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威的八大名门望族详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2浏览:1收藏

古代武威的八大名门望族详解,第1张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郡置县,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原休屠王领地置武威郡,隶属凉州刺史部,以姑臧为治所。

公元194年,东汉献帝时,武威郡隶属于雍州。

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重置凉州,辖武威等7郡,州治武威郡姑臧县。

公元386年,吕光建国,定都姑臧,史称后凉。

公元581年,隋文帝废武威郡,置凉州总管府,治所姑臧。

公元627年,唐太宗分全国为10道,凉州属陇右道,武威郡属凉州。

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沿丝绸之路自东而西进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东大门,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驿站和商埠,也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融汇传播之地。武威区位优势明显,先后孕育出了很多的世家大族,现在就古代武威的八大名门望族进行一一详解。

武威石氏: 石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其一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康叔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公石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史称石氏正宗。其二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的公子段,字子石,是宋平公子成的二儿子,他的后代都以先祖之字为姓氏,称石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是为商丘石氏。其三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子丰又大夫,字石癸,是郑穆公姬子兰之子,在公子丰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石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是为大河石氏。

其四源于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石作氏,石作氏,是秦国早期的贵族世家复姓,原居秦邑,在今甘肃天水故秦城。孔子弟子石子蜀,字子明,号卓子,冀人,在今甘肃天水甘谷十里铺乡,在石作蜀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贤祖姓氏省文简化为单姓石氏,是为三陇石氏。其五源于羯族、鲜卑族、满族、突厥族、蒙古族、回族、黎族、土家族等汉化改姓。

当今石姓主要分布于四川、河北、山东、陕西、辽宁、河南等省。石氏的主要郡望有武威郡、渤海郡、平原郡、上党郡、河南郡。石氏的主要堂号有河南堂、渤海堂、平原堂、武威堂、上党堂、徂徕堂、六顺堂等。其中石氏武威堂,以望立堂。

武威廖氏: 廖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其一源于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周文王之子伯廖于古廖国之地,在今河南唐河南的湖阳镇,建立廖国。春秋初灭于楚国,其子孙以国为氏。在召伯廖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廖氏,成为廖氏的一个来源。其二源于己姓,出自远古颛顼帝后裔廖叔安的封地廖国,西周初为周吞并,其后裔子孙以国名为氏。其三出自远古颛顼帝后裔皋陶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西周初皋陶后裔被封在蓼,蓼国古城在今河南固始东北蓼城冈,公元前622年被楚穆王所灭。古代蓼、鄝、廖通用,蓼国之后有廖氏。其四出自苗族、壮族、毛南族、高山族、瑶族、回族、土家族等汉化改姓。

当今廖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西、湖南、四川等四省,其次分布于广西、福建、河南等省,其中广东为廖姓第一大省。

廖氏的主要郡望有武威郡、汝南郡、巨鹿郡。廖氏的主要堂号有武威堂、世彩堂、汝南堂、果烈堂、中乡堂、紫桂堂、万石堂、清武堂、忠爱堂、垂裕堂、崇远堂、馨德堂、紫桂堂、知本堂、本思堂、五桂堂、武城堂、慕维堂等。

其中廖氏武威堂是廖氏最大的郡望,有天下廖氏出凉州之美誉,同时廖氏武威堂也是流传最广、人口最多的廖氏堂号。

武威段氏: 段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自共叔段,为郑武公之弟,郑武公姬掘突克段于京,共叔段后裔四散。郑厉公时将出奔在卫国的共叔段的孙子公父定叔及其家人迎回郑国,定叔回郑以后,共叔段的子孙始称公孙段氏,这就是所说的河南段氏。其二来自段部鲜卑,属于以部族名为氏。鲜卑段部与慕容部、宇文部并列为东部鲜卑三部,因其族属为鲜卑,史书称其为鲜卑部落。其三源于白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苗族等汉化改姓。

当今段姓主要分布于四川、山西、河北、云南等省。段氏的主要郡望为京兆郡、武威郡、扶风郡、天水郡。段氏的主要堂号有君轼堂、武威堂、京兆堂、锦绸堂、余庆堂、多寿堂、集凤堂等。武威郡段氏的始祖为西汉段贞。

武威常氏: 常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自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康叔,卫康叔有子封邑在常,在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其后裔子孙以封邑名为氏,史称常姓正宗。其二源于春秋时吴王之后,春秋时吴王封其支庶于常,在今江苏省常州一带,其后以封邑名为氏,是为江苏常姓。其三出自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之后,黄帝所居之轩辕丘,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帝喾的都城在今河南省偃师市,是为河南常氏。其四出自春秋时期鲁国邑地常,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其五源于蒙古族、满族、苗族、土家族等汉化改姓。

当今常姓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其次分布于山东、山西、河北、陕西、辽宁五省。常氏的主要郡望有太原郡、平原郡、江原郡、河内郡、武威郡。常氏的主要堂号有知人堂、金吉堂、武威堂、太原堂、积善堂、受宜堂、学古堂等。其中常氏武威堂,以望立堂。

武威索氏: 索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其一源于子姓,索氏是商朝的七公族之一。其二源自满族、藏族等汉化改姓。

