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吏于成龙简介及详细资料
剧情简介
清康熙年间,新任福建按察使于成龙(尚长荣饰)到任后,发现前任官员草菅人命,造成了一起所谓“通海通匪”的冤假错案,使当地上万平民锒铛入狱,乃至田园荒芜、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
要改变现状,必须重审旧案,开释无辜,同时减轻民众军粮徭役的沉重负担,促进生产发展。于成龙不顾自身安危,运用种种计谋,向驻节福建、权倾朝野的康亲王(关栋天饰)坦诚进言,与骄横偏执、心理阴暗的勒春(齐宝玉饰)、喀林(陈宇饰)等官僚周镟斗法,拯妇孺老弱于水火,救受害无辜于囹圄,终于以其刚正直拗的人格魅力和清廉俭朴的操守,感化了康亲王及一应同僚,战胜了重重困难,使一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于成龙再一次因政绩卓著而升任直隶巡抚,依依难舍而踌躇满志的他悄然踏上新的旅程 。
演职员表 演员表 演员 角色尚长荣
于成龙
关栋天
康亲王
夏慧华
邢氏
齐宝玉
勒春
任广平
山牛
查思娜
翠妹
王小砖
翠妹娘
许锦根
邓雨轩
陈宇
喀林
刘长江
阿福
刘少军
戈什哈
职员表 出品人 任仲伦、孙重亮 制作人 黎华 监制 许朋乐、单跃进 导演 郑大圣 副导演(助理) 苏浩琦 编剧 梁波、戴英禄、黎中城、王涌石 摄影 王天麟、钟铖 配乐 高一鸣高一鸣 尤继舜 龚国泰 潘国醒、尤继舜、龚国泰 剪辑 陈晓红、蒋爱萍 道具 袁林根、何旭峰、段青竹 美术设计 李涛、黎咏华 造型设计 翁丽君 服装设计 张敏、周忠根、许晶晶 灯光 顾勇敏 录音 葛伟家、吴本春、浦宏亮、秦明 剧务 白佳琦 场记 马云 布景师 秦枫演职员表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尚长荣 饰演 于成龙
新任福建按察使,清贫廉洁、胸襟坦荡、刚正不阿。他到任后,发现前任官员草菅人命,乃至田园荒芜、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于是改变现状,重审旧案。
关栋天 饰演 康亲王
驻节福建,权倾朝野。被于成龙的人格魅力和操守所感动,与官僚周镟斗法,战胜了重重困难,使一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齐宝玉 饰演 勒春
福建官员,骄横偏执、心理阴暗,在福建制造了一起所谓“通海通匪”的冤假错案,致使当地上万平民锒铛入狱,民众军粮徭役沉重,而后设计陷害于成龙。
夏慧华 饰演 刑氏
于成龙之妻,远在山西吕梁山里,与于成龙离别十八载,夫妻感情深厚,却只能思念度日。
一,周劭《中国明清的官》一书中记载,于成龙只是明末的一个贡生,并非清朝的进士,这样的人能成为封疆大吏,可以说绝无仅有。
二,有《于清端政书》,又名《政书》。本书为《四库全书》收录,这不是容易的。
三,今人朱其超氏作《于公传》,对於于成龙事迹有比较生动而详尽的记载。
四,《清史稿·于成龙列传》
大家对于成龙都非常熟悉,被康熙皇帝称作是清官第一,而于成龙的事迹也被央视搬上大屏幕进行了演绎,今天小编就想带大家领略一下于成龙在官场上的具体作为。
首先是在康熙八年于成龙被提拔成为了湖广的黄州府同知,在黄州府岐亭政这一带,因为盗贼非常猖獗严重影响了地方居民的安定和正常生活,于成龙上任之后就开始治理盗贼。为了能够获得剿贼的胜利,于成龙亲自进行访查,扮作田夫或者是乞丐到村落和田野间进行调查,从而在对当地的盗贼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之后还在衣服里面放置了一个布袋,专门用来记录盗贼的名单,最终获得了缴贼的成功。
