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在我国古代为何堪称奇人,历史上郭子仪有多厉害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2浏览:2收藏

郭子仪在我国古代为何堪称奇人,历史上郭子仪有多厉害,第1张

郭子仪,历史上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政治家,但他同时也是武将,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在安史之乱当中,郭子仪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也不仅仅是在安史之乱中,他前后历经七朝,见过的,经历过的事情总是比旁人要多很多,而作为一个大功臣,向来都是最受皇帝忌惮的,郭子仪却跳出了这个圈子,尽管功高盖主,最后却能够得以善终,这是为何?

1武将郭子仪

郭子仪的前面大半辈子都一直是碌碌无闻的,虽然累计军功一直做到了九原太守,但是并没有什么大用,而让他真正大放异彩的,就是唐朝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经历了这一次的叛乱,唐朝从巅峰走向了衰落,但是庆幸的是,唐朝没有因为这个而直接灭亡,其中一个大功臣,非郭子仪莫属。

当时的郭子仪还在守孝,但是国家危难时刻,也顾不得这些,朝廷启用郭子仪,他也是临危受命,从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一直到763年平定,郭子仪在这些年间一直在与叛军作战,尽管曾经遭受其他大臣的妒忌被夺了兵权,尽管可能有败有胜,但郭子仪始终对朝廷忠心耿耿,这一场叛乱,也让郭子仪赢得了皇帝的信任,画像进驻凌烟阁。

2历经七朝

说郭子仪历经七朝,从武则天时期一直到唐德宗时期,不过郭子仪真正最为出彩的还是从上面所说安史之乱开始,患难见真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坚定站在唐朝这一边的,那才能说是真正的忠臣。郭子仪武状元出身,在出名之前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他养成了大度的性格,就连自己家祖坟被掘,他都能心平气和。

不过当然也有被气急了的时候,升平公主是他的儿媳,但是这位公主仗着自己的身份,不给郭子仪下拜,驸马,也就是郭子仪的儿子郭暧打了她一巴掌,说了些气话,自己老爹只不过是不想当皇帝,如果真想,随时都可以。郭子仪当然知道儿子说的那些话如果被人听了去,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于是直接把他绑了,请皇帝处置。也亏得唐代宗明白郭子仪是个怎样的人,并没有为难他,反而宽慰他。

3功高盖主还能善终

如果说郭子仪功高盖主,这一点也算是事实,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退回纥……想想看,他儿子都能说出当皇帝这样的话,虽然只是气话,口不择言,但也的确表明郭子仪当时的声势和能力,面对掘祖坟的宦官,郭子仪愣是能让他对自己所作所为后悔不已,还让他深受感动,再也没有与自己为敌,这样的人,古来少有。

而这样却还能善终,除了郭子仪是真的忠心,皇帝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如果郭子仪遇到的是那种不关你有没有造反,只看你有没有能力造反的皇帝,又怎么还能有后来的结局呢?

说郭松龄是郭子仪的后代,这个除了他们自己家的家谱外没什么证据,而且就中国历代来说,攀附历史名人做祖先也是一种很常见的事。

郭松龄是奉系大将之一,以起兵反奉差点逼的张作霖下台闻名。按照他的家谱记载,郭松龄是唐朝汾阳王郭子仪之后,在明朝时候移居东北,不过这个说法也只能当作参考。

家谱是中国记载一个家族繁衍生息和主要人物的书,应该说在一定时间内,家谱还是可以反映出某个家族的出身和所属关系。不过时间一长就难说了,因为战乱等原因家谱中断或遗失的情况很常见,往往是到太平年间才进行重新编写,其中难免出错,所以时间越长,家谱越不可靠。而从唐朝到民国,历时时间很长,其中经历大规模的战乱都不少,郭松龄的家谱到底有多严谨,这个就很难说了。

而且中国历代攀附名人是一种很常见的事,也就是把忠臣显贵等有良好声誉的名士列为自己的始祖,比如说朱姓很多以朱熹作为先祖,而包姓很多以包拯为祖,甚至有不顾历史名人出身一网打尽的,比如贵州《清河张氏宗谱》将张良、张飞等历代张姓名人都编写了进去。另外还有一种倒过来的情况,就是某个名门没落以后,主动将当时的同姓名人拉进来。比如南宋时的杨沂中(杨存中),深受赵构宠信,死后追封和王。名将杨业的后人因为杨沂中的祖先叫杨信,于是认定和杨业的父亲杨信是同一人,将杨沂中也加入族谱。虽然杨沂中的祖先是儒生,而杨业的父亲是割据一方的大将,不大可能是同一人。所以可想而知,这个族谱的可信度究竟有多少,因此说郭松龄是郭子仪的后代,这个也只能看看,别当真。

一、郭子仪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记载

郭子仪从小喜武,研读兵书,年轻时以武举进入仕途,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

郭子仪凭借杰出的军事才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恢复唐朝中央政权,安定社会,稳定边境, 交好少数民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很快攻破洛阳,直逼长安。

唐玄宗避祸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国事危难,肃宗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担负收复洛阳、长安两京,抗击安史叛军的重任。

郭子仪先在恒阳城下大败史思明以及安禄山的援军,夺取了潼关;然后他又率领唐朝15万人马以及从回纥借来的5000精锐骑兵,分三路直取长安。 这时,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死,郭子仪趁叛军内乱,一举收复了被叛军占领1年零4个月的京师长安。

