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字辈顺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2浏览:1收藏

曹家字辈顺序,第1张

1、河南太平曹氏:

贵公光显文,永定怀安国,

德远源弥兴,景必如宗启,

邦廷希广道,崇庆世逢亨,

志守惟心向,含洪正继均,

甲第恢先绪,贤名振古今,

忠孝为家宝,节烈应时新,

慈祥联伯仲,意气重和平,

元良存大义,奕代允昌明。

仁伦宜蔚起,恩泽令久传。(新增)

科教利宇宙,楚豫有雄才。

2、江苏扬州曹姓:

清光绪二十三年曹振甲纂修《曹氏族谱》,江苏扬州曹姓一支字派为:

景国良栋,守世乙启,子木宏允,振汝定纪。

3、续修字派为:

德贻余庆,学立名扬,锡尔遐福,长发其祥。

江苏扬州另一支曹姓21世以前字派说法不一,其字为:

乾元亨利,贞学为佾,里公雍述,泰罕党宇,

宙洪荣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孝悌忠信,

礼义廉杰,金木水火土,壮敬贤良勤俭,射御书数。

4、21世之后的字派为:

一大士必,永裕恒元,如松有茂,明文思安,善继贤述,克盛荣华。

清光绪二十六年曹汝祥续修《曹氏支谱》,山东诸城曹姓一支字派为:

彬乾元,亨利贞,学有为,良勤俭,庄敬贤,忠孝悌。

清咸丰十年(1860年)四川绵竹《曹氏族谱》的世次班行为:

以学联玟风,圣元世德邦,守先培代远,一本遇多良,

秉正安怀履,希承绍有方,慎之崇汝祖,延显兆绵长。

扩展资料:

家乘谱牒:

曹姓的文字谱牒,肇始于先秦史官所撰的《世本》。曹姓世系直至汉代应仍是在《世本》上增补,原书在宋代散佚。唐代存留至今的曹姓谱牒信息较前丰富,如《新唐书·宰相世系五下》有宰相曹确曹汾的世系。

宋代由于家谱的修撰已经走向成熟,加上国家对私家修谱的提倡,曹姓宗谱迅速增多。明清和民国时期撰修的曹姓家谱迅速增多,其中的一些还一直保存到今天。

-曹姓家谱

邳州曹氏祖源及各支系关系探讨

一、目前生活在邳州曹氏分为四支系

1、过满山 2、邳城 3、堌子庄 4、碾庄

二、各支系的祖源、历史、世系

1、过满山:现存的旧族谱有道光26年谱,民国二十二年修续的八义集族谱,道光26年,民国二十年河涯支谱,民国三十一年大林家谱等。

2、祖源:

(1)根据道光二十六年李玉清的八义集谱序中龙章公语:“吾族之籍邳,不知始自何代,而支派繁衍已千有余家……其分支在五世以前者,明知皆吾一脉而其源莫考……”。邳治西南六十里有过满山曹氏环而居之,不知几世矣,后有迁于山迤西之八义集者。说明八义集是从过满山迁居的,过满山曹氏祖籍是邳州某地的。

(2)依据河涯支谱道光丙午年八世孙鸿轩的谱序记载:“自前明卜居于邳邑过满山随家焉”。迁居到过满山是明朝时期,而不是祖居。

(3)大林家支谱记载,吾始祖曹叔之裔号曰振铎,原籍山西太原府曲沃县,自明朝末年吾祖负携东迁。

三、历史及世系:

(一)过满山

(1)八义集辅祖三兄弟于清初康熙年间自过满山迁居八义集,迄今340年左右,传16世。

(2)河涯鸿轩公:道光丙午年(1846年)为八世孙谱记:旧谱不意偶灾于火,遂失传,迄今二百年有余。河涯一世祖为1646年左右起计世,至今约370年左右,传 世。

(3)赵墩大林家曹氏自明朝末年从过满山竹林社迁居至今约380年传 世。

(二)邳城

邳城:邳城曹氏一直采用港上曹福远1992年编修的家谱资料,并和山东蒙阴谱有关联,祖源来自山西曲沃华塔,始祖为汉君公,汉君公长子北奎于明初迁至彭城东古邳红土庙,后又分居于邳城、港上、八路等地,迄今约580年,传23世。邳城西曹场曹二公“英”于康熙年间迁至邳城,迄今310年左右。

(三)堌子庄

(1)堌子庄曹氏:乾隆年间,五世孙太安公在序文中记录:“惟我曹氏溯源由来,先祖自山右始迁临城,后乃移居西湾而生于斯,长于斯,聚族于斯也”。“余先世邳州堌子庄后遂高祖西渡汴塘有家焉,至康熙年,吾祖复迁纪家渡口以南,又寨子渡口以东有黄墩居住,有茸山居住者,散处各方,往来断绝,旧谱之失矣”。

(2)堌子庄曹氏的祖茔碑文:我曹氏祖籍山东滕县,世居西湾、白山两处,宗支繁衍,明盛时迁邳之堌子庄。

(3)光绪辛巳年(1881年),九世孙廷聘序文:“我曹氏自滕来邳历今三百年”。光绪辛已年为公元1881年,可确定来邳的初始时间为1580年前后,迄今436年左右,传世 年。

(四)碾庄

碾庄曹氏现存无谱,主要依据各分支的世序史实作以考证,各支系对碾庄的祖源历史不以为然。幸于2016年4月得睢宁高集曹氏支谱记载,乾隆丙午年(1786年)丁字山三世孙曹镛所序文:“吾家世居睢邑,原聚居于邳西圩子里,康熙六年先太祖避世丁字山,隐居自号南圃。”曹镛在世系图说提到,自南宋间迁下邳……始祖避世前,圩子里有祖先碑碣文刻、遗扎谱牒,于康熙七年没于黄水,亦无法查考。又有黄墩湖曹绪刚提供的窑湾1928年支谱记载“祖居山西洪桐县,自明朝万历年间迁居邳州地名岔河,生三子,守仓,守全,守金,始祖卒于岔河,仓祖留守祭祀,全祖、金祖迁于宿迁县安八图骆马湖城西居住。”碾庄虽未与睢宁高集对接,但谱序明确了丁字山始祖源于邳西圩里。经碾庄修谱委员会讨论分析论证,乾隆年间的邳州城就是现在的邳城,位于邳西的圩子里,就是现在的碾庄圩,因为只有碾庄圩才具备符合谱序中记载的曹氏条件。依据谱记碾庄曹氏应于南宋时期迁居邳西圩子里的。迄今700多年,传30世左右。

四、各支系堂号及分支情况

1、过满山:

(1)八义集:民国二十二年,河涯民国二十年家族分别印有敦本堂、守法堂。

(2)分支情况:据河涯谱记载:“吾族迁居过满山近500年。”从1931年至今有85年,可以计算出过满山曹氏历史约有580年左右。其分支广泛,主要有河涯,又分曹楼、曹庄、高桥、房亭等。山后,又分至赵墩城河、巡庄、高宅;竹林社又分至赵墩大林家;八义集辅祖三兄弟,同时还有分迁到单庄、睢宁、铜山、贾汪、淮阴及安徽萧县等地。

2、邳城:堂号采用振铎堂。其祖源为古邳曹河湾红土庙,清康熙年间迁至邳城东西曹场、八路及港上。

3、堌子庄:现采用“安寓堂”,其分支 有汴塘、茸山、大曹家、耿集、大黄山 王可乐等。

4、碾庄:堂号“振铎堂”,其分支有岔河西桥头、铁富响墩、炮车圩北,又从岔河分支苍山斜沟,宿迁黄墩湖等地,睢宁高集谱记为邳西圩子里曹氏迁居的。

五、疑问解答

1、过满山

(1)关于过满山祖源是从何而来?

