁直学士、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迁给事中、参知政事。不久拜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后因郭皇后说他依附刘太后被罢职外任。生五子公绰、公餗、公弼、公著、公孺。同年次子公餗由开封府迁居彰德府安阳县,为安阳始迁之祖,官至太常博士、太子赞善。五子公孺以父荫补官赐进士出身历龙图阁直学士、户部尚书,赠右光禄大夫。
公元1034年,景祐元年。吕璹与叔父吕进同登进士,以县令迁宜州通判,至桂州值侬智高反,为转运使权知邕州,将兵二千剿贼得首虏为多,因功迁开封府司录、光禄尚书,赐爵开国子,食邑六百户,赠紫鱼袋、封太师鲁国公。生十子,登进士者八人:惠卿官至参知政事,德卿官至太子中允,温卿官朝散大夫判司农寺,和卿官至河间府知府,虞卿官谏议大夫知长沙,康卿官至安州观察使,谅卿官温州军事推官赠宣教郎官,升卿官翰林学士。后世南安朴里村中吕氏祠堂有“四世六登元辅;十子八捷南宫”楹联。父吕晏亦进士官泉州府助教。
公元1038年,宝元元年。吕溱高中戊寅科状元,初授将作监丞,因有政绩升亳州通判,后任著作郎、直集贤院、《起居注》同修官。
公元1040年,康定元年。吕夷简由判天雄军复入相,以申国公徙封许国公,判枢密院改兼枢密使。不久以太尉致仕卒,赠太师、中书令,谥文靖。配享仁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神像之一。
公元1042年, 庆历二年。吕乔卿、吕夏卿兄弟同举进士。乔卿官至朝散郎。夏卿历江宁县尉、直秘阁、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出知颍州,编有《新唐书》。父吕造天圣二年举进士官至朝散大夫。
公元1043年,庆历三年。吕公绰以父荫补官,后历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知秦州,迁右司郎中,未拜疾革,赠左谏议大夫。常询民间疾苦,曾奏请免牛不入藉(税)。子希杰官至太常博士,希道官至中散大夫,希成历官浙东道提干、台州路总管,卒赠太保。
公元1049年,皇祐元年。吕大忠进士及第,累官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宝文阁直学士。同年二弟吕大防亦举进士,初授冯翊主簿。
公元l052年,皇祐四年。吕溱劝仁宗不要封锁侬智高叛寇岭南消息,“一方有警,使诸道闻之,共得为备。”仁宗从之。进知制诰,入为翰林学士、知徐州,因与兴都转运使李参不和及豪侈放任,简于政事被弹劾贬知和州分司南京。后起为知池州、江宁府,复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为政以耿直敢言为朝廷内外推许,卒于任,赠礼部侍郎。
公元l057年,嘉佑二年,吕大钧举进士,历官延州监折博务、知县,首创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为北宋关中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四书注》《诚德集》等。弟大临为金石学家,历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与兄大忠、大防称蓝田吕氏四贤。
公元l060年,嘉祐五年。尚书户部员外郎吕冲之查考文献将历任度支副使的履历刻写在石上和署办的东壁上,开择吏留档先驱。
公元1061年,嘉佑六年。吕诲因劾奏公主出知江州,后召复知谏院拜御史中丞。为官三居谏职皆以劾奏执政大臣等而罢。为北宋敢谏之臣,著有《吕献可章奏》20卷。生四子由庚、由礼、由圣、由诚。
仁宗年间举进士的还有:1030年吕士昌。1046年吕百能、吕元。
公元1064—1067年 宋英宗 赵曙 年间
公元1064年,治平元年。吕公著以父荫补官并进士及第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读加龙图阁直学士。次年因谏阻濮议案贬侍御史吕诲、吕大防出京未果,故坚请外任出知蔡州。
公元1065年,治平二年。吕公弼以父荫进仕赐进士出身,历直史馆权知开封府加给事中。因为政宽厚仁爱拜枢密副使、擢枢密使。
公元1068—1085年 宋神宗 赵顼 年间
公元1069年,熙宁二年。吕惠卿嘉佑二年登第任真州推官任满后参与王安石新法为检详文字。后历集贤校理、判司农寺兼知制诰草拟新法和章奏。主持科举改革后的首次科考与王雱同修《三经新义》。