索姓最早的活动地在河南,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武威郡形成索姓名门望族,后逐渐扩展至全国。索氏的主要郡望为敦煌郡、武成郡、武威郡、冯翊郡。索氏的主要堂号为武成堂、武威堂、敦煌堂、冯翊堂、求索堂、五龙堂等。其中索氏武威堂,以望立堂。

武威安氏: 安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其一源于西亚安息国,其王族后代皆以国名为姓氏,称安帕提亚氏。安息国王传位到太子安清时,他不愿当国王而向往佛学,东汉桓帝时,安清来洛阳宣传佛教,后定居于此。 在安清的后裔子孙、以及当时随同太子安清一同入汉的侍从随员们,皆以原国名的汉译名称为姓氏,称安氏,史称安氏正宗。有相当一部分安氏族人多尊奉安清为得姓始祖。

其二源于昭武九姓,出自唐朝时期中西亚的昭武九国,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唐朝时期有外邦昭武九姓,以原国名安国为氏留居中原,后省文简化为安氏。其三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安迟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在迁都洛阳后实施全面汉化改革措施,将其改为汉姓安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其四源于满族、回族、蒙古族、彝族、达斡尔族等汉化改姓。

当代安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安徽、山东、辽宁四省,其次分布于河南、黑龙江、山西、甘肃、陕西、贵州六省,其中河北为安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渤海湾地区为中心,向西抵甘肃和向南达安徽的延伸形、高比率安姓分布带。安氏的主要郡望为凉州、武威郡、武陵郡、河内郡。安氏的主要堂号有武陵堂、河内堂、武威堂等。

武威贾氏: 贾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其一出自周成王之弟唐叔虞的少子公明,即贾伯公明,周康王封唐叔虞的少子姬公明于贾地,在今山西襄汾,是唐国的一个附庸国,伯爵,史称贾伯,其后裔子孙以国名为氏。其二出自春秋时著名人物狐偃之子狐射姑的封地贾邑,后其避祸于翟国,其子孙便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称贾氏。其三源于子姓,出自殷商末期贾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其四源于官位,出自商、周时期官吏贾正,掌管政令实施以及处罚,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其五源于蒙古族、满族、锡伯族、彝族、苗族、土家族等汉化改姓。

当今贾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山西、江苏四省,其次分布于山东、甘肃、黑龙江、四川、陕西、湖北、浙江、福建八省,其中河北为贾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北部豫甘冀晋、南部川粤浙闽两块高比率贾姓区域,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分水岭,以北多贾姓,以南少贾姓的布局。

贾氏的主要郡望有武威郡、洛阳郡、长乐郡、临汾郡。贾氏的主要堂号有武威堂、洛阳堂(、长乐堂、至言堂、孝友堂、维则堂、韫玉堂等。其中贾氏武威堂,以望立堂。

武威张氏: 张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其一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其二出自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称张氏。其三出自乌桓、女真、鲜卑、匈奴、契丹、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藏族等汉化改姓。

当代张姓为全国第三大姓,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其次分布于江苏、四川、安徽、辽宁、黑龙江、湖北六省,其中河南为当代张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张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张姓区。

张氏郡望共有26个,分别是清河郡、范阳郡、太原郡、武威郡、犍为郡、沛郡、京兆郡、南阳郡、敦煌郡、安定郡、襄阳郡、洛阳郡、河东郡、始兴郡、冯翊郡、吴郡、平原郡、河间郡、中山郡、魏郡、蜀郡、梁郡、汲郡、高平郡、河内郡、上谷郡。张氏的总堂号为清河堂。其中张氏武威堂,以望立堂。

武威古称凉州、雍州、姑臧,是古代王朝在西北的重要据点和门户。但是随着中原王朝政治中心由西安向东迁徙,以及中原王朝势力范围不断的向西扩展,武威的战略地位开始逐渐下降,并丧失了战略重心的支撑,武威开始衰落下来,武威的世家大族也随着武威一起衰落了下来。

山东泰山石氏字辈:“仁义礼智信刚正忠孝贤庆历圣德书文集有本源”。

山东宁阳石氏字辈:“云远祥瑞兆循茂愈际春祖德同天久君恩共地长泰宗方运恒宁支厚显荣诗书礼义宣文庆绪延昌”。

山东徂徕石氏字辈:“文子廷章汝允振肇绪昌鸿修继庆化骏德裕祥光”。

山东徂徕桥沟石氏字辈:“登道(金)学宗仁义”。

山东泰安石氏字辈:“金清经树西兴家”。

山东蒙阴石氏字辈:“光鸿裕整立增运绍统家”。

山东郓城、鄄城石氏字辈:“崇懋德延远世毓贤奇昌家邦永兴振光宪绪东康泰成庆履效清廉祥安际”。

山东蓬莱石氏字辈:“乃裕懋德天永其昌本立丕振安守经常乐国仁义文明荣光”。

湖南南县石氏字辈:“金典克明俊德方瑞仁和义生”。

湖南中部石氏字辈:“盛世纪书亮功泰”。

湖南化州石氏字辈:“学国涛世光名正辉先业德修裕后方”。

湖南祁东石氏字辈:“元及第清盛一承远达继启宏光”。

湖南沅江石氏字辈:

文贵房支派:“谦天正泳才钦宇文祖仲显日明振似奇学太光前绪忠孝昭彰长发启祯祥申生神降岳庆衍泽盈湘易象占贞吉诗笺纪炽昌根深馀荫远百世颂芬芳”;

文通房支派:“谦天正泳才钦宇文祖仲显廷守尹安宁必应超前绪忠孝昭彰长发启祯祥申生神降岳庆衍泽盈湘易象占贞吉诗笺纪炽昌根深馀荫远百世颂芬芳”;

才仁房支派:“谦天正泳才兴受思荣允玉任庭首政大尚德光前绪忠孝昭彰长发启祯祥申生神降岳庆衍泽盈湘易象占贞吉诗笺纪炽昌根深馀荫远百世颂芬芳”;

才礼房支派:“谦天正泳才兴万盛源子志国恽亭手善崇德光前绪忠孝昭彰长发启祯祥申生神降岳庆衍泽盈湘易象占贞吉诗笺纪炽昌根深馀荫远百世颂芬芳”;

禄公房支派:“谦天正泳乾坤涒臣义礼智定国应中兴鼎邦安元亨忠孝昭彰长发启祯祥申生神降岳庆衍泽盈湘易象占贞吉诗笺纪炽昌根深馀荫远百世颂芬芳”;

寿公房支派:“谦公正受思□添于蕴铿文含□麟”。

福建同安石氏字辈:

海丰、田墘支派:“瑞兴萃育泰达道永嘉长”;

前山、狮岭支派:“同宗衍庆世泽绵长”;

统一续派:“敦笃和睦祖德腾芳富贵显扬基业永昌”。

福建南安石氏字辈:“甫安一时腾奋起奕世业诗礼传家训昆曾永鸿锡”。

福建武平石氏字辈:

赣南宏泽支派:“宏猷光大耀祖宗仲万均汝石应允有国正爵位尊家和福自远德盛声倍荣忠厚承世泽诗书启贤昆和善余庆茂兴嗣发运洪共宁纯臣范群怀孔孟仁皇恩施满族朱紫佐朝廷”。

赣南念四郎支派:“盛世衣冠大清朝礼义家彰明忠孝意奕叶仰光华仁爱视至上道德为高尚廉洁心灵美善良万代扬族和事业兴耀祖创辉煌”。

福建同安、平和石氏字辈:“魁应一廷尔元文士长茂永安耕读为本诗礼传家恭行君子正心修德学道爱仁忠信笃敬贻谋绳武显祖荣宗冠冕百世天禄万钟锡禧衍庆迪吉兴隆”。

安徽宣城石氏字辈:“贵金胜(声)正”。

安徽蚌埠石氏字辈:“广兆从秉秀思家心怀宗功承(传)芝孔芳传(全承)家开国永得(特)恒昌礼义修善仁厚安强聪瑞端凯登朝(基)定邦勤廉效政文(稳)武贤良奇才东升福寿满堂创举伟业世代静康”。

安徽亳州石氏字辈:“殿凌得(德)宝”。

安徽蚌埠石氏字辈:“景全兆新怀中(宗)公成”。

四川荥经石氏字辈:“秉明文章华国”。

四川大竹石氏字辈:“志从万正朝有勇奉为君启尚月先兆世代永乾坤”。

四川通江石氏字辈:“国朝廷玉克达其昌含运云祥安文晋长”。

浙江新昌石氏字辈:

新昌支派:“所存在本源黾勉复并营祥开礼乐先五服甚分明爱敬须端始道义随发生事修惟至德千载仰仪型”;

沃洲支派:“如月恒日升山阜冈陵川”。

浙江象山石氏字辈:“开泰圣贤生中邦政事行先人惟积善克守振朝廷”。

广西兴业石氏字辈:“振启玉永万庆宗德长煜耀”。

广西容县石氏字辈:

道宣支派:“道自振广曰蕴峻秉瑞佩南树”;

道传支派:“

粤考石之为姓,春秋卫大夫石碏后也,世久人远,其详不可得而稽矣。第溯其来,有石奋为九卿,呜于汉;石苞号八公攀龙,显于晋;在唐则有石洪,以明经见举;在宋有石介,号徂徕先生。历文德思思奋椿陵,为湟川人物,因作秦国夫人挽歌一联云:“月沉湘浦冷,花卸汉宫秋。”时称为奇句,为文昭王所喜,拜楚水部员外郎,迁融州副史,匾额居里“儒林坊”,即今之榕坪是也。

自历代以来,惟为文德世次相近,所居坊号目击尚存,而连之石姓确其流派也。惜乎,家谱毁于兵传,先达零落无闻。其传之有征者,则自霆作(注:此字上雨下作,下同)始为一世祖也。作生讳熙宗,字德叟,号凤冈,仕晚宋为京都库使,引年而归于诸莺乡儒林。醇朴好古,广置资产,独创官陂一所,灌溉粮田数十顷。冈生六嗣,兄弟各皆别籍弗著,惟谦号九十一公,讳天祚,字仲谦,恬淡寡营,隐居乐业,乃生轼夫、辙夫,户口蕃息,分二甲,同诸莺厢乡居别。轼夫生楚英,读古守礼,文学著名,因儒林坊洪水冲滔,遂改沙坊上河塘卜居焉。

