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求杜月笙帮忙,杜月笙办完之后,为何亲自上门感谢章太炎?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3浏览:3收藏

章太炎求杜月笙帮忙,杜月笙办完之后,为何亲自上门感谢章太炎?,第1张

章太炎求杜月笙帮忙,杜月笙办完之后,为何亲自上门感谢章太炎?

帮人真正的高智商、高情商的表现是:对方帮了你,他还让你感觉是他需要帮你,而不是你求他帮你,这种帮助,带来的效果则截然不同。

章太炎亲自给改名的上海大亨杜月笙

杜月笙之所以帮助章太炎之后,反而亲自上门感谢章太章,就是他的这种高智商、高情商表现。

对于上海滩三大亨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人们是这样评价的: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可见,杜月笙会做人,天下皆知。

敢骂慈禧、光绪帝的“章疯子”章太炎

我相信,章太炎做的这些事,都是发自他内心而自然而然的事情,绝不可能是违背自已的心意而“不得已而为之”,更非对一个上海青帮头领行“溜须拍马”之事,章疯子为了自已那副傲骨,可是经常连命都不惜的啊!

在前清,他可是公然骂过光绪皇帝“载湉小丑”的人;

公然骂过慈禧太后“不过先帝一遗妾耳”的人;

他更是一个重骨气如千金、视王侯如粪土的人。

能够让章太炎为他如此“煞费苦心”,只能说明一点:杜月笙真正是做人做到了家。

事情的经过如下:

经过清末、民初那段疯狂岁月,章太炎晚年定居苏州,做学问,养天年。当时,他一个侄儿在上海在法租界与人发生了房产纠纷,到了十分难堪的境地,无奈之下,请求这位名动天下的伯父帮忙。但章太炎名声再大,手也没法伸到上海的法租界去干预,但侄儿的事,又不能不管,他忽然想到了杜月笙,就写了一封信给杜,请他帮忙。

杜月笙一向敬重文人夫子,对章太炎尤其敬重,接信后立马使人使钱使关系,让争执双方都得到了一个无法拒绝的结果,事情办得妥妥的。

事情办妥之后,杜月笙不是坐等章太炎的感谢,反而亲自到苏州章太炎住处,当面报告处事经过和结果,身着长衫的杜月笙和章太炎一谈甚欢,杜月笙知道章太章虽为学界泰斗,囊中却有些羞涩,生活上颇为见肘,临行,他又不动声色地在茶杯下塞了一张2000银元的银票。

章太炎的嫡传弟子鲁迅

还不止此,以后,杜月笙还每月给章太炎寄钱,定期接济这位两袖清风的国宝级大师。

这一系列的表现,纵然是孤傲狂狷如章太炎者,也不能不接纳其人,而欣喜其人了,最后因为感动而为杜月笙改名、写记、修谱,便是一件顺理成章且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所谓“杜月笙会做人”,由此可见一斑。

在上海滩三大亨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金荣会赚钱,张啸林会杀人,杜月笙会做人。"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张啸林终究不过是一个杀人越货的亡命之徒,而黄金荣一生为了金钱奋斗,最后沦落到扫大街的地步,只有杜月笙留下了真正意义上的"上海滩"传奇。

在"青帮三大佬"中,人们对杜月笙的评价无疑是最好的,而杜月笙以及其后人的结局也无疑是最好的,这与杜月笙的做人准则是分不开的。

"我从不做锦上添花的事,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是杜月笙一生的信条,但这位"上海滩教父"在临终前还是做了一把"借花献佛"的事情。

公元1949年,杜月笙决定移居香港,此时的他已经进入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他手上仅剩下10万大洋,以及一箱子欠条。

按照江湖的规矩,"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更何况这还是青帮大佬的钱。但杜月笙在临终之前做了一件令人诧异的事情,他将自己的门徒陆京士等人召集到身边,并且当着自己家人的面,要求他们将箱子中所有的欠条全部烧掉。

杜月笙的家人和门徒哪里见过这个阵势,他们还以为杜月笙是病糊涂,因此出言阻拦,但杜月笙用微弱的声音发出了怒吼:"这是在救你们的命!"

