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家谱我不知道自己是哪一支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李氏家谱我不知道自己是哪一支的,第1张

李氏宗谱永字号 卷之七

字派

文运从知传上世

如斯家瑞庆常均

其中惟德兴隆道

裕后相承福泽臻

高绍贻谋频会萃

先声清明永昌纯

英才化育连绵起

云发春元代有人

说起大唐,名人辈出,良臣名将开国时期便有房谋杜断长孙无忌李靖秦琼徐茂功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声名赫赫,其后还有狄仁杰薛仁贵郭子仪李光弼毫不逊色于前辈,又有诗画书艺李白杜甫阎立本吴道子怀素颜筋柳骨公孙大娘,还有佛道大师级的玄奘和李淳风。

李晟,论能力不逊色有军神之称的李靖,论忠心可比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的萧_,忠勇兼备,又有挽救大唐的不世之功,可名气却并不大,其生平并不为众人所知,实为憾事。

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人,陇西郡西平堂始祖,唐朝宰相、军事家,功高而封西平郡王,死后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李晟的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位皇帝,亲历开元盛世,也眼见大唐江山被安史之乱蹂躏得支离破碎,藩镇四起。李晟本是陇西李氏后裔,眼见李唐江山江河日下,不能不痛心,纵观李晟一生,作战次数极多,立功无数。几乎每一次升官,都是踩着战功上去的。

李晟18岁从军,勇猛过人,随名将王忠嗣击吐蕃,被王忠嗣称为万人敌,名声渐起。此时正是大唐国力处于巅峰的开元盛世时期,大唐崇武,相对宋朝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名者方是好儿郎,著名诗人岑参一句功名只在马上取,道尽了无数大唐人的心声,与宋朝以文制武由文官把持文武大权不同,大唐讲究文武兼备出将入相。年轻的李晟春风得意,一心想如卫霍班超一样扬名域外。

战吐蕃有功,被凤翔军节度使高升署任为列将。

攻打反叛的叠州羌、连狂羌,因功提升为左羽林大将军。

广德初年,李晟因攻打党项有功,授特进、任太常寺卿。

769年,吐蕃犯灵州,他率千人奇袭吐蕃,扫平定秦堡,生擒堡帅慕容谷钟,焚其积聚,迫使吐蕃撤围退走,解了灵州之围。战后,李晟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兼右金吾大将军,泾原、四镇、北庭兵马使。

不久,节度使马_在盐仓与吐蕃军交战失败,李晟率所部士兵,救出马_,因功被封为合川郡王。

779年,唐德宗即位,吐蕃进犯剑南,蜀中震惊。德宗命李晟率领神策军前往援救。李晟攻下飞越等三座城,在大渡河击败吐蕃和南诏联军,并断其粮草,蕃南联军又冷又饿,死伤八九万人。

此时的李晟,已经五十二岁了。被安史之乱搅得千疮百孔的大唐,中央大权旁落,藩镇坐大。不仅仅边疆不宁,大唐各地的藩镇同样拥兵自重。古装剧大唐荣耀,就是讲述这一时期的故事。

大唐荣耀宣传照

唐德宗即位后,力图削藩,但很快就发生了奉天之难,又名二帝四王之乱。

781,坐拥魏州、博州、相州、贝州、卫州、澶州六州的魏博节度使田悦率先起兵反叛。田悦失利后,又先后有李惟岳、李纳、朱滔、王武俊等地方的实力军阀先后发动叛乱。

随后又发生了泾原兵变,叛军攻陷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至奉天,并被变军包围,朱_在长安称帝。

德宗皇帝仓皇出逃,叛军攻占长安,拥朱_称帝,让大唐雪上加霜。

奉天之难是一次不亚于安史之乱的内乱。在这次战乱中,有四人称王,两人称帝,朱滔称冀王,王武俊称赵王,田悦称魏王,李纳称齐王,朱_称秦帝,李希烈称楚帝,故又称二帝四王之乱。

李晟在叛乱之初,便阵斩田悦部将杨朝光,又在_水大破田悦。782年,李晟在洹水击败田悦军。后因病退兵,病愈后尚未继续进军,又发生了泾原兵变,他犹如救火队员,哪里有兵变,就出现在哪里。由于李晟团结各路勤王军,激励士卒,制定正确的方略,乘势连续进击,迅速收复长安,平定了朱_叛乱。

