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济源五龙口镇化村郭家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3浏览:3收藏

河南济源五龙口镇化村郭家家谱,第1张

姓氏起源:

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据《姓氏考略》记载:"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看来,郭姓早在我国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

以居处为氏。拒《风俗通》上记载:"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在我国大多数的姓氏起源中,这种现象是比较少的。

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功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

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

聚集地:

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期,郭氏除留居于今河南、陕西、山西省外,已播迁于山东、河北。至秦、汉时,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汉代及其以后的较长时期内,太原一直是郭氏的发展繁衍中心。此外,郭氏在汉代又有居于今内蒙、甘肃、四川、安徽者。三国时吴国有富春人(今属浙江)郭成。晋代有武昌人(今属湖北)郭翻,闻喜人(今属山西)郭璞于西晋末避乱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唐初与唐末,河南郭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一是唐总章年间光州固始人郭淑翁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在龙溪郭埭乡安家落户,又有将将佐郭益,亦随陈氏父子入闽;一是郭嵩随王审知从弟王想入闽,家于新宁,子孙传衍于仙游、莆田及南安之蓬岛乡。1127年,宋高宗南逃,大批中原人随之逃到江南,居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两广,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以后并有部分人从台湾远徙欧美及东南亚。

台湾郭姓以台南最多,次为台北和嘉义。在台湾百家姓中名列第十四位。据史载,大陆郭姓迁居入台始于明末清初,最早是福建和广东两地的郭姓后代,随大陆人氏“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而成行于台的,以后入台郭姓日渐增多,遂使郭姓在台世代相传。

堂号

"尊贤堂":战国时燕昭王招贤,郭隗对他说:"你有招贤,先从我开始。你对我当贤人尊重,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于是昭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并把他当作老师来尊重。于是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燕国于是强大起来。

郭姓另外还有"太原"、"华阴"、"冯翊"、"汾阳"等堂号。

历史名人:

郭子仪:唐朝名将,在中唐平息安史之乱,德宗时被尊为尚父,亦称郭令公。

郭守敬:元代科学家,为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他主持编制了《授时历》,施行达360年,为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郭 嘉:三国时,魏曹操之谋士。多谋善战,屡建谋功,尤以官渡之战显名。死时年仅38岁。

郭 璞:东晋训诂学家。博学多才,好古文奇字,注释《尔雅》、《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郭 解:西汉游侠。折节以俭,以德报怨。

郭 纵:战国时,大工商业者。因经营铁冶炼铸造业而成为巨富。

塔子城镇隶属泰来县管辖。位于县境西北部,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毗连。镇政府驻地距县城45公里。

塔子城镇,以辽、金代古城遗址“塔子城”得名。因城西1500米处有辽代砖塔,故名“塔子城”。辽、金、元代属泰州辖地(一说辽、金泰州故址),明代属奴儿于都司朵颜卫,清初属扎赉特旗,至清末濒于颓废,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黑龙江将军在此设大赉厅分防经历,城内仅十余户人家。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3月,改分防经历为警察事务所。翌年3月,划归泰来设治局管辖,7月将塔子城警察事务所改为塔子城佐治局,9月决定移驻武兴改为武兴佐治局。1917年1月,泰来设治局升置泰来县后,4月改佐治局为武兴县佐,设有县佐公署。由于塔子城人民一再呈请力争,“名虽已更,地方依旧”,县佐仍驻塔子城。1927年5月,泰来县将塔子城划为第三区。1929年2月,撤销武兴县佐。东北沦陷后,始为泰来县第三区,旋改第三保,后改为塔子城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设置第二区,并为区政府驻地。1951年11月,设置塔子城镇。1958年9月,改称塔子城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为塔子城镇。

全镇总面积141平方公里,有耕地10.5万亩,草原2.3万亩,以农业为主,兼多种经营。镇办工业有农机修配、酿酒厂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086万元。全镇共辖塔子城、良种场、平兴、河西、六合、四平、平安、河东、跃进、两井子、长龙等11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1.7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65人。镇政府驻于镇内。

塔子城,为辽、金代古城遗址。城呈正方形,周长约4500米,城墙残高3—7米,顶宽约20米,分东、西、南、北四门,各残存一座瓮城。城外有两道护城壕。城内西北部有建筑台基3处,附近散布许多青砖瓦碎片。城内曾出土辽大安七年(1091年)石刻,城西1500米处曾有辽代砖塔。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塔子城是黑龙江省境内规模较大的辽金时代古城。位于泰来县西北塔子镇绰尔河支流呼尔达河畔,所以清代称塔子城为“绰尔城”。城呈正方形,周长约4500米,残高3-7米,顶宽2米,底宽20米,四面各残存一座瓮城,城外有两道护城壕。城池的西部现存有庙宇废址和大理石基石,可见昔日城池的辉煌,在城外西南方原有六角密檐攒尖辽金时代修建的古塔,高约15米。从残存的城址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艺术已达到一定水平,体现了游牧民族为主的辽金王朝当时社会建筑艺术和社会的发展水平。

绿化

考古工作者曾到此进行过挖掘考察,在城内出土过辽金时代的许多文物,特别是辽代大安七年的石刻,具有珍贵的文物史料价值,再现了城池昔日的繁华社会生活。游人到此,可以追忆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情况,体味北方民族粗犷而又发达的民俗传统文化,更可能的是睹物而发感慨,为中华大地各民族的勤劳智慧和社会发展水平而骄傲。塔子城位于县城西北45公里,是一座较大的辽代古城遗址。全城面积一平方公里,四周有三道护城河、壕(原为两墙两壕),今已成平颓的土城垣。每面城墙的正中各筑一门,共四门,门外尚有弧形的“瓮门”。城为正子午方向。约建于公元世纪末、10世纪初,为辽代上京道泰州。

塔子城镇1185年(金代大定二十五年)前仍称泰州,后为金安县。元代为斡赤斤封地。1389年塔子城古城门(明洪武帝二十二年)设福余卫于该地。清代前期为绰尔城,1906年(清光绪年三十二年)为大赉厅分防经历。1915年为中华民国武兴县佐治局。现为泰来县塔子城镇所在地。民国年间,这里的人们曾从地下挖出许多精致的花瓷坛、瓷缸、瓷瓶等,有的还刻有“内府”字样。1924年(民国13年)在城内东南角曾挖出一颗紫铜印,长3寸、宽15寸、厚05寸,上刻有两种文字,汉文为“匡义军节度使之印”,另文为契丹文。1928年(民国17年)还发现一个非常精致的大肝小嘴花瓷瓶,上写“风花雪月”字样。现城内所留三座废墟上,桶瓦、板瓦、硫璃瓦、鸱吻等残片,俯拾可得。人们挖掘土时,常常发现有木炭和大片炭层。1966年塔子城中学在办公室前曾挖出铜钱(秦汉到金代“正隆”、“大定”)800余市斤。这些情况表明,塔子城自辽代建城以来,虽几经历史兴衰,但一直延用至今,始终为县境内的重要集镇。该城于1956年被确定为省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塔子城镇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以西平原区,泰来县城西北45公里处,属泰来县塔子城镇管辖。因系辽金时期古城址,城西南曾有一座砖塔,故名“塔子城”。清末,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大赉厅于塔子城设置分防经历。城内有居民十几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1年设置塔子城镇。今塔子城内有纵横街道5条,大体和旧街一致,有居民约5000人,其中1/2为非农业人口。塔子城村为塔子城镇政府驻地。

