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名胜古迹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大坝名胜古迹,第1张

大坝名胜古迹

鲵影萍踪收集整理

(2021年10月26日)

大坝历史悠久,地理形胜,名胜古迹美不胜数。主要有,四洞、六寨、五墓,此外还有王姑坟,大耳朵坟、草冠坟以及官厅头古墓群,红军战斗过的柏杨坡,神仙坡上的红军革命烈土纪念碑,明朝镇压过少数民族的李子关、青龙寨(明史称:大坝山都掌龙头)、平寨(明史称:大坝山都掌豹尾)、得古山(明代大坝山都掌都总管、宣抚使得兰纽酋长大本营)。

风景优美者有无限风光一线天(沙沟子),瑞雪压顶的古佛台,天柱擎空的石笋,碧波深潭的马踏井,古老的中和白塔,传说中的麟儿献瑞等,

一、四洞

朝阳洞

朝阳洞在大坝集市外,过新寨桥向西溯流而上,约里许、登山,洞就在那里,洞前有庙、内供菩萨、罗汉、其左右石壁连画廊,曲折以达洞口,此洞天然生成,内有石刻青狮、白象,犀牛,卧虎。叙永县长岑炯昌手书“朝阳仙境”四字。螺峰高耸,断石残碑尚存。自清朝雍、乾以来,乡人在此讲学及诸少年就此研渎成名者,为数极多,其洞深不可测,沉穆幽静,清风徐来,使人神清气爽,为大坝八景之一。

附诗:

游朝阳即景乐至张晏

青狮白象卧朝阳,虎啸潜声风自长。

娥壁繁阴滋雨露,螺峰高耸傲星霜。

闲花野草原无恙,断石残碑尚有光。

指点龙头偏说我,“名山”两字墨犹香。

与张晏游题朝阳洞

 大坝陶象鼎

古洞何年劈,天然造化功。

睡狮呼欲起、卧虎势成雄。

暮霭和烟翠,朝霞映日红。

山岚奔眼底,云气荡胸中。

佛地超尘远,仙源有路通。

蓬莱堪著锡,爪迹映飞鸿。

小鱼洞

 小鱼洞,在大坝集市南,洞中流自远而出、绕市流入鲲源河,于江桥注入宋江,洞内产鲵鱼、细鲢,洞水冬暖夏凉、清莹洁净,沿岸柳荫花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诗曰:“桃花杨柳沿溪岸,柳堤春晓伴人行”,就是这里的写照。

附诗:

鲵源晚眺

 —黄季刚

烟浪渺无声,恍入桃源境。

策杖过招堤,明霞弄金影。

鲵源澄碧(西江月)

 王超作

 

 两岸烟花翠柳,鲵源澄碧无声,鱼游浅底一江清,覆底游藤助兴;

 舀取满壶鲵水,烹茶常饮清心,古来多说长聪明,准怪州人慧敏。

大鱼洞

出大坝西行里许,有一洞伏流远出,即大鱼洞,又名鲲源,是宋江主要发源地,洞水亦系冬暖夏凉,主产大鲵、细鲢、此水时有间歇涨浑水泥浆,变化无端,传说朝阳洞原有雌雄犀牛一对,因事不和,雄犀牛逃去大鱼洞内隐居,洞水的于涸和浑浊,都因雌雄所致。

 

 《古洞潜狮》(大坝八景)

 ——剑泉诗人(作者李甧春)

探奇偶到潜龙窟,忽睹文狮隐水滨,

宁假爪牙矜搏噬,隐留头骨露精神。

陆沉大地心准转,高卧空山气已驯。

大息豺狼当孔道,劝君休恋洞中春。

洞河

洞河在大坝四龙村;水从兴晏卜浑流入至四龙洞河流出。号称地下十里长河;洞口两旁及顶端,挂满千奇百怪的石山子(钟乳石)倒影映入水中,宛如龙宫宝殿,水流出洞口约二三百米处,两岸石壁琅玕,芳草鲜美,景色宜人,水流下段入宋江。

附诗:

《洞河春泛》

 黄季刚作

偏舟且容与,春风时夏玉。

两岸尽琅牙,映我须眉绿。

 

 景江亭

大坝昔为太平长官司地,有城堞以住军民府,镇边元帅都司,以防边乱,地至重地城外芳甸,稻田弥忘。伏流自远而出曰大小鲵源者,两溪环绕,以会于景江桥,春水生时,则有鸭乘涨欲上,千百成群,彩翔殊丽,故谓之[景江涨鸭]云。桥前为[景江亭],栏槛伟致,不知始建何时。清同治初,殷于兵火。光绪二十九年,陶微、井世英、王尊仁、黄仕明,仁彬、向紫云等沐资重建,一仿前制而彩藻、国之。在昔先民任于浩、向文澜、任錪、桂映星、向云升、王尊士、刘俸、黄金绥、任宪章,皆是乡英杰而有声于外者,无不登览兹亭,互为歌咏。时两源泊泊,花柳沿溪,大块文章,聚于亭上。又数百年矣,游览所传,精神所翠,九原之思随会,夷门之吊侯生,能以逸之五存,而慨归泯没乎!

