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日的辟邪之物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3浏览:2收藏

恶日的辟邪之物,第1张

由于五月五日这个“恶日”最为人深恶痛绝,也最令人担心恐惧,所以用于该日的辟邪驱恶的吉祥物也最为繁多,围绕这些吉祥物,形成了一系列端午习俗。五瑞与辟邪习俗。五瑞指五种植物吉祥物。最初,人们在端午节以菖蒲、艾草辟邪驱恶,后来又加进榴花、蒜头、龙船花,合称“天中五瑞”。各地风俗不一,有的五瑞同时兼用;有的只用其中几种。

菖蒲

《本草纲目》说:草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名,又因其叶似剑,又名“水剑草”。菖蒲是中草药。菖蒲根茎可提炼芳香油,具有提神、通窍、杀菌等功能。由此,菖蒲被视为辟邪之吉祥物,每逢端午,人们便要把菖蒲悬挂于户,或插于门旁,用以驱除邪气。清朝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说:“端午日,用菖蒲插于门旁,以禳不祥。”顾铁卿《清嘉录》说:“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门户,皆以却鬼。”在端午节,人们还用菖蒲根刻成“小人儿”或“小葫芦”等饰物,挂在儿童脖子上以壁邪。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刻浦为小人儿,或葫芦形,带之壁邪。”端午节以菖蒲辟邪,有着深远的信仰基础。古人把菖蒲奉为天降之吉星所化。《典术》:“尧进,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春秋运斗枢》:“玉衡星散为菖蒲。”菖蒲为天星化成,所以神异非凡。古人相信食菖蒲可延年益寿。《风俗通》说:“菖蒲放花,人得食之,长年。”菖蒲还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孝经援神契》说:“菖蒲,益聪。”菖蒲开花为吉祥之兆,能给人带喜庆之事。古人乐于见到菖蒲之花,即使贵为帝王,也不能脱此俗。《后魏典略》说:“孝文帝南巡,至新野,临潭水,两见菖蒲花,乃歌曰:‘两菖蒲,新野乐’。遂建两菖蒲寺以美之。”神异的菖蒲花,还是贵人降临的征兆。《梁书》说:“太祖后张氏,尝于空中忽见庭前菖蒲生花,光彩照灼,非世所有。所惊异之,谓侍者曰:‘汝见否?’皆曰:‘不见。’后曰:‘尝闻见菖蒲花当贵。’因取吞之,生高祖。”菖蒲蕴含着丰富的吉祥内涵,人们用它来驱除五月五日的邪气,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艾草

据《尔雅》,古人又称艾为“冰台”。艾是中国传统草药之一。艾用之治病,既可服用,也可用于热炙。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艾枯干后易于燃烧,古代有以艾取火的生活习俗。《博物志》:“削冰至圆,以向日,以艾于后,承其影得火。”古人利用艾易燃特点来发挥艾的药效,发明了“艾炙”治病的方法。《群芳谱》说:艾“一名冰台,一名黄草,一名艾蒿,处处有之。宋时以汤阴复道者为佳,近代汤阴者谓之北艾,四明者为之海艾,自成化以来,惟以蕲州者为胜。相传蕲州白家山产艾,置寸板上,炙之,气散于背化,山艾散五分,汤阴艾仅三分,以故,世皆重之”。相传蕲州艾较之其他地方的艾更能散气,药效最为得力,所以为人们所珍受。古人认为艾之治病效力极佳,能治顽症、疑难病症,且以老艾药效最佳。《孟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艾为古人草药,所以用作辟邪吉祥物。端午节辟邪,要插艾挂艾或戴艾。《荆楚岁时记》把艾编扎成人形或虎形悬挂于门上以辟邪,也有剪彩为虎,上说:“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伍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人们把艾编扎成人形或虎形悬挂于门户上以辟邪,也有剪彩为虎,上粘艾叶以随身带者。另外,还有端午节妇女以艾叶插戴发上作饰物的习俗,其意也在驱邪逐疫。

石榴花

五月正是榴花吐艳之时,所以榴花又称五月花。早在唐朝,就有以榴花辟邪的习俗。《酉阳杂俎》说:“北方妇人,五日进五时图、五时花,施之帐上。”石榴花之成为端午节驱邪吉祥物,可能主要因为它为五月之花。明朝以后,女子多以榴花饰发以辟邪。由于有此俗,端午节又有“女儿节”之称。《帝京景物略》说:“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蒜头

蒜头气味辛烈,是具有杀菌作用的佐餐调味品。蒜之成为驱邪吉祥物,跟它的杀菌功能有关。汉族民间多以嚼生蒜或盐酸蒜来预防或消除口腔及肠道疾病,也就很自然地会以蒜为端午辟邪之物。人们在端午节,将蒜附于蒲剑上,悬于门楣以驱邪。

