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是什么家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2浏览:2收藏

韩愈是什么家,第1张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韩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韩愈。他在儒学式微,释、道盛行之际,力辟佛、老,致力于复兴儒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复兴儒学的重要手段。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

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

——韩愈

韩国历史上曾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清末,清朝于甲午战争中战败,韩国脱离与中原王朝的藩属关系,后成立“大韩帝国”,1910年被日本吞并,二战后光复取得独立。1950年爆发朝鲜战争,南北分裂,北方国家称朝鲜,南方国家称韩国。

大韩民国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朝鲜半岛面积的45%),主体民族为韩民族,通用韩语。首都为首尔。

扩展资料:

文化风俗

1、语言

韩国通用韩国语。韩国在19世纪前借用汉字作为书写工具。15世纪李氏朝鲜世宗国王遣人完成《训民正音》,仿照汉字外型创造了全新的拼音文字谚文。

2、宗教

韩国50%左右的人口信奉基督教、佛教等宗教。

3、服饰

韩服是韩国的传统服装。近代被洋服替代,一般只有在节日和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穿。女性的传统服装是短上衣和宽长的裙子,看上去很宽松;男性以裤子、短上衣、背心、马甲显出独特的风情。

4、饮食

韩食以泡菜文化为特色,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泡菜。韩国传统名菜烧肉、泡菜、冷面已经成了世界名菜。

韩国饮食包括每天重复的日常饮食,一生中必经的举行仪式时摆的食品,祈求丰年和丰渔时摆的丰年祭与丰渔祭食品,祈祷部落平安而摆的部落祭食品,还有悼念过世的人而摆的祭祀食品等。同时也随季节的不同利用当时的食物做季节美食。

——韩国

韩国有一个很典型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创造历史,尤其是一些所谓的韩国历史学家喜欢分享刚刚创造出来的历史,接下来就会有无数韩国人坚定的认为他们拥有一段无比灿烂的历史,相信很多人都曾欣赏过韩国的滑稽表演!

就比如在韩国历史课本中,他们把高句丽看成本民族的希望,因此极力吹嘘高句丽王朝的历史,在韩国的历史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

4世纪末即位的高句丽广开土大王积极开展了对外扩张,将势力扩展到包含辽东地区在内的满洲南部地方和图们江下游地区。统一中国的唐朝在初期与高句丽维持了亲善关系,但在国内政治安定以后,对周边国家积极实行了扩张政策。高句丽为了应对唐朝的侵略,在边境地区建立了万里长城,强化了军事力量。

按照这样的说法,高句丽是一个拥有辉煌历史的封建王朝,我国的东北地区都在其掌控之下,而且高句丽还修建了万里长城,其目的是为了抵御来自唐朝的入侵!

我想创造这段历史的韩国专家肯定没有去过万里长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长城防守和进攻的位置,按照这样的逻辑,高句丽为唐朝修建了一座防御工事,确实是一个笑话!

不得不说,韩国在创造历史这方面很有一套,为了创造历史,他们不断"认祖归宗",高句丽、渤海国都曾被他们"碰瓷"!

实际上,高句丽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而且与唐朝建立了册封和朝贡关系,高句丽臣服于唐朝,是中原王朝的臣子,尤其是在高句丽灭亡后,唐朝接管了其领土和百姓,如此一来,高句丽自然属于中国历史!

而渤海国是由"魔羯族"建立的王朝,也曾接受过唐朝的册封,在唐朝的统治范围以内。但韩国历史课本认为渤海国是由高句丽遗民建立的王朝,在9世纪占据了历史上最广阔的疆域,横跨整个朝鲜、东北地区和俄罗斯的一部分国土,如果不是契丹人横空出世,渤海国极有可能入主中原,建立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王朝!

渤海在9世纪初占据了原高句丽大部分地区, 支配了历史上最广阔的领域。在当时中国人称之为'海东盛国'。但是10世纪初, 由于上层阶层的权力斗争, 国力大大衰退, 渤海国最后遭到契丹的攻击灭亡了, 大多数的渤海遗民亡命到高丽。

其实在韩国历史学者看来,我国的东北地区一直都是古代韩国的领土,因此只要是在东北地区建立的封建王朝,都是韩国历史!就比如在他们的《韩国史》中有这样一段话:

辽宁、满洲和韩半岛作为我们民族曾经的生活舞台, 出现人类的时间大约是70万年之前。

既然我国能追溯五千年历史,韩国为了防止发生纠纷,他们主动创造了一段历史,而且还是在70万年以前,如此一来,谁也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

不得不说,韩国历史学家这样的做法确实很高明,毕竟70万年前的历史谁也不知道,而且也无法查证,或许再过一段时间,某些韩国历史学家还能创造出100万年的历史,对于这一点,本人深信不疑!

