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氏云字辈下边是啥字辈
柴家第1宗(柴桂)
万、禄、雅、芳、振、洪、传、纪、永、昌、古、心、沫、月、轩、林、松、乐、秀、荣。
柴家第2宗(柴举)
连、振、国、庆往下字辈不详
柴家第4宗(柴绍)
八、志、经、国、永、喜、文、玉、良、青、茂、守、凤、俊、树、志。
柴家第7宗(柴弘)
元、德、仲、明、连、志、守、利。
柴家第10宗(始祖不详)
仲、连、传、家、远。
柴家第12宗(始祖不详)
守、保、永、殿、单名。
柴家第14宗(始祖不详)
守、俊、凤、志、连具体字辈不详
柴家第9宗(柴荣)
茂、守、昌、俊、红具体字辈不详
剩下很多宗家的字辈不详
柴姓,中华姓氏,部分源于炎帝的姜姓,部分出自春秋时期齐文公十八世孙高柴,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赛密哷氏,亦称塞蒲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白号姓氏,以姓为氏,满语拼音为Saimire Hala。
相关内容:
柴姓改姓殷
柴天寿也是为避祸改姓殷 , 因柴氏兄弟柴天寿在朝中闯祸,明相刘伯温举保柴氏三兄弟带兵到贵州安顺驻守边关,实行当时中央"屯田驻兵"政策,战斗胜利后,为避祸朝廷迫害,柴天福改姓林,柴天寿改姓殷。二弟柴天德是皇上亲信不改姓。拟四十辈字辈,子孙后代互相认,这是贵州平阳郡柴姓家谱有记载的。
柴姓改姓崔
明朝洪武年间,洪洞大槐树移民,柴氏三弟兄来到周口,为驻一个村庄,老大姓柴,老二姓姑家姓崔,老三姓舅家姓邱,所以有三姓同宗同祖同坟的来历。
柴姓改姓邱
明朝洪武年间,洪洞大槐 树移民,柴氏三弟兄来到了周口,为驻一个村庄,老大姓柴,老二姓姑家姓崔,老三姓舅家姓邱,所以有三姓同宗同祖同坟的来历。
宋朝时期的柴家什么地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说到宋朝的柴家想必大家都应该知道的,就是说的那个什么柴进家里吧,小时候看水浒传觉得这个电视剧好厉害的,所以我们就非常的好奇了,那么柴家当时在宋朝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以前来讨论讨论吧!
赵匡胤夺了后周柴氏的天下,对待柴氏可以说是,表面优待,背后提防。赵匡胤的后代也大都采取这种态度。
被夺了皇位的柴宗训,也就是后周恭帝,当时才七岁。柴宗训是后周世宗柴荣的第四个儿子。柴宗训有三个哥哥,都被暴君后汉隐帝所杀。
柴宗训还有三个弟弟:柴熙让,原名柴宗让,后改为柴熙让;柴熙谨,后周灭亡后被潘美收为养子,改名潘惟吉;蕲王柴熙诲,后周灭亡后被卢琰收养为义子,改名卢璇。
柴熙让,宋朝封义国公,世居沧州。《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进,是柴熙让的后代,北宋义国公,住河北省沧州。 跟随宋江起义后,不知所终。
柴熙谨后来被潘美收养,改名潘惟吉,乾德二年十月(公元964),熙谨卒,年仅10岁左右。
柴熙诲由其开国上将军卢琰收养为义子,改名为卢璇。他随义父卢琰在浙江永康隐居多年。可见宋朝开国皇帝仍对其有忌惮之意。其义父义母逝世后,卢璇举哀守孝十年才出仕担任官职。他荣任殿前防御使,为宋真宗所重用,后来还晋封为武烈侯。
柴金花, 柴宗训的妹妹,当生于宋太祖元年(959年)九月初三辰时,兴国五年(980年)与杨延昭结婚,卒于仁宗五年(1027年)冬十八日戌时,寿终67岁。又名柴郡主。
赵匡胤当了皇帝后,封柴宗训为郑王,迁往湖北房州;保留柴宗训的养母符太后的皇太后称号。赵匡胤下圣旨优待柴家母子,赐柴氏“丹书铁券”(我们通常所说的免死金牌)。
房州就是今天的房县,特产有著名的房县小花菇。房县地处中国中部湖北偏僻一角,南面有大山神农架,四面高山峻岭,山林密布,离最近的大城襄阳有300里。因为地处中国中部,所以不会被外敌劫持;又因为四塞封闭,难以与内敌勾结,房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帝王的流放之地。
