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宪文言文答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3浏览:3收藏

黄宪文言文答案,第1张

1 任末好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或依林木之下: 或

⑵更以净衣易之: 易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3、任末“非圣人之言不视”对你的启发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1、⑴ 有时 ⑵ 交换,换

2、(他)经常说做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来办成事情(成才)呢。

3、读书要有选择,要选读名人的好书

2 文言文:《崔枢》的阅读答案

简答题:

海外商人对崔枢提出什么要求?

为什么崔枢把珍珠放入棺材中?

官差为什么到毫州来追捕崔枢?

汴京的长官为什么想委任崔枢为官署中的佐助人员?

选择题: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与“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中“见”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D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

B 宝之至宝也,敢以奉君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

C 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D 伺无人,置于柩中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并勘珠所在”中“所”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 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

C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汴帅王彦谟奇其节”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成以其小,劣之

B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 斫其正,养其旁条

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崔枢安贫乐道,我行我素

B 崔枢重信守诺,自律守法

C 崔枢重义轻利,品德高洁

D 崔枢不吝金玉,志行高尚 选择题:

A

B D

A

C

译文:

崔枢应举进士,在汴京寄居半年,与一位行商同住那里。那个行商得了病,病情已经很重。他对崔枢说:“感激您照顾我,不因我是外族人而轻视我。现在我的病看来是好不了啦,我们外族人重视土葬,倘若我死了您能安葬我吗?”崔枢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时)行商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钱。得到它,即使是滚烫的水、炽热的火,也敢去践踏。它是宝物中最珍贵的宝物,请允许我冒昧地把它赠送给您。”崔枢接受了宝珠,(心里) 说:“我不过是一个进士上,奔走于州邑间来养活自己,怎么能忽然收藏这样的奇异的宝物呢?”等到没人的时侯,崔枢就把宝珠放在棺材中,连同商人的遗体埋葬在田野里。

之后过了一年,崔枢行于毫州,听说有个外族人从南方来寻找她死去的丈夫,同时查问那颗宝珠的下落,向官府陈述,并且说宝珠一定被当时那个秀才崔枢所占有。于是官府派人到毫州来追捕崔枢。崔枢说:“假如墓穴不被盗墓人挖掘,宝珠一定不会落到别人手里。”于是打开棺材,得到了那颗宝珠。

汴京长官王彦谟对崔枢高洁的节操感到惊奇,想让他做为官署中佐助人员,崔枢不同意。第二年科举考试崔枢被录取,最终掌管选取文士的大权,并有为官清廉的美名。

3 郑均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后汉书·郑均传原文

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也。少好黄、老书。兄为县吏,颇受礼遗,均数谏止,不听。即脱身为佣,岁余,得钱帛,归以与兄。曰:“物尽可复得,为吏坐臧,终身捐弃。”兄感其言,遂为廉洁。均好义笃实,养寡嫂孤儿,恩礼敦至。常称病家廷,不应州郡辟召。郡将欲必致之,使县令谲将诣门,既至,卒不能屈。均于是客于濮阳。

建初三年,司徒鲍昱辟之,后举直言,并不诣。六年,公车特征。再迁尚书,数纳忠言,肃宗敬重之。后以病乞骸骨,拜议郎,告归,因称病笃,帝赐以衣冠。

元和元年,诏告庐江太守、东平相曰:“议郎郑均,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又前安邑令毛义,躬履逊让,比征辞病,淳洁之风,东州称仁。书不云乎:‘章厥有常,吉哉!’其赐均、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存问,赐羊酒,显兹异行。”明年,帝东巡过任城,乃幸均舍,敕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故时人号为“白衣尚书”。永元中,卒于家。

后汉书·郑均传翻译

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少时喜好黄老之书。兄为县吏,接受别人礼物甚多,郑均多次谏阻,兄不听。郑均就脱身为人打工,一年多,得到钱帛,回来交给其兄。说:“物用完了可以再得,为官吏贪赃犯罪,一生都完了。”兄感激其言,以后就廉洁奉公了。郑均好义务实,养寡嫂孤儿,恩义礼貌备至。常称病留家,不应州郡征召。郡守非要他去不可,使县令诈称将到他家,郑均即到郡守府,郡府最后还是没能让他屈服。郑均于是躲到濮阳作客去了。

建初三年(78年),司徒鲍昱招他,后举他直言,他没有到。六年,皇帝公车特征,再迁尚书,多次献纳忠言,肃宗很敬重他。后来以病请求退休,拜为议郎,告归,因称病重,帝赐以衣冠。

元和元年(84年),诏书告庐江太守、东平相说:“议郎郑均,束修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退休,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又前安邑令毛义,躬行谦让,从征辞病,纯洁之风,东州称仁。《尚书》不是说‘表彰那些有常德的人,是善政’。宜赐郑均、毛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慰问,赐羊酒,以显此异行。”第二年,帝东巡过任城,就亲临郑均家,命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所以当时人称为“白衣尚书”。永元中,在家去世。

4 崔子忠文言文翻译和答案

原文

崔子忠,字青蚓。其先山东平度州人。子忠为诸生,甚贫。为文崛奥,数试而困,慨然弃去。荜门土壁,洒扫洁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勉操作,三女亦解颂读;虽无终日之计,晏如也。工图绘,为绝境,时经营以寄傲;更善貌人,无不克肖。当时贵人,多愿与之交,皆逃避不顾。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人或尤之,笑曰:“交游盛而朋党立,东汉之季可鉴也。”后果有以复社植党者,其识力过人如此!所作诗歌古文词,人鲜知者,徒知其画耳。董文敏公尝谓其人、文、画,皆非近世所常见。(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周亮工•书影》)

译文

崔子忠,字青蚓。他的祖先是山东平度州人。崔子忠在州府县学读书时,(家境)很贫穷。他写的文章很奇崛深奥,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于是他)很洒脱地放弃科考离开了。住的地方都是柴门土墙,(但是)洒扫得很整洁干净;冬天穿一件粗布袄,夏天穿一件葛布衫,(他的)妻子也是(穿)平常的粗衣布袄,很勤勉劳作,(他的)三个女儿也能读书识字;虽然没有可以保证一日三餐的生计,但他很愉快。他善于作画,(常常)画一些与世隔绝之地的绝美之景,经常借助不俗的匠心来寄托傲世之志;更善于画人物 ,没有不逼真的。当时身份尊贵的人,大多愿意与他交往,(但)他总是逃避不理人家。他不喜欢饮酒,两三个老朋友也是以文字交往,一起聊上一整天也不离开。很多士人从各地赶来,都仰慕他的为人,(但他)大多推辞不见。有人责怪他,他笑着说:“交往的人太多太密切就容易被视为私结朋党,东汉末年的历史可以借鉴。”后来果然有以搞“复社”建立党派的,可见他看问题的能力就是如此过人!他所作的诗歌古文,很少有人知道的,(大家)只知道他的画而已。董其昌(谥号文敏)先生曾经称他的为人、文章、绘画,都不是近代以来所常见到的。

