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李氏的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3浏览:1收藏

谁知道李氏的族谱?,第1张

  李

  2056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不分卷

  (清)李东元等继修

  清光绪六年(1880)修民国十六年(1927)成都

  湖广馆衔大同印刷局铅印本 一册

  南京大学 四川重庆市图

  注:该族散居湖南、四川等地。

  2057全国李氏近房过谱不分卷

  (清)李延强修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刊本 一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辽宁、北京等地。

  2058全国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

  (清)李长申重修

  清嘉庆十六年(1811)刻本 一册

  北图(三部) 科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注:该族原棣汉军正蓝旗,散居辽宁、北京等地。

  2059全国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

  (清)李延强修

  清乾隆刻本并附钞本 一册

  北图

  注:该族原隶汉军正蓝旗,散居辽宁、北京等地。

  补辑钞本记事至清咸丰十年。

  2060全国李氏族谱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注:该族原 正白旗。

  2061北京宛平李氏家谱不分卷

  (清)李文杞重惨

  清道光六年(1826)钞本 六册

  科图

  2062天津延古堂李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李宝晋纂修 李钟瑨校订

  民国二十四年(1935)天津延古堂李氏铅印本

  吉林大学 华东师大 美国

  注:附清李京琦撰《延古斋诗存》一卷。

  2063河北汉县汉邑李氏族谱四卷

  (清)李惠苍等续修

  清同洽十二年(1873)刊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2064河北汉县李氏族谱五卷

  (民国)李维祺修

  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二册

  河北大学

  2065河北卢龙李氏家谱二卷首一卷

  (清)李廷桢 李国钦等创修

  胶卷复制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钞本

  河北卢龙县文

  2066河北高邑李氏族谱不分券

  (清)李畿屏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刊本 二册

  科图

  2067河北永年李氏支谱二卷

  (民国)李士伟修

  民国十一年(1922)刊本 一册

  科图 美国

  2068河北唐县李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李坦安 李子炎等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一册

  河北大学

  2069河北蔚县蔚州李氏家谱十卷

  (清)李源重修

  清乾隆四十年(1775)刊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2070河北青县李氏家谱

  清光绪十二年(1886)钞本 四册

  河北青县王镇店乡北张庄

  2071河北南皮李氏家谱不分卷

  (清)李鸿文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钞本 一册

  南开大学

  2072河北任邱(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

  清钞本

  辽宁图

  注:记事至清光绪二十八年。

  2073河北任邱李氏四门支谱不分卷

  (清)李树道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李氏钞本

  辽宁图

  2074河北交河李氏八修族谱不分卷

  (民国)李桐文 李桐蔚等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交河马连坦睦堂铅印本

  三册

  北图(共四部) 历博 科图(二部) 历史

  所、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天津图 南开

  大学 河北大学(二部) 辽宁图 辽宁大

  连市图 吉林大学(二部) 日本 美国

  注:李辉、李希莲创修於清乾隆三十八年

  2075山西榆社李氏世系谱不分卷

  (民国)李俪洲等修

  民国四年(1915)太原撷华石印局石印本 四册

  美国

  2076山西介休李氏家谱不分卷

  (清)李守和等修

  清道光七年(1827)钞本 一册

  美国

  2077山西曲沃庄简公李氏家谱四卷

  (清)李念达等修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尊制堂刊本 二册

  美国

  注:又名《李庄简公家谱》。

  z078山西洪洞李氏宗谱四卷

  (清)李逢纶等增修

  清同治四年(1865)刻本 四册

  北图

  2079辽宁海城李氏宗谱不分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刻本

  辽宁图

  2080辽宁铁岭李氏谱系四卷

  (清)李树德重修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写本 二册

  日本 美国

  2081辽宁铁岭长白山李佳氏族谱不分卷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写本 四册

  美国

  2082辽宁铁岭长白李氏家谱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注:书签题《长白李氏家谱传》。

