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时到底怎么就能静心静神了?老是不自觉的乱想有杂念。求高人指点一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3浏览:1收藏

打坐时到底怎么就能静心静神了?老是不自觉的乱想有杂念。求高人指点一二。。,第1张

静心诀要

六祖有言:「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又云:「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心迷则心生,心悟则心寂。心生则念生,心息则念灭。我息一切心,即无一切念。我无种种心,即无种种念。修行人如能七日七夜不动念头,即可得正道。古德云:「诸人心心不息,念念无住。若能于不息处息,于念处无念,自合无生之理。」此是寂心息念一法。永嘉云:「凡俗多于事碍理,境碍心;常欲逃境以安心,遣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碍境,理碍事;但令心空境自空,理寂事自寂。勿倒用心也。」此亦即寂心息念一法。

心可成佛,心可成道;心亦碍佛,心亦碍道。就其可成言:即心即佛,即心即道。就其不可成言:即心非佛,即心非道。前者就真心言,后者就凡心言。前者心心无念,后者心心有念。故夹山密公云:「心本是佛,因念起而漂沉;岩实不移,因舟行而鹜骤。」众相现而本体不动,声色俱而不随不坏;如雁过长空空无迹,影沉寒水水无心;但自得真心自体矣。」

玉虚子诗谓:「物物元无物,心非形亦非;三般观晓悟,悟者不知谁?」又云:「无无藏妙有,有有观真空;湛然俱不立,常寂性融融。」这是彻了语。此意通三教,万法无二门,入者有得!圭峰禅师谓:「心无自相,托境方生。境性本空,由心故现。」若能心境俱泯,体用两寂,则自心境两不相碍,本源湛寂清明,自在虚灵,则此心便不祈静而自静,不祈息而自息矣!

总之,三家圣人教人,总以静心为入门诀。心不清静,不能一尘不染,一念不生,一切修为法,皆无从落脚生根也!

静心诀

冰寒千古,

万物尤静

心宜气静,

望我独神

心神合一,

气宜相随

相间若余,

万变不惊

无痴无嗔,

无欲无求

无舍无弃,

无为无我

无极静心诀·

浑元无极宇宙中

清纯无瑕万色空

空空如也了茫茫

万簌俱寂音尘绝

音尘绝 音尘绝

心宇灵光永不灭

道法《静心诀》

心若冰清、天塌不惊!

万变犹定、神怡气静!

虚空甯宓、浑然无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份与物忘、同乎混涅!

天地无涯、万物齐一!

飞花落叶、虚怀若谷!

千般烦忧、才下心头!

即展眉头、灵台清幽!

心无挂碍、意无所执!

解心释神、莫然无魂!

水流心不惊、云在意具迟!

一心不赘物、古今自逍遥!

呵呵😊,我来奉献一下我学到的,希望能帮到你。

盘腿静坐,摄心于一处,不起杂念,那是到了一定火候的程度以后才不起杂念。

关于摄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念佛,念咒子,数呼吸,参话头等等,都是摄心的方法,可是我们在修持的过程中,越是把心定在一处,杂念越是多,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啊。不必在起一个“静下来”或者“不起杂念”的心,这样又多了一个杂念不是,苦恼不是少了,而是多了。杂念起来了,你已经知道了啊,就是这个“知”,不要跟着杂念走,也不要想一个“静下来”或者“除去它”。妄念就和水波一样啊,一波又一波,除不尽的啊!这才是培养定力,不跟它走,也不去除它,让它自生自灭,久而久之,功夫就深了。

还有就是起杂念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贪嗔痴慢疑

丁师谈打坐静心境界

行者:别人打坐静心中都有这境界那境界,我没有,是不是说明我境界不够?

愚仁:只要心清净就会有一部分人出现各种境界,大概分几类:一类是什么境界也没有,直接契入空性,在契入空性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障碍;

第二类人有部分障碍,如烦恼障、全身疼痛障、头痛障、幻化障等,这类人只有其中的一两样障碍;

第三类人上述所有的障碍都有,需要一个一个地破掉才行,幻化障是最难破的,因为幻的内容太多,如幻视(能看到天上、地下、海洋等一切地方的情境,其中包括极乐世界),幻听(能听到佛、菩萨的开示,也能听到天人的对话及天乐、虚空中的佛号,也能听到地狱的苦难声),幻触(能感觉到仙人的接触、触摸等),也能知道佛、菩萨身上的温度,也能感受它们对你的加持力,还能感受到所谓的冤亲债主对你的加害),幻想(出现很多没有实际意义的想法),在极为清净时的幻,就像现实一样真实,再加上“大师”们的肯定,就很难破掉啦,最后把人领到了精神分裂症上去了。没有任何境界是你的福气,不是境界不够。