八义集印昌伯父说从汉朝时期来的,依据不充足。过满山的山名由南北朝时期,约公元600年前后,梁王路过过满山时而得名,迄今有一千四五百年,民国二十年河山后谱序文中记载吾族迁居过满山近500年,过满山曹氏祖源迁居时,应在明朝的初期。

(2)何为“三房分序”?

有谱文记载:道光丙午年,河涯谱八世孙鸿轩公“余因详其体制,三房分序,别其派也。”道光丙午年,八集六世孙步蟾在序文中写道“自八义集发迹之始,辅祖三人按房分序,自成一谱”。过满山老三房指的是:河涯、山后、八集。新三房是辅祖三兄弟。

(3)过满山“六泉祖”是否属实?

不确定!过满山在民国二十二年,1986年以及1999年堌子版的家谱中都是以六泉祖为主脉线,根据新发现的文史材料考证,“六泉祖”可能存在,但绝不是同一辈人。理由如下:

一是根据睢宁高集的谱序记载:“时访得过满山沟西二房同宗叔祖文烈公,年已八十余,扶杖而起”。当时时间为乾隆丙午年,即1786年,文烈公80多岁,依次上推,文烈公应出生于1700年,其父亲为廷任祖,假设代差为30年,廷任祖出生日期应为1670年,1986年、1999年都把辅祖三兄弟的父亲列为奉泉祖,奉泉祖出生的时间为1640年,然而在过满山的墓碑记载,奉泉祖在1629年之前就已经去世了,与新谱记载中的时差太大。所以奉泉祖是辅祖三兄弟的父辈不成立。

二是根据睢宁白塘河前徐社区曹庄“长泉祖”的世系繁衍计算,“长泉祖”出生于清康熙年间,也与新谱中的“六泉祖”时间不符。

三是临泉祖86年被定六泉祖为老大,但是依据临泉祖的碑刻确定为老六。谨此三条,足以证明六泉祖不是同一辈人。

(4)关于墓碑的时间?

为何过满山多墓碑碣:主要原因,当时山上作为墓葬的主要安放地,就象今天的公墓一样,谁家的老人去世了,都往老陵地集中安葬,久而久之,聚少成多,形成了有规模的墓葬群。现发现最早的墓碑有曹大公碑,立于1598年,临泉祖奉泉祖墓碑立于1629年,阁老碑曹炳立于1622年。虽然曹三公碑和临泉祖、奉泉祖的碑用料都是一样的,临、奉二祖有立碑时间,而曹三公碑却没有,说明后人对曹三公的生卒时间,因年代久远,找不清是哪一支先祖,也不知道子孙是谁,只知道是一位先祖,应该是各房各支给树的碑。再者,曹三公的墓是安葬在山根处,靠近曹照清的房子和场面,西北东南向。其他先祖的墓都是自山二漫坡往上安葬的。从而证明南门曹三公是早于过满山各个立碑时间的先祖。

(5)何为“老泉”谱?

现代人没见过,只是光绪六年魏邦庆在为八义集写谱序中提到过。这里只能做个假设推算,依据墓碑推算:临泉、奉泉祖的高辈为南门曹三公,临泉祖作为过满山曹氏先祖六房,奉泉祖作为二房,两支后裔修续成谱,于明末毁于大火,致使各支后裔再修续谱时,只能从明末清初的先祖作为一世祖记世了。

(6)曹炳公的后裔哪去了?

曹氏祠堂内,曹炳公的安放的位置是错误的,当时安放的时候,景昌伯父就提出反对意见,现存的支谱中惟有曹炳公的后人没有记载,人到底哪去了?

一是有可能去了河南,因为曹炳公的碑是河南一太守给立的,后人有可能投奔了他。

二是有可能迁到赵墩大林家,因曹炳碑上记载居竹林社,而大林家谱记是竹林社迁过去的。

2、邳城。

(1)邳城的世系代数为何比汉君祖要多?

依据邳城整理的曹氏世序发现,邳城比汉君祖的世序要高出一两辈,这与港上支谱记载的港上、邳城皆从古邳红土庙迁出的世序有冲突,应重新考证。

(2)港上支谱记载的“四顺”之子田、密,到底是哪一支的后裔?

依据谱记,汉君祖的重孙曹田、曹密分别分支迁到岔河和过满山。但史实是,岔河的曹氏是由碾庄二房分出去的,而且岔河谨此一家曹姓,又与黄墩湖曹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过满山上有南门曹三公的墓和碑,而且大家一致认同南门曹三公为碾庄三房的一支先祖迁出的。现在邳城把曹密和曹田列为四顺之子,说明邳城支系应与碾庄祖源有着待解的关联。

3、堌子庄:

(1)堂号“安寓堂”是否正确?答案是否定的,1999年没合谱之前,山东滕阳蒋集曹氏支谱所载:始祖为曹叔振铎。1999年在修谱时,为提高曹氏的影响力,认为堂号越老越受人尊重,年代越远,越能证明祖源历史悠久,殊不知“安寓堂”和“振铎堂”虽属一曹姓,实质为两大主脉,不应随意更改,建议延用“振铎堂”号。

(2)关于谱序、碑记的史料有无错误?

依据乾隆年间太安公:先自山右始迁临城,后乃移居西湾。六世孙永织公:余先世堌子庄自太高祖始迁汴塘,至曾祖又迁纪家渡南嗣,复有寨里渡以东居住者,有黄墩与新城北枣庄居住者。以及光绪十年的曹氏祖茔碑文叙述,堌子庄曹氏养坡祖的爷爷怡二公,于明嘉靖1570年前后迁到堌子庄,从堌子庄又迁到汴塘,康熙年间又复迁至纪家渡寨里河、黄墩等地,始迁堌子庄到明末不过几十年的时间,何以繁衍成堌子庄望族?再者始祖迁到堌子庄后又迁出堌子庄,光绪年间为何还要立曹氏祖茔碑?

(3)堌子庄打过“响场”吗?

堌子庄曹氏何年何月打的响场?听到只是老辈的传说,无文献资料,如果存在,为什么历次修谱中没有记录?始祖从嘉靖年间迁入堌子庄,即使没有外迁,至明末清初所繁衍的人口也没有具备打响场的条件。所以堌子庄打响场只是个传说。

(4)堌子庄的地名如何确定?

“堌”字,新华字典解释为“堤,筑堌而居”的意思,假设始祖来到堌子庄后,开圩筑堤而居的话,为什么现在的堌子庄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只留下了场面,堌子庄没有一家曹姓居住,从而说明,谱序中的堌子庄指的并不是现在堌子庄。现在的堌子庄当时只能算作场。

(5)“九兄弟”的疑问?