农业机械化

塔子城镇有着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2001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5000万元,全年农业收入28 0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667万元,畜牧业收入1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190元,全口径实现税金141万元,本级财政收入93万元,成为全县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强镇之一。

塔子城镇的文化底韵雄厚,有省级重点保护的辽金古城遗址一处,现保存完好,城垣断壁依晰可见当年掘土筑墙的痕迹。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小城镇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有线电视已覆盖全镇11个村,实现村村通电话。2001年,投入170万元,完成了镇内东西主街柏油路铺设及边沟修建,路灯、灯箱的装修工作也已全面完成,构筑小镇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同时,投入150万元建设了塔子城镇农贸封闭大市场;投入8万元营造27公里环城绿化带、东西门花坛;引资700万元建成绿豆、花生专用肥厂。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注重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村)创建活动及十星级文明户和五好文明家庭评比活动。2001年创建文明村2个、文明单位3个;十星级文明户达850户,占总户数的20%;五好文明家庭达40%以上。昔日的古城旧貌换新颜,塔子城镇现已进入了新时代发展的快道。

加藤清正的头一个功勋是在天正九年(1581)秀吉攻打鸟取城的战役中获得的。因为这个功勋,清正得到了加封一百石的赏赐。翌年,即天正十年(1582)羽柴秀吉全力攻打备中的门户高松城,在攻打高松外围的冠山城之战中,清正身先士卒、斩将夺旗,立下头功。此战之后,加藤虎之助清正的勇名在秀吉军慢慢流传起来了。

正当羽柴秀吉和毛利氏在备中鏖战的时候,本能寺之变爆发了。织田信长横死之后,羽柴秀吉和柴田胜家间爆发了争夺继承权的战争。在决定性的贱岳会战中,以加藤清正、福岛正则为首的“贱岳七本枪”居功至伟,名扬四海(时年二十二岁的加藤清正手刃山路将监)。贱岳会战之后,清正由物头晋升为主计头,秀吉配给他铁炮五百挺、与力二十名,赐予食禄三千石。福岛正则因为比清正年长,得食禄五千石,比清正多了整整二千石。清正对此颇为不满,一度竟拒绝接受秀吉的赏赐。

石田三成是在贱岳会战后开始活跃的,此后的几年里,随着秀吉的势力向四国和九州不断扩张,三成和清正各自在丰臣政权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天正十三年(1585),清正以四国征伐军军监的身份参加了征讨长宗我部元亲的战争。班师途中,清正为追悼亡父清忠在难波故地建立了一所寺庙。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战争在十六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了尾声。在天下承平的环境中,石田三成这样的能吏显得更有用武之地。他作为秀吉的侧近家臣来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他长年身处丰臣政权的权力中心。加藤清正与石田三成不同,他作为战将在全国各地冲锋陷阵。石田三成和加藤清正各尽其才,为丰臣家的基业添砖加瓦,或许秀吉在将二人罗致到长滨城的时就有了这样的全盘考虑。

加藤清正是那种为数不多的身后极少受到非议的人。熊本当地的百姓今天依旧将虎之助尊称为“清正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地百姓对加藤清正的种种爱慕之情已经形成了一种“清正信仰”。在九州同样具有极高声望的战国武将新纳忠元受百姓爱戴的程度远远不能与清正相比。如果说有哪个历史人物在日本民间的受欢迎程度与能与加藤清正一较短长的话,恐怕惟有西乡隆盛一人。在日本,加藤清正就是高大全的完人的代名词。如果有人不幸被摆在清正的对立面的话,他几乎肯定就是一个最最卑鄙无耻的小人。

在江户时代,加藤清正在日本民间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当时在京都也出版了清正的菩提所---熊本本妙寺的旅行指南。 清正如此高的声望与完全源自日本民间对丰臣秀吉的崇拜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江户时代,在细川家统治下的熊本,农民们将清正视为农业的保护神,几乎每个村落都设有祭祀加藤清正的神社。二战之后,随着熊本县移民海外人数的激增,日本国内外有相继建起了五十所清正神社。每当加藤清正忌日的夜里,菩提所本妙寺举行的顿写会上人声鼎沸,每个熊本人把清正当作自己的恩主,“清正公信仰”在熊本人的心底深深地扎了根。在大正、昭和前期,民间在端午节那天都要挂出绘有“清正虎退治”(壬臣、丁酉倭乱时,加藤清正在朝鲜的猎虎活动)的旗帜。当时军国主义思潮的泛滥,对加藤清正的崇拜也成了宣扬军国主义思想的途径。昭和十年(1935),熊本的政客安达谦藏建起了三贤堂用来祭祀清正。此地虽然在名义上宣扬“武神”清正的伟业,实际上则充当了熊本地方政府用军国主义思想毒害人民的场所。 肥后的暴动最终在九州各大名的围剿和加藤清正、小西行长的努力下得以平息。一千多颗大小国侍的首级被送到了秀吉那里。不幸的佐佐成政因为“玩忽职守”被秀吉赐死,在摄津尼崎切腹自尽。在这次暴动中被杀的肥后人多达五千七百余人,那些死者的亲属和侥幸逃脱的暴动者在街头巷尾咒骂屠杀自己亲人的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对此有所觉察的清正在领内四处散发安民告示,宣布:“我以仁慈来使万民归附”

此处暂且不提清正是如何安抚肥后百姓的,就在他和小西行长上任后不久,行长领内的天草半岛发生了大规模的国人一揆。天草的大矢野、志歧、上津浦、栖本和天草党被称为天草五人众,他们因为不愿意负担小西行长修筑宇土城的劳役而起兵造反。天正十六年九月,小西行长出兵渡海攻打富冈的志歧麟仙。小西军的先头部队刚在袋之浦登陆,就立即遭到了志歧党的迎头痛击。激战过后,上岸的军兵几乎全被杀死,主将伊地知文太夫阵亡。小西行长在镇压不利的情况下,不得已向加藤清正求援。这一突发事件暴露了行长不擅军事的弱点,这也成为以后清正蔑视他的原因。

加藤清正在应允出兵援助后,立即率兵一千五百在川尻登陆,此时小西行长正亲率四千五百人马全力围攻志歧城。在这场被称为“天正天草合战”的国人一揆中,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幕当属加藤清正和志歧麟仙部下第一猛将木山弹正的“一骑打”了。清正和木山弹正单挑的地点位于志歧城附近的佛木坂。《清正记》中对这场搏斗是这样描述的:“弹正看到清正大喜,飞马上前,举枪便刺。”就在弹正的枪尖即将刺中清正的一刹那,他大吼一声,抬手一枪刺穿了木山弹正,紧接着又挑杀了弹正的两名从卒。

但是,据天草地方的民间传说,在决斗当中是木山弹正占得了上风。正当弹正将清正压在地上要取他的首级时,他的侍从们赶来了,他们在黑暗中问道:“弹正殿是在上面还是在下面?”。弹正由于语言障碍的缘故,没有及时回答。而清正回答道:“下面!”于是弹正的侍从们便误杀了弹正。在这两种说法当中我们究竟应该相信哪一个呢?我想每个人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吧。