5 王拱辰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

原名拱寿,十九岁时考取进士第一名,仁宗赐名“拱辰”。任怀州通判,直集贤院,历任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

庆历元年(1041)为翰林学士。 契丹使者刘六符曾对贾昌朝说“:一条界河有什么险要可言?乘一叶小舟就可以渡过来,将士们投下马鞭就可以填平。

或者,挖掉河堤,做十万个装满沙土的袋子放在上游,随时都可以打通道路。”仁宗将这一问题同拱辰讨论,拱辰说“:打仗总是要搞阴谋的。

对方果然能这么办,不应该告诉我们,这必然是在说大话。设置险阻保卫国家,先王就是这样干的,祖宗也是利用险要地形抵御敌人的。”

不久,契丹又派刘六符来,要求宋割让关南十县,并指责当年太宗伐燕是无理取闹,师出无名。全朝廷上下都不知该怎样对答才好。

拱辰说“:当年王师征河东,契丹既已同我们互通往来,却又袭击石岭关以支援河东反贼。太宗生气,于是回师伐契丹,怎能说没有道理?”于是写回书说:“先有石岭关的交锋,后来才有蓟门之役。”

契丹得到答复后,恢复了和好。仁宗高兴地对大臣们说“:若不是拱辰熟悉历史,还真难答复啊。”

拱辰又代理开封知府,任御史中丞。夏竦当上了枢密使,拱辰说:“夏竦主持西部边务时,没有什么建树,无功而还。

现在让他主持国家的两大最高军、政机构之一,怎样表率天下?”因而同皇帝当面争执,言辞激烈。皇帝没有想通,陡然起身,拱辰上前牵住他的衣角。

皇上最后听了他的话,夏竦离职。又说:“滕宗谅在庆州所作所为违背了法度,而仅仅降级调任虢守,恐怕以后边臣都会像他一样了。

应该施以重罚。”皇上没有听从,他就请假回家,请求降职降级。

于是皇上将滕宗谅调到岳州,命令拱辰继续负责原先的工作。拱辰拜见皇帝时,皇帝说“:你们这些参谋官,各陈己见就可以了,不要以为朝廷没有采纳你们的某一建议就是压制你们,而轻易地离职,沽名钓誉。

从今以后你们觉得应该说的,就尽量说出来,不要有所回避。” 僧绍宗以铸佛像为名欺骗老百姓,京城居民争相将金子投入炼炉中,后宫也出钱帮助他。

拱辰说“:西部连年派兵驻守,我们却将财费用于不该用的地方,这会导致军心动摇,引起民怨。”皇上就下令禁止了僧绍宗的这一活动。

苏舜钦在进奏院时宴请宾客,王益柔醉作《傲歌》,拱辰劝苏的下属鱼周询、刘元瑜举报这件事。结果苏、王被贬谪到远方,一起宴会的人都被驱逐到地方上去了。

当时执政大臣是杜衍、范仲淹,他们对传统规章制度多有改革,拱辰的朋友感到不安。舜钦、益柔都是范仲淹推荐提拔上来的,舜钦又是杜衍的女婿,因此,拱辰借这个机会搞翻了这批人,当时舆论很是瞧不起拱辰的为人。

后又以翰林学士身份代理三司使。因为推举富民郑旭不当,出任郑州知州,又先后迁任澶、瀛、并三州。

几年后归来,任学士承旨兼侍读。皇上在迩英阁存放《太玄经》和占卦用的蓍草,对拱辰说“:我常研读这些。

你也了解这些吗?”拱辰作了回答,并说:“希望陛下注意儒家的经典《六经》,再以记录历代兴衰盛亡的史书为辅助就够了,这些杂书不足以为学。” 至和三年(1056),重新任三司使。

出使契丹,与契丹主在混同江会面,一块儿饮宴钓鱼。契丹主每次钓到鱼,必定替拱辰斟酒,亲自弹奏琵琶助酒兴。

又对其丞相说:“这位是南朝的少年状元,考取翰林十五年了,因此我要特别厚待他。”回来后,御史赵扌卞认为他的行为不合礼制“:他日契丹使者如果以此为例来要求我们,我们又怎样拒绝呢?”湖南转运判官李章、潭州知州任颛贱价强买死商人的珠宝,罪行败露后被抓,拱辰将全部珠宝都贿赂给了后宫,赵扌卞也一并弹劾这件事。

改任宣徽北院使,赵扌卞说:“宣徽之职位,本来是给有功勋的人的,只有前任执政大臣和节度使才能获得此职位,拱辰怎么能污辱这一职务呢?”于是让他以端明殿学士身份知永兴军,先后主管泰、定二州、河南大名府,累官至吏部尚书。 神宗即位后,照资格拱辰应转任仆射,欧阳修以为仆射是宰相级别,不应按资排辈,只任命他为太子少保。

熙宁元年(1068),又召他回来任北院使。王安石任参知政事,讨厌他老同自己作对,趁两位宰相有事之机,赶他去管应天府。

八年(1075),入朝见皇帝,任中太一宫使。 元丰初年(1078),转任南院使,赐给他金方团带。

再次判大名,改任武安军节度使。三路长官编制老百姓的户籍建立保甲制度,天天招集百姓训导,禁令苛刻急躁,老百姓往往被逼去做盗匪。

郡县官隐瞒这些情况,不敢上报。拱辰毅然上书指责其弊端“:不仅仅老百姓的物质利益大受损害,而且耽误他们的务农时间,这是在用法律来迫使他们犯罪。

他们逐渐演化为大盗的征兆已经可以看出来了。纵然不能全部废除这些办法,也应该让那些最穷苦、承受能力最差的百姓免于受害,缓和一下形势。”

当权者指责拱辰抗拒新法,拱辰回答说:“这是老臣在尽忠报国啊。”接连上奏不停。

皇帝醒悟了,于是第五等户得以免受其害。 哲宗即位,迁任彰德节度,加封检校太师。

这年死去,终年七十四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懿恪”。

6 高帝智封雍齿文言文答案

汉六年(前201)正月,封赏功臣。

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

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

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皇上已经封赏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能决定高下,未能进行封赏。

