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蓝氏家族家谱辈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3浏览:1收藏

河北承德蓝氏家族家谱辈分,第1张

1、随着时代变迁,或家族繁衍播迁,但字辈的延续却依旧,据族谱史料记载,汉魏之后,蓝姓以中山郡,东莞郡和汝南郡为中心,逐渐播迁于黄河中下游。

2、1第1代,天2第2代,地3第3代,玄4第4代,黄5第5代,宇6第6代,宙7第7代。

                蓝氏族谱中的重大发现

                          蓝垂芬

      族谱亦称家谱,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学大厦的三大支柱。中国现存各式各样的家谱有三万多种,其记载的历史渊源有长有短,推至公元前的年份更是有限。而我们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鸡冠山乡圳上村的《蓝氏族谱》所记载的历史却很久远,具体可上溯到公元前二千七百多年。这部家谱是1993—1994年续修的,本人参与了其中的工作。它辑录了江西、湖南、福建等地蓝氏族谱中有价值的珍贵史料,如各地的谱序、源流序、蓝氏受姓始祖源流世系考等。自家谱续修完成以后,这些年我又怀着极大的兴趣,对这部家谱进行了仔细的研究,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除2006年7月18日在《中国商报》公布过的《蓝采和实有其人》外,还有两个认知,可以分享给大家。

其一:炎帝、黄帝不是同时代人,他们也不是单独一个人,而分别是一个世系。

据《史记》记载,黄帝与炎帝两大部落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合并,接受黄帝领导,并且结为联盟。中华民族由此发源,炎黄子孙称谓由此产生。

据我们《蓝氏族谱》记载,炎帝神农氏时代共一百四十年,经历了临魁、承、明、宜、来、里、节、茎、克戏、榆罔共十一位帝君。“十一世帝榆罔居空桑,为政求急务,乘人而斗其捷,于是诸侯携贰其臣蚩尤作乱,帝迁于涿鹿,时有熊国君公孙轩辕口头懋圣德诸侯归云,帝在位五十五年,诸侯尊轩辕为天子,降封帝于洛,神农氏亡。”可见,炎帝是先于黄帝出现的,炎帝以下十一代帝君都称神农氏,轩辕黄帝是与神农炎帝的十一世孙榆罔帝同时代人。轩辕黄帝被诸侯尊为天子后,榆罔帝被降封于洛,神农氏至此衰亡。

为什么《蓝氏族谱》中会有如此清楚的记载?这与蓝氏的发源有密切的关系。这将在下面谈到。

其二:可推算出自榆罔帝至夏商周各个帝王的在位年代。

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号称“上下五千年”。然而,真正有文献记载的信史只写到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由此再往上溯的历史,则是模糊不清的。在司马迁的《史记·三代世表》中,仅记录了夏商周各王的名字,而没有具体在位的年代,成为中华文明史的一大缺陷。

我从网上查到,我们国家在1996年就启动了一个名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九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到2000年11月9日通过媒体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该年表把中国的历史纪年向前推了一千二百多年,明确了公元前841年以前西周十王、商殷盘庚以下十二王的在位年代,但对于商代前期和整个夏代只是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年代框架,并未列出各王的具体在位年代。

我通过对家谱的研究,发现在我国上古没有公元纪年的早期历史时期,完全是以“干支”来计算年份,并证实了几千年来用它记年的绝对准确性。家谱中所记载的蓝氏历世祖的生殁年份都标明了其所处的朝代帝王在位的第××年及当年干支年份。这是历朝历代修谱先辈忠实记录下来的,有相当的可靠性。我经过反复推算核准,认为家谱中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例一:谱中记载,蓝氏受姓始祖蓝昌奇“乃炎帝神农氏十一世孙帝榆罔之子,昔帝都空桑,时有熊国君贡蓝种一株,勃勃然生气异常,适诞生一子,帝甚喜,遂赐姓为蓝,命名昌奇,封郡汝南,受姓开基。”“公生于帝榆罔二十五年壬辰八月十五日辰时,少昊金天氏五年丁未七月十三日申时殁,享寿一百三十六岁”。经过推算,榆罔帝二十五年壬辰年应为公元前2729年。到公元2012年又是壬辰年,(2729+2011)÷60=4740÷60=79,这样,蓝氏受姓始祖自昌奇公至今已接近七十九个甲子、四千七百多年了。

