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唐姓人,我要清家谱,我们的一段字辈几(大光明文学兴朝定),谁能告诉我。15186816896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2浏览:20下载5次收藏

我是唐姓人,我要清家谱,我们的一段字辈几(大光明文学兴朝定),谁能告诉我。15186816896,第1张

五家乘谱牒:(1)

上海唐氏族谱八卷,(民国)唐锡瑞纂,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重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泰兴延令唐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双凤堂藏版本。现收藏在江苏省泰兴县珊瑚洋港村。

江苏丹徒关沙唐氏族谱十卷,(清)江静亭等纂辑,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丹徒关沙唐氏宗谱十二卷,(民国)唐念曾等重修,民国七年(公元19l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

江苏常州唐氏宗谱五卷,(清)唐正麟主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常州唐氏渑豸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州唐氏宗谱十卷,(清)唐云和等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慎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常州唐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民国)唐晋歧等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慎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州毘陵唐氏宗谱不分卷,(清)唐锺琦等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收藏在美国。

江苏常州毘陵唐氏家谱不分卷,(民国)唐顺德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缺一册)。

江苏常州毘陵唐氏家谱不分卷,(民国)唐宗海主修,唐肯总纂,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排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唐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光绪末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日本。

江苏武进唐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唐增儒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垂裕堂排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武进唐氏七修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唐苍玉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忠恕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武进毘陵唐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唐泰诚、唐续彬等续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崇彝堂刊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

江苏武进毘陵唐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档案馆(存世系一册)。

江苏武进毘陵唐氏宗谱不分卷,(清)唐允中等修,刊印本四册,残本。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江苏无锡前洲西里唐氏六修宗谱十二卷,(清)唐肇瑾等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敬爱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

江苏无锡前洲西里唐氏七修宗谱十二卷,(清)唐茂盛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敬爱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

江苏无锡前洲唐氏宗谱十九卷,附谱一卷,(民国)唐秋泉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48年)享叙堂排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兰溪东鲁唐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芝堰乡上唐村(缺第七~八卷)。

浙江兰溪东鲁唐氏族谱二十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甘溪乡刘家村。

浙江兰溪唐氏宗谱五卷,(民国)唐文卿纂,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黄店乡山后塘村。

浙江常山晋昌唐氏宗谱四卷,(民国)祝其三重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天马镇七里弄村猪母山底。

浙江常山球川里山唐氏宗谱八卷,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序)。现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球川镇杨家村里山(缺第四卷、第八卷)。注:首修於清乾隆十六年。

浙江常山唐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现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新昌乡岩前村(不全)。

浙江遂昌蔡溪唐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间刊印本二册。现收藏在浙江遂昌县焦滩乡格路口村。

安徽含山濡须唐氏宗谱四卷,(清)唐之传、唐名庚纂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桐城唐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情美、唐步鳌等三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绍勋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

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一卷。现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档案馆。

安徽潜山崇本堂唐氏宗谱十八卷,首三卷、末一卷,(清)唐萤英五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潜山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上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安庆市图书馆。

安徽石台唐氏宗谱六卷,(清)唐洪松、唐为均等纂修,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福建莆田续北苕国唐氏宗谱六卷,(清)唐朝泰等纂修,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绩溪唐氏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

江西唐氏欧苏合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三卷。现收藏在江西省档案馆。

江西万载唐氏续修族谱十一卷,首两卷,(清)唐景皋等纂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缺第十一卷下册)。

江西万载唐氏族谱七卷,首一卷,(清)唐萤等纂修,清道光十六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缺第三~四卷)。

江国铜鼓金鸡唐氏宗谱,(民国)唐忍铭、唐烈明纂修,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收藏在江西省铜鼓县地名办公室。

河南固始唐氏族谱不分卷,(清)唐颂平、唐舜英撰,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刊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台湾。

湖北新洲唐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唐江涛、唐秀清等重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前进乡李旻村。

湖北江陵唐氏家谱世系图一幅,著者待考。现收藏在湖北江陵县荆城渔场湖北江陵县档(复制件)。注:文字为满文。

湖南长沙唐氏续修支谱不分卷,(民国)唐树林等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长沙唐氏桐封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

湖南宁乡晋阳唐氏重修族谱,首一卷,(清)唐启煦纂,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而卷、卷首。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宁乡石汉唐氏六修通谱五卷,首一卷、末三卷,(民国)唐藻亭、唐荫宝等纂,民国十九年(公元1920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锦石唐氏四修族谱三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垂镌等纂,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另有一部存四册)。