龙船花

龙船花本名山丹花,也在五月盛开,所以也被用作端午节辟邪的吉祥物。人们将山丹花系在蒲剑上,悬挂在门户上以辟邪。

11 镇静抗惊

  石菖蒲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作用,其最主要的药理作用表现为中枢镇静抗惊作用[1]。石菖蒲水煎剂及去油水煎剂可明显降低小鼠的自主活动度、并与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有显著的协同作用;挥发油的镇静作用更强。当剂量大于25mg/kg时,即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广泛抑制,抑制程度与剂量相关,起效快,持续时间长,石菖蒲醇提物也可使动物安静、昏睡;石菖蒲氯仿提取物对猴等多种动物有镇静作用,强度与剂量相关[2]。有报道石菖蒲可能是通过降低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儿茶酚胺类、吲哚胺类)起到对中枢神经的镇静作用[3]。33%的石菖蒲混悬液10mg/kg ig30min后可使小鼠对戊四唑的惊厥率从93%降到60%[1]。挥发油中的α-细辛醚可能是其抗惊的有效成分,90~150mg/kg的α-细辛醚ip能对抗小鼠的电惊厥,140mg/kg则能完全对抗戊四唑引起的惊厥和侧脑室注射乙酰胆碱(Ach)引起的惊厥大发作[4]。挥发油中另一主要成分反-4-丙烯基藜芦醚也有中枢抑制作用,50mg/kg iv可引起家兔的翻正反射、痛觉反射和听觉反射消失[5]。小鼠自发活动、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实验,抗回苏灵所致惊厥试验、抗缺氧及游泳试验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石菖蒲总挥发油是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主要部位,α-细辛醚及β-细辛醚是石菖蒲上述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6]。近年用α-细辛醚治疗癫痫,有效率达83%[7]。石菖蒲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β-细辛醚。有报道认为β-细辛醚为致癌物质,对人体淋巴细胞染色体有损害作用[8],而α-细辛醚毒性较小,是一种治疗支气管炎和癫痫的药物,其制剂已在临床上使用[9]。曾氏用石菖蒲为主的汤剂治疗癫痫41例,结果17例完全控制,11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余13例也明显改善[10]。张氏也用近似方法治疗癫痫24例,显效1例,有效19例[11]。有人以石菖蒲为主治疗癫狂症310例,结果痊愈165例,好转129例[12]。乔氏也用类似方法治疗血虚痰扰型精神分裂症338例,结果治愈率为802%,总有效率为988%[13]。对石菖蒲的体内过程研究显示该药口服肠胃吸收迅速(t1/2 ka=008h)且完全(吸收率F=098),15min血药浓度达到高峰,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1%,并迅速分布于肝、肾、胆汁、心、脑、肺、脾等脏器;肝、肾浓度接近血浆,其余依次递降。部分由胆汁排泄后,仍经肠肝循环再吸收,最后主要随小便排泄。小部分药物可被肝脏代谢,体内半衰期约3~4h,分布容积038L/kg[14]。由此可见,石菖蒲镇静抗惊疗效确切,临床应用也十分广泛。

12 开窍醒神

  中医学认为中风昏迷、癫狂等神志的改变,多为痰火扰心,痰蒙清窍,致心失所主,脑窍闭塞。其中痰为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石菖蒲与麝香配伍,为化痰开窍药之首选。临床常与其他中药配伍治疗中风昏迷、癫痫、多寐、健忘、耳鸣等。石菖蒲芳香走窜、开窍醒神,广泛用于闭证神昏证的治疗,临床疗效十分确切。临床上用单味石菖蒲挥发油制成的注射液(05%总挥发油溶液)治疗肺性脑病昏迷,有效率7497%,能迅速消除意识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15]。以石菖蒲配伍的方剂更是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以精神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治验最多。有人[1]用石菖蒲挥发油β-细辛醚制成针剂,治疗脑病43例次,取得显效、好转25例次的效果[1]。王氏用石菖蒲的复方煎剂治疗乙型脑炎昏迷25例,有效率为92%[16]。石菖蒲的复方煎剂鼻饲并结合西药治疗乙脑104例,结果痊愈78例,好转7例[17]。脑醒冲剂由石菖蒲等多味药组成,治疗缺血性中风34例,取得良好疗效[18]。石菖蒲开窍醒神的作用尚未见动物实验研究报道。