例二:二世祖蓝原吉(蓝昌奇长子)生于黄帝有熊氏二年甲子年(经推算为公元前2697年)正月初六日申时,殁于少昊金天氏二十八年庚午年(经推算为公元前2570年)十月十四日亥时,享寿一百二十七岁。经核对年表,至少昊金天氏二十八年正好是一百二十七年,这就可以证明黄帝有熊氏的在位年数是准确的。

例三:据《夏商周年表》,周厉王在位年代是公元前877年至前841年,在位年数三十七年。而据我谱记载,蓝氏第六十四世祖蓝超公生于周厉王五年丁亥年,经推算周厉王元年应是公元前878年癸未年。故周厉王在位年数应是三十八年。

根据家谱中的记载,可以推算出夏代以前早期帝王比较准确的在位年代及夏商周各代帝王更为准确的在位年代。这样,公元前841年以前历代帝王的在位年代就很清晰了。为此,我整理出一份《中华民族自炎帝至西周末历代帝王在位年表》附载于后,并求教于有关专家、学者及历史爱好者,请给予批评指正。

中华民族自炎帝至西周末历代帝王在位年表

帝王名及年号

干支年

公元年

在位年数

炎帝神农氏

140

临魁帝

60

承帝

60

明帝

49

宜帝

45

来帝

48

里帝

43

节帝

不详

茎帝

不详

克戏帝

不详

榆罔帝

戊辰—壬戌

公元前2753—前2699

55

黄帝有熊氏

癸亥—壬寅

公元前2698—前2599

100

少昊金天氏

癸卯—丙寅

公元前2598—前2515

84

颛顼高阳氏

丁卯—甲申

公元前2514—前2437

78

帝喾高辛氏

乙酉—甲午

公元前2436—前2367

70

帝挚

乙未—癸卯

公元前2366—前2358

9

尧陶唐氏

甲辰—乙酉

公元前2357—前2256

102

舜有虞氏

丙戌—乙亥

公元前2255—前2206

50

夏后禹

丙子—癸未

公元前2205—前2198

8

夏后启

甲申—壬辰

公元前2197—前2189

9

夏大康

癸巳—辛酉

公元前2188—前2160

29

夏仲康

壬戌—甲戌

公元前2159—前2147

13

夏后相

乙亥—壬寅

公元前2146—前2119

28

夏少康

癸卯—癸卯

公元前2118—前2058

61

夏后杼

甲辰—庚申

公元前2057—前2041

17

夏后槐

辛酉—丙戌

公元前2040—前2015

26

夏后芒

丁亥—甲辰

公元前2014—前1997

18

夏后泄

乙巳—庚申

公元前1996—前1981

16

夏后不降

辛酉—己未

公元前1980—前1922

59

夏后扃

庚申—庚辰

公元前1921—前1901

21

夏胤甲

辛巳—辛丑

公元前1900—前1880

21

夏后孔甲

壬寅—壬申

公元前1879—前1849

31

夏后皋

癸酉—癸未

公元前1848—前1838

11

夏后发

甲申—壬寅

公元前1837—前1819

19

夏履癸(桀)