随后又在新店击败安庆绪,收复洛阳。收复洛阳之后,肃宗对郭子仪赞誉有加,称其为大唐的再造者,并封郭子仪为司徒,代国公。

758年10月,郭子仪等9个节度使又率兵进攻退守相州的安庆绪,安庆绪走投无路,向史思明求援。 由于监军太监鱼朝恩不懂军事,贻误战机,唐军大败。

肃宗听信鱼朝恩的谗言,把相州失败的责任推到郭子仪一个人的身上,免去他的官职,召他回京,命李光弼接替他的职务。史思明听说郭子仪被解职,立即带领大军进犯洛阳,洛阳再次失守。

河东一带的节度使驻军听说洛阳失守,都骚动起来,肃宗只得起用郭子仪,任命他为河北诸州的节度使行营及兴平等军副元帅,并封他为汾阳郡王,出镇绛州,肃宗临死时把河东的一切军政大权都交给了郭子仪。 郭子仪一到任,就杀了 40多个为首作乱的人,稳定了河东的局势。

史思明死后,他的儿子史朝义继续盘跟在洛阳。即位的代宗任命郭子仪为副帅,出兵讨伐史朝义。

郭子仪认为单凭唐军的力量,难以消灭叛军,于是向回纥借来10万精兵,一举攻占了洛阳。史朝义逃往莫州,763年,众叛亲离的史朝义自杀,为祸8年的安史之乱终于被郭子仪平定了。

安史之乱平定后,郭子仪又多次平定节度使仆固怀恩等人的叛乱,并多次击退吐蕃军队的进犯,保证了关中和长安的安全。

二、郭子仪对历史的贡献是什么

郭子仪( 697〜781年),华州郑县(今陕 西华县)人,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初 以武举补左卫长史,唐天宝八载(749年)任横 塞军使,后以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 右兵马使。安史之乱时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 在河北打败史思明。

后联合回纥收复洛阳、长 安两京,平定天下,对挽救唐朝的危亡起到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唐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 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 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 家的安宁。

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84岁 高龄时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20 多年。尽管郭子仪一生功劳显赫,但他忠勇爱 国,宽厚待人,从不居功自傲,因此在朝中有极 高的威望,是中国封建社会忠臣良将的典范。

三、郭子仪

84岁,最NB得是单枪匹马吓跑吐蕃,那时候回纥和吐蕃叛乱,郭子仪一个人跑到回纥阵营,吐蕃知道后,连夜跑了。

郭子仪晚年,他的儿子娶了公主,一次夫妻吵架,他儿子说,要没我父亲,早就没了你们大唐,公主跑到皇帝那里告状,这可是抄家的罪,但皇帝却说:“的确,没有郭家,就没有我大唐” 郭子仪可以说是功高震主的元帅、将军里面仅有的几个善始善终,富贵子孙的大将军 独任朔方无限功—大唐名将之郭子仪 提起郭子仪,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打金枝》这出戏,联想到他对大唐帝国的忠诚和大度,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是一个既深情又痴情的男子,在感情上,他从未真正背叛过他的正妻王氏,一生相濡以?i,不离不弃,两人是一对真正的恩爱夫妻。 郭子仪一生有八个儿子,其中六人是王氏所生,所有8个女儿都是王氏的嫡女,仅从生育的频率和数目就可推断两人的感情深度,从王氏的墓碑记载可知,郭暧是郭子仪和王氏的嫡子,后来成为升平公主的驸马,郭映是郭子仪最小的儿子,也是与王氏所生的幼子。

王氏去世之时,郭子仪悲痛欲绝,不能自抑,停柩几近半年,不忍将爱妻下葬,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才送爱妻入土为安,请名士杨绾撰写碑文,为王氏的一生写下深情的回忆。 出生太原王氏的名门仕女有夫如此,情深似海,真是复有何憾,她嫁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郭子仪(公元697年—公元781年)是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身长六尺有余,按照唐尺就是1。80以上的身材,他魁梧英俊,少年时期就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左卫长史,又是世家子弟出身(他的父亲郭敬之历任五个州的刺史),唐代崇尚军功,重视武举制度,郭子仪理所当然地获得了太原王氏的亲睐,15岁的王家**成为了郭子仪的妻子,虽然当时的郭子仪还只是一个潜力股,但是他拥有非常出众的资质,太原王氏慧眼如炬,没有放过这样的好小伙子。

“安史之乱”爆发了,带给普通百姓的是无数的离乱和痛苦,带给郭子仪的则是鹏程万里、扬名青史的机遇。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蓄谋已久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十五万叛军如潮水般南下,很快攻占了东都洛阳,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承平日久的朝廷陷入了一片惊恐之中。

郭子仪临危受命,成为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节度使,与训练有素的叛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较量,陆续收复了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北),又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合兵,收复常山郡的九个县城,严重威胁了安史叛军的归路,因为河北各郡是洛阳和安禄山老巢范阳的必经之地,安禄山不敢怠慢,让史思明带上几万人马攻打郭子仪和李光弼。 郭子仪、李光弼的部队退往常山(今河北真定),史思明的部队如影随行,郭子仪兵出奇招,派出五百骑兵,引得敌军追了三天三夜,正当敌军精疲力竭之际,唐军趁势进攻,史思明大败,赶紧向安禄山乞求援军,史思明的兵力很快增到五万人。

