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氏家谱源流?
向氏家谱源流向氏字辈大全
中华向氏网 2013年4月9日 万家姓
湖北利川向氏各支派字辈:
向正路之派:“九必福明开正阳光晖天地人忠英信世代兴为国政礼义新尚宽裕广见闻”;
向天荣之派:“世万崇贞这开洪选弟德昌荣历代宗英永锡康平”;
向正常之派:“大志必有成明德绍廷声诗书启良左才学镇乾坤永远怀忠泽精心思传心茂昭垂道焕万世受昌荣”;
岳池迁利川派:“马原有祖永朝秀士永朝秀士学明胜大德兴宗征恩光茂天平地国钧”;
云阳迁利川派,“大宁朝龙列祖忠厚世泽孔长昭穆肖永笃禅人文日碧永新正道应若天兴极成贻谋善承”;
新河迁利川派:“天伦朝元修德立明安帮定国文武长城福禄维述百代昌荣忠廉孝友万载贵人金榜取选项明顺华堂政臣安乐新河南阳”;
派一:“大廷荣耀思遗祯祥贤才应殿昭启龙章天地开甲显达忠良”;
派二:“子山启永秀正大明应宗耀远必裕洪昌尧武圣德”;
派三:“天地宗英修德成仁历代文武正大光明克绍先治家声继承联美百世永威昌荣”;
派四:“天地宗英正大光明彝伦悠序修德成仁”;
派五:“天地钟英修德存仁彝伦悠绪孝友克敦敬忠睦族本立道生诗书礼乐丕振家声”;
派六:“门中文明登正永新兴大必昌道立言绪德达承先遗隆发远继志属仕家声自传”;
派七:“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贞元维秀奇世代显荣昌学大道德正科登久有光承绍能永远启兴自联芳百福长臻守一本际超常诗书传家宝忠孝定朝帮明月辉山海乾坤奠阴阳芝南庭献瑞芙蓉镜中朗桂生金飘岭梅开玉照堂祖宗盘碣固后嗣麟池祥”;
派八:“公泰世正日照乾坤光星兴文荣国永远明士昌帮君赐朝刚华都德景自义宏宽福月登臣季仲联辉康寿维新元镇奇海”;
派九:“天冬……永远帮光国仕大显朝庭”;
派十:“正大光明福寿康宁忠孝传远永德昌荣”;
派十一:“正大光明福寿康宁忠孝传远永德昌荣安帮定国世代启文裕其登厚佳敏成兴源本胜前洪毅崇祯诗书先进显扬秀清”;
派十二:“正大光明治国兴家世德康希永远发达”;
派十三:“左朝庭有相缓月文德阳孔乐承且豆诗书振家香春秋广绍人格之永发祥宗支多启秀万古庆泽长列光既太元盛芹其道昌完方呈荣华先世正大光正大光明孝悌忠信祖德宗功文武安定”;
派十四:“正大光明启福寿康宁喜仁义礼智信忠孝传家举”;
派十五:“正三文庭玉天地人和永绍宗光华绪志为国家珍奇才智长发世代受宏勋”;
派十六:“正兴开大学明德绍绍文光万代承先泽家传定远昌”;
派十七:“世茂仲志文国朝兴正大光明德益维新学开洪选启源宗荫天地君亲永远荣廷”;
派十八;“令君室庭丹光明志有源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
派十九;“永文宜登高国正天朝大运远泽自长世代启荣光”;
派二十:“仕智正添顺明德茂益盛”;
派二十一:“仕文宜登弟诗学可光荣国正天朝大华祥高信祖”;
派二十二:“仕学可光荣国正天朝大令君室庭丹光明自有源”;
派二十三:“仕文登弟贞德力升”;
派二十四:“朝文学仕元正其堂禹明毓秀永启英光士金功德时登久长”;
派二十五:“天地永兴国祚祯祥启修人纪为帮忠良为述先泽荣华流芳”;
派二十六;“先永圣世文宗启兴体朝光国宏绍希清步祖克续大开乾坤崇学待治丕振昌明瑞积良时万代长荣”;
派二十七:“兴体朝阳金汉呈祥”;
派二十八:“景福志彦文一二三成德明仕为国之珍光昭宇殿辉耀帮庭先声艺苑兰木齐荣奇才长发世守宏勋”;
派二十九:“万兴海治世代承永启源大昌德茂忠良贤绍书香传家孝友定国安康文武发秀兰桂腾芳福寿同庆本支流长乾坤多广耀显明扬河清海晏提升祯祥金榜取选明顺华堂臣正安乐新河南阳继往开来雄略添光奇才立露国定民强少杰鸿展宽洪远扬拓进建勋前程无量科学高登业绩声旺江峰峥嵘美誉为常凡事如意歌颂有章数载存宇腾达辉煌”;
派三十:“朝中文运廷显祖天国安朝中文运廷显祖昌明德肇启世代兴扬柳开碧继帮国之光鸿程大振永远流长”;
派三十一:“朝中英伯元定旺日光昌文才大德胜万代永兴隆”;
派三十二:“必志荣光庭诗书有科名继述长显达维德绍家声世界永大同群支庆昌隆乾坤新开运殷周复兴中人生敦原本家治昭肃雍和顺统南北文明化西东国祚平康泰开心正元洪富贵金玉宝福祥麒凤龙发达英俊举纲常礼纪崇星月江河景诗书孔孟功钧承作述绪继宗仁义凤长远存简策尊荣显祖宗”;
派三十三:“廷朝重可国登学万世海洪大耀金榜富贵紫荣昌永远多吉庆福寿保安康太平甲陵享宇水增家帮诗书最为尚必定出祯祥一齐振兴旺发达河南堂”;
派三十四:“君有善良子孙文武安帮定国世业显荣多奇凤仪永秀成德”;
派三十五:“仕有文大贵正天兴朝辉铭学开洪扬圣文定家帮宗秀永登榜万古得流芳兴明正大昌贤德振兴良和顺统南北群支庆隆昌”;
派三十六:“茂海澄清文明大登正天兴国世万崇祯学开洪选历代宗英第德昌荣永锡康平”;
派三十七:“仕有文大贵正大兴朝辉世万崇祯学开洪选历代宗英第德昌荣永锡康平”;
派三十八:“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
派三十九:“绍祖仁智大德文武安帮定国事业荣华多奇凤利永秀司泽”;
派四十:“金略起天程世德永长纯本荣智茂孝繁荣庆吉昌育英钟秀灵礼义开鸿仁学正贤志大修知达先登”;
派四十一:“修培先绪贤绍书香传家孝友定国安帮文武发秀兰桂腾芳福寿同庆源远流长”;
派四十二:“首登选贵厚天地忠义明世德光昌永兴文正大廷”;
派四十三:“修德茂洪泽诗书绍先芬奇才作常相昭穆耀乾坤”;
派四十四:“祖芝启可秀正大光明德”;
派四十五:“明史光辉大儒士勋猷正世佐乾坤圣主弘开金榜第满腹经纶卓越才朝廷重贤贵国泰振兴良家富青云志世代显荣昌”。
湖北汉川向氏一支字辈:“慕学志道近宗远绍源清楚发祖启川双世继显云”。
湖北汉川向氏一支字辈:“敬德世继显明元清”。
湖北仙桃向氏字辈:“汉廷思世得晋代振家生”。
湖北清江向氏字辈:“会庆忠子德诗文汝通光日兆朝廷用云礽逓(迪)传方乾元生瑞彩坤运起祯祥开封原世杰官任三振房祖泽熏民从兰选玉季扬扼守清白训裘代永期昌”。
湖北十堰房县向氏字辈:“大天生云修长发富贵荣华文武全”。
湖南秭归向氏字辈:
宋御派:“传系宗祖许士公之大元有能存此道可以守世全朝廷重贤贵国泰振兴良家富青云至永载显名扬”;
归香派:“志必思培立恒文继述昌守道家声振祖传刻永芳”;
杨林派:“严正启发秀世家维文亭”;
茅坪派:“铁方长邦”;
长阳派:“世宗正道自克希贤天锡嘉兆可光荣先”;
其他派:“家龙祖德昌”。
湖南沅陵向氏字辈:
永定老派:“文公明如隆贤时仁行宗八必七弥元天华子宗志永思彦汝锡(正)德学连廷(世道)万文登开国峻发邦家珍”;
永定续派:“登开国峻发邦家孝有成本修声雅烟守先泽远荣”;
永定下莲花派:“志永廷仲国应登君云万士宏大正开”;
永定中莲花派:“子都文志永廷仲守正朝学定科大启万士明高显”;
永定中莲花新派:“文龙祥凤积德培存忠臣名辅孝士克前儒珍受锡嘉玉保全图书献瑞世礼逢年美含春日颂裕家传泽有资益谱宜考占纯笃成习俊哲继宣庭修亮采烈翊南原佩度昭法省体慎言祖楷眙训宝之连绵”;
桐木溪派:“天华子諌才零朝仲正一应文子万国世道永熙和晋礼昌盛化祥兆富玉金光辉昭瑞景振克反樊康平”;
桐木续派:“增广纯武礼美经延蒿凝度九恒树余三善维纪宝达秉书庚楚湘储秀锦桂题魁敦厚集福崇建呸基”。
湖南怀化洪江向氏字辈:“朝宗英伯元子孙其绍志”。
湖南龙山、湘西向氏字辈:“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地德”。注:该支向氏另有字辈:“起友文士正朝廷”。
湖南邵阳向氏字辈:
老派:“元重必文光祖宗才正应永思念道德,忠信世代书(香)”;
新派:“乾垣生焕彩坤运启祯祥公锡勋名远家声绪业长银台隆系籍绅宦镇辰阳善绍敦伦训贻谋定炽昌”。
湖南隆回向氏字辈:
老派(受一派):“受子仕友荣光德思文道大通方学显正立永继述”;
新派(邵阳派):“乾垣生焕彩坤运启祯祥公锡勋名远家声绪业长银台隆系籍绅宦镇辰阳善绍敦伦训 贻谋定炽昌”。
湖南保靖向氏字辈:“世德荣康修祖启洪泽诗书绍先芬奇才作帝相昭穆耀乾坤”。
湖南平江向氏字辈:“国泰振兴良家富青云至”。
湖南锦屏向氏字辈:“广春士正立克定家邦”。
湖南桃源漳江镇官家坪向氏彝德堂字辈:
原派:“照示来许迪光前人诗书礼乐丕振家声“;
新派:“天地锺(宗)英怀德成仁彝伦存(悠)绪(叙)孝友克敦敬忠睦族本立道生诗书礼乐丕振家声”。
四川绵阳向氏字辈:“定光世道……”
四川巫山向氏字辈:“灿应享琉世大洪昌学善登荣作得传方文明绍启长发其祥”。
四川向氏一支字辈:“正国天朝大世学可光中”。
四川宜宾向氏字辈:“万汝通文允庭秀才志兴思大正光纪富贵鼎述书乾恒生焕彩……”
四川宜宾永兴场向氏字辈:
受一派:“受子仕友荣光德思文道大通才学显正应永继述”;
科朝派:“宗世添必仲才祖思迁文朝仕名国正德安见太平”;
元寿派:“元重必文光祖宗才正应永思念道德忠信世代书”;
万山派:“万汝通文永庭秀才志兴思大正罔纪富贵鼎乾坤”。
四川双流向氏字辈:“天自元于尔以之曰纯全峻德世继显荣源清楚发祖启川双家声兆瑞裕后凡昌振光百业富民强邦崇仁尚匕左师传芳”。
四川宣汉南坝向氏字辈:“传系宗祖许士公之大元有能承此道可以守是本朝庭重贤贵国泰振兴良家富青云志永代显名扬”。
重庆奉节向氏字辈:“发其祥寿世永良绍承斯锡应远腾光崇本正德衍庆兆昌开启宏绪遗传曲章守道明志轩举春芳心存忠厚元善大杨”。
重庆三峡向氏字辈:“启承先祖志本永万昌龄”。
重庆云阳向氏字辈:“先永圣世文宗启兴体朝光国宏绍希清步祖克继大开乾坤崇学待治丕振昌明瑞积良时万代长荣”。
江苏向氏一支字辈:“孝友家声远诗书世泽长之宗敦德广明远树仁崇”。
安徽巢湖向氏字辈:“道从先泽学政”。
江西吉安向氏字辈:“沧廷木一洪启永文兴之水元朝宗明大定世可守时正泰运开修齐宜为首心怀治国才忠爱必先有贤能培德多光裕自长久”。注:该支向氏清朝咸丰九年谱记字辈为:“会庆忠子德思文汝通光日兆朝廷用云礽逓(迪)传芳干元生瑞草坤运起祯祥祖泽熏铭重籣辉蔚秀扬开封原籍世宦应三辰房落首清白训变代永奇昌”。
向氏一支字辈:“光清明志安”。
向氏一支字辈:“业选云多其”。
向氏一支字辈:“明正玉圆望”。
向氏一支字辈:“一德宗元本世代全家人”。
向氏一支字辈:“发长秀新启继文光元正”。
向氏一支字辈:“德章国忠应正大光明富荣昌盛”。
向氏一支字辈:“云日初晓光升达远天欲求家世永登本克成先”。
向氏一支字辈:“文学天光大穆德易召恭万代能显达永世克苍龙”。
文--西伯追谥周文王,庶孙以号文氏昌
来源有五:
1、出自于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据《风俗通义》等有关资料所载,商朝末年,居住于渭河流域的周族逐渐强盛起来,商王文丁感到周的威胁,就找借口杀了周人(姬姓)的领袖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位后,励精图治,深得国人拥戴,被商纣王封为西伯。因西伯声望太高,纣王又找借口将西伯囚禁,后释放。西伯归周后, 以贤臣姜尚为辅佐,先后吞并了虞、芮、黎(今山西长治西南)、崇(今河南嵩县北)等国,并建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水以西)作为国都,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实力超过商王朝。西伯在位50年,他死后,其子周武王继承了他的遗志,完成了灭商大业,于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周朝,建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水以东),追谥西伯为周文王。文王的支庶子孙中有以他的谥号“文”为姓氏的,称文氏。是为陕西文氏。
2、出自周代卫国将军文子之后。据《姓氏考略》等所载,西周初年建立的卫国(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初建都于朝歌 ,又迁都于楚丘 ,后又迁都帝丘 ,前209年,为秦所灭),至春秋时期的卫献公时,有个将军叫孙文子,是个很有声望的人物,孙文子的子孙有以祖字为氏,称文氏,是为河南文氏。
3、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文叔之后。根据有关资料所载,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裔孙太岳之苗裔文叔于许(在今河南许昌市),建立许国,为姜姓诸侯国。春秋时,许国受郑楚所迫,经四次迁都,前576年迁叶(今河南叶县西南),前553年迁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前529年复迁叶,前524年迁白羽(今河南西峡)前506年迁至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战国初年为楚所灭(一说灭于魏),子孙四散。除有以原国名“许”为氏外,还有以许国开国君主文叔之字为氏,就是文姓。
4、出自(女为)姓,为(女为)满之裔孙,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战国时,齐国(今属山东)有贵族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号称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后来齐国贵族田甲叛乱,孟尝君逃到魏国(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西芮城北),在魏任相国,死后谥号文子。其后人也有以“文”为氏的,是为山西文氏。
5、出自敬姓避讳改姓。五代后晋时,为避晋高祖石敬塘之名讳,“敬”姓改为“文”姓。如宋代文彦博、文天祥,其祖先(在唐五代时)皆为敬姓。
文姓分布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文氏族人播迁于江淮一带。春秋末年,楚国人文种,在越国任大夫,辅佐越王勾践,君臣刻苦图强,终于灭亡吴国。西汉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文翁,景帝末年任蜀都守,对当地文化发展有贡献,其后代有一支在四川发展繁衍。西汉至三国时期,居住在河南的文氏,主要分布在开封、南阳、永城、固始等地。固始县东南有文古城遗址,出土有汉代文物,传为文姓族人世居之地。唐代以后,文氏在全国分布较为广泛,并称盛于山西和江南。
据考证,文姓在中国最常见的汉族姓氏中居于第100位。近新加坡等国有文姓华侨。
郡望堂号
堂号:
信国堂、正气堂:宋代文天祥为左丞相,封信国侯,进屯潮阳,元将张弘范掩至,文天祥被俘,拘燕三年不屈,作《正气歌就义》。
郡望:
燕门郡:战国赵武灵王置郡,秦、西汉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南)。相当于今山西河曲、五寨、宁武等县以北、恒山以西、内蒙古黄旗海、岱海以南地区,东汉移治阴馆(今山西代县西北)。
文姓家谱
1929年文暖玉修有《文氏宗谱》。
宗族字派
字辈:
江右文氏通谱新字辈:常弘先祖德,仁义礼智信,风节贻泽远, 达,千石竹枝青,万山松柏劲,江右云天高,世代有才俊。
山东莱阳文氏字辈:硕贵时恩,起丰玉同,洪献志瑞,林甫春荣。
湖南长沙文氏字辈:常守先德,光大前哲,惟善锡福,友孝忠烈,英贤蔚起,名振楚泽,学修登仕,经纶 。
河南固始文氏字辈:世承忠绪,永传饴芳,克清先泽,雍冠伯良。
四川广安文氏字辈:国正天心顺,三清大道成,翠荣光明显,祥瑞献朝廷。
四川富顺文氏字辈:绍义通天达,永远思祖宗,大福朝仲仁,忠孝征纲纪,德政光明廷,丹青万代传,遵守先哲志,定为上国旨。
四川营山文氏字辈:启景才彦,承实良国,正天一永,士大光明,远传光泽,化成学兴,嘉德可绍,通显世登。
四川营山文氏字辈:希光维宗毓,志学承先圣,怀德培祖基,诗书启后裔。
四川开县、重庆静观等地文氏字辈:至德自尊崇,思承奉圣廷,一必存忠孝,节义正纪伦,燕翼贻谋厚,成功锡庆频,真诚能续序,雍睦本仁亲,诗书敦世业,礼乐裕家声,大振冠裳泽,元勋百代新。
重庆万州文氏字辈:时运星方朝,应正永廷之,化启传家祚,思宗绍树宏,富有仁承宪,长才佐建帮,同培光世德,远大作贤良。
湖南雅安文氏字辈:通明必珠,应之朝在(存),登耀全启,永尚中(光)希。
湖南耒阳文氏字辈:日永承祖志,世守法言昌,孝友昭先泽,诗书显义方,家修廷可献,体立运行臧,万代贤才盛,登朝庆赞襄。
湖南攸县文氏字辈:德承自舒,世植忠良,守礼秉义,正家有方,远绍祖志,观国之光,遵乃彝教,受泽孔长。
湖南衡山文氏字辈:廷继尚正,应开以大。锡贤明祖德,勤宣庆绪长,诒经宏嗣业,继远灿彝章。
湖南湘乡文氏字辈:大明嘉应国,万年道德绵,正士端期上,英才望拔先,诗书徽甲第,礼乐绍薪传,在昔垂忠义,克绳仰象贤。
湖南泸溪文氏字辈:盛景宏开,兴启体元,名贤长庆,荣华万年。
湖南石门文氏字辈:必单景志昌,万国星成运,阐之士光明,盛世振选学,定继良忠敬。
湖南澧县文氏字辈派:光明家风振,学定继良忠。
湖南桃源文氏字辈:必发公派:光明盛世昌隆际会忠。必达公派:机儒起南国道承先正。大任公派:嗣臣士之上锦绣光愈隆丕振忠。合谱字辈:敬铭同佩,熙鼎式襄,仁培元本,业守典章,容和瑞兆,协赞名扬,寿增恩锡,秀蔚祚长。
黑龙江哈尔滨文氏字辈:嘉志开福业,立道继士长,子承佩仕德,怡祺振永昌。
辽宁大连文氏字辈:世殿先钟治,安怀永化成,顺心增基业,元士复忠明。
安徽六安文氏字辈:新华传家本,贤才继世生,弘勋多厚道,立志永昌明。
广西玉林文氏字辈:绍宇兴岐鸿业远,丕基信国慈钦长。
贵州长顺、广西凌云文氏字辈:尚现朝华应,天国金洪世,启永庭昌光,开顺克如兴。
贵州大方文氏字辈:天玉德中达,子开朝显昌,洪隆铁先广,永远振家邦。
历史名人
文祥:清代洋务派首领之一,盛京(近辽宁沈阳市)正红旗人。他曾历任清朝工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1861年充任总理衙门大臣,参加“祺祥政变”。后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他奉行奕忻的主张,竭力推行洋务“新政”。
文廷式:政治名人,江西萍乡人,光绪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他赞成光绪亲政,支持康有为发起强学会,因而受到慈禧太后的嫉视,被参革职。戊戌变法发生后,东渡日本。他能诗词,也有慨叹时事之作,著有《云起轩诗抄》、《闻尘偶记》等。
文康:小说家,满洲镶红旗人,曾官徽州知府,后改任驻藏大臣,以病未就任,卒于家中。晚年作有《儿女英雄传》。
文徵明(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文徵明:明代书画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诗文书画皆工,由精于画。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传有“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美名,名重于时,子弟甚多,人称“吴门派”。
文彭:篆刻家、书画家,文徵明长子,继承家学,亦善书画,而精于篆刻,风格工稳,与何震并称“文何”。
文嘉:画家,文徵名次子,工小楷书,善画山水,笔墨秀润,兼能花卉。
文彦博:北宋宰相,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他前后任事约50年之久,名闻四夷,后被封为潞国公。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者)
文天样,字履善,改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大臣、民族英雄、文学家。他生当南宋末年,始终不渝地坚持抗元斗争,抗元失败后在五坡岑(今广东海丰县北)被俘,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被害。他所作的《指南录》可谓为诗史,狱中所作《正气歌》,尤为世所传颂。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诞生时,正是蒙古大军进攻南宋的时候,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看到的是外族入侵、人民受难的凄惨景象。由此,在他年轻的心灵中滋生了爱国抗元的决心;与此同时,文天祥并没有放弃学业,积极参与科举考试,理宗宝祜四年(1256年)五月参加殿试,成了一名年轻状元。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文天祥任承事郎起,以后到德佑元年(1275)正月的十五年时间里,他做官时间只有五年,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隐遁和恬淡中渡过的。
文天祥抗敌决心非常之大,但终敌不过来势凶猛的元军。德祜二年(1276)正月,宋端宗在临安出降,文天祥被俘,敌人耍尽威胁利诱之手段,许以高官厚禄,文天祥岿然不动,元军将他挟持去北方,以迫使他就范。文天祥设法在中途逃跑,回东南沿海组织力量抗敌,在陆上、海上,苦斗了多年,在稍有力量时,还一度组织北征,使元军大伤其脑筋。但是,终因寡不敌众,文天祥在五坡岑兵败再次被俘。元军将文天祥解押至燕京(今北京),继续用威胁利诱的惯技,许以大官厚俸,以期藉此瓦解人民的抗元斗争。文天祥始终无动于衷,元人眼看阴谋无法实现,终于在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对文天祥下了毒手。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倒在了敌人的屠刀下,结束了光辉的一生。