朝阳洞

集毛诗句作游记者,在昔无有,有之自大坝向治先生朝阳洞游记始。洞在大坝,出市集,度景江桥,湖流里许,登山,洞在焉。前有精蓝供菩萨罗汉。其左,依石壁建画廊,曲折以达洞口。清同光以后数十年,,乡先生于次设帐教学。黄金绥,任宪章及诸俊髦,少就此研度成名云。内有兴文拨贡生罗世妃题诗曰:

 

石磴盘纡路几重,天开灵境碧螺封。

崖间翠滴千年雨,门外青回万点峰。

采药何人曾到此,观山有约幸相逢。

尖襟涤尽思禅味,卧听鸡圆动晓钟。

碑刻尚存洞中。洞深幻不可测,沉沉静穆,清风徐来。古宋志载八景朝阳夏静即此〃乾隆间,云南一僧来居,昼夜裹驰坐殿角。一日留字于地,入洞不出,或出而人未之见,于是附近会为神奇故事。

余读中学,向先生为权学员,集诸生讲说,帝及滇僧及其快游集诗之作。觉其襞积无懈,趣致天然,在听皆笑。今五十五年,竟不能举其一句,因有诗云:

朝阳游记集芭诗,风雅乡人向子期

比视曝书番锦集,江南春色逊余斯。

洪承绪墓

明永历帝特授总官镇守大坝洪承绪墓,在今叙永大坝区四龙公社六望观音山麓之小木林。夫人张氏、费氏拊葬墓侧。

按叙永永不宁厅县合志与洪氏家谱,承绪江南凤阳人,父友伦迁四川江安北土里共乐乡。至承绪始迁永宁太平里小木林,太平即今大坝区也。

承绪幼娴武略,效忠明朝。隆武元年(公元一六四五年)授守备,永历元年升游击,二年升副将,作战保边,卓著功绩。四年以总兵守大坝。是年九月卒于任所。殁后六年,清顺治十三年也,墓碑仍大书永历十年,从其志也。时永历蒙尘迁徒,已无定居,而承绪始终一德,不屈朝廷。其孤忠亮节,诚有足多者。

或传承绪实与洪承铸既降清为显宦,友伦避祸,始来江安云。若然,则[南枝春暖北枝寒]之诗,若为铸绪咏也。

王姑坟

王姑坟,故老相传为翼王石达开之义妹某墓也。翼王既入四川,亲领一军过叙永,由红梁子、金鹅、落崖出古宋,王姑统率劲旅,独当一面,劳瘁婴疾,竟毙逝于落崖坝中。诸军感其恩义,葬之今新坝大队五队,俗所称王姑坟包包是也。复列对自落岩河之龙昌沱传递石块至大山包,为王姑垒墓。瞬息墓成,余石弃臵,至今磊磊道中也。

墓地高敞,四望、五俗、老鹰、马鞍诸山,兰花、乌龟、马蹄诸岩,环拱墓之左右。危峰峭壁,怪石嵯峨中,犹想见王姑英姿飒爽,跃马横刀与清军奋战时也,

王姑之百二十年矣,乡中父老转相传诵不不衰,墓台固在,其人其事,当不子虚,因表书之,亦太平军佚史之一云。

一、六寨

青龙寨

从大坝北面纵目远眺,有古寨地形险要,三面峭壁悬崖,一面临山,形似青龙横卧,在龙背上建筑城垣,周围宽一里一分,西南两道卷拱石门,四周石墙。石墙最高二丈五尺,一般一丈八尺,可容兵三至五百人。寨南下面九个山包,山包上各建石雕堡一个。夜幕降临时,碉堡内灯光明亮,远看宛如九节龙灯,并连绵村寨(现大坝中学校址)每个碉堡可容兵十至十五人,是主寨的外围防线。古寨建于清咸丰几年,江恭进土任永宁同知为防乱,寨未建成便弃任,后刘廷植、葛风修继任同知,同治初为防翼王石达开转战川黔巍峨赶修完工,于南门书刻“万古长城”,留下古寨的痕迹。

人和寨(俗称平寨)

民初,大坝土豪黄树猷办团防,建寨于此。寨堡远看不雄,近看十分险要。一石挺如方印,三面悬岩百丈,势如刀切。唯东北方略斜。是人工砌的石墙、非常坚固。寨门前一长坡约数里,确是易守难攻、若守寨是不用枪炮,以雷木滚石却敌,也难改上,可见其险要。此寨建国初,平寨乡乡政府设于其上,现寨尚存。