其次是在康熙13年,麻城县因为发现了伪扎所以知县就大肆抓捕群众,使得县里面的百姓夜不能寐。因为于成龙深受百姓的信赖,所以就被请出来主持大局,于是,于成龙就以招抚作为方针,在查明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发出了安民告示,让绝大多数的百姓都能够安心回家,随后事态很快就缓和了下来。之后,于成龙又冒着吧生命危险进入到了山寨中说服了发动暴起的人,但是当于成龙被调走之后,暴乱又被发起。于成龙制定了绝不放弃黄州并且主动进行围剿的策略,最后战斗获得了成功,也当众抓住了发起暴乱的首领。
最后,还有一次,于成龙被调到了非常荒僻的广西。虽然家人一直反对,但是于成龙还是依然前往,去到之后发现非常贫穷,大多数的屋子都是茅草房,就连县衙都破烂不堪。但是,于成龙却在这个地方待了三年,经过于成龙的治理后,罗城变成了一个崭新的城市已经不见当初荒凉的景象,反而呈现出百姓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新景象。这个突出表现也让于成龙被提拔,成为了广西省唯一的卓异。
于成龙是汉人,官至两江总督。
两江总督在清朝前期没有品级,跟明朝一样,担任总督的官员的品级,取决于其寄衔。于成龙的两江总督全称是“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江南江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操江”,所以“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就是其寄衔。康熙9年到雍正8年,汉人兵部尚书为正二品,右副都御史为正三品。所以于成龙的两江总督是正二品。
另外,于成龙去世后,清廷追赠其为光禄大夫(正一品)、太子太保(从一品),这些都是荣誉性质的封赠。
1、康亲王是康熙什么人。
2、康熙王朝的康亲王是谁。
3、康亲王叫什么。
4、康亲王是谁的儿子。
1康亲王是康熙皇帝的堂兄。
2康亲王是爱新觉罗杰书,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曾孙,清朝宗室、重要将领,为清代六大亲王之一。
3顺治六年,袭爵封为郡王。
4顺治八年,加封号为康郡王。
5顺治十六年,因其伯父巽亲王满达海被追论前罪,最终被追夺谥法及碑文,降爵为贝勒。
6满达海之子爱新觉罗·常阿岱亦因父罪而被降爵为贝勒,礼亲王一系的铁帽子王爵位由杰书承袭为康亲王。
7杰书是康熙一朝著名的八旗将领,正白旗都统,正南大将军。
8康熙十三年,杰书为率军前往浙江,剿耿精忠。
9康熙十五年,杰书兵进浙江,直捣福建,耿精忠大势已去,亲自到杰书军前投诚。
《于成龙》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于成龙》人物故事小传
于成龙(公元—1684年),字北溟,山西永宁人。明崇祯间副榜贡生。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授广西罗成知县,县大治。迁四川合州知州,清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署武昌知府,讨吴三桂等叛军。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迁福建按察使,遇疑狱,判决明允,案无淹滞。荐廉能第一,迁布政使。擢直隶巡抚,戒州县私加火耗馈遗上司。迁江南江西总督。他经常微服私访,察民间疾苦,吏贤或不肖。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二十三年,卒于官,民罢市聚哭。家家绘像祭祀。谕称:“天下廉吏第一”。谥“清端”。
〔正史〕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明崇祯间副榜贡生。顺治十八年,谒选,授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①,瑶、僮犷悍,初隶版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邻瑶岁来杀掠,成龙集乡兵将捣其巢,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民益得尽力耕耘。居罗山七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疏鹾引,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