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秦始皇十二年吕不韦死,秦始皇真正执掌大权,秦国开始开展灭国大战,秦始皇十三年,秦将樊於期攻打赵国,杀了十万赵军,秦始皇十四年,赵国调来了李牧挡住了秦军攻势,樊於期逃亡燕国。秦始皇十五年,秦军再度分南北两路攻击赵国,仍被李牧击败。秦始皇十六年,韩国灭亡。

在秦始皇十三年时其实韩国已经投靠了秦国将近三十年,韩国平时要给秦国上供,相当于秦国的一个郡县,但韩王仍旧感到惴惴不安,他看到樊於期灭杀十万赵军之后,派韩非去秦国工作,希望通过韩非做秦国内部工作保全韩国,但无奈没有成功。

扩展资料: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前325年魏惠王与韩宣惠王(韩威侯)在巫沙会面,并尊为王。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旧地置颍川郡。

-韩国(战国七雄之一)

一、宰相有徐达、汪广洋、李善长、胡惟庸。

二、首辅有黄淮、解缙、胡广、杨荣、杨士奇、杨溥、曹鼐、陈循、高榖、徐有贞、许彬、李贤、陈文、彭时、商辂、万安、刘吉、徐溥、刘健、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

三、宰相简介

1、徐达

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

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

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

2、汪广洋

汪广洋( ~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

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

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

3、李善长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

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南明弘光政权追谥襄愍 。

4、胡惟庸

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与李善长同乡,与张昶为友。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被朱元璋处死。

四、首辅简介

1、黄淮

黄淮(1367~1449),明朝内阁首辅,字宗豫,号介庵,永嘉(今温州市鹿城区)人。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进士。永乐二年主会试,五年进右春坊大学士。

仁宗时,任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洪熙元年,进少保户部尚书兼大学士。宣德间,曾以八十岁高龄主持会试。他历事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五朝,为一代名臣。83岁卒,谥文简。 

他是明朝内阁初创期间的重臣,历事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五朝。官至“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知制诰国史总裁”。著有《省愆集》和《介庵集》。

2、解缙

解缙(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学家。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

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3、胡广

胡广(1370年-1418年6月11日),一名靖,字光大,号晃庵,江西吉水人 ,南宋名臣胡铨之后。明朝文学家,学者,官员。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状元。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永乐十六年(1418年),胡广去世,年四十九。赠礼部尚书,谥文穆。明朝文臣得谥号,自胡广始。明仁宗即位后,加赠太子少师 。

4、杨荣

杨荣(1371年—1440年7月30日),原名道应、子荣 ,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东杨” 。

建文二年(1400年),杨荣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杨荣受其赏识,得以入阁,累迁至文渊阁大学士、翰林侍读,任首辅。

在朱棣去世后,帮助明仁宗朱高炽顺利即位,拜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此后随从明宣宗朱瞻基平朱高煦叛乱。宣德十年(1435年),进升少傅。

明英宗即位后,与杨士奇等同心辅佐。正统三年(1438年),杨荣升任少师。正统五年(1440年),杨荣病逝,年七十,赠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敏。

5、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名寓,字士奇,号东里,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人。明代宰相,著名学者。

少时丧父,游学四方。建文帝修撰《明太祖实录》,进入官场,累官礼部侍郎,拜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先后历经五朝,身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一同辅政,并称“三杨”。

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一生见证了明朝由盛转衰,后因子致仕,忧虑不起。

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赠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贞。

——内阁首辅

——徐达

——汪广洋

——李善长

——胡惟庸

朱亚文主演的电视剧《正阳门下》是一部很多人都喜欢的作品,如果说朱亚文能拿得出手的代表作,那么他扮演的韩春明绝对是榜上有名的。韩春明这个人物身上有很多优点,比如轻重情义,清高之中始终保持初心,而且还孝顺等等,他没上过大学,但最后却逆袭成成功商人和大收藏家,这里面跟他的心机城府分不开关系,那么大家想过没有,为何韩春明作为家里的老幺,为何又那么深的城府呢?