为赏李晟之功,除了加官进爵,德宗在东渭桥为李晟立纪功碑,亲自撰写碑文,又命皇太子录下碑文副本,赐给李晟。

收复长安后,李晟考虑到泾州临近边界,且为军事重镇,然此地治理不善,多次发生兵祸,为此,他主动奏请前往泾州。于是,德宗命李晟兼凤翔、陇右、泾原节度使、行营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进驻泾州。在此后,李晟多次击败吐蕃军,护佑一方平安。

787年三月,德宗册封李晟为太尉、中书令,又命他在尚书省治事。

793年,李晟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追封太师,赠谥号忠武。

李晟墓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碑文由大学士裴度撰述李晟生平功劳,字为书法家柳公权所写,俗称三绝碑。

元和年间,李晟配飨德宗庙廷。

唐僖宗逃奔四川时,仓部员外郎袁皓收集李晟的功勋事迹,编写兴元圣功录,以此激励诸将。

唐朝著名诗人皮日休有诗曰:

吾爱李太尉,崛起定中原。骁雄十万兵,四面围国门。一战取王畿,一叱散妖氛。乘舆既反正,凶竖争亡魂。巍巍柱天功,荡荡盖世勋。仁于曹孟德,勇过霍将军。

李唐故里在临洮

临洮,古属九州之一的雍州,是人文始祖伏羲后裔的食邑地,周朝称陇西邑,自秦献公灭西戎部族狄、桓建立狄道、桓道二县,为临洮建县之始。从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79年)设陇西郡的郡治就在狄道。从战国到秦汉近五百年间狄道一直就是陇西郡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就是说,那时的陇西,是以狄道为治所的陇西郡辖地。古狄道今临洮是战国秦长城西端起首,丝绸之路、唐蕃古道上的重镇和要冲、著名的新石器文化遗存“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就因在临洮发现而命名,同时它也是李氏文化的发祥地,李唐宗室的故里。

  陇西李氏是最初扎根于临洮(古陇西狄道)并随后扩展到全国各地的我国著名的家族,这个家族肇兴于秦汉,发展于魏晋,臻盛于唐代。

  据《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所载,老子的曾孙叫李昙,李昙的儿子叫李崇。李崇“建功狄道讨西羌”,“受封南郑家素昌(狄道),在秦时曾任陇西郡郡守,驻防郡治狄道(今临洮)”。李崇就是为后世所称颂的陇西房始祖。此后,李崇的次子李瑶为狄道侯,李瑶之子李信为秦大将军、陇西侯。到西汉初,李信之子李超为汉大将军、渔阳太守。李超之子李仲翔为河东太守、征西将军。史书所载李仲翔讨叛羌于狄道,因寡不敌众,临阵战殁。其子李伯考奔父丧,将仲翔葬于狄道东川。随后,李伯考把子孙安置在狄道东川槐里,也就是现在临洮龙门镇槐树里庄。据史学家考证,临洮东二十铺汉墓群,就是李仲翔家族墓群。这里曾出土“尚方仙人镜”和雕刻精美的石墓门。现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汉武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个大名人“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史记李将军传》称“李广,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徏成纪”。查《唐书宗室世系表》:李广父李尚,乃伯考之子,而伯考之家在狄道东川。则李尚生于狄道东川槐里,是他任成纪令时才举家迁居成纪的。可以说李尚是陇西李氏“成纪房”的开拓者,成纪李氏是狄道李氏的后裔,统称“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的第一个皇帝西凉王李暠是狄道人。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生于晋穆帝永和六年(公元351年)为陇西李氏“狄道房”,开国化家,杰出的中兴代表人物,乃汉初征西将军李仲翔之十九代孙。李暠由于家庭出身和才干,被敦煌汉人大族推为敦煌太守,接着成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公元400年李暠建号“庚子”,在敦煌建立西凉政权,称西凉武昭王,后迁都酒泉。

  李暠是一位通经史、知兵法、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在位十八年颇有政绩。他在外交上,一方面对远在江南的东晋政权奉表称臣,借以争取中原汉族人民的支持;另一方面他远交近攻,结好南凉对抗北凉。在政治上李暠更是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广揽人才。在经济上,李暠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以至在他统治几年后,西凉“年谷频登、百姓乐业”。在文化上,他大力倡导儒学,兴办学校,并在各郡设五经博士。他统治西凉十八年中“兴儒重农”使西凉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李暠不但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著述有《靖恭堂序赞》、《嘉纳堂图赞》、《述志赋》、《大酒客赋》、《槐树赋》等数十篇诗赋,至今读来仍很感人。李暠的政治业绩赢得了历代史家的好评。临洮城北在四、五十年代曾有一块“西凉武昭王李公讳暠之故里”的石碑,附近有乡人纪念他的衣冠墓、俗称皇陵,其遗址犹在。