眼看杜月笙动了真怒,他的家人和门徒只能乖乖照做,杜月笙的儿子随手从箱子里拿出一张欠条,上面写着"欠黄金500根",由此可见,这一箱子欠条的价值。

杜月笙的家人看着一张张价值不菲的欠条化为灰烬,因此忍不住对杜月笙说:"为什么要烧掉啊这些都是当年真金白银借出去的,现在我们生活得如此落魄,难道不应该要回这些钱吗"

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杜月笙看了家人一眼,然后说了这样一番话:"这些欠钱的人非富即贵,他们到现在都没有还钱,你们以后上门讨债,哪还能讨到好果子吃!大恩如同大仇,你们以后就明白了!"

在这件事情发生后不久,杜月笙就病逝在香港,时间是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的离世引起了香港以及内地的剧烈震动,当时就有许多人要求要给杜月笙写传记,在诸多报社、以及媒体人的共同举荐之下,当时颇为著名的文人章君榖执笔为杜月笙写传记。

杜月笙是非典型非正面的人物,他不像其他的军政商界大佬们一样,大部分的事情都有些见不得光,毕竟杜月笙本人是青帮出身的烟土生意大佬,同时他的手上也沾着不少人的鲜血。更为重要的是,杜月笙以及他的门徒大都是目不识丁的江湖人,他们从未给自己留下任何文字记录。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杜月笙一生的行迹还是出现在了公众的面前,《杜月笙传》记录了杜月笙人生的基本轨迹。杜月笙一生以"会做人"著称,他事实上也是中国江湖哲学的高超运用者,不仅当时的江湖人士亲近他,就连许许多多著名的军阀,乃至是名士学者都相当尊重他。

大军阀黎元洪曾经亲自为他撰写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尺五天",他将杜月笙与春申君相提并论。而名士黄炎培更是每个月都能领到杜月笙500大洋的生活费,章太炎更是因为个人的琐事直接求助过杜月笙。

可以说,杜月笙在当时是结交满天下的豪杰,即便是以清高和狂傲著称的名士文人,也不得不对这个几乎是亡命天涯的青帮大佬心悦诚服。杜月笙一生都没有上过一年学,但是他却深刻地掌握了江湖上形形色色的规则,并且整理出了一套属于他自己的江湖哲学,这些人都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杜月笙是近代史上的一个非正面人物,他青帮大佬的江湖身份使得他注定很难登上大雅之堂,但"仗义每多屠狗辈"确实是一种客观事实。

杜月笙在临终之时,能够毅然决然地烧毁别人欠自己的欠条,他超前的眼光以及宽广的胸怀便是无人能及的。

他一生信奉的是"雪中送炭"的江湖哲学,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将自己的恩情无限放大,但在临终前他又用了一次"锦上添花",他知道属于自己的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他杜月笙已经不再是制定江湖规则的人!

杜月笙为他的家人和门徒最后打算了一次,随后便撒手人寰,从此以后,这个江湖上再也没有大佬!没有大佬的江湖,注定只有小混混当道!

想当年,杜月笙真是上海滩叱咤风云的人物,比发哥演得许文强都嚣张,靠着烟土和赌坊起家,创建了三鑫公司,坐上了青帮老大的位置,以会做人见长,广结善缘,与军统的特务头子戴笠称兄道弟,和老蒋有着神来之交,无论在商界、军界、政界都占一席之地,在民间也很有威望,是个在上海滩谁都要给他三分薄面的人物,有人称他是上海滩土皇帝其实也不算夸张。

杜月笙原本就是个小混混,后来投在黄金荣门下,成了黄金荣不入流的小弟,能够后来者居上,坐上请帮头把交椅,有能力有眼界是肯定的,更重要的是情商高,会做人。达官显贵有事要帮忙,朋友有难要出手,连不认识的老百姓求到了他头上,他都会施以援手,当然在上海滩,只要杜先生出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在众人追崇杜月笙,争相与之交好的时候,也有些人对其不屑一顾,其中就包括章太炎。