湖南湘潭中湘唐氏朝支六修谱十四卷,(民国)唐泽耀纂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德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潭唐氏敦本堂七修谱二十二卷,(民国)唐述春、唐泽煌等纂修,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敦本堂排印本三十二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乡唐氏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唐氏族谱十卷,(清)唐星焕纂序,清咸丰三年(公元1863年)福星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新园唐氏七修族谱二十六卷,(民国)唐业凖、唐业棐等续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伦鉴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残本)、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衡山衡邑唐氏续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清)唐卿杜、唐文青续修,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

湖南衡山治平唐氏四修族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思芳等续修,清朝道光年间唐氏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湖南衡山治平晋昌唐氏五修族谱不分卷,(清)唐清思纂修,清朝同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十九册。现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湖南邵阳唐氏四修族谱,(清)唐荣朝、唐鼎元修,唐明铣等纂,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邵阳唐氏五修族谱,(清)唐吉光纂序,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武冈唐氏三修族谱,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广东唐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唐丙德唐汝梅等纂,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石印本。现收藏在海南省档案馆(存四卷)。

广东揭阳唐氏房谱著者待考,(清)唐昭喜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刊印本。现收藏在台湾。

广东新会白石唐氏族谱不分卷,(清)唐元栋纂修,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新会唐氏族谱,(清)唐集瑶续修,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修手抄本,今仅存第二~七卷。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新会唐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琼山唐氏族谱二卷,(清)唐焕章等纂修,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西唐氏族谱五卷,(清)唐廷植等纂修 复印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褥经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广西永福唐氏族谱不分卷,(清)锄经草堂重修,清朝同治年间刊印本二册。现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四川绵竹唐氏家乘不分卷,(民国)唐渊儒编,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锦竹唐氏石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

四川中江唐氏族谱不分卷,(清)唐迪瑔续修,清道光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如果是仆人叫的话以下可做参考:

老爷的大老婆叫夫人、二老婆叫二姨太、三老婆叫三姨太;大少爷的大老婆叫少夫人、二老婆叫二少奶奶、三老婆叫三少奶奶;大少爷的儿子叫小少爷;三少爷的大老婆叫小少奶奶、二老婆叫小二奶奶、三老婆叫小奶奶。