皇上在洛阳南宫,从桥上望见一些将领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议论。皇上说:“这些人在说什么?”留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商议反叛呀。”

皇上说:“天下刚刚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留侯说:“陛下以平民身分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军官们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的,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怀疑到平生的过失而至于遭受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

皇上于是忧心忡忡地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呢?”留侯说:“皇上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突出?”皇上说:“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不忍心。”

留侯说:“现在赶紧先封赏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那么每人对自己能受封就坚信不疑了。”于是皇上便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紧迫地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

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

7 苏涣疑奸文言文及答案

正文:苏涣郎中知衡州时,耒阳民为盗所杀,而盗不获。尉执一人,指为盗。涣察而疑之,问所从得,曰:“弓手见血衣草中,呼其侪视之,得其人以献。”涣曰:“弓手见血衣,当自取之以为功,尚何呼他人?此必为奸。”讯之而服。他日果得真盗。

问题:悬尉捉到的这个人你认为是否是真凶?为什么?苏涣已经知道盗贼是谁,你知道了吗?

推想:为什么是弓箭手?

解释上文中加横线的词和句子。

答案:

问题:不是,文中说“而盗不获”,是弓箭手。

译文:苏涣郎中任衡州知州时,耒阳县有个人被盗贼所杀,但盗贼没有捕获。县尉捉来一人,指控他是杀人的盗贼。苏涣观察后觉得可疑,问是从哪里捕到的。县尉回答说:“弓箭手发现草丛中有血衣凡招呼同伴们去看,捉到了这个人,并献上。”

苏涣说:“弓箭手发现草丛中有血衣,就应当自己取了去请功,又何必招呼他人呢?这一定是在弄鬼。”于是审问弓箭手,弓箭手服罪。后来捕获了真正的盗贼。

8 绳技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唐开元年中,数敕赐州县大酺①。嘉兴县以百戏②,与监司③竞胜精技。监官属意尤切。所由直狱者语与狱中云:“党有诸戏劣于县司,我辈必当厚责。然我等但能一事稍可观者,即获财利,叹无能耳。”乃各相问,至于弄瓦缘木之技,皆推求招引。狱中有一囚笑谓所由曰:“某有拙技,限在拘系,不得略呈其事。”吏惊曰:“汝何所能?”囚曰:“吾解绳技。”吏曰:“必然,吾当为尔言之。”乃具以囚所能白于监主。主召问罪轻重,吏云:“此囚人所累,逋缗未纳,余无别事。”官曰:“绳技人常也,又何足异乎?”囚曰:“某所为者,与人稍殊。”官又问曰:“如何?”囚曰:“众人绳技,各系两头,然后于其上行立周旋。某只需一条绳,粗细如指,五十尺,不用系著,抛向空中,腾掷翻覆,则无所不为。”官大惊悦,且令收录。明日,吏领戏场。诸戏既作,次唤此人,令效绳技。遂捧一团绳,计百余尺,置诸地,将一头,手掷于空中,劲如笔。初抛三二丈,次四五丈,仰直如人牵之,众大惊异。后乃抛高二十余丈,仰空不见端绪。此人随绳手寻,身足离地,抛绳虚空,其势如鸟,旁飞远飏,望空而去。脱身行狴④,在此日焉。

注释

①酺:指聚饮。古代国有喜庆,特赐臣民聚会饮酒。

②百戏:古代杂技、乐舞表演的总称。秦汉时已盛行。

③监司:有监察州县之权的地方长官的简称。

④狴:传说中的兽名,因常画狴于狱门上,故用作牢狱的代称。

译文

唐玄宗开元年间,皇上多次下诏赐令各州县兴办大宴。嘉兴县令准备了杂耍,想和监司比赛谁的技艺更精湛。监狱官参加比赛的心情特别急切,当时监狱值班的告诉狱卒说:“倘若我们的杂耍比不过县里的,我们就要受到很重的责罚,如果能有一项比较好的,就能得到奖励。很遗憾,我们没有能行的。”他们互相询问,开始在狱中寻求能人。一些会弄点小玩意儿的人纷纷自荐。这时,狱中有一囚犯笑着说:“我有点拙技,可我现在拘押之中,不能略微施展来看。”狱吏惊奇地问:“你会什么技艺呢?”囚犯回答:“我会绳技。”狱吏说:“好吧,我去给你说说。”于是,狱吏就把这个囚犯的才能告诉了监司。监司问这个人的罪轻重如何,狱吏回答:“这人是受了别人的连累,是偷了点税,别的没什么。”狱官说:“绳技很多人会,有什么特别奇异的吗?”囚犯说:“我的绳技,和别人不一样。”狱官又问:“有什么不一样的?”囚犯说:“别人的绳技,都是系住绳的两头,然后站在绳子上面行走或是转圈。我只需用一条绳,像手指粗,五十尺长,不用系,扔向空中,腾跃翻飞,没有不能表演的动作。”狱官非常惊喜,叫把这人记下来。第二天,狱吏领囚犯到了戏场,别的节目已经开始表演了,后来才叫这人表演。只见这人拿着一百多尺长的绳团,放在地上,将一根绳头抛向空中,绳子笔直。开始时抛了两三丈,然后到四五丈。绳子很直,就像有人牵着似的,大家感到很惊奇。后来,竟抛到二十多丈,抬头看不到绳头,这人便手握绳子,身子离地。最后,他扔掉了绳子,在空中像鸟一样,越飞越高越远,向远处飞去。他就在那天借机逃出了监狱。

1 郑均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后汉书·郑均传原文

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也。少好黄、老书。兄为县吏,颇受礼遗,均数谏止,不听。即脱身为佣,岁余,得钱帛,归以与兄。曰:“物尽可复得,为吏坐臧,终身捐弃。”兄感其言,遂为廉洁。均好义笃实,养寡嫂孤儿,恩礼敦至。常称病家廷,不应州郡辟召。郡将欲必致之,使县令谲将诣门,既至,卒不能屈。均于是客于濮阳。

建初三年,司徒鲍昱辟之,后举直言,并不诣。六年,公车特征。再迁尚书,数纳忠言,肃宗敬重之。后以病乞骸骨,拜议郎,告归,因称病笃,帝赐以衣冠。

元和元年,诏告庐江太守、东平相曰:“议郎郑均,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又前安邑令毛义,躬履逊让,比征辞病,淳洁之风,东州称仁。书不云乎:‘章厥有常,吉哉!’其赐均、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存问,赐羊酒,显兹异行。”明年,帝东巡过任城,乃幸均舍,敕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故时人号为“白衣尚书”。永元中,卒于家。