清正枪挑木山弹正瓦解了守军的士气,志歧城没过多久就陷落了。攻陷了志歧城后,清正和行长的联军转而进攻本渡城的天草种元,并在五天之内粉碎了抵抗。志歧党和天草党的败亡促使天草半岛剩下的国人们纷纷降服,天正天草国人一揆就此告一段落。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许多年以后,在修筑熊本城的工地上,工人当中有人一边嘟哝着“这城会变成我的东西”,一边干活。正当清正的部下盘问此人的时候,木村弹正的遗子,一个名叫横手五郎的青年趁着接近清正的机会袭击清正。横手失败被擒后,兵丁们把他投入一个枯井之中,并向井内投下巨石想压死他。没有想到,横手五郎身具超常的神力,他竟然用手托住了巨石。清正的部下们感到没辙,便问在场的工人:“怎么才能把他治死?”有一个人回答:“放砂子。”最后,勇敢的青年横手五郎惨遭砂土活埋而死。

诸如此类有关肥后百姓反抗斗争的故事在天草一带广为流传。关原会战后,当天草半岛从小西行长领地变成了加藤清正领地的时候,清正极力恳求家康允许自己用天草半岛来交换丰后国的土地,这样清正总算是和天草半岛断绝了关系。此后天草半岛的残酷斗争继续进行着,直到·····

所谓“兵者,诡道也”,欺敌而胜在战国中是常有的事。关原合战期间,清正进攻小西方的结城弥平次的爱藤寺城时,欺骗岩尾城主甲斐秋政说:“如果你前来助攻爱藤寺城的话,我就确保你现在的地位。”结果清正趁秋政出城的机会攻下了岩尾城。这条记载见于《矢部风土记》,但一般在介绍清正事迹的时候都不会提到这些事。 丰臣秀吉在国侍暴动平定之后,勒令负有主要责任的佐佐成政切腹自裁,接着他将肥后国的领土重新作了划分。除了球磨郡被赐给了相良长每外,其余的土地被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瓜分,加藤领二十五万石在北,小西领二十四万石在南。关于此事还存在着另外一种说法,秀吉曾当面垂询清正:“你想要讃岐一国还是肥后半国呢?”清正早已从浅野长政处知晓了秀吉远征大明的“志向”,他诚恳的回答秀吉道:“惟愿得赐肥后半国,好为征明的先锋!”秀吉听后大喜。

清正和行长同于天正十六年(1588)闰五月十四日上任。此间,清正随同由秀吉派遣的以浅野长政为首的上使众对肥后进行了强行检地。在这次检地过程中,那些在暴动后隐匿在乡野的国侍被一一搜出,斩杀殆尽。上使众在肥后一直逗留到十月的收获季节,最后他们带着检得的肥后五十四万石的结果回到了大坂。 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分别以隈本城和宇土城作为居城。清正所居之隈本城乃是当地豪族的世代居所。隈本城位于昔日的肥后国府的北郊,它在古代又有熊入、隈之庄、隈部和隈弁田的名称。这里在古代是九州的原住民--“熊袭”土着的中心地区。加藤和小西在肥后的头等大事就是整顿领内。清正除了整顿隈本的城下町之外,还治理了长年为患的菊池川。菊池川是肥后北部的大河。尽管菊池川是肥沃的菊池平原的生命之源,但是在它流入有明海的入海口附近却是一片泽国。加藤清正对菊池川的治理不仅解决了了河水泛滥的问题,还给自己带来了大片的良田。隈本城旁边有一条向南流的白川,为了保护城下町免遭洪水的侵袭,清正在白川的北岸修筑了高大坚固的河堤。为了运输建设城下町所需的物资,清正主持开辟了从隈本城到高桥津的水道。

肥后境内的水利工程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坚固、耐用,有相当数量的水利设施在经历了四百年的时间冲刷后,今天依然为当地的百姓所利用。每当一次水灾过后,有惊无险的当地百姓都会情不自禁的说:“这真是托了清正公的福啊!”但凡河堤决口,他们就会怒气冲冲的质问政府官员:“为什么清正公造的堤历经数百年都不倒,你们这些现代科技的玩意岂不是废物吗?”不过,当地人在享受水利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的时候却很少想到,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浸透了被清正掠夺到肥后来的朝鲜工匠们的血与泪。

秀吉命令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在最短的时间内整顿领内、恢复民力,决不是出于对百姓们的挂念。此时,他已经深深的陷入了“超入大明国”的妄想之中。他的计划是以肥后作为侵略大陆的重要基地与兵站。加藤和小西的使命是尽可能的榨取民力,扩充军队。因此扩充自己的家臣团成了两人的当务之急。

与安南和暹罗贸易

在帮助行长镇压天草党的战争中,清正目睹了天草百姓生活的困窘。清正感到,正是行长的横征暴敛才激起了此次的国侍暴动。清正对于行长为了修筑宇土城而施行的种种恶政非常的不齿,此后对其益发的蔑视。

小西行长在修筑居城宇土的同时,还在八代构筑了作为海外贸易港口的麦岛城(元和元年,江户幕府颁布“一国一城令”,肥后除了熊本城外,因为防范萨摩岛津氏和海防的需要特别保留了麦岛城)。行长除了进行南蛮贸易外,他还想以此城作为耶酥会在肥后的传教中心。与此同时,加藤清正在北方筑肥边境的南关修筑了鹰原城,在南方修筑了防御萨摩岛津氏的佐敷城。

加藤清正总给人们的印象大多是在战阵上冲锋陷阵的将军,但是事实上他是秀吉麾下少见的文武双全的干臣。秀吉之所以会任命清正为主计头,就是看中了他精于算术的长处,也是对他善于理财的肯定。不过由于石田三成在丰臣政权中的垄断地位,清正的行政能力很少得到用武之地。在秀吉的眼中,惟有战阵是最适合加藤虎之助的,这样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关原合战。

清正统治肥后的时代,他的岁入实际上要达到七十五万石。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依靠田作简直是天方夜谈,清正的滚滚财源来自海外贸易。固然清正仇视基督教,对南蛮人也多持怀疑的态度,但这些并不表明他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相反他是一位颇具开拓精神的领主。清正的贸易船远及安南、暹罗等东南亚国家,熊本还依然保存着阿瑜陀耶朝君主和安南的地方官员写给清正的书信。 日本第一次侵朝战争

1592年(万历二年年,朝鲜宣祖李昖二十五年)5月23日,秀吉发动侵朝战争。由于当年是朝鲜“壬辰年”,韩国历史上称为“壬辰卫国战争”,中国称为“万历朝鲜之役”,而日本则把两次战争分称为“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

日军方面,精心准备后倾国而来,陆军方面有十六个军团十六万人,水军有四万多人。首先从名护屋渡海的有五个军团,头号阵指挥为精熟高丽语的小西行长。其后,依次为二阵加藤清正,三阵黑田长政,四阵岛津义弘,五阵福岛正则等人。海军方面,九鬼嘉隆、加藤嘉明等人为首领,主要任务是输送、护卫以及给养保证和后勤支援。