一、唐姓系承叔虞 源起山西翼城 关于唐姓家世渊源,《姓纂》一书上面记载得很清楚:“帝尧陶唐氏之后裔封唐侯,周成王灭唐,子孙以国为姓。”另外,《姓源》和《姓氏考略》等书,也都异口同声地指出了唐姓是“唐尧之后”。 帝尧,是帝喾高辛氏的次子,算起来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徙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在公元前2357年,由于其兄帝挚不贤,他就被诸侯拥立为天子,开始以“唐”为国号。 帝尧以唐为国号,那么他的子孙是什么时候开始以唐为姓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历来学者的考据结论是这样的:帝尧把天下禅让于虞舜之后,传到夏王孔甲的时候,帝尧的后裔御龙氏封为唐侯,经过殷商一代,到了3000多年前的周武王之时,唐侯起而作乱,而于公元前1106年被武王的儿子成王所灭,把唐国之地改封给其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并且被降了一级,从侯国变成了伯国。这时候,帝尧的后代也按照当时的习惯,开始有了以唐为姓。 不过,被周成王所灭的唐国,当时的位置并不在帝尧原来所居的河北省唐县,而已改在今山西省翼城县的南方,这个地方,后来又产生了另外一支唐氏。所以,山西翼城跟天下的唐姓是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 这另外的一支唐氏,根据《姓氏考略》和《世本》的记载,是周成王灭唐而将其他改封给唐叔虞之后,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有的就姓了唐。后来,传到唐叔虞的儿子樊父的时候,徙居到晋水之旁,改称为晋,现在山西翼城的唐国之地,也在晋国的掌理范围之内。换言之,当时唐国的名号虽然没有了,但那个地方,仍然是唐叔虞的后代在繁衍,实质上并无不同。 因此,天下的唐姓,是应该有两个主要来源的,一支是圣君帝尧的后代,一支则自周文王的姬姓。不过,如果再进一步推溯,则两支唐氏根本都是源自黄帝轩辕氏,仅仅是“同根异枝”而已。 唐姓的出现,不管是出自帝尧的一支,或是源自唐叔的一支,都是在3000年以前的西周初期,所以,从周代开始,这个姓氏就锋芒大露,杰出的人物不绝于史书。 u 二、唐姓何来 1、出自祁姓和姬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姓伊祁,名放郧,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尧做了100年天子后禅位给舜,尧死后,舜封他的儿子丹朱为唐(今河北省唐县)侯。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另外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后来就姓了唐。同时周昭王时,曾封丹朱之后在鲁县为唐侯,被楚灭后,其子孙也姓唐。春秋时,又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昭王灭后,其后人也称为唐氏。以上这4支唐氏,均源自轩辕氏 2、东汉时唐姓始有他族加入。如南方白狼王中有唐姓;陇西(今属甘肃)羌亦有唐姓。 唐姓分布 早期的唐氏,主要分布于魏、楚、晋、秦,如战国时魏有唐雎;楚有唐昧。西汉时,唐雎之孙唐厉徙居沛国(今江苏沛县);东汉时唐翔在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定居;晋代唐熙定居凉州(今甘肃武威),其子唐辉又徙居晋昌(今山西定襄县西北);南朝齐时有三吴地区农民起义首领唐寓之曾攻占钱塘(今浙江杭州),称帝,国号吴。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唐氏已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唐朝时有河南固始唐氏移居福建。宋代有晋昌唐氏随宋室南渡,定居江西宁都,后迁广东潮阳、大埔,又有迁梅州及广西者。清代,闽、粤唐氏有的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海外,如当代有"航运业大王"之称的印尼华人唐裕。 唐姓家谱 上海:唐氏族谱八卷、云间唐氏支谱不分卷、唐氏本支谱不分卷 江苏:延令唐氏宗谱四卷、开沙唐氏族谱十卷、丹徒开沙唐氏宗谱十二卷、昆陵唐氏宗谱不分卷 浙江:姚江唐氏家谱八卷首一卷、晋昌唐氏世谱九卷、东鲁唐氏族谱兰江东鲁唐氏族谱二十卷剡东唐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安徽:潜山崇本堂唐氏宗谱十九卷首三卷末一卷、皖桐唐氏七修宗谱 湖南:中湘唐氏朝支六修谱十四卷、衡山唐氏七修族谱二十六卷、湘潭唐氏敦本堂七修谱三十二卷、锦石唐氏四修族谱三十九卷 历史名人唐 寅:明朝文学家、书画家,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自放名山大川,筑桃花坞以居,毕生致力于绘画,且能诗文,与祝允、徐祯卿、文征明并称"伍中四才子",与沈周、仇英、文征明合称"明四家"。有《六如居士全集》、《画谱》等。唐 蒙:西汉官吏。武帝时,他出使夜郎国(现在的贵州省),以厚礼,说服夜郎侯多同归属汉邦,设犍为郡,从此贵州不再是夷地了。 