瀛水寺寨

大坝区四龙乡东北瀛水寺地面石林中,一石挺拔,四面悬岩峭壁,人工凿成的栈道盘旋而上,当地土豪杨安顺曾建寨于此。一九三六年川滇黔红军游击队,在此寨战斗时,牺牲过一个游戏对员,此寨居高临下,亦守难攻,残垣尚存,是大坝古寨堡之一。

关锁岩寨

 大坝片区新坝乡金田村,毗连古宋回龙乡田坝,这里一山突起,形如刀背,山上又真立两石如关锁状,肖冰洋乃当年土豪,曾建寨于此。寨上一眼可见落岩、金鹅、田坝。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无论从哪方攻来,一眼便见。由大坝去凉村垇,叙永来马创井,远远就可望见一寨雄踞关锁岩上,现在尚在,已成古迹。

雪山北寨

大坝至猫坝十多里,沿三河口西,盘行而上,经田湾头,爬上盘旋的栈道口,过掉桥便是寨洞(又名天宝寨)建于民国初年,进坝匪李祥武领头经手(李祥武先称雄绿林,后招安于川军杨春芳部任第一混成旅旅长,古宋城防司令,此处是一溶洞,可容四五百人洞外青山绿水,悬岩深菁,洞旁有飞流百丈的瀑布,酷似水帘,现寨洞完整面貌尚存。

雪山南寨

从大坝坝子爬上三百步、下“海峡”、沿羊肠小道而上,便是雪山南麓、公公背媳妇(石形)在石岩下,这里也是一个大溶洞,可容三四百人,此溶洞又穿山洞,因洞前洞后都有出路而得名,民国初年由金鹅巨匪建于此,石宝珊死于古宋后,洞便无人问津,这洞也是易守难攻的,居高临下,设臵吊桥,进洞紧闭寨门,飞鸟难进现旧寨洞尚存。

三、六墓

井见龙墓

一般说的“将军坟”即井见龙墓,井陕西人,明万历初授守备奉调平兴文九丝寨,崇祯五年升大坝营游击,封威远将军,始建大坝石城,周围二里七分,有石城楼,并修中军旗鼓,井见龙来此戌边死于任所,葬于大坝城东门外仙女井边,墓地高敞,碑记无存,大坝井姓即见龙之后。

一品荣禄大刘福昌夫墓

一品荣禄大夫刘福昌、大坝镇人,清乾隆间(因基院关系),朝廷诰封为禄大夫。坟墓在大坝西六合村一个小山包,碑记清除,其孙六奉任大坝千总,因军功显赫,攫升松潘总兵,卒于任所,归葬于大坝,名入杞于四川昭忠祠,后人住大坝。

任登方墓

山大坝东门南侧中岭坡、便是任登方墓地,登方于明崇中期任大坝营守备,因戌边有功,晋封怀远将军、卒于任所,葬于大坝,后定居于此。

洪登绪墓

明永历帝特授总兵官镇守大坝洪承绪墓在大坝四龙乡六望观音山之小木林,夫人张氏、黄氏、附葬于墓侧。按永宁县和志与洪氏家谱记载、承绪系南凤阳人,父有佗迁江安县百里、共乐乡。至承绪始迁永宁太平里小木村(太平即大坝),承绪幼、武略、隆庆元年(1640年)按守备,永历元年升游击,二年升副将,四年以总兵守大坝,九月卒于住所。其后清顺治十三年,墓碑仍大书永历十年、从其志也。时永历蒙尘迁途,已无定居、

而承接终一德,不倔清廷或传承绪与洪承畴降为显臣、有佗避祸,始来江安。若然,则“南枝春暖被枝寒”之诗、绪而咏的。

附诗:

洪承绪墓

——曾令绥

剩水残山六诰西,孤臣落泪杜鹃啼。

苍桑几度遗碑在,“永历”依稀任墓题

咏洪承绪

——宛明才

衰草斜阳满墓陬,孤忠耿耿愧阿畴。

梅花一本枝南北,唯有南枝百世留。

黄錤墓

墓地在大坝西北凿箕弯,明宪宗成化三年,朝以遣兵部尚书程信兵李仅会云贵川将,镇压大坝山都掌,平后臵大坝为太平长官司、因历任有功,勅封训奉大夫,卒于任所、葬于此地,后代住大坝。

王姑墓

附诗:

王姑墓

——曾令缓

凌云壮志欲驱胡,跃马横戈女丈夫。

留得英雄埋骨地,百年人自敬王姑。

悼王姑王超

王姑坟早没蒿菜,黄菊年年独自开。

盛世欣逢修史志,樵歌牧唱喜心怀。

王姑嗟怨应安心,起义金田意转深。

眼见九州同四化,纸钱捷报告佳音。

柏杨坡红军烈士遗址

从大坝区沙坝乡西行、平畴尽处,沿着羊肠小道、石礅盘行、走过数百步石梯便是柏杨坡。一九三五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四渡赤水后途经大坝的第一军团及中央机关一部份,先后在大坝住三天(据王同志回忆),于阴历正月初三,我军后续部队约四五十人、行至平寨对侧,在黄树猷布防的柏杨坡、指挥土豪武装,拦线阻击,我红军人困马乏,地形生疏,遭到很大损失。在此牺牲红军战士数人,在红军战斗的地方,立有纪念碑,以资纪念。

附诗:

红军烈士

 ——宛明才

柏杨坡下马萧萧,当年红军苦战鏖。

伏陇青山埋忠骨,人间于此见功高。

一线天

出大坝向西漫行,过马踏井前行便是一线天(沙沟子)、沟是条曲折渐深的长峡、两壁悬岩宛如刀削、两岸距离三尺、人在沟下昂首仰望,只见星天一线,沟内能听到流水潺潺之声,韵调优美,峰上苍藤翠竹、野草岩花,点缀其间。沟长约里许,尽头深处高数丈,是天然旅游胜景,曾被西师、北影摄入镜头,说它与峨眉的“一线天”殊堪比美。

附诗:

一线天

千百奇观在玉沟,茫茫空阔望中收。

悬崖峭壁高万丈,唯见浮云一线流。

马踏井

井在仙鹤洞,一线天之间,三景间隔约里许,其景乃天工制造形如马蹄,因而得名。井水常年清澈莹绿,忽潮湖落,从不漫出井口、四周悬岩如刀劈,苍帘翠竹环绕其上,潭水深不可测。传说其中鱼大而多,但无人敢去捕取。

马踏井

月照微波绿似绸,寒潭难测夜悠悠。

何年借得游山桦,倒影银河水上流。

第二章大坝镇庙宇记录

关岳庙

在石城背后,坐南向北,明崇祯五年建关庙,民国十四年,从文昌关岳庙合关庙、即称关岳庙。庙内供关羽作为文武官楷模此庙同治二年作过司衙暑,民国初年作为团练办公处,民国十八年设大坝小学。民国三十五年增设晏州中学(现大坝小学)。

文昌宫

在镇南面、坐南向北,建于清康。雍时期,内供孔子,文昌作为文官楷模。此庙民国二十五年设过乡公所。一九五0年到现在为区公所所在地。

谷王庙(农政局)

在镇西北面,坐西北向南,建于清朝咸年间,供伸为谷王、神龙。为祈求农业兴旺而建。此庙民初为团练办公初。民国二十五年以后,慈善会设在里面,建国后为粮食仓库、现为粮站的酿造厂和“晏州旅游之地“

兴福寺

庙在镇东北交,于清咸丰十一年建/内供灵宫、韦陀、罗汉。破山祖师在此传教,建国后作过粮仓。一九五六年拆毁。

万寿寺

庙在镇东北角,坐西向东,建于明末光绪元年,供城隍、无常、鸡脚神。建国前礼字会在内主事,每年五月二十日庆祝城隍,现为供销社宿舍。

南天堂

在镇南、坐东向西、庙建于清末。供天公天母。祈保一年风调雨顺,建国前唐厚安,明义三天恩在内主事。建国后为供销社宿舍。

禹王宫

在镇南、坐东向西,庙建于清末初、内供大禹王,保一年风调雨顺。建国前主恩姚扒金在内主事。民国十八年作过向治女子学堂校址,建国后是供销社物质堆放处。

张爷庙

庙建于清朝康,雍时期,内供张飞、象征忠义。有“大义钱秋”横匾一块,建国后遗失,现改为**院。

白衣庵

位于镇西南、坐西向东,庙建于清末,内供罗汉、观音、象征救苦救难。建国前尼姑刘道之事、后为大田乡政府。一九六四年拆毁。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九年,地下党员涂氏兄弟在内设馆讲学

其它

大坝还有东南西北天堂、南华宫、詹爷庙、六合天、牛王庙、群仙寺等庙宇。解放前,这些庙宇都有祖石、每年办会有会首主持。

宗祠

大坝有王、陶、黄、向、钟、赵、袁家等宗祠。解放前,宗教人等每年在内祭祠。

其中,王氏宗祠建于一九四六年,在都司衙暑旧址上,建国后于一九八0年拆毁。大坝小学在此建筑礼堂。

忆登雪山古佛台①

(一九八O年春)

