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的来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3浏览:1收藏

张姓的来历??,第1张

张氏的由来 关于张姓的始祖,历代史书中有如下记载:“黄帝第五子清阳生辉,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见《元和姓纂》)“挥造弧矢,受封于张 ,后为弓氏。张,望出太原。”(见《姓氏考略》)“ 张,黄,李,赵,黄帝赐姓。” (见《风俗通》)

百家姓张氏的由来 张(Zhang)姓源出主要有:

1、源于姬姓:

①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这一支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

②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

2、源于改姓而来:

①出自聂姓。三国魏将张辽原姓聂,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其子嗣便以张为姓。

②出自赐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③源于古奚族。张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后张忠志屡立战功,官至礼部尚书,封赵国公。

④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古代的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少数民族,有改姓为张姓的。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藏族,以及赫舍里氏、扎拉里氏、章佳氏、章锦氏、扎库塔氏、爱义氏等十几个满族姓氏,都有人改姓张。

姓张的来历 中国姓氏的由来 张、王、李、赵、钱、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这些姓氏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2种类别: 1)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3)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复存在。 4)以乡、亭之名为氏。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5)以居住地为姓。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性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7)以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8)以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丹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9)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11)以谥号为氏。 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公安部统计显示王姓成为我国第一大姓 新华网北京4月24日电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据介绍,我国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 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的姓有10个,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姓氏人口少于2000万人多于1000万人的姓氏有12个,依次是: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梁。 位列前100名的姓氏还有:谢、宋、唐、许、韩、冯、邓、曹、彭、曾、肖、田、董、袁、潘、于、蒋、蔡、余、杜、叶、程、苏、魏、吕、丁、任、沈、姚、卢、姜、崔、钟、谭、陆、汪、范、金、石、廖、贾、夏、韦、付、方、白、邹、孟、熊、秦、邱、江、尹、薛、闫、段、雷、侯、龙、史、陶、黎、贺、顾、毛、郝、龚、邵、万、钱、严、覃、武、戴、莫、孔、向、汤。 前100个姓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77%。

张姓的来源 姓氏来源:

姓氏: 张 祖籍: 太原

祖宗: 张挥 郡望: 太原郡

分类: 赐姓和避难改姓

历史名人

张姓历来人才济济。从战国时游说六国连横事秦的张仪开始,在以后的各朝代中,均有张氏名人登上历史舞台。汉时,张姓名人就已名列前茅。无论是在治政、事功,还是学术、艺术、医学等方面,均走在前列。汉初大臣张良,为辅佐刘邦得天下,出过许多奇谋良策。两次出使西域的张骞,加强了中原与少数民族的联系,科学家张衡,创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象仪(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写下《伤寒论》、《金匮要略》,对祖国医学发展有重大贡献。书法家张芝,“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被称为“今草”。汉之后,有黄巾起义首领张角;三国时的大将张飞、张辽;晋同文学家张载、学者张湛;唐代诗人张继、张佑、张籍,书法家张旭;宋时诗人张丰。相传唐代有张公艺一家,九世同居共财,远近称颂。事情传到唐高宗那里,高宗亲自前来探望。高宗向他询问保守家业、和睦家族的廖窍,他只写了一百多个“忍”字作为回答。高宗从中悟出了治国齐家的大道理,深为感动,心满意足地起驾回宫。此后,张公艺家族为了纪念这次有意义的事件,便以“百忍”作为自己家族的徽号。另据唐代典籍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群臣为玄宗祝寿,多献奇异珍宝,只有宰相张九龄献上一部名为《千秋金鉴录》的书籍。他在书中详细论述了古今兴亡之道,意在规劝玄宗应于天下太平之时记取历代兴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永保社稷。事后,玄宗对他这份贵重的“礼品”十分珍视,还专门下诏进行彰表。因此,张九龄的族人也引以荣,开始为“金鉴”为堂号。张姓在汉代就已发展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姓,至唐代又名列天下10大姓之首。明时,张姓人已遍布全国的113个县中,其覆盖率占全国州县总数的93%以上,如今已是一个拥有数千万人口、分布遍及全国和世界许多地区的中华大姓。从古到今,张姓共出了63位宰相,56位将帅。此外,如思想家张载、张械对儒家理论的贡献,佛学家僧肇(俗姓张)对佛教思想的升华,以及张天师的道教世家等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另如张学良的兵抗日、张福林的太空探险等等,也都是功在当世、名垂青史的重大事件。

姓氏来源

关于张姓的来源,可以从三本文献资料考证。一是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张姓是以字为氏。张氏子孙世代在晋做官,三国分晋后,又为韩效力。张姓的鼻祖是青阳氏第五子挥,挥为弓正,始制弓矢,被赐姓张氏而得姓。二是,依袁桷的《张氏宗谱序》记载,张姓源自姬姓,其望郡共有十二个,分别是: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清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三是,按照《风俗通》上记载,张、王、李、赵,四姓皆为黄帝赐姓。望族居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一带)。《百家姓》注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县东)。