1999年版堌子家谱,后记:“明嘉靖年间,五世怡二公由山东滕阳临城大旺庄东迁邳之堌子庄,迨明季迭遭兵燹后,八世泉公六兄弟与养坡、养浩,自九兄弟各奔东西,泉公六兄弟与养坡,养浩,自祖是堂兄弟,,养坡与养浩是叔兄弟。1999年续合谱时,堌子庄与腾阳蒋集曹氏对接文献依据不足。养坡养浩祖都是明末清初人,而临泉、奉泉在1629年之前就去世了,所谓的堂兄弟关系是不存在的,更不用说遭兵燹各奔东西了。

4、碾庄

(1)碾庄以前的地名叫什么名字?

依据睢宁丁字山乾隆丙午年曹镛的序文,原聚居于邳西圩子里,据此分析,位于新邳州城以西有曹姓居住的地方,只有碾庄符合,先祖至此,人无庄,地无名,开圩筑堤而居,遂称之为圩子,此称呼至今还在延用。后来曹氏子孙开了家油坊,置了两盘大碾,久而久之,这两盘大碾成为了这个地方的标志,也就产生了庄名——碾庄,也称碾庄圩。

(2)如何确定睢宁高集谱序中的邳西圩子里就是今天的碾庄圩?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地理位置,在康熙年间的邳城西方,并且有圩子有庄;二是必须有曹姓聚居于此;三是必须有从该地迁出的曹氏子孙。如果历史上没有迁出的史实,也形成不了丁字山的家谱,所以可以确定,邳西圩子里就是今天的碾庄圩。

(3)如何确立碾庄的祖源来自何人何地,和其分支的后裔情况?

碾庄曹氏旧时无谱,无据可考,幸得丁字山谱序,其世系图说详细介绍了邳西圩子里(即碾庄圩)的先祖情况,先祖系武惠王曹彬之后,南宋时,自山西曲沃迁居于此。武惠王后裔四支十八房,同时处迁,碾庄就是其中的一支。其分支情况:依据岔河西桥头的祖墓论证,分支岔河的时间大约为1530年,也就是明嘉靖年间,传20世,该支先祖到岔河后以驮河为生,二世单传,三世有三子,守仓、守全、守金;守全、守金外迁至现在的黄墩湖。长房守仓祖又生三子,也就是今天西桥头的老三房。清朝年间,分支铁富响墩,四户、炮车圩北等地。南门曹三公应于明、正统年间由碾庄三房迁居过满山的。

(4)碾庄、城河历史上为何有争老祖之说?

没有文献记载,只是老辈口传,事实应该存在,起因主要是过满山上山老祖和下山老祖的区分,上山祖为南门曹三公,下山祖为少三公,少三公的后裔,从过满山迁居城河,后将先祖墓从山上迁至城河,碾庄人以为迁的是上山的老三公墓;遂与城河产生了老祖之争,其实老三公和少三公之间不知相差了几代人。

(5)为何各支后人都到碾庄添陵祭扫?

碾庄老官光祖茔规模之大,邳州少有,这都是后人祭扫添陵的结果,而其他地方的祖茔都没有超过碾庄祖茔的,说明大家认可碾庄先祖的,再者后世子孙的墓茔是不能超越先祖的。

(6)碾庄曹氏与其他各支系有关联吗?

一.是与过满山的关联。主要是山上的南门曹三公的墓和碑,根据历史对照和世系繁衍是符合科学规律的,也是和从始祖到现在的世系相吻合的。

二是和邳城的关联。依据邳州汉君公世系中的文献记载,四顺长子密,次子田分别迁居过满山和岔河的记录。应该是碾庄的世系记录,因为历史事实是人为改不了的,现已明确迁往过满山的是南门曹三公,迁居岔河的是碾庄二房一支。

三是堌子庄与碾庄以往关系最为密切,来往最频繁,按照丁字山谱序,应是圩子里曹氏祖上在干涸之地开垦种粮,成为富豪,导致后来打响场。先祖为避祸,三房字辈三字起,目的是为了保全家人。解放前,碾庄圩主还在加口现合并为邳城镇谢湖有场面和粮仓。

六、小结

各支系存在同工异曲之处,其祖源地皆始自山西,始祖皆为曹叔振铎,虽然堂号不一,其祖源是一致的,不必在堂号上计较,综以上所述,邳州各支都是在一条主脉线上的,只是各支按照各支的先祖进行修续谱的,没能思想统一,希望大家放弃前嫌,坐到一起,心平气和地进行商讨确定,本着越续越亲,越续越团结的精神,依据文献资料和史实,按照“尊重先祖,尊重历史,尊重史实”的原则开展邳州的修续谱工作。我现在把我们碾庄的世系图解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讨论,请提出批评指正。

碾庄曹氏始祖曹叔振铎,始迁祖为武惠王曹彬之后,南宋时自山西曲沃迁居于此,开圩筑崮为居,以农为主,二世分三房,后有异姓逐渐迁入,该地名称之为圩子,明朝正统年间,南门三房一支曹三公迁居过满山,其后裔散居山后河涯、八集、竹林社等明嘉靖年间,约1530年,北门二房一支迁居岔河,后东迁至西桥头,二世单传,三世分三房,长房留守祭祀,二房三房迁至骆马湖安八图城西;清朝年间东门小五房一支迁居炮车圩北,南门三房一支迁居铁佛响墩。康熙六年,一支迁至睢宁丁字山;碾庄圩子里有祖先碑碣文刻,遗扎谱牒,于康熙七年,没于黄水,此后无法考证,致使在以后的修续谱中存在意见和分歧,特别是民国二十二年,各支系都有支谱完成,惟碾庄无谱,1986年和1999年修的谱,除人员信息准确外,“六泉祖”及支系间的关系,都有很大出入,今日所整理的资料,全部参阅了各支的谱记、文刻、史料,老辈的言传,衷心祝愿我们邳州曹氏能精诚团结,修谱工作早日完成。

曹雪芹生平:康熙年表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一说雍正二年(1724年),曹雪芹生于金陵(江苏省南京市),祖籍辽阳。裕瑞《枣窗闲笔》记载过:“其人(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二月初八日曹寅有女出嫁,亦为王妃。康熙五十年三月(1711年辛卯),(曹寅的次子)曹珍夭折。曹_约十五岁左右,“程朱理必探”。字号: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所处时代:清代。出生地:江宁(今南京)。出生时间:约1715年5月28日(康熙五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去世时间:约1763年2月12日(乾隆壬午除夕)。别称:曹雪芹。主要作品:《葬花吟》《西江月》《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红楼梦十二曲——虚花悟》《红楼梦十二曲——喜冤家》等。

关于曹雪芹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曹雪芹的诗词

《咏白海棠》、《好了歌》、《葬花吟》、《咏菊》、《宁府上房对联》、《西江月》、《金陵十二钗正册——钗、黛》、《杏帘在望》、《太虚幻境对联》、《好了歌注》、《红楼梦曲-留余庆》、《簪菊》、《秋窗风雨夕》、《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红楼梦十二曲——引子》、《赞林黛玉》、《问菊》、《警幻仙姑赋》、《__词》、《红楼梦十二曲——飞鸟各投林》。