  李暠卒后,其孙李宝向魏世祖拓拔焘奉表归诚,并深得宠信,被授于“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沙州牧、敦煌公”等官职,李氏在北朝的尊崇地位确立了。

  李宝之后,李氏子孙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他的少子李冲。李冲是北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也是魏孝文帝时著名的改革家,他不仅自身文化素养极高,以儒学致显,而且通过与皇室联姻的关系,成为朝廷举足轻重的人物,魏孝文帝推行改革的得力助手。

  李冲在北魏朝廷中曾任秘书令、中书令、侍中、仆射等要职。他一生才思敏捷、勇猛精进,为北魏的统一改革立下汗马功劳。魏孝文帝时,因连年战乱,许多农民依附世家大族,“民多隐冒”,造成北魏政府财税的损失和社会的不安定。李冲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实行“三长制”及新的赋调制度。此外,在改革律令,迁都洛阳等一系列重大社会变革中,都有他积极参与。他不仅在政治上为北魏政权做出极大贡献,而且也是营建魏都洛阳的总设计师。《魏书·李冲传》载他“机敏有巧思……及洛都初建奠基,安处效兆,新起堂寝,皆资于冲”。另外,他还将一个女儿嫁给彭城王勰,一个女儿嫁给魏孝文帝为夫人,其兄辅则以女儿嫁给咸阳王禧,通过这种与皇室联姻的关系,更加巩固了陇西李氏在北魏政权中的地位。李冲一族子弟,以儒学进身,官高位显者甚众,李冲长兄李大师、李延寿是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

  陇西狄道李氏除李宝子孙外,李贤、李远、李穆兄弟“子孙代居北狄”、“随魏南迁、复归陇”。李贤在北周为柱国大将军、泾原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河州总管;李远曾为北周左仆射;李穆更是杨隋的开国元勋,拜太师,赞拜不名,其家“一门持象笏者百余人”。在北魏时又兴盛起来,被史家称为“自周隋,郁为西京盛族”。

  创建李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自称:“自贯狄道,布在方策,为凉武昭王李暠七代孙”。武德年间,李渊追封“陇西堂”。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修“氏族志”,把陇西郡李氏列为李氏十三郡望之首,全国姓氏第一。李唐王朝创造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李唐皇室是“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的后代。临洮也就是李唐王朝宗室的故里。千百年来,大量的史料和已出土的李唐宗室墓志表明:淮安靖王李寿、虢王李凤、越王李贞、汝南公主李字、长乐公主李丽质、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润、潞王李贤、云麾将军李思训……等都是“陇西狄道人”。

  此外,我国古代伟大诗人李白自道家世,称为凉武昭王第九代孙,他诗中自述“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清代临洮著名诗人吴镇在他的“我忆临洮好”十首中也有,“我爱临洮好,诗家授受真,高岑皆幕客,白贺是乡人”的名句,无疑为临洮李氏文化增添了一个亮点。

  临洮县城西洮河对面的西坪山上有一地名为“钦王湾”,这里有被封为西平王的李晟之父太子太保唐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与其妻王氏代国夫人之墓(群众称上王坟和下王坟)。这里的车刘家村石碑滩曾竖有一块“李钦神道碑”,文革中被毁,但墓址遗址尚在。

  “李晟、字良器,陇右临洮人。祖思恭,父钦,代居陇右为裨将”。李晟是中唐代宗、德宗时陇西李氏家族中的显贵人物,勇敢绝伦,在与吐番、藩镇的斗争中屡建奇功。李晟有十子,其中以李愿、李愬、李听最为知名。特别是李愬,在唐中央与藩镇的斗争中,雪夜袭蔡州,平定吴元济淮西之乱,成为我国战争史上著名的成功战例,李愬因而也名扬天下。