后汉书·郑均传翻译

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少时喜好黄老之书。兄为县吏,接受别人礼物甚多,郑均多次谏阻,兄不听。郑均就脱身为人打工,一年多,得到钱帛,回来交给其兄。说:“物用完了可以再得,为官吏贪赃犯罪,一生都完了。”兄感激其言,以后就廉洁奉公了。郑均好义务实,养寡嫂孤儿,恩义礼貌备至。常称病留家,不应州郡征召。郡守非要他去不可,使县令诈称将到他家,郑均即到郡守府,郡府最后还是没能让他屈服。郑均于是躲到濮阳作客去了。

建初三年(78年),司徒鲍昱招他,后举他直言,他没有到。六年,皇帝公车特征,再迁尚书,多次献纳忠言,肃宗很敬重他。后来以病请求退休,拜为议郎,告归,因称病重,帝赐以衣冠。

元和元年(84年),诏书告庐江太守、东平相说:“议郎郑均,束修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退休,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又前安邑令毛义,躬行谦让,从征辞病,纯洁之风,东州称仁。《尚书》不是说‘表彰那些有常德的人,是善政’。宜赐郑均、毛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慰问,赐羊酒,以显此异行。”第二年,帝东巡过任城,就亲临郑均家,命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所以当时人称为“白衣尚书”。永元中,在家去世。

2 白衣尚书原文及翻译

《白衣尚书》原文:

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也。元和元年,诏告庐江太守、东平相曰:议郎郑均,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发不怠。

又前安邑令毛义,躬履逊让,比徵辞病,淳絜之风,东州称仁。书不云乎:章厥有常,吉哉!其赐均、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存问,赐羊酒,显兹异行。明年,帝东巡过任城,乃幸均舍,敕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故时人号为白衣尚书。

《白衣尚书》翻译:

元和元年,诏书告庐江太守、东平相说:“议郎郑均,束修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退休,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又前安邑令毛义,躬行谦让,从征辞病,纯洁之风,东州称仁。《尚书》不是说‘表彰那些有常德的人,是善政’。宜赐郑均、毛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慰问,赐羊酒,以显此异行。”第二年,帝东巡过任城,就亲临郑均家,命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所以当时人称为“白衣尚书”。永元中,在家去世。

此文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均传》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431356637是范晔,章怀太子李贤注,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刘昭注,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范晔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

所以范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

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

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吸取其他各家书的长处,删繁补缺,整齐故事,超越众家,后来居上。

所以到了唐代,范晔《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盛行于世。而诸家《后汉书》,除袁宏《后汉纪》外,都相继散亡。于是范晔《后汉书》成为现在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的依据。

作者简介: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县)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

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范晔的自夸虽然有些过分,但他的著作也确实有超人之处。刘昭说:“范晔后汉,诚跨众氏”(《后汉书注补志序》),刘知几也说:“范晔博采众书,裁成汉典,观其所取,颇有奇工”(参见《史通》的《书事篇》和《补注篇》)。

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在范晔著书之前记述东汉一代历史的著作共有十部,八百余卷。然范书一出,诸家《后汉书》则日渐消沉,逐渐散佚。后来除晋人袁宏的《后汉纪》保存下来以外,其余都已不存。这说明范书杀青虽晚,却后来居上。

3 致士古文什么意思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俸禄数目及是否朝见等待遇,与其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也称“休致”。

《尚书大传略说》:“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郑玄注:“所谓里庶尹也。

古者仕焉而已者,归教于闾里。”《后汉书郑均传》:“议郎郑均,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发不怠。”

宋王禹偁《高闲》诗:“更待吾家婚嫁了,解龟休致未全迟。”《宋史欧阳修传》:“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天子犹念公(袁可立)海上劳,予加衔致仕去。”。

4 致仕在古文中是啥意思

辞去官职。

《公羊传·宣公元年》:“退而致仕。” 何休 注:“致仕,还禄位於君。”《北史·韦孝宽传》:“ 孝宽 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 唐 白居易 《不致仕》诗:“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

致仕官的简称。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是月, 龙图阁 直学士、致仕 杨时 卒,年八十三。”参见“ 致仕官 ”。

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俸禄数目及是否朝见等待遇,与其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也称“休致”。《尚书大传略说》:“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郑玄注:“所谓里庶尹也。古者仕焉而已者,归教于闾里。”《后汉书郑均传》:“议郎郑均,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宋王禹偁《高闲》诗:“更待吾家婚嫁了,解龟休致未全迟。”《宋史欧阳修传》:“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天子犹念公(袁可立)海上劳,予加衔致仕去。”

5 古文中“致仕”和“乞骸骨”是什么意思

1、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如: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2、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俸禄数目及是否朝见等待遇,与其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也称“休致”。

《尚书大传略说》:“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郑玄注:“所谓里庶尹也。

古者仕焉而已者,归教于闾里。”《后汉书郑均传》:“议郎郑均,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发不怠。”

宋王禹偁《高闲》诗:“更待吾家婚嫁了,解龟休致未全迟。”《宋史欧阳修传》:“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天子犹念公(袁可立)海上劳,予加衔致仕去。”。

6 家庭在古文中称之为什么

家庭在古文中称之“家庭”,或“家”。

家,居也。从宀,豭省声。

——《说文》 常用来表示家庭,如: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家庭,在古文中也常见。

当它表示社会结构这层意义时,与现代汉语的家庭相同。如: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 班固 之成书也,出自家庭; 陈寿 之草志也,创於私室。”

当它表示家里、家中时,也与今义同。如:。

《后汉书·郑均传》:“ 均 好义笃实,养寡嫂孤儿,恩礼敦至。常称疾家庭,不应州郡辟召。”

在古文中,家庭,还有自家的院落、庭院的意思。如:《宋史·章得象传》:“ 得象 母方娠,梦登山,遇神人授以玉象;及生,父 奂 复梦家庭积笏如山。”

‍。

7 黄廉字夷仲翻译阅读

黄廉,字平仲,洪州分宁人。

进士及第,经州县。熙宁初,有人推荐的王安石。

王安石与的话,问免除役事,廉洁根据旧法来回答,非常熟悉。王安石说:“这一定能办新方法。”