章太炎是当时的反清进步人士,也是有名的学者。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国家日益危机,章太炎深受刺激,毅然离开安乐的家乡,走上了文人救国之路。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传播救国改革的思想,受国人瞩目,引得万人敬仰,称其为国学泰山北斗。

文人嘛都有傲骨,尤其都是泰山北斗级别的了,自视甚高,不喜欢趋炎附势,看不起政商界的名流,更不会将杜月笙这种地痞流氓放在眼里。

反观杜月笙完全是不同态度,他没读过什么书,地地道道的混混出身,成名之后却总喜欢穿一身长褂,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俨然一副读书人的打扮。他内心是向往读书人的,对于章太炎这样的文人,他是很想结交的,派人送了几回拜帖,可都吃了闭门羹。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章太炎侄子身上,章太炎的侄子在上海得罪了人,被抓进了监狱,章太炎虽然名声在外,可是在军政界没有路子,只能干着急,许多当权者都是他抨击的对象不踩一脚就算好了,别提帮一把了,后来有人建议他去找杜月笙帮忙,在上海没有杜月笙摆不平的事情,而且杜月笙乐善好施,应该会帮忙的。

章太炎想到之前几次回绝了人家,如今有求于人,恐怕人家不会帮忙,不过事态紧急也顾不得面子,姑且一试,便给杜月笙写了一封书信,告知原委,请他帮忙。

杜月笙接到信,不但没感到生气麻烦,还很惊喜,迅速地摆平了章太炎侄子的事情,让他安全回家了。

不久之后,杜月笙还亲自登门拜访,向章太炎叙说事情始末,与章太炎聊聊人生际遇,态度谦恭,章太炎看着温文尔雅的杜月笙有种错觉,这哪是流氓地痞,简直就是个谦谦君子嘛,对他的态度大有改观。

那次两人相谈甚欢,为了表示感谢,章太炎应杜月笙的请求替他改了个名字,章太炎起了一个“镛”字,将乳名“杜月生”改为“杜镛,号月笙”。杜月笙对此是很得意的,他一直想摆脱自己白相人的身份,如今有章太炎的加持,感觉自己又向文化圈迈进了一步。

杜月笙临走前,还在章太炎家的茶壶下偷偷放了两千块钱,当时时局动荡,章太炎这些闹革命的文人日子都不好过,赚不到钱还要四处用钱,章太炎的日子确实很窘迫,杜月笙的钱能帮章太炎解决不少困难,还顾全了他的面子,章太炎对此感动不已。此后,杜月笙都会定期派门人去给章太炎送钱,说接济不好听,就说是支持他的事业吧!

此后二人一直相交,杜月笙过生日时,章太炎还亲自写了贺寿对联相赠。

要不说杜月笙会成功呢,这份气魄与周到就是常人不及的,大佬就是大佬,多年之后还可以做我们职场处事的楷模。

杜月笙有句话,叫刀切豆腐两面光,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能够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看看杜月笙接触的那些人,三教九流,不少跟杜月笙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甚至有利益利突,但最终都跟杜月笙成为了朋友。

比如王亚樵。

王亚樵是斧头帮帮主,暗杀政治的大哥大,看谁不顺眼,就要拿斧头砍人,曾经刺杀过蒋介石、汪精卫、日本大将等人。可以说,没有他不敢杀的人,只存在他想不想杀你。

而王亚樵在上海混,自然跟杜月笙产生了交集乃至冲突。

当年,王亚樵因为上海轮船招商的事跟杜月笙起冲突。张啸林建议找机会杀掉王亚樵。但杜月笙觉得此计不行,因为王亚樵手下众多,而且都是亡命之徒,要是杀了他,就等于跟数百人结仇。杜月笙的意见是退一步,让出一些利益,然后结交王亚樵这个朋友。

讲数的时候,王亚樵带着一帮兄弟来,杜月笙就只是跟张啸林还有黄金荣来了,其实就透露出一个意思,他跟王亚樵不比狠,不比人数,只比大家的面子。

这样,两方握手言和。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人跟杜月笙成为了朋友,任何人到了上海滩,只要有点名气的,杜月笙都给予帮助甚至接济,什么戴笠、张学良等等。那杜月笙的面子当然越来越大。

说一下章太炎,此人是学术界的泰斗,他是怎么认识杜月笙的呢?