此时,郭子仪和李光弼的部队共有十万人,但郭子仪并不急于交战,“贼来则守,贼去则追,昼扬其兵,夕袭其幕”,让五万叛军疲于奔命却欲战不能,士气十分低落。 郭子仪眼看时机成熟,在嘉山(今河北定西)以十万对五万,斩首四万级,生擒五千人,史思明披头散发、光着脚板逃到了博陵(今河北定州)。

嘉山大捷,河北十多个郡纷纷杀死叛军守将,迎接王师,叛军退路已被截断,人心浮动,唐将哥舒翰又坚守潼关天险,闭门不出,叛军进退维谷,形势对朝廷非常有利。 在这个关键时刻,年纪老迈的唐玄宗却一意孤行,走出了一个遗恨千古的昏招。

本来郭子仪主张坚守潼关,避敌锋芒,然后北图范阳,唐玄宗却严辞逼迫哥舒翰出潼关迎敌,潼关守军一战全军覆没,叛军直指长安,唐玄宗仓惶逃往四川。长安、洛阳都落入安禄山的手中,大唐风雨飘摇,大厦将倾。

公元756年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奉唐玄宗为太上皇。郭子仪率领五万朔方军为其保驾护航,“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禄山被亲子安庆绪杀死,史思明不听安庆绪的调遣,安史集团分裂了。朝廷决定展开反击,皇子李?m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郭子仪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收复两京的重任落到了郭子仪的身上。

安史叛军中的骑兵原是唐军部队中的精锐,一向勇不可挡,清渠之战中叛军9000骑兵列成长蛇之阵,两翼包抄,唐军溃败,只得退守武功(今陕西武功县)。郭子仪看到了双方实力上的差距,力主向回纥借兵,唐肃宗把女儿宁国公主嫁给了回纥可汗, 4000回纥骑兵赶至凤翔助战,唐军集结了十五万人马,由郭子仪全权指挥,郭子仪向唐肃宗立下誓言,“此行如果不能获胜,臣将以死谢罪”。

唐军进兵长安城西,以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郭子仪自领中军,与安守忠、李归仁的十万叛军对阵。大战开始了,唐军初战不利,抵挡不出叛军的攻势,前军统帅李嗣业眼见情势危急,脱掉盔甲,袒露上身,挥刀斫杀,他大声呼喊,“今天不拼命死杀敌,我们就要全军覆没”,前军士兵手执大刀,所向披靡,唐军逐渐占据了格斗的上风。

叛军正面进攻未能奏效,埋。

四、历史上真实的郭子仪大揭密 郭子仪是谁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

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乾元元年(758年)八月,进位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宝应元年(762年)初,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评定叛乱,不久又被解除兵权。

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

大历十四年(779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五、郭子仪对中国历史做出了什么功绩

郭子仪(697—781),祖籍山西汾阳,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唐代著名 的军事家。

郭子仪的父亲郭敬之,历任绥州、渭州、桂州、寿州、泗州五州刺史。郭子仪 身材魁梧,体魄健壮,相貌秀杰,他不仅武艺高强,阵法娴熟,而且公正无私,不 畏权贵。

郭子仪通过武举考试获得高等补左卫长史(皇帝禁军幕府中的幕僚长)一 职。天宝八年(749年),他出任安塞军使,拜左卫大将军。

后又出任天德军使,兼 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由于唐玄宗专宠杨贵妃,不理朝政,政治十分腐 败,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以“奉密旨讨杨国忠”为 名,召集了诸蕃兵马15万人,号称20万,日夜兼程,以每天60里的速度长驱南下杀 入中原。安史叛军长驱南下,势如破竹,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

紧急关 头,唐玄宗提拔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朔方(唐方镇名,镇治在今宁夏 灵武西南)节度右兵马使,郭子仪被升任为朔方节度使,奉命率兵东讨叛军。 756年四月,朔方军旗开得胜,一举收复重镇云中(今山西大同),大败叛军薛 忠义。

接着郭子仪又使别将公孙琼岩率2000骑兵攻击马邑(今山西省朔县东北), 大获全胜。马邑的收复使东陉关得以重开,从而打通了朔方军与太原军的联系,使 安禄山下太原,入永济,夹攻关中之军事行动无法实现,从而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 权。

捷报传到京城长安,人心稍安,郭子仪以功加御史大夫。 这时,由郭子仪推荐的新任 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东出井陉(今 河北井陉西北),攻下常山(今 河北正定)。

叛军将领史思明部 反攻,妄图夺回常山,李光弼向 郭子仪告急。郭子仪于与李光弼 合兵一处,九门(今河北正定 东)一战,大败叛军。

这时,郭 子仪曾经建议,北取范阳,直捣 叛军巢穴以减轻潼关的压力,但 没有得到唐玄宗的许可。 七月肃宗在灵武即位,调郭 子仪部到灵武,并以郭子仪为兵 部尚书兼宰相。

至德二载(757 年)二月,郭子仪率军攻下河东 (今山西永济),肃宗也由灵武到 了凤翔(今陕西凤翔)。 四月, 肃宗命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 (元帅为皇子李俶),继续征讨叛军。