远征军

自武藏大纳言德川家康以下,全日本大大小小的百数十家大名各率军马在名护屋集结。据《秀吉公名护屋御阵之图相添觉书》所记,当时集结在名护屋的军队共有二十万五千五百八十五人。而秀吉为了这场侵略战争所集结的兵力则超过了三十万人,这支侵略军实乃日本古代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军。

秀吉在名护屋所建之巨城,就规模而言,仅次于当时日本的第一大城--大坂。秀吉在一开始,试图希望通过外交恫吓来逼迫朝鲜协助自己完成“超入大明国,易吾朝风俗于四百余州”的夙愿。

文禄元年(1592)四月十二日,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分乘七百余艘兵船从从对马岛大浦出发。次日,即四月十三日,小西军在抵达釜山的当天就攻陷了这座朝鲜的南大门,守将郑拔战死。在小西行长出发前,丰臣秀吉交代他要想方设法寻求与李宣祖媾和的途径。秀吉不希望在朝鲜半岛上的战事迁延过长而让明朝有时间调兵遣将。

四月十七日,加藤清正的第二军和黑田长政的第三军先后登陆。兵分三路,短时间内就席卷了朝鲜南部的庆尚和忠清两道。

战和两难

日军向朝鲜纵深的攻势基本上是由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的两军团承担的。小西行长于四月二十三日、二十七日连败李镒和申砬所率的朝军主力(以六镇兵为主力),攻陷了战略要地尚州和忠州。二十九日,日军诸将在忠州召开军议,商讨进军王京(汉城)的事宜。在这次军议上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之间爆发了正面冲突。加藤清正在军议上抨击小西行长:“子潜发而成功,由宗氏谙地理耳,非子之力。且殿下令予与子隔日为先锋,公背之者何哉?自今日隔日为先锋,以试其利钝。”行长对此不以为然道:“已迫都城,不如分路而进,速拔之。”清正骂道:“背军令,但贪私利,何似商贾之人哉!?”行长大怒,拔枪欲刺清正,一边的锅岛直茂连忙劝解道:“私斗使贻笑于外邦,不忠之甚也。”松浦镇信亦劝解道:“殿下令二卿共为先锋,思虑深邃,非予辈所测知,二卿必知之,而今两虎相搏,利敌损我,死而有余罪者乎?”清正和行长这才有所收敛,不再争吵,然而二人之间的裂缝已经难以弥合。

五月九日,日军攻占了王京,至此朝鲜的半壁河山不到一个月内的时间里沦陷了。在攻占王京后不久,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继续北进。行长的目标是平安道,清正的方向则对准了咸境道。加藤清正的第二军在进入咸境道后,率先击败了北道兵使韩克诚的抵抗,紧接着又在会宁俘获了朝鲜王子临海君和顺和君。清正在俘获两位王子之后,感到朝鲜的平定已成定局。清正命随军的僧侣起草告示,笔者摘录两段如下:“示谕境内之黎民及鳏寡孤独。仆奉吾殿下之命,抚当境,要除苛政。而布善政,救民于涂炭。速还旧居,以修家业,勿疑勿疑。”又:“呈示境内之文物官僚:奉吾殿下之命,安抚此境内,仆虽不敏,要布善政于境内。各还本宅,以精武艺,则必应其器以授职矣。先服者赏之。不服者削之。请计之。”(可见日军曾经出于久据的目的而维持过严格的军纪。)加藤清正把咸境道的经略任务交付锅岛直茂后,率兵五千渡过了图门江,成了战争当中唯一侵入我国境内的日军将领。当清正在和野兽的周旋之中迎来文禄二年的新年之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文禄二年(1593)正月九日,明提督李如松率领明朝联军收复平壤,小西行长所部一万二千余人在平壤之战中被击败。

前线败退让丰臣秀吉在此后的三年里,派出内藤如安与明国谈判

掘墓人

在日本的民间风评当中,加藤清正总以刚正勇猛的武将形象出现,因此身为武家的清正对商人之子行长的蔑视被视为顺理成章。但这不过是一般人茶余饭后的闲谈内容而已,尽管史料中有关二人不和的记载不在少数,但是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他们所属派系之间的矛盾密不可分。后世之人会有上述的印象,则是那些怀着“花惟樱树、人必武士”观念的作家妙笔生花的结果。

不过在对待明日谈判的立场上,加藤清正则是出了名的强硬派。清正认定明国根本不会理睬秀吉割让朝鲜南方四道的要求,而行长却故意制造和谈顺利的假象,他的欺诈行径自然引起了清正的不满。

庆长元年(1596)九月二日,明朝册封使杨方亨在大坂城正式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然而当秀吉意识到明王朝给予自己的只不过是一个空洞的头衔,自己割占朝鲜南方四道和朝鲜遣世子为质的要求未被理睬后,天下人不禁大发雷霆:“吾掌握日本,欲王则王,何待髯虏之封。且吾而为王,若王室何?”此句出于赖山阳之《日本外史》,乃秀吉辱骂明使之辞,其与史实虽有出入,然却颇能反映秀吉当时恼羞成怒的心态。当天夜里,秀吉在驱逐明使出境后,立即发布了再征朝鲜的命令。至此,明日之间历时三年的和平谈判宣告破裂,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仍将继续下去。庆长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毛利秀元、藤堂高虎、岛津义弘、锅岛直茂、蜂须贺家政、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浅野幸长、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等诸将率大军十四万余自肥前名护屋第二次出阵朝鲜,史称“庆长之役”。

接下来的一年当中,明军和日军围绕南部反复争夺。在这一系列争夺战当中,加藤清正亲历了从庆长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至庆长三年正月四日的蔚山之战。此战就双方兵力和残酷程度而言,都可算是七年战争之最。清正和浅野父子困守孤城的十天十夜,无疑是其军旅生涯中最严酷的一段日子。按照亲历此役的大河内秀元(守将太田一吉的部下)在《朝鲜记》中所记,当时的蔚山城成了一座人间地狱,每天都有大批军兵因为饥渴倒毙。城中的干涸的蓄水池里堆满了尸体,原本不食畜肉的日军官兵因为饥饿难忍,将城中为数不多的牛马全部吃光。加藤清正在那些日子里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边缘,如果毛利秀元和黑田长政的援军晚到一天的话,清正也许真要在蔚山“玉碎”了,然而他终于还是坚持到了解围的那一天。可是,加藤清正在前线的浴血奋战却不能使自己避免被陷害的命运,石田三成的谗言似乎比清正的战功要更有说服力。

庆长三年(1598)八月十八日,丰臣秀吉离世,德川家康和前田利家遵照秀吉的遗嘱,发布了撤军的命令,这场历时七年的侵略战争终于告一段落。它对十七世纪东北亚地区的历史进程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许多史学家认为这场战争是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日本国内,秀吉的家臣团在战争中分裂为两大水火不容的阵营,他们的力量也已大为衰落了。在面对实力丝毫未损的德川家康的崛起,丰臣政权的前途未卜。

通向关原

疲惫不堪的加藤清正回到大坂之后,拜访了代理秀赖执掌政权的德川家康。他向家康控诉石田三成一党欺骗太阁、陷害忠良的种种恶行。家康在表面上肯定了清正的控诉,使清正加深了对自己的信赖。