公元1070年,熙宁三年。吕嘉问窃从祖公弼论新法奏稿示王安石,至公弼被贬为枢密副使出知太原府,被称为“家贼”不得与吕氏同传。历官龙图阁直学士、权户部判官、提举市易务,卒赠资政殿学士。
公元1073年,熙宁六年。吕公弼以西太一宫使卒,赠太尉,谥惠穆。生四子:希道官至太子右赞善大夫,希彦官至西京留守司御史台、赠光禄大夫,希仁登第官至户部尚书,希明官至太常寺太祝。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吕惠卿以知谏院、翰林学士出任参知政事。因御史揭其弟升卿试国子监舞弊案而罢副相出知陈州、延州,在知太原府任上,率步、骑二万击败西夏军于聚星泊。后又因“元祐更化”案贬为光禄卿分司南京,再贬建宁军节度副使,建州安置。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吕公著因彗星出现朝廷求直言而上书获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改端明殿学士知审官院、同知枢密院事任枢密副使,反对恢复肉刑。不久因病辞罢为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后高太后遣使迎回朝为门下侍郎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执政。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吕大防徙永兴军,上陈三说九宜,所知华州民力富、军需足,政绩卓著,召为翰林学士权开封府迁吏部尙书。
神宗年间举进士的还有:1070年吕俱。1073年吕阳、吕厚、吕监授官通议大夫。1076年吕常。1082年吕杭、吕察、吕企、吕傃(明卿长子)官翰林学士。1085年吕祝。
公元1086—1100年 宋 哲宗赵煦 年间
公元1086年,元祐元年。吕希纯以祀明堂将用皇佑故亊并飨天地百神皆以祖宗配,事不经见,嘉祐已厘正而谏言,帝从之以神宗独配。
公元1087年,元祐二年。吕陶以进士历太原府判官知彭州,因涉洛蜀党争,自殿中侍御史、左司谏出为转运副使。后因入“元祐党籍”夺职,复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著有《吕陶集》六十卷。
公元1088年,元祐三年。吕大防以尚书右丞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汲郡公为相执政,废除新法,提举修撰《神宗实录》。因元祐党争贬舒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行至虔州信丰病逝。后追赐太学士、太师、宣国公、谥号正愍。有《文献通考》传世。子景山赠进士、授文林郎封大尹、任知县。祖吕通太常博士,父吕贲比部郎中。
公元1089年,元祐四年。吕公著以司空、平章军国重事恳辞不允,诏建第于东府之南,特许二日一朝赴都堂参议军国事不必拘时。二月卒,赠太师封申国公、谥正献。自宋以来宰相以三公平章军国重事者共四人,公著与父居其二,士艳其荣。著有《五州录》《吕申公掌记》《吕氏孝经要语》等,开启吕学端绪。生三子:希哲、希绩、希纯。
1094年,绍圣元年。吕颐浩举进士初授密州司户参军,后被降将郭药师掳至金国,放归后被命为河北都转运使、扬州知州。
公元1096年,绍圣三年。吕惠卿复官以资政殿大学士知大名府率军击退大举入侵鄜延路的西夏军,因功升银青光禄大夫。以观文殿学士、醴泉观使致仕,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敏。子渊绍兴五年登进士、河乾道五年登进士,孙荣绍兴十二年登进士,官朝散大夫。
哲宗年间举进士的还有:1086年吕律累官秘书少监。1087年吕放官翰林学士。1088年吕仿。1097年吕深、吕杭。1100年吕沆、吕税。
公元1101年——1125年宋徽宗 赵佶 年间
公元1101年,靖国元年。吕希纯因入元祐党藉贬为舒州团练副使道州安置,徽宗即位后敇还改知颕州,翌年卒于任,赠宝章阁侍制。
公元1101年,崇宁元年。吕希哲因淡薄名位潜心于学,父殁始为兵部员外郎。徽宗召为秘书少监,迁直秘阁知曹州,旋遭崇宁党祸夺职。遂授徒讲学,为学“不主一门,不私一说”,成就吕氏家学。卒赠太子太保,赐爵荣阳郡公。生三子好问、疑问、切问。
公元1104年,崇宁三年。奸相蔡京专政,树北宋“元祐党籍碑”(崇宁党),宣称在碑人员为十恶不赦的奸党,吕氏在碑者:吕公著、吕大防、吕希纯、吕希哲、吕希绩、吕陶、吕谅卿、吕彦祖。
