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的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2浏览:2收藏

安东的历史,第1张

涟水境春秋时,先属吴,后越、楚、吴相争,时而属越,时而属楚,周赧王九年(前306)。楚灭越,属楚。

秦时,涟水属东海郡。

楚汉时期,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兼淮南,此时涟水属楚。汉初,汉高祖封韩信为楚王,此时涟水境属韩信封地楚。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降韩信为淮阴侯,分楚地为二国,以淮南为荆国,淮北为楚国,此时涟水属楚国。景帝时,吴楚反,国除。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分朐县南部地,始置淮浦县,属临淮郡。

王莽时,改淮浦为淮敬。

东汉光武帝时,将临淮郡并入东海郡。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封子衍为下邳王。章帝建初九年(公元84),以临淮故地为下邳国,领淮浦。

三国时,淮浦属魏,划归广陵郡,西晋同。

西晋后,淮浦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东晋。

南北朝时,淮浦先属刘宋。南齐建元元年(479),以东海郡属冀州,称北东海郡,侨治连口(在今涟城附近),次年于北境置襄贲县,属北东海郡。建武二年(495),并淮浦入襄贲。梁时,仍隶北东海郡。东魏武定七年(549),改北东海郡为海西郡,北齐改为海安郡,襄贲县先后属海西、海安郡。

隋开皇三年(583),废海安郡,以襄贲县属海州。五年改襄贲县为涟水县,因境内有涟河而得名。大业三年(607),涟水属东海郡。

唐初,改郡为州,武德四年(621)置涟州,在县治北30华里分置金城县。贞观元年(827)废涟州,并金城县,以涟水县属泗州。总章元年(668)改属楚州。咸亨五年(674)还属泗州。乾宁二年(895),杨行密袭取滨淮诸州,涟水属杨吴,后属南唐。周显德四年(957),周世宗拔楚州,唐雄武军使崔万迪以涟水县归附于后周。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升涟水军,属河南道(《太平寰宇记》)。熙宁五年(1072)军废,仍为涟水县,隶淮南东路楚州(见《元丰九域志》)。元祜二年(1087)复为军。南宋建炎二年(1128),楚州宋臣朱琳降于粘没喝,涟水被金占领。三年(1129),宋将赵立守楚州,收复涟水。四年(1130)赵立战死,涟水又被金占。绍兴元年(1131)宋又收复涟水,以盐城为属县。三年(1133)又与盐城分隶楚州。五年(1135)降涟水军为县。十一年(1141)割予金。金皇统二年(1142)以涟水县属海州。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宋魏胜收复涟水县,次年复升为军。旋没于金。绍定元年(1228)归宋,改为涟水县,属宝应州。端平元年(1234)复为军。开庆元年(1259),涟水被蒙古军占领,景定元年(1260),夏贵破李松寿于城下,南宋收复涟水3城。三年(1262)改为安东州。魏胜以后,涟水时属宋,时属忠义军李全部,时属金,时属蒙古军,归属不定。

元至元十二年(1275),安东州归附元,改立涟州。旋复称安东州。二十年(1283),安东州隶属淮安路,二十七年(1290)划归山东路。二十九年(1292),改隶淮安路。至正年间,安东州为赵君用和张士诚占据,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军下淮北,张士诚部将史文炳弃城去,安东州隶属淮安府。

明洪武二年(1369)正月,降安东州为安东县,属淮安府。

清因明制,仍叫安东县,属淮安府。

民国初年撤府,安东县直属省辖。民国3年(1914),因与奉天省(今辽宁)安东同名,改称涟水县。同年5月,江苏设五道,涟水属淮扬道。民国16年废道,涟水隶属省。民国22年3月,江苏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全省分为13个区,涟水属第十一区(淮阴区)。同年12月,全省改划为9个区,涟水属第八区(东海区)。民国23年8月,涟水从第八区又划归第七区(淮阴区)。民国24年,全省改划为7个区,涟水属第六区(淮阴区)。民国26年4月,全省又改划为10个区,涟水属第七区(淮阴区)。民国28年3月1日,日军侵占涟城,成立治安维持会,属伪江苏省徐州办事处。同年5月19日,伪办事处改为苏北行政专员公署。涟水属其管辖。民国29年3月18日,涟水成立伪政府,仍属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民国33年2月1日,成立伪淮海省,下设6个行政督察区,涟水属淮阴督察区。民国35年12月16日至37年7月6日,涟水城及部分村镇被国民党占领,属国民党政权淮阴专区。

民国29年(1940)9月,在中国***领导下,涟水县民主政府在农村成立。同年10月成立涟东行署。民国30年2月,以盐河为界,将涟水划分为涟水、涟东两县,分别属于淮海区、盐阜区。是年5月,淮阴县、涟水县撤销,成立淮涟办事处。12月,淮涟办事处撤销,恢复淮阴、涟水两县建置。民国34年7月1日,淮海、盐阜两行署合并,成立苏北行政区。涟水、涟东两县为其直属。7月17日,淮海、盐阜两行署改为专员公署,涟水、涟东分属之。同年11月1日,苏皖边区政府临时委员会成立,辖8个行政区,涟水属第六行政区(淮海区),涟东属第五行政区(盐阜区)。民国37年7月6日,涟城解放。民国38年4月21日,苏北行政公署成立,下设6个行政区(不久改专区),涟水县属第六区(淮阴区),涟东县属第五区(盐城区)。