  综上所述,陇西李氏最初扎根于陇西郡治狄道(今临洮),并随后扩展到成纪,以至全国,成为关陇集团中的豪门大族。从秦汉到隋唐,在绵延一千多年的家族兴衰历程中,伴随着这一时期经济、政治、军事的发展,从古陇西这块土地上征战杀伐,走向全国,或以文治,或以武略,建功立业,闻名于世,终于创建了李唐王朝。从汉代边将到唐朝帝王,涌现出一大批叱咜风云,英姿独标,伟业赫赫,彪炳史册,留芳百世的英雄人物,因而也使临洮成为李唐故里而声名卓著,历史辉煌,光照陇原,声振中华。  

李晟出身于陇西李氏徙京兆房,而唐皇族不属于这一房。史载李晟祖上因仕而从古陇西进入关中京兆,李晟的高祖父李芝、曾祖父李嵩、祖父李思恭都并不显赫,或为小官,或任裨将,李晟的父亲李钦一度曾任职三品左金吾卫将军,因朝廷派系斗争,被贬黜至陇西守边关,其墓尚存今甘肃临洮,李晟出生于洮州临潭(今甘肃省临潭县)军营。

李晟生活在中唐时期,他在御寇击胡的战争前线,从基层以战功升迁,中晚年平内乱、安天下,而出将入相,受封西平郡王,从此开了西平李氏这一新支系,但绝不是唐皇族。李渊、李世民并不是西平李氏,西平李氏绝非李渊、李世民之后裔。

血缘宗法制度和世家士族是我国历史上根深蒂固的传统,至少在西周就已“发达”起来。到了秦朝皇权膨胀,推行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对先秦的世家大族以“革命”性打击;可新的士族政治在汉代又出现了,这在魏晋南北朝达到高潮;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对中国传统的士族政治又以沉重一击,但隋唐士族仍为政治格局之主导;而晚唐五代的乱世,中国传统的士族政治被彻底摧毁,绝大部分家庭的谱世家史散佚不可考。

所以到了宋代,连大官名宦之家几乎都没有旧家谱,仅知近三代左右而已,于是新修家谱的世系表仅能从宋代开始重新计算。宋代才是真正的科举主导的时代。也是从宋代开始,中国的士族政治才算结束了。也是从宋代开始,新的宗法制度重建,家谱改由私家自修,利弊皆由此丛生。流传到当代中国的家谱能将世系追到宋代都是凤毛麟角,多追到明清,此前不过是种种传说、传闻,无法一代代地确认考证,且由于文革等原因,有家谱的家庭又不多了,其中不少由于前世茫茫不可知、为了攀龙附凤而忘典数宗,明清以来就冒出无数没有确切实证谱系的“皇族之后”。

现代有许多人都不清楚李家史,这不是最要紧的,问题是有的人不清楚却乱发言,妄以为既然李晟在唐朝封王,就臆测为是唐朝皇族因血亲得爵,孰不知李晟出身本是唐朝廷中下层的边缘人,以自己的功业而封王。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记者胡乱报道,误导人更甚。

相对于“唐皇族”而言,西平李氏知名度低,“光环”小,也许算是“小族群”。自中唐李晟开基以来,代代详实记述家史,地地修谱,维护自己的纯洁性,既不依附外人,也不欢迎外人的依附。结果,反而因为坚决摒弃走“乌合之众”的道路,西平李氏家史详实可信,剔除杂质,同气连枝,凝聚力强,Y基因传承不乱,反而人丁兴旺,英才辈出,越做越大。

还是那句俗话,儿不嫌母丑,生身亲爹若富,是光荣,更有捍卫延续光大这种光荣、这份家业的责任压力,爹若穷,平淡是一种幸福,对自己、对后人同样也是一种鞭策。认祖归宗,是对自己生养出处的敬畏、认同和感恩。