 罗少源

一、佛台天险

佛台耸势入云中。史称南国第一峰。

关高天险人叫绝,王宝修仙去无踪。

二、佛台观日出

大雪年年都送春,秋风七月爽人心。

佛台之巅观日出,太阳从你脚下升。

注:①—九五O年以前,我曾两次登古佛台,可惜当时不会写任何东西。一九八O年开发兴文石林时突然想起雪山古佛台的天险美景,特写下顺口溜二首;②相传有一叫王宝的人,去雪山古佛台修仙,曾与另一修仙人终日在古佛台顶峰一巨石上下棋,棋盘长约丈余,至今尚存。

鲵影萍踪

辛丑岁菊月下浣

于四川兴文·古宋

古代满族人的名字包括: 爱新觉罗、洪嘉、洪一、洪歌、洪催、洪吉利和加入满族的洪(韩国、韩国)。根据洪氏家族的家谱,洪氏在岫岩满族自治县、辽宁省方面都是一位杰出的满族人。自从1687年从燕京搬到岫岩满族自治县,已经过去了318年。洪氏家谱第四版在继承前三书精华的基础上,对部分地方进行了修改,分为一至五家谱表和四十四家谱表。二是略微改变了先民的典型事迹,增加了现代的洪家名人。三是在族谱中加入女儿四是为了使用新版的横排简化字,五是为了准备“满族起源”和“满族及其姓氏”两篇文章,以便更好地理解满族。《洪氏家谱》第四版的进入,不仅丰富了图书馆的家谱种类,而且为研究洪氏家族的起源、洪氏家族的历史、先民的故事和先民的轶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来自沈阳档案馆)

出自续修云山洪氏家谱。积诚以动物,观物而兴感,意思积聚诚心,亦指蕴积的诚心,出自康熙的续修云山洪氏家谱。动物是生物的一大类,已知有一百多万种,一般以有机物为食料,有神经,有感觉,能够运动。

1843年,洪秀全吸收了基督教的一些东西,成立了拜上帝教,揭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序幕。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在鼎盛时期,太平军占领了清朝一半的领土。作为一个领导者,洪秀全也因他的时代而闻名。

然而,太平军在鼎盛时期并没有急于推翻清朝的统治。相反,他们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太平军内部爆发内讧,被占城市被清军侵蚀。同治三年期间,洪秀全病逝,尸体藏于宫中,无人哀悼。一个多月后,天京被清军占领,太平天国被摧毁。不管是哪个朝代,反叛都是严重罪行。在那之后,所有与洪秀全有关的人都被杀了。

这是不是意味着洪秀全已经断子绝孙了呢?不是的。早在洪秀全看到情况不对时,他就偷偷派了洪家的一小部分人去日本,为的就是保全族系。但洪秀全始料未及的是,在他去世多年后,他的后代成为了日本侵华的成员。1943年,一个名叫洪矢崎义郎的日本人带着骑兵来到洪秀全出生的官禄埔村,这个日本人的身份并不简单,他是日本华南总情报局局长。

洪矢崎义郎来到村里,看上去很兴奋。他来到洪氏宗祠参拜,并举行了特别的祭祀仪式。村里的人不太了解情况,也不知道日本人想干什么。后来,洪矢崎义郎解除了村民们的疑虑,他解释说他是天王洪秀全的后裔,这是他祖母告诉他的,他也来到这个村庄来实现他祖母的遗愿拜祭祖先,并且要借洪秀全夫妇的画像和族谱,说是带回日本让父亲瞻仰一番,并承诺第二年还回来,当时被带走的还有祠堂里的一对石狮子。第二年洪矢崎义郎派人把借走的东西都还回来了,但族人们发现这些都是赝品,却也敢怒不敢言。

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进行,一队日本兵来到官禄埔村里烧杀抢掠,还准备拆除洪氏祠堂。村民没有退路之际想到了洪矢崎义郎,便派人去找他帮忙。洪矢崎义郎立马派人找到带头军官阻止了抢掠和拆除祠堂,已经拆除的责令恢复。几天后,他又亲自赶到官禄埔村,在祠堂门口贴了一张有他亲笔签名的告示,这才保住了洪氏宗祠。

三十多年后,又有四个日本人来到官禄埔村,也自称是洪秀全的后裔。当他们获悉宗祠里的族谱和画像被当年的洪矢崎义郎调换之后,回到日本后开始寻找。并且在两年后找到了族谱和洪秀全夫妇画像原件,还有那对石狮子,将他们一并还给了洪氏宗祠,如今这些文物都保存在南京博物馆里。

搜索

洪秀全湖北后人

在日本的洪秀全后裔

石达开子孙后代

洪秀全照片

傅善祥和洪秀全关系

石达开女儿照片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农民起义,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最终以失败告终,个中原因虽然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洪秀全在南京建立太平天国后开始享乐起来,最终葬送了太平天国的大好前途。