二、小说创作

《红楼梦》一书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正是历史上的所谓乾隆盛世,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存在着种种的矛盾,也隐藏着重重的危机。

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稹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曹雪芹的嗣父曹_就是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不能把《红楼梦》作为曹雪芹的自传看待。

1727年(雍正五年)末、1728年(雍正六年)初,曹_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_被“枷号”,曹寅遗孀与小辈等家口迁回北京,靠发还的崇文门外少量房屋度日。曹家从此败落。经历这样家族变迁的曹雪芹,因此而获得对贵族之家种种黑暗与罪恶的深切体验,这便成为他创作《红楼梦》重要的生活基础。《红楼梦》创作开始时,雪芹年未二十。他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修改,在他30岁之前,全书除有少数章回未分定,因而个别回目也须重拟确定,以及有几处尚缺诗待补外,正文部份已基本草成(末回叫“警幻情榜”),书稿匆匆交付其亲友脂砚斋等人加批誊清。最后有十年左右时间,雪芹是在北京西郊某山村度过的。不知是交通不便还是另有原因,他似乎与脂砚斋等人极少接触,也没有再去做书稿的扫尾工作,甚至没有迹象表明他审读、校正过已誊抄出来的那部份书稿,也许是迫于生计只好暂时辍笔先作“稻粱谋”吧。其友人敦诚曾写诗对他规劝,希望他虽僻居山村,仍能继续像从前那样写书:“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寄怀曹雪芹》)

三、身世籍贯

关于曹雪芹,很多方面仍难有定论,除却生卒年的争议,他的字、号也不能十分确定,按照曹雪芹的好友张宜泉的说法,应该是“姓曹名沾,字梦阮,号芹溪居士”,但有的研究者认为他的“字”是“芹圃”,“号”是“雪芹”。他的生卒年问题,已经争论了几十年。他的生年,主要有二种看法,一种认为他生于公元1715年,即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另一种说法认为他出生于公元1724年,即雍正二年甲辰。他的卒年,主要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他卒于公元1763年2月12日,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另一种看法认为他卒于公元1764年2月1日,即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他卒于公元1764年初春,即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首。曹雪芹的父亲——曹_是贾母的原型——李氏的过继子(李氏的丈夫曹寅的侄子)。曹雪芹的上世的籍贯,现有几种看法,一是河北丰润,于明永乐(明成祖年号,1403—1424)年间还至辽东铁岭,后来跟随清兵入关,一是辽阳,他的上祖曹振彦原是明代驻守辽东的下级军官,大约于天命六年后金攻下了辽阳时归附,以后随清军入关。

身世考证曹振彦归附后金以后,先是属佟良性管辖,后来又归了多尔衮属下的满州正白旗,当了佐领。旋即跟随清兵入关。曹振彦在入关前的明、金战争中以及入关后的平姜_之叛的战争中是立过功的,他历任过山西吉州知州、阳和府知府、浙江盐法道等官职。曹家的发迹,实是从曹振彦开始的。此后,曹振彦之媳,即曹玺之妻孙氏当了康熙的保母。1663年(康熙二年),曹玺首任江宁织造之职,专差久任,至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在江宁织造任上病故,康熙旋即命其子曹寅任苏州织造,后又继任江宁织造、两淮巡盐御史等职务。并命其纂刻《全唐诗》《佩文韵府》等书于扬州。曹寅之所以很得康熙的信任和赏识,是因为他的母亲是康熙最重要的教引嬷嬷(康熙曾对别人介绍曹寅之母时说过:此吾家老人也。)曹寅又曾是康熙的陪读,是康熙儿时的玩伴。所以康熙南巡六次曹寅家曾主持过四次接驾大典。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在扬州任上病危,康熙特命千里马送药拯救,只可惜曹寅已死。曹寅病故后,康熙又因极其宠爱曹寅,就叫其子曹_继任江宁织造(那时好像不许世袭)。不幸的是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曹_病故,康熙又特命曹寅的胞弟曹荃(宣)之子曹_过继给曹寅的妻子李氏并继任织造之职,直至1727年(雍正五年)12月24日曹_被抄家败落,曹家在江南祖孙三代先后共历60余年。曹雪芹就是出生在南京的。直到1728年(雍正六年)曹家抄没后才全家返回北京。当时,曹雪芹尚年幼,按生于乙未说是虚岁是四岁,按生于甲辰说是虚岁五岁。曹家回北京以后的情况,文献绝少记载,曹_曾经在给康熙的奏折里说道:“惟京中住房二所,外城鲜鱼口空房一所,通州典地六百亩,张家湾当铺一所,本银七千两”等等。曹雪芹在穷愁困顿中于公元1763年或1764年即乾隆二十七年或二十八年的除夕去世。他的不朽巨著《石头记》的前80回,早在他去世前十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书的后半部分据专家们研究,认为基本上已经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行世,后来终于迷失,这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武阳说300年前《南昌武阳曹氏宗谱》问世,武阳镇曹村是曹雪芹祖籍地。2010年4月8日,在浙江图书馆。找到了300年前的《南昌武阳曹氏宗谱》,这是一本300年前保存完好的《南昌武阳曹氏宗谱》的手抄本。在这本1693年修的《南昌武阳曹氏宗谱》里就清楚地记载了“盖自永乐二年,始祖伯亮公从豫章武阳渡协弟溯江北上,一卜居于丰润咸宁里,一卜居于辽东铁岭卫。则武阳者,洵吾始祖所发祥之地也。”和武阳曹氏的宗谱记载完全一样。历史的清楚记载,事实胜于雄辩,武阳镇曹家是就是曹雪芹南宋祖籍地,千真万确。曹雪芹南宋祖籍地在武阳。自中央电视台1994年报道以来,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全国很多的红学曹学专家都为之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来武阳曹家深入研究考察,周汝昌对曹雪芹祖籍更是研究之深,并亲笔题字:《曹雪芹祖籍武阳镇》。这部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江西南昌武阳曹氏宗谱》的出现,不但证明了南昌武阳曹氏宗谱的真实性,还为研究探讨红学和曹学的专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依据。《南昌武阳曹氏宗谱》不但记录了曹氏的世系和世序,还清楚地记录了曹氏的迁徒志和祠堂志。从这本宗谱可以得知:曹雪芹南宋祖籍地在武阳镇,300年前就有真实的记载和认定!看到这本300年前的修的《武阳曹氏宗谱,几十年来曹雪芹祖籍地的争论,考察,研究,今天真相大白,所幸的是许多专家能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历史记载一模一样,应感心慰。

