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的笛子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3浏览:3收藏

古代著名的笛子有哪些,第1张

中国竹笛的种类及名称极为丰富多彩,如以形制为名,饰龙:“龙头笛”;乐师在皇帝面前将双手交叉作拱手之意来演奏谓:叉手笛;以尺寸为名的如截竹一尺八寸的洞箫谓:“尺八”。唐代传入到日本仍谓尺八,我国福建南中常用的洞箫即为“尺八”;以典故为名如:汉代音乐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制笛,其音色优美,后人赞好笛子谓:“柯亭笛”。《史记》记载伍子胥曾吹箫乞食于吴市中,后人谓“子胥箫”;以材料为名,如:“铜笛”、“铁笛”、“玉笛”、“鹰笛”、 “猿臂笛”等顾思义,以取材而得名;以地域为名如:四川姜笛的“姜笛”、广西侗族的“侗笛”;以剧种为名的如:昆曲的“曲”、梆子戏的“梆笛”、雅乐中的“雅笛”、能乐的“能笛”等等。由于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在此不能一一举。

贾湖骨笛,距今约8000年,不仅远远早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古墓出土的笛子,也比古埃及第一王朝时期陶制器皿状笛子和在化妆版上刻画的类似后世阿拉伯竹笛的笛子形象早。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被称为我国笛子的鼻祖。从约九千年前的河南贾湖遗址中出土的一批精致骨笛,最近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分属于贾湖早中晚三期的二十多支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骨笛,经专家研究已具备了四声、五声、六声和七声音阶,把中国七声音阶的历史提前到八千年前。

动物骨骼是远古先民制作生活器物的重要材料之一。进入文字记载的历史,随着人类物质文化的显著进展,骨制品已大为减少。“笛”字初写作“篴”,但部首均从竹,说明二字产生的年代,笛子早已采用竹类来进行制作了。甚至当时的人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经制造过骨笛。然而骨笛并没有因此而完全绝迹。

自周代雅乐中用竹笛配器以来,古人制笛就常用竹,但偶尔也采用其他材料如铜、铁、银、瓷、玉等,骨亦其中之一,只是似更为罕见。笔者稽诸文献,有这样二例。一是晋代的猿骨笛。唐《酉阳杂俎》载:“昔晋时有人以猿骨为笛,吹之,其声清圆,绝胜竹笛。”一是明代的鹤骨笛。明《玉芝堂谈荟》卷八有冯海粟《鹤骨笛》诗一首,诗云:

胎仙脱骨字飞琼,换羽移宫学凤鸣。

喷月未醒千载梦,彻云犹带九皋声。

管含芝露吹香远,调引松风入髓清。

莫向岭头吹暮雪,笼中媒鸟正关情。

鹤有胎仙、九皋等异称。起句中的“飞琼”是主人为这支笛子起的雅号(在古代,这类雅号有的是镌刻在乐器上面的)。

河姆渡骨笛

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上长71cm 下长531cm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约有数十件,这河姆渡骨笛是其中两件。用鸟禽类的肢骨中段制作。管身穿一至三个圆孔,有的内腔另插一根肢骨,近似现代儿童乐器竹哨。部分骨笛尚可吹出简单的音调。它们是后世笛箫类乐器的远祖。

鹰骨笛

新疆巴楚县脱库孜萨来遗址曾出土一件北朝时期(公元四至五世纪)的骨笛(残)。塔吉克族称那依,柯尔克孜族称却奥尔。 用大鹰的翅骨制成,长约25、管径15厘米。管内中空,两端皆通,管下端开三孔。制作时,先将骨肉剔净,锯掉两端骨节,磨平上下管口,去髓。两端管口呈椭圆形,上口较大,下口较小,从下口往上,每隔22厘米左右钻一直径07厘米(稍呈椭圆形)音孔,共三孔。笛身雕刻图案花纹或题字为饰。 多用于盛大节日和婚礼场合,也为歌舞、叼羊、赛马等伴奏。乐曲有《塔里要吾里》等。

贾湖骨笛

我国考古发掘最早的乐器是属于新石器时期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骨笛,长约20 公分,上有七个同规格音孔,末孔上端另有一小孔。距今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再有就是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骨哨。这批骨哨有一百六十件,距今大约有七千余年的历史。所谓骨哨,就是以大型禽鸟的肢骨,截去两头,在骨管上磨出一、二个或两、三个吹孔,就制成了。这种骨哨可以吹出几个简单的音。骨哨是用来诱捕猎物还是用来吹奏乐曲的。这一直是现代人正在思考的问题。从原始人的生产发展情况来看,骨哨可能是兼用的。既用来诱捕猎物,也不妨在闲暇时吹来取乐,当然骨哨的作用还是应该以前者为主。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乐器,还不是最早产生的乐器。