张姓的来源 张姓,现为全国第三大姓。最早出自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姬姓。是炎黄子孙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姓源自于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孙的挥公。因发明弓箭司弓矢之长(正),而赐姓挥公姓张于青阳(今河北清河)。张姓分布极广,如上海张姓排在第一位,且名人众多,如纵横家张仪、军事家张良、猛将张飞、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外交家张謇、书法家张旭、诗人名相张九龄、画家张择端、民族英雄张自忠、实业家张骞、革命家张闻天等。寻根祭祖可到河北清河、河南濮阳、山西洪洞。详查者可阅《张姓家谱》、《中华姓氏大全》等史料。挥公墓在河南濮阳。目录张姓起源 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堂号广东省普宁市泥沟乡张氏宗祠报本堂。引 张公艺 百忍歌 张嘉贞家训张氏名人 历史名人 现代名人艺人宗族特征 张姓宗祠通用对联 张姓宗祠门楣题辞 张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张姓祭祖歌 张姓典故趣事 画龙点睛 助纣为虐 借箸倒骑毛驴的张果老 孺子可教《茶音闲谈录》 记载张姓守护石张姓起源得姓始祖迁徙分布郡望堂号 郡望堂号广东省普宁市泥沟乡张氏宗祠报本堂。引 张公艺 百忍歌 张嘉贞家训张氏名人 历史名人 现代名人艺人宗族特征张姓宗祠通用对联 张姓宗祠门楣题辞 张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张姓祭祖歌张姓典故趣事 画龙点睛 助纣为虐 借箸倒骑毛驴的张果老 孺子可教《茶音闲谈录》 记载张姓守护石展开 行书・东晋・王羲之编辑本段张姓起源 张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1999年我国在昆明举办“世界博览会。”世博会内立了《源于河南的姓氏》碑。其中,第三位便是“张姓源于濮阳”。(4)根据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资料,汇编的《河南・大姓的故乡》地图显示:当前使用频率最高的100个大姓中,有73个源于河南。其中张姓、姚姓源于濮阳。根据1、 史实依据。2、文物遗址。3族谱记载。4 依据当代研究成果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又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由上这两条史料的记载可看出,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 张姓图腾这一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因挥住在尹城国的青阳,亦即清阳,清阳在清河以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县东)。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其中,以迁居韩国的张氏影响较大,历代都有入朝为官的。韩国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后南迁宜阳(今河南宜阳县韩城),又迁阳翟(今河南禹州),最后迁至郑 (今河南新郑)。赵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迁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最 后又迁邯郸(今属河北)。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 市)。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世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后成为 大姓。另有韩、姬等姓人士和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众一些少数民族分支改姓张姓。 4、据公安部统计人口最多的姓氏是张排第三,>>

张氏由来 起源一: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职官称谓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又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由上这两条史料的记载可看出,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公,其后人以张为姓氏。这一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以青阳为发源地,亦即清阳,清阳在清河以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县东),是为清河张氏。民间至今“天下张氏出清河”之说[3] 。

起源二: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3] 。

“张”的写法

起源三:出自赐姓或他姓所改。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另有韩、姬等姓人士和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一些少数民族分支改姓张姓[3] 。

起源四:源于古奚族,出自唐朝时期奚族,属于帝王赐改汉姓为氏。张忠志,本是奚族人,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后张忠志屡立战功,官至礼部尚书,封赵国公。到唐代宗李豫即位后,拜张忠志为成德军节度使,又改赐姓名为李宝臣。李宝臣,在有的史籍中仍记其为张宝臣。

起源五: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3] 。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张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台湾等地区,藏族张氏主要分布在青海、 、四川、贵州等藏族聚居区,其姓氏渊源有待予以考证。

张姓的来历简短些 据史书记载,可以追溯的起源起码有四个.

来源之一:张姓的祖先是弓箭的发明者,据传说,少昊氏有子曰”挥”,他在夜间看到天上的弧星,因弧星诸星在星空中排列成一张弓的形状,”挥”于是受到了启发,发明了弓箭,并任弓正之职,因此以”张”为姓,”张”的本意就是张弓的意思.

来源之二:春秋时晋国有个大夫名叫解张,他的后人以其字为姓,因而姓张.

来源之三:张是由姬姓改姓而来,这由姬姓改名为张姓的就是著名的张良,张良原名叫姬娘,是战国时代韩国贵族之后,他由于刺杀秦始皇未遂,为避秦皇朝的缉拿而改姓张,张良后从刘邦打天下,终于推翻秦皇朝,消灭楚霸王项羽,辅佐刘邦建立了汉朝帝国.

来源之四:亦由改姓而来,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一员猛将,名叫张辽,张辽本不姓张,而姓聂,这一支的聂姓因此改姓为张.

张姓的由来 张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历史上,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255年-314年)建立前凉王朝。

张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至2007年,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中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显示,张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683%。[1]

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

张(Zhang)姓源出主要有:

1、源于姬姓:

①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3-4] 这一支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5]

②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6]

2、源于改姓而来:

①出自聂姓。三国魏将张辽原姓聂,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其子嗣便以张为姓。[7]

②出自赐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③源于古奚族。张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后张忠志屡立战功,官至礼部尚书,封赵国公。

④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古代的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少数民族,有改姓为张姓的。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藏族,以及赫舍里氏、扎拉里氏、章佳氏、章锦氏、扎库塔氏、爱义氏等十几个满族姓氏,都有人改姓张。[8]

张姓的起源地是那里? 一、张姓来源

来源有三: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二、迁徙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 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三、郡望堂号

堂号百忍堂: 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 郡望清河郡:汉时置郡。此支张氏,世居武城,其开基始祖为汉留侯张良裔孙张歆。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空张皓之子张宇。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张伟。 京兆郡:汉时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御史大夫张汤。

四、家乘谱牒

河北:南皮张氏东门家谱不分卷、南皮张氏族谱、南皮张氏西门家谱、张氏族谱不分卷、南皮张氏四门弟十八支家谱。 山西: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宗阳张氏家谱四卷、定阳张氏家谱四卷。 辽宁:广宁张氏家谱不分卷、顺天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 上海:申浦张氏宗谱六卷、奉贤张氏家谱六卷首一卷、云间张氏家谱一卷、云间张氏家谱续卷一卷、南塘张氏族谱八卷。 江苏:张氏宗谱十卷、铜山张氏家传、张氏族谱二卷、张>>