  2083上海 溪法华李氏族谱四卷

  清光绪七年(1881)钞本 六册

  美国

  2084上海 溪法华李氏族谱六卷

  (民国)李鸿翥续修

  民国八年(1919)秩伦堂刻本 五册

  吉林大学 美国

  2085上海李氏家乘一册

  (民国)李曾耀纂修

  民国十四年(1925)铅印本

  上海市文管

  2086上海南汇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民国)李植民 李植纯等六修

  民国十年(1921)木活字本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南京图 日本

  美国

  2087上海松江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李祖佑 李树则等续修

  民国十八年(1920)石印本 四册

  河北大学 日本 美国

  z088江苏镇江扬州李氏合谱不分卷

  (清)李增孝纂修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钞本 一册

  吉林大学

  2089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

  (清)李怡廷等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敦睦堂活字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无锡、镇江等地。

  2090江苏南京师德方山葛桥南李氏宗谱八卷

  (清)王薇堂等修

  清同治元年(1862)载德堂木活字本 四册

  美国

  2091江苏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

  (清)李嘉谋初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赐廉堂刊本

  科图 日本 美国

  2092江苏溧水芝山李氏续修宗谱□□卷

  民国三十七年(1948)永言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县群力乡太尉庄(存卷16)

  2093江苏沛县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

  民国间稿本

  南京博

  z094江苏丰县李氏三房支谱四卷

  (民国)李忠亮 李忠预纂

  民国五年(1916)铅印本

  江苏丰县责娄乡大王娄村

  z095江苏丰县李氏家谱□□卷

  (民国)李盘纂

  民国问纂修本 十六册

  江苏丰县刘工娄乡王平娄村

  2096江苏盱眙李氏岐阳世家文物图像册不分卷

  附考述一卷

  (民国)中国营造学社编辑

  民国间印本 一册

  历史所 北京大学 北京师大 中央民院

  河北大学(二部)苏州大学 中山大学

  宁夏大学 美国

  2097江苏泰州李氏家乘十卷

  (清)李金台纂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江苏泰州市图

  2098江窦泰州李氏族谱十四卷

  (民国)李岳恺纂

  民国二年(1913)木活字本

  江苏泰州市图

  2099江苏江都李氏族谱八卷

  (民国)李德森等修

  民国九年(1920)木活字本 八册

  上图

  2100江苏江都李氏族谱四卷

  (民国)李明富等重修 馀步云刊订

  民国十二年(1923)刊本 四册

  吉林大学

  2101江苏江都李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李祚康等重修

  民国十三年(1924)立德堂石印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2102江苏泰兴李氏重修家谱□□卷

  活字本

  江苏泰兴县中华街一号(存卷4、6)

  2103江苏兴化李氏世谱不分卷

  (民国)李道源述 李思聪 李竹溪等修

  注:一名《李氏族谱》。李维桢首修於明万历间。

  2104江苏南通通州李氏宗谱四卷

  (清)李箴编辑

  云南图

  2105江苏南通李氏家谱六卷首一卷

  (清)李云重修

  清同治九年(1870)古春堂刻 光绪三年(1877)

  印本 十册

  人民大学

  2106江苏南通通州李氏宗谱十卷末一卷

  (清)李道鹏 李冰鉴等续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木刻本

  江苏南通博

  注:李文科首修于清康熙三十二年。

  2107江苏如皋西乡李氏族谱十二卷

  (清)赵冰 李松楼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赵冰陇西堂木活字本

  辽宁图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注:一名《李氏家乘》。李文若、李松岭等首修於

  清嘉庆四年。

  2108江苏镇江京口倪庄李氏重具备宗谱年表八卷

  (清)李家勋 李汝宽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八册

  湖北图

  2109江苏镇江京江李氏宗谱二卷

  (清)李士鏻纂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 睦堂活字本

  吉林大学 华东师大 江苏镇江博

  日本 美国

  2110江苏镇江李氏支谱四卷

  (清)李宝熔等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敦本堂活字本 四册

  美国

  2111江苏镇江京口李氏七修宗谱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世系图二卷附山门派八卷唐冈派八卷

