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2浏览:3收藏

苗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第1张

1、源自少数民族改姓,灭亡后的百济、高句丽国民,被唐朝政府内迁辽中、辽西、河北等地,其中有部分族人改汉姓为苗氏。蒙古族,回族中的汉姓,出自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赐姓,满族中的苗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其他少数民族也有姓苗的,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今苗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苗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苗氏。

2、源出自上古时期神医苗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由于苗父根本不象后世医生们那样用“四诊”去诊病、用“八法”去治病,甚至也不用任何手术治疗,因此他只能算是一种巫医,如今看来,大概使用的是精神疗法,或心理疗法。

在传说中,他为众多病人治过病,而且还疗效卓著,称其为“医”并不过分,因此,人们把他认为是“上古为医者”。

扩展资料:

传统文化:

西汉时期置郡,三国时期孙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再分会稽郡置东阳郡,郡治在今浙江省金华分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金华市一带。明朝成化七年(辛卯,公元1471年)金华府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县,故有“八婺”之称。

伊犁得名于著名的伊犁河,那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民族众多,自古就同新疆和内地息息相关。远在汉朝,伊犁就以“伊列”之名载入史籍《汉书》。

源于芈姓,芈姓中一个分支,即是源自楚国姓氏。最直接得姓史祖是楚国公族大夫伯棼(斗越椒)之子斗贲皇封地,属于以封居名称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风俗通》等所载,春秋鲁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国若敖之乱,楚若敖之孙、楚大夫伯棼以罪诛,其子贲皇奔晋,食采于苗(故城在今河南济源西)。

在贲皇的后裔子孙中,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遂成苗氏,并尊贲皇及其父亲斗越椒为得姓始祖。这也是汉族苗姓人口最主要的来源。楚国氏族伯棼及其子孙定居河南济源苗亭,遂这支楚国大夫子孙姓氏为‘苗’。

在济源当时记载土壤肥沃适宜耕种,有对联曰“草长莺飞光景好,田肥禾茂人财兴”,描述当时地理环境。

扩展资料

苗姓在宋版百家姓排行53,在2013版按人口多少百家姓排行为146。春秋时期楚国公族贲皇后裔,贲皇源于楚国王族芈姓,苗姓得姓两千多年。

全国均有分布,相对分布较多的省为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浙江、安徽、江苏、四川、广西、湖南、湖北等。苗姓可谓翘楚,其历代名人不绝于史书。

在济源勋掌老根苗的世居地有中国苗姓最大的祠堂,坐落在勋掌城南大街中段,座南向北,东西长五十米,南北宽四十米,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祠前照壁溴水,石狮进为上舞台下阙门,天井院池,甬道正祠配房,厢房等群房建筑。正

-苗姓

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起源:我苗氏先祖苗公讳畅为我苗氏族人恭称为"始世祖"始世祖自大清康熙年间由苗庄寺迁徙至泌阳西北八里安居,建庄曰"苗楼"买鲁姓三个庄土地四十余顷,至第五世,分拆而居长门居苗楼、小苗庄,次门居居老苗庄等处,至仿相传十五世左右,三百二十余年,繁衍族人一千五百余口,二百余户。因年深日久,原宗谱字辈将尽,后人起名随无谱可依,更恐后世子孙,族大分离,各地而居,来往不便、宗牌混乱、老少颠称、不成体统。因经各村众族人协商公议重修家谱。我族十一世有一人,名苗中宪,字法章,年逾八旬,愿劳重修、增补其家谱,以为后世子孙永远字牌就纹,不乱顺序,今人记载,明证流芳。

前单传四世,自 金含天庆 四辈,后续 忠恕立基 典常致用 八辈,本次重修续增 瑞增露润 恭厚仁义 春广潮俊 经纬泉周 一十六辈。止在公元二零零四年三月。

公元二零零一年,农历己巳年三月十二日清明节,我苗氏公议通过:立碑唱戏、续家族谱书、增续字辈。执事人员名单如左(原文为竖排文字):