就是平事。

章太炎的侄子在英租界出了事,章太炎虽然是大师,连梁启超都瞧不起,但大师也有短板,社会上的事搞不掂,最后找到了杜月笙。

杜月笙没提任何条件,就帮章太炎把这事给平了。平了之后,还专程上门拜访章太炎。这当然让章太炎感到十足有面子。

要没前面帮忙这事,杜月笙就是拿着银票上门,人家也未必理。但帮了忙,还来送礼这就不一样了。

二来,杜月笙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他对文化人很尊敬,对章太炎也很客气,两者之间,一个是文化人,一个是江湖人,但骨子里很对味,就此成为了朋友。

章太炎就此成了杜月笙这个江湖皇帝的国师,替杜月笙找祖宗,往上找到了北宋名臣杜衍。等于用文化给杜月笙装点门面,替杜月笙修祖谱,还帮杜月生改成了杜月笙。

杜月笙修祠堂,章太炎专门写文章《高桥杜氏祠堂记》,里面把杜月笙夸上天了。

因为正是因为当时章太炎有求于杜月笙,这才给了杜月笙一个进入文化界的机会,而杜月笙当时一直都想要进入文化界,在某种方面上章太炎也算是帮了杜月笙一个大忙,所以当时虽然是章太炎去求杜月笙办事,最后却是杜月笙去感谢章太炎。

杜月笙是一个黑社会老大,他当时在社会上是非常有名的,但是杜月笙一直都想进入文化界,但却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机会。章太炎是文化界中的一个非常厉害的人,虽然杜月笙当时一直都在社会上混,但他打心底里是非常敬佩文人的,想要和文人们打交道,而章太炎就是他经常宴请的一个文人,但在刚开始的时候,章太炎觉得杜月笙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他是非常不喜欢和这样的人打交道的。

章太炎有一个侄子,他的侄子就是在江湖上混的,但是因为他的年少无知,得罪了上海江湖上的一个人,而当时章太炎又没有在上海,所以这件事他就没有办法帮他的侄子解决,这个时候他就选择去找杜月笙,希望杜月笙可以帮助他解决这件事情,然后章太炎就给杜月笙写了一封信,希望杜月笙能够看在他的面子上去帮自己的侄子。

杜月笙收到章太炎的信之后,立马帮他去办了这件事。而杜月笙是一个情商非常高的人,他知道那些文人是不屑于跟他们这些没文化的人打交道的,但是亏欠他人情就不一样了,然后杜月笙就带着礼物去拜访章太炎,而通过这件事之后,章太炎觉得杜月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交的人,所以章太炎和杜月笙就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两个人的关系也就变得越来越好了,而借助了这些事情,杜月笙也终于能够迈入文人的行列当中去了。

上海皇帝

三大亨里,要说名头最响,声望最高,实力最强,非杜月笙莫属,他是中国近代史里相当传奇的一个人物,有“三百年黑帮第一人”和“上海皇帝”之称。

从水果小贩到黑帮老大,从小混混到企业家,从流氓地痞到社会名流,杜月笙是如何做到黑白两道通吃,商界政界无往不利的呢?他都有些什么过人的本领呢?