文天祥一生充满了正气,不贪图高官厚禄,一生抗敌,这是他爱国热情的最本质表现。在封建社会中,一个知识分子如此而为,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文天祥不仅是民族英雄,还是一个充满爱国热情的文学家,他一生留有大量的爱国诗篇,如《指南录》可谓为诗史;更有脍炙人口的《正气歌》,以及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肝胆照人的诗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斗争,至今读来仍凛凛有生气。
文种:春秋时楚国人在越国任大夫,辅佐越王勾践,君臣刻苦图强,终于灭亡吴国。后勾践听信谗言,赐剑命他自杀。
文强(1907-2001)。文强是一位经历极为特殊的老人。他的父辈曾追随孙中山,本人是文天祥的23世孙,还是 的表弟,文强17岁拜见过中山先生。文强还是 的亲戚。他说自己的姑母文七妹就是毛主席的母亲,毛主席是他的表兄。他和 的弟弟毛泽覃感情最深,中学毕业后,两人曾乘同一条船去报考广州的黄埔军校。文老考上了黄埔军校四期,与林彪同期,与周恩来的弟弟周恩寿、李大钊的侄子李运昌等为同班同学,而毛泽覃则进了 在广州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文强在1924年就加入了中国共青团,1925年到广州后由周恩来介绍转为中国 员。在广州,他还应邀和周恩寿一起参加了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婚礼,与周恩寿一起送给新郎新娘的贺礼是条幅,上书“花好月圆人寿”。那时,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的教官,而校长是蒋介石。文强还是林彪的班长,因林彪枪支走火和林彪打过架。在加入中国 后,又由邵力子介绍加入 ,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任贺龙领导的20军第三师的党委成员、少校连长,以后随部队转战到四川,担任过 四川省委常委兼军委书记,红一师师长兼政委,领导四川23个县,后因叛徒出卖被捕,成功越狱后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影响而离川到沪,在寻找周恩来申诉未找到人下脱党。无奈中,经 著名将领程潜、张治中等黄埔教官的介绍,加入了 。抗战期间受到戴笠重用,加入军统,并领导军统在敌后上海搞情报和策反,得到日本进攻珍珠港情报,可英美不相信。期间拒绝了 要求其再回去的说词。抗战胜利后第八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和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两个人打电报给蒋介石,说文强抗日功劳很大,应该晋升中将。1946年,蒋介石正式批准文强为中将。戴笠死后,文强脱离军统,在其父老朋友程潜下面任办公厅主任,1948年杜聿明一定让他去徐州当副总参谋长,在淮海战役被俘。1975年获得特赦,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雁门童氏宗谱八卷,(清)童启栢、童世德等纂,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礼堂童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兰溪择基童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清)童瑞兰等纂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萃涣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兰溪童氏宗谱,著者待考,明朝末期手抄本一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兰溪雁门童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三松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九卷、第二十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乡童氏族谱,(清)童定青修,童坤与纂,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卷首、第四卷、第七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童氏续修族谱,(清)童胜陛修,童继芸、童思辉等纂,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南城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卷首、第三卷;另有一部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岱岳童氏族谱八卷,(民国)童胜丰修,章继晃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惟馨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童氏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十一~二十二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阴童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七~十五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桃源童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南城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十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潭白监童氏五修支谱,(民国)童文言等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光耀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仅存第三~四卷、第六~九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潭中湘双林童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养源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宁乡童氏四修族谱,(民国)童锡梁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第六卷、第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长沙童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