楚英生至大、至永,永生子淳,淳生源诚,村宅分居。诚生凤、惠、亨三嗣,克敬克爱,捸蕚联芳,念先人之懿泽,感雨露之恩。爰立祭田,土名坐落下坛山、官陂洞、卢背等处,祭日清明,俾后世世相仍,永昭祭典。

始皇清龙兴,兵燹谱失,当兹之裔,曷敢忽而不念乎?于是毅然复修家谱,庶子子孙孙咸德尊祖敬宗之意云耳。继此以往,为石氏者,敦孝弟之行,绍诗书之美,毋负先志,毋坠先业,绵绵世泽,丕振家声,则于斯谱有光矣。

时大明宣德八年岁次癸丑三月之吉六世孙举人石坚字至刚顿首记书。

石(shí)姓出自姬姓,为石碏之后裔。得姓始祖:石碏。春秋时康叔的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其子石厚佐公子州吁杀掉卫桓公,州吁自立为君。此时石碏已告老还乡,为除掉州吁及其党徒,石碏设下巧计,假陈恒公之手杀掉州吁和石厚,迎立桓公之弟公子晋为国君,即卫宣公。石碏的大智大勇,大义灭亲,为世人所称道,被称为纯臣。石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六十三七十一位的大姓,在台湾排名第六十九位。

    武威郡平原郡上党郡遥遥华胄;

    三典堂雍睦堂徂徕堂密密连枝。

  ——全联典指石姓的郡望和堂号。

    道士行医济世;

    病人植杏成林。

  ——全联典指宋·道士石泰,号杏林。遇张紫阳,得授金丹之道。常以医药济人,不受其谢,惟愿病者植一杏树,久遂成林,人称之为“石杏林”。

    战国天文流后代;

    恒星经表夺先声。

  ——全联典指战国时天文学家石申,他与甘德所测定的恒星纪录有八百一十多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恒星表,有《甘石星经》。

    万石风流传阀阅;

    五官文藻满江天。

  ——全联典指汉·石奋及四子皆官至二千石,景帝号石奋为“万石君家”。

    芙蓉仙主耽诗酒;

    金谷家人比富豪。

  ——上联典指北宋文学家石延年。深为欧阳修等人推重。剧饮而不醉,人称芙蓉酒仙。下联典指西晋荆州刺史石崇。靠劫掠远路客商而至财产无数,曾与贵戚王恺等人斗富,竞相侈靡。

  附:

    诗歌圣德;

    传载纯臣。

  ——佚名撰石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北宋初学者、文学家石介。下联典指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

    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

  ——此联为清代山东按察使石韫玉自题联。

    昔日三禀九秀,以罕为贵,翰林钦赐常夸耀;

    今朝万紫千红,见多不奇,玉树开花未闻香。

  ——佚名撰广东省兴宁县石氏宗祠“万石流衍”堂联。

    同朝十学士,六部五尚书,跻跻冠裳夸右族;

    一门三状元,四代九御史,巍巍甲第羡名家。

  ——明状元·倪元璐撰浙江省新昌县治西石大宗祠(庆云祠)联。

    莫谓锦堂真富贵,男畏耕女畏织,怠惰终需落下品;

    勿云茅屋无公卿,士劳心农劳力,殷勤必定出人才。

  ——佚名撰广东省兴宁县黄陂镇石氏恭创围堂联。

    义塾宏开,造就七十二奇英,陶镕四宰相,德望浙中第一;

    儒林丕振,继起五百六进士,中兴三状元,科甲天下无双。

  ——明状元·洪珠撰浙江省新昌县治西石大宗祠(庆云祠)联。

    肇基河南,迁基江南,建基闽南,扩基岭南,年近三千历史;

    始祖厝公,远祖奋公,中祖扈公,近祖崇公,威武万石流衍。

  ——佚名撰广东省兴宁县石氏宗祠“万石流衍”堂联。

    万石君开百代宗风,有孝子、有忠臣,祠宇接宫墙,缅当时耆旧衣冠,为百年名宦乡贤,增光竹帛;

    六顺堂称一帮望族,多乙科、多甲榜,家声扬谱牒,数近日诗书门第,只一姓部曹侍御,出色松滋。

  ——周永济撰安徽省宿松县县城石氏宗祠联。

一、三大来源:

1、出自姬姓,为石碏之后裔。春秋时康叔的6世孙卫靖伯有个孙子叫公孙碏,字石,又称石碏,是卫国的贤臣。卫桓公二年,其弟州吁骄奢,被桓公撤去将军之职,出奔国外。十几年后,州吁领着党徒潜回国内,刺死桓公,自立为君。石碏之子厚也参与了密谋,被拜为大夫。后石碏把州吁和石厚骗到陈国,又暗中给陈桓公写了一封密信,信上说:"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所以,州吁到陈国后,立即被抓了起来,后来,石碏命人杀州吁、石厚于陈,然后迎立桓公之弟公子晋为国君。《春秋》称赞石碏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厚的儿子骀仲,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石氏。史称石姓正宗。