乳山说据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曹雪芹高祖曹玺是被清军自胶东半岛虏获,因同姓而被曹振彦收养,因此曹雪芹祖籍地的研究应以曹玺为主,而不能把曹振彦的祖籍地当做曹雪芹祖籍地。致力于红学研究的曹祖义先生从1998年就提出曹雪芹是曹髦后裔,同曹祖义是宗亲的观点。并在全国红学大会上发表其研究成果,获得了部分红学家的认可。曹祖义说,曹雪芹的祖籍在乳山,不管从历史资料上,还是曹雪芹在书中亲撰的家谱上,以及曹祖义的家谱上,都充分证明曹雪芹是曹丕、曹髦的后裔。另外,曹雪芹家和曹祖义家以范字起名上的规则完全统一,这些都是有力的证明。曹祖义在对《红楼梦》多年的研究中发现,曹雪芹把他们家的家谱,用“十首怀古诗”灯诗谜的方法,写在《红楼梦》第51回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家和其亲宗东港市大孤山曹家在起名范字上是一脉相承的,以此可以证明他们是同宗谱的本家人。如此,曹祖义和曹雪芹有着共同的祖籍———当时的宁海州河南村。复旦大学对国内与曹雪芹有关的曹姓人群进行了DNA检测,现有的曹姓DNA数据支持曹雪芹祖籍“乳山说”,而不支持“丰润说”、“辽阳说”等众多学说。

四、族属辨析

满族说满族,还是汉族?曹雪芹的祖上曹锡远,早在后金时期就加入了满洲族籍,隶属满洲正白旗。到了曹雪芹这一代,曹家已经在满族中生活了100多年,满族文化已经渗透到了曹家的方方面面。不论从曹雪芹自身,还是从其著作《红楼梦》中都可以找到与满族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曹雪芹应该是满化了的汉人,也可以说就是满族人。满族从后金开始,大量的汉人、蒙古人、朝鲜人涌进了满族这一“共同体”,他们在这一共同体中长期“交往”,共同生活,融为一体。虽然他们的血统不同,但谁也无法否定,他们就是满族,他们同处于一个民族“共同体”之中。看满清的“柳条边”和“满城”-对中华鸠占鹊巢的心虚,这篇文章可以详细的介绍民族共同体是如何形成的过程。曹雪芹家是汉人血统无疑。但到了曹雪芹这辈,他们家已经加入了满洲八旗(包衣),并且在满族这个圈子里生活了一百多年,其思想感情、风俗习惯已经满族化了。曹家加入了满洲族籍,不但已经得到了满族的认可,甚至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认可。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曹家早在乾隆年间就已经被收录到了《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之中。《八旗满洲氏族通谱》(80卷)又称《御制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因为是奉乾隆皇帝之敕编纂的。该书共收入除皇族爱新觉罗氏之外的满族姓氏1114个,主要记载其归顺时间,其原籍所在,其官级事迹,并且为各个姓氏中的重要人物立了传。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而不是八旗蒙古氏族通谱,更不是八旗汉军氏族通谱。曹家之所以能够进入《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说明他们家已经归属满洲八旗,其满洲族籍也已经得到了认可。由于这本书是乾隆皇帝“御制”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曹家的满洲族籍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认可。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十四中记载: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分无考。其子曹振彦,原任浙江盐法道。孙曹玺,原任工部尚书;曹尔正,原任佐领。曾孙曹寅,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宜,原任护军参领兼佐领;曹荃,原任司库。元孙曹_,原任郎中;曹_,原任员外郎;曹颀,原任二等侍卫兼佐领;曹天祜,现任州同。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可以看出曹家的族籍应该是:满洲内务府正白旗。曹雪芹也当如此。正白旗是清代八旗之一。曹家祖上被俘后,隶属于满洲正白旗,也就是说从那时起,他们曹家就正式加入了满族,成为满族中的一员了,自然与满族存在连姻,具有了满族血统。清代八旗又分为满洲八旗、汉军八旗、蒙古八旗。曹家隶满洲八旗,无疑是加入到了满族共同体之中。另曹寅大女儿嫁给了平郡王讷尔苏,清初尤其是康熙一朝时,满汉之间严禁通婚,而这一联姻,则无疑的表明曹家的满人身份已被清室认可。另《江南通志》明确记载了曹家为满洲人。《江南通志》卷一百五《职官志》:江宁织造:“曹玺,满洲人,康熙二年任”。《江南通志》卷一百五《职官志》:苏州织造:“曹寅,满洲人,康熙二十九年任”。《江南通志》卷一百五《职官志》:江宁织造:“曹_,满洲人,康熙五十二年任”。《江南通志》卷一百五《职官志》:江宁织造:“曹_,满洲人,康熙五十四年任”。八旗满洲是当代满族的直接前身和主要来源之一,八旗满洲人,其民族按现行说法则是满族。

汉族说乾隆初纂修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凡例中就写道:“乾隆五年十二月初八日奏定:蒙古、高丽、尼堪、台尼堪(开原边门外汉人)、抚顺尼堪等人员,从前入满洲旗内,年代久远者,注明伊等情由,附于满洲姓氏之后”(录自赵宗溥《曹雪芹的旗籍问题考释》一文252页)。这里就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曹雪芹一家虽归入《满洲氏族通谱》,但他是按蒙古、高丽、尼堪(汉人)这些民族归类列入的;二是这种列入是“附于”“满洲姓氏之后”的。这里标明年代久远的附属于满洲帝国的曹家等家族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他们的民族成份。而是注明仍然是汉人。康熙皇帝在曹雪芹之祖父曹寅和李煦奏请让满人满都暂署盐运使的奏折中批复道:两淮运使,甚有关系,所以九卿会选,已有旨了;况满洲从未作运使之例,不合。雍正七年,内务府为补放内府三旗参领等缺,请皇帝钦点的名单中有:尚志舜佐领下护军校曹宜,当差共三十三年,原任佐领曹尔正之子,汉人。另,从曹雪芹的民族观分析,他自己也不认同是满人,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本为描写贾宝玉“生日”的,其回目为“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其中有一段描写“因又见芳官梳了头,挽起(髟+赞)来,带了些花翠,忙命他改妆,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碧青头皮来,当中分大顶,又说:“冬天作大貂鼠卧免儿带,脚上穿虎头盘云五彩小战靴,或散着裤腿,只用净袜厚底镶鞋。”又说:“芳官之名不好,竟改了男名才别致。”因又改作“雄奴”。宝玉便叫他“耶律雄奴”。”曹雪芹用满洲清朝服妆妆扮了芳官,这是为宝玉的生日造型。而曹雪芹又在此文中公开贬斥边境少数民族为“小土番儿”,斥其“番名”为“犬戎”的“耶律雄奴”,这种民族观点的称谓就特别显眼了。民族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中国在民国后才确定满族,满洲八旗中的很多汉人和朝鲜人、蒙古人在清王朝灭亡后,都划回自己所属的民族,曹雪芹血统是汉人,又秉承汉族文化,他写《红楼梦》的时候满语是清朝的国语,如果说曹雪芹是满族人,为什么不写一本国文——满文的《红楼梦》呢?综合上述事实,曹雪芹是汉族人。