杜月笙语录

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 人面,场面,情面。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生于1888年,江苏川沙人,早年父母双亡,年少时以卖水果为生,有高超的削梨手艺,故有两个绰号,一个是“水果月笙”,一个是“莱阳梨”。

14岁时,杜月笙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经陈世昌介绍,进入黄金荣的黄公馆打杂,在黄金荣妻子林桂生生病期间,他因尽心尽力服侍而获林桂生赏识,推荐给黄金荣重用。

通过一系列事件,杜月笙逐渐取得黄金荣的信任,让其负责经营赌场“公兴俱乐部”,由于他善于结交,极具手段,从此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他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生意,开设赌场,大量聚敛钱财,广交名士,不断提高社会地位。

民国总统黎元洪下台后,流落于上海,杜月笙热情款待了他,有感于杜月笙的义气,黎元洪秘书长饶汉祥为他撰写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这副对联他很喜欢,挂在家中客厅两楹之上,因此有人称他为“当代春申君”,此语虽有吹捧之嫌,但也说明他待人处世确有一套,下面几个故事,足以说明这一点。

脾气

一般人飞黄腾达后,都特别忌讳早年落魄的历史,有人提起就会愤怒不已,杜月笙是个例外。每次回故地,都有一帮乞丐围着他,扯开嗓子大叫:“莱阳梨,给点钱!”杜月笙从不生气,反而叫手下多给点。

顾嘉棠是杜月笙手下的好兄弟,一直跟随杜月笙打天下,有外人时,他对杜月笙毕恭毕敬,但私下里,他却总爱拿杜月笙打趣,拿水果送到杜月笙面前:“削一个。”杜月笙总是笑着接过去,从没丝毫不快。

有一次,杜月笙到军阀范绍曾家做客,当时满屋子的人,他一时手痒,拿起一个梨和水果刀,转眼间就将一整只梨皮呈螺旋形削下。有客人看得惊讶,赞叹说:“杜先生,你这削皮的本领真了不起啊。”

杜月笙淡淡一笑:“老兄,亏你还是外面跑的人,我是卖水果出身的,你竟然不知道?”

杜月笙语录

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黄金荣与杜月笙基本没发生过利益冲突,唯一一次是在黄金荣退休之后,黄的门徒陈培德犯了案子,被关进淞沪警备司令部。碰巧逮捕陈培德的是杜月笙的门生,这下黄金荣不高兴了,一口咬定杜月笙故意扫他面子,怒气冲冲地要召见他。

第一时间赶到黄家后,杜月笙见一堆人守在黄的身边,可黄却全然不理他,只自顾自地抽大烟。黄不说话,杜只能乖乖站在一旁一声不吭。

等三筒大烟抽足,黄金荣总算开腔了:“我也老了,愿打愿杀随你们的便。”杜月笙接过话:“您老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哪个敢违抗呢?”黄东拉西扯支吾了半晌,最后才高声吼道:“陈培德犯了什么错?”

这一声吼,把杜月笙吼愣了,陈培德是谁?这种发生在最底层的小事,哪里值得他去关注?但他二话不说,马上跑到门边打电话,安排手下去息事捞人。虽然是被冤枉的,但整个过程,杜月笙一直和颜悦色,不曾皱过一丝眉头。

识人

大律师秦联奎未成名前,托朋友朱如山带他去杜公馆见识一下,进去后看到别人在推牌九,一时手痒,赌了几把,转眼就输了四千大洋,结清赌帐后,他黯然离开,懊恼的表情被杜月笙瞅个正着。

待他走后不久,杜月笙便问朱如山:“你带来的这位朋友,是做啥事情的?”朱如山如实相告,他叫秦联奎,是个开业不久的小律师,原本只说来看看热闹,没想他会下注输钱。

杜月笙把那张四千元的庄票递给朱如山,说:“当律师,用心血,摇笔杆,逞口舌,能有几个钱好赚?我实在不想赢他的钱,请你替我退还给他。”收到钱后的秦联奎十分感激,从此成为杜月笙的头号法律顾问。

杜月笙语录

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国学大师章太炎晚年在苏州讲学,原本没打算结识杜月笙,但他居住在上海租界的侄子与人发生纠纷,他名声虽大,但无权无势,无能为力,只好拉下脸求杜月笙帮忙。