唐赛儿:明初农民起义军女首领,白莲教首领,自称"佛母"。 唐廷枢:清朝买办。1880年,主持修筑我国第一条铁路唐胥线(唐山至胥各庄)。并在英国支持下开办开平煤矿,为李鸿章办洋务的得力助手。 唐慎微:宋代著名医药学家,编有《经史证类备本草》,总结了宋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流传很广。 三、唐氏家族字辈大全 一、长房(仙女洞):历代,当代,字派 历代先祖字派:祥子友君政,朝廷成宗大,应世仕万德,嗣再科远昌 仙女洞入川先祖字派:三洪应正元,仁义礼智开,国昌宗保定 续增字派:清廉高尚志,声誉著海里。 入川居住新增字派:令绪中天启,心源道学传,文明隆代作,家国永昭宣, 精一如能绍,定可继先贤。 二、二房(郑家槽);历代、当代、字派 历代先祖字派:三洪应正希,仁义礼智必,定复荣心学。 续增字派:常存安国世,代永启文明 三、幺房(辜家槽):历代、当代字派 入川先祖字派:三洪应正元,仁义礼智开,国昌宗保定。 续增字派:清廉高尚志,声誉著海里。 入川居住新增字派:世昭泰度安,钢常锡荣隆。 四、六大房:历代、当代增补字派 唐如稳(偏岩场) 唐如胜(辜家槽) 唐如达(永兴场) 唐三阳(仙女洞) 唐三省(郑家槽) 唐三仲(辜家槽) 入川原遗字派:召登三如友,仍文世尚大,永远照富豪,光明恩天佑,万里遇金桥 唐永清号有渔(增补)字派:忠诚孝贤本 承先启后荣 英烈振家声 安邦定国策 历代先祖字派:祥子友君政 朝庭成宗大 应世仕万德 嗣再科远昌 入川原遗字派:三洪应正元 仁义礼智开 国昌宗保定 增补字派:清廉高尚志,声誉著海里 五、唐氏家族:各房、各地字派说明 六大房,一父亲,三个母,各生子,各照顾,时间久,有分歧,没统一,增字派,各自取。 三大房,亲兄弟,入川来,没同聚,清明会,各处吃,字派乱,各自取,新字派,没统一。 先祖字派:祥子友君政 朝庭成宗大 应世仕万德 嗣再科远昌 续增字派:清廉高尚志,声誉著海里, (仙女洞)字派:三洪应正元,仁义礼智开,国昌宗保定。 来川居住(仙女洞)新增:令绪中天启,心源道学传,文明隆代作, 家国永昭宣,精一如能绍,定可继先贤。 (郑家槽)字派:三洪应正希,仁义礼智必,定复荣心学。 来川居住(郑家槽)新增:常存安国世,代永启文明。 (辜家槽)字派:三洪应正元,仁义礼智开,国昌宗保定。 来川居住(辜家槽)新增:世昭泰度安,纲常锡荣隆。 长寿地区唐家岩入川字派:湘奉应国世,儒臣珍玉庆,荣华富贵显,永远座朝庭 洛碛班竹林南坪坝入川字派:字魁正伯一,元仁义礼志,令绪中天启,心源道学传, 文明隆代作,家国永昭宣,精一如能绍,定可继先贤 续增字派:清廉高尚志,声誉著海环 重庆井口地区入川字派:忠锡镒元正,安国定帮兴,清明开大德,世代永乾坤 重庆市木洞地区(五宝镇)入川字派:宜元:红化立家正,大忠德泽长,子孙克绍顺,世代定银昌 长寿葛兰地区(龙河镇)入川字派:昌正国顺元,世代兴宗本,荣隆广大德,永定保安康 以上字派:六大房、三大房、时间已久,各房世亲,字派都有错乱,各地增加,没有统一。 为了统一字派,不能错乱,各房世系,大家议定,重新制定(新字派)二十至四十个字,作为下一代统一字派,现在大家决定:在各房世系入川来起在十五代后,取统一合族字派,不能乱取,为了这个愿望,要请各房世系、主持人、族长、工作人员、联络人员,要大家齐心合力,共同遵守,共同努力,共同奋斗。 唐氏家族合族新编字派 (40字) 公民守法荣 团结建兴华 友爱家庭富 敬祖扶幼贵 万里磊成金 德贤忠良玉 显登群众满 太平享乐福 以上新字派,唐氏家族世系、支系,在先前取的不同字派完,下接新字派,不准乱取。唐氏家族,字派统一,就不乱宗乱族啦。 唐氏排辈 庆衍洪都 支分筠阳 先畴谨服 旧德宜光 忠孝克守 似续悠长 绍承宗列 佑启藩昌 簊欲比正 昭穆安康 仁慈督敬 义礼端详 文章华国 亲显名扬 福泽锦远 百世流芳 永翁之后 最高举赏 原湖南字辈 国时一昌 绍述永彰 斯定克振 其道大光 川中江字辈 乾刚能举 坤纪自扬 登仁敷教 治化生香 培补运会 太平贤良 各地唐氏家族辈分排列 湖南永州小江口唐氏后谱: 汝景兴朝一公,柞应声熙显承; 祖恩年久永耀,宗功代远如新; 忠孝光荣先泽,仁厚佑启嗣昆; 清白传家有道,万载乐安升平 广东清远唐氏后谱: 伯阳宏闰官,有树开裕宽 祖德昭光远,(缺失) 伯阳赤维宗, 富善尧盛丰 深知福礼厚, 永远秀灵钟 四川蓬安唐氏后谱: 祖宗任受付,锋荣仲廷尚 胜正三阳开,世登联科显 仙容金玉来,茂美达前俊 群英冠步台,树立名嘉会 时中诚攀才,(缺失) 安徽淮南唐氏后谱: (堂号为桐叶堂,祖籍山西) 荣家文有伯,元建广朝兴, 安国俊英贤,(缺失) 四川渠县唐氏后谱: 千万克讳永,志彦文世国 君学有奇仕,朝廷正联科 后来续谱: 祖德开维明,宗仁履清芳 依贤冠时盛,安帮定太长 湖北孝感唐氏后谱: 正文尚启善,大道开明贤 志学仕洪全,曾崇容思德 友忠玉合先,(缺失) 浏阳青山唐氏后谱: 始祖南浦,号来仪,洪都人(江西南昌) 朝文齐宏启,世运庆昌隆 忠孝昭先德,英才耀祖宗 大道传家国,贤能志向同 显扬徵学士,名望自钦崇 湖南永州零陵唐氏后谱: 思彦世文永,仕明国正开 继登朝廷上,修治定家帮 勋树怀风化,光天应赐昌 湖北黄石唐氏后谱: 齐记光义,美道永昌 相君臣士,帮家之方 安徽宿松唐氏后谱: 良士志应时,道正耀天光 学富功先裕,德崇名自彰 咸怀诒泽大,克念保宗长 继嗣能华国,家声世代昌 开江县长岭广西沟三百年简史 唐氏字辈: 世尚大有昌,本隆才鉴芳。 元清一巨海,龙泉起凤香。 江西九江新港镇唐家老屋唐氏字辈: 智性慎仁厚,崇德建申由 另有(不知何处): 恩泽承先世,荣华经万春, 绍文学武贵,福寿超群伦