(727-793)唐朝名将。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勇烈有才,善骑射。18岁从军,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击吐蕃,一箭射杀吐蕃守城骁将,号“万人敌”。凤翔节度使高升闻其名,召补列将。因击叛羌有功,迁左羽林大将军。唐广德初,击破党项羌,以功授特进,试任太常卿。大历三年(768),以凤翔右军都将率兵千人出大震关(今陕西陇县西),奇袭吐蕃定秦堡(今甘肃临潭境),焚其积聚,俘其守将,迫吐蕃撤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之围退走。拜开府仪同三司。不久,兼左金吾卫大将军,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八年,率部救出被吐蕃军包围的泾原节度使马璘,封合川郡王。旋入宿卫,为右神策都将。十四年,吐蕃、南诏合兵10万攻西川,奉命率禁兵4000往救,与诸军配合,连破吐蕃、南诏军,直追至大渡河外。建中二年(781),任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与河东节度使马燧等合兵大破魏博叛将田悦于临洺(今河北永年)。三年,又与马燧等在洹水之战中大败田悦军。时恒冀叛将王武俊遣兵围赵州(今赵县),遂率兵北上解赵州之围。四年,与义武军节度使张孝忠合兵,围幽州叛将朱滔部于清苑(今保定),军败,还保定州(今属河北)。闻泾原兵变,太尉朱泚据长安(今西安)称帝,奉诏回师讨伐,加神策行营节度使。兴元元年(784),任鄜坊、京畿、渭北、商华兵马副元帅,会集诸军,克复长安(见李晟克长安之战)。以功升司徒,兼中书令。不久,又兼凤翔、陇右节度等使,及泾原、四镇、北庭行营兵马副元帅,封西平郡王。贞元二年(786),设伏击败吐蕃相尚结赞于汧阳(今陕西千阳北),又袭破吐蕃军2万于摧砂堡(今宁夏固原西北),迫尚结赞数遣使请和。后因吐蕃离间,又与宰相张延赏有隙,于三年被解除兵权,任太尉、中书令。

湖北省(1)湖北宜昌夷陵区李氏字辈:士大三单光,宗国传发祥,华堂开泰运,世代启远昌。

(2)湖北利川团堡李氏派语:珍惜洪昌国,永远乾坤定。(3)湖北仙桃李氏派语:尧锡永楷烈再明 (4)湖北襄阳李氏:银显富贵洪万春,君向明亮德久承。

(5)湖北房县李氏:秦世克国正诚修,齐至身兴定安静,大学治道载明春,本德余大有可进。(6)湖北红安李氏:李氏——辉宗承大业,作述绍其堂。

红安七里坪圣人。(7)湖、红安城关门前李家、张家堰、李太、李安、松林洼一带(8)湖北孝感:方正端凝,启延宗庆;统承宏绪,基贤继盛;显扬先业,邦家之光;文章炳耀,永世其昌。

2、河南省(1)河南台前清水河李氏字辈:金保怀秀清,永春富常明。(2)河南省汝州市寄料镇李氏字辈:绍在永文继。

三元金江长。(3)河南省汝阳县小店镇李家村陇西李姓:忠孝性生,灵明学成。

3、湖南省(1)湖南张家界桑植县派语:金明左国进。(2)湖南宁乡李氏派语:鞠公口占原派: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

一修原派:文光恢世绪,良泽启廷封,长振家声大,祯祥国祚雍。三修新派: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

派次:宏开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锡贤良。(3)湖南沅江李氏派语:景继修凤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定增荣。

(4)湖南茶陵(衡山)李氏字辈:排行原诗:天全基李祚,华胄经商传,福国护宗祖,元长世德亨。排行新诗:光宗在立本,萃植待春来,万甲和孙懋,群英象子开,向阳真泰遇,守正乃良材,有道芳声大,逢年可作梅。