癸卯—甲午

公元前1818—前1767

52

商成汤

乙未—丁未

公元前1766—前1754

13

商大甲

戊申—庚辰

公元前1753—前1721

33

商沃丁

辛巳—己酉

公元前1720—前1692

29

商大庚

庚戌—甲戌

公元前1691—前1667

25

商小甲

乙亥—辛卯

公元前1666—前1650

17

商雍己

壬辰—癸卯

公元前1649—前1638

12

商大戊

甲辰—戊午

公元前1637—前1563

75

商中丁

商外壬

己未—丙戌

公元前1562—前1535

28

商河亶甲

丁亥—乙未

公元前1534—前1526

9

商祖乙

丙申—甲寅

公元前1525—前1507

19

商祖辛

乙卯—庚午

公元前1506—前1491

16

商沃甲

辛未—乙未

公元前1490—前1466

25

商祖丁

丙申—丁卯

公元前1465—前1434

32

商南庚

戊辰—壬辰

公元前1433—前1409

25

商阳甲

癸巳—己亥

公元前1408—前1402

7

殷盘庚

庚子—丁卯

公元前1401—前1374

28

殷小辛

戊辰—戊子

公元前1373—前1353

21

殷小乙

己丑—丙辰

公元前1352—前1325

28

殷武丁

丁巳—乙卯

公元前1324—前1266

59

殷祖庚

丙辰—壬戌

公元前1265—前1259

7

殷祖甲

殷廪辛

癸亥—辛丑

公元前1258—前1220

39

殷康丁

壬寅—壬戌

公元前1219—前1199

21

殷武乙

癸亥—丙寅

公元前1198—前1195

4

殷文丁

丁卯—己巳

公元前1194—前1192

3

殷帝乙

庚午—丙午

公元前1191—前1155

37

殷纣辛

丁未—辛巳

公元前1154—前1120

35

周武王(姬发)

壬午—乙酉

公元前1119—前1116

4

周成王(姬诵)

丙戌—壬戌

公元前1115—前1079

37

周康王(姬钊)

癸亥—戊子

公元前1078—前1053

26

周昭王(姬瑕)

己丑—己卯

公元前1052—前1002

51

周穆王(姬满)

庚辰—甲戌

公元前1001—前947

55

周共王(姬繄扈)

乙亥—丙戌

公元前946—前935

12

周懿王(姬囏)

丁亥—辛亥

公元前934—前910

25

周孝王(姬辟方)

壬子—甲戌

公元前909—前887

23

周夷王(姬燮)

乙亥—壬午

公元前886—前879

8

周厉王(姬胡)

癸未—庚申

公元前878—前841

38

周召共和

庚申—癸酉

公元前841—前828

14

周宣王(姬静)

甲戌—己未

公元前827—前782

46

周幽王(姬宫涅)

庚申—庚午

公元前781—前771

11

注1前文提到有关炎帝至榆罔帝是第十一世孙的说法,与炎帝神农氏的在位年代只是笔者按家谱记载抄承下来的,由于历史太久,各地的说法也不一致,因此不一定准确。

2成汤后有大丁、外丙、中壬三代帝王,在蓝氏族谱中未见记载。

3盘庚迁殷在盘庚继位十四年癸丑年(公元前1388年)。

****:

蓝垂华,中国商业出版社原副总编辑、编审,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已退休。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明春东园22号楼2单元301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83709036,13683608072

蓝垂芬(乡村退休干部)

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鸡冠山乡圳上村

邮编:337012

电话:13036299029

蓝氏族谱有关问答

问:关于蓝氏族谱中的重大发现你是怎么认为它是准确的?又是怎样推算出来的?

答:本来我就是在家谱中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带着怀疑的态度去研究的。比如:我们的早期祖先,特别是公元前以前的越早他们的寿年就越高,历代的祖先生殁寿葬与当时的帝王在位年代又记载得如此清楚,还有我谱在始祖至108世的祖先生、殁年份只有干支年和帝王在位年代,而没有公元年份。因此,我首先从我本人起按直系关系一直查到始祖,再从这些祖先之间的出生间隔年数来看是否准确,结果我整理出一份直系出生间隔年表;第二是我以六十年干支记年法逐一查出公元前的公元年份,至于历代帝王在位年数,我也是在历代祖先的生、殁时间与帝王在位年代,用干支记年法推算出来的,年表推算出来后,为了更进一步确认它的准确性,我又用历代祖先的生、殁、寿年生(上)死(下)与帝王在位年代加以核对,结果,将这一百多代的祖先一一查对,无一例不相符。

问:仅凭你们的家谱记载,又没有什么文物古迹予以证实,怎么能相信你的准确性呢?