康熙六年,近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余,正赋仅十五两,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岐亭故多盗,白昼行劫,莫敢谁何。成龙抚其渠②彭百龄,贳罪,令捕盗自赎。曾察知盗所在,伪为丐者,入其巢,与杂处十余日,尽得其平时行劫状。乃出呼役械诸盗,具狱辞,骈缚坑之③,他盗皆远窜。曾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纵迹得之,民警服。巡抚张朝珍举卓异。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三桂散伪扎遍湖北州县,麻城、大冶、黄冈、黄安诸盗,皆倚山结寨应三桂。妖人黄金龙匿兴宁山中,谋内乱。刘君孚者,曾为成龙役,善捕盗,亦得三桂扎,与金龙等结大盗周铁爪,据曹家河以叛。朝珍以成龙旧治得民心,檄往招抚。成龙诇知君孚虽反,众未合,犹豫持两端。兼程趋贼砦,距十里许止宿,榜示自首者免罪,来者日千计,皆贷之。先遣乡约谕君孚,降者待以不死。乃策黑赢往,从者二,张盖鸣钲④,迳入贼舍。呼君孚出见,叩头受抚,降其众数千,分立区保,籍其勇力者,督令进讨,金龙走纸棚河,与其渠邹君申往保山砦,成龙擒斩之。朝珍以闻,请复官,即擢黄州知府,上允之。
诸盗何士荣反永宁乡,陈鼎业反阳逻,刘启业反石陂,周铁爪、鲍世庸反泉畈,各有众数千,号东山贼,遥与湖口、宁州诸盗合,将趋黄州。时诸镇兵皆从师徇湖南,州中吏民裁数百,议退保麻城。成龙曰:“黄州,七郡门户,我师屯荆、岳,转运取道於此。弃此不守,荆、岳县瓦解。”誓死不去。遂集乡勇得二千人,遣贡冈知县李经政攻阳逻,得鼎业诛之。士荣率贼数犯,自牧马崖分两路来犯。成龙遣千总罗登云以千人当东路,而自当西路。令千总吴之兰攻左,武举张尚圣攻右,成龙力冲其中坚。战合,之兰中枪死,师少却;成龙策马冒矢石迳前,雇千总李茂升曰:“我死,汝归报巡抚!”茂升战甚力,尚圣自右出贼后,贼大败,生致士荣,槛送朝珍,遂进克泉畈。凡二十四日,东山贼悉平。十五年,岁馑,论言复起,成龙修治赤壁亭榭,日与僚吏啸咏其中,民心大定。会丁继母忧,总督蔡毓荣奏请夺情视事。十六年,增设江防道,驻黄州,即以命成龙。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时郑成功迭犯泉、漳诸郡,民以通海⑤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遇疑狱,辄令讯鞫。叛决明允,狱无淹滞。军中多掠良民子女设为奴婢,成龙集资赎归之。巡抚吴荐廉祚疏兴能第一,迁布政使。师驻福建,月征莝夫数万,累民,成龙白王罢之。
十九年,擢直隶巡抚。莅任,戒州县私加火耗馈遗上官。令既行,道府劾州县,州县即讦道府不得馈遗挟嫌。疏请严定处分,下部议行。宣化所蜀东西二城与怀安、蔚州二卫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二十年,入觐,召封,上褒为“清官第一”,因问剿抚黄州土贼状,成龙对:“臣惟宣布上威德,未有他能。”问:“蜀吏中亦有清廉否”成龙以知县谢锡衮,同知何如玉、罗京对。复谕劾赵履廉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旋赐帑金千、亲乘良马一,制诗褒宠,并命户部遣官助成龙赈济宣化等处饥民。成龙复疏请缓真定府蜀五县房租,并全蠲霸州本年钱粮,均报可。是年冬,乞假丧母,优诏许之。