要知道韩春明有四个哥哥姐姐,都是一个爹一个妈,相比别的哥哥姐姐,韩春明的心机城府确实够深,那怎么回事呢?应该跟韩春明从小的生活环境有关。

韩春明的大哥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咱爸走得早”,那说明韩家很早就没了当家主事的男人,而韩春明家里又有那么多的农村亲戚,而且都是冲着韩母来的,那么我们可以推断,韩春明的母亲应该是来自农村,嫁给了在城市里当工人的韩父,在那个年代,这样的身份差,确实相当于韩母高攀了韩父,所以在家有些自卑,家里的一切事情也都是韩父一人说了算的。

而韩父去世以后,韩家长子韩春明的大哥继承了韩父在家的位置,这个从后来的剧情中我们都能看出来,韩家大哥在家的地位是无人能够撼动的。韩春明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形成了性格敏感,擅长察言观色,不管在家还是在胡同里都要学会察言观色,才不会被别人欺负,这样的孩子心理往往早熟,更早接触人情世故,世间冷暖。

也更懂得人心的复杂,所以韩春明从小就擅长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所以在成年后,韩春明在外干什么做什么家人都不知道,直到他的生意资产曝光,家人才猛然觉得这个大家口中的“小五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变得如此强大了。

这种性格的养成,跟苏萌的爱情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韩春明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内心感受,做了一些事情不愿意向别人解释过多,所以造成了两人不断发生误会,两人的爱情马拉松也持续了好多年,到了中年才携手走进婚姻的大门。

有句话叫做“环境造就性格”,韩春明的性格就是典型的被环境塑造出来的,在这样的环境中造就了韩春明低调内敛,心机城府深的性格特点,你们觉得是这样的吗?

北辛庄:该村建于明朝宣德年间(1430年)。有朱、李、田三姓从南方迁来此地。因路途遥远,途中历尽艰辛,故起名北辛庄。

苑临河:该村建于明朝初年,有一苑姓从山西迁来,建村于赵王河东岸,故起名苑临河。

姜临河:该村建于明朝初期。有姓姜的从山西迁来此处落户。因临赵王河,为此取名姜临河。该村西靠小白河,南靠金马淀渠。

北代河:该村建于明朝,因村南有条夏河,故取名北代河。该村地势偏低,京开公路在村中穿过。

领 军:该村建于五代(925年),因当时为军队驻地,军头常于此发兵,故起名为领军。该村西靠小白河。

大唐头:该村建于明朝初期,村建在赵王河唐堤上,因南有小唐头,故名大唐堤头,后简称大唐头。

堤东村:该村建于明朝。因西侧是赵王河的唐堤,故起名为堤东村。唐堤从村西穿过。

司马庄:该村建于明朝。因村边有一司马坟,故起名司马庄。

南代河:该村建于明朝初年,由任姓建村。因村北有一大柳河(今已淤塞),故名南代河。

东代河:该村建于明朝,位于夏河(古河道,现淤平)以东,故起名东代河。

牛 村:该村建于唐朝末年,因庞、火、张三姓居住成三角形,故名为三角村。后逐渐连成片,据传有一古牛,每天夜间出来到大坑喝水,白天不知去向,故改名古牛仙庄,后称牛村。该村西临京开公路。

小唐头:该村建于明朝初期。由姓于的建村,因建在赵王河唐堤的堤头上,故名小唐堤头,后简称小唐头。

张河口:该村建于明朝,当时有姓张的搬到此建村,因村位于赵王河沿,唐堤的道口,故名张河口。

司马前庄:建于明朝。因该村位于司马庄南边,故名前庄村。于1981年12月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司马前庄。

香城铺村:该村建于明朝初年,原名大浒村,后改为古虞铺村。永乐年间由山东登州府涞阳市寨头屯,秦民屯迁来刘、于两家,在此落户,改名为香城铺村。该村东靠京开公路。地势东高西低,共分两个大队。

任河口:该村建于明朝。当时有一姓任的从山西迁入,把庄建于赵王河岸的道口,故取名任河口。

邓河口:该村建于1370年,因靠赵王河与梁家河(古河道现淤平)接口处,故取名大河村。后又因姓氏改名邓河口。

东李各庄:建村于明朝,原名韩家铺。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因遭兵灾,房舍尽毁,人口大部被杀,余下之人在村北菜园重建村庄,名为“立个庄”。后演变为李各庄。1931年因王、郑二姓闹纠纷,以中间大坑为界,分为两个村,坑东为东李各庄,坑西为西李各庄。该村东靠京开公路,南临任文干渠。

西李各庄:该村位于乡镇驻地南偏东3公里处,南临任文干渠。

三浒村:该村建于唐朝末年。原名叫三户村(田、孙、任)。后因赵王河决口,三户村被淹居民迁到三户村边朱家岗(又称三浒淀)居住。后改名为三浒村。该村西靠京开公路,南临任文干渠。地势西高东低。

韩愈是什么家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