红山文化之骨笛

1994年春,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乡三座店村农民在植树造林时发现了一支骨笛。骨笛管状深**,是用飞禽类的肢骨制成,已经石化。骨笛长约15厘米,外径15厘米至07厘米,其上有等距离的5个音孔,音孔直径约03厘米在底端处还有两个约02厘米相对的小孔。骨笛的年代依据考古学资料,材料类比学的方法,经文博部门同志认定和辨认与骨笛同时发现的红山文化彩陶碎片和磨制石器工具,确认骨笛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乐器,距今约5500年。这件红山文化时期乐器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乐器文化特别是红山文化时期“礼乐制度”的乐文化,增加了一件实物资料。

古今著名的笛子曲有:

1、《姑苏行》,曲子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

2、《春到湘江》,湖南特色浓郁。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

3、《喜相逢》,此曲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为过场音乐,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动作。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

4、《牧笛》,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可称之为《新小放牛》;

5、《鹧鸪飞》,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原是湖南民间乐曲,也用于箫独奏或丝竹乐合奏。后经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改编,注入了江南丝竹的风格,使乐曲更加清丽动人。

虎丘、敦煌、星海、牧音、乐海、姑苏牌、道御堂、钲音堂、里歌和凡心森等。

1、虎丘: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知名笛子品牌,中国乐器行业知名品牌,始于1954年,江苏省著名商标。

2、敦煌: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敦煌,古筝知名品牌,始建于1958年,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市名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3、星海:星海品牌,英文名XINGHAIINSTRUMENT,星海品牌创立于2005年。

4、牧音:品牌牧音主营的产品有:二胡,苏州二胡,小叶紫檀二胡,紫檀二胡,胡琴,二胡弓,黑檀二胡,红木二胡,专业二胡,二胡配件等。

5、乐海:河北乐海乐器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知名古筝品牌,河北省著名商标,河北省名牌产品,河北省优质产品,中国乐器行业强势公司。

6、姑苏牌:姑苏牌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知名笛子品牌,中国乐器行业知名品牌,始于1954年,江苏省著名商标。

7、道御堂:目前品牌道御堂主要的经营产品有:二胡,擂琴,红木杆,大三弦,京二胡,黑檀二胡,苏州二胡,板胡,高胡,红木二胡,京胡,小叶紫檀二胡等。

8、钲音堂:品牌钲音堂主营产品涵盖二胡,笛子,竹笛,竹笛盒包,高档二胡,苏州二胡,紫檀二胡,小叶紫檀二胡,专业二胡,二胡弓,竹箫,胡琴等。

9、里歌:里歌中艺乐器音响北京有限公司于2011年09月19日在朝阳分局登记成立。

10、凡心森:凡心森品牌成立于2017年,品牌凡心森主营产品涵盖竹箫,陶埙,大军鼓,短箫,巴乌,古琴桌凳,手卷架,苦竹笛,军鼓包等。

赵松庭,笛子演奏家,作曲家。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二十一军文工团团员,浙江省歌舞团演奏员,浙江省艺术学校教员、艺术指导。曾任浙江艺术学校(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名誉校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政协第六、第七届委员,民盟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曾创吹笛循环换气法。创作笛子独奏曲《早晨》、《三五七》 、《婺江风光》等。著有《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笛艺春秋》、《笛子演奏基础教程》等著作,是中国第一位成功研制排笛、骨笛和铜管双笛的竹笛大师。

赵松庭

俞逊发,笛子演奏家,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生前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于2006年1月21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1岁。世人皆赞“古有俞伯牙,今有俞逊发。”俞逊发先生的笛乐造诣高超。由俞逊发灌制的笛子专辑《妆台秋思》获1992年10月北京全国第二届金唱片奖并名列榜首,另外俞逊发演奏的由朱践耳先生作曲的《第四交响乐》(为竹笛及二十二件弦乐而作的室内交响乐曲),于1990年秋荣获瑞士“玛丽·何塞皇后国际交响乐作品大赛奖”,这是中国人有史以来获该项大奖。