张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在我国分布较广,湖南、江苏,安徽、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都有张姓族群,各族群都有自己的族谱。不知你问的是那一支,湖南长沙坳上张氏族谱十二卷,湖南浏阳金冈段张氏家谱十四卷,江苏扬州交台张氏分迁邵伯支谱六卷等等。

张姓始祖,张挥,号天禄,青阳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社会影响大,所以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张于濮阳,封地清河。后逝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

南皮张氏双烈女庙碑

我皇清退位之五秊(年),丙辰,吾宗二女伯立、仲春以贞烈殁于津门。津郡绅耆高公淩(凌)雯目撃(击)其惨(惨),闵(闵)从容就义(义)之难(难),偕严公修。华公世奎并召客津族鳯元等,涤雪寃(冤)狱(狱),扬(扬)阐(阐)幽潜,播弦(弦)歌而,垂彤史中外。知闻妇(妇)孺感泣此,知闻固诚能动(动)物,金石为开。亦仁人君子有以成之斯,亦极千古之至荣(荣),可以无憾普(?)。

先文逹(达)公蠲(juān)金赡(赡)族。嵗时,尝(尝)恤(恤)其家,寻失所之。不意流离颠(颠)沛,一至於此不苟幸生。同时正命亦可悲已。越二嵗戊午,邑人醵金建宇於县学朙伦堂。左醴(礼)也吁彼女子耳。浩然正气(气)无异(异)唐宋之张许文谢诸忠烈。烛爚世宙,坊表异禩(祀)。吾軰遗(遗)臣能弗愧焉。庚申春落成。

大清监(监)察御史族季父瑞荫(荫)酹酒洒(洒)涕而为之。辞曰:藐尔诸孤,竟亢吾宗。春水虎尾,介竹贞松。永閟(闭)馨香,宫廧之东。嗟有此二烈兮。乾坤虽(虽)否,而吾道不穷。

诰(诰)授荣禄大夫内阁(阁)阁丞天津华世奎书丹并篆额。

张氏族谱所有辈分排序

  我张姓鼻祖公,籍贯江西省汲安府汲安县滑石衙朱肆巷,值明世迁至彜陵北乡闗河庙下方沟边落籍,宅后有凉水井碾孑凸。一世张云朝;张云祖;张云汉。二世张怀。三世张大伟;张大伦;张大成;张大益;张大儒;张大仕。四世张珪。五世张从仪。六世张怀龙。七世张修。八世张友言。九世张应遥。十世张甲运。十一世张维发。十二世张崇宪。十三世张德仲。十四世张发明。十五世张祥文。十六世张启迪。历代宗派:应运维崇德 发祥起世长 宏文开泰允 元善裕宗芳 明祖天心顺 清朝定安邦 才学全正士 万代能吉昌

  是从咸宁地区通城崇阳一支演变来的,这是最佳答案了

  仁让敦古道,雍和受以庄,金玉曰君子 冈陵永尔康,经纬才能超,利贞位育安 春萱同茂盛,兰桂奕芬芳,荣华徵九如 仁宦有书香,左右清昭穆,动臣邦国扬 派行古风:化云腾上吴,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 永廷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 五修派行:传家惟诗礼,抡秀良与忠,积善恩光大 庆馀福自通,德泽宜皆学,作求泰常逢

2、请问张姓的辈分详细表

  张姓起源:

  出自黄帝之后代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

张氏名人:

张仪、张良、张道陵、张仲景、张角、张飞、张丽华、张骞、张旭、张择端、张三丰、张居正、张衡、张之洞、张献忠

张士诚:元末一方霸主,与朱元璋争天下。 

张氏一族,枝繁叶茂,各郡望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清光绪年间张允选等修《张氏族谱》,有山东黄县一支字行为:“基业可久,名望堂昭,衍庆为志,肇锡永超。”张绶青刊修《张氏族谱》,有江苏润城张姓一支字行为:“好学用典,有文斯远,积庆之家,儒宗以衍,运际昌明,时乘光显。”据民国一九三五年张勉西所修《张氏族谱》,广西桂林张姓一支字行为:“增其心性学,器宇自温纯,积厚垂麻远,国恩申锡频。”

崂山区董家下庄张氏辈分:

志充先世泽,佩珍兆歧昌。

3、张姓族谱字辈大全

  张氏家谱序言

  先祖爷自山西洪峒县迁居以来,就定居在山东省金乡县城西南八里张大庄。据碑文记载,近五百年,曾历经修谱,虽几经波折,仅幸存一部老谱,尚有不足之处,现全谱子孙芃衍昌盛,局部村庄世代有紊乱现象,据此全谱共同议决,谱当接修。老幼闻之无不欢欣鼓舞,齐声赞曰:当接老谱,永垂后世,是以为序。

张姓祭祖歌:

巍巍中华,山高水长,浩浩张姓,族史辉煌。始祖挥公,英武非常,轩辕嫡后,帝胄世昌。其父玄嚣,封邑青阳,清河之滨,滋润成长。手足情深,颛顼臂膀,生而颖悟,巧技尤强。体恤民疾,苦苦思量,主祀孤星,夜观天象。顿生灵感,折枝效仿,始制弓矢,史书记详。用于狩猎,猎物盈仓,衣食无忧,黎庶赞扬。用于御敌,威力无双,大胜凯旋,拓土开疆。诸侯咸服,颛顼帝王,华夏共主,万民敬仰。挥公功德,万古流芳,颛顼嘉之,封为弓长。以职为姓,乃赐姓张,张姓始祖,肇始四方。瓜瓞绵延,繁荣盛昌,遍及全球,远播五洋。英贤辈出,峥嵘自强,为将为帅,入阁拜相。科技艺文,工农学商,不乏大家,星辰相映。而今我等,飞临濮阳,不远万里,祭祖上香。始祖功德,铭记心上,不忘故土,为国增光。挥公后裔,再创辉煌,祖神有灵,来格来尝。