九月,郭子仪率唐军15万逼近长安,与叛军 10万人相持于长安西南香积寺北沣水之东。经过激战,叛军全线崩溃,唐军收复 长安。

郭子仪乘胜东进,追叛军至潼关,占领华阴(今陕西华阴)、弘农(今河南 灵宝)。 757年,安史叛军发生内讧,安禄山被帐下李猪儿杀死,其子安庆绪放弃洛阳, 北渡黄河,逃至保邺(今河南安阳北)固守,唐军收复洛阳。

肃宗回到长安,召郭 子仪还京。肃宗派人隆重迎接郭子仪于京城以东的灞上,见了郭子仪,感激涕零地 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干元元年(758年),肃宗调动各路大军进攻安庆绪。郭子仪等唐军围困保邺, 并引漳水灌城。

这时史思明为援救安庆绪截劫唐军的粮草,又以声东击西的战术不 断袭击唐军。干元二年(759年),唐军与史思明叛军展开激战,双方均遭重大损 失。

郭子仪退向河阳(今河南孟县),保卫东京。 肃宗召郭子仪还京,免其军职, 以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取代郭子仪的职务。

不久,代宗即位,又解除了郭子 仪的兵权,调他回长安。 正当唐政府边兵内调,把主要力量用于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西方的吐蕃和党 项乘机向东发展势力,凤翔(今陕西凤翔)以西,邠州(今陕西彬县)以北的地方 失去控制。

郭子仪看到这种危机的存在,曾建议不可忽视这方面的问题,但都没引 起代宗的重视。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开始东进,边将向朝廷告急,宦官程元振置之不理, 根本不向代宗报告。

吐蕃顺利东下,很快到达泾州(今甘肃泾川),泾州刺史高晖 投降,并引吐蕃深入内地,一直过了邠州(今陕西彬县),代宗始有所闻。 吐蕃继 续东进至奉天(今陕西干县)、武功(今陕西武功西),京师震动,代宗才命雍王李 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镇咸阳(今陕西咸阳东)。

郭予仪久居京师, 手下没有军队,临时凑集了20余人到咸阳,面对20余万敌军,当然难以有所作为。 他派人向皇帝告急,由于程元振从中作梗,也未能见到代宗。

吐蕃逼近长安,代宗仓促出奔陕州,郭子仪循秦岭而东,沿途收容唐军散兵, 驻军在商州(今陕西商州)。他认为从商州出蓝田(今陕西蓝田),吐蕃自然不敢东 进,代宗在陕州也就安全,于是,代宗没再坚持调他东去陕州的意见。

郭子仪派长 孙全绪率200骑出蓝田,观察敌情。 长孙全绪白天击鼓张旗,虚张声势;夜间多处 燃火,使吐蕃不解其意。

同时,还有数百人于夜间在长安城中击鼓呐喊,还发出郭 子仪将率大军到来的消息使吐蕃惶恐不安。在这四面楚歌声中,吐蕃感到无力控制 长安,只得撤兵西去。

腊月,代宗回到长安,郭子仪等到浐水以东迎接。 代宗羞愧 地对郭子仪说:“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自此以后,郭子仪的声望更高了。 平定仆固怀恩,又是郭子仪的一大功绩。

安史之乱结束后,仆固怀恩率朔方兵 驻屯汾州(今山西汾阳)。河东节度使辛云京怀疑仆固怀恩与回纥有勾结,遂向代 宗密奏仆固怀恩欲反。

仆固怀恩受到猜疑,有诏书也不敢进京。当代宗征求除去。

六、郭子仪

84岁,最NB得是单枪匹马吓跑吐蕃,那时候回纥和吐蕃叛乱,郭子仪一个人跑到回纥阵营,吐蕃知道后,连夜跑了。

郭子仪晚年,他的儿子娶了公主,一次夫妻吵架,他儿子说,要没我父亲,早就没了你们大唐,公主跑到皇帝那里告状,这可是抄家的罪,但皇帝却说:“的确,没有郭家,就没有我大唐” 郭子仪可以说是功高震主的元帅、将军里面仅有的几个善始善终,富贵子孙的大将军 独任朔方无限功—大唐名将之郭子仪 提起郭子仪,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打金枝》这出戏,联想到他对大唐帝国的忠诚和大度,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是一个既深情又痴情的男子,在感情上,他从未真正背叛过他的正妻王氏,一生相濡以?i,不离不弃,两人是一对真正的恩爱夫妻。 郭子仪一生有八个儿子,其中六人是王氏所生,所有8个女儿都是王氏的嫡女,仅从生育的频率和数目就可推断两人的感情深度,从王氏的墓碑记载可知,郭暧是郭子仪和王氏的嫡子,后来成为升平公主的驸马,郭映是郭子仪最小的儿子,也是与王氏所生的幼子。

王氏去世之时,郭子仪悲痛欲绝,不能自抑,停柩几近半年,不忍将爱妻下葬,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才送爱妻入土为安,请名士杨绾撰写碑文,为王氏的一生写下深情的回忆。 出生太原王氏的名门仕女有夫如此,情深似海,真是复有何憾,她嫁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郭子仪(公元697年—公元781年)是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身长六尺有余,按照唐尺就是1。80以上的身材,他魁梧英俊,少年时期就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左卫长史,又是世家子弟出身(他的父亲郭敬之历任五个州的刺史),唐代崇尚军功,重视武举制度,郭子仪理所当然地获得了太原王氏的亲睐,15岁的王家**成为了郭子仪的妻子,虽然当时的郭子仪还只是一个潜力股,但是他拥有非常出众的资质,太原王氏慧眼如炬,没有放过这样的好小伙子。