地名由来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军东征朝鲜半岛,回途中经由唐山境,其爱妃曹妃不幸病逝,李世民念其爱妃,山赐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

建置沿革

考古证实,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就在唐山境内繁衍生息。爪村文化遗址距今约45万年,孟家泉人的发现,至今有约17万年,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在滦县的东灰山、遵化的君子口等处都有发现。

商代属孤竹国。

战国为燕地。

汉代属幽州。

清代分属直隶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隶州。清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谐同美国矿师马立斯到开平镇勘测。光绪三年(1877年),李鸿章指定唐廷枢主持开平煤矿的开采工作。随着煤矿的发展,人口增多,商贾繁盛,光绪四年(1878年),桥头屯升格为镇(乔头镇),与开平镇平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因乔头镇以镇北有“唐山”,而改名为唐山镇,此为唐山行政名称之始。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政区建制均袭清制,民国十七年(1929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28日,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鉴于唐山具有经济、政治上的特殊地位明令唐山设市,初称“唐山市政府”,后改称“唐山市公署”,日本宣布投降后,驻北平的国民党派员接收日伪政权,设置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中共河北省委员会第132二次会议通过唐山设市,同年5月5日,唐山市政府成立。

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

1984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唐山市为全国13个“较大城市”之一。

陈姓族谱,也就是陈姓大家族里的子孙人等的资料汇总,也是陈姓大家族著名人士的仕履生涯的简括提要,同时也是陈姓大家族著名人生的翔实可靠而又丰富多彩的第一手史料。如同国人各大家族一样,陈姓大家族固然也是讲求等级观念的,所以,家谱中往往会对对于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荣宗耀祖者,往往会浓墨重彩。以往,陈姓视耕读为正业,对其他职业采取鄙视态度,如对经商者,即使拥资巨万者,族谱上也只录其姓名而已。

陈(Chén)姓出自舜帝后裔陈胡公,《通志·氏族略》:"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后来舜帝部分子孙继承妫姓,为虞舜之后裔。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找到舜的三十三世后人妫满,并封妫满为诸侯,还把大女儿大姬嫁给他,封国于陈(国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谥号为胡公,又称胡公满。舜帝的后裔胡公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史称姚、虞、陈、胡、田为"妫汭五姓"。"妫汭",古水名,又作"沩汭"。陈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上第五位,在中国南方是第一大姓,中国人口超过7000多万 ,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51%。全世界人口总规模超过9000万。

  王姓家谱

  王姓家谱介绍

  修谱

  南北朝时就兴起了谱牒之学,但大量的古代姓氏族谱已经亡佚。今天藏于全国各地图书馆以及个人手中的王姓家谱族谱,绝大部分为近代以后重修和续修的,因此,这些家谱族谱应归于近现代文献中。

  家谱的内容

  现存的王姓家谱、族谱中,基本上都是一宗一族、一房一支所修的,属于私修谱牒。私修谱牒盛行于宋代。至清代以后的家谱族谱中,基本都是私家修撰的天下。

  王姓家谱文献目录

  《东沙王氏支谱·家规》

  《三槐堂王氏族谱》

  《绮山东沙王氏支谱》

  《义乌南陵王氏宗谱》

  《润州王氏族谱》

  《凤林王氏宗谱》

  《赣榆王氏家谱》 江苏赣榆县金山乡保存

  《王氏族谱》 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 清王廷麟等主修 光绪四年刊印

  《王氏家谱》 河北青县陈嘴乡吴辛庄保存 写本。

  《王谢世家》 明天启二年刊刻的30卷现 美国

  《王氏通谱》 清光绪二十年槐政堂 活字本 日本

  -------------------------------------------------------

  王姓字辈

  《义乌南陵王氏宗谱》规定的字辈:

  十六世到三十五世:宣振常充,仁义礼让,文行忠信,善积庆远,学勤业隆。

  三十六世到七十六世:晋萃理贯通,乾坤道圆净。爱竹风节高,植槐枝秀挺。芝兰生庭阶,裘图争辉映。地久并天长,似续斯与并。

  《润州王氏族谱》中议定的族人必须遵守的排行字为:

  洪勋振立,世德克昌,绍承先志,永锡嘉祥。

  《凤林王氏宗谱》咸丰年间定的排行字是:

  创业凤林,勋绩立敬,存诚著贤声。

  同治年间修的宗谱排行字为:

  文章华国妥先灵,忠孝世家启后人。

  光绪年间修的宗谱排行为:

  乌邑发祥绵世泽,凤林创业振家声。

  王 128全国太原王氏会通世谱十三卷首一卷(明)王友瑄等纂明弘治十四年(1501)刻本北图 129 全国王谢世家三十卷(明)韩昌箕撰明天启天年(1622)刻本中央民院 华东师大 美国 130 全国太原王氏会通宗谱八卷首一卷明刻本安徽徵州地区博(存二卷) 131全国郎琊三槐王氏宗谱(清)王梁修清道光间槐清堂刻本一册北图132全国陇南王氏族谱钞本 一册北图注:卷首有王育德清咸丰癸丑年修谱凡例。该族散居陕西、甘肃等地。 133 全国王氏族谱不分卷(清)王廷诗等总领 王廷麟等主修清光绪四年(1878)刊本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 134 全国王氏通谱(清)王庸敬辑清光绪二十年(1894)槐政堂活字本北图 历史所 中央民院 上海图 吉林大学 美国 日本 135 全国王氏宗谱(清)王国栋修清抄本、北图注:本书包括《太原王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存十二卷;《郎琊王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缺家乘十卷;《本槐王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136全国王谢世表(民国)黄大华编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一册江苏苏州市图 河南图 江西图 陕西图 美国 137 全国锹溪王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清)王氏槐泉局重修清宣统二年(1910)听笙堂木刻本湖北黄罔县档(缺卷1)注:该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38 全国郎琊王氏宗谱七十卷首一卷(民国)王志周 王彩国等续修民国元年(1912)木刻本湖北黄罔县档(缺卷首、卷4、6、11、13-16、19-24、26、27、29-31、33、34、36-39、43-46、48、49、60)注:该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39 全国锹溪王氏宗谱不分卷(民国)三槐局重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听笙堂木刻本 四十册 湖北黄罔县档注:该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40 北京宛平王氏宗谱不分卷(清)王惺 王元凤纂修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王氏青箱堂刻本北图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美国 日本 141 北京通县中华民国河北省通县宋家庄王氏族谱一卷(民国)王 舫 王凤苞撰民国三十七年(1948)钞本北京市通县档 142 天津王氏宗谱不分卷(清)王振钧 王守恂等辑清光绪二十年(1894)槐荫堂刻本 四册南开大学 143 河北保定清苑王氏家谱九卷(明)王开纂修明万历十一年(1583)钞本 四册北图 144 河北滦县郎琊王氏宗谱八卷(民国)王启森修民国八年(1919)铅印本北图 科图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145 河北滦县王氏续修宗谱不分卷(民国)王向荣续修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河北唐山市档 河北滦南县文管 河北滦南县档 146 河北新城王氏谱八卷(清)王兆弘等纂修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本山东图 147 河北新城王氏世谱不分卷(清)王祖灅修清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 一册山东济南市博 148 河北抚宁王氏家谱一卷清雍正六年(1728)稿本河宁抚宁县贲坨乡 县村(二部) 149 河北抚宁王氏谱图一幅写本河北抚宁县西张庄乡约和庄村 150 河北沧县王氏家谱写本 三册河北青县陈嘴乡吴辛庄 151 河北临漳王氏家谱五卷(清)王辛祚等修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刻本 五册人民大学 152 河北宁晋王氏族谱十卷(清)王明经修清咸丰五年(1856)刊本 十册科图 153 河北宁晋王氏族谱十卷(清)王淑修清交绪十三年(1887)债德堂刻本 十册历史所 154 河北宁晋王氏族谱十卷(民国)王凤鸣 王树海等续修民国六年(1917)天津华新印刷局铅印本 十册科图 河北大学 155 河北阳原西宁王氏家乘不分卷(民国)王仅纂修民国三十四年(1945)钞本 十册历史所 156 河北文安王氏宗谱不分卷(民国)王祖绎 王祖彝同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一册北图(二部) 首都图 天津图 浙江图 湖北图 157 河北枣强王氏家谱不分卷(清)王锡麟续修清道光十二年(1832)追达堂刊本 四册日本 美国 158 河北沧州王氏族谱不分卷(清)王国均述清道光二十年(1840)刊本,一册科图 159 山西灵石王氏族谱二十卷(清)王中辉 王中极纂清乾隆三十九年(1744)纂 乾隆五十五年(1790)存厚堂刻本辽宁图 山西大学 日本 美国注:王攸宁首修于清康熙二十七年。 