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先后疏荐直隶守道董秉忠、阜城知县王燮、南路通判陈天栋。濒行,复荐通州知州于成龙等。会江宁知府缺,命即以通州知州于成龙擢补。成龙至江南,进蜀吏诰诫之。革加派,剔积弊,治事曾至达旦。好微行,察知民间疾苦、蜀吏贤不肖。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江南俗侈丽,相率易布衣、士大夫家为减舆从、毁丹垩⑥,婚嫁不用音乐,豪猾率家远避。居数月,政化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明珠秉政,尤兴忤。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督造漕船还京,劾成龙年衰,为中军副将田万侯所欺蔽。命成龙回奏,成龙引咎乞严谴。诏留任,万侯降调。二十三年,江苏巡抚余国柱入为左都御史,安徽巡抚涂国相迁湖广总督,命成龙兼摄两巡抚事。未几,卒於官。
成龙历官未曾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馋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是年冬,上南巡至江宁,谕知府于成龙曰:“尔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乃为不负”。又谕大学士等曰:“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加赠太子太保,荫一子入监,复制诗褒之。雍正中,祀贤良祠。
《清史稿》卷二七七
〔注 释〕
①瘴疠:毒气。②渠:首领。③骈缚坑之:捆绑活埋。④张盖鸣钲:打开伞盖,击打军钟。⑤通海:郑成功以台湾为据抗清,内地与之有联系者称“通海罪”。⑥丹垩:油漆与粉刷物。
〔相关史料〕
于清端成龙令罗城,拊循①残氓,悉除诸禁,诚意感人,民皆以田赋亲输清端手。或留数钱置案,问何意,曰:“阿耶不纳火耗②,不谋衣食,宁酒亦不买乎”清端感其意,留数钱,计得一壶而止。清端居罗城久,从仆或散去或死,罗人亦益怜之,每晨夕,集问安否,间敛金钱跪进,云:“知阿耶清苦,我曹供些少盐米费耳。”笑谢曰:“我一人,何须如许物,可持归易甘旨,奉汝父母,如我受也。”民怏怏持去。一日,闻其家人来,民大喜,奔哗庭中,言:“阿耶人来,好将物安家去。”又进金钱如初。又笑谢曰:“此去吾家六千里,单人携赀,适为累耳。”麾使去。民皆伏泣,清瑞亦泣,卒不受。比迁知合州,罗民遮道呼号曰:“耶今去,我侪无天矣。”追送数百里,哭而返。一眇者独留不去,清端问故,曰:“民习星卜,度公囊中赀不足行千里,民技犹可资以行也。”清端感其意,因不遣去。会*雨赀尽,竟藉其力得逞。
民国·徐珂《清稗类钞》第七册
公讳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三年以副贡知罗城县,年四十有五矣。临行,与友书曰:“某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罗城烟瘴地,官廨在丛箐间,插棘为门,虎白昼行庭中。公累土为几案,旁置爨釜一、盂一,召吏民从容问疾苦,皆感公至诚,益乐就,争输田赋。初,邻瑶岁率三四至,杀掠人畜,公严保伍,勒乡兵,将捣其巢。瑶惧自投,不敢复犯界,数遣子女问安。每春时,命两瑶舁竹舆行田野中,见力耕者,辄呼与语,相劳苦。民率妇子罗拜。或坐树下,与饮食笑语,欢如家人。公奖勤抶惰,民大劝。始至,从仆皆死亡,罗人怜公,间敛金钱跪进,云:“知阿耶苦,聊供盐米资。”公笑谢曰:“我一人何须此可持归市甘旨,奉若父母,一如我受也。”居数年,家人来,罗人则大喜,又进金钱如初。公仍贳之③。众泣,公亦泣。在罗城七年,招流亡,修学校,增陴浚隍,定昏丧之制,以卓异迁知合州。罗人遮道呼号,追送数百里。一眇者独留不去,公问故,曰:“民习星卜,度公橐中装不能及千里,民技犹可资以行也。”公竟赖其力,达合州。