家族渊源曹家作为满洲正白旗人(包衣),世代为官。到了曹雪芹的太爷曹玺那辈,已任工部尚书的要职。曹玺还当过“江宁织造”一职。《江南通志》一书直接写上了曹玺是满洲人,“江宁织造:曹玺,满洲人,康熙二年任”。曹雪芹的爷爷曹寅还是一名重要作家,著有《楝亭诗钞》五卷、《词钞》一卷,并主持编辑了《全唐诗》,同时留下了几部戏剧作品。曹家到了曹寅这代,可以说达到了鼎盛。曹寅母亲是康熙的乳母,满语作memeeniye(嬷嬷妈)。在满族中,乳母的地位是很高的。可以说亲如生母,又胜于生母,因为她不仅要将皇子养大,而且要从小对他进行教育。据陈康祺《郎潜纪闻三笔》(卷一)记载:康熙己卯夏四月,上南巡回驭,驻跸于江宁织造曹寅之府。曹世受国恩,与亲臣世臣之列。爰奉母孙氏朝谒,上见之,色喜,且劳之曰:“此吾家老人也。”赏赉甚渥。会庭中萱花盛开,遂御书“萱瑞堂”三字以赐。曹寅与康熙从小关系甚密,又是他的伴读。他长期在南方任“织造”一职,名义上是掌管宫廷内部的织造事务,而实际上权势很大。袁枚在所著《随园诗话》中记下了这样一件事,“康熙间,曹楝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曰:‘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耳目’”。其地位之显赫可见一斑。康熙在位曾六次南巡,其中四次是曹寅在职出面接驾,并以其织造府作为皇帝行宫。同时,曹寅还经常上奏江南事,并得到康熙帝的朱批。一次,康熙在其奏折上批道,以后有关地方诸事,“必具密折来奏”。还有一次,康熙得知曹寅得疟疾,便马上赐药,并破例用驿马星夜送去。所有这些可以看出,曹寅一家与皇家的亲密关系。曹寅的两个女儿,也就是曹雪芹的两个亲姑姑分别嫁给了满洲王爷,其中一位“适镶红旗平郡王讷尔苏”,另一位“适王子侍卫某”。曹家不论与康熙皇帝家族的关系,还是与满族亲戚的关系都十分密切。

曹姓家谱是指曹姓的文字谱牒,又称为曹氏家谱,曹氏家乘。肇始于先秦史官所撰的《世本》。曹姓世系直至汉代应仍是在《世本》上增补,原书在宋代散佚。如太平曹氏,等等记载曹氏内部发展的传记和编年史的特殊历史记传。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纸坊曹氏寻根,认祖归宗,世系字派是:?天必万福、盛世宗祖佑、仁才正崇涌、光辉耀先系、大德家兴隆。

源于姬姓

相传周武王克商后,为了巩固周王朝 的政权,便实行大分封,在封商旧臣曹挟于邾的同时,把自己的弟弟振铎封于曹邑,为曹伯,建曹国,称为曹叔振铎。

故地在今山东省菏泽、定陶、曹县一带,都于陶丘(今山东省定陶西南,北齐时以定陶为曹州,今有曹县)。

公元前487年为宋景公所灭,振铎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

曹振铎即为曹姓的受姓始祖。

曹国,立国636年。

国的后裔都姓曹,以曹伯为始祖。

旧时定陶故城之北有大阜,名仿山,上有曹伯庙,额曰“西周旧国”,地方官岁时祀之。

因曹姓是上古皇姓著姓,旧时菏泽、定陶二邑,凡曹姓纳粮,每升较他姓减三文。

《县志》载,定陶为古曹国,曹伯墓在北门外,十七世皆葬于此。

源于官位

颛顼帝曾孙吴回之孙安被封在曹国(在今山东菏泽一带),属于以国名为氏。

相传颛顼帝有曾孙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

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五子名安,曹姓,夏禹赐封安为曹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在大禹治水时,安正逢其时,他因佐夏禹治水有功而被赐曹官。

曹官也就是“圜土”为牢,看押奴隶的官,这在当时以镇压奴隶为主要职能的奴隶主政权中并非小官。

安后来以官为氏。

这是曹姓得姓之始。

周时,武王改封曹安的后裔曹挟于邾国(今山东省邹城境内,灭于楚)。

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

之后,邾人有的以国为氏,改为朱氏;有的仍以曹为氏,是为曹氏。

源于改姓

秦姓所改。

献帝建安二十年曹操改秦真姓曹氏。

少数民族改姓

1、匈奴曹姓。

《晋书》载记有匈奴右贤王曹毂屯马兰山。

又载有贰城胡曹寅献马3000匹,以寅为镇北将军、并州刺史。

公元413年,北魏初吐京胡首领曹龙、张大头等率部众两万人,入蒲子(今山西省隰县),推曹龙为大单于。

公元416年6月,并州胡人数万落叛逃后秦,人平阳,曹弘被推为大单于。

《晋书·世祖纪》有山胡曹仆浑,是投降 的匈奴族,演变为步落稽胡。

2、满族曹姓。

索佳氏改曹氏、索氏,分布于鄂尔坤、俄漠和、界凡、长白山、马尔敦、大凌河等地。

鄂托氏,后改为曹氏,分布于赫图阿拉、叶赫、乌喇地方。

3、蒙古族曹姓。

曹光明,镇江人。

曹。

春林,法库人。

曹都,巴林右旗人。

曹里鹰,原为民勤 ,迁阿拉善族,起蒙古各察来台。

4、藏族曹氏。

大通县大通川土千总户曹通温布,番族,以曹为姓,清乾隆九年以功授职。

5、瑶族曹姓。

泰国德伊兑村十二姓之一,原住南京,迁潮州府河杨河。

元末大乱,又迁贵州,再转迁泰国北部山区。

6、阿昌族曹姓。

曹老莘,陇川县芒东寨经师。

曹秉薄,原为 ,明洪武二年迁腾越,又到绮罗、罗文冲关璋,娶阿昌族女哄氏而成为阿昌族。

一支迁路西县高埂田为阿昌族。

一支迁萝卜坝成为傣族。

一支到陇川县小新寨成为景颇族载瓦支。

7、布朗族曹姓。

勐腊县倚邦土千总曹当斋,清雍正七年(1729年)从征普思逆夷,杀贼有功,给土千总。

8、昭武九姓的曹国。

进入中原地区并留居的昭武九姓之曹国人,后依汉族人化习俗,以国名汉化为姓氏称曹氏,世代相传至今。

9、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彝族、哈尼族、纳西族、 、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曹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 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曹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曹叔振铎,生卒年不详,姬姓,名振铎,亦称曹振铎(受封曹国,叔是排行,故称曹叔振铎或曹振铎),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六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朝诸侯国曹国始封君,曹氏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曹安、曹伯、曹振铎、曹嵩、曹龙、曹弘、曹秉薄、曹当斋、本牙海、曹玉溪、曹十哲。

曹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七百九十一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60%左右。

先秦时,曹姓主要活动在甘肃、山东和江苏北部。

秦汉时,曹姓已分布于长江以北各省和华东地区。

唐初和唐末,中原有两次南下大移民,曹姓是其中进入福建的中原姓氏之一。

唐末宋初,曹姓进入了两广。

清初曹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曹姓大约有6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1%,排在第二十四位。

曹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414%。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这两省曹姓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54%。

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西、浙江等省。

全国呈现北部冀豫、东南皖赣浙两大曹姓聚集地区。

明朝时期,曹姓大约有6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65%,列为第三十位。

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曹姓人口增长值为负值。

明朝以前,曹姓的主体一直在中原和山东,宋元明时期北方连续不断的战争,曹姓人群自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人口减少十分明显。

明朝时期,江苏为曹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193%。

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浙江三省,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44%。