张氏家谱修编

谱牒加深了豪门大族与庶族寒人之间的鸿沟,使世家大族内部嫡庶尊卑关系得以强化。它用血缘关系的纽带模糊了阶级意识,使封建宗法制度得以维持和巩固。但是,家乘、谱牒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文献价值。就张姓的家乘、谱牒而言,它记录了张姓诸家族的氏族来源、世代系统、人物传记、迁徙居住、婚姻嫁娶、子孙繁衍和与此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失为研究家族史、社会史的重要原始资料。

在修撰谱牒之风相当兴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张姓这样的大姓氏,也应该有家乘、谱牒的修撰,只是因为时间久远,没有能够保留下来。现在我们可以考知的张姓家乘、谱牒,有唐朝人张太素的《敦煌张氏家传》20卷,此后又有《曲江张氏家谱》一卷。 

宋元明清诸代,各地的张姓家谱不断修撰,以至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修续家谱。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张浚等人修纂的《张氏统宗世谱》有18卷,后来又扩展到2l卷,并附有《文献》l1卷,卷帙极为丰富。这部谱书将当时全国各地的张姓家族的有关情况全部收入,书中还附有《张氏古今迁居地理图》17幅。这是张姓的一部极为重要的谱书。民国时期,张姓聚族修续家谱之风方兴未艾,建国后一些地方也有续修家谱的情况。

张氏家谱祖训

 

张氏祖

  笃忠敬言,急公守法。完粮息讼,营生业言。士农工商,各执其业。慎丧祭言,慎终追远。宜尽诚敬,慎婚姻言。娶媳嫁女,咸宜配择。严内外言,治内治外。不可易位,敦孝悌言。事事亲敬,敦宗睦族。笃教学言,养不废教,作养人才。厚风俗言。吉凶庆恤,孤寡有体。敦和睦言,捍忠御灾,协力同心,严杂禁言,奸盗赌博,占欺谋吞。

继承祖德

清河张氏,广居丁旺,黄帝赐姓,源远流和。缅怀先辈,精忠善良,圣贤众多。功高德望。劝我族人,继承发扬,效郡报国,雍泽民心。孝敬父母,弟恭兄让,族和邻睦,遵纲守常。礼信仁义,嫉仇豪强,慎婚传嗣,家教有方。读书习文,勤为农桑,禁戒非为,习武自强。

忠效国家

国家与民,关系互相。民忠国盛,国富民康。国泽黎民,民增国光。天经地义,效国理当。劝我族人,以此为尚。奉事国家,蹈火赴汤。为国稳安,戎马扛枪,为国振兴,农工学商。清政廉洁,不图恩偿。和衷共济,不怨下上。执行政令,遵纪守纲。踊跃赴公,早完税粮。

勤为职业

现代职业,百千万行,择业从事,各有理想。脑力体力,士农工商。贵在勤勉,富在自强。劝我族人,切莫闲浪。必从谋业,或专或广。荻耿果实,老奉幼养,欲成大业,地于少壮。从头做起,不惰不旷。勤操苦干,必有报偿,精专计谋,物丰财旺。永不息止,家富业旺。

孝敬父母

身为人子,必有爹娘。生子不易,养更非常。竭尽全力,操碎心肠。恩重如山,情深似洋。劝我族人,必为报偿。父母在世,孝顺敬让。不可凌辱,不可欺诓。遇有要事,应与商量。父母老耄,服待奉养。问寒问暧,关心痛痒。父母归仙,节礼安葬。

雍和兄弟

兄弟之情,非同寻常。只因缘份,方逢世上。如身手足,根脉一纲。荣辱联结,祸福关相。劝我族人,兄弟莫忘。珍视情义,互尊互谅。雍爱和睦,兄恭弟让。莫记恩怨,免为参搡。福禄共享,苦难同当。遇事多商,亲朋礼往。妻室各教,父母共养。团结一致,共拒豪强。

友睦族邻

人之祖先,原本同纲。繁衍生计,迁徒各方。近者是邻,远者为乡。百姓如是,况且族党。劝我族人,友睦乡党。以和为贵,仁厚谦让。缓急通义,庆吊礼往。艺业相扶,困难相帮。邻里之间,互为守望。哀矜孤寡,顾照幼长。不弄是非,多忍多让。莫欺贫弱,勿恃豪强。

慎结婚姻

男婚女嫁,大事一桩。立家之言,门楣之光。夫妻恩爱,欢乐无疆。美满婚姻,地久天长。劝我族人,慎结俪伉。择女选郞,切莫轻肓。德才为先,不偏长相。慕爱淑贤,求取忠良。勤俭能干,品行端庄。性温体健,善有儿郞。情深意笃,莫重财妆。依照法律,鸾凤成双。

训教子女

生育子女,重在教养。启其愚顽,提高智商。德才体能,全面向上。立志成才,以仕栋梁。劝我族人,教子莫忘。从幼抓起,不可疏旷。打骂冻饿,继然不当,溺爱放任,非属良方。家教要严,更需师长。锻炼意志,教导思想,习礼知义,循规遵章。胆识才略,诗书文章。

崇尚节俭

持家之道,勤俭二方。勤则生财,俭为备荒。懒惰之人,好景不长。劝我族人,节俭为尚。居不贪高,房坚宅亮。食不求珍,腹饱口粮。衣不华贵,齐整大方。器质而洁,不图排场。红白好事,不宜铺张。现时富足,当思久长。量入为出,有储有藏。