白神宗,请访问时务必,他回答说:“陛下的本意在于方便百姓,法律并不是不好的,而吏人不是。朝廷立法的本意是一,而四方推奉纷然不同,所用方法行而民病,陛下不完全清楚的。

河北遭受水灾,河南、齐国、晋国大旱,淮、浙飞蝗,江南瘟疫,陛下不完全知道的。“皇帝就命令廉体量贩济道,任司农丞。

回报符合要求,提升利州路转运判官,又丞司农。

8 致士古文什么意思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俸禄数目及是否朝见等待遇,与其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也称“休致”。《尚书大传略说》:“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郑玄注:“所谓里庶尹也。古者仕焉而已者,归教于闾里。”《后汉书郑均传》:“议郎郑均,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宋王禹偁《高闲》诗:“更待吾家婚嫁了,解龟休致未全迟。”《宋史欧阳修传》:“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天子犹念公(袁可立)海上劳,予加衔致仕去。”

1 《梁九传》文言文翻译器

康熙三十四年,重新修建太和殿。

有一位七十余岁的姓梁的老建筑师负责掌管建筑工程的工作。从前带到本朝的初年,皇宫大内的建筑工程都是由他掌管的。

有一天,他亲手只做了一个木制宫殿模型,献到尚书那里,按照以一寸代替一尺,以一尺代替一丈的比例,宫殿模型总长不超过几尺,然而(模型)内各种宫殿器具都十分具备。技艺真是绝顶了。

先前,明代京城里有一个叫冯巧的匠师,掌管宫殿的建筑工作,从万历年间至崇祯末年,已经很老了。梁九前往他的门下做了几年役工,确始终没有得到他的真传;然而(梁九)仍然在身旁服侍他,不但没有懈怠,并且更加恭敬。

有一天,梁九独自待着,冯巧回头对他说:“你是可以教授的人。”梁九于是尽得他的技艺中的奥义。

冯巧死后,梁九便被登记到冬宫的名册上,代替冯巧掌管营造的事情。

2 梁九传 王士稹 译文

康熙二十四年,重建太和殿。有老工师梁九懂将作,年七十矣。自前代及本朝初年,大内兴造,梁皆董其事。一日,手制木殿一,献于尚身所。以寸准尺,以尺准寸,不逾数尺许,而四阿重室,规模悉具。殆绝技也。

梁九做了一个太和殿的建筑模型,以寸准尺就是按1:10的比例。太和殿面阔六十余米,那么这个模型至少有六米宽,三米多高,还能进去人。

作为宫廷总建筑师,而且是主持修建最宏大的皇宫,就象米开朗其罗与圣彼得大教堂,雷恩与圣保罗大教堂,应该青史留名。但是在中国古代,建筑和绘画都乃小技,算不上是学问,地位远在道德文章之下。当然梓人和画师的社会地位也就很低下。所以梁九之事,唯有王士禛 的一篇小文记录,也就不足为奇。

现代中国建筑师的地位有所抬升,但还不够。许多文章在介绍建筑物时绝不提及它们的设计者。比如说上海的十大建筑,圈外人知道设计师是谁的很少。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是文明的精华还需要杰出人物的典型来作代表。建筑在国外是与绘画音乐平等的艺术,一个新建筑落成以后,甚至普通的市民也会参与讨论。中国建筑的现状与传统对它的低估有关系,也需要建筑师在提高自己的素质,创造出有影响力的作品的同时,还要加强与民众的交流。

3 郑均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后汉书·郑均传原文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也。

少好黄、老书。兄为县吏,颇受礼遗,均数谏止,不听。

即脱身为佣,岁余,得钱帛,归以与兄。曰:“物尽可复得,为吏坐臧,终身捐弃。”

兄感其言,遂为廉洁。均好义笃实,养寡嫂孤儿,恩礼敦至。

常称病家廷,不应州郡辟召。郡将欲必致之,使县令谲将诣门,既至,卒不能屈。

均于是客于濮阳。建初三年,司徒鲍昱辟之,后举直言,并不诣。

六年,公车特征。再迁尚书,数纳忠言,肃宗敬重之。

后以病乞骸骨,拜议郎,告归,因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7623462称病笃,帝赐以衣冠。元和元年,诏告庐江太守、东平相曰:“议郎郑均,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发不怠。

又前安邑令毛义,躬履逊让,比征辞病,淳洁之风,东州称仁。书不云乎:‘章厥有常,吉哉!’其赐均、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存问,赐羊酒,显兹异行。”

明年,帝东巡过任城,乃幸均舍,敕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故时人号为“白衣尚书”。永元中,卒于家。

后汉书·郑均传翻译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少时喜好黄老之书。

兄为县吏,接受别人礼物甚多,郑均多次谏阻,兄不听。郑均就脱身为人打工,一年多,得到钱帛,回来交给其兄。

说:“物用完了可以再得,为官吏贪赃犯罪,一生都完了。”兄感激其言,以后就廉洁奉公了。

郑均好义务实,养寡嫂孤儿,恩义礼貌备至。常称病留家,不应州郡征召。

郡守非要他去不可,使县令诈称将到他家,郑均即到郡守府,郡府最后还是没能让他屈服。郑均于是躲到濮阳作客去了。

建初三年(78年),司徒鲍昱招他,后举他直言,他没有到。六年,皇帝公车特征,再迁尚书,多次献纳忠言,肃宗很敬重他。

后来以病请求退休,拜为议郎,告归,因称病重,帝赐以衣冠。元和元年(84年),诏书告庐江太守、东平相说:“议郎郑均,束修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退休,守善贞固,黄发不怠。

又前安邑令毛义,躬行谦让,从征辞病,纯洁之风,东州称仁。《尚书》不是说‘表彰那些有常德的人,是善政’。

宜赐郑均、毛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慰问,赐羊酒,以显此异行。”第二年,帝东巡过任城,就亲临郑均家,命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所以当时人称为“白衣尚书”。

永元中,在家去世。

4 郑均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后汉书·郑均传原文

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也。少好黄、老书。兄为县吏,颇受礼遗,均数谏止,不听。即脱身为佣,岁余,得钱帛,归以与兄。曰:“物尽可复得,为吏坐臧,终身捐弃。”兄感其言,遂为廉洁。均好义笃实,养寡嫂孤儿,恩礼敦至。常称病家廷,不应州郡辟召。郡将欲必致之,使县令谲将诣门,既至,卒不能屈。均于是客于濮阳。