“安史之乱”爆发了,带给普通百姓的是无数的离乱和痛苦,带给郭子仪的则是鹏程万里、扬名青史的机遇。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蓄谋已久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十五万叛军如潮水般南下,很快攻占了东都洛阳,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承平日久的朝廷陷入了一片惊恐之中。

郭子仪临危受命,成为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节度使,与训练有素的叛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较量,陆续收复了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北),又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合兵,收复常山郡的九个县城,严重威胁了安史叛军的归路,因为河北各郡是洛阳和安禄山老巢范阳的必经之地,安禄山不敢怠慢,让史思明带上几万人马攻打郭子仪和李光弼。 郭子仪、李光弼的部队退往常山(今河北真定),史思明的部队如影随行,郭子仪兵出奇招,派出五百骑兵,引得敌军追了三天三夜,正当敌军精疲力竭之际,唐军趁势进攻,史思明大败,赶紧向安禄山乞求援军,史思明的兵力很快增到五万人。

此时,郭子仪和李光弼的部队共有十万人,但郭子仪并不急于交战,“贼来则守,贼去则追,昼扬其兵,夕袭其幕”,让五万叛军疲于奔命却欲战不能,士气十分低落。 郭子仪眼看时机成熟,在嘉山(今河北定西)以十万对五万,斩首四万级,生擒五千人,史思明披头散发、光着脚板逃到了博陵(今河北定州)。

嘉山大捷,河北十多个郡纷纷杀死叛军守将,迎接王师,叛军退路已被截断,人心浮动,唐将哥舒翰又坚守潼关天险,闭门不出,叛军进退维谷,形势对朝廷非常有利。 在这个关键时刻,年纪老迈的唐玄宗却一意孤行,走出了一个遗恨千古的昏招。

本来郭子仪主张坚守潼关,避敌锋芒,然后北图范阳,唐玄宗却严辞逼迫哥舒翰出潼关迎敌,潼关守军一战全军覆没,叛军直指长安,唐玄宗仓惶逃往四川。长安、洛阳都落入安禄山的手中,大唐风雨飘摇,大厦将倾。

公元756年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奉唐玄宗为太上皇。郭子仪率领五万朔方军为其保驾护航,“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禄山被亲子安庆绪杀死,史思明不听安庆绪的调遣,安史集团分裂了。朝廷决定展开反击,皇子李?m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郭子仪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收复两京的重任落到了郭子仪的身上。

安史叛军中的骑兵原是唐军部队中的精锐,一向勇不可挡,清渠之战中叛军9000骑兵列成长蛇之阵,两翼包抄,唐军溃败,只得退守武功(今陕西武功县)。郭子仪看到了双方实力上的差距,力主向回纥借兵,唐肃宗把女儿宁国公主嫁给了回纥可汗, 4000回纥骑兵赶至凤翔助战,唐军集结了十五万人马,由郭子仪全权指挥,郭子仪向唐肃宗立下誓言,“此行如果不能获胜,臣将以死谢罪”。

唐军进兵长安城西,以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郭子仪自领中军,与安守忠、李归仁的十万叛军对阵。大战开始了,唐军初战不利,抵挡不出叛军的攻势,前军统帅李嗣业眼见情势危急,脱掉盔甲,袒露上身,挥刀斫杀,他大声呼喊,“今天不拼命死杀敌,我们就要全军覆没”,前军士兵手执大刀,所向披靡,唐军逐渐占据了格斗的上风。

叛军正面进攻未能奏效,埋。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

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至德三年(758年),进位中书令。至德四年(759年),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宝应元年(762年),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不久又被解除兵权。

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

大历十四年(779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早年事迹

郭子仪早年参加武举,以“异等”的成绩补任左卫长史,累迁至单于都护府副都护、振远军使。749年(天宝八载),郭子仪任横塞军使。天宝十三年(754年),改任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

平定安史

讨伐叛军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被封为卫尉卿、灵武郡太守、朔方节度使,率部东讨安禄山。不久,郭子仪收复静边军(今山西右玉县),斩杀叛

郭子仪半身版画像

将周万顷,又在河曲击败叛将高秀岩,收复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开通东陉关(在今山西代县东南),因功加封御史大夫。756年(至德元载),叛军攻破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占领河北全境。不久,李光弼收复常山,而郭子仪也兵出井陉关,与李光弼一同击破史思明,平定藁城。此后,郭子仪南攻赵郡(今河北赵县),斩杀叛军任命的太守郭献璆,回军常山。

郭子仪返回常山时,史思明又集结兵马尾随其后。郭子仪命骁骑轮番挑战,乘叛军疲惫之机,在沙河将其击败。安禄山听说河北战事失利,派遣精兵增援。郭子仪先击破史思明部,又在嘉山击破叛军援军,史思明逃回博陵(今河北定州市)。在郭子仪兵威之下,河北各郡县都斩杀叛军守将,迎接朝廷军队。郭子仪正欲北征范阳,便接到“哥舒翰败,天子入蜀,太子即位灵武”的消息,于是与李光弼率军奔赴行在。