俞逊发

张维良,笛箫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会长、华夏室内乐团团长、中国音协管乐研究会副会长、南京东南大学名誉教授。1986年灌制了中国第一张激光唱片《箫的世界》。张维良创造性地在笛子演奏中运用了全音阶及十二音序手法,将笛子的音域拓宽至三个八度。张维良曾为多部影视作品配乐,像《菊豆》中使用了埙、《霸王别姬》更是整部**音乐仅采用一种乐器,这在**史上尚属少见。随着这些**走向国际,中国的传统音乐也被世人所知。

传统管竹乐器包括笛子、箫、巴乌等。

著名传统管竹乐器解析:

1、 笛子。

笛子是一种由竹子、玉、木等材料制成的管状乐器,历史悠久,能模拟各种声音,既能表现婉转柔美的情感,也能展现激情与豪迈。笛子不仅被广泛用来演奏古典曲目,还广泛应用于宗教、民间舞蹈和音乐娱乐等领域。

2、箫。

箫也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管状乐器,是由多根不等长度的竹管组合而成。箫吹起来具有清澈明亮、悠扬幽远的音色。它被广泛运用在传统的古典音乐、儒雅的琴曲和舞蹈音乐中。从古到今都收受到文人的广泛喜爱和推崇。

3、巴乌。

巴乌是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多民族传统乐器之一,它与箫相似但音高较低,使用的材料常为竹子、紫竹、黄竹等。巴乌被广泛应用于表演艺术、闹市攘攘、婚嫁、金秋戏曲台本等各个方面,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传统管竹乐器的现代发展: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竹子乐器的发展广受欢迎。在现代化的音乐制作技术的帮助下,许多艺术家和音乐爱好者创作出了新颖别致的竹子乐器作品,例如通过电缆、电声设备等技术将竹子乐器与现代音乐相融合,制作了多种前所未有的音乐表演形式。

传统管竹乐器自古以来就存在于中国,其中一些还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民间流传。各大乐器厂商也正在通过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创造出更高品质的竹子乐器并推广传统的制作方法,从而保护竹子乐器制作的传统技艺,使传统乐器得到传承。

传统的管竹乐器不仅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精髓,而且具有跨文化传承的意义。应当在努力传承传统乐器制作技艺的同时,也应该运用现代技术和创新思维,推动竹子乐器的发展和未来。

中国谁吹笛子好听:这个标题不好回答。

演奏水平各有所长,各有侧重。好听,还与个人喜好、欣赏水平等等有关。

近代笛子分南北二派,也各有所长,各有侧重。

1、南北二派:

北派多用吐音、花舌、滑音、剁音等技巧,南派则常用颤音、打音、叠音、振音等等技巧。

此外,经过几十年来大量演奏家的不断实践,创造出了诸如循环换气、循环吐音、揉音法、包吹法、吼音、打孔音、飞指、大七度揉音、口哨音等一系列特殊的技法。

北派笛子的风格刚劲粗犷,他们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梆笛。梆笛的管身较短较细,音色高亢明亮,它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

南派笛子的风格典雅清丽,他们所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曲笛。曲笛的管身较长较粗,音色浑厚柔和,清亮圆润、悠扬委婉,主要流行于中国江南地区。

2、比较有名的演奏家:

近代著名的男笛子演奏家有:赵松庭、冯子存、陆春龄、刘森、刘管乐、俞逊发、蒋国基、伍国忠、简广易、李大同、江先渭、魏显忠、周林生、王铁锤、曾永清、缪宜民 (美国)、杜如松、张维良、张向华、詹永明、王次恒、戴亚、刘海成,陈涛、陈中申、马迪、孔庆宝、邓邦国、瞿同庆、高明、蔡敬民、刘凤山、郝益军、张延武、荣政、邬满栋、周波、向思义、孙晓东、易加义、郭新旺、谭炎健、刘宽忍、黄尚元、耿涛、曲祥、曲广义、李增光、李镇、许国屏、周可奇、吴良松、孔建华、梁培印、胡结续、戴树红、韩宝康、刘强、王彦、刘铁男、周丕君、刘含有、蔡拯、林斯昆、郑济民、陆金山、王键、元修和、何维清、张平、蒋宁、高纯华、鲍敖法、刘贞伶、林谷珍、李娟、赵也、曾明、杜冲等。