建初三年,司徒鲍昱辟之,后举直言,并不诣。六年,公车特征。再迁尚书,数纳忠言,肃宗敬重之。后以病乞骸骨,拜议郎,告归,因称病笃,帝赐以衣冠。

元和元年,诏告庐江太守、东平相曰:“议郎郑均,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又前安邑令毛义,躬履逊让,比征辞病,淳洁之风,东州称仁。书不云乎:‘章厥有常,吉哉!’其赐均、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存问,赐羊酒,显兹异行。”明年,帝东巡过任城,乃幸均舍,敕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故时人号为“白衣尚书”。永元中,卒于家。

后汉书·郑均传翻译

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少时喜好黄老之书。兄为县吏,接受别人礼物甚多,郑均多次谏阻,兄不听。郑均就脱身为人打工,一年多,得到钱帛,回来交给其兄。说:“物用完了可以再得,为官吏贪赃犯罪,一生都完了。”兄感激其言,以后就廉洁奉公了。郑均好义务实,养寡嫂孤儿,恩义礼貌备至。常称病留家,不应州郡征召。郡守非要他去不可,使县令诈称将到他家,郑均即到郡守府,郡府最后还是没能让他屈服。郑均于是躲到濮阳作客去了。

建初三年(78年),司徒鲍昱招他,后举他直言,他没有到。六年,皇帝公车特征,再迁尚书,多次献纳忠言,肃宗很敬重他。后来以病请求退休,拜为议郎,告归,因称病重,帝赐以衣冠。

元和元年(84年),诏书告庐江太守、东平相说:“议郎郑均,束修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退休,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又前安邑令毛义,躬行谦让,从征辞病,纯洁之风,东州称仁。《尚书》不是说‘表彰那些有常德的人,是善政’。宜赐郑均、毛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慰问,赐羊酒,以显此异行。”第二年,帝东巡过任城,就亲临郑均家,命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所以当时人称为“白衣尚书”。永元中,在家去世。

5 梁九传翻译

康熙三十四年,重新修建太和殿。

有一位七十余岁的姓梁的老建筑师负责掌管建筑工程的工作。从前带到本朝的初年,皇宫大内的建筑工程都是由他掌管的。

有一天,他亲手只做了一个木制宫殿模型,献到尚书那里,按照以一寸代替一尺,以一尺代替一丈的比例,宫殿模型总长不超过几尺,然而(模型)内各种宫殿器具都十分具备。技艺真是绝顶了。

先前,明朝末年,京城里有一个叫冯巧的匠师,掌管宫殿的建筑工作,从万历年间至崇祯末年,已经很老了。梁九前往他的门下做了几年役工,确始终没有得到他的真传;然而(梁九)仍然在身旁服侍他,不但没有懈怠,并且更加恭敬。

有一天,梁九独自待着,冯巧回头对他说:“你是可以教授的人。”梁九于是尽得他的技艺中的奥义。

冯巧死后,梁九便被登记到冬宫的名册上,代替冯巧掌管营造的事情。我因而感叹道,有一点技术一定得有师父教授,没有枉费我的这番教导,何况关于道德的文章是很重大的啊。

6 《池北偶谈》中的《梁九传》翻译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县人。少年好学,长于撰写文书,乾符年间,参加进士考试落选,于是客居大梁。翔的同乡王发当汴州观察支使,翔前往投靠。过了很久,王发一直没有推荐他做官,翔更加窘困,只好给别人书写文书和公文,在军队中传递。后梁太祖自幼以来没有文化。敬翔所写文书都是民间通俗语言,太祖很喜欢,对王发说:“听说你有个朋友,可和他一块来见我。”翔见太祖,太祖问他说:“听说你读《春秋》,《春秋》里面记的是什么事?”翔回答说:“记的是诸侯征战的事啊。”太祖说:“书里用兵的办法对我有没有用处?”翔答说:“打仗吗,应该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出奇制胜,《春秋》古法,不适用于今天。”太祖大喜,补给他一个军职,他不喜欢,就让他担任馆驿巡官。后梁太祖和蔡人在汴地作战,敬翔常常为太祖出谋划策,大多能切中要点,太祖非常高兴,认为得到敬翔太晚了,只要有事就去咨询他。

太祖已击败赵匡凝,攻取荆、襄,再攻淮南。敬翔竭力谏阻,认为刚刚得胜的军队,应该行动慎重以保持军威。太祖不听,军队行到光州,遇到大雨,几乎无法前进,进攻寿州,未能取胜,兵士逃亡损失很多,太祖这才很后悔。返回时情绪异常忿恨急躁,将唐朝大臣几乎杀光,认为敬翔值得信任。

敬翔为人稳重有才能,跟从太祖作战30多年,太祖有大小事情一定要询问他,而敬翔也尽心尽力,昼夜不睡,自己说只有在马上才能休息。太祖性情刚 躁,不易接近,有做不对的事情,敬翔也不曾直接劝谏,(只是)含蓄地启发(只是不露痕迹地提一下那件事),太祖心里明白,大多因此改变了。太祖死了后,末帝即位,那以后,王彦章在中都失败,末帝害怕,在河上召见大将段凝,当时,后梁的精兵都在段凝的军中,段凝有造反的倾向,不来。末帝急忙呼喊敬翔说:“我平时常常忽视你的话,现在情况危急了,不要因此怨恨,你一定(可)要告诉我应该到哪里去!”君臣相对而哭。

敬翔与李振都深得梁太祖信任,梁灭亡后,唐庄宗进入汴地,下诏书赦免梁的群臣,李振高兴地对敬翔说:“有诏书来洗刷我们罪过,我们要去朝见新的国君。”邀请敬翔一起去朝见庄宗。敬翔夜间停在高头车坊,天将亮的时候,左右的人来报告说:“李将军进朝晋见皇帝了。”敬翔叹息说:“李振妄为大丈夫了!我有什么面目再进入后梁的建国门呢?”于是自缢而死。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

梁储,字叔厚,广东顺德人。

曾跟陈献章受业,中成化十四年(1478)会试第一名,选庶吉士,授职编修,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 弘治四年(1491),他升为侍讲,又转为洗马,在东宫中侍奉武宗读书。

后来曾奉命去册封安南国君,拒不接受他的送礼。又过了很久,被提拔为翰林学士,参加编撰《会典》,而后又升任少詹事、吏部右侍郎。

正德初年,改为左侍郎,又进升为尚书,专门掌管皇帝命令的起草,掌管詹事府。刘瑾摘取《会典》里的小毛病出来,梁储因此被贬为右侍郎。

《孝宗实录》成书后,恢复职务重为尚书,不久加官太子太保,调任南京吏部尚书。刘瑾被杀后,他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的身份入内阁参与军政大事。