★封为公后,儿子叫作公子,孙子叫作公孙。公孙在这里不是姓。

2、出自姬姓和子姓。郑国(姬姓)大夫石癸,宋国(子姓)公子段,字子石,他们的后代都称为石氏。

3、出自他族加入或他姓改石姓的。如,隋唐时期"昭武九姓"之一:当时西域石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塔什干一带)有人迁居中原,遂以"石"为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代北三字姓乌石兰氏改为汉字单姓石氏;十六国时有张氏、冉氏改为石氏;据《北史》载,有娄氏改为石氏者;元末明初年代因政治、战乱原因(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朱元璋做了皇帝做的第一件事,大开杀戒,诛灭九族,部分“史”姓改为同音“石”为姓逃避迫害;太平天国时期(1857—1865),太平军占领南京之后,对江南史族大开杀戒,分布于湖、广、川的部分“史”姓又改为石姓逃避追杀,后裔就以石为姓。

二、迁徙分布:

1、秦汉以前,石氏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同时有部分人徙居江南,如春秋时楚国有石奢,郑国有石癸,周有石速;西汉时有石商、石奋。唐代,石氏的郡望有渤海、平原(今属山东)、上党(今属山西)、河南(今河南洛阳)四处;平原石氏于唐元和年间以前已徙居广陵(今江苏江都);河南石氏唐元和年间以前有部分人徙居虢州(今河南灵宝)。

2、入闽石姓

⑴唐初,有石氏族人自河南固始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至五代时已发展成闽南望族。

⑵唐末僖宗年间,金陵(今南京)人石螽扈因受命征黄巢而入闽,遂安居泉州府同安县(今厦门市同安区),被奉为入闽石姓另一支始祖,其后裔不仅散处福建各地,而且有部分人迁入广东。明朝洪武年间石螽扈十五世孙石玉全在福建南靖永丰里开基,其后子孙有许多人去台湾,进而又有远播海外者。

⑶南宋初入闽始祖世居开封南宫石桥头石德成迁福建长乐古槐镇中街村,至今已繁衍三十三代,后裔分布长乐、福清、宁德及全国各地、世界各国,长乐中街已重建“河阳石氏宗祠”。

三、石姓王朝:

十六国时期,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羯族人石勒,于319年自称赵王,建立政权,史称后赵。329年初灭前赵,取得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331年称帝,建号建平。石勒死后,由子石弘嗣位。不久,其侄石虎废石弘自立,在位15年。五代时期,有沙陀部人石敬瑭,于936年勾结契丹贵族灭后唐,被契丹册封为帝,国号晋,史称后晋,历时10年而亡。

四、郡望堂号:

堂号

徂徕堂:宋朝石玠,徂徕人,官国子直讲(国子监的教授)。他写文章批评时政,毫无顾忌,升太子中允,作《庆历圣德诗》,人称"徂徕先生"。 石姓又以"平原"等为其堂号。

郡望

武威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皆建都于此。

渤海郡:汉置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县一带)。

平原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

上党郡:战国韩始置郡,治所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市北)。

河南郡:汉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五、历史名人:

石达开:太平天国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19岁参加金田起义,20岁封翼王。曾多次击败曾国藩统帅的湘军。天京事变后,因受天王洪秀全猜忌图害,被迫率部远征,转战数省。1863年5月兵败大渡河,自投清军以求换得残部生还,6月就义于成都。

石 崇:西晋时为荆州刺史,以劫夺客商而积财产无数。与贵戚王恺、羊琇等争为侈糜。八王之乱时,为赵王伦所杀。

石 泰:宋道士,号杏林。遇张伯端(即张紫阳),得授金丹之道。常以医药济人,不受其谢,惟愿病者植一杏树,久遂成林,人称之为"石杏林"。

石玉昆:清子弟书演员。擅长《龙图公案》。演唱时自弹三弦自唱,其唱调称为"石韵"、"石派书"。相传小说《三侠五义》、《小五义》等均是别人根据他的唱本改写而成。

石芾南:清医学家。撰有《医源》,其书总论人身藏府、五行、阴阳、诊法、用药和内、妇、儿等科。

石韫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五十五年状元,官山东按察使。工诗善画,尤工隶书,兼擅古文,著《独学庐诗文集》。

石云生:当代,曾任海军司令员。

石广生:当代,曾任国家外贸部长。

六、已知的集中分布地区:

浙江新昌县:近20000人

广东兴宁市:12000多人

湖南祁东县:约10000人

山东蒙阴县:约10000人

福建武平县:近7000人

浙江浦江县:约5000人

广东增城市:约5000人

广东连州市:4000多人

福建南安市:3000人以上

广东封开县:3000人以上

广东德庆县:3000人以上

广东博罗县:约3000人

湖南宁远县:约3000人

陕西扶风县:起码2000人

河南中牟县:约2000人

浙江宁海县:2000多人

湖南益阳市:约8000多人(古塘石氏族谱2000修编谱时收录4万多人)