女笛子演奏家有:唐俊乔、曾格格、陈悦、刘贞伶、姜妍、蒋宁、蒋真、李霜壅、李娟、扬帆、郑盼、王莹莹、张莹莹、常筝、杨岚、孙楚泊、范临风、马云鹤、陈昀颖等。

3、比较优秀的演奏家介绍:

赵松庭,被称为“江南笛王”,(1924~2001年),东阳人,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竹笛作曲家、南派笛艺代表人物、浙派笛艺创始人。他先后出版了《笛艺春秋》、《笛子演奏基础教程》等著作,是我国第一位成功研制排笛、骨笛和铜管双笛的竹笛大师。曾创吹笛循环换气法。创作笛子独奏曲《早晨》、《三五七》、《婺江风光》等。

冯子存:绰号" 吹破天",1904出生于河北阳原县。是大家都熟悉的笛界北派的代表人物和很有贡献的老前辈,无论他在笛子演奏还是笛曲创作方面,都具有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代表作《喜相逢》、《放风筝》、《五梆子》、《黄莺亮翅》、《挂红灯》、《万年红》。

陆春龄:1921年9月出生于上海。笛子演奏家,我国一代笛子宗师。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江南丝竹学会会长,被誉为“神笛”、“魔笛”和“笛王”。创作的笛曲,以《今昔》、《喜报》和《江南春》更为脍炙人口。

刘管乐:1918年1月24日刘管乐出生于河北省安国县,其代表作《荫中鸟》和《卖菜》,不失为北派梆笛作品中的精品,为了进一步挖掘竹笛的表现潜力,刘先生对传统六孔笛进行了结构改良,先后开发出七孔、八孔、九孔竹笛,使竹笛在音域、调域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扩展,从而加强了竹笛的表现力和艺术实践上的运用范围。

俞逊发自1971年至今曾先后创作、改编了近20余首笛子独奏曲。其中有《秋湖月夜》(俞逊发、彭正元作曲)于1984年获全国民族器乐作品一等奖,又于1993年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作品奖。《琅琊神韵》于1984年获上海音乐之春优秀创作奖;《赤日》于1986年分别获上海音乐之春创作、演奏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蒋国基先生的演奏,立足南派,南北相融,兼容并蓄,形成极富江南水乡情调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水乡船歌》、《采桑曲》、《雁荡秋色》、《忆江南》、《西子湖畔采茶忙》、《秦川抒怀》马迪于一九八○年所创作,取材于陕北地方戏曲音乐,激扬豪放抒发对欣欣向荣的秦川由衷地赞美之情。秦川泛指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川地带。

4、比较经典的笛子歌曲:

《喜相逢》: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来流传到张家口一带,成为河北梆子和二人台等地方戏曲的过场音乐,常用于戏中角色入洞房、拂拭灰尘等动作的伴奏,经冯子存改编为笛子独奏曲。

《鹧鸪飞》:原是湖南民间乐曲,陆春龄。也用于箫独奏或丝竹乐合奏。后经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改编,注入了江南丝竹的风格,使乐曲更加清丽动人。

《五梆子》:原为华北地区流行的一首器乐曲牌。曲调优美健朗,常用于戏曲过门。该曲牌经冯子存整理加工后,赋予乐曲以粗犷豪爽、热情奔放的个性,梆笛特殊技法的安排和运用,使乐曲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牧民新歌》: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于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曲子。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新时期牧民的精神风貌。另有代表作《山村迎亲人》。

《帕米尔的春天》:竹笛考级常见曲目,但有不同版本,九级是刘富荣编曲,十级是李大同编曲,李大同先生编曲的笛子独奏曲《帕米尔的春天》采用了塔吉克族的典型节奏7/8拍子,以塔吉克族民歌为创作素材,吸取了塔吉克族民歌《美丽的塔什库尔干》主题旋律创作而成,乐曲欢快跳跃颇具歌唱性和舞蹈性。乐曲描绘了帕米尔高原壮丽的风光,表达了塔吉克族人民纯朴豪放的性格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和热爱劳动的情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情绪和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怀抱中的无比幸福喜悦心情。

《春到湘江》:创作于1976年。作者宁保生,乐曲表现了湘江两岸生机勃发的春色美景和湘江两岸人民建设家园的火热干劲及对家乡明天激情满怀的美好憧憬。乐曲共分引子、如歌地行板、欢腾的快板、尾声等几部分。