后又加官少傅、太子太傅,入建极殿为大学士。 正德十年(1515),杨廷和死了父亲回家守丧,梁储做了首辅大臣,进官少师、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当时正在修建乾清、坤宁宫,接着又要营建太素殿、天鹅房、船坞,梁储和同事靳贵、杨一清严词规劝。第二年春天,因为王位继承人还没确立,他上书请选择宗室中贤能的子弟来京城居住,作为皇储,武宗都没有作声。

那年秋天,一清罢了官,由蒋冕接替了他。到第二年,靳贵也罢了官,毛纪进入内阁来。

武宗喜欢伪装外出,有一次曾走出西安门,过了一夜才回来。梁储等加以劝谏,他不听,不过他还是怕被朝中大臣知道。

这年春天,他听了身边宠信宦官的话把百官召到左顺门来,明确告诉大家将在郊祀过后到南海子游览,打猎。梁储等和朝廷中的大臣规劝,都不肯听从。

八月初一,他带了几十个人便装到昌平去。第二天,梁储、蒋冕、毛纪才发觉,他们追到沙河没追上,就连连上书请皇上回来,武宗还是过了十三天才回来。

梁储等因为国家没有接班人,而武宗又不停地外出游玩,朝廷内外人心不安,就极力重申立太子的请求,武宗又不作声。九月,武宗骑马走出居庸关,访问宣府,命令谷大用守住关门,不让朝中大臣跟出来。

接着就又由宣府到达大同,在应州遇上了贼寇,差点出了乱子。梁储等心中忧怕,更急切地请求武宗返回来。

奏章上了十几次,武宗却不为所动,除夕竟驻于宣府未归。 这个时候,武宗越发无道失德,一群小人掌了权,使朝廷里的政治乱作一团,人心惶惶。

梁储怕自己不能够胜任,就在廷和除丧服后屡屡请召他回来。廷和回朝后,梁储就让开路,自己处在下边的位置上。

凤阳守备宦官和镇守延绥、宁夏、大同、宣府的宦官们都请武宗再颁一道敕令让他们办理民事,武宗同意了。梁储等极力说不行,武宗不听。

正德十三年(1518)七月,武宗听了江彬的怂恿,将要到边塞上游玩个遍。就托言边关有很多战争警报,现在要命令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率领天子的军队前往征战,让内阁起草敕令。

阁臣不同意,武宗又召集百官到左顺门当面训话。廷和、蒋冕正在休假中,梁储、毛纪流着泪劝谏,大家也落了泪,武宗的决心仍不动摇。

过后毛纪也称病告假,梁储一个人在殿上争了几天,武宗最终还是不听。过了一个月,武宗说大将军朱寿已经肃清边境,命令加封他为镇国公。

梁储、毛纪上书说:“公虽然显贵,毕竟是别人的大臣。陛下继承祖宗的事业,是国家的君主,怎么能这么荒唐地自我贬低呢?封国公后,就要发给诰券,追封三代,祖宗在天之灵也肯像陛下一样贬低身份吗?况且铁券上一定有免死的说明,陛下您万寿无疆,何苦这样妄自菲薄,蒙受那样不吉利的免死文字。

名称既不正当,话说起来自然也不顺口。我们断然不敢为讨您的欢心苟且听从您,换取来日杀身灭门的大祸。”

武宗也不回话,继续走过宣府、大同,直达延绥。梁储等几十次上书规劝,都放置一边不加考虑。

秦王申请关中的闲田当牧场,江彬、钱宁、张忠等都替他请求,武宗力排众议答应了他,传令阁臣起草制文。廷和、蒋冕称病不写,武宗愤怒极了。

梁储估计争也没用,就呈上制文草稿说:“太祖高皇帝规定,这块土地不得给与藩王。这不是吝啬,而是考虑到这块土地广大而且富饶,假使藩王得到,多养兵马,富贵而且骄横,在坏人引诱下图谋不轨,将大大不利于国家。

秦王你现在得到这块土地,应该较以前更加小心。不要收召坏人,不要多养兵马,不要听信狂人之言图谋不轨,震动四方,危害我的国家,到那时我即使想保护亲戚也可是没办法了啊。”

武宗看后惊惧地说“:竟然这样可怕啊!”事情就这样搁下了。第二年,武宗又要南巡。

谏官们爬在宫门前规劝,梁储、蒋冕、毛纪对此也说了话,正好各个部曹里都有很多劝阻的大臣,武宗方才罢休。 宁王宸濠造起反来,武宗南下亲征,梁储、蒋冕一道陪同。

路上听说反贼已经败灭,就连续上书请武宗起驾还宫。到扬州时,武宗考虑到南京举行郊祀。

梁储、蒋冕考虑到此议一行,武宗回朝就更是有年无日了,所以极力说不行,上了三次书才达到目的。武宗因为宸濠即将解押来,问应该怎么处置他。

梁储等请学宣宗征讨高煦的故事,罪人既已抓到,就马上班师回朝。又借着举行郊祭的时期改变、四方多灾、边疆有警报的名义,请武宗回京。

上了八九次书,武宗却很少回去的意思。这年秋天,行宫中有一种像猪头一样。

1 郑均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后汉书·郑均传原文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也。

少好黄、老书。兄为县吏,颇受礼遗,均数谏止,不听。

即脱身为佣,岁余,得钱帛,归以与兄。曰:“物尽可复得,为吏坐臧,终身捐弃。”

兄感其言,遂为廉洁。均好义笃实,养寡嫂孤儿,恩礼敦至。

常称病家廷,不应州郡辟召。郡将欲必致之,使县令谲将诣门,既至,卒不能屈。

均于是客于濮阳。建初三年,司徒鲍昱辟之,后举直言,并不诣。

六年,公车特征。再迁尚书,数纳忠言,肃宗敬重之。

后以病乞骸骨,拜议郎,告归,因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7623462称病笃,帝赐以衣冠。元和元年,诏告庐江太守、东平相曰:“议郎郑均,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发不怠。

又前安邑令毛义,躬履逊让,比征辞病,淳洁之风,东州称仁。书不云乎:‘章厥有常,吉哉!’其赐均、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存问,赐羊酒,显兹异行。”

明年,帝东巡过任城,乃幸均舍,敕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故时人号为“白衣尚书”。永元中,卒于家。