  (民国)李世勋等纂

  民国四年(19l5)木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江苏镇江博 美国

  注:李一阳创修於明万历四年。

  2112江苏镇江京江李氏族四卷

  (民国)李福翔续编

  民国十四年(1925)培元堂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江苏镇江市图

  注:清道光十七年(1837)李署等创修。

  2113江苏丹徒新篡李氏宗谱四卷

  (清)李承霖纂修

  清光绪四年(1878)活字本

  历史所

  2114江苏丹徒新篡李氏续谱二卷

  (清)李慎观 李寿筠篡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善庆堂活字本

  历史所

  注:附《新纂李氏宗谱》四卷后。

  2115江苏丹徙陶裔山门李氏续修族谱二卷

  (清)李镛金续修

  民国间钞本 二册

  吉林大学

  2116江苏丹徙陶裔李氏族谱二卷

  (民国)李永师等修

  民国二年(1913)活字本 二册

  美国

  2117江苏丹徙李氏家乘六卷

  (民国)李培英编修

  民国六年(1917)本立堂刻本

  南开大学 苏州大学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此为三

  修。

  2118江苏丹徙开沙李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末一

  卷

  (民国)李恭良 李锡纯等九修

  民国十四年(1925)介祉堂木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日本 美国

  2119江苏丹阳云阳李氏宗谱十六卷

  (清)李发忠等重修

  清光绪八年(1882)萼辉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2120江苏丹阳李氏宗谱□□卷

  民国二十年(1931)木刻本

  江苏丹阳县松卜乡肇庄(存卷1-5、7-16)

  2121江苏句容李氏宗谱十卷

  (民国)李正瑾 李允垚等新修

  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

  辽宁图

  注:李文钦著首修於明天启元年。

  2122江苏常州李氏迁常支谱八卷

  (清)李新畲等修

  清咸丰四年(1854)活字本

  美国

  2123江苏常州李氏迁常支谱十卷

  (清)李翼清 李麟图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2124江苏常州毘陵殷薛镇李氏宗谱三十卷首一

  卷末一卷

  (民国)李庭鸿修

  民国元年(1912)李氏垂裕堂活字本 十二册

  江苏省档(一部存卷5,一部存卷16-18)

  江苏苏州市图 美国

  2125江苏常州毘陵李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李希白等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源远堂活宇本 十二册

  北图

  2126江苏常州毘陵辋川里李氏宗谱三十八卷首

  一卷末一卷

  (民国)李达刚等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衍庆堂木活字本

  八册

  美国

  2127江苏常州毘陵李氏西里桥派支谱不分卷

  (民国)李嘉翼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2128江苏常州毘陵李氏西里桥派支谱不分卷

  (民国)李嘉育增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铅印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2129江苏常州莘村李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李瑞陀 李林宝等重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天叙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南开大学

  2130江苏武进王堰桥李氏宗谱八卷

  (清)李传明主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衍庆堂活字本 十册

  历史所

  注:李昂等始修於明弘治初。

  2l31江苏武进石桥李氏宗谱六卷

  (民国)李金大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陇西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2132江苏金坛李氏宗谱一百二十三卷

  (清)李兆庆等修

  清宣统二年(1910)活字本

  吉林大学(存五册)

  2133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三十六卷首一卷

  (清)李锡奎 李洞等续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2134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五卷首四卷

  (清)李廷荣缜

  清光绪十三年(1887)雍穆堂活字本 四十八册

  历史所 南开大学(为一百八十八卷首四

  卷) 江苏兴化县图(不全) 美国

  2135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二十四卷

  (民国)李惕平修 李康复纂

  民国三十八年(1949)雍穆韦排印本 二十四册

  南开大学 江苏苏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明崇桢问,此为十修。

清代八旗不是按照姓氏划分的。

因军事形势、经济情况也有可能随时改变旗属,就像我们现在调转工作一样。

要想查清兆佳氏在清代的旗属,首先要找到兆佳氏在清代的某位先人的名字,再去查他的官职,然后才有可能查出他的旗属。

旗属,是特定时间段某个人的工作岗位。

有这些满族老姓改为胡姓:

呼尔哈氏Hurh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虎尔哈、虎尔虎、瑚尔喀,瑚尔哈女真,以地为氏,满族大姓,清初10户,世居虎尔哈、席北、新达漠城、苏完哈达、白都讷,后冠汉字姓胡、呼、陈。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托克推] 满洲正红旗人,世居瑚尔哈,以地为姓,一说世居席北。兄纳罕泰为瑚尔哈部屯长,太祖时,兄弟携贝子札付及百余户来归,授纳罕泰为理事大臣(扎尔固齐),托克推为佐领,从太宗征明,以功授骑都尉世职,任副都统、陵寝总管。子摩和托袭。

[纳罕泰] 开国十札尔固齐之一。满洲正红旗人,瑚尔哈屯长,太祖时携兄弟来归,授扎尔固齐。

[康喀赉] 开国十扎尔固齐之一、天命八大臣之一、太宗十六大臣之一。满洲镶蓝旗人,世居乌喇之新达漠,国初举族来归,位列扎尔固齐、八大臣、十六大臣,累官工部尚书兼副都统,加世职三等轻车都尉。子西纳海,仕至副都统、三等轻车都尉,孙瑚林,任都统。

[纳喀达] 东海虎尔哈部路长,天命三年率百户来归,努尔哈赤特别从厚奖赐,专遣二百人往迎,到后,设大宴厚赐财物,为首之八大臣,每人各赐役使奴隶十对、乘马十匹、耕牛十头,以及大量皮裘、貂帽、衣、布、釜盆等物。

[羌图礼] 黑龙江虎尔哈部头人,天聪率部人来朝。

瑚佳氏Hugiy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稀姓,清初1户,又作胡佳,世居吉林乌拉,蒙古陈巴尔虎有此姓氏,世居乌喇特、巴尔古,后冠汉字姓胡。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常星阿] 满洲齐齐哈尔镶蓝旗人,巴尔虎胡佳氏。咸丰三年从征,累官宁夏副都统,署将军。

瑚噜氏Huru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语的意思“阜地、鸟背、龟背”,满族稀姓,清初1户,世居乌拉,后冠汉字姓胡、鲁、於等。

瑚图氏Hutu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语的意思“丑鬼”,满族稀姓,清初1户,世居叶赫,后冠汉字姓胡、包。

瑚逊氏Husun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稀姓,清初1户,世居五姓庄,后冠汉字姓胡。

瑚雅氏Huy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呼雅尔,满语的意思“半大狍子”,满族稀姓,清初2户,世居讷迪村、胡纳赫等地,后冠汉字姓胡。

瑚德哷氏Hudere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语的意思“船尾”,满族稀姓,清初1户,世居乌拉。后冠汉字姓胡。

瑚尔佳氏Hulgiy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稀姓,清初1户,世居吉林乌拉。蒙古族有此姓氏,其族有自谓元朝皇帝忽必烈后裔者,后冠汉字姓胡、忽。

瑚锡喀氏Husik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呼依特,满族稀姓,清初1户,世居黑龙江,后冠汉字姓胡、石。

瑚雅拉氏Huyal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胡扎拉,满族稀姓,清初3户,世居乌拉、乌苏里、沈阳,后冠汉字姓胡。

瑚尔哈喇氏Hurhal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稀姓,清初1户,世居伯都讷,后冠汉字姓胡。

瑚尔哈苏氏Hurhasu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胡尔哈苏,满族稀姓,清初1户,世居吉林乌拉、哈达,后冠汉字姓胡。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哈礼] 满洲镶红旗人,世居哈达,从征吴三桂余孽,授骑都尉。

[僧格德] 满洲镶红旗人,世居席北,从征噶尔丹,叙功授云骑尉。其家族知名者有,云骑尉敦拜,云骑尉噶纳浑。

瑚尔拉特氏Hurlat Hala 见于《黑龙江志稿》,本蒙古陈巴尔虎、达斡尔族共有姓氏,又作胡拉特尔,世居不详,后冠汉字姓胡、康。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多隆阿] 满洲正白旗人,黑龙江驻防,达斡尔族,副都统衔金格里之子,从征青海加副都统衔。多隆阿咸丰三年从征捻军,屡立军功,亮节清风,累官西安将军,赠一等男、太子太保。子双全袭。孙寿长官至满洲正黄旗副都统。