《听泉》:詹永明曲,代表作品有《听泉》、《西湖春晓》、《婺江欢歌》、《断桥会》、《秋叙》、《长恨绵绵》、《春耕时节》、《兰花花》等。

《三五七》:原是浙江婺剧乱弹唱腔,以笛子为主要伴奏乐器,旋律流畅华丽。由赵松庭先生改编为同名笛子独奏曲。

《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此曲的作者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江先谓先生江南丝竹音乐演奏风格的掌握尤其地道。六十年代他采用江南民歌和昆曲音调为素材,还创作并演奏了《脚踏水车唱山歌》《水乡船歌》蒋国基作于1975年。乐曲原名《蚕乡船歌》,是以浙江民歌《柳元郎》的曲调为音乐素材而创作的,乐曲描绘了江南水乡碧波粼粼的秀丽风光和水乡人民喜庆丰收的欢悦情景以及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的画面。

每个名家做的高档笛子各有千秋,就像我用过的笛子,钟林秋的笛子是真的亮,不愧是京城的名师,但是亮这个特点放在曲笛上就不怎么好了,所以钟林秋的梆笛没得说。

董雪华的笛子我一直在用,董雪华的曲笛音色是真的好,又不爱裂,做工完美,我找不出任何一点有瑕疵的地方,但是梆笛来说就显得平庸了许多,没有钟林秋的灵敏和亮,我说的董雪华不是大家市面上看到的董雪华笛子,因为我的高中专业老师和董雪华有关系,所以我买的笛子也是我老师在董雪华那里直接拿的,都是董雪华中比较好的笛子。

还有郭新明的笛子,吹起来很轻松,音色非常圆润,不过这款笛子不适合我,承受不住我的气量,吹起来有点飘。

黄卫东的笛子我也吹过,曲笛是典型的南方笛子,声音很沉,比董雪华的还要沉,可能是我不喜欢这种声音,所以就没有买,梆笛的话黄卫东的还是比不过钟林秋。

黄腾的笛子我用过两根,一般,没有值得可说的,也不是很亮,不过也有很多大师用,我也就不好说什么。

罗启培的笛子音色也很好,也属于南方笛子,声音圆润,曲笛做的也很完美,但是梆笛我没有用过,我吹的c调感觉还是承受不住自己的气。

姜锐的笛子,音色不错,但就是我吹起来比较飘,可能更适合初学者吧。

笛子是一种常见的中华民族传统吹管乐器之一。在古代称之为“篷”。

关于笛子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根据文献记载,在汉武帝时由张骞出使西城后(公元前119年),将笛传入首都长安,我国从此有了这种乐器。然而,近年来科学考古发现,早在约九千年前它就已出现在华夏大地。1986年-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共出土16支骨笛(如图),距今约九千年,用鹤鸟肢骨所制,一般长20cm,口径为1cm左右,形式固定,制作规范,骨笛侧钻有7个圆形音孔,每孔间距基本相等,其中在6孔与7孔之间靠近7孔处另钻调音小孔,说明骨笛的制作者已有了明确的音高概念。经测音,可以演奏河北民歌《小白菜》。研究结果认为,贾湖骨笛音阶结构至少是六声音阶,也有可能是七声齐备的古老的下微音阶,甚至还存在着多宫演奏的可能性。贾湖骨笛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由于它的问世使逐渐完善起来的整部中国古代音乐史也有着重新认识的必要。毫无疑问,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而湖北曾侯乙大墓出土的两根竹制的横吹笛子有5个音孔,能演奏完整的七声音阶,更证明了早在张赛出使西域之前,我国已有了横吹的竹笛,可见它非但不是外来乐器,还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是所有管乐器的鼻祖。

秦汉时期,笛成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的共同名称。

唐代笛子的演奏已经很有艺术感染力了,这在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器故园情”中就可窥见一斑了。这时的笛子还有了大横吹和小横吹的区别。同时,竖吹的篪(chí)被称为箫,横吹的则称之为笛。

元朝以后,笛子的形状与现代我们所见到的笛子已经很相似了。由于戏曲的蓬勃发展,笛子成为很多剧种的伴奏乐器,并按伴奏剧种的不同风格而分为两类:梆笛和曲笛。

明清时期,竹笛在民间音乐中得到了普遍运用,演奏技法飞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出了一批竹笛演奏家、教育家,这为竹笛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著名的笛子有哪些

中国竹笛的种类及名称极为丰富多彩,如以形制为名,饰龙:“龙头笛”;乐师在皇帝面前将双手交叉作拱手之意来演奏谓:叉手笛;以尺寸为名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