编辑:中宪 鉴证:中章 恕敏 管帐:中方 现金:新坡 出纳:立贵 经手:恕川 恕刚 恕珍 新禄 基明 远祖始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五四七年,在若敖之乱中,楚国大夫伯芬因罪被杀,其子贲皇逃到晋国后,受到晋国的优待,受封于苗邑(今河南济源县西),

贲皇的子孙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苗姓是楚国王族的后代,因此,苗姓起源于楚国王族之姓。苗姓起源于芈姓。发展和演变:苗姓在浙江东阳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东阳望。现今苗姓大都分布在河南山东两地优以河南省台前县候庙镇苗口村人气较旺!后人有1000余人

起源主要有四:①源于芈姓,以地名命姓,始祖伯棼。据《风俗通义》、《左传》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春秋时期,楚国公族大夫伯棼因罪被杀,其儿子贲皇逃亡到晋国,受到晋国君主的礼遇,令其食采于苗地(在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南),所以又叫苗贲皇。贲皇也为晋国出了不少力。有一年,晋国和楚国在鄢陵大战,楚军势大。晋军将士均有恐惧之心。贲皇便告诉晋君说:“楚国的精兵都在中军,只要先攻被其左右两军,再乘胜合攻中军,就可以打败楚军。”晋君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取得了胜利。晋君非常器重他。他的后代以地名为姓,遂成苗氏。因此,也有人认为,贲皇才是苗姓的始祖。②据《姓氏五书注》所载,相传上古有名医曰苗父,苗姓当始于此。④出自回族苗姓,源自明朝皇帝朱元漳的赐姓。据《赛典赤家谱》载:“咸阳王(赛典赤)奉旨征平西夏,以得胜之兵戍守宁夏、渭南等处,所有兵将保属哈蜜(密)征调。以名为姓。明太祖定鼎金陵,赐为十姓:曰闪、曰者、曰白、曰苗……,”苗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海南沿海及青海等地。④出自其他少数民族。如百济(朝鲜古国)大姓有苗姓;清满洲人有苗姓,世居沈阳;拉祜族黑苦聪人阿沙普氏,汉姓为苗;今满、彝、畲、蒙古、维吾尔、东乡、回等民族均有苗姓。

始祖:苗贲皇。

迁徙:

苗贲皇的苗邑,据考就在今河南济源的西部,现在该地还有一处地名“苗亭”,据说就是二千六百多年前苗邑的遗址。苗姓最初的发源地,当然也该在个地方。三家分晋后,苗姓因仕宦等原因,在今山西、河北等地落籍。战国后期,秦国穷兵黩武,中原是其扩张的第一个目标,苗姓祖居地济源也深受战火侵扰,故大批苗姓或北徙今山西长治,或东迁今山东定陶一带,后经繁衍发展,昌盛为苗姓上党郡望和济阴郡望。两汉时期,见诸史册之苗姓有兵技巧家苗子,王莽国师苗讠斤,刘秀时代的父城(今河南宝丰)长苗萌,幽州牧苗曾以及汉末的苗祀,尤可一提的东汉时东阿侯苗光,史书称其保全了封邑,则表示苗光子孙落籍于今山东东阿。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激烈动荡,苗姓同其它中原士族一样,为了躲避兵火,取道南下,跨过长江,进入江东。其中一支苗姓辗转于今浙江金华一带,后经繁衍,形成了苗姓历史上的第三大郡望——东阳郡。当然,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之际,苗姓主要还是昌盛于上党、济阴二郡,如苗姓历史上唯一一位宰相苗晋卿便是上党壶关人。唐代中后期,有陕西之苗姓为避国都附近纷扰不断的战乱,迁居今甘肃、宁夏一带。两宋之际,苗姓以上述三大郡望为主源,散布之地更广,尤其在宋赵王室偏安江南后,苗姓人在今南方省份,如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定居。需要指出的是,繁衍于今山西长治一带的苗姓依旧名人不断,竞现于史。明初,山西苗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甘肃、江苏、陕西等地。明中叶以后,苗姓已分布于全国大多数地方,并有渡海赴台者。清中叶以后,伴随闯关东的风潮,有冀鲁豫地之苗姓入迁东三省。如今,苗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甘肃、河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苗姓约占全国汉族苗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二。目前苗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五十四位。