州领县三,遗黎才数百人。正赋十五两,而供役繁重,府帖下取鱼,公曰:“民穷极矣!安所得鱼”卒不与,且极陈民困状,尽裁革之。一仆一羸马自随,贷牛、种,招集流亡,旬月间得户千计。再迁黄州同知,驻岐亭。地多幽壑汊湖,为盗窟,公捕得九人,大集诸父老曰:“能保后不为盗者,贳之。”保二人,其七人即诸父老前,取大索骈系,悉坑之。众股栗。又获巨盗彭伯铃,贳其罪,令捕盗自赎,无脱者。巡抚张公朝珍器之,举卓异。
吴三桂反。檄摄武昌府事,问御乱策,公言:“安人心,莫先下令停征。”张公已草奏,与公意合,遂尽以兵事属公。时大军云集,供亿皆叱嗟办,恶少凭禁旅为奸,公立置之法,白大将军申军令。甲士拥公哗,公不为动,徐敛去。谍指武昌大姓通贼,以藏兵器为征。公言:“巨室多避兵梁子湖,藏械备他盗,无足怪。”迹之,果无他。迁知建宁府,奏改武昌。大兵征岳州,檄造浮桥于蒲圻,贼聚至。公入城守桥,以山水暴涨圮,坐罢职。
会东山寇作,张公命讨贼。公请得便宜从事,许之。问需兵几何,曰:“前守蒲圻数人足矣。”先是,大冶贼黄金龙亡匿刘君孚家,君孚素黠猾,收召亡命,亦间为官吏擒盗贼,尝隶公岐亭役。至是,得三桂伪札,与金龙潜结周铁爪等,期七月起事。事泄,君孚恐,遂以五月反于曹家河,官兵为所败。公行次阳逻,侦知君孚虽反,众未合,遂直趋贼寨。未至,十里止宿,榜示胁从者,许自首免罪,过三日以从逆论。投首日千人。贼势孤,欲即降,惧诛。公遣一人持檄往谕,而自骑一骡,一人张盖,一人鸣钲前导,命行呼“太守来救尔山中人”。君孚匿后山,夹道伏枪弩数百。公疾驱抵贼舍,坐厅事,贼众环列。公问:“老奴安在”君孚旧隶麾下,故呼以昵易之。又问:“山中雨水、禾稼若何若良民,何为作贼取屠戮时方酷热,若父母妻子匿何所得毋苦耶”贼皆罗拜泣。公曰:“热甚,须少憩。”遂熟睡,鼾声如雷。移时寤,又谩骂:“君孚老奴,何为久不至客至,乃不设酒脯!”君孚初惧见绐,及是,出,叩头受抚,即日降其众数千。问:“金龙安在”曰:“在望花山。”即令导行。掩其不备,擒斩之。捷闻,张公持露布,语僚属曰:“人谓我不当用醉汉,今定何如”公常襄事秋闱④,大吏觞公,抵掌论时事,饮数十巨觥,吏人窃笑公酒狂,故张公及之也。
八月,复职,调黄州。甫抵任,湖北大乱,何士荣反永宁乡,陈鼎业反阳逻,周铁爪、鲍世庸反白水畈,刘启业反石陂,各拥众数千,号十万,逼趋黄州。时援军皆赴湖南,黄州吏民才数百,至不能备阍柝,或议退保麻城。公曰:“黄州,七郡咽喉也。弃之,则荆、岳瓦解矣。吾誓死不去。然坐困亦非策,当剿之。贼虽众,皆取士荣进止,先破士荣,余可不战下。”遂集乡兵,得二千人,别遣黄冈知县李继政擒鼎业。士荣已据黄土坳,遣把总罗登云、武举张尚圣迎击,前锋战少却,公疾驰抵尚圣营。日午,乡兵大集,有众五千,屯箔金寨,与贼对垒。诘旦,士荣率贼数万,分东西路来攻。东路贼少,登云领千人御之,而公率千总李茂升当其西,尚圣攻右,把总吴之兰攻左。战始合,之兰中炮死,贼斗益急,火燎公须。或劝少避,公叱之曰:“今吾死日也!敢言退者,斩。”遂鞭马直前,回顾茂升曰:“我死,可归报张公。”茂升恐失公,急发矢殪其大旗,军随进,茂升马被枪,弃马射杀二人,易马进战,复手刃数人,而尚圣自右山绕出贼后,夹击。贼大败,斩馘数千。士荣左臂断,就擒。登云击东路,亦追奔数十里。公得贼名籍,立焚之。乘胜至吕王城,众欲少憩。公曰:“破竹之势,不可失也。”方炊,覆釜以进⑤。公据鞍草檄驰谕:“有能擒贼献者,重赏;投诚者,待以不死;胁从归者,但闭门坐家;无军器,即从贼,概不追问;藏兵仗者,即良民亦诛死。”于是贼众闻士荣擒,名籍已毁,各解散。至白水畈,铁爪、世庸等欲趋保石子寨,公已遣人守隘,不得上,悉擒之。又分众平石陂贼,乃勒石岐亭,班师。自誓师至此,二十有四日,公以乡民数千破贼数万,不费公家丝粟,黄州平,时康熙十有三年十一月也。
《国朝先正事略》卷七
清端(清端:于成龙谥清端)。晚岁,或有以蜚语闻者,公心动。时熊文端(清人熊赐履的谥号。)罢相居江宁,一日,过文端舍,坐梧桐树下,语及之。文端曰:“公亦虑此耶大丈夫勘得透时,虽生死不可易,何况其他”公曰:“敬受教。”其明年,乞休弗许,再过文端,有忧色。文端厉声曰:“遂忘梧桐树下语耶”未几,公卒于官。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卷三
〔注 释〕