《房县志》记载“(尧)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弗克,遂封于房,是为房子国。”秦始皇灭赵国后把赵王迁流放于房陵。《史记》载:秦始皇仲父、相国吕不韦家族一万户、秦始皇太后幸郎嫪毐家族四千户被流放于房陵。《资治通鉴》载:汉景帝孙刘勃、汉武帝时的济川王刘明、清河王刘年、广川王海阳、隋文帝太子杨勇等都被贬房陵。唐高宗太子燕王李忠、唐中宗李显流放房县。五代时慕容彦超房州安置,宋太宗时,秦王赵廷美房州安置。历代先后有20多位帝、王被流放房县。
柴宗训到了房县后,先后生了5个儿子:长子柴永崎(后按例降爵一级,改封郑国公),次子柴永廉,三子柴永惠,四子柴永孝,五子柴永盛。
北宋开宝六年(973年),柴宗训死于房州,年仅20岁。赵匡胤听到后很震惊,素服发哀,辍朝十日,谥曰“恭皇帝”,归葬于周世宗庆陵之侧的顺陵(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郭店镇郭店村)。因恭帝是亡国之君,被宋降封为郑王,死后又由湖北归葬此地,故陵冢卑小,仅高四米,周长四十米,实际与庆陵为同一陵园。
赵匡胤生前,曾在太庙里立下石碑,新天子即位都要到太庙里去拜碑,并默诵誓词。这石碑立在太庙寝殿的夹室中,除了北宋历代皇帝,别人都无从得知。就是新皇帝去拜碑时,也只有一个不识字的内侍跟随。直到靖康之变后,宫门打开,人们才得以随意浏览,有三条:一是保全柴氏子孙,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二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三是子孙不得背弃上述誓言,否则即遭天罚。
后来柴宗训长子柴永崎一系断绝,直到宋仁宗“诏有司取柴氏谱系,于诸房中推最长一人,令岁时奉周祀”,“封柴氏后为崇义公,给田千顷,奉周室祀”。
靖康之难时,崇义公死于战乱。宋高宗于绍兴五年,访得柴荣后柴叔夏,命其袭封崇义公。宋理宗时,崇义公一系又断,皇帝又诏承务郎柴彦颖袭封崇义公。此时乃蒙古灭金之后,有南下之意之际。
1、源于姜姓。
《通志》载:“柴氏,姜姓。齐文公子高之后。高氏傒,以王父字为氏。十世孙高柴,仲尼弟子。柴孙举,又以王父字为柴氏。汉有棘蒲侯柴武。裔孙守礼。五代后周周太祖无子,以守礼子荣为嗣,是为周世宗。”焦作柴氏为明初平阳郡洪洞柴家垣(庄)移民。
2、源于鲜卑族和氐族、羌族等,出自东汉时期鲜卑吐谷浑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东汉初期的鲜卑吐谷浑部,亦称阿柴氏、阿赀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柴氏、赀氏。正确读音作zhài,今音读作chái。
3、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开国功臣阿剌忽失所属的吉惕忽里部,在成吉思汗大分封时,阿剌忽失管辖五个汪古千户,柴尔吉惕氏是吉惕忽里部的一个分支,以部为姓。在明朝中叶以后,明朝赐降明有功的蒙古人柴尔吉惕氏即以原部族名称首音的谐音汉字为汉化姓氏,即改汉字姓为柴氏。
4、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赛密哷氏,亦称塞蒲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白号姓氏,以姓为氏,满语拼音为Saimire Hala,世居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 布列亚河流域)、齐齐哈尔、长白山区和黑龙江沿岸等地,后多改汉字姓为柴氏、赛氏等。随后达斡尔人中也出现柴姓。
柴氏云字辈下边是啥字辈
本文2023-11-13 13:52:2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70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