13 益智健脑

  老年性痴呆是一类进行性精神功能衰退性疾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目前对此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故促智药的研究将成为近10年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有人对34篇中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报道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所统计的47首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依次为:石菖蒲、当归、茯苓、地黄、远志、甘草、陈皮、半夏、白术、党参和川芎[19]。与石菖蒲配伍的复方制剂能提高大鼠和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报道也不少。由何首乌、石菖蒲、葛根、银杏叶、川芎、赤芍等中药组成的益智Ⅰ号,25、50g/kg灌服7d,能对抗东莨菪碱1mg/kg、戊巴比妥钠30mg/kg、40%乙醇10mL/kg、氯霉素200mg/kg和亚硝酸钠120mg/kg对记忆的破坏作用,且能提高正常大鼠的明暗辨别学习记忆获得和记忆巩固[20]。启智灵口服液由首乌、远志和石菖蒲等7味中药组成。实验证明,它能对抗樟柳碱引起的小鼠记忆障碍,提高正常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加大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的含量,减少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及增加脑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含量[21]。刘氏采用四七汤(制半夏、朱茯苓、石菖蒲、枳实、郁金)加味治疗老年性痴呆30例,与对照组脑复新相比疗效显著,对老年性痴呆、中风合并痴呆有良好治疗作用[22]。定志丸由人参、远志、茯苓及石菖蒲组成。谢明村等证明定志丸在防治记忆障碍上,远志、茯苓、石菖蒲有协同人参之作用[13]。用菖蒲郁金温胆汤以疏肝解郁开窍为基础,治疗老年性痴呆2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提示此方有恢复老年性脑功能作用[24]。补肾健脑汤(*羊藿、石菖蒲等)治疗中风痴呆56例,总有效率839%[25] 。周氏用石菖蒲配伍活血化瘀药(当归、川芎等)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52例,对记忆力减退、健忘等的有效率为91%[26]。醒脑汤(黄芪、石菖蒲等)对脑震荡后遗症有消除症状、改善脑功能的作用[27]。当然,石菖蒲在上述方剂中的作用如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14 石菖蒲的化学成分

  石菖蒲含挥发油、糖类、有机酸、氨基酸等成分。挥发油中含34种成分[28],主要为β-细辛醚(β-asarone),占632%~812%,α-细辛醚(α-asarone),占34%~13 7%,细辛醚(asarone),石竹烯(caryopphyllene),石菖醚(sekishone),细辛醛(asarylaldehyde),γ-细辛醚(γ-asarone),d-δ杜松烯(d-δcadinene),肉豆蔻酸(myristric acid),百里香酚(thymol)等。倍半萜类化合物是石菖蒲挥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石菖蒲植物中已分离得到的倍半萜达二、三十种,苯丙素类是石菖蒲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其中α,β-asarone又在苯丙素中占相当分量,有的甚至高达80%之多,并被公认为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29]。水煎液化学成分目前通过核磁共振仪鉴定了8个化合物[30],分别为:2,4,5-三甲基苯甲酸,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2,4,5-三甲氧基苯甲醛,丁二酸,辛二酸,5-羟甲基糠醛,双-[5-甲酰基糠基]-醚和2,5-二甲氧基苯醌。有报道石菖蒲挥发油LD50为(023±0023)mL/kg[2],α-细辛醚的LD50为926mL/kg(大鼠)和4176mL/kg(小鼠)[31]。市面常有用外菖蒲充当石菖蒲入药;外菖蒲挥发油含量不超过001%,而石菖蒲(正品九节菖蒲:九节菖蒲一名原是根据石菖蒲药材有“一寸九节”性状特征而得,有此特征的药材历来被视为石菖蒲的优质品种)挥发油含量一般为10%~30%,主要成分有β-细辛醚(β-asarone,6112%)、莰烯(camphene,278%)、龙脑(borneol,193%)[32]。

菖蒲菖蒲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多为野生,但也适于宅旁绿地中养植。《本草纲目》说菖蒲“乃蒲之昌盛者”。《吕氏春秋任地》说“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民俗认为菖蒲其花主贵,其味使人延年益寿。中国古代认为菖蒲是天星的再生。《春秋运斗枢》云:“玉衡星散为菖蒲”。传说人见菖蒲花当贵。据《梁书》载:太祖皇后张氏“尝于室内忽见庭前菖蒲生花,光彩照灼,非世所有,后惊异之,谓侍者曰:‘汝见否?’,皆云未见。后曰‘尝闻见菖蒲花当贵’,因取食之,生高祖。”有此神话传说和记载,菖蒲在民俗中广为喜用,视为避邪气的吉祥草木。菖蒲有医药价值。《本草经》云:“菖蒲主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久服轻身,不忘不迷,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道藏经菖蒲经》云:“菖蒲者,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也”。“其药以五德配五行,叶青,花赤,节白,心黄、根黑。能治一切诸风,手足顽痹……坚骨髓,长精神,润五藏,裨六腑,开胃口和血脉,益口齿,明耳目,泽皮肤,去寒热……”。悬艾叶和菖蒲:民间古来有门前悬艾、菖蒲之俗。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两者皆可入中药。艾叶可制灸条,是传统中医针灸疗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燃点艾条可灸治多种病症。艾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药。端午期间,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疫病增多。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故而节日一早便将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其实,真正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作用的,还是两草的香气。中国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浴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或是用来针灸。据说这种艾草,在针灸的时候别具有疗效。一般人则将艾草扎成虎形,或是剪彩作为小虎,再粘贴艾叶於其上,在端午节时配戴。除了采艾之外,也采菖蒲来泡酒。

恶日的辟邪之物

由于五月五日这个“恶日”最为人深恶痛绝,也最令人担心恐惧,所以用于该日的辟邪驱恶的吉祥物也最为繁多,围绕这些吉祥物,形成了一系列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