(资料在不断添加中,诚请各位知情网友提供资料。QQ:278705646)

七石姓相关网站

天下石姓论坛(新):http://wwwshixingorgcn/bbs

石姓寻根论坛(旧):http://symunibbsnet

石姓QQ群:8771153(已满)、9884794、9886689、9886824、9886925、19184986

族谱参考:山东临沂邵氏家谱字辈排行 (2013-11-12 15:18:57)转载▼ 标签: 文化 本帖所举例都是临沂地区很有代表性的比较统一的家谱 1、临沂颜氏家谱世系: 颜起源于曲阜,发迹于临沂,现每年世界颜氏大会均在临沂召开。临沂颜氏分布于全国及世界各地,曲阜等地使用与孔孟合用的“通天谱”,但临沂地区的广泛使用的家谱世系表却是如下的字: 公 重 从 嗣 胤 伯 光 绍 懋 崇 怀 士 锡 振 承 景 世 廷 秉 丕 克 建 永 沛 昭 启 裕 显 兆 守 临沂地区颜姓主要集中在费县,郯城,苍山,沂南,兰山,河东等县区。 2、临沂姜姓族谱 姜姓字行辈分严谨有序:照 勇 锡 文 宝 开 自 良 兆 修 立 怀 本 居 东 邦 传 家 道 令 宗 乃 启 昌 临沂姜氏主要集中分布在,兰山区枣沟头,南坊,义堂等镇,费县马庄,汪沟,沂南青驼,孙祖,葛沟等乡镇 3、山东安,乐,堂邵氏家谱 临沂地区邵姓人口基本都是这一谱系。不论是河东,兰山,沂南,费县,郯城,莒南 文景祯元会;性理世泽长;明珠光先照;彩羽翼复成; 安定修鸿业;宗功永克昌;家齐为忠孝;仁厚本诚良 4、临沂地区孔,孟,颜,曾,卜,冉,闵七姓均使用全国通用的通天家谱 临沂地区是孔孟颜曾四姓的主要活动区之一,同时卜再平邑,冉在罗庄,闵再费县都有广泛分布。 七姓家谱:的行辈字,从五十六代起排,依次为: 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5、板浦丁氏 临沂丁氏多源于日照。日照丁氏家乘载:丁氏原籍江南海州(即江南板浦),始祖丁顺,东海人,明初近海之民恒为倭寇所掠,洪武十三年(1381年),胡、惟庸买通倭贼,谋逆事败伏殊。后信海公汤和沿海经画,岛屿居民皆徙内地,丁顺乃北徙占籍于日照城南刘家寨迤东南二里许。时朝庭命郡县募壮士守沿海哨墩,顺以勇敢应,后以军籍青州伍,后定居日照丁家庄(即丁家楼之东北隅也),再南迁涛雒。 字辈: 惟我家谱,屡历备详,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来照,相宅河北,天启开科,崇祯任职,乡贤名宦,德言事功,显扬令绪,繁育兴隆,聿原同心,孝敬和睦,世代绵长,丕承祖泽。 6、临沂尹氏 临沂尹主要分布在原日照(以前属于临沂),沂南,费县。其中以沂南一支人口最多 主要分布在张庄镇,孙祖镇,费县一支分布在北尹村(胡阳) 世居费县的尹氏均出自沂南县的沿汶村,郡望东海。元季兵火,东海尹氏一支籍日照,一支籍沂南沿汶村。 字辈十三世起:文武承作,传继永昌,邦安家庆,凤起麟祥 7、任氏主要分布在费县上冶镇,费城镇,探沂镇,汪沟镇,自二世汉,可,民,尔,旺,景,恒,德,士,允,昌,继,志,庆,广,崇,序,延,方,嘉,贤,维,宝,大,周,元,应,世,登 8、郯城大唐庄 韩氏: 天 文 德 兆 堂 殿 奎 继 忠祥 成 正 修 平 治 安 顺 守 家 光 9、兰山,罗庄,费县姓杜的有如下辈分,其他的不详 洪元庆家广,西达宝福昌 10、山东临沭大兴的王姓,字辈恒兴统绪/永怀世德/积善为之/安邦治国/文定爵祥/光前裕后/---俺是绪字辈 11、林氏家族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有姓林的 他(她)的辈分极有可能就是以下的字辈 “传、化、清、本、立,世、泽、庆、远、长,笃、恭、衍、之、广,积、厚、发、其、祥”。 这是临沂地区最大的一个支系,是比干的后人。 12、临沂石氏家族多数属于徂徕石氏,现广泛分布在蒙阴,费县,沂南,平邑,兰山,字辈自 (66世)晋 67广 68鸿 69裕 70贞 71立 72曾 73运 74绍 75统 76家 77肇 78祥 79宝 80基 81建 82良 83彦 84帮 目前大多数是72-77世,我以前有个费县的同学叫“石绍”。。。。。 节选:《东蒙石氏家谱序》 尝谓山祖昆仑,水祖星宿,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虽千支万派而由本达末,沿流朔源,未有不丝连而绳贯者也,知此,则族谱之记盖可少乎哉!