公元1116年,政和六年。吕潜夫上书徽宗要严惩不执行任满考核的官员得到采纳,历官朝奉大夫、成都路转运使。生子云中、原中、柔中、云翔、云卿、云韶、云章。父仲甫治平四年登第,官集英殿修撰,卒赠龙图阁学士。祖昌龄历官宣德郎、江南转运使。曾祖从简。
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吕师囊率众响应方腊起义,连下台州、天台、黄岩、温州等城。七月被困于黄岩断头山,跳崖致伤被俘遇害。
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吕渭任朝请郎提举广南西路常平章事,于桂林南溪山刘仙岩刻了一贴避免染岚瘴之病的《养气汤方》药方。
徽宗年间举进士的还有:1103年吕修卿高中会元官国子监祭酒、银青光禄大夫,吕庐卿官至中义大夫。1106年吕著、吕若常、吕之才(德卿孙)官资善大夫、崇伯学士。1109年大观三年吕宾、吕祚。1125年吕广问登第,历集贤殿修撰、知池州等地。
公元1126年 宋钦宗 赵桓 靖康元年
吕由诚以宜任台臣被召至京师,因与宰相唐恪议不合而力辞求退。差知袭庆府,遇金人重兵攻城,城陷全家四十口被害,仅子亿、傅、倬居外幸免于难。后诏赠由诚三官,为通奉大夫,与二子恩泽。
公元1127年——1162年南宋高宗 赵构 年间
公元1127年,建炎元年。吕好问因被议金人陷都时不能执节而求除去,疏入除资政殿学士知宣州、提举同宵宫。后金兵南下,辗转避桂州卒于寓所,以恩赐爵东莱郡侯、秦国公加御史中丞,赠太师、谥功德碑曰:元静惠安。生五子:本中、揆中、弸中、用中、忱中。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吕颐浩以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率军勤王,平苗傅、刘正彦兵变迎高宗复位,历尚书右、左仆射,以宰相兼领军权而为人所惮。因建议高宗亲征被劾,辞为镇南军节度、开府仪同三司、醴泉观使。不久二度拜相,任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开都督府督江、淮、荆、浙诸军事。
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吕本中被特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历太常少卿、侍讲权直学士院,因忤秦桧罢官。后深居讲道论学,为宋代江西派诗人、词人、道学家。卒赐谥文清。著有《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因父为东莱郡侯,故世称东莱先生。
公元1137年,绍兴七年。吕祉以太学上舍释褐出身历右正言、建康知府、吏部侍郎等升兵部尚书参议军事。淮西军变中被害,赠资政殿大学士。子胜己从张栻、朱熹讲学,历任杭州知府、朝散大夫。
公元1139年,绍兴九年。吕颐浩罢左相后以观文殿大学士封成国公,因老病辞镇守陕西之职。卒赠太师、秦国公,谥忠穆,配享高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神像之一。著有《忠穆集》。生四子:摭官朝散郎、直秘阁,抗官浙东提举,挺为右承务郎,擢进士及第。
公元1154年,绍兴二十四年。吕愿中任静江(桂林)知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诱降诸蛮三十一种,得州二十七,县一百二十五,寨四十,峒一百七十九。后因作诗媚秦桧被贬果州团练副使封州安置。
高宗年间举进士的还有:1128年吕希说。1132年吕靖(夏卿孙)、吕秉文官奉直大夫。1151年吕定历殿前都指挥、龙虎上将军。
公元1163年——1189年南宋孝宗 赵昚 年间
公元1163年,隆兴元年。吕祖谦先中博学宏词科,后又中进士,历太学博士、秘书省秘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学业上兼收并蓄、独树一帜,开创婺学,又称吕学,成为南宋重要学者和思想家,史称小东莱先生。子延年官建德知县。父大器曾在豹隐堂讲学,官至尚书仓部郎。祖弸中累官元帅府参议、朝请郎,封东阳郡公,赠通议大夫。
公元1174年,淳熙元年。吕大椇字规叔,曾任梧州教授、监察御史、河南府推官,致仕后与子淮南安抚使祖璟创办鹿门书院。父用中官福建路提举市舶司、知泉州府。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吕祖俭奉派监明州仓,遇兄祖谦卒服丧一年。历衢州法曹、台州通判、太府丞,助兄讲学丽泽书堂,著有《大愚集》。追赠朝奉郎、直秘阁,谥忠。从弟祖泰性疏达,学问该洽,以言报国上书被贬,后诏雪,特补上州文学,改授迪功郎、监南岳庙。