据悉,洪秀全修建了豪华宫殿,后宫拥有八十多位妃子,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而把国中大权放任东王杨秀清管理。

洪秀全的放纵和放权,导致的结果是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天京事变。

结果是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和丞相陈承瑢等重量级人物都相继被杀。再加上翼王石达开的出走,太平天国从此直线衰败。

最终在年青少将陈玉成和李秀成的主导下,强力支撑了数年,但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曾国藩的湘军在攻破天京城前的一个月洪秀全已然病逝。

洪秀全的后宫多达数百位的王后、爱娘、嬉娘、妙娘、姣女等妃嫔,其儿女们当然也不会少,据《江南春梦庵随笔》等书记载,洪秀全共有五个儿子和五个女儿,十个子女。在太平天国失败后,洪秀全的儿女们的结局如何?

首先来看洪秀全的长子——幼天王洪天贵福。

洪天贵福是洪秀全的原配正妻赖莲英所生,洪秀全从小就把他当接班人来培养,读书识字包括处理政务等,洪秀全在天京城前一个月病逝,他临死前叮嘱忠王李秀成部下尽全力辅佐年仅15岁的幼天王洪天贵福。

天京城破后,忠王李秀成亲身保护洪天贵福逃出了天京城,然而在随后的逃跑过程中,洪天贵福的马摔伤了,李秀成便把自己的马交给他骑,结果步行的他被清军俘虏。而洪天贵福乱跑一阵后,因为实在太饿,去向村民讨要饭吃,被人举报,结果也被清军俘虏。

洪天贵福被俘后,为了活命,写下很多歌颂清朝的诗歌和供词,如对押送他的清兵唐家桐写诗道:“老爷识见高,世世辅清朝。文臣兼武将,英雄盖世豪。”另外还将太平天国的事情统统推在洪秀全和洪仁、李秀成等人头上。然而他的做法实在过于愚蠢,因为清廷是不可能饶过他的,最终自受羞辱的洪天贵福被凌迟处死。

其次,来看洪秀全的其他几个儿子。二子洪天曾属于自然死亡——他两岁便夭折了。三子洪天光和四子洪天明年龄很相仿,死期也相仿,天京城破时,年仅10岁的洪天光和洪天明在逃跑时,死于乱军之中。

而洪秀全的第五子洪天佑,刚生下来就过继给了东王杨秀清,杨秀清被诛后,他被封为幼东王。天京陷落后,洪天佑下落不明,有说他死于乱军之中,也有说他跟着一名王妃成功逃到了安徽定远,隐姓埋名躲了起来,洪天佑改名字为程文起。后来王妃去世前,将子孙们召集到床前,告诉了他们身世秘密,并要求孩子们严守秘密,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程文起于1924年去世,时年68岁。1993年,程家修家谱时,表示他们是洪秀全的后代,要救认祖归宗,恢复洪姓。安徽淮南程氏已被正式载入《洪氏家谱》。

最后,来看洪秀全的女儿们。

洪秀全的长女叫洪天美,被封为天长金,洪秀全定都南京后不久,洪天美做出惊人之举——出家当了尼姑,原因很蹊跷。相传是因为不满洪秀全对其“逼婚”,而做的绝望之举。有野史记载,洪秀全最开始把洪天美嫁给陈玉成拉拢陈承榕,然而当时的陈玉成不敢得罪东王杨秀清,于是通过各种手段拒绝了这件婚事。洪天美羞愧之下便选择皈依佛门。

还有一种说是,洪天美从小就体会到世间疾苦,后来又多次目睹战争的惨烈,小小年纪看破红尘,最终选择皈依佛门。

不管是什么原因,她因为“逃离”天国的早,有幸成了幸存者,得已在寺庙孤独终老。

洪秀全的次女叫洪天姣,她也是还没有成年就被洪秀全许配给少将钟万信,结果两人还没有正式结婚天京城就破了,混乱中竟然不知所踪,估计凶多吉少。

洪秀全的其他三个女儿因为年龄太小,虽然也都被订了娃娃亲,嫁给天国里的王爷之子,但天京城破后,几乎不存在突围出去,而是死于乱军之中。

纵观中国历史,没有哪个朝代的王爷象太平天国那样多。很难想象一个朝代能同时拥有2700多个王爷,更何况太平天国只是中国历史上短短十几年的地方武装割据,不算是一个真正的朝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还是先看看太平天国封王的历史吧。

