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南宗的南宗嫡派世系
四十八代孙,第三代衍圣公 孔端友,字子交,孔若蒙子,宋徽宗崇宁元年封,后随宋高宗南渡,为孔氏南宗之祖。
四十九代孙,第四代衍圣公 孔玠,字锡老,孔端操第四子,过继于孔端友为嗣。宋高宗绍兴二年袭封衍圣公。
五十代孙,第五代衍圣公 孔搢,字季绅,孔玠子,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补授为右承奉郎,袭封衍圣公。
五十一代孙,第六代衍圣公 孔文远,字绍光,孔搢子。宋光宗绍熙四年,授承奉郎,袭封衍圣公。
五十二代孙,第七代衍圣公 孔万春,字耆老,孔文远子。宋理宗宝庆二年袭封衍圣公。
五十三代孙,第八代衍圣公 孔洙,字思鲁,一字景清,号存斋,孔万春子。宋理宗绍定四年,袭封衍圣公,任吉州通判。元至元十九年让爵于北宗。孔洙无子,以孔传(即孔若古,孔子四十七世孙)六世孙孔津长子孔思许为嗣。
五十四代孙 孔思许,先名公许,字与道,一字鲁林。无子,以弟孔思俊第三子孔克忠为嗣。
五十五代孙 孔克忠,先名宏,字信夫,一字献夫。子二希路、希尹。
五十六代孙 孔希路,又作希辂,原名希鲁,字士正,孔克忠子。子三议、咏、让。
五十七代孙 孔议,字明伯,子二公诚、公信。
五十八代孙 孔公诚,字贵文,孔议子。子二彦绳、彦绅。
五十九代孙 孔彦绳,字朝武,孔公诚子。正德元年授将仕郎,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为孔氏南宗再次受袭封之始。子二承美、承玉。
六十代孙 孔承美,字永实,一字畅翁,号菱湖,孔彦绳子。正德十四年承袭。
六十一代孙 孔弘章,字以达。孔承美子。嘉靖二十六年承袭。
六十二代孙 孔闻音,字知政,号南鲁,孔宏章子。万历五年承袭。
六十三代孙 孔贞运,字用行。孔闻音子。万历五年承袭。
六十四代孙 孔尚乾,字象元。孔贞运子,早逝未承袭。
六十五代孙 孔衍桢,字泗柯,孔尚乾子。顺治九年承袭。子二兴灿、兴燫。
六十六代孙 孔兴燫,字北衢。孔衍桢次子。康熙四十一年,因侄孙孔传钟无嗣而亡,承袭。
六十七代孙 孔毓垣,字东安。孔兴燫子。康熙五十三年承袭。
六十八代孙 孔传钟,孔兴灿孙,孔毓培子。孔兴灿康熙十一年卒,孔毓培康熙二十九年卒,孔传钟于康熙三十八年承袭,康熙四十年以十三岁病故。孔传锦,字宫锡,号杏霞,孔毓垣子。雍正十三年承袭。
六十九代孙 孔继涛,字念铭,原名继汤,孔传锦子。早逝未承袭。
七十代孙 孔广杓,字衡观,号太古,孔继涛子。嘉庆元年承袭。
七十一代孙 孔昭烜,字亘青,孔广杓子。嘉庆二十四年承袭。
七十二代孙 孔宪坤,字静一,孔昭烜子。道光十四年代主祠祀,道光十九年承袭。卒无子以同母弟孔宪堂代理祀事,咸丰五年孔宪堂卒,无子,以族弟孔宪型子孔庆仪继孔宪坤嗣。
七十三代孙 孔庆仪,字肖铿。孔宪堂亡故后,南宗族人公议以孔传锦五世孙孔宪型子孔庆镛为嗣。咸丰九年孔庆镛夭折,南宗族房公议以孔应发二十二世孙孔庆寿为孔宪坤嗣。同治三年孔庆寿亡故,无嗣,南宗族人争立孔宪型次子孔庆仪及族兄孔庆元,最终由孔庆仪过继孔宪坤为嗣。同治三年承袭。至民国世爵终止,改称南宗奉祀官。子三繁豪、繁英、繁杰。
七十四代孙 孔繁豪,字孟雄,孔庆仪长子。民国13年(1924年)承袭南宗奉祀官。民国24年南京政府下令废爵,改称“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卒无子,以弟孔繁英子孔祥楷为嗣。
七十五代孙 孔祥楷,字子摹。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承袭。民国38年5月6日,衢州解放,奉祀官制终止。现为浙江省政协委员、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主任。
孔姓出自殷商 三千悠久历史
实际上,孔姓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他们的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400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帝喾是黄帝的孙子,曾经继黄帝及其父少昊之后,领导中华民族70年,因此孔姓的人,当然也是黄帝的后裔。
关于孔姓的来源,《广韵》上面有这样的记载:“殷汤之后,本自帝喾次妃兰狄吞乙卵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太乙,后代以子加乙,始为孔氏。至宋孔父嘉,遭华父督之难,其子奔鲁,故孔子生于鲁。”
由此看来,孔性是出自殷商的子姓,而殷商的开国之君殷汤,则是帝喾的次妃所生的儿子契的后代,殷汤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是吞乙卵而生,就取字为乙,传了若干代,到了春秋时代,在宋国的孔父嘉,为华督所杀,他的儿子就跑到鲁国避难,并且在鲁国定居,所以孔子才会是鲁国人。
《史记孔子世家》上面,对于孔姓的渊源,有更为详细的说明:“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
从这段记载,可以明显的看出,殷汤的后代以孔为姓,是始自孔父嘉。孔父嘉是春秋时代宋国的人,所以孔氏之得姓,应该也已经有了三千年的悠长历史。
《广韵》和《史记》上面对于孔姓的记载,内容大致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关于孔父嘉的后代奔鲁的记述:《广韵》上说,避华督之祸跑到鲁国的是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史记》上则说,奔鲁的是孔父嘉的孙子睾夷。实际上究竟是谁最先到鲁国开基,迄今仍众说纷纭,找不到确定的答案。