郡望:

东阳郡 吴宝鼎元年(266)分会稽郡置东阳郡,郡治在今浙江金华。隋开皇十三年(593)改置婺州。故城区有婺城之称,后历为州、路、府治和专署驻地。

堂号:

惠化堂 源自唐代潞州壶关人苗晋卿事。唐李固的《幽闲鼓吹》中,曾记苗晋卿一事。苗公落第归乡,途中遇一老人,自称知未来事。苗公于是问道:“我应举已久,有一第之分吗?”老人答道:“何止此,大有来头,只管再问。”苗公道:“我久困于贫变,但求一郡守,能够得到吗?”老人道:“更向上。”苗公问:“那么按察使呢?”老人道:“更向上。”苗公惊异,再问:“为将为相吗?”老人答道:“更向上。”苗公发怒,说:“将相更向上,难道能作天子?”老人笑道:“真者不能得,假者即可得。”苗公以为事属怪诞,惊出一头汗。后来苗公果然出将入相,唐德宗驾崩,苗公以首辅居摄政三日,应了老人“真者不能得,假者即可得”的预言。苗氏堂号“惠化堂”由此而来。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东阳。②自立堂号:余庆等。

字辈:

河南睢县苗氏辈分排行:忠孝传家久,勤俭绍业远,守成克永茂,崇学方荣显,建国先立志,金光照华汉。

山东日照莒县苗氏字辈:福起溪永兴,本传世继衡。承德繁玉广,乾元亨利贞。

名人:

苗欣(?—23)西汉末新莽时人。王莽代汉,拟大伐匈奴。始建国二年(10),他被任为五威将军,与王况率兵出五原,屯于边郡。后封利苗男,天凤元年(14),任大司马。次年,左迁司命。地皇四年(23),刘歆自杀,代歆为国师。绿林军攻入长安,他与王莽俱退守宫中渐台,战败被杀。

苗海潮,隋末东南地区农民起义领袖。下邳(今江苏邳县东)人。大业九年(公元613年),聚众起义,不久并入杜伏威部,在江淮一带抗击隋军。十三年,攻占永嘉(今浙江温州)。武德六年(公元623年)降唐。

苗晋卿(684-765),唐大臣。字元辅,上党壶关(今山西长治)人。祖袭夔,不仕;父殆庶,官至绛州龙门丞,早卒。晋卿好学,第进士,开元七年登文辞雅丽科第二名。初调修武尉,转奉先、万年尉,迁金州刺史,入为监察御史、侍御史,历度支、兵、吏三部员外郎。二十三年迁吏部郎中,二十四年拜中书舍人,二十六年以本官兼河西节度使判官,二十九年任吏部侍郎;天宝二年出为安康郡太守,岁余转魏郡太守,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五载改河东太守,兼河东采访使。徙扶风郡太守。入为东京留守,宪部尚书。十四载授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至德二载肃宗召至凤翔,拜左相;两京收复后,又改侍中。乾元二年,册为太保。卒,初谥懿献,后改谥文贞。工文善诗,王维谓其“时人以为鲍参军、谢吏部为更生云”。今存诗一首,文六篇。

苗发(-约785),唐诗人。潞州壶关(今属山西)人。宰相苗晋卿子。弱冠入仕,初为乐平县令。大历前期为朝散大夫、秘书丞,封龙门县开国男,升任尚书都官员外郎。又曾任驾部员外郎。工诗,与李嘉佑、李端、司空曙、卢纶、钱起、耿湋、李益、秦系等交游唱酬,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作品多佚。《全唐诗》录存其诗二首。