洪秀全一共有三次大规模封王。最初封王是在1852年的永安,史称“永安封王”,即有名的东西南北王和“羽翼天朝”的翼王,史书上认为这次封王明确了革命的领导核心,对革命的发展壮大是有利的。本人认为,在仍是“流寇”时期就急着封王拜相,表明革命领导阶层有很深的等级观念,同时又现出了他们贪图享乐的的本质,并为日后的争权夺利埋下了种子。

前面我说过,太平天国并不平等,它的等级观念比请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永安封王只封了五个王爷,就分为三等,东西为一等,南北为二等,翼王为三等,而且规定,东王以下具归东王节制,这是很要命的一条,洪秀全当时就犯了一个难以弥补的过错,其他王爷都归东王节制,不就等于把自己架空了么?那还要他干什么?据叛徒洪大全讲,洪秀全当时已经有了16个王娘,可见当时的洪秀全就已经开始贪图享乐了,这正是他本人的本性。既然都封了王,那就应该有王爷的谱,太平天国对于王爷吃什么、穿什么、出门坐什么都有明确的规定,连叫什么都很有谱,如东王杨秀清叫“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前军主将东王杨”,这里的“禾乃师”“赎病主”都是教中的职务,“左辅正军师前军主将”是军中的主将,“东王”是政治上的职务,用现在的话讲,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杨秀清同志”。后来还觉得名字不够长,又加了几个字。

杨秀清和肖朝贵都是紫荆山地区的矿工,把他们排在冯云山之前可能也是无奈之举,冯云山的地位类似李大钊这位中共的创始人,李在党内的地位从来没进过前三位。冯云山的传教作用远大于洪秀全,可惜他军事才能有限,否则老洪不会这样委屈他的表弟的。另两位北王和翼王都是当地极有影响的人物,也是“国宗”最多的。除了这六名常委,还有两名候补委员,一个是与翼王同乡的秦日纲,另一个是胡以晃,这两人与北王相似,但影响较小,定都天京后,被分别封为燕王和豫王,直到天京事变结束,洪只封了七个王爷。王爷之下是侯、丞相、指挥、检点、将军、军帅等,一个军帅大概指挥一万三千人左右,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军。当时封为侯的有黄玉昆(翼王岳父)、陈承容(英王叔父)等,立下大功的林凤翔、李开芳也只封为丞相,北伐时才封上侯。

有一个该封王而未封的是黄文金,他是除紫荆山地区之外的另一个博白“根据地”创始人,也是元老级的人物,而且此人作战勇敢威望颇高,人称黄老虎,如果不是因为他后来负伤战死,太平天国余部也不会败得那么快。不知道什么原因,连个丞相也没当上。

另外土匪出身的罗大纲,论功劳资历也可封王,但他出身不好,就象贺龙一样难当大任,给个体委主任吧。

在天京事变前,天王共封了七个王,十九个侯(有记载的),侯爷中有很多是东王的亲信和亲戚,大多死于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后,诸王之中只剩下洪秀全还在天国,老洪已经不信外姓王爷,于是封两个哥哥为“福王”和“安王”,这两个职位在翼王之下,燕王、豫王之上。后来干脆取消王这一职位,在侯之上设立了豫、燕、安、福、义五个爵位,从设立爵位中,可看出原安、福两王的地位(义既为翼,在石达开当正军师时改为义王)。那时的丞相、检点已经成为小官了。

应当说明的是,历朝历代王、侯都是爵位,而非官位,而太平天国里的王侯则即是爵位又是官位。

洪第二次封王是在1859年,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先后封了干王、赞王、英王、忠王、侍王、辅王、璋王,形成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干王成了国务院总理,赞王为军委主席,英王、忠王分别为军委第一、第二副主席,侍王、辅王、璋王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有好事者考《北华捷报》第五二四号(1860年8月11日),发表的艾约瑟与洪仁玕在苏州的问答:

现共有十一个王:一、天王;二、西王的继承者萧有和;三、东王的继承者萧有福;四、干王洪仁玕;五、翼王石达开;六、英王陈玉成;七、忠王李秀成;八、赞王蒙得恩;九、侍王李世贤;十、辅王杨辅清;十一、章王林绍璋。

当时天王诏旨之前开列的接旨者的名单为:朕诏和甥、福甥、玕胞、达胞、玉胞、秀胞、恩胞、贤胞、辅胞、璋胞、万侄、天将、掌率、统管、尽管、神策朝将、护京神将、六部、主、佐将内外众臣知之。

可以看出,东王、西王虽然年幼,但王爷的职位是世袭的,所以排名靠前,石达开虽然出走,但天朝并未将其“开除党籍”。赞王排名虽在在英王、忠王之后,但他是中军主将,军中职位高过英王和忠王。东王全家被杀,洪秀全后来为其平反,据说东王娶了西王的妹妹,所以将西王儿子封为幼东王(也有说天王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东王),肖有福又名蒋有福(随其祖父姓),后被封懿王。万侄可能是他后来的女婿钟万信,也能带兵打仗。