1、家康的手腕

从朝鲜归来后,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细川忠兴、池田辉政、加藤嘉明、黑田长政以及五奉行之一的浅野幸长形成了一个反三成的联盟。然而,当前田利家在世的时候,他们无法公开进行反对三成的行动。另一方面,石田三成以小西行长、大村纯忠、有马晴信、毛利秀包和寺泽广高诸将为羽翼,与所谓的“反三成派”展开明争暗斗。《前田家谱》、《关原觉书》和《改正三河风土记》记载,石田三成的心腹岛左近曾献策三成,计划趁德川家康夜宿大坂藤堂高虎官邸的那个晚上将其刺杀。但是,从长束正家派遣的奸细那里传来了不利的消息,加藤清正、福岛正则和细川忠兴等将为了保护家康,齐聚于藤堂官邸。另一方面,小西行长、增田长盛和前田玄以对这个计划也持否定的态度。石田三成权衡再三,终于放弃了刺杀家康的念头。

庆长四年闰三月三日,前田利家去世,终年六十二岁。按照大多数史料和小说的说法,利家死亡的当晚,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就开始了诛杀三成的行动。预感到危险的石田三成出人意料进入了家康官邸,寻求庇护。三月八日,家康允许三成返回居城佐和山,条件是以三成的儿子重家为质。

三成在临走之前,指责家康与其他大名之间的联姻违背了太阁秀吉的意旨。的确,家康为了笼络丰臣家臣和外样大名,把部下重臣的女儿认作养女之后出嫁。加藤清正的夫人就是家康生母水野家的女儿,福岛正则和浅野幸长也都和家康攀上了亲戚。尽管石田三成对此深恶痛绝,却也无可奈何。

2、关原合战始末

秀吉死后,五大老之一的会津藩主上杉景胜是对家康表现出强烈敌意的外样大名之一。他刚一回到领内就开始了备战活动。首席大老德川家康借口上杉景胜图谋不轨(家康的指控是站得住脚的,景胜身为大老,不在大坂履职,却在会津扩军备战,的确无法逃脱这个罪名),于庆长五年六月出师讨伐。老谋深算的家康预计石田三成一定会趁自己不在大坂的机会起兵,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剪灭三成一党的势力了。不久以后,石田三成在佐和山公开指责家康违背了对太阁的誓言,他以维护丰臣家的大义名分起兵。决定日本命运的关原合战爆发了。

在《毛利传记》中记载着一种异说,根据此说加藤清正在关原合战的前夕曾经遣使交通毛利辉元,清正的使者向毛利辉元转达了主君的条件:得到大和一国就加入西军,不然则追随内府。然而,毛利辉元的回答却令清正大失所望:“贵使的来意我很清楚,然而大和现为增田长盛所领,辉元我也无能为力,但是大坂方面一定会认真考虑你主的要求,无论如何,希望你主早早前来。”既然大坂方面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加藤清正加入东军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身处肥后的加藤清正受家康之托,总督九州的军事行动。清正的第一个成就是将

关原之战的加藤清正

1600年关原之战时,站在家康的东军一方,但并没有在会津征伐时出征支援家康,反而留在九州牵制当地的西军势力,与黑田长行合作攻击小西行长的居城宇土城後,当东军攻击柳川城时,劝喻被秀吉成为“关西无双大将”的立花宗茂开城投降,之後再击破九州西军势力,直到德川家康叫停战争为止。战後论功行赏,获得小西行长的领地,成为肥後五十二万石的大名。

关原之战后的加藤清正

1605年就任从五位上、侍从肥後守。1610年协助幕府负责建造名古屋城。1611年,德川幕府要求在大阪的丰臣氏幼主丰臣秀赖去京都拜见德川家康及将军德川秀忠。此事遭到了大阪城内实际统治者淀君(浅井长政之女,织田信长的外甥女,秀吉的侧室,秀赖的母亲)的阻挠。淀君认为德川家虽然已经受封征夷大将军,但毕竟是丰臣家的下属,哪里有主家去参见下属的道理,于是拒绝了德川家康的要求。为此,德川与丰臣一时间关系极其紧张,在这个时候,作为丰臣秀吉一手提拔起来,对丰臣家有着丰厚感情的加藤清正出面,在双方进行周旋。清正说服淀君,希望淀君和秀赖等待时机,家康已经70多岁,时日不多,等他一死,加藤清正,福岛正则,黑田长政,细川忠兴等感激德川家康恩泽的丰臣氏武将将不再顾及德川秀忠,转而帮助秀赖夺回政权,但在那之前请暂时忍耐。在清正及秀吉正室北政所等人的劝导下,丰臣秀赖有生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踏出大阪城。

淀君所担心的,不过是秀赖出城之后也许会被家康谋杀,对此,清正进一步说:“清正愿意手拉手亲自陪着右大臣(秀赖)殿下上二条城去,清正将用自己的生命来维护殿下的安全。”

整个行程秀赖由加藤清正与丰臣家另一猛将浅野幸长随身保护,随后赶来的池田辉政,藤堂高虎二人也在清正的要求下加入了保护秀赖的行列,在二条城,秀赖与家康的会面达成了,虽然会上并没有出现什么意外,但是清正,幸长,以及留守大阪的福岛正则都格外紧张,据说几位猛将在会见家康时已经算计好,如果家康中途有任何对秀赖不利的举动,两位猛将做好了万不得已刺杀家康,如果失败,导致秀赖,清正,幸长身死的话,那么福岛正则将会在刺杀淀君后引火焚城后切腹自尽以报已故太阁的恩典。

好在这样的事情终于没有发生,宴席后,清正和幸长把秀赖送回大阪。据说清正在任务完成后回到公馆时,摸出藏在怀中的匕首,凝目直视流下眼泪,自言自语道:今日终于报了太阁殿下的恩典。

时间还没来得及成为家康的敌人,却先带走了一批亲丰臣大名。首当其冲是加藤清正,清正在促成了家康与秀赖的会面后不久在回国的途中染病,于庆长十六年(1611)六月二十四日病逝,享年五十岁。对于清正的死也有人认为这是德川家康为了铲除这些给德川政权带来威胁的丰臣大名,而下毒害死了他,因为在此之后的几年内浅野长政,崛尾吉晴,池田辉政,浅野幸长等亲丰臣大名都相继去世,而在1624年,64岁的福岛正则在封地死去,一说病逝,一说被逼自杀。但在正则死后,其所有领地被没收,可见幕府对这些大名的清算。

1世,造父擅长驾马车,帮助周穆王平息徐偃王叛乱有功,于公元前950年左右,赐封邑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从此,造父及子孙,以封邑为赵氏。

2世 叔观(宜父)

3世 赵璋(仲父)

4世 赵登(季父)

5世 尔成(公仲)

6世 赵高

7世,奄父名公仲,是造父下传六世孙,周宣王时伐戎为卿。生叔带。

8世,叔带,周幽王失败后,于公元前770年左右,投奔晋国,为晋文侯卿。

9世 赵麟 叔带生赵麟(守仁)

10世 子丰(知义)

11世 赵射(慧明)

12世 赵壮(公明),公明是叔带下传四世孙。生二子,有共孟,赵夙。战国末年,史官编著《世本》记载:“公明生共孟和赵夙,赵夙生赵衰。”