苗授(1029-1095),北宋将领。字授之,潞州(今山西长治)人。少从胡翼之学,补国子生。以荫累迁供备库副使。从王韶取镇洮为先锋,克珂诺城,尽取河湟之地。败鬼章有功,知河州。破羌人于露骨山,俘大酋长冷鸡朴,羌族十万多帐归附,威震洮西。拜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徙知熙州。元丰中,攻西夏,城兰州,转战千里。元佑三年(1088)迁武泰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知潞州。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庄敏。

苗履,北宋将领。潞州(今山西长治)人,苗授子。少从军,历熙、延、渭、秦四路钤辖,知镇戎军。元符初,知兰州,与姚雄合兵讨峗羌。焚其族帐而还。累进天武都指挥使卒。

苗傅(-1129),南宋将领。潞州上党(山西长治)人。高宗初以统制官护卫隆佑太后南渡。建炎三年(1129)高宗幸杭州。嫉王渊骤擢,忿宦官恣横,与刘正彦激杭军兵变。《宋史》称“苗傅不负国,止为天下除害”。杀王渊及宦官康履,迫高宗逊位三岁太子,由隆佑太后听政。勤王兵至,败流建阳被俘,与正彦同被处死。

苗再成,南宋名宦,抗元三杰之一。历官真州安抚使、濠州团练使、真州知州,慷慨有大志。德佑元年(1275年)守真州,与文天祥定计抗元。元军猛攻,誓曰:“我苗再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城陷而落入敌兵之手却英勇不屈而死。

苗衷(1381-1460),明英宗、代宗时大学士,正统十年至景泰元年(1445-1450)任此职。字公彝,凤阳定远(今安徽定远)人。永乐朝进士,擢翰林院编修,屡典文衡,预修实录。英宗即位,开经筵,杨士奇荐苗衷为侍读学士。正统十年(1445)以侍读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历升兵部尚书致仕。衷学术醇正,为士林推重。有《史阁记闻》、《归田录》行世。卒谥文康。

苗夔(1783-1859),清学者。字先麓,直隶肃宁(今属河北)人。不好制度之文,专究六书形声之学。曾得顾炎武《音学五书》,慕之弥笃。精于《说文》,认为此书多有为后人妄删或附益者,乃撰《说文声订》。治《毛诗》,以齐,鲁、韩三家相证,作《毛诗韵订》。又曾广集群经之韵,编成《说文声读表》,晚年考据金石,兼及陶器。另著《说文声读考》、《经存韵补正》、《经韵钩沉》等,均未刊。

苗沛霖(-1863),太平天国叛将。字雨三。安徽凤台人。秀才出身,原为塾师。1856年在乡办团练,与捻军作战。后势力日盛,裁留两淮钱粮税收及厘金,控制凤台周围数十州县,割据称雄。次年投靠清将胜保,后随袁甲三在宿州等地围攻捻军、官至道员。1860年趁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将翁同书、傅振邦、袁甲三等部清军驱逐安徽。1861年举兵抗清,被太平天国封为奏王,1862年暗中降清,诱捕英王陈玉成献胜保。旋又举兵反清。1863年,在安徽蒙城败于僧格林沁,为部下所杀。

其他苗姓名人有春秋晋谋士苗贲皇;宋大臣苗训;清诗人苗泉等。近当代苗姓名人有农学家苗春生,乡镇企业家苗锐,民族文学作者苗青,作家苗秀、苗芒、苗歌,诗人苗得雨,篮球运动员苗波等。

明永乐十三年,苗玉因军功由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封威海卫指挥佥事,居威海卫城里苗家巷。其后散居裴家泊子、裴家埠、汪疃、小高坎、大产、礼格庄、北七口等7个村庄。

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九甲十社大苗家庄在荣成旗杆子底下或者称荣成旗杆石,在今文登区高村镇东南11公里。