①拊循:安抚。②火耗:碎银熔铸为锭时的损耗。③贳之:赦免。④秋闱:秋季考试。⑤覆釜以进:毁坏炊具,以示决心。
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我还是愣了一下,于成龙,何许人也
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中,以廉洁著称的官员不算少,但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曾被康熙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
这里顺便提一下,清代历史上有两位叫于成龙的著名官员,一位便是本文的主人公,另一个于成龙(1638∼1700),字振甲,号如山,汉军镶黄旗人,后人又称他为"小于成龙"。
于大人在位期间也是一直竭诚的为人民服务,办实事,因此在当时也有很多人为他点赞。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是北宋张载对知识分子的寄望,于成龙更侧重于第二句,关怀黎民百姓的命运,把理念付诸实践。于成龙坚守道德理想,追求独立人格,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他的理想始终没有背弃脚下的泥土和心中的秉性,诠释的是孔子所言"士志于道"。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汉末蔡文姬这样感慨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我们的主人公于成龙也同样是生不逢时。
于成龙祖上是大富之家,到了他的父亲于时煌时,家中经过代代分家,只能算上是个中小型富裕家,其父于时煌也只捐了个九品芝麻官。
他的前半生并不算成功,因为考试老是不顺,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落榜复读生,这当然也和他刚毅的性格有关。所以于成龙是个大器晚成的人。
他在明崇祯十二年(1639)曾经参加过乡试并中副榜贡生,但因为父亲年迈需要照顾而没有出去做官。
直到45岁才以明经谒选清廷吏部,被授以广西柳州罗城县知县。此后,他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按察使、布政使)、督抚大员,所到之处,皆有政声。尤其是始终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爱戴。
话说有一天,康熙皇帝在上早朝时问群臣道:真的很想离开京城,到外面走走,你们给我介绍个好的去处。有哪些地方值得去看看啊
当时身为直隶巡抚的于成龙站出来说道:固安值得陛下前去游玩一番。看随便问到,固安有哪些名胜古迹呢
于成龙回答道:固安的奇胜景观实在是太多了,譬如西湖二景(此处指前西湖及后西湖),太子三公,牛头马面(即牛驼和马庄),还有玉带条(浑河和大清河)。着实值得陛下前去游览一番。康熙皇帝听了之后心中非常高兴,哪知其实他是中了于成龙的计谋。
康熙兴致勃勃地跟随着于成龙来到了固安。于成龙则首先向康熙推荐这两条玉带先走哪一条康熙站于成龙在前面带路。不一会儿他们便来到一条翻腾着浑浊的河水的河岸边,只见河岸的两边的田地及村庄全部都被淹没了。河堤由于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了。高低不平,泥土松散,还有不少缺口。
康熙马上将脸阴沉了下来,责怪于成龙道:爱卿不是要带朕来参观固安的名胜吗于成龙见康熙龙颜大怒,便急忙跪在河堤上说道:古人云闻景不见景,见景更稀松。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不正是这个道理所表达的吗陛下是个英明的人,难道还想不出来这里面的奥妙吗
康熙帝似乎明白了于成龙的一番良苦用心。