瑚锡哈哩氏Husihari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祜什哈礼、瑚克沙哈里,以地为氏,满族大姓,清初9户,世居瑚锡哈理、依兰费尔塔哈、卦尔察、沈阳、宁古塔、吉林乌拉。赫哲族、锡伯族有此姓氏。后冠汉字姓华、关、胡、扈。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辽丹] 满洲镶黄旗人,世居伊兰费尔塔哈村,累官吏部尚书。

[伯麟] 满洲正黄旗人,翻译举人出身,乾隆四十五年,授盛京兵部侍郎,累官云贵总督、都统、体仁阁大学士,为一代名臣。

[喀岱] 满洲正黄旗人,世居卦勒察,累官兵部尚书。

[萨隆阿] 满洲正黄旗人,世居卦勒察,从征湖广阵亡,赠云骑尉。

[额普奇] 满洲正白旗人,世居喜禄林,三姓世管佐领。

[赖达哈] 满洲镶白旗人,世居瑚克沙哈里,从征锦州、山东,赐号巴图鲁,加世职三等男。从征湖广时入溪斗龙,号“缚龙巴图鲁”。

库雅拉氏Kuyal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又作揆雅拉,库雅拉女真,以部为姓,世居东海、绥分、乌拉、虎尔哈、黑龙江、毕尔腾、扎思胡里、兴堪、等地,后冠汉字姓胡、孔、李、礼等。另考,《龙飞御天歌》载,海洋猛安有姓“括儿牙”者,与之音近,备考。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满吉那] 满洲镶黄旗人,世居乌苏里绥分,吉林开创世管佐领。

[克彻尼] 满洲正白旗人,世居(东海)兴阿村,国初首先来归,收复诸部,叙功加授一等轻车都尉。其家族知名者有,三等男额格什诺,一等男萨尔札,骑都尉福依宝,国初开辟佐领侧木忒赫。

[台斐英阿] 满洲正白旗人,以乾清门侍卫奉旨从征金川,奋勇杀敌,累官昏君统领、散秩大臣,赏骑都尉兼一云骑尉。

[佛伦泰] 满洲正白旗人,乾隆时从征金川,以功擢副都统衔领队大臣,阵亡。

[启秀] 满洲正白旗人,同治进士,光绪五年任礼部侍郎,累官礼部尚书兼军机大臣,因助义和团攻打外国使馆,被八国联军处死。

锡克特哩氏Sikteri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又作西克忒里、石克特立、锡得胡立,卦尔察女真,世居讷殷、乌拉、松花江、黑龙江沿岸,后冠汉字姓西、胡、石、奚、郗、邵等。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贾隆阿] 满洲正黄旗人,世居松花江库尔喀和罗恳布禄村,天聪时授骑都尉,从征黑龙江、松花江,入关有功,加世职至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子噶尔都承袭,阵亡,加三等男,世袭罔替。

[伊纳克] 满洲正黄旗人,世居卦勒察,国初来归,授云骑尉。其家族知名者有:一等男浑巴图鲁,骑都尉阿喀尼。

[喀尔都] 满洲正黄旗人,世居松花江,以一等轻车都尉从征湖广阵亡,赠三等男。

[库色纳] 满洲正红旗人,世居卦勒察,父和托巴颜国初率五百户来归,授云骑尉。库色纳承袭,以从征乌喇、明朝有功,加世职二等轻车都尉。

[党阿赖] 满洲镶红旗人,世居卦勒察,累官左都御史。

[刚吉纳] 满洲镶红旗人,世居卦勒察之雅克善,从征大凌河,授骑都尉。其家族知名者有,骑都尉又一云骑尉拖布琦,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多果。

[噶尔纠] 满洲镶红旗人,世居卦勒察。天聪八年,以办事有能,授骑都尉,追回叛人有功,加授三等轻车都尉。

[塔纳喀] 满洲镶红旗人,世居卦勒察之洪鄂,以佐领征明,擢参领,旅顺口阵亡,赠骑都尉,子朱尔堪承袭,以军功晋一等轻车都尉。

[塔尔机善] 满洲镶红旗人,世居卦勒察之洪鄂村,征明,赐号巴图鲁,晋一等轻车都尉。

[塔纳克] 满洲镶红旗人,世居卦勒察洪鄂,征明有功,授骑都尉。子朱尔堪承袭,加一等轻车都尉。

正蓝旗满洲姓氏:乌雅氏、兀札喇氏、吴札库氏、乌苏氏、温彻亨氏、温察氏、吴鲁氏、乌色氏、温特赫氏、乌尔古宸氏、温都氏、乌尔汉氏、乌苏占氏、乌尔答氏、乌礼苏氏、武尔格齐氏、吴灵阿氏、武聂氏、瓦理氏、万旆哈氏、武佳氏、倭勒氏、瓦色氏、乌苏理氏、