禁戒非为

为人处世,需求名芳。忌人说短,怕指脊梁。品端行正,受人敬仰。胡作非为,定遭祸殃。劝我族人,正大明光。非理之事,不为不想。不义之财,莫贪莫枉。酗酒吸烟,宜戒不倡。偷抢讹诈,赌博嫖娼。聚众欧斗,诬告诽谤。此事作为,触犯律章。禁之止之,免讼公堂。

张氏家谱之张氏起源

  张(Zhāng)姓出自黄帝之后代挥,得姓始祖:张挥。黄帝少昊青阳氏第五子,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他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弓。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张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位的大姓。有人口近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零八。

起源主要有五: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挥也成为张姓得姓始祖。

2、出自黄帝姬姓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如云南南蛮酋长龙佑那,被诸葛亮赐姓张。元朝末年蒙古将领伯颜帖木儿归附明朝后,明成祖朱棣赐张姓。鞑靼人哈剌尔敦被明成祖朱棣赐姓张,名隆善。另一个鞑靼人奴儿为北方边疆守将,屡立战功,宪宗皇帝朱见成赐姓张,名友。女真族叫咎卜官女真千户,领兵征战,勇猛异常,明成祖朱棣赐姓张,名志义。

4、其他姓氏改姓。如秦末韩国贵族姬良,谋刺秦始皇未成,改姓为张名良。三国时魏国名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元代马札尔台历任武宗、文宗、惠宗三帝,其后人伯尔格,乾隆年间定居任岫岩,子孙都改姓张氏。赫舍里氏清代有一部分改姓张。扎库塔氏、扎拉哩氏、爱义氏等清代全部改为张氏。藏、回、瑶、壮、侗、朝鲜、彝、苗、高山、阿昌、纳西、僳傈等少数民族也都有张姓。

5、元太祖成吉思汗后人,有因战乱避难于西南而改姓张者,始祖名张攀桂。其后代现多居住在彭水高谷一带。

张氏家谱之张氏字辈

  湖南常德张姓字辈:忠孝广佳传

陕西张姓字辈:文明三洪玉,国友益堂春,俊杰怀忠义,英贤丙大锡,

熊朝钦美彦,治世尚良臣,毓秀腾岐凤,元辛兆瑞麟,

径常昭献典,丕切重人伦,理学开昌运,儒宗体道纯,

功降多显达,德懋焕维新,本固枝荣远,祯祥福自申。

某支张姓字辈:昌大家先,崇德象贤。楷模正直,品学安全。忠祯孝友,齐圣广渊。代生明哲,世植梅田。诗收温裕,富贵联延。

广西桂林张氏字辈:增其心性学,器宇自温纯,积厚垂麻远,国恩申锡频。

孝友堂张氏三修字辈:噟正世大,光明显曜,承绍人文,永昭宗道。新增字辈:建立功言,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启英哲。

宁乡官山张氏通谱字辈: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江西信丰安息阑州张氏字辈:正元高国福,玉定志用金,□顺茂盛昌,忠信永有光,学士攀龙凤,贤才振纪刚,仁义为珍宝,诗书作栋粱,祖宗恩德积,科甲传名扬。

金镶堂张氏字辈:仁让敦古道,雍和受以庄,金玉曰君子,冈陵永尔康,经纬才能超,利贞位育安,春萱同茂盛,兰桂奕芬芳,荣华徵九如,仕宦有书香,左右清昭穆,动臣邦国扬。派行古风:化云腾上吴,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永廷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五修字辈:传家惟诗礼,抡秀良与忠,积善恩光大,庆余福自通,德泽宜皆学,作求泰常逢。

城南孝友张氏五修字辈:寿彦子添,瑄志必玉,春以问明,开国正德,茂光先祖。咸丰三年颁新派字辈:传家尊理学,辅世重经纶,孝友兼名节,儒风百代新。通谱合派字辈:德茂光先祖,长贻在克家,殷勤敦宝务,谦厚发菁华,纹冕芬徽□,圭璋品谊嘉,席珍晋待聘,掞藻灿云霞。

江西上饶清河张氏讳行字派:文武成康烈,从周儒雅□,诗书诏令德,孝友启新献,华国重良弼,光天钦远谋,芳声延祖泽,维与勤家修。行派:宗支蕃衍盛,元亨利贞祥,富贵荣华显,斯庆绵长,棠棣联芳秀,贤圣伦蒸当,圭璋含辉耀,翰学拜明堂,源流恢先绪,奕翼后厥昌,克昭家声振,万古姓名香。

湘西学士桥张氏原派语:齐家汉国,起文仕邦。续定派语:光明正大,孝友忠良。续派语:克承先志,远绍书香。

孝友堂张氏桂公支谱旧派语:天道益世达,廷广应时良。七英后裔合派语:英裔传合美,珂里步前修,第峻齐标甲,恩纶福泽悠。振绳峥大业,孝友绍先猷,光裕崇儒定,家声永作求。宣公后裔通谱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务实,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嶶□,圭璋品谊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洋湖清河堂张氏派语:开国忠为上,承家孝在先,立基图远大,积德自绵延。

清河堂张氏原派:木火土金水,仁义礼智信,恭从明聪睿,肃又哲谋圣。三修续派:明孝友作则,存忠厚为良,裕德才宏显,培基泽远长。芝麻湾原派:文应光宗国,士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七里硚原派:先宾联孝国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