不过,无论哪一位才是鲁国孔氏的真正开山始祖,孔子之为孔父嘉的六世孙,已经是个不争之论。据考证,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祖父是伯夏,伯夏则是防叔之子。由此可见,孔父嘉不但是孔姓的创造人,而且的确是2000多年来举世同钦的至圣先师孔子的六世祖。
孔子以下的孔氏家谱,历2000余年如一日,把每一代子孙都记载得源源本本。因此,孔子的历代子孙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各种史书上的记载也未曾间断过,而且交代得清清楚楚。
像这样,能够把孔氏的世系追溯得分毫不爽,岂不是孔姓的人比别姓的人幸运,而又足以自豪自傲的地方!孔,的的确确是一个尊荣无比的汉族姓氏。
孔姓辈份:
孔姓辈分
惟/戈 温 扌/纟 昭/昌 光 仁 宀/曰 延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宗 若 端 王 扌/应 元 之/万 氵 思 克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以下由中央政府颁布
希 言 公 彦 承 弘/宏 闻 贞 尚 胤/衍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肈 彝 常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孔孟家谱顺序如下:
1、明初:
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
2、明天启年间
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3、民国八年
“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4、现在
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孔孟辈数的由来和礼节
据《清稗类钞》记载,孔子嫡传子孙,不论世居曲阜,还是迁居外地,命名都按照同一字派,这种排行的办法,开始于元仁宗的时候,世袭衍圣公,孔子第五十四代孙孔思晦。
他规定:凡是五十四代孙,都以“思”字为派,“思”下面为“克”字,“克”字下面,开始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十派,再次为“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派。
又次为“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派。依次类推,循环往复。我大概计算了一下,轮回一次,大约需要650年。
孔氏南宗是真真正正的孔子嫡长孙后裔,是正宗的孔子嫡系后裔。南宋建炎二年(1128),孔子第四十八世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率领孔氏精英扈跸宋高宗南渡。孔氏北宗是南宗嫡长孙礼让而获得的衍圣公封号。孔子第七十四世嫡长孙孔祥楷先生,生于1938年,1944年受封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南宗孔家奉祀官。
南孔文化,是指南宋初年孔氏南迁后,孔氏文化在不同历史条件和环境下与当地文化不断融合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区域文化体系,主要是在衢州。因为孔家的子弟被皇帝赐住在衢州啦~。
"南孔文化"传承了洙泗遗风,对南宋书院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南宗族人在教育方面的作为对书院的影响是外在的,衢州孔氏家庙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书院的影响是内在的。"南孔文化"影响了江南世人的心理结构与思维方式,使南宋学者在思想上逼近儒学
原点,并使南宋出现重教兴学之风,从而推动了南宋书院的发展。南宋书院的时空分布也受到了"南孔文化"的影响,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以衢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
,在时间上则先后形成了孝宗朝和理宗朝的两次发展高峰。
清朝兵部尚书李之芳《清康熙衢州重修孔氏家庙碑》云:孔氏之家庙者遍行天下,唯曲阜衢州耳。
可是,浙江衢州怎么会有孔氏家庙
据《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志》记载,建炎二年(1128年),宋高宗赵构在扬州祭天,孔子第47代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奉诏陪祭。此后,金兵大举南侵,淮扬危急,高宗君臣仓皇南渡。建炎三年正月,高宗驻跸临安(杭州),因孔端友率近支族人扈跸南渡有功,赐家衢州建家庙。
南宋时期,南宗孔氏有六代袭封为衍圣公,衢州也成了当时儒学的活动中心,朱熹的闽学、两陆的心学和吕祖谦的浙东学派,如众星捧月般围绕着衢州。许多孔氏子孙走向民间,活跃于东南诸省,为儒学南渐贡献聪明才智。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令南宗孔子第52代嫡长孙孔洙从衢州北迁,载爵去曲阜奉祀。
接诏后,孔洙即进京见驾,向元世祖面陈两难心境。他说,衢州已有5代坟墓,若遵皇上诏令北迁,自己实不忍离弃先祖的坟墓;若不离弃先祖庙墓,又将有违圣意。孔洙表示,愿将自己的衍圣公爵位让给他在曲阜的族弟世袭。元世祖不禁称赞孔洙“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之后也”。这样,由衢州孔氏南宗的礼让,曲阜孔治获得“衍圣公”世袭爵位。