长沙童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童氏宗谱,(清)童冠群修,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童氏宗谱十四卷,(清)童正庆等重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树滋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贵州刘西童氏族谱四卷,著者待考,清道光甲辰年(公元1844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贵州刘西童氏族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童氏支谱,(民国)童润之二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江都县昌松乡薛河七队,今仅存第三卷。
江苏武进毗陵童氏宗谱十卷,(民国)童近忠等重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树滋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西童氏宗谱二卷,(清)童二尹续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翰墨园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江西玉山怀玉童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合肥金斗童氏支谱二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廉益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泾县泾川童氏宗谱十二卷,(清)童善卯、童良寐等修辑,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陇东程介五等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福建泰宁粹壹童氏房谱,(清)童日蛟纂修,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北新洲童氏宗谱三卷,(民国)童振福、童家旺续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马河乡蔡咀村。
安徽怀宁陈氏家谱字辈:根深枝自茂,本立福攸绵,廉孝辉先烈,诗书启后贤,雅儒崇善庆,俊秀守纯全,盛业传家裕,隆思待诏宣。
安徽合肥陈姓陈氏家谱字辈:义信复象假类,传宗惟孝友,华国在文章。
安徽霍邱临淮陈氏家谱字辈:仁义道德华,忠孝传家帮。
湖南湘潭陈氏家谱字辈:树本在德,作士维良,福应天锡,忠孝传芳,家声大掁,世代有光,先基克绍,长衍其祥。
湖南沅江陈氏家谱字辈:参赞国有人,朝正玉生春,绍述鸿先业,贤良耀楚珍。续修派语:守善家声古,贻谋祖泽长,功修惟孝友,显达本文章。
湖南益阳义门陈氏家谱字辈:大启公应洪,文明献高宗,辉煌光世泽,安定乐时雍。新派语:德义基原厚,贤能代永昌,传家敦孝友,相国作忠良。
湖南浏阳陈氏家谱字辈:千万仲富贵,朝汉友再成,国兴生应旺,永远乐清平。新派:国泰民安世,宗风惠泽长,光辉瞻耀远,道济庆明良,理学开名士,诗书振家纲,心传经训显,启裕代隆昌。
浙江衢州义门陈氏家谱字辈:原仲立世茂人天,继令履顺余泽先,云腾锦日如定保,凤舞龙飞祝万年。
扩展资料:
陈姓族谱,也就是陈姓大家族里的子孙人等的资料汇总,也是陈姓大家族著名人士的仕履生涯的简括提要,同时也是陈姓大家族著名人生的翔实可靠而又丰富多彩的第一手史料。如同国人各大家族一样,陈姓大家族固然也是讲求等级观念的。
,所以,家谱中往往会对对于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荣宗耀祖者,往往会浓墨重彩。以往,陈姓视耕读为正业,对其他职业采取鄙视态度,如对经商者,即使拥资巨万者,族谱上也只录其姓名而已。
陈(Chén)姓出自舜帝后裔陈胡公,《通志·氏族略》:"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
后来舜帝部分子孙继承妫姓,为虞舜之后裔。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找到舜的三十三世后人妫满,并封妫满为诸侯,还把大女儿大姬嫁给他,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境内),谥号为胡公,又称胡公满。舜帝的后裔胡公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史称姚、虞、陈、胡、田为"妫汭五姓"。"妫汭",古水名,又作"沩汭"。陈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上第五位,在中国南方是第一大姓,中国人口超过7000多万 ,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51%。全世界人口总规模超过9000万。
-陈氏族谱
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遍天下。
——荥阳郑氏研究会会长宋国桢题
郑氏历史起源资料
一、郑姓流源
郑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三大姓,在台湾是第十二大姓。
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五千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周武王。所以郑氏就是周朝王室的后裔。
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为三等诸侯国的国君,国号"郑",郑国诞生。姬友因此被称为郑桓公。到周幽王的时候,郑桓公担任司徒的职务,掌管教化。因为见到周幽王昏庸无道,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郑桓公就向太史伯请教自保的办法,太史伯认为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地方土地富饶,交通方便。桓公听了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了那里。后来,郑桓公死于“犬戎之乱”,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他的国人就用国名作为姓氏,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二、郑姓始祖世系