其次分布于江西、安徽等省。

全国重新形成了鲁、苏、浙、赣、皖曹姓人口聚集大区。

郡望

曹姓的郡望在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彭城郡(今江苏省徐州市)、高平郡(今山东西南部)、东海郡、陈留郡、清河郡、巨鹿郡。

堂号 有两种类型:

一是以发源地或居住地为堂号 (即以郡望之名)的郡望堂号。

曹姓在历史上有多个郡望,主要有:

谯国(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

彭城(治所在今江苏徐州市)。

高平(治所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

巨野(治所在今山东巨野县城)。

金乡(治所在今山东嘉祥县南)。

亭山(齐郡,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南)等。

二是自立堂号。

已收集到的曹姓自立堂号及其地址:

爱敬堂:江苏溧阳市南门里。

安寓堂:江苏邳州市。

贵州织金县鸡场乡。

安正堂:四川宜宾市。

八斗堂⑴:安徽太湖县、怀宁县江镇镇日新村曹屋、定远县吴圩镇耿巷村、曹李村。

湖北省洪湖市。

修德堂:江西吉安县桐坪镇黄山村

白虎堂:(曹操世系)。

白玉堂:江苏淮阴市。

清靖堂:又称“无为堂”,西汉曹参,在萧何死了以后,继萧何为宰相。

他一本萧何时的办法,所谓“萧规曹随”。

“省刑法,薄税敛,无为而治”。

老百姓因此歌颂他说:“载以清靖,民以宁一。”

宗族特征:

1、曹姓名人辈出,从官员将帅到文人墨客,从三国曹操到清代曹雪芹,均在曹姓的发展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为后人所崇敬。

2、曹姓的字行辈份除排列有序井然外,还体现着报国忠贞,勤俭治学的家规家训。

如曹振甲所修《曹氏家谱》中江苏曹姓一支字行为:“春贤泽绶衡,善禄道耀勋。” 四言 名麟俊彦;

绣虎文宗。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长平侯曹操族子---曹休,字文烈。

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后世称为绣虎。

人称乡虎;

自庆接鸾。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人,曹操的儿子,封陈王,死后谥思,世称陈思王。

因富有才学,早年受曹操宠爱,一度曾想立他为太子。

曹丕为帝,他受猜疑妒忌,积郁而死。

诗歌多为五言,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练而辞采华丽,对五言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也擅长辞赋、散文。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文章只有一石,曹子建一个人占了八斗。”当时人称“绣虎”,绣,指其词华隽美;虎,指其才气雄杰。

下联典指唐代诗人曹邺,字邺之,桂州阳朔人,大中年间进士,历官祠部郎中、洋州刺史等。

其诗多写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感慨,少数篇章对统治者的讽刺;语言通俗,多用民间口语。

《登第诗》有句:“自拟孤飞鸟,得接鸾凤翅。”

平阳世泽;

相国家声。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初曹参,助刘邦得天下有功,封平阳侯,后继萧何为丞相。

武惠世泽;

科第家声。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北宋初年大将曹彬,卒谥武惠。

将台三上;

籍列八仙。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大将曹彬三子皆为将才,曹弼题曹彬庙有“教子三登上将台”之句。

下联典指宋曹国舅隐迹山林,后遇钟离权、吕洞宾,引入仙班。

文承七步;

武继三登。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

《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妒忌曹植才华,曾令他七步之内作一首诗,作不成要施以重刑。

曹植应声便成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人们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下联典指北宋初大将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乾德初年,因打败契丹、北汉有功,官枢密承旨,灭后蜀后任都监。

开宝年间任统帅,灭南唐,后任枢密使,加同平章事(宰相),封鲁国公。

太平兴国年间,辅佐太祖决策灭北汉,雍熙年间又率军攻辽。

为当时第一良将。

他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都有将才。

长子曹璨,字韬光,官至富州刺史,因抵抗契丹有功,官河阳节度使,升同平章事(宰相)。

三子曹玮字玉臣,率兵四十年,未曾失利。

七子曹琮,字宝章。

北宋大臣陶弼有句:“教子三登上将台。”

大家传诫;

令女守贞。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班昭,为皇后和妃嫔教师,以其夫为曹世叔,称“曹大家”。

曾著有《女诫》。

下联典指三国·曹爽。

从弟文叔妻名令女,夫早死,割鼻毁容,誓不再嫁。

投江尽孝;

却赙表廉。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曹娥,沿江寻父尸不得,号哭七日,投江而死。

下联典指宋·曹修古卒,其妻女尽却宾佐之赠钱数十万。

谯国家声远; 五言 雷阳世泽长。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曹姓的源流郡望。

泉石从所好;文章如有神。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曹全,字景完,东汉建宁间举孝廉。

《曹全碑》,全称《汉颌阳令曹全碑》,又称《曹景完碑》,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立,明万历初在今陕西合阳县出土,清康熙壬子(公元1672年)后断裂缺字,公元一九五六年移存西安碑林。

隶书,二十四行,行四十五字,碑阴列名五列,五十七字。

借得三川秀;

添来气象新。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著《红楼梦》书中联语。

圣代三升论秀; 六言 家风八斗量才。

——曹京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望江县曹大村曹氏宗祠联。

全联典指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

见上“人称乡虎;自庆接鸾。”联释。

平阳世守三章约; 七言 子建才高七步诗。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初大臣曹参。

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字子建,曾七步成诗。

影上三竿迎晓日;

才高七步咏春风。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野田黄雀行千里;

芹圃红楼梦百回。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等。

下联典指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著有《红楼梦》。

一代像绘凌烟阁;

千秋名传曹娥碑。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画家曹霸,曾修补《凌烟阁功臣像》。

下联典指东汉孝女曹娥,后人立“曹娥碑”。

只有诗书堪自读;

未甘词赋压群流。

——曹墨琴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女书画家曹墨琴撰书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撰书联。

宝鼎茶闲烟当绿;

幽窗棋罢子犹凉。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著《红楼梦》书中联语。

绕堤柳借三篙绿;

隔岸花分一脉香。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著《红楼梦》书中联语。

家居好水好山地;

人在不夷不惠间。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令子贤孙中维起;

美人名士共长生。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鹤群常绕三珠树;

花气浑如百和香。

——曹秀先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礼部尚书曹秀先撰书联。

八言 君子处事,有忍乃济;

儒者属辞,既和且平。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八言以上 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仁被江南,良将功推第一;

约成塞外,使臣才羡无双。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曹彬,为时良将第一。

下联典指宋代曹利用,曾与辽国和议。

树绩关中,振平阳千载之武;

修名邺下,冠河东八斗之才。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曹参,佐高祖定天下而封侯。

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谢灵运曾言天下才一石,子建独得八斗。

法守三章,平阳侯忠诚厚朴;

才高七步,陈思王藻丽英华。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曹参,封平阳侯,曾随刘邦定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

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字子建,曾七步成诗。

大地钟灵,肇启文明联栋彩;

华堂霭瑞,宏开富有接云光。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何氏宗祠联。

啰咀建鸿图,肇启御题四字美;

嘉坡振大业,宏开帝书两句扬。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新加坡何氏宗祠联。

汉拜相,宋封王,三千年皇猷黼黻;

居江左,卜京右,亿万世国器珪璋。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河北省丰润县曹氏宗祠联。