李氏族谱字辈

1051 山东安丘:和、凤、一、金、海、彦。

1052 山东安丘峰山:耀、作、声、德、茂、学。 1053 山东滨州:清、鸿、希、泽、延。

1054 山东博兴:月(岳)、士、东、南。 1055 山东昌邑:本、天、尚、名、?生、?、九、修、学、章(林)、太。

1056 山东昌邑:逢广守举贵,昌树林继勋,喜田景华庆。 1057 山东昌邑:廷东朝珍彦,天公?X效?L,V守举??,宜向宗志元 。

1058 山东德州:汉熙庆正广,康风清太勇;海红祝德大,安登腾和忠。 1059 山东德州:辱季绍光,照先名传。

1060 山东登州:树、林、森、茂、栋。 1061 山东东明:龙光庭中玉,而克若雨宏;贤仕良国彦,名儒振家声。

1062 山东东平:曰起清庭,玉作帮(国)宝,去献家祥。 1063 山东东营:德、修、文、建。

1064 山东肥城:际兆昌允,瑞开洪图。 1065 山东费县:兴、清、春、佩、英。

1066 山东高密:化宗春作,道来风和顺。 1067 山东高密:玉、福、克、绍、先、哲。

1068 山东高密:元宪诒敦迪,嗣府亶毓储;衍祚最隆翼,永传缵厚图。 1069 山东高密西乡:春、树、希、宗、世、建。

1070 山东高青:桂、凤、振、恩、广。 1071 山东冠县:同学付子玉,乃维祖泽鸿。

培承献代列,百世庆繁昌。恩惠广永存,万季伦章春。

分支始祖李侃公。 1072 山东广饶:荣、龙、庆、好、开。

1073 山东海阳:昌书耀志用,庆辅昭继凤。 1074 山东海阳:方汝绍世孔,作树超智忠。

1075 山东海阳:润、珠、明、浼 1076 山东海阳:世孔作树,超知忠京。 1077 山东海阳:悦、信、维、仁、义。

1078 山东荷泽:景、效、朝、进、广、宪、中。 1079 山东荷泽:世、守、海、孝、存、灵、圣。

1080 山东菏泽郓城县符楼村:中成心乃玉,瑞绪容风昌 1081 山东黄县:振恕维家远怀忠。 1082 山东黄县李氏:(玉龙昌秀)守正可,(兰宏蓉)九希丕,恒树同宗本。

1083 山东惠民:景、佃、文、相、丰、春。 1084 山东即墨:自春云广太,少茂世新传;同真洪古庆,双鹿永长年。

1085 山东济南:九、秀、佰、宝。 1086 山东济南:庆、林、承、昌。

1087 山东济南:廷登贵化荣,温良共简让。 1088 山东济南:万、廷、恩、广、德、佩。

1089 山东济南:正、亮、先、仁、德。 1090 山东济南长清:九士思念明,廷登贵(殿)化荣,温良共简让。

1091 山东济南李氏:大、志、玉、清、明、鸿、泰。 1092 山东济南历城:太、兆、玉、宗、继。

1093 山东济南历城:文、学、宝、善、延、吉、清。 1094 山东济南宛平:树、恩、之、永、仁。

1095 山东济宁:贵、宝、彦、广、常。 1096 山东济宁:若肇维祥,作善得昌;奉述庭训,永标其方;谨言慎行,尊乃伦常;千斯万年,兹亦攸光;续传久远,人所共望。

1097 山东济宁:兴继开明,启承发荣;忠孝修德,方正建行;经纶衍续,祥和久恒;隆盛光祖,显耀满庭。 1098 山东济宁:月、兆、兴、克、衍、久。

1099 山东嘉祥:凤、玉、恩(如)、兆(基)。 1100 山东嘉祥:怀、效、若、兆、伟、祥。

1101 山东胶南:万、景、克、茂。 1102 山东胶州北乡:世德家实久,伦常瑞咸昌。

1103 山东胶州李氏:庆任(梅)云,(长桂)宽(喜宝经)敦宗义,先明支恩,本仁志同,方祚吉正,字传平信,瑞玉成麟。 1104 山东胶州李氏:瑞永金士春,效建旺雨任;德泽文衍茂,洪振克成森。

1105 山东金乡:……继宗思善开来克昌…… 1106 山东莒县:元、东、实(钦)、成、作、山、明、永、秀。 1107 山东鄄城:克盛书孟,修(或振)长(或锡)洪庆(或福),瑞广祥宗,传道希殿,安效华永,中正建全兆清祥。