郭子仪赶到后,被唐肃宗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朔方节度使。不久,唐肃宗发兵南征,宰相房琯在陈涛战败。此时,唐军队损失大半,只能倚靠朔方军为根基。后来,叛将阿史那从礼率五千骑兵,引诱河曲九府等进攻行在。郭子仪与回纥首领葛逻支联兵进击,俘虏数万,终于平定河曲。

克复两京

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率兵进攻潼关,叛将崔乾祐退保蒲津(今山西蒲州)。郭子仪进攻蒲州,因原永乐县尉赵复等四人在城中做内应,结果叛军大败,崔乾祐逃奔安邑。此后,郭子仪又击败叛将安守忠,收复永丰仓,打通了潼关到陕州的道路。

不久,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弑杀。肃宗封郭子仪为司空、关内河东副元帅,命其班师回凤翔(今陕西凤翔)。郭子仪率部西进,在清渠(今西安以西)与叛将安守忠交战失利,退守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并自请处分,被降职为尚书左仆射。

此后,郭子仪作为中军副将随广平王李俶前去收复长安,驻兵于香积寺(今长安县西南)北。两军激战之时,回纥兵从叛军背后出击,前后夹攻,叛军全线溃败,叛将张通儒弃城逃往陕州。唐军一战收复长安。李俶修整三日后,继续东征。

安庆绪命严庄调兵马十万前往陕州,援助张通儒,并在新店(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摆好阵势。郭子仪率军进攻,虽初战不利,最后仍在回纥军背后袭击之下

郭子仪立像

,大败叛军。严庄等逃回洛阳,又与安庆绪逃往相州(治今河南安阳),郭子仪得以收复东都洛阳。

此时,河东、河西、河南的失地大部均已收复,郭子仪因功加司徒,封代国公。不久,郭子仪入朝,肃宗命人在灞上迎接,并慰劳他道:“国家再造,是你的功劳。”此后,郭子仪又返回洛阳,经营北讨安庆绪之事。

兵败相州

乾元元年(758年),郭子仪在黄河边击败叛军,擒获叛将安守忠,献俘京师。肃宗命百官到长乐驿迎接,并亲自在望春楼等待,进封其为中书令。不久,肃宗诏命九位节度使合力讨伐安庆绪,因郭子仪、李光弼皆为元勋,难相统属,只用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却不设立元帅。

郭子仪率兵从杏园渡过黄河,围困卫州(今河南汲县)。安庆绪将兵马分为三军,前往救援。郭子仪先使射手三千人埋伏于营垣之内,并嘱咐道:“等我军退却,叛军必定乘机攻营垒,你们就呐喊射箭。””两军交战不久,郭子仪假装兵败,退至垒下,伏兵立刻登上垒垣,乱箭齐发,叛军只得退走。郭子仪回军追击,安庆绪大败而逃,其弟安庆和被俘。郭子仪攻克卫州后,又在愁思冈击败叛军,进而围困相州。安庆绪被围在城内数月,无法突围,只得派人向史思明求救。

史思明从魏州来援,李光弼等率领前军在邺县南与叛军交战,而后军的郭子仪尚未布好阵势。正交战中,狂风大作,天昏地暗,大树连根拔起,对面不见人,两军尽皆溃败。唐军因无统一号令,众节度各自逃归驻地,郭子仪也退保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不久,肃宗任命郭子仪为东都留守,东畿、山南东道、河南等道行营元帅。

观军容鱼朝恩一直妒忌郭子仪,趁机把相州之败的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并在肃宗面前进谗言。不久,肃宗将郭子仪召还京师,任命赵王李系为天下兵马元帅,李光弼为副帅,并代领朔

郭子仪画像

方节度使。郭子仪的兵权虽被剥夺,但仍以大局为重,忠心于朝廷。

再掌兵权

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西戎也趁机入侵。肃宗任命郭子仪为邠宁、鄜坊两道节度使,但仍将其留在京师。后在百官的要求下,肃宗方命郭子仪出镇。

上元元年(760年),肃宗任命郭子仪为诸道兵马都统,命其率英武、威远等军攻打范阳,最终被鱼朝恩破坏。762年(宝应元年),河中观察使李国贞、河东节度使邓景山相继被杀。朝廷害怕这两支军队与叛军联合,于是派郭子仪任朔方、河中、北庭、潞仪泽沁等州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副元帅,进封汾阳郡王,驻守绛州。

当时,肃宗病重,不见百官。郭子仪请求道:“老臣接受任命,将要死在外地,不见到陛下,死也不能瞑目。”肃宗命人将其请入卧室,道:“河东的事情全都拜托你了。”并赐他御马等物。郭子仪到达治地后,诛杀为首作乱的王元振等几十人,新任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也处死作乱者,各地将领尽皆恐惧。

屡遭谗言

唐代宗即位后,宦官程元振自认为有拥立之功,担心老将难以制服,多次离间诬陷。郭子仪被罢免副元帅之职,充任肃宗山陵使,督建皇陵。郭子仪将肃宗所赐的诏书一千余件全部呈给代宗,以表明自己的忠心。代宗看后,安慰郭子仪道:“使重臣忧虑,我很惭愧,从今后您不要担心。”