安徽曹氏续修宗谱八卷,家第一卷,(明)曹来凤修,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歙县曹氏重修谱牒,(明)曹光东修,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青阳墩头曹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曹氏族人修,清道光三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卷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泾县谯国曹氏宗谱五卷,(清)曹思诚、曹里等修,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曹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手写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曹氏族谱四卷,(民国)曹永和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崇孝堂重修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曹氏族谱四卷,(民国)曹浩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崇孝堂、中华书局铅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镇江开沙曹氏宗谱四卷,(清)曹国宾等纂,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镇江开沙曹氏宗谱八卷,(清)曹启铨编,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曹姓家谱是指曹姓的文字谱牒,又称为曹氏家谱,曹氏家乘。

肇始于先秦史官所撰的《世本》。

曹姓世系直至汉代应仍是在《世本》上增补,原书在宋代散佚。

如太平曹氏,等等记载曹氏内部发展的传记和编年史的特殊历史记传。

湖南 湖南南岳曹氏字辈:懋学徵绍虔 家良致述先 希时华邦庆 景登允尚传 积善贻芳远 培基树泽长 业修斯富有 本立定荣昌

湖南芷江曹氏字辈:“之子言文与齐思庭世昭光继恕承先代法可得久长安邦定治平福享久成荣正大鸿运兴万家庆天恩”。

湖南常宁曹氏字辈:“子应荣达继必贤良诗兴泽后孝启家祥芳连甲第声振朝堂光余先祖百世其昌”。

1994年新续字辈:“仰承洪范怡和泰康敦崇礼义德业昭章福禄绵远晖耀平阳”。

湖南芷江曹氏字辈:“文大致启宗国学万世兴家传日新胜吉庆中长应”。

湖南凤凰曹氏字辈:“长延祖宗宏绪达启世代仁义忠厚贤良俊秀尚德景星庆云”。

民国三十二年曹时药《六修曹氏支谱》,湖南益阳曹姓一支字行为:  玉受秀贤彦,必钦子冠锡,良文教尔廷,家盛英嗣起,  时安德泽芳,显承师俊业,圣哲立名郅,仁孝怀三代, 山东 山东博兴曹氏字辈:“志向高大新,同连奉竹训”

山东诸城曹氏字辈:“彬乾元亨利贞学有为良勤俭庄敬贤忠孝悌”。

山东临邑曹氏字辈(世传):“式玉传本广,庆延泽义厂,得培春奋发,安全即是长”。

四川 四川绵竹曹氏字辈:“以学联玟风圣元世德邦守先培代远一本遇多良秉正安怀履希承绍有方慎之崇汝祖延显兆绵长”。

辽宁 辽宁满族曹氏字辈:“松舒坦哈满额春文鳞昌玉珠祥光景泰承华宝德盛材凤图斌”。

河南 河南信阳曹氏字辈:“正德金殿士,文光燿尚升,永安千古秀,万代庆长春。”

河南辉县曹氏百字辈(22代-121代):“启宗秉明志,培嘉常锡光,景晓可建宪,尚有万家昌,举业树仁德,广贤崇义芳,书锦必竟秀,武佩立勋章,兴华涌新俊,卫国济英良,功荣彦世泽,品正惠声扬,轩瑞信园洁,庭运著凤翔,儒林鸿学录,兰桂萃丽堂,喜登青云步,晋豫鹏飞乡,天普呈平乐,冠庆富春江。” 江苏 江苏南通如东曹家庄曹氏字派:廷有联明瑞,大启世永书,宗宜连显达,德裕克昌余。

新疆 新疆巴里坤曹氏字辈:英豪诚士美,万世享荣华 其它 曹氏一支字辈:“开宣宏德永兆云宜必可仲于伟然特启银祥正福玉树庭谐”。

清光绪三年曹振甲纂修《曹氏族谱》,江苏扬州曹姓一支字派为:

景国良栋,守世乙启,子木宏允,振汝定纪。

续修字派为:

德贻余庆,学立名扬,锡尔遐福,长发其祥。

江苏扬州另一支曹姓21世以前字派说法不一,其字为:

乾元亨利,贞学为佾,里公雍述,泰罕党宇,

宙洪荣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孝悌忠信,

礼义廉杰,金木水火土,壮敬贤良勤俭,射御书数。

21世之后的字派为:

一大士必,永裕恒元,如松有茂,明文思安,善继贤述,克盛荣华。

清光绪二十六年曹汝祥续修《曹氏支谱》,山东诸城曹姓一支字派为:

彬乾元,亨利贞,学有为,良勤俭,庄敬贤,忠孝悌。

清咸丰十年(1860年)四川绵竹《曹氏族谱》的世次班行为:

以学联玟风,圣元世德邦,守先培代远,一本遇多良,

秉正安怀履,希承绍有方,慎之崇汝祖,延显兆绵长。

清代《常宁烟竹曹氏一修宗谱》的字行为:

子应荣达,继必贤良,诗兴泽后,孝启家祥,

芳连甲第,声振朝堂,光余先祖,百世其昌。

1994年七修宗谱的新续字行为:

仰承洪范,怡和泰康,敦崇礼义,德业昭章,福禄绵远,晖耀平阳。

湖南麻阳县芷江东门曹家的字派为:

文大致启宗,国学万世兴,家传日新胜,吉庆中长应。

芷江曹家坪曹姓的字派为:

子言文与齐,思庭世昭光,继恕承先代,法可得久长。

麻阳县高村曹家子字后取二十字:

高永应启宗,祖达胜国英,方志传世代,光华选朝廷。

民国三十七年高村曹家与芷江曹家坪共同商议续取二十字:

安邦定治平,福享久成荣,正大鸿运兴,万家庆天恩。

麻阳县吕家坪毛家湾曹姓的字派为:

景志仁玉庭,万(文)朝(正)维(万)贞(兆)启,世上生俊杰,

久永享太平,祖正流芳远,仕相转佳行。

湖南省凤凰县毛都曹家字派为:

长延祖宗宏绪,达启世代仁义,忠厚贤良俊秀,尚德景星庆云。

民国十八年曹少甫修《曹氏家谱》,江苏通州曹姓一支字派为:

春贤泽绶衡,善禄道耀勋。

民国十六年曹怀之修《曹氏宗谱》,安徽绩溪旺川曹姓一支字行为:

志士光家国,徽猷衍圣功,立诚天助福,敦德世恒隆,

庆本善庭起,瑞从义宅钟,思求荣祖道,文学务先通。

民国六年《湖南益阳曹氏彦祥房五修谱》的派语为:

应世国大昌,芝城土必方,文明光景远,

道下合三房,显承师俊业,圣哲立名邦,

仁孝怀三代,嘉徵集一堂,宗功培至善,祖荫庆常康。

民国三十二年曹时药《六修曹氏支谱》,湖南益阳曹姓一支字行为:

玉受秀贤彦,必钦子冠锡,良文教尔廷,家盛英嗣起,

曹家字辈顺序

1、河南太平曹氏:贵公光显文,永定怀安国,德远源弥兴,景必如宗启,邦廷希广道,崇庆世逢亨,志守惟心向,含洪正继均,甲第恢先绪,贤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