初学者不要在杂乱的环境里面打坐,容易出问题。当然要转为道用还是可以的。比如你可以去观察这个声音,观察它的来去生灭等,运用中观的一些道理去实修。或者你干脆就念佛,安静的时候念佛可以心很静的话,就在杂乱的环境里面去磨练,让你的心也很静,或者遇到各种对境的时候你的心也能缘善法,比如慈悲心,菩提心等。总之,初学者不要一下子去那种杂乱的环境,一开始要闻思佛法,慢慢在寂静的氛围里面修行,有了一定的定力,在杂乱的环境再看自己修的怎么样

  静心打坐的方法

  一、七支坐法

  1、双足跏趺——此有二式:

  ①通途是以左脚在下,右脚置于在左大腿上,再将左脚置于右大腿上,称为如意吉祥坐。

  ②或将右脚在下,左脚置于右大腿上,再将右脚置于左大腿上,称为不动金刚坐。

  这两种坐法,对于年长的人及初学坐禅的人,并非人人能够做到。

  2、背脊竖直——挺起腰干,勿挺胸部,头顶向天垂直,下颚往里收,领压喉结。

  3、手结晶法界定印——两手圈结,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两拇指相结成圆圈形,轻轻平置于丹田下的骻部。

  4、放松两肩——将两肩肌肉放松,自觉如无肩、无臂、无手的状态。

  5、舌尖微舐上颚——门牙上龈的唾腺处,不可用力,若有口水则缓慢咽下肚去。

  6、闭口——无论何时,只用鼻息,不可张口呼吸;除了有病在鼻。

  7、眼微张——视线投置于身前二、三尺处的地上的一点,不是要看什么,只因睁大眼睛时,心容易散乱,闭起眼睛时,心容易昏沉。如果睁眼过久,觉得劳倦时,不妨闭一会儿。

  对于七支坐法的次序和内容,各家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将调息及调心的方法,也合在七支之内。

  二、其他坐法

  由于初学坐禅的人,不一定能够跏趺坐,对于从未学过打坐的人,一开始便要求双腿结跏趺坐,也是不合理的,甚至也会因此而把许多希望尝试打坐的人,阻吓在具备道的大门之外,现在我给初学的人,介绍由难而易的其他几种坐法如次:

  1、半跏坐——不能盘双腿的人,或者双腿盘久了,觉得疼痛难忍之际,不妨把上面的一只脚松开,置于另一只小腿的下面。或者一开始仅将一只脚,置于另一边的腿上,左脚在右小腿之下,均可。

  2、交脚坐——两脚均置于地,各内向后收,结果,两脚掌向上,置于两小腿乃至两大腿之下。

  3、跨鹤坐——又名为日本坐,因为迄今的日本人,在日式的室内的正式坐姿,仍是用这种方式。即是双膝脆下,两脚的大拇指上下交叠,将臂部坐落在两脚跟上。此种坐法,在中国古代未用高椅高桌之时普通人在正式场合,也是如此坐。

  4、天神坐——左脚坐如跏式,曲向内,置于身前,另一脚,曲向外,置于身后侧。迄今南传上座部佛教徒,席地闻法时多用此式,乃至坐禅时的初步坐法,也用此式。

  5、如意自坐——此式系模仿菩萨八相成道,自兜率天下降人间之前的坐姿,左脚坐如半跏式,曲向内,脚跟置于会阴前,右脚垂立、曲膝置于右胸侧,左右两手平覆分置于左右两膝。

  6、正襟危坐——以上各种坐法,均系席地而坐,此式则坐于与膝同高的椅子或板凳上,两脚平放于地,两小腿垂直,两膝间容一拳的距离,背不可依靠任何东西,仅臂部坐实,大腿宜悬空,与小腿成一直角。