郑姓始祖世系如下: 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 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郑桓公)于郑。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 制(今荥阳西) 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 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三、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荥阳市后到新郑市。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四、郡望堂号
1、堂号
"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2、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
洛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雍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
五、家乘谱牒
江苏:郑氏宗谱一卷、云阳郑氏宗谱二十卷、扶风郑氏宗谱四卷、兰陵郑氏宗谱三十卷、东山郑氏世谱八卷首一卷、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镇北龙山郑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慈溪鞍山重视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慈溪灌东郑氏宗谱十卷、兰溪郑氏宗谱十九卷
安徽: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祁门奇峰郑氏本宗谱四卷、郑氏宗谱十三卷、桐城郑氏宗谱、桐西郑氏宗谱、礼仪堂郑氏宗谱、郑氏宗谱一卷
福建:南湖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石井本宗族谱、郑氏世代谱、桃源郑氏族谱二卷、桃源郑氏族谱、四城郑氏家谱、荥阳堂郑氏家谱、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
六、历史名人
郑板桥:清朝书画家,善画兰竹,秀丽苍劲,亦工书法,所创"板桥体"独具风格,号称"三绝",是"扬州八怪"之一。
郑成功:明末名将,唐王赐姓朱名成功,授总统使、诏讨大将军,时人称"国姓爷"。
郑和:明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宝,回族。明入宫为宦官,后从燕王起兵,有功,赐姓郑,曾奉命率舰队七下西洋,途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圣地麦加。
郑国: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韩国人。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光祖:元朝著名剧作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作《倩女幽魂》。
郑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郑旦即西施,经过训练,送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历史上的郑氏望族
魏 晋 南北朝时期是郑姓历史上的显赫年代。东晋汉学家郑众的玄孙郑泰 郑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郑泰,字公业。郑泰所处的年代正值天下大乱,当时董卓篡权,各地起义军蜂起讨伐董卓。董卓想要出兵镇压,郑泰以"为政在德而不在众"等10条理由劝阻,得到了董卓的信任,被董任命为议郎。后因郑泰反对董卓之事败露,弃官返乡,被袁术封为扬州刺史,去任途中病逝。
郑泰的次子郑袤被曹操选为尚书郎,出任黎阳(今河南浚县)县令。因政绩显着升任济阴(今山东定陶)太守。又被调补为大将军,拜为散骑常侍。后来成为安远侯,食邑千户。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郑袤进位密陵侯。郑袤生了6个儿子,长子郑默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被晋武帝任命为东郡(今河南滑县)太守。
郑浑,字文公,是郑泰的弟弟,郑浑起先是在曹操手下当官。后来得到曹操的信任,被调到曹操身边当幕僚。曹操的儿子曹丕即位后,拜郑浑为侍御史,加封驸马都尉。郑浑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任职期间,亲自率领百姓开坡修田 植树造林,受到百姓的爱戴并得到皇帝的表彰。他去世后,他的儿子郑崇当了郎中,官致荆州刺史。郑崇的孙子叫郑随,当过扶凤太守。郑随之子叫郑 ,郑 生了六个儿子:郑翳 郑豁 郑渊 郑静 郑悦 郑楚。郑豁之子叫郑温,郑温生了四个儿子:郑涛 郑晔 郑简 郑恬。郑涛随魏武帝到了甘肃,并定居在那里,成为"西祖";郑晔定居在古荥阳(今古荥镇),成为"北祖";当过北魏的建武将军,封南洋公,郑简定居京县(今京襄城),成为"南祖";郑恬定居大索(今荥阳城),成为"中祖"。后来北祖的子孙官位显赫,人丁兴旺。
大唐盛世 到了唐朝,郑姓在中国北方的荥阳已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有多人在朝中官至宰相,家族地位和声望十分显赫。北祖 南祖 中祖3支郑姓发展壮大,特别是郑姓在朝中的强大势力更是其他豪门望族所无法比拟的。郑姓家族出现了22名进士 6名状元 8位驸马 9个宰相。人称"郑半朝"。这一时期郑姓的主要代表是北祖郑晔的四世孙郑幼儒一支。郑幼儒生了两个儿子,长子郑敬道,当过开州(今四川开县)刺史;次子郑敬德,当过青州刺史,封爵阳伯。到了郑幼儒的五世孙郑曾,开始兴盛起来。
郑曾,字景秀,当过右慈州刺史,怀州刺史,加朝散大夫,去世后被赠光禄少卿。长子郑长裕有6个儿子,26个孙子,曾孙以下难计其数。郑长裕的5个世孙中,出了7位宰相,10多位御史 大夫等朝官,10多位刺史 节度史。7位宰相是:郑询瑜 郑余庆 郑覃 郑朗 郑涯 郑从谠 郑延昌。此外,唐朝郑姓还有2位宰相:郑畋 郑綮等。
荥阳郑姓出仕的除了这9位宰相外,还有尚书 侍郎 郎中 常侍 大夫 御史等朝中官员60多人;刺史 节度史 廉访史等地方官员50多人;将军 司马 别驾 府率 参军 长史 县令等其他官员300多人。还有"六状元":郑益 郑全济 郑解 郑言 郑弘业 郑中贻;八驸马:郑敬言 郑孝义 郑万钧 郑潜曜 郑巽 郑沛 郑河 郑颢。
罗家家谱字辈: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之懋宪光,秉兴克允福。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业世常录。新派:忠孝传鸿烈,芳名震豫章;历朝荣显位,奕代佐元良。理学垂声久,英才毓瑞长;宗支同绍述,焕发衍嘉祥。