160 山西临晋王氏族谱二卷(清)王士焱等重修清咸丰元年(1851)刊本 八册科图 上海图 161 山西洪洞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董薄里薄村十甲王氏族谱二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王楷苏 王楷欧编次清嘉庆二年(1797)刊订刻本 十册历史所 山西洪洞县档 162 山西洪洞王氏家谱四卷(清)梁卓午撰清光绪十三年(1887)怀德堂钞本历博 163 山西洪洞王氏族谱崇祀乡贤录不分卷(清)王锡国 王得时等七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 二册美国 164 辽宁本溪王氏宗谱书一卷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纂 复印本辽宁本溪山城子乡朱石峪 165 辽宁本溪王氏宗族谱书一卷 (民国)王振昌纂民国间铜刻本辽宁本溪连山关镇石哈村 166 上海王氏郎琊世谱不分卷 (清)王镐主编 陆於郿编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修 钞本 一册浙江图 167 上海王氏家谱六卷(清)王寿康纂清咸丰十一年(1861)奉思堂重刻本北图 日本 美国 168 上海王氏世谱四卷(民国)王坤增重修民国八年(1919)蓝格钞本 一册上海图(缺卷4) 169 上海王氏家谱六卷首一卷(民国)王师曾等续修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河北大学 上海市文管 日本 美国 170 上海嘉定王氏续修支谱二卷(民国)王钧善 王为丰等续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油印本 一册河北大学 171 上海南汇王氏宗谱不分卷(民国)王庆圻编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一册北图 科图 辽宁图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注:一名《翼经堂家谱》 172 上海松江云间王氏族谱二十二卷(清)王兴尧等三修清嘉庆六年(1801)遂高图刊本 十二册美国 173 江苏王氏三沙全谱三卷首一卷(清)王大增等重修(1809)颐和堂刊本 八册美国 174 江苏王氏三沙全谱不分卷(清)王钟 王锡骥等编清光绪二年(1876)三槐堂活字本北图 历史所 上海图 哈雨滨师大 日本 美国注:又名《王氏三沙统谱》。 175 江苏王氏三沙统谱不分卷(清)王慰祖总辑 王同播协修清宣统三年(1911)三槐堂刊本 六册科图 176 江苏南京王氏族谱八卷(清)王明松 王有焕等续修清嘉庆四年(1803)木活字本辽宁图注:王松、王廷谦首修於明永乐八年。 177 江苏江宁上元苏庄王氏宗谱八卷(清)王宗庸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孝思堂木活字本 八册美国 178 江苏江宁王李郁三宗同家谱不分卷(民国)王厚泉创修民国十一年(1922)春森堂石印本 一册日本 美国 179 江苏江宁阐头王氏家乘十四卷(民国)王锡宏 王彬彦等主修民国二十四年(1935)燕翼堂活字本 十四册历史所注:王梦森始修於清乾隆五十八年。 180 江苏溧水江左王氏宗谱十六卷(民国)王瀣纂民国三十四年(1945)鹅书堂木活字本江苏溧水县群力乡东岗村 181 江苏睢宁王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民国)王存质总理民国十七年(1928)石印本江苏睢宁县党史办注:王良辅等始於清雍正六年。 182 江苏丰县王氏族谱一卷清光绪四年(1878)钞本江苏丰县套娄乡小王庄 183 江苏丰县王氏族谱二卷(民国)王开璋重修民国六年(1917)写本江苏丰县孙娄乡张庄村 184 江苏丰县王氏家谱三卷(民国)王军伯纂民国二十一年(1932)钞本江苏丰县顺河乡 185 江苏东海王氏宗谱二卷(民国)王发英纂民国十三年(1924)钞本江苏东海县档 186 江苏东海王氏家谱一卷(清)王元璋 王善夫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纂 钞本江苏东海县档 187 江苏赣榆朱柳村王氏宗谱一卷洪锡纂钞本江苏赣榆县档 188 江苏赣榆王氏家谱江苏赣榆县金山乡 189 江苏淮阴清河王氏族谱不分卷(清)王琛编辑清同治七年(1868)介福堂刻本 一册江苏淮安县图 190 江苏阜宁王氏宗谱三卷(民国)王凤诰等修 191 江苏泰州王氏宗谱六卷(民国)王国麟等修民国十三年(1924)三槐堂木活字本 六册南京图 192 江苏江都王氏族谱四卷(清)王建文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三槐堂活字本吉林大学 193 江苏江都王氏族谱六卷(民国)王穆文等修民国七年(1918)木活字本 八册美国注:一名《王氏家乘》。 194 江苏江都王氏族谱四卷(民国)王传政总纂民国二十三年(1934)活字本 四册历史所注:王士发始修於清道光五年。 195 江苏泰兴王氏族谱十八卷(清)王屏之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活字本,十八册北图 196 江苏如皋东院王氏家谱十二卷附补遗(清)王兆荃等重修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敦睦堂刻本。北图 辽宁图注:王郜等首修於明万历四十一年。 197 江苏海安王氏族谱八卷(清)王业衢等重修清同治二年(1863)王氏家祠刊本 八册美国 198 江苏镇江润东王氏宗谱不分卷(清)王文英等纂修清嘉庆三年(1798)刊本 八册科图 199 江苏镇江润州开沙王氏重修族谱十卷(清)王元禄 王砚农等重修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木活字本历博 日本 美国注:一名《开沙王氏重修甲分谱系》。 200 江苏镇江京江开沙王氏族谱十卷 (清)王厚存 王桂冬重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活字本 十册科图 日本 美国 201 江苏镇江京江开沙王氏族谱十卷 (民国)王昌言纂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活字本 十册北图 202江苏镇江沙州王氏宗谱六卷 (清)王言矩等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崇贤里木活字本 十册美国 203 江苏镇江润东顺江洲王氏十二修族谱十五卷 (清)王如鋐 王崇广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崇贤里分祠活字本 十六册北图 历史所注:封签题《润东王氏族谱》,雇页题《王氏家谱》,版心题《崇贤里王氏族谱》。 204 江苏镇江京口顺江王氏家乘二十四卷(清)王秋农等重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双柏堂木活字本 二十四册美国注:一名《京口王氏家谱》 205 江苏镇江京口顺江洲王氏第十三次增修家乘三十卷(民国)王汝诫等纂修民国十年(1921)双柏堂活字本 三十册北图 206 江苏镇江金沙王氏大成宗谱四卷(清)王家羲等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三槐堂木活字本 四册美国 207 苦竹王氏宗谱三十二卷(民国)王振泽修民国二年(1913)宗德堂活字本 三十二册历史所注:始修于明嘉靖四十三年安徽太湖王诚意修民国二年(1913)