后汉书·郑均传翻译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少时喜好黄老之书。

兄为县吏,接受别人礼物甚多,郑均多次谏阻,兄不听。郑均就脱身为人打工,一年多,得到钱帛,回来交给其兄。

说:“物用完了可以再得,为官吏贪赃犯罪,一生都完了。”兄感激其言,以后就廉洁奉公了。

郑均好义务实,养寡嫂孤儿,恩义礼貌备至。常称病留家,不应州郡征召。

郡守非要他去不可,使县令诈称将到他家,郑均即到郡守府,郡府最后还是没能让他屈服。郑均于是躲到濮阳作客去了。

建初三年(78年),司徒鲍昱招他,后举他直言,他没有到。六年,皇帝公车特征,再迁尚书,多次献纳忠言,肃宗很敬重他。

后来以病请求退休,拜为议郎,告归,因称病重,帝赐以衣冠。元和元年(84年),诏书告庐江太守、东平相说:“议郎郑均,束修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退休,守善贞固,黄发不怠。

又前安邑令毛义,躬行谦让,从征辞病,纯洁之风,东州称仁。《尚书》不是说‘表彰那些有常德的人,是善政’。

宜赐郑均、毛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慰问,赐羊酒,以显此异行。”第二年,帝东巡过任城,就亲临郑均家,命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所以当时人称为“白衣尚书”。

永元中,在家去世。

2 和凝传的文言文答案

应是《和凝传》吧?

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其九世祖逢尧为唐监察御史,其后世遂不复宦学。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举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为从事。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反顾见凝,麾之使去。凝曰:“丈夫当为知己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瑰归,戒其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因妻之以女。

天成中,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知贡举。是时,进士浮薄,喜为喧哗以动主司。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绝人出入以为常。凝彻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

晋初,拜端明殿学士,兼判度支,为翰林学士承旨。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凝所对皆称旨。天福五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高祖将幸邺,而襄州安从进反迹已见。凝曰:“陛下幸邺,从进必因此时反,则将奈何?”高祖曰:“卿将何以待之?”凝曰:“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高祖以为然。是时,郑王为开封尹,留不从幸,乃授以宣敕。高祖至邺,从进果反,郑王即以宣敕命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讨之。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岁余,罢平章事,迁左仆射。

汉高祖时,拜太子太傅,封鲁国公。显德二年卒,年五十八,赠侍中。

凝好饰车服,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余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识者多非之。然性乐善,好称道后进之士。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凝举进士及第时第五,后知举,选范质为第五。后质位至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皆与凝同,当时以为荣焉。

译文和凝,字成绩,郓洲须昌人。他的九世祖和逢尧曾任唐朝检察御史,从他以后,后世都没有做官读书的。和凝的父亲和炬,喜欢喝酒,不拘小节,然而特别喜欢接纳文人,常常倾尽家财来交接文人。因此和凝结识了一些文人。和凝从小就聪明伶俐,姿态俊秀,神采奕奕。考取进士后,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聘他担任从事。贺瑰与后唐庄宗在胡柳交战,贺瑰被打败了,逃跑时只有和凝跟随着他。贺瑰回过头来看见和凝,挥手让他赶快走。和凝说:“大丈夫应当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我常为自己没有死的处所而感到遗憾,怎么能离开您呢!”过了一会,有一名敌骑追赶过来,快赶上贺瑰了,和凝大声呵斥,那骑士仍不停止,和凝就拉开弓射死了他,贺瑰因此幸免于难。贺瑰回来,告诫他的孩子们说:“和凝这年轻人,有志气,讲义气,以后必然会富贵,你们要好好侍奉他!”于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和凝。

天成年间,朝廷授予和凝郎中侍御史一职,后和凝多次升官至主客员外郎,主管皇帝的诏书;又担任翰林学士,主管贡举等。当时,进士中有很多轻浮的人,喜欢吵吵闹闹对待主考部门。主考部门每次公布考榜,就事先围上荆棘,关上省门,不让人出入,以至成为常规。和凝拆掉荆棘,打开省门,考生见了考榜也不再吵吵闹闹,所录取的都是当时最优秀的人,称的上是得了人才。

后晋初,朝廷授予和凝端明殿学士,兼管度支,同时任翰林院学士承旨。高祖多次召见他,以时事询问他,他的回答都能让高祖满意。天福五年,朝廷授予他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职。

高祖将要到邺都,当时在襄州的安从进已表现出要谋反的迹象。和凝说:“高祖您要到邺都去,安从进必然乘机反叛,您看该怎么办?”高祖说:“你看该怎么办?”和凝回答:“先于别人采取行动的人,就能制服别人。请您写十几封诏书,先授给郑王,有急事就命令将领进攻安从进。”高祖认为这样非常好。这时,郑王担任开封尹,留下来不跟随高祖去邺,高祖就授给他诏书。高祖到了邺,安从进果然谋反,郑王就以诏书命令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人征讨安从进。安从进认为高祖刚刚去邺,没料到晋兵会迅速出动,行军到花山,遇见李建崇等人的军队,以为有神灵相助,于是败逃。出帝即位,加授和凝右仆射。一年后,免掉他的平章事官职,升为左仆射。

后汉高祖时,授他太子太傅,封为鲁国公。显德二年去世,终年五十八岁,朝廷追赠他侍中。

和凝喜欢装饰车子和章服,写文章把多作为富有,有一百多卷的集子,曾经自己刻板行印于世,有识之士多批评此事。但他天性喜欢做善事,喜欢表扬后起的文士。唐代旧例,主管贡举的官吏在录取进士时,以自己当年及第的名次为最尊。和凝考中进士时的名次是第五,后来他主持贡举,就选中范质为第五名。后来范质做到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都与和凝相同,当时人以此为荣耀。

3 江天一传文言文答案

题目,每个都不一样的,先给你译文: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抚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天一虽因为是文人而出名,但是却深刻沉着,足智多谋,特别受到同郡佥事金声的赏识。在那个时候,徽州一带盗匪很多,江天一便辅助佥事金声,用军队的办法团结组织乡里的年轻人,作好防守的打算。适逢张献忠攻破了武昌,总兵官左良玉向东逃跑,他部下那些广西土司的军队在半路上发生叛乱,所经过的地方放火抢劫。将要到达徽州时,徽州人非常震惊恐惧。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抵抗,把这件事委托给了天一。天一佩腰刀,裹头巾,黑夜里骑着马,率领一批勇士奔跑了几十里,与叛乱的广西土司军队在祁门进行激战,杀死了叛兵

黄宪文言文答案

1 任末好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