13世,赵夙是叔带下传五世孙。在晋献公时为将,赐采邑于耿(今山西河津县汾水南岸)。生赵衰。

14世,赵衰(——公元前622年)即赵成子,字子余,亦称赵成季,孟子余。随从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流亡在外19年,并助重耳回国即位,成为春秋时晋国的卿。由于拥立晋文公有功,赐封地原(今河南济原县北)。后任新上军之将和中军之佐。曾推荐先轸、栾枝等人,帮助文公创建霸业。生赵盾。

15世,赵盾,即赵宣子,字宣孟,春秋时晋国执政正卿。晋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任中军元帅,独揽朝政十多年。晋灵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避灵公杀害出走,未出境,其族人赵穿杀死灵公。他回来拥立晋成公继续执政。生赵朔。

16世,赵朔为下军元帅,娶妻庄姬。因晋权臣屠贾之谋,赵盾全家被杀。得韩厥庇护,门客孙杵臼舍死,程婴舍子相救,将赵朔遗腹子,隐匿在山西忻州孟山,又名程侯山抚养成人,名叫赵武,报仇诛屠族。这就是历史上“赵氏孤儿”的悲惨故事。

17世,赵武(?——公元前541年),即赵文子。春秋时晋国大夫,历任新军,上军之将。晋平公十二年(公元前546年)任晋国卿,代屠岸贾职,拜为司寇。生赵成。

18世,赵成,名景叔,即赵景子,生赵鞅。

19世,赵鞅,即赵简子,又名志父,赵孟,春秋末年,晋国的卿。在晋卿内讧中,打败范氏、中行氏。晋定公十九年(公元前493年),袭击护送粮饷给范氏的郑兵,扩大封地,奠定了此后建立赵国的基础。生赵毋恤。

20世,赵毋恤,又称赵无恤,即赵襄子,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死后,其弟赵嘉即赵桓子自立为君前424年――前424年在位。兄赵伯鲁,弟赵桓子。赵襄子兄赵伯鲁生赵周(代成君)。赵简子选继承人,选择了个人能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赵襄子为继承人,而资质平庸的嫡长子赵伯鲁就没能当上继承人。

21世 赵周(代成君)生赵浣。嫡长子赵伯鲁就没能当上继承人,赵襄子一直耿耿于坏,所以他在选择自己的继承时,并不考虑自己的儿子,而选伯鲁的儿子赵周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有意栽培赵周。赵襄子在灭掉代国以后,立即任命赵周为代君。

22世,赵浣,即赵献子。生烈侯赵籍。

23世,赵籍(前408年――前400年,赵烈侯,正式建赵国),是战国七雄赵国的开国君主,建都晋阳(今太原),后迁邯郸,与韩、魏三分晋地即周安王三十六年(前376年)赵、韩、魏“三家分晋”。生武侯 赵□。

24世 赵武侯 赵□ 在位13年 (前399年――前387年)武侯生赵章

25世,赵章,生成侯赵种。

26世,赵种,生肃侯,赵语。

27世,赵语,生武灵王赵雍。

28世,赵雍,是赵国第五位国君,改革军制,实行胡服骑射,建立了强大的骑兵队伍,扩大疆界,国力大增。生惠文王赵河。

29世,赵河,公元前288年联合齐、燕、韩、魏五国攻秦,迫使秦国“完璧归赵”生赵孝成王赵丹。

30世,赵丹,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赵国为秦所大败。公元前245年赵丹卒。由子赵偃继位。

31世,赵偃是为悼襄王。生赵嘉、赵迁。

32世,赵嘉、赵迁。悼襄王在位九年(公元前236年)卒。由子赵迁继位,是为幽缪王。公元前228年,秦军长躯直入,破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流放到河南房县。赵国大臣又拥立赵嘉为代王,都于代城(今河北蔚县西南)。公元前222年,秦军继续大举攻赵国亡。赵嘉生成志。

33世,赵成志,生安上。

34世,赵安上,生成宁。

35世,赵成宁,生庆余。

36世,赵庆余,生乾德王赵歇。

37世 赵歇,生承先。

38世 赵承先,生圣寿

39世 赵圣寿,生赵过

40世 赵过在汉武帝末,任搜粟都尉,改进耕耘工具,创造三脚楼,提倡代田法,促进了农业发展。生臣达。

41世,赵臣达为司马,生广汉。

42世,赵广汉(?——前65年)字子都,汉宣帝时,任颖川太守,曾诛杀豪强原氏,褚氏等。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被任命为京都行政最高长官—京兆尹,执法不避权贵,后被杀,生赵充国。

43世,赵充国(前137年——52年),字翁孙,甘肃天水人。西汉大将,宣帝封营平侯。自天水迁长安,后迁襄阳,樊城,再迁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甘露二年(前52年),以86岁高龄谢世,谥号壮侯。墓存甘肃清水县城外西北隅李家村。生赵景。

44世,赵景,生国忠。

45世,赵国忠,生赵朋。

46世,赵朋与霍洪称三辅豪杰,生赵熹。

47世,赵熹,字伯阳,光武时任平原太守,生,赵纲。

48世,赵纲,生赵春。

49世,赵春,生明德。

50世,赵明德,生景禄。

51世,赵景禄,生可仕。

52世,赵可仕,生四子,有赵典,赵同,赵荀,赵昱(yu育)。

53世,赵典,生良辅。

54世,赵良辅,生赵云,

55世,赵云(?——229年)今河北省正定县人,字子龙,东汉大将军,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备败长坂,云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威震四方。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将军.并从取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誉为“一身是胆”。公元229年逝世,墓存四川大邑县城东银屏山,生赵统,赵广。

56世,赵统,虎贲将军,生国威。赵广,虎牙将军。嗣裔落籍四川顺庆,保宁(今南充、西充、南部、广元等地)各地均有祠,子孙繁衍甚多。

57世,赵国威,生成之。

58世,赵成之,生赵正。

59世,赵正,任武略将军,生赵崇。

60世,赵崇为营卫司马,生赵整。

61世,赵整,生一扬。

62世,赵一扬,生相贤。

63世,赵相贤,生百福。

64世,赵百福,生赵华。

65世,赵华,生洪恩。

66世,赵洪恩,为唐参将,生明伦。

67世。赵明伦,生国弼。

68世,赵国弼,生大德。

69世,赵大德,为司户。生维翰。

70世,赵维翰封卫国候,生坤方。

71世,赵坤方,生存幼。

72世,赵存幼,长庆元年进士,太和中为兴元节度使,兵乱被害澶州,生家庆。

73世,赵家庆,生腾蛟。

74世,赵腾蛟,生桂才。

75世,赵桂才,生赵明。

76世,赵明,生宏通。

77世,赵宏通,生世守。

78世,赵世守,生有德。

79世,赵有德,为太原守。生天锦。

80世,赵天锦居解梁。生赵风。

81世,赵风为唐大臣,生赵眺。

82世,赵眺,幽州都县令。生天德、天禄。

83世,赵天德,又名赵挺,唐封御史中丞相,生启圣,

84世,赵启圣,又名赵敬,历营、蓟、涿三州刺史,生弘殷。

85世,赵弘殷,少骁勇,善骑射,后唐禁军统领、汉护圣都指挥使(乾佑中),周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广顺末),右厢都指挥,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检校司徒,天水县男。赠武清军节度使、太尉。生匡胤,匡义,匡美。