湖南益阳金镶堂张氏字辈:大宝时国日,万正仕祈芳,和世家声远,千秋学业长,承宗敦孝友,应题启文光,基植先培本,源开永发祥。

金鉴堂张氏老派:景远荣华起,金玉满堂兴,国正天心顺,官清民德纯。新派:喜庆升平世,洪恩合大开,从修家道盛,绍泽显英才。

惠和堂张氏五修派语:万世传宗谱,闻铎思绍先,正文学圣训,禄享沐君恩。续派语:功高标鼎石,品卓冠□贤,金玉家声振,铭经祖德延。新派语:绳武开基业,英嗣百代昌,温恭敦孝友,积厚允流芳。通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匕,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湖南平江敦本堂张氏派语:白泉公立派:添志必文天,朝尚池仁承。福积公立派:汉道丹玉单,大本汝兴臣。丙申重修字派:礼乐光昭远,诗书发泽长,于今登一本,世代显而昌。己未重修派语:礼乐光青阳,诗书发泽长,两铭传道德,百忍肃家常,业以千秋著,名因万选芳,云礽绵世德,奕叶自辉煌。己丑重修字派:礼乐光青阳,诗书发泽长,传家原孝友,立品在端方。

湖南益阳孝文堂张氏旧派语:富标瑞世,贵显都京,唐宋廷秀,元明尚应。新派语:克让光尧代,允恭裕舜朝,中天开景运,盛德自宣昭。

浙江嵊县剡西富润张氏派语:奠居富润,肇自从宜,瑞开灵鹤,乃建洪基,后人蔚起,先泽永垂。

湖南浏阳金冈段张氏字辈:庆清公胜士,光国永世昌,宗德延先泽,人文启瑞祥,纯儒钦佐运,动业耀铭常,孝友传家政,忠良万代扬。

长沙坳上张氏字辈:献光王国声名远,孝友传家世泽延。新增字辈:肇锡宏庆,翊赞昌明,振志宣定,应运维新。

都会堂张氏字辈:道善卿明隆,积相良才庆,文际德荣光,会显昌绍芳,承启侬诗先,后述书昭应,贻衍谟祯谋,绪烈祥永长。

绵西张氏字辈:国正崇文学,安邦本德能,永怀先世泽,绍述定昌荣。女班行:兰秀芳徵茂,荑柔淑质延,英华聪慧至,礼范端庄全。

上湘张氏金房字辈:安邦宗道学,耀祖肇湘湖,盛绍千秋鉴,通才式敬夫,迪光敦礼义,笃庆富名儒,仁德传良训,书香定远谟。

丹徒张氏字辈:崇祖承芳远,传家衍绪繁。

祖籍顺天府大兴县,先迁至东北。张氏:凯兆作文圣,永昌如松柏。

姚江三墙树德堂张氏字辈:添大亚禾,万常斌遇,小宗敬震,凤鸣高科,锡汝景福,积善承庆,孝友忠良,宽厚诚正,仁让中和,克念作圣。

高峰张氏字辈:硕德开宗□,云礽亿万永,忠贞和孝友,祥发长元仲,仁义礼智偕,温良恭俭一,伯嘉文廷甲,希继世英贤,教大伦昌隆,承祖远辅佐,显能臣正学,邦家道君明。

靖江张氏字辈:永言孝义,照明嗣服,肇应昌期,业宏丕绩,翊宣文华,显扬□德,启后承先,同心敬述。

如泉东马庄禄宜堂张氏字辈:棋布星胪,孙枝衍庆,永振鸿图。

四川东北张氏字辈:廷、延、著、立、际、占、亨、应、国、瑞、启、仁、文、光、前、代、裕、后、昆、尊、远、益、世、常、兴、

江西星子清河世家字辈:兆元之善庆 唐汉起闻人 理学传家宝 鸿文寿世珍 久承金殿诏 长际盛朝春 忠孝千秋在 庭阶景象新

江西永修字辈:子国季仕元 昌自良玉耀 光宗绍孔孟 一行可维邦 芳名远近扬 礼仪承先德 应嗣发其祥 忠孝传家久 诗书创业长 圣朝召左右 佳士乐安康

安徽泗州张氏字辈:成立永怀、佩玉金香、家传万世。

山东济南张氏字辈:士、传、学、汝、景、兆

湖南张氏家谱

编 号 谱 名 年号及版本 地 名 详 细

12453  张万盛公八修家谱 一册235  (湖南宁乡) 

12454  张氏五修族谱 一册290  (湖南宝庆) 

12455  桎木山人(张氏) 一册159  (湖南绍阳) 

12456  三田张氏族谱 七册734  (湖南浏阳) 

12457  浏邑张祠牌位谱 七册734  (湖南浏阳) 

12808  张氏庆云公房支谱 三十六册4084  (湖南长沙) 

12809  星沙张氏支谱 三册173  (湖南长沙) 

20955  张氏通谱 清光绪2年(1876)岭东使署刻本,8册  (湖南) 

20956  张氏合修族谱 清咸丰孝友堂木活字本,10册,存卷4-11  (湖南) 

20957  张氏续修支谱 清宣统元年(1909)金鉴堂木活字本,1册,存卷10  (湖南) 

20958  张氏族谱 清清河堂木活字本,2册,存卷2、6  (湖南) 

20959  张氏四修族谱 清彝伦堂木活字本,1册,存卷15  (湖南) 

20960  张氏三修族谱 民国10年(1921)怀德堂木活字本,6册,存卷4、7、9、12、卷首  (湖南) 

20961  张氏族谱 清木活字本,2册,存卷6、10  (湖南) 

21143  《张氏四修族谱》 同治12年,孝文堂,木活字本,8册  湖南益阳 

21490  金冈段张氏二修家谱 清光绪18年  湖南浏阳

山东张氏家谱

百忍堂张姓后人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等省。 其中又有许多的分支,资料整理时已知:

1、分布在鲁南苏北烟台等地有一分支,为马山张,其辈排序为:“修善则昌 敬先继长 心存忠厚 礼义增光 传茂嘉运 庭化玉方 凤伯明臣 振启兴邦”

2、河南台前桥北张(张公艺)遗址支系,其辈排序为:“兴玉传继广,北宪庆繁祥,兰秀桂荣茂,逢春生贤良,忠信孝友让,正道振家邦,宏福昭耀久, 作善修德常”

山东平阴西六张氏家乘不分卷,(清)张儒志等重修,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序,刊印本四册。

山东淄博张氏宗谱不分卷,(清)张务振、张务瀚述次,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序,刻本一册。

山东滕县古滕张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清)张采旃等修,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四册。

山东滕县古滕张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清)张凤台、张尚鼎等续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刊印本六册。

山东昌邑县石埠镇西村吕邑张氏族谱一卷,(清)张元秀、张征吉等续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手抄本。

山东昌邑东冢乡张家寨张氏族谱五卷,(清)张恩典纂修,1920年手抄本。

山东昌邑东冢乡大窑村张氏族谱一卷,(民国)张照普修,1936年稿本。

山东安丘张氏族谱六卷,(清)张杞园等修,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刊印本两册。

山东安丘张氏家乘不分卷,著者待考,清雍正年间刻本四册。

山东继安丘张氏家乘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山东安丘张氏家乘不分卷,附续安丘张家乘不分卷,(清)张铭训辑清光绪年间黑红刻本。并有手钞四册。

山东昌乐张氏族谱不分卷,(清)张彬文、张秀文等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序,刊印本四册。

山东烟台福山张氏图谱不分卷,张健纲、张芳藻编,清光绪年间手抄本。

山东烟台福山张氏谱书八卷,(清)张氏合族修纂本,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石印本。

山东荣成崖头镇不夜张氏宗谱不分卷,(民国)张树湘续修,1931年手抄本。

山东莱阳张氏谱书十卷,(民国)张承乾续修,1931年东鲁印刷局铅印本十册。

山东掖县张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稿本。

山东黄县城乡东村张氏族谱,(清)张允选等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刊印本四册。

山东蓬莱张氏族谱,(清)张康泉等重修,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百忍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山东蓬莱庙谷乡回楷夼村张氏族谱不分卷,(清)张兰、张纯五续修。

山东蓬莱淳寸乡张家窑村张氏族谱,(清)张贻裳重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手抄本。

山东栖霞县庙谷乡回楷夼村蓬莱重修登州张氏族谱十卷,著者待考。

山东泰安张氏族谱三卷,(民国)张锡九等修,1934年石印本二十册。

山东乐陵张氏族谱九卷,(清)张紫峰增辑,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二册。

山东乐陵张氏族谱八卷,(清)张曾耆修,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诒谷堂刊印本四册。

山东高青楼村披阳张氏宗谱五卷,首一卷,附一卷,附后卷,(清)张泳祚张心潜等重修,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山东无棣海丰张氏家乘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张映房编,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张氏敬身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山东无棣张氏家乘十二卷,首二卷,(民国)张守炎、张守宣等续纂,1914年敬身堂石印本,今仅存一卷。

山东临(清)张氏族谱十卷,著者待考,1913年篆文斋石印本十册。

山东日照太平桥张氏族谱,张氏辑,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张氏家谱

家族来源:

明朝末年从江西迁至湖北,挽草为界。百忍堂得名张氏族老百忍得金人一传说。传说祖老凡事能忍让,一日家中娶孙媳妇,来一乞丐,吃饱喝足后,仍不肯离去,银两也不肯要,只提出一个要求,和新娘子同宿,张老应允。次日,新娘子起身,发现身边卧一金人,此为张老百忍得金人之美传,后以百忍堂以为堂号。

辈份表:

德开景运,儒业可传, 监(注:族谱上是金字旁,打不出来这个字)思纯租,铭必守先,新呈登本,志在象贤,家声丕显,曲则长延,绪辉玉海,作振金天,子孙绍继,於万斯年。

河北张氏家谱:南皮张氏东门家谱不分卷、南皮张氏族谱、南皮张氏西门家谱、张氏族谱不分卷、南皮张氏四门弟十八支家谱。

山西张氏家谱: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宗阳张氏家谱四卷、定阳张氏家谱四卷。

辽宁张氏家谱:广宁张氏家谱不分卷、顺天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

上海张氏家谱:申浦张氏宗谱六卷、奉贤张氏家谱六卷首一卷、云间张氏家谱一卷、云间张氏家谱续卷一卷、南塘张氏族谱八卷。

江苏张氏家谱:张氏宗谱十卷、铜山张氏家传、张氏族谱二卷、张氏家谱六卷、淮阴张氏宗谱九卷。

浙江张氏家谱:清河张氏支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甬上张氏宗谱、清河张氏宗谱二十二卷。

  立字辈下面是什么字辈

  我只知道长春运永学,下面的就不知道了请问是多少世

4、张氏家谱字辈排列

  张氏家谱: 子 、振 、家 、声 、远、 依 、仁 、延 、士、 策 、廷 、正 、余、永、 宏。

关于张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少昊子挥造弓箭,姓源启自黄帝赐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扩展资料

1、湘蜀张氏:朝鹤忠龙秀,辅遂臣必发,福显永良才,时大友之天,锡爵文明起,赐禄华映先,千年宏圣道,万世富崇原,家声绵祖泽,懿德复仙元。

2、蜀湘张氏:国正天心顺,中邦颂治兴(或万芳庆治平),居家安质实,素履守贞诚,裕后垂芳范,光前有懿行,贤良绵世泽,金鉴复鸣盛。居广汉、中江、武胜、宜宾、泸州、邵阳等地。