吴察喇氏、乌尔瑚济氏、倭彻赫氏、乌雅察氏、翁钮络氏、倭赫氏、吴聂齐氏、温屯氏、倭彻库氏、吴济佳喇氏、文达氏、武库登吉氏、瓦尔佳氏、翁尼理氏、吴札尔瑚氏、吴拉氏、翁果特氏、瓦尔吉氏、倭彻勒氏、瓦尔喀氏、乌颜齐氏、吴鲁理氏、

乌锡氏、吴库理氏、吴尔锡氏、吴努齐氏、温登额氏、乌努氏、乌什拉氏、乌勒理氏、文札氏、乌宇氏、文德氏、翁阿理氏、乌新氏、乌济吉特氏、翁科特氏、乌齐喜特氏、兀鲁特氏、威吉特氏、乌亮海氏、乌兰氏、乌理津氏、吴喇忒氏、翁济尔金氏、乌理特氏、王札普氏、乌尔汉氏、

伍尧氏、乌齐熙理氏、乌纳特氏、王吉氏、乌喇特哈克氏、翁舍占氏、乌郎哈特氏、吴佳氏、兀札喇氏、汪札尔氏、旺舒特氏、王古尔亲氏、西林觉罗氏、锡克特理氏、喜塔腊氏、达禅氏、赫锡赫理氏、锡克济拉氏、锡墨勒氏、徐吉氏、锡尔弼氏、锡克德氏、希萨尔氏、

徐察氏、锡勒尔吉氏、西法齐氏、锡强氏、锡玛拉氏、锡尔馨氏、希普苏氏、西尔图氏、修墨理氏、哲尔齐氏、哲尔德氏、札拉理氏、札苏理氏、叶穆氏、彰锦氏、珠格氏、珠尔苏氏、哲柏氏、鬼冢黎殇氏。

扩展资料:

满族姓氏繁多,据《皇朝通志·氏族略》中记载有六百四十六姓,又记谱外三十三姓’”。满族的姓氏来源或以部落为姓,如叶赫部落称叶赫那拉氏(又为“那拉氏”);或取自山川、河流、某地域的名称,如居住宁古塔地区的叫“宁古塔氏”、乌苏里江边的叫“乌苏里氏”;

使用女真旧姓,如 “粘”姓满族、又如“完颜氏”、“瓜尔佳氏”、“钮钴禄氏”、“那木都鲁氏”、“舒穆禄氏”等;还有赐姓和冠汉姓者,如明朝汉族对投降或被俘的女真或满洲人赐姓:“麻子帖林儿”改“王麒”、“阿哈出”改“李善诚”。

——满族姓氏

宋版《百家姓》中没有刚姓。据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刚氏,乃以邑为氏。史记云:伐齐取刚寿。按,清有兵部尚书刚毅。”

刚姓第一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战国时期齐国刚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位于辽宁省大石桥市(县级市)周家镇的沈氏族群,始于明末清初,由山东蓬莱阁迁入,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具体是哪一年,族谱没有明确记载,已无从考证。

是什么原因促成这次迁徙,当时过来几位先人,也没有记载。

我姑且猜想,在当时动荡的时局下,无外乎只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因为灾荒饥饿,被迫背井离乡;另一个是为了躲避战乱,为求生存,不得而为之;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明末随辽东戍边军队而来,最终落户此地。

根据我现有所了解的情况,只要有一种因素存在,就足够成为我们沈氏祖先迁徙的理由。

自从落户辽东后,我们沈氏家族历经明、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朝代的繁衍生息,所在地几经更名(清初为排山寨,又为盤山寨,现在称为黄泥屯等),尽管名称各异,说法不一,无不皆指现在的周家镇周家村的黄泥屯。