86世,赵匡胤,建立宋朝,为太祖。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大社镇下辖村委会包括小屯矿社区居委会、牛儿庄矿社区、薛村矿社区、大社村委会、薛村村委会、庄里村委会、南岗村委会、彦亭村委会、寺后坡村委会、乐义庄村委会、牛儿庄村委会、香山村村委会、南旺村村委会、东屯村村委会、西屯村委会、佐城村村委会、磨屋村村委会、张庄村村委会、南羊村村委会、北羊村村委会。

人口:约50万人

人口密度:1416人/km2

峰峰矿区位于河北省南部。东径114°3′-114°16′40_,北纬36°20′40_-36°34′31_。东、西、南三面与磁县接壤,北与武安市的磁山镇、淑村镇为邻,境域东西宽235千米,南北长254千米,总面积353平方千米(《简册》)/32043平方千米。总人口50万人(2004年)。

区政府驻临水镇滏阳东路44号。邮编:056200。代码:130406。区号:0310。拼音:Fengfeng Kuangqu。

行政区划

峰峰矿区辖9个镇,148个行政村、68个社区:临水镇、峰峰镇、新坡镇、大社镇、和村镇、义井镇、彭城镇、界城镇、大峪镇。

历史沿革

峰峰矿区于1950年6月正式成立,由邯郸专署直接领导。1952年6月峰峰矿区归河北省直属领导。1955年2月,峰峰矿区改建成峰峰市,直属河北省。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9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撤销河北省峰峰市的决定》(56)国曾字第84号决定指出:“撤销峰峰市,将峰峰市所属行政区域归邯郸市领导。”1956年12月15日完成了合并交接工作事宜。(更多内容)

峰峰矿区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1日正式办公。下设5个区公所,辖57个镇村。5个区为峰峰区、彭城区、和村区、胡峪区、南大峪区。同年8月,撤销了胡峪区和南大峪区,两区所辖村庄划归峰峰区。

1952年6月23日,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民字第4号令,峰峰矿区归河北省直辖,并升彭城镇为峰峰矿区直辖镇,56个村庄仍按原区划不变。即:峰峰矿区下设一、二、三区,一个直辖镇(彭城镇)。

1953年1月12日,由河南省安阳县划入峰峰矿区15个村,即:观台一、二、三街、轮子坡、柏家庄、东艾口、西艾口、岗子窑、前岭、后岭、东保障、西保障、乞伏、东清流、西清流。组成第四区公所。区公所设在观台镇。

1953年5月,进行划乡工作,将全区72个村划为3个镇28个乡。3个镇为:彭城镇、和村镇、观台镇。28个乡中,有5个乡为职工家属乡。

1954年5月,由磁县划入峰峰矿区上官庄等15个村,即:上官庄、牛儿庄、袁家洼、霍庄、羊渠河、东泉头、西泉头、北留旺、南留旺、石桥、仁义、东沟、郭家庄、黑龙洞、南头村。将峰峰矿区的胡峪、流泉划归武安县;南李庄、姬庄划归邯郸县。时升和村镇为峰峰矿区直辖镇。

1955年1月27日,河北省人民政府遵照国务院电示,在(55)民字第3号令中发出通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决定自2月1日起,将峰峰矿区改为峰峰市,(丁等市)希遵照执行。"峰峰市建立后,原峰峰矿区区划重新调整,3月11日从磁县划入29个村,即:韩家庄、东固义、西固义、西河、吝家庄、韦武庄、上脑子、下脑子、马家庄、北羊台、南羊台、街王庄、羊角铺、常范、刘起沟、炉上村、沙果园、小河沟、双河山、北界侯城、南界侯城、孙庄、何庄、柳条、老鸦峪、苏村、关东洼、车骑关。由成安县划入矿区的有:马头镇、流西村、刘庄、马头车站。

1955年5月20日,峰峰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所辖一、二、三、四区改为区公所所在地称呼,即:峰峰市下辖四区二镇一办事处:峰峰区、彭城区、和村区、观台区;彭城镇、和村镇;马头办事处。

1956年5月21日,峰峰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峰峰区,其所辖村庄并入彭城区,称为"峰峰彭城区",区公所设在彭城。并将彭城区所属的义井、马家庄、脑子、六合4个乡,划归和村区。

1956年9月11日,峰峰市撤区并乡,全市划为20个乡镇办事处。即:峰峰乡、-乡、牛儿庄乡、通顺乡、临水乡、南大峪乡、磁山乡、岗头乡、苑城乡、胡村乡、上脑子乡、义井乡、北界城乡、刘起沟乡、乞伏乡、清流乡、和村镇、彭城镇、观台镇、马头办事处。

1956年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9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撤销河北省峰峰市的决定》(56)国曾字第84号)指出:撤销峰峰市,其所辖行政区域全部划归邯郸市领导,12月15日完成了交接合并事宜,并将所属的马头办事处所辖村镇划归邯郸市郊区领导。

邯郸市峰峰矿区于1957年1月正式办公,共辖14个乡4个镇两个办事处。即:峰峰乡、-乡、牛儿庄乡、通顺乡、临水乡、南大峪乡、磁山乡、 岗头乡、苑城乡、刘起沟乡、上脑子乡、北界城乡、乞伏乡;彭城镇、和村镇、义井镇、观台镇;共115个村。不久,-乡、通顺乡改为办事处,并设新市区办事处。

1958年7月,乡改为人民公社。不久,组建合并6个大公社,即:临水公社、和村公社、大社公社、林坦公社、观台公社、彭城公社。

1958年11月,将峰峰矿区的磁山、东孔壁、中孔壁、西孔壁、花岗村划归武安县,同时,又从武安县划入白马寺、小山蛟、山神庙、椿树岭、拐头山、大门沟、黄山庄、大淑村、小淑村、北大社、南大社、邵庄、云台、白沙、南郑义沟、北郑义沟、寺后坡、庄里、彦亭、流泉、乐意庄等20个村;从磁县划入林坦、桑庄、洛子、范村、东王女、西王女、东李家岗、西李家岗、东野狸岗、西野狸岗、暴家庄、杨洼、孟洼、东古佛、西古佛、上蒋村、下蒋村、南旺、前塔子、后塔子、谷驼、中史村、北史村、佐村、磨屋、羊儿庄、东小屯、西小屯、香山、张庄、东彭厢、西彭厢、高庄、常庄、裴村、苗庄、崔家庄、野庄、前南台、后南台、姚洼、泥河、徐家庄、前宾庄、下庄、前肖庄、后肖庄、军家营、常凝、关家庄、袁家庄、上庄、下庄店、大潘村、王庄、半坡、前朴子、梁庄、东佛店、西佛店、九龙口、北郭村、西潘村、徐家村等65个村。

1959年7月16日,将峰峰矿区的九龙口、北国村、上庄、下庄、下庄店、徐家村、泥河、前肖庄、后肖庄等9个村划归磁县。

1960年,先后建立滏阳、-、彭城、和村等4个城市人民公社。

1961年6月1日,将原来6个农村人民公社改划为15个农村人民公社。即:临水、峰峰、大峪、彭城、王看、义井、和村、界城、观台、林坦、新坡、小屯、史村、淑村、大社。