孝宗年间登进士的有:1166年进士吕实、吕闳。1169年吕容。1172年吕庭坚官奉直大夫。1178年进士吕炎。1184年吕启宗。
公元 1195—1224年 南宋宁宗赵扩年间
公元1208年,嘉定元年。吕殊举进士历江陵教授、朝奉郎,著有《敏斋稿》。吕声之太学出身官至昭信军节度推官,著有《雁山吟》。
公元1211年,嘉定四年。吕午举进士授乌程主簿,历监察御史、起居郎兼史院官、中奉大夫,著有《竹坡类藁》《左史谏草》等。子吕沆以铨试第一授黄岩县主簿、婺州通判。因政事不顺隐归不再复出。
宁宗年间举进士的有:1199年吕克袭、吕克广、吕克导,吕克光官承事郎。1205年吕稽叔。
公元 1225—1264年 南宋理宗赵昀年间
公元 1234年,端平元年。吕沅铨试第一,知于潜县,旋通判婺州、后知兴国军及全州。同年吕重庚登进士,官至大理正。
公元1237年,嘉熙元年。吕文德以樵夫行武、魁悟勇悍而建功擢为池州都统制,率军援安丰城力战打退蒙军。又以宋军精锐伏击败蒙军于五河,连传捷报二十七次。以功升福州观察使、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后兼知濠州节制寿、亳等四州军队。以亲族及樵夫、炭农等编成了南宋末最大、战绩最为卓著的吕氏军事集团。弟文焕、文信、文福,子侄师夔、师龙、师道、师孟、师望,婿范文虎等均为重要将臣。
公元 1247年,淳祐七年。吕大奎登张渊微榜登一甲第三名进士。初任潮州教授,迁袁州、福州通判,以政绩升朝议大夫兼吏部员外郎。同年吕中举进士,授肇庆府教授,历国史实录院检讨、国子监丞兼崇政殿说书。著有《演易十图》《论语讲义》《治迹要略》等。
公元 1259年,开庆元年。吕文德为保康军节度使、四川制置副使兼知重庆府,四月又总领四川财赋、授京湖制置使,率部转战川鄂,增援钓鱼城,连败蒙军,致使蒙哥战死在合州。因功以开府仪同三司、少傅、崇国公致仕,特授少师改封卫国公。卒谥武忠,追封为和义郡王。父吕深,追赠太师、相国公。因弟文焕降元,《宋史》不传。
理宗年间举进士的有:1226年吕桥。1228年吕秉南历官崇安尉、朝议大夫。1238年吕抚历官朝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封永康县开国男。1249年吕大方官宗政说书、秘书郎。1253年吕圭官通直郎侍班。1256年宝祐四年吕岳英德州佥书判官。1260年景定元年庚申科进士吕人龙。
公元 1265—1274年 南宋度宗 赵禥 年间
公元1273年,咸淳九年。吕文焕以知襄阳府兼京西安抚副使职从1267年起死守襄阳与蒙元相持达六年之久。但因南宋末年政治昏庸、奸臣贾似道当政,致襄阳兵尽粮绝,为免屠城与子师圣降元。
公元1274年,咸淳十年。吕师夔卸任广西制抚后镇守九江,以兵部尚书降元,后官至元中书省左丞。
度宗年间举进士的有:1265年吕鼎享官文林郎,吕然任淞江制置司计议官以军功转修武郎,吕勋特恩同登进士官修职郎、监临安府盐官县教积务官。1268年吕傥授徽州府学教授,改修职郎处州松阳县尉。
公元1275—1279年 南宋恭宗赵显、 卫王赵昺年间
公元1275年,恭宗赵显德佑元年。吕文信仕至武功大夫、沿江副司谘议,率水师在南康斛林的夹白鹿矶与元兵遭遇战死,赠宁远军承宣使。子师宪,特与带行阁职,与两子承信郎恩泽。
公元1279年,卫王赵昺祥兴二年。吕大奎奉檄以兴化军(今莆田市)转调漳州知府节制左翼屯戍军马赴任时被叛将蒲寿庚执捕欲杀,幸得门弟子救出,后易服避入海岛时再次被捕,拒降被害。著有《莆阳拙政录》、《春秋或问》、《论孟集解》等传世。
我爷爷的父亲也就是我曾祖父是金字辈,我爷爷是永字辈,我父亲是其字辈,我自己是长字辈,小时候就记过一句,永其长安乐,上面一个字辈应该是金,和楼主有一点像,多了就不知道了,我们老家在四川井研
出自姜姓,是由古部族名和古国名、古邑名等而得姓。炎帝的后裔,共工氏从(堂)孙伯夷,是帝颛顼之师,帝尧时辅政,掌管礼仪,帝舜时正式任命他为秩宗。禹代行天子之政时,伯夷尽心辅弼,成为禹的心腹之臣。为嘉奖伯夷,帝舜晚年赐伯夷姓姜,赐氏为吕,并封他为吕侯,形成吕氏部族。伯夷的后代,早年活动于甘青山岳地区,由于崇拜山岳之神,形成了四岳部落。在尧、舜、夏禹时代,四岳成为部落联盟的山岳祭司。吕与申,皆为四岳部落之后,属羌人的一支,是姜姓的重要分支。
蓝田吕氏家族墓地的围沟与家庙遗址
本文2023-11-13 18:28:4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71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