于是就命令他负责治理这条浑河,如果不把这条河变成永定河,就不要进京来见我。于成龙连连答道:他一定谨遵陛下的圣令,将浑河治理好,让固安的人民感受陛下的皇恩浩荡。之后康熙也就不再在固安游玩了,很扫兴地直接回了京城。
自康熙走后,于成书便领导着当地的人民填平故漕,又继续开掘新道,更加筑了堤岸。自此水患也一度平息。而浑河也因康熙的一句话而改名永定河,一直用至今日。
他履行了当时自己当官前的誓言,什么誓言呢,于成龙当时在步入仕途时是这样说的:"此行绝不以饥寒为志,誓勿昧天理良知"。可见于成龙为何能从小小知县为何能做到从一品的大员,不是吹气吹的,而是实干出来的。
下面还有一则关于他破获一桩盗窃案的故事。有一天他正在城外散步时,忽然看见几个大汉用一块床板抬着一个像是病人的人向他迎面走来,只见得上面盖着厚被,枕头上露着插有一支凤钗的头发。另外病人是侧身躺在上面。
这一点已经有点奇怪了,更奇怪的是有两个壮汉抬着一个妇人竟然会累得气喘吁吁,头上直冒汗。那两个汉子还不时的用手去掖病人身上的被子,将突脱出来的被子压在病人的身下,似乎是怕风吹进去。于成龙见此情形便观察了他们一会儿。
后来那走路踉踉跄跄的那两个人又换了两个汉子继续抬。于成龙便心生怪异,于是便派士兵前去询问他们什么情况。士兵回来告诉他那床板上躺着的是他们其中一个人的妹妹,由于病的不轻,正往婆家送。
而于成龙仍旧不放心,便又派遣士兵脆悄悄的跟在他们后面。后来士兵回来告诉他说:他们走到一个村屋门口时,有两个汉子出来接应他们,其中一个人还瞧了下四周后才将门关上。这就更加使于成龙断定这里面肯定有蹊跷。
他首先找到了这个县的县令,问最近有没有发生盗窃案,但是是县令由于顾及脸面,却没有说出来。于成龙便私下里又派遣士兵前去城中打探。果不其然,有一家富户被抢了。于成龙便令士兵将他带来,责问他为什么不报案
谁知那富人说是县太爷不让他报案。你才能告诉富户,他已经知道盗贼的去向了。于是他又急忙派遣士兵前去捉拿罪犯。原来是一伙强盗与一个妓女合谋,叫他们抢来的财物放在床上,让妓女侧身躺在上面打掩护,然后再到窝点分赃。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于中丞》,写的就是于成龙"好微行炯知民隐,摘发盗贼"的故事。于成龙对待案犯,主张慎刑,以教为主,采取"宽严并治"和"以盗治盗"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他善于从一些常人忽视的细节上发现问题症结,曾查清许多重大疑案、悬案,使错案得到平反,被百姓呼为"于青天",民间还流传着"鬼有冤枉也来伸"的歌谣。
于成龙宦海生涯20余年,天南地北,只身天涯,不带家眷,与结发妻子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死后,室内"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除了破旧衣物以及一些生活必需品之外,四壁萧然,别无长物,见者无不泪下。,这二十多年来于公的主食以粗糠、青菜为食,人称"于糠粥"、"于青菜"。
康熙帝称他是"天下廉吏第一",至今人们还把他同"清官"等同,其实这是不全面的。于成龙不但清廉自爱,而且大有作为、善于作为,施政目标始终是保土安民,代表和维护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人民性清晰。
还有一个点十分令人万分动容,就是于成龙去世的时候当地老百姓的表现。我们评价一个官员做的好不好,老百姓是最好的测评人。于成龙是在南京病逝的,当时的老百姓的表现我们用四个字形容就是巷哭罢市,也就是说老百姓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痛哭,可见于成龙在南京百姓中的威望。
廉吏于成龙简介及详细资料
本文2023-11-13 02:08:0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66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