沈氏自关内迁入关外,近四百年来,枝繁叶茂,族人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香火旺盛,人才济济。涌现出了沈世奎(又作沈冬奎,在毛文龙手下任副将)、沈志祥(清初驻抚顺总兵官,1639年被册封“续顺公”)、沈永忠(湖广挂印将军,续顺公)、沈瑞(反明英烈,续顺公,阵亡于台湾)等诸多明清元勋和将领,永载史册。

从现有掌握的族谱记载,从始祖“沈北通”算起,至今已在周家村这块黑土地上繁衍20多代,有的已成为公务员,有的成为人民教师,有的成为国有企业高管,更多的是守护这片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热土。尽管职业不同,他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努力拼搏,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几年,由于我对族谱的修订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写了不少文章,先后在百度、和《营口日报》发表,也受到了来自吉林、北京、辽宁大连等地的各支系族人的关注,他们纷纷与我取得联系,向我提供史料,对我的修谱工作提供了大量帮助,丰富和护大了族谱的容量,为寻根问祖,慎终追远,光耀家族,做出了贡献,在此,我表示由衷地感谢。

在所有健在的老人中,黄土岭支系的沈荣祥长辈,对我贡献最大。

他一次性地向我提供了五个版本的家谱。最早的是清朝时期的。

他亲口对我说,他听老人说,现在继续烟火的“荣庆锡恩继,世恒存忠义,华承龙泽其,家克绍功勋”二十字辈,起始于第十四袭“续顺公”沈荣塾,是由慈禧太后亲自赐予,用黄绫三张书写,加盖慈禧玉章,有存后世。

根据族谱和有关资料记载,我族中曾经拥有举人,驻外使节,翻译,宫庭带刀侍卫,在清朝中属汉军正白旗,尤其是公爷沈志祥的地位仅次于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三位王爷,他们骁勇善战,打败李自成,一起入关。之后,南征北战,功勋卓著,为家族在清朝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因此,我族便成为营口市历史上的名门望族,现如今,续顺公沈志祥的宅邸已成历史文物,受到国家保护,其牌位被放在北京太庙之内。

近年来,在网络上有不少关于沈氏在清朝历史方面的研究文章,我们从这些研究的文章中可以窥见辽东沈氏族群在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历史贡献。

目前,我手中共有七种版本的族谱,得益于沈荣祥前辈及其他族人的无私馈赠和辛勤劳动,深表谢忱。

我从百度网上搜索到,被朝庭赦封的十五次袭“续顺公”的缎带,被国民党逃离大陆时带到台湾,保存在台北故宫。

不得不说,解放后的几次政治运动已把沈氏三四百年历史的祖坟破坏殆尽,面目全非,令人唏嘘不已。

据本族老人和他族朋友讲述,原有祖坟规模宏大,占地三十多亩,茔地苍松翠栢,廊道两边有石人石马,亭阁数座,朝庭赐予的三座花岗岩大理石龟驮碑,因历史原因,惨遭破坏。

祖坟地现已成为周家村第三居民小组所在地,祖坟早已不复存在。现在,仍有一块花岗岩石碑,在一户居民瓦房后面,露出地面约三分之一,几年前,我前去拜霭过,其余两块已被埋入地下,不知何时重见天日。

最近几年,营口市历史学会的有关研究人员曾去考察过,并收录《营口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中>》一文中,在《营口日报》历史专栏中刊发。

出于对历史的尊重,本人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宣传,族人沟通,相互帮助,已收集到五种版本,其中最珍贵的资料,是清朝各阶官街世袭向朝廷呈报书,为毛笔手书,字迹工整,刚劲有力,只有深厚的书法功底,为族群稀世珍品。如下图。

下面几张,只是其中的一瞥,具有史料价值。

仅以此文,致谢先人,昭示后人,团结族人,铭记英明,永续根脉。

谁知道李氏的族谱?

  李  2056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不分卷  (清)李东元等继修  清光绪六年(1880)修民国十六年(1927)成都  湖广馆衔大同印刷局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