1108 山东莱芜:海光秋乃(耐)盛(圣),万国重宗嗣。 1109 山东莱芜:式、锡(逢)、池、村、列。

1110 山东莱西埠后:龙、桂(任)、兆、基、本。 1111 山东莱州:常名树世,乃家之荣;再传百代,宏大而终。

1112 山东莱州:文、喜、明……元、学、仕、振、长、晓。 1113 山东莱州:文法生喜,明?元学,仕振长晓。

1114 山东莱州:在、朝、座、钟、铭。 1115 山东崂山夏庄:德毓心延瑞。

1116 山东乐陵:守书名大连,辉永世照,三元清巨华。 1117 山东李氏:德林兴国政,乡田传九洲。

1118 山东李氏:殿、瑞、念、绍、庆。 1119 山东李氏:桂、明、福、印。

1120 山东李氏:纪克永传,清明和顺。 1121 山东李氏:金言福基宗,繁荣世态昌。

1122 山东李氏:少营祖武,玉为秀林。 1123 山东李氏:文、朝、述、先、伟。

1124 山东李氏:文道庆德幸,洪光照大同。 1125 山东李氏:文光化宗考,德修献玉亭。

1126 山东李氏:宪、朝、士、泽、思。 1127 山东李氏:祥、寿、明、德、玉。

1128 山东李氏:心、继、士、维、昌、茂。 1129 山东李氏:兴传道学光,先业千秋盛,厚怀大德昌 1130 山东李氏:玉昌同治,安乐恩良。

1131 山东李氏:元善从天广,鸿耕嘉儒诚。 1132 山东李氏:镇、万、世、贤、孝。

1133 山东李氏:忠、西、广、德。 1134 山东李氏:仲?建淑长朝国,功印庆鸿志然松。

1135 山东历城:大、如、万、传、家、在。 1136 山东历城野樵:九培文宗永天长,宇国同兴万世昌。

1137 山东。

李氏家谱辈份排列

李姓家族,辈序是"元、美、光、先、绪、敦、修、大、守、成、广、传、家、仕、本、唯、学、可、长、荣”。

李姓家谱介绍 李姓族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家州谱学会存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

修谱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对宗族成员进行“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强宗族团结,明确怎样为人处事。族谱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李姓世系(即世代相传的统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后记祠堂、祖茔、辈分、族规、家训等。

序文介绍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谱编修宗旨等。 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王曾、欧阳修分别为《李氏族谱》写的序说:“皋陶大理氏支孙征,相夏,避难于长安李树坡,指李为姓……”“先大孺人系出金陵李氏……我李氏自陇西公、唐公、临淮王光弼、陇西郡火德以来,王侯、尚书、宰相一时贵显,世英与伦;其后,暂经离乱、迁徙不一,由金陵、桂陵、西蜀、长安、长沙、洪州、吉安、抚州、福建、广东、云南,莫非金陵之派……闻谱之为制,所以别世系、辨尊亲而教爱之道存焉。”

“凡例”说明本谱的体例及收录范围。例如,文川(今福建省连城县蓬峰镇)《李氏七修族谱》有这样一些记载:“族谱横图所以明世次也,故每为一世为一层,条系于名下或一子至几子而止,等而下之至五世为一截,又起而系六世,等而下之至十世为一截,自后十一世至数十世,俱照此式”;“横图书法先大书名讳,旁行细字分书某之几子,次书字、书号及行履历、生卒年月、配某氏、或继娶某氏,俱书生卒及葬所”;“凡字号、行配、生卒、葬所、年月,考实则书,无考则阙”;“凡本族先世仕有清节雅望者,必详传其爵位、功德,未仕而有学行事功,可为世法者,亦传其实”;“妇有美行及苦节可称者,亦各为书”。

祠堂、祖茔,有文字叙述,还配有图。李姓辈分排列有序,用字讲究,为了便于记诵,大都编成诗、联。

例如,清道光《李氏宗谱》列李金脉派的辈次为:“荣升芳建定,万代承宗明;世时乾坤太,子文应必兴”;清光绪《陇西郡李氏族谱》列李观脉派班次(班列的次序)为:“绍祖隆先泽,道德传家良;学士登魁首,荣华万载香”;“光宗思继述,世代发籍长;久远绵祖德,永赖振纲常”。这些诗、联,按先后顺序拆开的每一个字,就是这一脉派下传若干代每一代的字辈。

求李姓家族字辈

家族字辈1、衍庆堂萍乡衙前李氏三河派(一世祖为唐西平忠武郡王晟公)一学观成正道廷,炳垣锦耀日维新,文章报国风声远,忠孝传家天性真,竹帛名垂推旧籍,王侯位显拔群伦,西平世泽三河衍,霞蔚云蒸席上珍。

2、山东郓城李氏促上自作维,传士仰新本,善佳锦邦瑞,启占乃良恒。3、广东李氏始祖李栋三房道全李公班联(李栋为西平王李晟之十二世子孙)高第开基广,衍云(礻乃)伟业,始兴树绩允,彰家国宏猷4、山东枣庄峄阳李氏世德宜秀济,富贵庆荣长,敬慎林茂旺,玉满照庭阳,冠亚泰延起,旭泽浩英良。

李氏家谱字辈明细大全

分享至

朋友圈

微信

QQ

微博

上一篇: 明星孩子的名字大全,明星们的孩子都取什么好听的名子

下一篇: 史上最奇葩的名字,历史上十大奇葩名字的将军,还有更奇葩的吗

阅读全文

李氏家谱我不知道自己是哪一支的

李氏宗谱永字号 卷之七字派文运从知传上世如斯家瑞庆常均其中惟德兴隆道裕后相承福泽臻高绍贻谋频会萃先声清明永昌纯英才化育连绵起云发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