闻之始祖居岱东之徂徕,其时为公卿者有人,为将军者有人。诚名门石族也,无如时至元季叠罹兵焚十损八九,散而之四方者不可胜记。吾始祖乃迁蒙邑而居焉,如益都、长山、高苑、莒州、邳州、阑山、费县、江南、河南、京都之宗派皆与吾徂徕石氏一派也,(之福、晨、含、璞)。因明谱无存,询诸父老之传闻,验诸各茔之碑碣,始知讳(兴、英)者,乃为晨之六世祖也,其上之有墓碑者,又不知其几世而莫可闻矣噫!去世未远尚不可稽,况后世乎,于是阖族捐资刻石为记。 续修徂徕石氏迁蒙宗谱序 穷闻欲厚风俗,先明谱系,又闻五世不修谱谓之不孝。谱者,所以清支派,别尊卑,分远近,敦亲睦者也;故立宗非朝廷所禁,特患人不能行耳。吾石氏原籍泰安,自明初来蒙卜居桃墟,上下四百余年,人户繁衍,…… 徂徕山下是吾家,吸露嘘风卧紫霞。 几百年来无个事,朝朝座对老松话。 石姓本无二,相见故相亲,只因前朝乱,一脉支派分,虽然分支派,同是徂徕人,不问近和远,那分富与贫,贵也莫欺贱,卑也休凌尊,当效尧敦睦,别学视越秦。 摘自《徂徕石氏族谱》 13、费县徕庄铺陈氏,费县城东微南,离城二十里,始祖陈晋,在明朝万历年间,因社会动乱,为生活所迫,从湖南外出经商,赶着牛车由南而北,一路风餐露宿,含辛茹苦,到达江苏海州。滞留一个段落后,又辗转到达滕州,后来到费城东南左城崖落脚,最后来到徕庄铺,现在已达二十多世 字 辈 表 北 徕 庄 铺 陈 氏 家 族 一 至 四 十 世 字 辈 表 一世 晋 十一世 庆 若 二十一世 凡 三十一世 增 二世 栋 梁 十二世 善 家 二十二世 令 三十二世 德 三世 应 十三世 东 风 二十三世 乐 三十三世 才 四世 主 一 十四世 存 佩 二十四世 继 三十四世 久 五世 为 吉 十五世 开 早 二十五世 承 三十五世 昌 六世 琮 云 十六世 立 式 二十六世 幸 三十六世 汉 七世 英 文 十七世 正 元 二十七世 丙 三十七世 民 八世 兴 廷 十八世 宗 二十八世 易 三十八世 忠 九世 世 霖 十九世 秉 二十九世 生 三十九世 和 十世 龙 勋 二十世 润 三 十 世 明 四 十 世 平 注:一、十六世至四十世的字辈都用在中间。 二、 四十一世至六十世的字辈重复使用二十一世至四十世的字辈,而后每二十世一循环。 14山东兰山(临沂)周井铺訾氏 訾 这个姓不多见,但是在费县和兰山有! 耆老言传,来费县之祖,于明朝初年自山东胶东之地徙居费县訾丘(即今上冶镇资丘)。继之族人又迁居英家疃、再迁居兰山周井铺。后一支由兰山周井铺再迁居费县新桥镇张家唐庄,按周井铺世系,该家族现分为八大支,家族班辈:金广玉海兴,瑞光继文庆,孝劳传敬德,永福盛祥洪。 15、沂南县朱家庄、大庄、河阳村、厉沟、葛沟、大墩庄姓葛的与费县城北,薛庄一带姓葛的系出一门, 据传该家族在明初从山西洪洞县喜雀窝迁居山东沂南县葛沟村一带,据葛氏族谱记载:“吾始祖既失传”,说明始祖的历史已经无法确知。又云:“闻吾族居住西湖羊庄,林在庄西南隅,日后室家寒微各自逃荒迁程乡,随便谋生。近有朱家庄、大庄、河阳村、厉沟、葛沟区、大墩庄(都在沂南境内)等处,住者一派联络失所,远有迁居费县城北薛庄、毛沟、汶南、等处住,又有一支散漫失所”。“吾家先祖历世寒微,名讳不传,修谱之说更增加困难”。“传说吾祖难者共失七世名讳,八世祖作为始祖,以河阳附近者为总支,以薛庄附近者为分支,八世祖葛素永作为始祖,九世祖葛同分居与毛沟”。字辈为: 中谷一根草 覃延年长生 繁昌满长贵 福禄寿康宁。此字辈前还有:有、贵、英、洪四字。 16、临沂涌泉傅氏族谱:(注,我写的) 先说下范围: 临沂地区傅(付)姓人很多 广泛分布于各县区几十个村庄,其中涌泉傅氏一支人口最众 苍山县:涌泉前村,涌泉后村,小付庄,多福寺,赤土门,朱柳屯,代庄,孔村,大吴宅近50个村庄 费县:下崖,上崖,新庄,程庄,卸甲水,堂子,南豹窝,王大夫庄近20于村庄 兰山区:傅家屯,八里屯 河东区:(东)付家屯, 罗庄区:沙旦子沂洪庄 大明洪武二年先祖傅彝自山西省洪洞县大喜鹊窝村大槐树底下迁居山东省沂州临沂县涌泉村傍沂河而居五百余载几度沉浮似大地劲草年复一年泛者着生机一代代人顽强探索生命的真谛感受自然的恩赐,如今傅氏血脉繁衍二十五世,是沂河流域最大的傅氏家族与其他诸姓和睦而居我族人勤劳勇敢善良睿智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必将走上富裕之路 而今,随着大陆简化字的推进,以及文化的低潮 广大临沂傅氏的身份证上已经大部分将姓氏改为了“付” 但是祖先为我们创立的姓氏不能变,希望各位宗亲们能引起注意。 