  以上六种,除了坐姿不同及如意自在坐的手姿不同之外,其他均用七支坐法的第二至第七项规定的标准。功效最大最快而且能够经久稳固的坐姿,仍以最难的跏趺坐,最为可靠。因此,初学的人,尽可用你觉得最舒适的坐法,以不让自己产生畏惧心为原则,渐渐地试着用较难的坐法,是有益无损的。结合以上的坐姿,我们在选择打坐垫时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就佛教居家信徒来说,不需要禁欲,但是邪*则是必须禁的。邪*是指和妻子之外的其他有情生命发生关系,和妻子的关系属于正*而不是邪*。古代有很多守基本五戒的居士也修得禅定甚至证到果位,所以打坐静心只要不是邪*就好,不需要禁欲。

但是如果除了禅定,还在修观的话,能够坚持梵行(禁欲),可以起到更好的作用,这个就不是基本五戒,而是属于八关戒,沙弥戒和比丘戒的范畴,目的是为了增上提高修行的效果。如果你只是在家里禅修,又有家庭要照顾,不需要对自己太严格,打坐静心是绝对没问题的。

其实比较应该担心的反而是能不能持之以恒的问题。建议每天都固定安排一个时间禅修,但是刚开始时间不要太长,尽量限制在20分钟到半个小时以内。等到身体和心理都适应了,再逐渐延长打坐的时间。

打坐的姿势和方法:

1、双足跏趺

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

中国古代的道家医理,认为“精从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盘足曲膝静坐,感觉足腿的酸麻,正是说明足腿的神经与血脉并不通畅,证明你的健康已有潜在的问题。坐到某一阶段时,因为气到臀部沉不下去了,无形中脑神经紧张起来,心里就坐不住了。如果气从臀部通到大腿、膝盖,一节一节通下来,要经历过痛、痒、麻、胀、冷、热、最后等气一走通,痛麻就好了。人体的两足,好像人参的枝叉,所以把两足盘曲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它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归根本而培养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所以盘足曲膝,不但无妨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于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而无害的。《内经》中提到,婴儿的气是在两腿。人到了中年,两腿的力量就减弱了,腿的活动也无形中减少了,喜欢坐在沙发上,常常休息自己的两腿。到了老年,更不堪设想,坐在沙发还不够,两条腿还要翘在桌子上才行,因为人体是从脚下面开始衰老的,人的死也是逐渐进行的,由脚开始而上行。

2、脊直

人在禅坐的时候,脊柱垂直是关键。臀部应垫一个两、三寸高的软垫,从大腿根部到膝盖是向下倾斜的,让两个膝盖触地作为支撑点,膝盖不可悬空,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然后包腿,包腰,包自己后面的风池穴。天冷的时候,有些人还需要包头。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穴与会阴穴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屁股的姿势是微微往后外翘的,从侧面看,整个脊柱是在类似于屁股跟腿的中间的位置,坐着就像座塔,非常匀称。有的人喜欢在打坐的时候,靠着后墙,这样身体往后仰,就没有办法像塔一样。 身体坐的姿势不是垂直的,而是斜直,是往前面倾直,也就是说尾骨是悬空的。

人身修行的特殊之处就在人身多直立, 笔直经纬与天地共振, 经脉有规律可循, 尚未完全紊乱。所以不能为畜类把脉, 因为其横生脉乱。身躯笔直不倾斜, 则督脉上乾清明, 下坤培藏, 升降有律, 任脉左右逢源, 箍束横固, 平定十方, 稳稳有度。

3、肩张

两肩应舒张下垂,但不要挺胸。修禅的人在禅坐时,双手微微抬起,肩膀微微向后摆,肩腋是内空的。从外看,肩是一条平行线;从后看,肩是圆的。

4、手结定印于脐下

把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随意有意的碰在一起,放于脐下。

5、头中正

头正,下巴稍微往前低一点点,后脑稍微向后收放,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如果头是歪的,跟腰不能形成一条中空的直线,这时候最容易昏沉。人生于天地之间,本身是天地之间一灵物。由于这个中线的歪斜,天地这股正气,就落不到你身上。

6、双眼微闭

打坐时,先把两目定住了,然后再慢慢半闭眼睛,闭眼目光勿下垂,把两眼定住,一片光明,才合规矩。若是两眼向下看,绝对不能得定,只是坐着休息罢了。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眼睛看到前面一米远的距离,这是最标准的。如果看得太远的话,就有点抬脖子了,如果看的太近的话,就有点低头了,所以说一米远的距离是最合适的,你要感觉到这个鼻子和这个肚脐形成一条线。