此时,史朝义仍占据洛阳,代宗欲派郭子仪与雍王李适率军东征。由于鱼朝恩、程元振的谗言,代宗最终放弃了这个打算。广德元年(763年),梁崇义在襄州反叛,而仆固怀恩在汾州引回纥、吐蕃入侵河西,攻陷泾州,进犯奉天(今陕西乾县)、武功。代宗遂命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镇守咸阳。

再复长安

郭子仪刚到咸阳,敌军已经渡过渭水,沿着南山东进,而皇帝逃往陕州(今河南陕县)。郭子仪到商州(陕西商州)后,收集散兵数千人,并派张知节率领乌崇福、

郭子仪像

长孙全绪在韩公堆扎营,白天击鼓张旗,夜间多处燃火,以此迷惑敌军。

光禄卿殷仲卿率蓝田兵渡过浐水,吐蕃不知虚实,以为郭子仪来了,非常畏惧。射生将王甫入城纠集数百少年,夜间在朱雀街击鼓呐喊,大喊:“唐军来了!”吐蕃军惊惶溃散。战后,郭子仪任长安留守。

自从代宗狼狈东逃,百官都归罪于程元振,并多次弹劾。程元振非常害怕,劝说代宗定都洛阳。代宗应允。郭子仪闻知后,上表劝谏,并提出应对之策。代宗阅完奏表,对侍臣说:“郭子仪真是国家忠臣,我决定返回长安。”代宗回京后,慰劳郭子仪道:“我任用你太晚,才到这个地步。”并赐郭子仪铁券,将他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

抵御吐蕃

广德二年(764年),仆固怀恩反叛,代宗命郭子仪兼任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观察使、河中尹,坐镇河中。又充任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大使。不久,仆固怀恩的儿子仆固瑒在榆次被部将张惟岳杀死,所属军队都投降郭子仪。仆固怀恩丢下母亲逃往灵州。九月,代宗任命郭子仪为太尉,充任北道邠宁、泾原、河西通和吐蕃及朔方招抚观察使,而郭子仪辞去太尉的任命。

同年,仆固怀恩引诱吐蕃、回纥、党项入侵唐朝。代宗命郭子仪驻扎奉天,并问御敌方略。郭子仪答道:“仆固怀恩虽然强健勇敢,但不得人心。而且士兵都是我以前的部下,他们不会忍心进攻我吗?”不久,回纥与吐蕃军进逼奉天。众将请求进攻,郭子仪道:“敌军深入我境,利于速战,他的部下长期受我的恩德,我不进攻他们,他们将自然改变主意。敢说出战的斩!”并坚守营垒防御敌军,敌军果然退去。

永泰元年(765年),郭子仪统率河南道节度行营,再次出镇河中。仆固怀恩游说吐蕃、回纥、党项、吐谷浑等国,聚集三十万军队,掳掠泾州、邠州、凤翔,进犯醴泉(今陕西礼泉北)、奉天。代宗命李忠臣屯兵渭桥,李光进屯兵云阳,马璘、郝廷玉屯兵便桥,骆奉先、李日越屯兵厔盩,李抱玉屯兵凤翔,周智光屯兵同州,杜冕屯兵坊州,自己亲自率兵驻守苑中,并命郭子仪率军一万驻守泾阳。

郭子仪到泾阳时,敌军已经围城。郭子仪命部将李国臣、高升、魏楚玉等各当一面,而自己率甲骑二千人出入于阵中。回纥原以为郭子仪去世,代宗驾崩,才与吐蕃军联合进犯。而今听说郭子仪健在,方知上了仆固怀恩的当。郭子仪又单骑去见回纥首领,责以大义,恰逢仆固怀恩暴死,回纥答应退兵。吐蕃军见郭子仪与回纥来往,心中猜疑,连夜退走。郭子仪派部将白元光与回纥军追击,自己率军跟随其后,在灵台西原(今甘肃泾川境)击破吐蕃,斩首五万。

大历元年(766年),华州节度使周智光反叛,代宗命郭子仪率军讨伐。同州、华州将领闻听郭子仪出兵,于是杀死周智光,将其首级送往朝廷。大历二年(767年),吐蕃入侵泾州,郭子仪奉命移驻泾阳。郭子仪在灵州发动进攻,击败吐蕃,斩首两万。大历三年(768年),郭子仪返回河中。不久,吐蕃再次入侵灵武,郭子仪率五万兵马屯驻奉天,部将白元光击破吐蕃。

唐代宗以“吐蕃频繁入侵,马璘难以抵挡”为由,调马璘为泾原节度使,并命郭子仪兼任邠宁庆节度使,屯驻邠州。

晚年生活

大历九年(774年),郭子仪入朝,在延英殿朝见皇帝,谈到吐蕃强大时,流涕不止。不久,郭子仪又上表“乞骸骨”,但未得允许。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继位,郭子仪被调回朝廷,担任太尉、中书令,又充任皇陵使,赐号“尚父”,并加食邑至两千户。此外,郭子仪的所领使职和副元帅职务全部被罢免。

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病重,唐德宗命舒王李谊前往探病。不久,郭子仪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德宗废朝五日,命群臣吊唁,又亲临安福门送葬,并违反礼制,将他的坟墓加高一丈。