罗姓,中国姓氏之一,源自于史书称为“祝融八姓”的后裔。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罗氏的子孙逐渐南移,最初迁居枝江,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汩罗地区,遂以国名“罗”为氏。
相关信息:
公安部2007年4月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罗姓仍排中国第二十位人口大姓,在当今12多亿中华汉族人群中,罗姓人占085%,总人口约1032万之众。
四川是罗姓人口第一大省,占罗姓总人口之20%,约210万,占省总人口数之2%。据《中国百家姓书库》公布,罗姓在全国100大姓中名列第20位,人口占全国086%。
3943河北清苑宋氏家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宋彬纂修
民国十二年(1923)石印本 五册
北图
3944上海崇明宋氏世谱不分卷
(清)宋浦修
清同治元年(1862)修 光绪二十三年(1907)木
刻本 四十册
河北大学
3945江苏丰县古丰宋氏族谱六卷
(民国)宋圣经十一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刊本
江苏丰县档
3946江苏晋陵沿溪宋氏家乘十九卷
(清)宋传兴主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广平堂活字本
历史所 美国
注:明宋洪川始修。该族散居武进、金坛、常熟
等地。
3947江苏镇江京江宋氏宗谱二卷
(清)宋鸣昌等修
清光绪六年(1880)木活字排印本 二册
上海图 南京博 美国
3948江苏苏州长洲宋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宋廷玑纂修
清道光四年(1824)刻本
中山大学(存卷1-4、9、11、12)
3949江苏苏州长洲宋氏族谱□□卷
清末刻本
江苏苏州市图(存卷3、7、9)
3950浙江馀姚上林宋氏族谱二十四卷
(清)宋元英续纂
清光绪十九年(1893)统宗堂重镌本
浙江慈溪县文管(残存七册)
3951浙江馀姚宋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宋麟瑞 宋墀等修
民国七年(1918)善继堂活字本 二十六册
北图 历史所(二部) 南开大学 河北
大学 浙江图
3952浙江鄞县四明槎湖宋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宋荣豪 宋贵芬等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3953浙江慈溪宋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宋錞重修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修 道光初年钞并补
道光末年又补本
辽宁图
注:宋纶首修於宋庆元元年。首钞记事止道光
六年,补写记事至道光二十六年。
3954浙江嘉兴嘉禾宋氏支谱不分卷
(清)宋诗源 宗榛辑
清光绪三年(1877)刻本
浙江嘉兴市图 日本 美国
3955浙江绍兴山阴头宋氏世谱二十四卷
(清)宋汝楫修
清咸丰十一年(1861)木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3956浙江绍兴 会稽日铸宋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清)宋楚玉等修
清同治八年(1869)忠孝堂木活字刊本 六册
美国
3957浙江绍兴会稽日铸宋氏宗谱七卷
(清)宋天赞 宋尊山等重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铅印本
浙江绍兴县档
3958浙江绍兴会稽宋氏宗谱四卷世系十卷
(清)宋家璨纂修
清宣统元年(1909)忠孝堂石印本 四册
北图 浙江图
3959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清)宋璇等纂修
清咸丰二年(1852)赋梅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往:清康熙七年首修,此为四修。
3960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九卷首一卷
清光绪十九年(1893)赋梅堂刊本 八册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注:是为五修本。
3961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民国)宋光简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赋梅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此为六修本。
3962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民国)宋树化续修 宋崇德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赋梅堂木活字本 十册
浙江图
注:此为七修本。
3963浙江金华上目宋氏宗谱□□卷
民国十六年(1927)重修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卷1-7,又一部存卷7)
3964浙江武义潜溪宋氏宗谱四卷
(清)宋有喜 宋廷公等纂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修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卷1、3、4)
3965浙江武义潜溪宋氏宗谱四卷
(清)陈明经 宋元定等纂修
清光绪八年(1882)重修 光绪二十七年
(1901)续修木刻本 四册
浙江金华市文管
3966浙江武义潜溪宋氏宗谱□□卷
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二册)
3967浙江临海宋氏宗谱三卷
清道光十年(1830)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
3968安徽徽州新安宋氏宗谱十八卷
(明)方信纂修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刻本
北图(存卷1-8、10-14、16、17;另一部存
卷2、3、5-7)
3969安徽徽州新安宋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宋祚寰等修辑
民国六年(1917)敬德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3970安徽歙县歙西金山宋村宋氏族谱十二卷