答:我也有想不通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的祖先是怎么这样清楚地从头至尾将历代祖先的生、殁、寿、葬记录得这样详细,特别是在几千年以前,又没有现代文字,最早的时候就是在刚由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的后期,那时的生、殁、寿、葬同样有那么清楚,还有那葬地的坐向方位与现代的基本一致,那时候的科学怎么就有这么完备,还有那时候的人寿年会有那么高,这是怎么回事。

我想要回答的是,我们的祖先一定是凭什么依据记录下来的,否则他没有必要将每位先辈的生殁寿葬写得这么详细,我也看过外姓的家谱,他们就没有记载这样清楚,只是将每代人的名字记录下来了,如果他们要假造这样一个历史,也没有精力将这些年份推算得这么准确,特别是那时候还没有采用公历计年法,他们也没有象现在一样为了发展当地的旅游事业而假造一些文物。

我这里还想说明的是,在我们的祖先中,在始祖昌奇公以下第69世有个尹亹(meng)公(公元前713-608年)他生于周桓王七年,为楚国大夫,他为寻找到蓝氏的始祖根源,曾编修出了蓝姓近2000年的家谱,而司马迁写“史记”的时间是在公元前104年,他比司马迁写史记的时间要早六百年。

至于那时候的寿年与科学的问题,那就是我们要继续探讨的问题,如果站在反对的一方说,应该是那时候的人寿年会比较短些,因为那时候没有现代的医学技术,也没有现代人那么懂得保健知识。站在支持一方的观点是那时候的人口稀少,自然生态纯真,人的事业欲望少,记得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唐尧禅让的历史典故就可以想象那时候人的心态,加上那时候又没有那么多如烟、酒和社会压力等这些致命伤。若要证实这一现象,那就要从各姓氏的家谱中找出是否有着普遍现象,或在出土历史人物中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证实。

至于那时候人死后安葬的方位等科学问题,我认为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科学,很可能那时候的科学就是重视这些事情,而现在只不过是继承了这些科学。

至于整个历史年表,我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找出了三个帝王可以证实,司马迁的史记早期历史也没有历代帝王在位年表,而只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记载,在图说经典白话“史记”的殷本纪中的一个故事中说:“盘庚是商汤的第九代子孙,他是商王祖丁的儿子,盘庚的哥哥阳甲当了七年国王去世后,盘庚继承了兄长的位置,成为商代第二十位国王,盘庚当政二十八年,很有作为。”这两位帝王的在位年数刚好与我推算的相符合,还有是商朝的开国帝王成汤在位13年也和我推算的是一样。

我认为出土文物是证实历史最好的依据,但如果按夏、商、周断代工程这样去用文物古迹等方式去研究,若找不到系统的历史记载,要想将我国的早期历史完整地挖掘出来,我看是行不通的。

若在各种方志和家谱等有文字记载的地方去探索,查找这很可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途径。

(关于古人寿命在书面记载和民间口头传说中为何都那么长的问题,可以这样理解,古代真正纪年法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历法一年是十个月,而且没有举世统一,对于每个人的寿命基本是凭个人记忆和说法来定的,没统一的认定。从黄帝历到颛顼历到夏启72历法,都不统一,每个人的年岁大多是自己的说法,相对长一点的多有夸张,比方彭祖800岁,这显然是神话色彩的表述——蓝善清补注)

镶蓝旗

今内蒙古乌兰查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了下辖八十七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变是蓝旗人。

河北承德蓝氏家族家谱辈分

1、随着时代变迁,或家族繁衍播迁,但字辈的延续却依旧,据族谱史料记载,汉魏之后,蓝姓以中山郡,东莞郡和汝南郡为中心,逐渐播迁于黄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