江苏 江苏建湖苗氏字辈:志守咸良德,佳才以振昌

江苏淮阴苗氏字辈:“万如寅东文志光华”。

江苏宝应苗氏字辈:“定世邦桐(梓)惟,福禄寿喜财,田之宗春依,艳保国长树(恩),作善守祖德,开怀福寿昌,大家春日永,万世焕文章。

江苏宿迁苗氏字辈:“玉德殿其法新”。

江苏赣榆苗氏字辈:“…允运德建明礼…”。

江苏东海苗氏字辈:“善恒松昌保东”。

江苏沛县苗氏字辈:“厚德培成宪绪”。 山东 山东临沂苗氏字辈:“文秀富君东,天纪玉传星,俊贵登希恩”

山东枣庄苗氏字辈:“德新传兆义 忠厚建怀廷 勤有光荣志 方敬可世平”

山东威海苗氏字辈:“国宝丰华,延祺承祉,农芹先业,儒习翰林”。

山东曹县苗氏字辈:“贤德广继,发祥庆丰”

山东日照苗氏字辈:“玉中为文石现春”。

山东济宁苗氏字辈:“田征士如树之西恩培仲”。

山东青岛苗氏字辈:“中京福启春”。

山东沂源苗氏字辈:“希永兴本传记士衡”。

山东章丘苗氏字辈:“万士庆长有”。

山东寿光苗氏字辈:“得洪乃青……”

山东桓台苗氏字辈:“永敬锡乃”

山东嘉祥苗氏字辈:“悦先继景怀振兴正旺启”。

山东兖州苗氏字辈:“贞世如树滋锡恩培宗繁”。

山东邹城字辈:“安雨庆凡祥” 20世纪80年代新续字辈 “元锡振清宽 厚传衍景端 云深令奉茂 宪科肇士贤k…… 河南 河南睢县苗氏字辈:“忠孝传家久勤俭绍业远守成克永茂崇学方荣显建国先立志金光照华汉”。

河南洛阳苗氏字辈:“学正道全理存心安……显明荣庆光昭建传志守克俊崇耀瑞延”。

河南禹州苗氏字辈:“国之建嵩兹春雨凤槐宗和平谱后真成训业昭大华宣仰德教博爱令范广伟功

河南沁阳苗氏一支字辈:“金含天庆忠恕立基典常致用瑞增露润恭厚仁义春广潮俊经纬泉周”。

河南泌阳苗氏一支字辈:“忠信立基 典昌之永”。

河南宁陵县苗氏字辈:于天希厚爱,在人当自勉,诗书福泽长,忠孝声名远。

河南新乡苗氏字辈:肇源三晋 长发其祥 好善家庆 毓秀克昌 景先传广 继来永芳 宜树大本 保天之良 世承宗泽 庭绍清光 振兴洪绪 盛在东阳 象贤崇德 作新自章 荫子丕立 应衍义方。 河北 河北邯郸苗氏一支字辈:“春耕九余三”

河北衡水苗氏:“肇梦建欣定坦植,万事克斯腾宗书,年广其雨民修正,耘培得华壹天墀,再逢丰秋永增恒,春耕舜用嘉禾兴,清绿轩前思元纪,历传芳声振宇寗”。 安徽 安徽砀山苗氏字辈:“君敬则臣忠希求爱法传”。

安徽苗氏一支字辈:“心民立同大小”。

安徽怀远苗氏字辈:“万长玉月成梁”。

安徽阜阳苗氏字辈:“怀青应维世纪永昌”

安徽六安苗氏:“一本庆长青”。

安徽阜阳;“庆怀青应维世纪永昌” 浙江 浙江舟山苗氏字辈:“祗奉大有 裕国安邦 敬承忠德 嘉学传芳 立世永昌”。 云南 云南红河苗氏字辈:“应怀培景……” 辽宁 辽宁字辈:近时宝祖太,宗作长春天。连永世德庆,荣锡克占先。秀泉井来芝,成文修凤殿。海信大生振,玖焕会平安。

辽宁苗氏一支字辈:“树丰生兆春”。

辽宁铁岭苗氏字辈:”显德玉成庆兴春景正常全家皆孝善治国乃忠良“

辽宁大连字辈:万新长治国,旭日要东升。仁德振家远,祥云大有兴。。苗万,苗新,苗长,苗治,这是该家谱的规律,也是特色。 青海 青海苗氏一支字辈:“发培养煜 ” 台湾 台湾苗氏一支字辈:“永得锡乃……” 其它 苗氏一支字辈:“大克永之万梦然相亭守本田”。