3、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松烟镇松烟社区张氏字辈:长辈叙述为我支源自清河郡,族谱以清河郡三字起,32个字辈按先后顺序为:文光先祖,行裕俊昆,忠昭帮国,信永乾坤,盛修良义,崇让名友,周宋望儒,季贤重全。

搜狗百科:张氏家谱

一 ; 出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张氏,世代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代仕韩,后渐成望族。

二 ; 改姓,三国魏张辽原姓「聂」,改姓「张」。又三国蜀诸葛亮赐南蛮酋长龙佑那为「张」氏。

三 ; 「张」氏自汉代以后,人数渐多,与当时道教的兴起与流行有关。道教自称源与黄帝,而盛行「黄帝赐姓张氏」的说法,道教领袖如张角,张鲁等。

四 ; 据《元和姓纂》云 ;「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孤星,始制弓矢,主祀张星,因姓张氏」。

家族名人 张仪 (前?~309)

战国时魏人。相秦惠王,以连横之策游说六国,使六国背叛纵约以事秦。惠王卒,六国复合纵以背秦,群臣谗之,乃去秦而为魏相,一年后卒。

张良 (前 - 前 186)

字子房。汉初名臣。本是韩国公子,秦灭韩,良欲为觊齁仇,乃使人击始皇于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隐于下邳,而受太公兵法于圯上老人。后为高祖策画定天下,封留侯,晚好黄老,学辟谷之术。卒谥文成。

张道陵 (34~155)

道教的真正创教者,本名陵,东汉沛国(今安徽省宿县西北)人。以符水禁咒法惑人,从学者须出五斗米,故世称五斗米道。亦称为张天师。

张飞 (?~271)

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国蜀汉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与关羽俱事刘备,号万人敌。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刘备伐吴,飞率兵会合,出兵前为部下所杀。谥桓。

张丽华

南朝陈后主妃,神采艳丽,聪慧强记,后主常抱置膝上,共商军国大事。国亡,与后主俱入井,隋军擒而斩之。后祀奉为十月芙蓉花神。

张果老

张居正(1525~1582)

字叔大,号太岳,明江陵人。穆宗时入阁,神宗时为首辅,综核名实,信赏必罚,整饬纪纲,推行一条鞭法,为相十年,海内称治。卒谥文忠。着有太岳集、帝鉴图说等。

张骞 (?~前114)

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

张旭

字伯高,唐代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为著名书法家,以草书最为知名,有草圣之称。其书法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具有新风格。与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并称三绝。相传他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挥洒落笔,有时以发濡墨而书,故世称为张颠、书颠。

张士诚 (1321~1367)

小字九四,元朝泰州(今江苏省泰县)人。元末群雄之一。本从事运盐业,后据吴中,自称吴王,后为明将徐达、常遇春所擒,自杀身亡。

张三丰

生卒年不详。宋武当道士,所创太极拳术,闻名当时,其法传于后世,称内家拳,又称武当派。或作张三峰。(2) 名全,一名君宝,号三丰,明朝辽东懿州(今黑山县境)人,生卒年不详。因其不修边幅,又称张邋遢。史称其辟谷数月不饥,事能前知,太祖、成祖求之,皆不得,英宗时赠为通微显化真人。

张作霖(1875~1928)

字雨亭,奉天海城人。民国官至东三省巡阅使,握三省军政大权,为奉系领袖。两次直奉战争,先败后胜。民国十六年称大元帅,在北京组政府。十七年因国民革命军进抵河北,军事失利,退回关外,至皇姑屯被日军炸伤,未几伤重而亡。

地望分布 河南青河郡,河南南阳郡,江苏吴郡,甘肃安定郡,甘肃敦煌郡,甘肃武威郡,河北范阳郡。

张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历史上,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255年-314年)建立前凉国 。 

起源源流

张(Zhang)姓源出主要有:

1、源于姬姓:

①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这一支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

②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

2、源于改姓而来:

①出自聂姓。三国魏将张辽原姓聂,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其子嗣便以张为姓。

②出自赐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③源于古奚族。张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后张忠志屡立战功,官至礼部尚书,封赵国公。

④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古代的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少数民族,有改姓为张姓的。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藏族,以及赫舍里氏、扎拉里氏、章佳氏、章锦氏、扎库塔氏、爱义氏等十几个满族姓氏,都有人改姓张。

张氏家族名人:

张仪(-公元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担任相国。公元前309年,张仪去世。

张良(-前189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先辈在韩国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 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张良去世后,谥号文成。《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 。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大汉帝都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 。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蜀郡太守张堪的孙子,举孝廉出身,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担任尚书。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获封西鄂县伯。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已经散佚。明代学者张溥辑有《张河间集》。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人誉为"木圣" (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张飞(-221年),字益德(《华阳国志》作翼德),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勇武过人,与结拜兄弟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关羽年长数岁,张飞兄事之。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 公元196年因交恶曹豹而被吕布所破。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公元200年刘备衣带诏事情泄漏,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徐州刺史车胄。后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投奔袁绍。公元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当阳桥厉声大喝,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在巴西之战中,击败魏国名将张郃。在武都之战中,兵败而还。刘备称帝后,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因为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年仅五十五岁。谥曰桓侯。

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汉族,唐朝襄州襄阳人。唐朝名相,诗人。张柬之中进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贤良征试,擢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等职。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武则天提升为洛州司马。不数日,狄仁杰再荐之,称其"可为宰相,非司马也。"遂得以升为秋官侍郎

张姓的来历??

张氏的由来 关于张姓的始祖,历代史书中有如下记载:“黄帝第五子清阳生辉,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见《元和姓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