认祖归宗,我们拥有共同的图腾,那就是“傅”! 傅门廿字行辈标准(自23世) 信用尊崇砚 儒甫寻岫研 伟勇专峥硕 修宁导嵘磐 在22世之前,涌泉傅并没有统一的家谱,各村都是自己编写的字辈,但世系不乱。 17、介绍下蒙阴的公姓家族 “蒙阴县,公一半”,也许你认识的朋友,就有蒙阴姓公的。 公氏家族在蒙阴县是真正的名门望族。公氏家族虽在明初就逐渐登上仕途,从 公勉仁始五世连中进士,又皆长于文学,多有专集行世,成为江北屈指可数的文学 世家,但其先祖,却是元朝的军人世家。其先祖随大汗窝阔合出兵南下,灭金攻宋, 积军功被封为“万夫长”,其后代是世袭的万户。元世祖忽必烈推行屯田制时,公 氏被安置在益州路沂源之南、蒙山之后屯田,在上旺村设立“民兵万户府”,寓兵 于农,并取汉姓为“公”。自此,此“公”独立于这片地域之中。在蒙阴如找老户 或说谁是本地人,公氏家族可以当之无愧。其他老户族姓,大多出自明洪武年间及 清康熙年间从山西、江苏迁来的移民,他们较公氏来到这片地域的时间是晚得多了。 公氏族规,严禁本姓通婚,故而,蒙阴其他旅姓大都与公氏有秦晋之交。 18、费县韦家巷韦氏(包括费县方城镇韦家寨,兰山区朱保镇韦家巷,纸坊,义堂镇,埠北头,临沂城岗头,韦家屯,钦宿,苍山县加河湾等村) 1368年明王朝南京建立,明军进行北征,1388年近元大都(北京),元朝廷姐出北京北逃,燕山韦氏始祖察罕贴木儿,原是元末大都最高行政长官(称“平章事”)性下的官员,跟随元军退至漠东北贝加尔湖附近,在捕鱼儿海战役失败后,被收入明军服役,子哈喇那海1399(建文元年)奉明燕王朱棣命,南征靖难立奇功,1403年(永乐元年)明建文帝失踪明成祖朱棣即位北京,封哈喇那海为世袭羽林郎前卫指挥,以后在哈喇那海子保僧承袭卫指挥时又钦赐韦姓,这也是由于蒙古人的祖先源于蒙兀室韦部落,汉化姓氏寻宗示源,有尊重民族的用意。 19我们村的李氏家谱:学麟成洪春 夫守纪世长 家修方克兴 永保庆余祥 20、穆姓:俺是沂南蒲汪泥泉官庄村的,辈分:两个字,光,洪,守,春,玉,存 21、琅琊王氏:临沂是琅琊王氏的起源地,琅琊临沂王氏与太原王氏同源,出自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秦末王元到琅琊避乱,可以说王元是琅琊王氏的始祖,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是汉谏大夫王吉。对中国开始产生历史影响的是晋元公王祥,此后琅琊王氏名人辈出,先后出现了王览、王戎、王导、王敦、王羲之、王献之等名人,先后兴旺了五百年。 琅琊王氏的起源地在现在的兰山区白沙埠朕的孝友村 分布:兰山区白沙埠、南坊、李官等镇 此外三区九县都有分布 琅琊王氏主要分布地除了临沂,还有南京,绍兴等南方地区,很多王姓都是琅琊王氏的分支,比如三槐王氏。 辈分:孝友家生远,国恩士泽常,忠厚道德立,文武宝福昌 琅琊王氏家训: 言行可覆,信之至也 推美引过,德之至也 扬名显亲,孝之至也 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 临财莫过让 此五者,立身之本 临沭部分王氏是当路王,源出西汉末年卜居海州当路村(今连云港新浦区当路村)的王尊。现在的辈分是兴恒统绪,永怀志德,吉善维之,喜庆有余 费县梁邱关阳司李氏辈分:前续16辈----克、功、逢、殿、堂;丙、景、忠、秀、常;存、仁、燕、雨、庆;建、义、钦、一、方。后续60辈我背不上来了嘎嘎。我是常字辈。 琅琊王氏的一个分支之一是 振东王氏 洪树炳基锡 衍东焕在铭 法本烈培钟 淑相然执锦 发展于蒙阴主要分布于蒙阴也分布于郯城费县及其他地区,现在正在续谱。

希望帮助得到你。。。

古代武威的八大名门望族详解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郡置县,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原休屠王领地置武威郡,隶属凉州刺史部,以姑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