苗氏一支字辈:“怀凤吉士传家保”。

苗氏一支字辈:“兴恒希文化廷应大”。

山东长山苗氏家谱两卷,著者待考,民国庚申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大开印本两册。

江苏淮阴苗氏族谱,(现代)苗氏合族编修,1987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淮阴市县小营东村、西坝村苗氏宗祠。

苗氏族谱,(现代)苗氏合族编修,2001年稿本。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弥勒州弥勒县丫铺龙新瓦房。

河南沁阳苗氏,(现代)苗中宪编修,2004年稿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沁阳市苗楼苗氏宗祠。

河南济源苗氏宗谱,(现代)苗鸿震序,2004年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济源市勋掌城南大街苗氏宗祠(克井镇23信箱)。 源自芈氏;望出东阳:全联典出苗氏的源流和郡望。

源出苗邑;系承贲皇:全联典指贲皇为楚大夫伯棼之子,奔晋,晋人以苗地相赠,其子孙因以为氏。

惠行魏郡;威震河州:上联典指唐朝壶关人苗晋卿,字元辅,进士出身,历官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安康太守、魏郡太守,政事与教化并行,惠政为人称道。唐肃宗时,任左相,封韩国公。下联典指北宋上党人苗授,字授之,历官供备库副使、西上阁门使,因功任河州知州。跟随李宪讨伐羌族叛乱,威震洮西。宋元祐年间官室保康军节度使。

惠行魏郡;威镇熙河。同上。

古医鼻祖;新历乾元:上联典出上古神医苗父,相传他以管作席,以刍为狗,向北祝愿,就能把很重的病人治好。后人尊崇他为古医中祝由科的鼻祖。下联典出北宋司天台主簿苗守信,河中人。长于造算。当时因应天历稍有差讹,诏命他另造新历。他重制的乾元历,非常精密。官至殿中少监。

长水校尉;龙峰真人:上联典出汉朝有长水校尉苗浦。下联典出唐朝画家苗龙,失其名,因善画龙,人们以苗龙呼之。后得道仙去。会稽龙瑞宫东南一峰崛起,上平如砥,相传为苗龙飞升处。

十才列选;两弟登科:上联典指唐苗发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下联典指唐苗愔以兄弟二人相继登科事。

祝由肇祖;韦皋乘龙:上联典出《古今医统》:“苗父上古神医,为祝由科之祖。”下联典出唐张延赏之妻苗氏,能鉴人,特选进士韦皋为婿。 农桑辑要恩泽远;说文声订韵源长:上联典出元朝大司农丞苗好谦,城武人。勤政善学,官至御史中丞,有《农桑辑要》。下联典出清朝道光年间贡生苗夔,字先簏,肃宁人。治《说文》,精于音韵之学,撰有《说文声订》、《说文音读表》、《毛诗韵订》、《建首字读》等书。

草长莺飞光景好;田肥禾茂人财兴:此联为鹤顶格嵌苗氏“苗”字的析字联。 棣萼联辉,三场科名之盛;词华藻发,十人才子之班:上联典指唐朝人苗愔,长庆年间进士,他弟弟苗恽、苗恪也相继登科。下联典指唐朝苗晋卿的儿子苗发,擅长写诗,与卢纶、司空曙等人齐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官至都官员外郎。

义胆忠肝,佥羡真州明府;文华本行,特美太原参军:上联典出宋朝名宦苗再成,守真州,慷慨有大志。德佑中文天祥败走真州。再成延入城,与定抗元兵,城陷,不屈死。下联典出唐朝名人苗蕃的事典。

苗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1、源自少数民族改姓,灭亡后的百济、高句丽国民,被唐朝政府内迁辽中、辽西、河北等地,其中有部分族人改汉姓为苗氏。蒙古族,回族中的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