普通人打坐起来,开眼也好、闭眼也好,都很低视向下面看的,眼珠子,不对。下沉一片无明中,而且心思更乱。 眼睛好像向下面看的那样,就是后脑的视觉神经跟著向下拉,影响了大脑,反是不得安详、不得清净。所以开眼也好、闭眼也好,眼睛眼珠子平视,闭著眼皮没有关系,眼珠子也是平视。平平的不向上的,也不低下来,然后眼皮闭上,眼珠子摆正,不低下来,不向下,不向上,平正的,眼珠子还是向前面看,然后不看了。

看世界上任何的东西,要轻松不要严重,尤其眼睛要会看东西,一般人都要看花,看风景,把那个神,眼神看到好的花,都盯到花的上面去,错了。像杭州风景那么美,你出去看风景啊,叫风景跑到你眼睛里头来,看花要把花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头来,看山水要把山水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头来,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水上,放到花上,它没有用处,你也没有好处。打坐时,闭上眼睛也不要用力看。

7、舌舔上腭

舌头前半部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在修道被称为“搭桥”。搭什么桥?人身有365个大穴,对应地球公转太阳一周。地球公转太阳一周是365天,易数以9为最大,以9归真,所以人身每个穴位应填满9口真气。一天十二时辰,一时辰六刻钟,每刻钟二十分钟,即每二十分钟为一座。人坐禅时,六根清静,心志既不散乱也不昏沉时,每一刻钟能化一口真气。当真气化生时,由督脉上行百会再下行到口腔时,会化成一口清而甜的津液(口水),把这口津液渡咽下去,胜过服一支人参,补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脏六腑,推动百脉千经。

打坐的要点

一切放下

恋着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业,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胜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开悟,假如在座上想这样、想那样,妄念纷飞地乱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象个死人一样才行。

心念耳闻

这是修心密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地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所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念起即觉

念头来时,要能看见,如果看不见就跟着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纷飞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觉,既不随之流浪,也不压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按时上座

每天按时上座,养成习惯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时不要急于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种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缓地从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开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开悟、发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门,非但不得开悟,而且不能入定。

下座观照

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广到日常动用中去,在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着跑,也不随妄念流浪。

心量广大

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宽宏大量地容纳一切,纵然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还要更好,没有丝毫爱、恶、喜、厌的观念。随缘随份地做一切善事,时时处处潇洒自在,没有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这就是最大的神通。

注意事项

1、入手下静,先绝食腥荤香辣之物。盖腥荤之物,味主沉浊,食之必至后天之气粗,而难伏。香辣之物,性主轻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气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荤香辣,专持清斋素食淡饭,以除原味。不食过饱,过饱则伤神。不食过饥,过饥则伤气。此节饮食之道,不可不知。

2、静坐时心摇则气散,修了一点点精气神,不仅会从夫妻生活方面漏掉,还会从六根漏掉。眼睛看多了是一种“漏”、耳朵听多了也是一种“漏”、嘴巴讲多了更是一种“漏”!六根都会漏。为什么强调修行人上来第一步,就要关闭六根呢? 当六根关闭以后,精气神才会自动进入任、督二脉以及回到中脉里边。

3、打坐时面带微笑。

4、静坐胡思乱想时,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数呼吸,不数入息,只数出息。当你数出息的时候,你把所有的一切,连自己的生命,一切烦恼、病痛,跟着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体里头生瘤、生癌,让它一齐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这样数息,身体马上就轻松了。

总结: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定,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你首先需要理解你的心为什么会烦躁。

其实静心打坐和你想要入睡很类似。这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你越想达到它,就越难达到它。不知道你注意了没有。我想你打坐的时候一定很想能够静心。让我告诉你——不要去想它,不要去想这件事,不要去想说你在打坐,不要想,完全不要想,让你的头脑停下来。

打坐只是一个形式,它的核心在于让你的头脑停下来,让你的心静下来,让你能够触摸到更深的存在。打坐是一个帮助。如果它对你没有帮助,抛弃它。你可以通过别的形式让自己静心。比如有一类人,他们在运动中反而能静心。他们在跑步中,能够进入很深的定,如果打坐不适合你,抛弃它,去找另外的能让你静心的东西。记住,打坐不是目的,是一个形式,一个过程,你执著于这条走廊,那你永远也没法到达真正的殿堂。

打坐时到底怎么就能静心静神了?老是不自觉的乱想有杂念。求高人指点一二。。

静心诀要六祖有言:「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又云:「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心迷则心生,心悟则心寂。心生则念生,心息则念灭。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