(清)宋德泽纂修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秉德堂刻本
北京大学 北京师大 河北大学
3971安徽歙县古歙上丰宋氏高德幺房祀谱不分卷
朱墨本
安徽徽州地区博(二册)
3872安徽桐城宋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民国)宋昌载主修 宋昌模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世德堂刻本 三十册
湖北图
3973福建长乐宋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宋细苟 宋廷华编
民国二十二年(1933)刊本 一册
台湾
3974江西铜鼓宋氏族谱□□卷
民国三十五年(1946)纂修本
江西铜鼓县地名办(存卷12)
3975江西万载司背宋氏族谱□□卷
木活字本
江西图(存卷2,又一部存卷2)
3976山东乐陵宋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宋哲元嘱察哈尔通志馆杨兆庚等续修
民国间稿本 一册
华东师大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辽宁图(缺一册) 辽宁大连市图 日本
美国
注:康熙二十三年宋廷简修谱。此为七修本。
3977山东蓬莱宋庆家宗谱□□卷
山东蓬莱县南五乡泊子宋家村
3978河南商邱宋氏家乘十四卷
(清)宋*纂修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家刻本郯 六册
北图 科图 经济所 日本 美国
3979河南商邱宋氏家乘二十卷
(清)宋筠续编
清乾隆四年(1739)序刻本
北图 科图 人民大学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3980河南商邱宋氏家乘十二卷
(清)宋齐唐 宋齐瑛等续修
清嘉庆十年(1805)序 刻本
曲阜师院 日本 美国
注:一名《商邱宋氏续乘》。
3981河南商邱宋氏家乘二十卷
(清)宋筠撰
稿本 一册
上海图
3982河南开封大梁宋氏族谱不分卷
(清)宋芷堂等修
清嘉庆十四年(1809)承启堂刊本 二册
注:一名《宋氏家乘》。
3983湖北武汉宋家宗乘□□卷
(清)宋用潜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钞本 六册
科图
3984湖北黄冈鄂东黄冈宋氏宗谱七十九卷首五卷
(民国)宋从先 宋自兆六修
民国三十四年(1945)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新胜乡施杨村 湖北新洲县和
平乡富兴村
注:创修於清嘉庆十六年。
3985湖南宋氏应车各支谱八卷
(民国)宋言锡纂
民国二十八年(1939)重妙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在1)
3986湖南宁乡宋氏五修族谱二十一卷首一卷
(清)宋朝章修 宋宗度 宋宗庠纂
清咸丰八年(1858)敦本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2,又一部存卷l)
3987湖南宁乡宋氏六修族谱三十二卷
(清)宋朝鸿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活字印本
湖南图(存卷1)
3988湖南湘潭昭山宋氏续六修族谱二十卷
(清)宋声选 宋声霖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五凤堂刻本 二十册
广东中山图
注:明嘉靖三十二年宋承文 宋正忠等首修。
3989湖南湘潭昭山宋氏六修家谱十卷
(民国)宋汪王等修 宋德瀚等纂
民国元年(1911)铅印本
湖南图(存卷1-3、4、5-10) 广东中山
图(附墓表一册)
3990湖南湘潭昭山宋氏石潭房七修谱十六卷
(民国)宋声选等纂修
民国三十年(1941)王凤堂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3991湖南衡阳毛岗宋氏五修族谱十七卷
(民国)宋真吾 宋岳湘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3、6-8、12、14-16)
3992湖南郴县永江宋氏族谱□□卷
(清)宋孟正续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活字本 三册
吉林大学
3993广东花县宋润章 宋韬才合修
民国十年(1921)广州艺苑铅印本 二册
广东中山图
3994广东鹤山宋氏族谱二十卷
(清)宋章郁修
清光绪三年(1877)羊城学院刊本 二十册
科图 广东中山图 日本 美国
3995广东鹤山宋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二十五年(1936)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3996广东鹤山平冈谷岭宋氏绿後祖房家谱不分卷
(民国)宋森编
民国三十二年(1943)油印本
广东中山图
3997广东梅县宋氏家谱一卷
(清)宋思缵撰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刊本 一册
台湾
3998 宋氏宗谱不分卷
(明)詹济纂修
明钞本
北京大学
3999 宋氏家谱不分卷
清道光间钞本 二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4000 波洋里宋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宋品朝等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五逊堂活字本 六册
人民大学
4001 宋氏族谱三十四卷一卷末一卷
(清)宋声教纂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刻本
湖南桃源县档
4002 丰川宋氏传流祭祀家谱一卷
清钞本 一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4003 宋氏族谱□□卷
(清)宋元成重修
清钞本
福建图(存卷14-16)
4004 宋氏族谱
(民国)宋氏族人修
民国七年(1918)石印本 一册
北图
4005 上门宋氏族簿不分卷
(民国)宋光照钞订
民国间钞本 二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黄贞利。根据查询中国家谱网显示,安化迁到桃源县龙潭镇的黄氏始祖是黄贞利。黄氏最早起源于周朝,祖先是颛顼,其后裔分成了许多姓氏,其中之ー为嬴氏。嬴氏又分成了十四个分支,黄姓为其中之ー。
向氏家谱源流?
本文2023-11-12 11:06:1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62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