二.唐氏十宗后谱:

一宗:永福思文立,志大显光明,忠心常奉国,万世正乾坤

二宗:涛玄智本明,显永福再宗,国泰天心顺,诗礼焕文章

发祥有圣祖,继美多贤良,忠孝传千古,仁义化万邦,大德光日月,兴隆乾坤长

三宗:绍伏魁仕宗,祖宏汝必才,日月盈再有,家国永千秋

天开文远悠,诗书代儒风

四宗:锡禄维贤后,鸿谟启盛明,传家敦诗礼,开国显经论

周孔齐声教,夔龙仰直真,纲常千载肃,作述万年新

五宗:文思通典籍,行谊学前贤,忠孝兴家国,宽仁庆自延

六宗:景运贞元会,文明大启昌,忠孝承先训,诗书兴家祥

七宗:宗祖思国泰,仁义礼智信,聪明达自由,文德经纶纯

武功爵禄酬,朝治贤能贵,家声孝弟修,忠和时圣定

天道永世悠,堪作万年计

八宗:元文必仲永,思志秀廷才,景泰天德顺,富贵享荣华

九宗:文朝明仁义,忠孝永安邦,国正天心顺,世代受荣昌

十宗:成应先承福,思文立万方,凤凰朝至瑞,宗祖重贤良

孝信齐家治,忠正观园光,人才培四德,继启维纲常

十一宗:人立高明志,纯熙六字春,和衷敦亮惠,褒赞广经纶

十二宗:万德讳用思,廷秀兴富立,楚国有贤才,永维朝中士

我是唐姓人,我要清家谱,我们的一段字辈几(大光明文学兴朝定),谁能告诉我。15186816896

五家乘谱牒:(1)上海唐氏族谱八卷,(民国)唐锡瑞纂,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重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江苏泰兴延令唐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