唐代政治家郭子仪生平简介郭子仪,唐朝时期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安史之乱爆发之 后,郭子仪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讨伐叛军,收复了河北与河东两地, 被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下面是 为大家整理的唐代政 治家郭子仪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郭子仪早年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在军事上过人的成就,之后接连的 通过军功的积累一步步做到了九原太守的程度,后来随着安史之乱的 爆发,整个唐朝陷入到了混乱之中,郭子仪奉命他发叛逆收复失地, 不久之后郭子仪就成功的击败了现在山西一代的叛军,成为了当时有 名的勤王军。后来郭子仪投奔唐肃宗,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手掌大权,郭子仪 没有辜负唐肃宗的厚望,很快就平定了河曲一带,俘虏了数万的敌军。 之后郭子仪率兵攻打潼关,在很快在他的计策用兵之下,郭子仪很快 就一路从潼关打到了陕州,后来郭子仪又先后在攻打长安的过程中立 下了不小的功劳,一战就成功的收复了长安,然后又连续东征,攻打 洛阳,虽然起初战局不利,但是最后郭子仪还是成功的大败敌军,打 下了洛阳,自此之后除了河北之外大半的土地都已经被收复了,郭子 仪也因此被封为了司徒。后来在攻打相州的时候因为突然遭遇到了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的 恶劣天气,双方将士都睁不开眼,所以双方都一战溃败,于是鱼朝恩1趁机败这场大败的责任都推给了郭子仪,在肃宗面前讲了很多郭子仪 的坏话,于是郭子仪被剥夺了兵权,但是郭子仪并没有心生怨恨,反 而是安然接受了。

后来郭子仪又再次得到重用,成为了元帅,等到唐代宗继位之后, 因为奸臣的陷害,郭子仪再次被剥夺了兵权,被任命来督造皇陵,但 是这个国家毕竟离不开郭子仪,危急时刻郭子仪还是重新掌控了兵 权,又一战收复长安,成为了唐代宗的心腹重臣,之后的日子里郭子 仪一直被用来镇压吐蕃,多次对战之中都大败吐蕃,打得吐蕃闻风而 逃,最后病逝在了家中。郭子仪封王郭子仪赫赫军功被封为代国公,后被晋封为汾阳郡 王。现在的人都用汾阳王代称郭子仪,可见“汾阳王”代表着不同寻 常的荣誉。关于封号的由来,没有明确记载,猜测是以封地得名,因 郭子仪的封地在汾阳,就被封为“汾阳郡王”。《旧唐书;郭子仪传》提到因河中军乱,皇帝进封郭子仪为汾阳 郡王镇压绛州。郭子仪到了绛州之后擒杀李国贞,让在河东作乱的恶 人都伏了法。以上说明了郭子仪的战绩,但是为什么封为汾阳郡王却 没有得到解释。参照太宗的诏书发现唐朝的刺史就跟古时的诸侯一 样,唐代的封号来源于封地。那么肃宗时代依旧依照古训吗由肃宗 以前给予封号的习惯来看,封号同样来自封地,与自己的姓没有关系。那么古时的汾阳现在在哪里呢唐宋文献中指出郭子仪的封地就 是汾州。如今汾州有关于郭子仪的民间传说与之相吻合,一是提到郭 子仪曾带领乡亲共同退敌郭子仪简介,二是水马村是郭子仪当时的养马地。

查看2郭氏家谱,上面明确的写着汾阳是郭家的迁出地和世居地,汾阳也有 很多关于郭家的记载。杜牧不仅去过汾阳还写过郭子仪,因此杜牧的 《云梦泽》也是很好的历史证据。因此,如今的汾阳是郭子仪的封地 可信度极高。郭子仪单骑退敌的典故代宗曾握着郭子仪的手说“吾之家国,由 卿再造”。郭子仪在唐朝中期平定了安史之乱,没想到在晚年还要披 甲上阵,为国家散发着余热。他是国家遇到危难、衰败时,能带领国 家兴亡的领袖,他的一生都以国事为重。安史之乱后郭子仪简介,唐朝中央没有力量、政治腐败,不少节度使拥兵自 重。其中有个叫仆固怀恩的,就曾唆使吐蕃和回讫联合对唐朝进犯。 回讫和吐蕃的军队所向披靡,一直打到了长安的北面,当时的朝廷十 分恐慌,鱼朝恩甚至劝代宗再次出逃。可是因为面子问题,代宗不好 意思再逃跑,任命郭子仪击退叛军。当时的郭子仪年近古稀,手上没有兵马,但他得知因为仆固怀恩 的暴毙,吐蕃和回讫正在闹内讧。郭子仪想着自己之前与回讫的官员 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想着与回讫官员见上一面,说服他们不战而合。 郭子仪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儿子们的反对,他们十分担心郭子仪的处 境,郭子仪却认为自己是以理服人,挑选了几百精兵就往回讫的军营 去。原来回讫受到仆固怀恩的欺骗,以为代宗和郭子仪都已经死了, 这才没有遵守盟约来到了唐朝。郭子仪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趁机向 回讫提出联合大唐击败吐蕃的想法,遭到了回讫的回应。后郭子仪和3回讫订立了和约。吐蕃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逃走。郭子仪不费一兵一 卒,化解了这场本是赢面不大的战乱。4

郭子仪在我国古代为何堪称奇人,历史上郭子仪有多厉害

郭子仪,历史上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政治家,但他同时也是武将,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在安史之乱当中,郭子仪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也不仅仅是在安史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