杜月笙没啥文化,却一向尊重和仰慕知识分子,他帮章太炎的侄子摆平了纠纷,事后又亲自到苏州拜访章太炎,向他报告调解过程和结果,临走时,杜月笙悄悄将一张两千银元的支票叠成方块,压在茶杯底下。

在送了一笔厚礼的同时,又顾全了大师的面子,杜月笙此举让章太炎感动不已,从此对杜另眼相看,他不但引经据典,将“杜月生”改名为“杜镛”,号“月笙”,并亲笔为其修订家谱,将出身卑微的杜月笙变为名人之后。

口碑

1930年,法商水电公司员工罢工,法国驻上海领事请杜月笙出面调解,杜月笙说:“工人薪金每月要加5角,罢工期间的工资要照付。”法商公司答:“罢工期间工资可以照付,但薪金只能增加4角。”杜月笙说:“好,那就说定了。”

没想到复工条约签订后,法商公司却临阵赖账,只答应每月增加工资四角的条件,却不肯支付两千三百多工人罢工期间的工资,工人群情激愤,眼看复工就要流产,杜月笙说:“罢工期间的工资,法商公司不付的话,全部由我来付。”

为此,杜月笙足足支付了30万大洋,但“杜先生”的口碑,也由此深入民间。

杜月笙语录

做事要刀切豆腐两面光。

有一年,金融巨子陈光甫的商储银行遭挤提,他向国民政府财政次长钱新之求助,钱新之让他去找杜月笙,当晚陈光甫来到杜月笙府上,杜月笙对陈光甫只说了一句:“明早开门之前,商储银行见。”

次日上午,商储门口来了一队小汽车,为首的一辆牌号是“7777”。上海人人皆知这是杜月笙的车。杜月笙跨出车门,申报存款三百万元。见杜先生来存钱,挤兑的客户顷刻散去。杜月笙只亮了个相,一场金融灾难便平息了。

处世

孟小冬,人称“冬皇”,大名鼎鼎的京剧名伶。几次与名满天下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唱对台戏,让梅兰芳顿生爱意,梨园同行,惺惺相惜,不久二人便喜结连理。

北平肄业学生王惟琛,是孟小冬的超级脑残粉,因梅兰芳娶了他深爱的女人,怀恨在心,携枪闯入梅家刺杀梅兰芳未果,却误杀了梅的朋友张汉举,事件轰动全国,孟小冬难承压力,加上被梅兰芳原配福芝芳多次欺辱,孟小冬终下决心与梅分手。

几年之后,在杜月笙四太太,也是她的好姐妹姚玉兰牵线做媒下,孟小冬到上海跟了一直仰慕她的杜月笙。1949年,杜月笙60大寿,梅兰芳专程赴上海唱堂会祝寿,街坊们纷纷打趣,不知道杜月笙会不会将孟小冬还给梅兰芳?

**《梅兰芳》里,章子怡饰演的孟小冬

1950年,杜月笙准备带全家赴法,掐指算了算,一共要办27张护照,这时,孟小冬在旁边说了一句:“我跟着去,算丫头还是算女朋友呀?”

杜月笙一愣,当即宣布尽快与孟小冬成婚。结婚那一晚,孟小冬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一生傲气的她,最终也算是有了真正的归宿。

想看杜月笙和孟小冬之间的故事,可以看**《上海皇帝之岁月风云》,想看梅兰芳与孟小冬之间的故事,可以看**《梅兰芳》。

杜月笙语录

我的处世之道,尽在一个诚字!