1950年6月13日,涟水、涟东两县合并为涟水县,属淮阴专区。1970年,淮阴专区改为淮阴地区,涟水属淮阴地区。1983年元月,江苏实行市管县体制,涟水属淮阴市。2001年淮阴市更名淮安市,涟水属之。

新安东金氏(朝鲜语:신

안동

김씨)是朝鲜半岛的一个本贯,与旧安东金氏亦有血源关系。新安东金氏在朝鲜王朝后期权倾朝野,家族内曾有三位女性成为王后(哲仁王后、纯元王后、孝显王后),并有多人曾出任领议政。根据1985年的人口统计,新安东金氏在韩国的宗亲大约有二万人左右。新安东金氏是新罗王朝的直系后人。他们的始祖是敬哀王的孙子金宣平(김선평)与旧安东金氏是同宗。新安东金氏只有三个系派,分别是:1지철파

2원수파

3열파

著名人物·金大孝

·金尚宪

(김상헌):金尚容弟,生父是金克孝,左议政,是金大孝的过继儿子。官场上的新安东金氏大多数都是他的后人。另外,壮洞金氏(장동김씨)亦沿自这一脉。

·金光灿

·金寿增

·金昌肃

·金寿恒

·金昌集

·金好谦

·金峻行:生父是金济谦

·金履信

·金文淳

·金济谦

·金克孝

(김극효):敦宁府都正。

·金尚容

(김상용):金克孝长子,右议政。

·金尚宽

(김상관):金克孝三子。

·金光爀

(김광혁)

·金寿兴

(김수흥)

金兰淳

金达淳

金大根

金汶根

金炳乔

金炳国

金炳冀

金炳德

金炳始

金炳㴤

金炳弼

金炳学

金辅根

金洙根

金逌根

金应根

金履乔

金履度

金履载

金履阳

金左根

金祖根

金学淳

金弘根

金兴根

金羲淳·金祖淳:朝鲜纯祖时期权臣。

纯元王后:

·金达淳

(김달순)

·金文淳

(김문순)

·金羲淳

(김희순)

·(김유근)

·金教根

(김교근)

·金炳学、金炳冀、金炳国、金炳始

·金祖根(김조근):朝鲜宪宗时的将军

·金佐镇

(김좌진):朝鲜将军及独立运动家。

·金斗汉

(김두한):金佐镇的儿子,韩国国会议员。

·金乙东:金斗汉的女儿、韩国演员,曾主演麻婆岛,宋一国的母亲。

领议政:·金左根(김좌근)、金兴根(김흥근)、金炳学(김병학)、金炳国(김병국)、金炳始(김병시)等。

判书:·金洙根

(김수근)、金辅根

(김보근)、金炳冀

(김병기)、金炳㴤

(김병주)、金炳德

(김병덕)、金炳地

(김병지)、金炳乔

(김병교)