可见,到了1860年,太平天国也只有这些王爷。有一个该封未封的是韦俊,由于他哥哥的牵连,作为天国的五军主将之一,得不到洪秀全的信任,甚至陈玉成和杨辅清也对他处处掣肘,只有李秀成比较同情他,韦俊最终叛变投敌,与未能封王有一定关系。

第三次封王是在1861年以后,这次封王主要是为了分忠王、英王的权,西线英王战败,老洪一怒之下,革了英王的王位,却封英王的几个部下为王,以羞辱英王;东线忠王频频告捷,老洪担心李家兄弟权势过大,也将其部下大举封王,而李秀成、李世贤都有被革王位的经历。

同时洪秀全还大举封自己的亲戚为王,除了将原安王、福王改为勇王和信王外,另封了巨王洪和元、崇王洪利元岁、元王洪科元、长王洪瑞元、见王洪现元、唐王洪瑭元、同王洪蛰元、次王洪锦元、定王洪钰元、汉王洪釮元、金王钟万信、凯王黄栋梁等,所有带元字的,都是老洪的侄子这里面最小的才八九岁。而排名都在英王、忠王之前,仅过了一年,上面的接旨名单就变为:朕诏天佑子侄、和甥、福甥、和元侄、利元侄、科元侄、瑞元侄、锦元侄、栋梁婿,文胜婿、万兴亲、玕胞、葵元侄、达胞、玉胞、秀胞、雍侄、贤胞、辅胞、璋胞、万侄、天将、掌率、统管、尽管、神策朝将、护京神将、神使、六部、主、佐将暨普天大下,同世一家,所有众臣民知之。(其时蒙得恩已死,顶替的是他的儿子蒙时雍)

整个一个洪氏家谱。

在这些王当中,用李秀成的话说,天王最信任的第一是是幼西王萧有和、第二是幼赞王蒙时雍,这两个人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其次是洪的两个女婿,再次是洪的两个哥哥。萧有和、蒙时雍与另外三个洪氏子弟合称天京五狗,欺男霸女无恶不作。让两个纨绔子弟把持朝中大权,发生大举封王的后果也就没什么奇怪了。

直到天京被围,洪秀全还在不断地封王,有记载:“不问何人,有人保者俱准。……无功偷闲之人,各有封王”。甚至“由广西跟出来的都封王,本家亲戚也都封王,捐钱粮的也都封王,竟有二千七百多王”。王既封多,所以分为五等,一等如总理朝政的干王洪仁玕;二等如军事统帅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三等如战将堵王黄文金、听王陈炳文;四等如恤王洪仁政、昭王黄文英,不统兵权;五等不另定王号,统称列王。有的甚至孩子刚生下来就被封王,封到最后连汉字都不够用了,就在王字上多加三点加以区别,真是荒唐之极。

李秀成后来的“天朝十误”将此也列为天国灭亡原因之一不无道理。因为一旦被封王,就要修建王府、要有定数的奴仆差人,同时造成了太平天国晚期的攀比、腐败、挥霍之风。国库日空,便在民间搜刮,正是王爷遍地走,小民泪常流。大举封王另一个恶果是各自为政,洪秀全封陈坤书为护王时,正是李秀成中了奸细的离间计想去征讨陈之时,气得李大骂天王糊涂,陈李矛盾由此产生,后来苏州被困之时,李秀成写信向常州的陈坤书求援,尽管语气已经非常客气地称兄道弟并申明大义,但陈坤书就是不理这个胡子,你也是王,我也是王,凭什么听你的?《李秀成自述》中说陈坤书“将常州自霸,……分制我势”,“不由我用,制其不能”。可以见之。后来陈坤书也难逃围城被灭的命运。虽然陈死的也很英勇,据说他血战到最后一人仍手持大刀立于王府门前,清兵不敢近前。但他对天国倾覆所负的责任,一点也不比那些叛王小。

太平天国的后期官制演变很大,层次太多,官爵不分,封赏过滥,郡县守将都封为王,实为前所未见。高级官员不问其职务是否需要,往往因其官阶各设一套属官。在行政上发生各自为政的现象,在军事上造成指挥不灵的局面,而且浪费人力物力。这种不合理的官制成为促使太平天国革命迅速失败的原因之一。从洪秀全的封王之道,可看出他的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这样的人,太平天国如果不毁在他手里,真是一大奇迹。

大坝名胜古迹

大坝名胜古迹 鲵影萍踪收集整理 (2021年10月26日) 序大坝历史悠久,地理形胜,名胜古迹美不胜数。主要有,四洞、六寨、五墓,此外还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