八百多年的风雨斜阳、战火硝烟,孔氏家庙虽屡废屡兴,但衢州孔氏家庙的建制,一直按南渡家庙的规制,并一直保留着思鲁阁,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内容极为丰富。
有学者认为:衢州孔庙同时具有官庙和家庙两种身份。它的官庙身份虽比不上曲阜孔庙显赫、荣耀,但其家庙身份当不在曲阜的孔氏家庙之下。只是因让去爵位后,南宗社会地位日衰,以至沦为平民,南宗孔庙也日渐衰败,远不如北宗保存完好,故世人后来只知北宗曲阜孔庙。
孔姓最早严格排辈是明朝排序是按照下面的顺序:
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嬴、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于、文、焕、景、瑞、永、锡、世、绪、长
孔姓辈分口诀是: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后来,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报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续了二十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这二十个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孙至一百零五代孙的行辈。
在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也完全是一样的。
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在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是乾隆皇帝赐给孔府的30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有圣人孔子,武有忠义关羽,可谓中国文武楷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圣人孔子的后代们,看看孔氏一门的兴衰荣辱。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去世后,鲁国世代相传祭祀其庐冢,而其孙子子思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著有《中庸》一书。
子思的后代子慎曾担任魏国国相,子慎的儿子孔鲋曾在陈胜手下担任博士,策划了著名的"鲁壁藏书"事件。
所谓"鲁壁藏书",即在秦始皇焚百家之书时,孔鲋将《论语》、《孝经》、《尚书》等儒家经典简册砌于孔子故宅墙壁中,因此得以幸免。后汉武帝时,鲁共王刘余扩建宫室苑囿,拆毁孔子故宅,这批简册重新现世。
而孔鲋的弟弟子襄在汉惠帝时担任博士,子襄的后代孔安国在汉武帝时期担任博士,且备受汉武帝宠信。
自孔子逝世到司马迁所生活的汉武帝时期,曲阜孔氏每一代的命运都与大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这让司马迁不禁感叹,天下从君王到贤人,人数不可谓不多,然往往都是在世时显赫,逝世后便不再知名。而孔子作为一介布衣传承十余代,为天下学者共同尊奉,着实可谓是至圣先师。
司马迁之后,历朝历代对于孔氏后人的优礼依旧延续不断。汉元帝时期,孔子后代孔霸就曾被册封为褒成侯,孔氏一门自此正式获得世袭爵位。
曹魏以后,褒成侯这一爵位先后有宗圣,奉圣,崇圣,恭圣,褒圣等不同称谓,但均由曲阜孔氏嫡系子孙世袭。
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正式册封孔子为文宣王,同时将襃圣侯改为文宣公,爵位提高一级,以孔子第三十八代孙孔惟晊承袭。
宋文宗时将文宣公改为衍圣公,以孔子第四十六世孙孔宗愿袭位。衍圣公的名号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
宋金战争期间,衍圣公孔端友追随宋高宗南渡,定居浙江衢州。而金熙宗为笼络汉人,也册封留居北方的孔子第四十九代孙孔璠为衍圣公,孔府自此分为南北二宗。
金朝灭亡后,北宗衍圣公孔元措归降蒙古,仍袭封衍圣公,一直到元朝统一中国后,南宗衍圣公孔洙于公元1282年北上大都,觐见元世祖,被委以相应职务。
孔洙死后,孔府南宗不再担任衍圣公一职,着重主持衢州孔庙的祭祀活动,衢州孔庙香火一直很旺盛。
除衍圣公外,自宋朝以来,曲阜知县一职常常也由孔氏子弟世袭,元朝时更是有明文规定,曲阜知县由孔氏后人担任,同时将衍圣公品级提高为三品。
明朝时更是提高到一品,除曲阜知县由孔氏子孙世袭外,还免除孔氏子孙所有徭役。清朝延续明朝政策,对孔氏子孙优待颇多。辛亥革命后,衍圣公一职仍被保留,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将衍圣公改为奉祀官。
除此之外,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孔融,唐代经学家孔颖达,清代文学家孔尚任等也都作为孔子的后人为世人所熟知。儒家学派的大家曾子,孟子,朱熹,二程等孔门后学也不断以自身学识和智慧延续着孔子思想的生命力。
孔氏南宗的南宗嫡派世系
本文2023-11-12 18:51:4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64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