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的辈分表是怎样的
杨家家谱字辈排行:
近代杨贵德等在桐梓县娄山关镇虎峰山杨价崇德庙开会讨论百字谱:
初定:“弘农俊杰英荣华泽祥祯文武科举锦福禄宁康兴太师忠书令唐宋才嘉兵汉隋相尉权崇德怀仁君兰桂照辉映侯州尽雄伟盛海波涛涌觉理冲凌云启后继乾坤慎思贵富民树以成良言勋著永绵传严洁孝顺模喜庆辅龙腾昌发山西籍源远承家业”。
后改:“三知承俊杰荣华泽祥祯汉隋相尉才盛德怀仁君文武科举锦唐宋建奇勋太师奉旨令侯州忆雄英沧海波涛涌虎跃起龙腾满门忠烈鼎丰功壮凌云慎思传清白后裔靖康宁兰桂照辉映福禄显家声昭著千秋范源远伟业兴廉洁行孝顺继发晋乾坤”。
民国十二年(1923年)杨姓重新立宗续谱字辈:登、成、永、宏、福、生、考、义、和、平十字排辈为序。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扩展资料:
杨(Yang)姓源出主要有:
源自姬姓:
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源于周宣王子长父。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
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
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源自扬姓: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
源于改姓而来:主要由同源、避难、避仇、收养、过继、赐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构成。
赐姓:隋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鲜卑族,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隋文帝因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下诏赐义臣国姓杨氏。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收养:西晋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收养外甥令狐茂搜,改其姓为杨氏。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
避难:今浙江省诸暨市的概浦杨姓,为倪姓所改。倪盈第八世孙倪炤,仕宋为龙图阁学士,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遭流新州。当时,倪炤的幼子倪顺尚在襁褓之中,匿概浦外家。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及倪顺长大,力学皆优,念外家杨姓之恩,改为杨姓。
少数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政策,其中的莫胡卢氏改为杨姓。白族中,杨姓一直是主要姓氏,唐朝时为白族第一大姓。
参考资料:
杨家湾村是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陶店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110220021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1102。邮政编码为438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3,车牌号码为鄂J。杨家湾村与孙镇村、霸城山村、钟岗村、望城村、苏家铺村、小汊湖村、茶园村、黄泥潭村、陶店村、袁家铺村、邱店村、幸福村、长岭村、何家楼村相邻。
杨家湾村附近有遗爱湖、东坡赤壁、齐安湖生态农庄、陈潭秋故居纪念馆、李四光纪念馆等旅游景点,有黄州萝卜、叶路大蒜、黄州烧梅、黄州萝卜、黄州东坡肉等特产。
杨家的族谱按世来推算的,现在分支很多。我祖籍是山东泰安的我们村是这样排的文、德、洪、福、圣、全、家、万、年、在。现在已经到了“年”字辈,据老人说现在已经到山西去另续家谱去了,最好是从原籍比较好找。
通道杨氏
始迁祖进昌公,明洪武初年由江西泰和县宦湘,开基于通道县中心镇。族人分布在高寨、黄强、竿子溪、大经流溪、寨老、杨家屯、黄土屯等地。至1948年,已传23代,全族人口1200余人。宗祠在县城中山街。
一麻城移民入川
井研红卫村曾姓家谱