淮安府,为明,清两代的一个行政建制。明朝初年,设淮安府直隶南京,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为京师后,改属南直隶,时为今江苏省长江以北境内两府之一(另一府为扬州府),以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清河区,清浦区,洪泽县)为附郭县,府署驻地。清初沿袭明朝制度,仍置淮安府属江南省,后江南省东西分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后属江苏省,辖境较明朝略有缩小。1913年废府,1914年附郭县山阳改设淮安县。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淮安府 别名 :淮安 行政区类别 :府 所属地区 :南直隶(明)江南省、江苏省(清) 下辖地区 :山阳、清河、盐城、安东、桃源等县 驻地 :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 方言 :江淮官话洪巢片 撤销时间 :1914年 明代,明代综述,明代行政区划,清代,清代综述,清代行政区划,《清史稿》记载, 明代 明代综述 韩宋龙凤十二年(1366年),朱元璋政权改淮安路置,治所在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在明代,淮安府属于南直隶,是今江苏长江以北仅有的2个府之一(另一个是扬州府)。 淮安府,明清江苏省的行政区。隶淮扬海道。漕运总督驻,河道总督旧驻济宁,康熙十六年(1677年),徙清江浦。光绪三十一年年裁江淮巡抚。仍与淮安关监督、粮道同裁。按察、提学、提法、盐运四司,江北提督驻。明朝领县六,州二。清朝领县六,范围包括今苏北大部分地区。明朝初年,设淮安府直隶南京,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为京师后,改属南直隶,时为今江苏省长江以北境内两府之一(另一府为扬州府),以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为附郭县,乃府治。 淮安府自明清设立以来,经济发达、商贸繁荣、文教鼎盛,一直处于江苏省的领先地位,也是淮扬文化的核心地带和兴盛之地。 明代行政区划 府治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 辖6县: 山阳(今淮安市淮安区、清江浦区、滨海县以及今洪泽县、阜宁县、射阳县的大部分) 清河(今淮安市淮阴区) 盐城(今盐城市亭湖区、盐都区、建湖县以及今盐城市大丰区、射阳县、阜宁县的一小部分) 安东(今涟水县) 桃源(今泗阳县) 沭阳 领2州: 海州(赣榆县) 邳州(宿迁县,睢宁县) 辖区范围基本上相当于今日淮安、宿迁、连云港3市全境以及盐城市中北部,徐州市东部。 清代 清代综述 清代,淮安府归属新成立的江苏省,并且分出海州直隶州(及沭阳县、赣榆县),又划出邳州及宿迁县、睢宁县归属新设的徐州府,范围有所收缩。清朝时,考评:冲、繁、疲、难。 清代行政区划 府治山阳; 辖6县: 山阳(今淮安市淮安区以及洪泽县大部分) 清河(今淮安市清江浦区、淮阴区) 盐城(今盐城市亭湖区、盐都区、建湖县以及盐城市大丰区北部、射阳县南部) 阜宁(今阜宁县、滨海县以及射阳县大部分、响水县南部) 安东(今涟水县) 桃源(今泗阳县) 以上6县俗称“淮六属”。 明清两代淮安府均是今江苏辖地面积最大的府,1913年废,1914年附郭县山阳改淮安县。 《清史稿》记载 淮安府 :冲,繁,疲,难。隶 淮扬海道 。顺治初,因明制,州二,县九。雍正二年,升海、邳为直隶州,赣榆、沭阳属海,宿迁、睢宁属邳。 雍正 九年(1731年) 析山阳、盐城地置阜宁 。南距省治五百里。广三百八十里,袤二百七十里。北极高三十三度三十二分。京师偏东二度五十二分。领县六。 山阳 冲,繁,疲,难。倚。漕标副将驻。北运河南流,乌沙、涧河诸水注之。东六草荡,南白马湖,汇洪泽湖水,与宝应错,东北会于运河。北黄河故道。咸丰三年(1853年)徙,今堰存。河所经南北岸,设同知、管河县丞、主簿、巡检,弁官废置不常。咸丰十年裁。板徬镇有钞关巡司一。 镇二:北神、庙湾 。菱陵、高堰、杨家庙有汛。驿一:淮阴。驿丞裁。 阜宁 繁,疲,难。府东北一百六十里。雍正九年置。东北:大海。有堰曰范公堤。 射阳湖 上承苔 大纵湖 水,汇淮水为湖,又东流,会诸水入海。运盐河受射阳湖水,迳城南流,循范公堤入 盐城 西, 有黄河故道。 镇三:马逻、北沙、蒙龙( 朦胧 。草堰巡司一。 盐城 繁,难。府东南二百四十里。 :大海。港二:新洋、斗龙。有新兴、五(伍)佑盐场,盐课大使驻。运盐河自草堰口环城流,至便仓镇入兴化。苔大纵湖西南与兴化错。县西诸水所汇。有 天妃徬 ,徬官裁。小关、刘庄、新阳、沙沟有汛。 镇九:上冈、大冈、沙沟、冈门、新河、安丰、清沟、喻口、新兴 。上冈、沙沟巡司二。 清河 冲,繁,疲,难。 淮扬道治所 。江北提督、总兵驻。旧置总河,后省入总漕。自府城徙此,光绪三年裁。里河同知及河库道均先后裁。府西北三十五里。 清江浦 。明陈瑄开,宋沙河也。运河西北自桃源入,歧为盐河。又东为中河口,水经谓之中渎水,出山阳 白马湖 。又东迤南至清口屈而东,迳三徬,与清江浦合,东南入山阳,是为淮南运河。 :六塘河自桃源入,东北迳刘家庄入沭阳。盐河东北流,迳西坝,淮安分司运判驻,乾隆二十八年移海州。又东至周庄入安东。 西南 :洪泽湖,西有黄河故道。 镇十:王家营、洪泽、老子、西坝、渔沟、官亭、大河口、涧桥、马头、周桥。 王家营、马头、河北、渔沟有汛。一驿:清口。有驿丞,裁。涧桥巡司一。 安东 繁,疲,难。府东北六十里。西南盐河自清河入,贯县境,入海州,与六塘河合。东北:一帆河自海州入,南至旗杆村。水经,淮水东左右各合一水,至淮浦入海。东北:黄河故道。淮海河务兵备道驻,咸丰十年裁。 镇三:太平、长乐、鱼场口 。五港、佃湖有汛。佃湖巡司一。 桃源 冲,繁,难。府西北一百二十里。运河自宿迁南来,迳古城驿,入清河,歧为六塘河,一曰北盐河,东北流入沭阳。洪泽湖西南与清河错。西北有黄河故道。 七: 三义、河北、崔镇、众兴、张泗冲、白洋河、赤鲤湖 。崔镇、洋河、三义有汛。二驿:桃源、古城。驿丞裁。有巡司。

安东的历史

涟水境春秋时,先属吴,后越、楚、吴相争,时而属越,时而属楚,周赧王九年(前306)。楚灭越,属楚。秦时,涟水属东海郡。楚汉时期,项羽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