1961年9月,将峰峰矿区的林坦、常庄、东野狸岗、西野狸岗、杨洼、孟洼、洛子、暴家庄、东王女、西王女、东彭厢、西彭厢、裴村、军家营、桑庄、关庄、袁家庄、高庄、中史村、北史村、谷驼、前塔子、后塔子、东李家岗、西李家岗、范村、东佛店、西佛店、东古佛、西古佛、上蒋村、下蒋村、梁庄、常凝、苗庄共35个村划归磁县。

1965年3月5日,将峰峰矿区观台人民公社的观台一、二、三街、轮子坡、东保障、西保障、东清流、西清流、中清流、乞伏、东艾口、西艾口、前岭、后岭、岗子窑等15个村划归磁县。同时,因修建岳城水库,东清流、西清流、中清流的部分农户迁入峰峰矿区临水人民公社,改村名为:东清流、西清流、新清流。将大峪、临水、新坡三个人民公社所辖的其中10个村同时划归磁县。将淑村、和村、大社三个人民公社其中所辖的仙庄、念头、西苑城、大淑村、小淑村、董儿庄、刘泉、北三乡、白沙、邵庄、北大社、白马寺、云台、南郑义沟等15个村划归武安县。至此,峰峰矿区共下11个农村人民公社和4个城市人民公社。

1968年12月,小屯人民公社改名为香山人民公社,并将公社机关由小屯迁到香山。

1980年1月,将滏阳、-、彭城、和村4个城市人民公社分建为新市区、-、羊渠河、牛儿庄、薛村、一矿、三矿、彭城、孙庄、王凤、义井、和村等12个街道办事处。

1984年4月,撤销公社管理委员会,建立5乡6镇。5乡为:南大峪乡、新坡乡、香山乡、大社乡、界城乡。6镇为:和村镇、王看镇、义井镇、临水镇、峰峰镇。1984年12月,5乡也改为镇,并将12个街道办事处合并到所在当地镇政府管理。

1996年1月,王看镇并入义井镇,香山镇并入大社镇,峰峰矿区乡镇建制由11个镇合并成9个镇。1999年,临水镇西泉头村分为西泉头村和清泉村,峰峰矿区167个行政村调整为168个行政村。

(以上摘自“峰峰矿区网站”)

2000年,峰峰矿区辖9个镇。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50734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临水镇 107459 峰峰镇 82243 新坡镇 30299 大社镇 47674 和村镇 71336 义井镇 58372 彭城镇 58979 界城镇 30334 大峪镇 20651 

2002年6月,峰峰矿区将190个居委会(其中59个家属委员会,131个居委会)合并成68个社区委员会。

2002年底,峰峰矿区面积3530平方千米,人口5075万。辖9个镇(临水、和村、义井、峰峰、彭城、新坡、大峪、大社、界城),68个社区居委会、148个村委会。区政府驻滏阳东路44号。

临水镇 镇政府驻滏阳东路44号。面积300平方千米,人口1075万。辖19个社区居委会、16个村委会:春光花园、滏阳新村、铁东、铁北、滨河、朝阳、滏南、滏北、跃西、兴旺、机厂、商贸、通顺、电厂、泉头、九龙、五指院、建材厂、人民街;新清流、东清流、西清流、中清流、东泉头、西泉头、黑龙洞、东纸坊、西纸坊、北留旺、郭庄、南头、东沟、清泉、石桥、临水。

峰峰镇 镇政府驻通山路。面积489平方千米,人口822万。辖13个社区居委会、14个村委会:五矿一、五矿二、五矿三、人民一、人民二、-一、-二、-三、新新一、新新二、新新三、工程处、607;峰峰、九合、立合、霍庄、袁洼、上官庄一、上官庄二、后西佐、中西佐、前西佐、羊渠河、辛寺庄、街二庄、滏岭庄。

彭城镇 镇政府驻彭新路。面积337平方千米,人口560万。辖11个社区居委会、17个村委会:彭东、彭西、彭北、联东、联西、新华、河泉北、河泉南、三和东、三和西;张家楼、南羊台、沙果园、豆腐沟、羊角铺、常范、北新、富田、三和、联合、韩庄、新华、炉上、河泉、吝庄、新村。

和村镇 镇政府驻何庄。面积614平方千米,人口713万。辖6个社区居委会、21个村委会:何庄、万年、姚庄、和平、南长乐、北长乐;何庄、东庄、曹庄、西和、杜庄、东和、柏泗、姚庄、集贤、北胡、金村、南胡、岗头、东苑城、董家庄、北八特、南八特、大沟港、李岗西、刘岗西、后连庄。

义井镇 镇政府驻义和街。面积619平方千米,人口583万。辖6个社区居委会、28个村委会:永胜、矿院、零三、铁厂、六厂、义井;义西、义中、义北、南侯、北侯、宿凤、岗头、羊一、羊二、山底、李庄、新庄、上脑、下脑、王一、王二、王三、一社、二社、马庄、石臼、义张庄、东王看、三河底、上拨剑、下拨剑、九龙蛟、西山。

大社镇 镇政府驻大社村。面积416平方千米,人口479万。辖5个社区居委会、17个村委会:薛村矿一、薛村矿二、牛儿庄矿一、牛儿庄矿二、小屯矿;南大社、乐意庄、寺后坡、牛二庄、北羊二庄、南羊二庄、薛村、磨屋、庄里、东屯、彦亭、西屯、南岗、佐城、香山、张庄、南旺。

界城镇 镇政府驻北界城村。面积291平方千米,人口302万。辖3个社区居委会、13个村委会:黄沙矿、孙庄矿西、孙庄矿东;北界城、南界城、小河沟、刘起沟、李家山、双合山、东老鸦峪、西老鸦峪、孙庄、何庄、苏一、苏二。

新坡镇 镇政府驻羊渠河矿工人村。面积244平方千米,人口303万。辖3个社区居委会、14个村委会:羊北东、羊北西、羊南;新坡、姚一、姚二、姚三、姚四、大潘、西潘、前台、野庄、前朴、后朴、崔庄、王庄、后台。

大峪镇 镇政府驻三矿北工人村。面积220平方千米,人口206万。辖2个社区居委会、8个村委会:峪南、峪北;南山、仁义、新立、蔺家沟、南大峪、北大峪、东北涧沟、西北涧沟。

2021年2月18日,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出炉,峰峰矿区上榜。

2020年10月,河北省发改委、省委网信办公布了河北省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峰峰矿区榜上有名。

2020年9月27日,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确定峰峰矿区列为2020年河北省工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县(市、区)。

2020年6月,峰峰矿区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冀鲁豫片区)。

2019年12月30日,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确定峰峰矿区为2019年河北省特色产业名县名镇河北省磁州窑陶瓷产业名区。

2019年3月,峰峰矿区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冀豫片区)。

2016年2月16日,峰峰矿区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河北省168个县市区面积排行榜

河南济源五龙口镇化村郭家家谱

姓氏起源: 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据《姓氏考略》记载:"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