整个四川省人人都知“张献忠剿四川”屠尽川人,才有“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
康熙三十三年,正式颁布了一份名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的诏书,诏命农民迁往开辟垦殖定居。下令向四川移民。乾隆年间(1776年) 麻城黎民奉旨入川。四川各县的移民,尤其以麻城孝感乡人(明初麻城设四个乡,明成化年间并孝感乡入仙居乡内)为多。实施部门采取武力,把一个个村子围住强行捆押乡民入川,到四川的移民在新的地方仍旧不忘家乡,所以移民的原籍不仅大地名相同,连小地名也相同。
曾氏家族奉旨入川
乾隆20年(1776年) 麻城县孝感乡曾氏家族奉旨入川:着名诗人经济家曾文清的祖先在弋阳山(光山县)(湖北光山仙居),原籍湖北省西阳,麻城孝感乡曾家湾。奉旨入川。
“湖广填四川”曾氏先祖“传”字辈于乾隆年间(1776年)从麻城县孝感乡奉旨入川,带着祖先骨头,带着字辈,携妻带子,从弋阳山(光山县)曾家湾到长江,顺长江水路上行进入四川乐山五通桥,在茫溪河畔安家,今井研红卫村曾家湾,学堂湾。
道光年间(1827),曾姓“佰”字辈在原犍伪府石棺材的草山上(今井研王村镇红卫一组)建祭坛,祭拜先人和神灵,祭坛为一座U字形建筑﹐东西长12米﹐南北长16米﹐四方角立四根二十米石柱灯杆,每逢初一,初五,初十,十五火在灯杆上点燃灯火,灯火通明。
祭坛,古曾人在夏朝缯关就开始建祭坛,用来祭祀神灵、祈求庇佑,是曾族人与神的对话,通过仪礼、乐舞、祭品,达到神与人的呼应。祭祀对象为天地日月、社稷和先农等神。神秘的祭坛祭祀:设祭坛举行献祭仪式,将猪公鸡宰杀,对天祈祷,祈祷平安吉祥,风调雨顺,家族兴旺,宏扬曾姓,它是我曾姓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反映。后名灯杆山。已经300多年了。
曾文清撰曾姓宗祠通用联:“禹赐子缯氏世代传,曾姓家族湖广填川。”
乐山梅旺曾姓家谱
乐山梅旺曾姓---祖籍湖北缯国麻城(西阳),康熙七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忧心忡忡地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移民"奏折,康熙三十三年,正式颁布了一份名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的诏书,下令向四川移民。
乾隆18年(1751)年第三次下诏书填四川。乾隆年20年(1776年)曾姓家族奉旨移民入川。迁移到四川省犍伪府梅旺(今井研县梅旺) 乾隆年间这个地区荒无人烟很少古建筑,到处是大古坟墓和生基(未埋葬人的石条墓穴),在这一带移民来的还有杨杜李夏王张马熊余等家族,没有建祠堂,可能是家族人口少,都以各姓集居家园 称:曾家湾 杨家湾 夏家湾。
曾姓世系:(入川后曾姓世系)
乐山曾氏家谱世系:一世传 二世令 三世伯 四世云 五世光 六世元 七世大 八世道 九世禄 十世嘉 十一世茂 十二世先 十三世任 十四世贵 共十四个字行辈份。
传---曾传宗 1753年生 祖先(湖北麻城县孝感乡)于乾隆年20年(1776年)奉旨移民入川。
令----曾令 乾隆45年(1778)年生 建家于四川井研梅旺曾家湾。
伯----曾伯 嘉庆6年(1802)年生 居井研梅旺灯杆山上。
云----曾云 道光6年(1827)年生 居井研梅旺灯杆山上。
光----曾光全 咸丰2年(1852)年生 建家于四川井研梅旺学堂湾。,曾文清的太祖,派下5子。
元----曾元山 同治13年(1874)年生 居井研梅旺学堂湾。曾文清的祖祖,派下3子。
大----曾大松 光绪22年丁酉(1897)年居井研梅旺学堂湾。曾文清的爷爷(阿公),派下2子2女。
道---曾国安 民国14年 丙寅(1926)年 居井研梅旺学堂湾。曾文清的父亲,派下4子4女。
禄---曾文清 民国38年 已丑(1949)年二月十二卯时生。阳历:1949311 派下1子1女。
嘉--曾嘉祺 农历甲子年[1984]闰十月 廿三 辰时8生。曾文清的儿子,派下1女曾元源。
茂--
先--
任--
贵--
到2011年曾姓现已经传10代已经258年。
你看下辈分是否一样的,如果一样说明你们是从乐山迁到成都的,至于曾姓起源可以查下百度。
历史是一面镜子,至于家史最主要还是要看族谱,像我们家族就有完整的家谱,从宋朝开始每个同族人都能查的到,这与家族兴旺有关,要有专门修家谱的族人才能传承的这么完整。
杨家的辈分表是怎样的
本文2023-11-13 01:23:0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66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