吴开先担任国民党上海负责人时,杜月笙多次托人请他吃饭,但吴看不起杜,每次都拒绝了他。因为请的次数多了,有时实在找不到借口,就先答应后爽约。即使这样,杜月笙依然没有放弃,照样三天两头托人请他。终于有一次,吴被缠不过,横下心来,决定赴约。

这一天,吴开先准时出现在杜家,大门口,杜的总管万墨林正毕恭毕敬地等候;二道门,杜的头号法律顾问秦联奎毕恭毕敬地迎候;到内厅,杜月笙一身长衫,满面春风,见吴进门,起身相接。

看到杜月笙礼数如此周全,吴开先不由心想:前几次答应来时,他们也曾这样等过我吧?试想三人等了又等,盼了又盼,最后没等到人,该有多失望?于是,抱愧之情油然而生。

杜月笙说的第一句话是:“老早就想约吴先生过来坐坐,却因为我这里总是人来人往,实在太忙,所以一直拖到今天。”似乎吴开先此前多次爽约的事,根本没发生过。吴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只好含糊说道:“岂敢岂敢。”

此后,两人成为生死之交。

临终

1949年解放前夕,国共双方都在争取杜月笙,一边让他留在上海,一边让他过去台湾,但两边都被杜月笙婉言拒绝,他选择了去香港。

两年后,在香港的杜月笙病入膏肓。处置遗产时,身边仅有11万美元。遗产分配如下:每个太太拿1万美元,儿子拿1万美元,没出嫁的女儿拿6000美元,出嫁的拿4000美元。

然后他让大女儿杜美如打开家里的保险箱,保险箱里装着满满的借条。最少的一张是5000美元,最多的一张是500根金条。杜月笙一张一张全部撕掉,子女们非常不解:“为什么要撕了?”

杜月笙说:“我不希望我死后你们到处要债。”沉默了一会,他又说道:“借出的,表面是钱,实际是人情,感恩的,永远会记得我们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去要账,可能换来牢狱之灾。”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病逝,终年63岁,他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希望了,可你们还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PS:感谢从良匪兵提供资料!下回最后一个,张啸林。

  章太炎传略

  章太炎,名炳麟(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馀杭人。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死后被释放。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愤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

  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内容,主要表现在《訄书》中,认为“精气为物”,“其智虑非气”;宣称“若夫天与上帝,则未尝有矣”,否定天命论说教。其思想又受佛教唯识宗和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影响。随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思想上渐趋颓唐。

  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关于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订孔》等。

  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1、杜月笙的“体面”:就是做事恰如其分,不可失了身份,

杜月笙讲过:“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中年后的杜月笙为人处世谨慎小心,比年轻时少了一分咄咄逼人的霸气。

2、杜月笙的“情面”:情面,就是私人之间的情分和面子。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好面子,“不给面子”这句话,有时要压死人。

杜月笙讲:“钱财用得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1930年代以后的杜月笙,越来越以地方绅士的身份期许,稳定地方,参与公益,助力教育,主持公道,某种程度上,杜的确已脱胎换骨。

3、杜月笙的“场面”:场面,就是排场,成名后的杜月笙,非常讲究人生的场面。

1931年举行的杜家祠堂落成典礼,是杜月笙一生摆的最大的场面。除了杜祠落成典礼外,最能体现杜氏之场面的,是他的兼职。鼎盛时期的杜月笙身兼70多个企业、银行、公司的董事长、理事长,可谓风光无限,够场面了。

扩展资料

杜月笙的人物评价

杜月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成为了现代实业家、社会名流与地方领袖,成为当时活跃的政治风云人物。

杜月笙有过人的投机沾营本领与玩弄权术的狡诈,对前清遗老、军阀政客、党国高层、社会名流,乃至金融工商巨子,无不执礼甚恭,倾力结交。

而蒋氏高层如孔祥熙、宋子文、戴笠等,无不结为杜氏豪门密友。杜月笙心里一直对文化向往和敬畏,发迹后与文化界甚密,能在知识界、文化界也周旋得游刃有余。

参考资料

人民网-《人生需要吃好“三碗面”》

章太炎求杜月笙帮忙,杜月笙办完之后,为何亲自上门感谢章太炎?

章太炎求杜月笙帮忙,杜月笙办完之后,为何亲自上门感谢章太炎?帮人真正的高智商、高情商的表现是:对方帮了你,他还让你感觉是他需要帮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