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家谱时女婿能见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2浏览:1收藏

供家谱时女婿能见吗?,第1张

1、赘子就是通过当时的法定程序,收养的原异姓儿子,如过继的外甥等其他晚辈亲戚或买来的孩子

2、赘婿就是入赘的男人,俗称倒插门女婿。但是子女必须随丈人家姓氏,或本人也改姓。

3、继子就是过继自己的同族或同宗侄子为儿子的,或妻子带来的前夫子女,并改随自己姓氏的(不改姓的不会入族谱)。

4、孀媳就是死了老公的儿媳妇。

5、发妻就是结发之妻(原配)。

6、又配、再配、续配就是二次(含二次以上)后的正室妻子。我国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制,只有妻子死亡或离异(休、出)方能再娶,妾不算妻。

☞自古修家谱时这6种人不能列入家谱:

(一)弃祖

祖为身之所自出,有祖而不敬是弃之也。与凡不孝不悌及身非祖脉者皆弃祖类也,故削之!

(二)叛党

君臣之义同与天地,背君者不祥。凡有藐视王章干明犯义者直与州党同律。大逆无道者、欺君蠹国虐害及下民者、为书吏舞文连累宗族者都不能列入家谱!

(三)犯刑

五刑之属三千而罪大者不赦,三尺凛凛自干宪典,国法之所不荣,即为家法之所必弃。巨恶已经大辟者、绞六点刖者、无故将妇人缢死图赖者都会被家谱除名!

(四)背义

义者宜也行不合宜则于众弃之勿滋虺蜴荼毒良裔,舆娼优奴隶为婚者,母出庙绝,失谱牒以乱世派者,修谱吝费而自甘弃祖者,这几种情况也是不可列入家谱的 !

(五)杂贱

贫而贱非贱也甘为下流斯乃一族之所鄙削去其名以为立志污下者劝 。现为奴者,为娼为优为隶者,为僧道弃辱亲者都不能列入家谱!

(六)败伦

五伦为天下之达道,彝伦不墩是禽兽也。敢有败常渎乱者严之以肃家声。欺公灭祖者五伦乖唳者不能列入家谱。

忤逆不孝殴亲致死者,凶暴横行殴亲致死者,奸生妓生及螟异姓子以乱宗族者也是不能列入家谱的。

古代社会是夫权社会,男尊女俾,不平等啊!一般人家的女孩连名字都没有,何况上家谱,穷人家生了女孩取名就叫:“大丫头”,“二丫头",“三丫头"。女孩长大了,更没有社会地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还指腹为婚,根本没有把女孩当人看待,而是当作礼物送给别人。

而男人的地位就高些,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女人却不能有三夫四男,男人可以随便休妻,而女人却不能休夫,男人可以再可娶,而女人却不能再嫁。很多女人说:“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这显女人多么的低下而又无奈。

族谱在古代是非常重视的,能够显示一个家族的兴衰过程。我听说过去一个家族定族谱,非常隆重,各地方的同姓家长(就是很有声望的长辈),都召集在一起,还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然后商讨辈分,起名都有讲究。各人发表议见,遇到争执,不能决定的事情,还要抓撮(纸团子),抓撮不是象现在一样甩在地上,大家抢,很规矩,把纸团子放罐子里摇一摇,按顺序用筷子慢慢地来,而不是用手,手是赃的,污会。

现在一切都变了,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彻底解放了,废除包办,买办婚姻,女孩的地位一下子提升了,翻身当家作了主人,不再限于过去只能男人休妻,女人也可休夫了。

现在女孩不但可以入家谱了,而且还可以作自已喜欢作的任何事情,地位相当高了,不信你看看xxx祖坟上的碑文,不但女孩的名子可以刻上,连女孩的女孩同样能刻上。

任何一个人,在特定家庭中都有一个位置,也可以说是一个位份,活着的时候在家谱里,死了以后在祠堂里。

家谱比祠堂内容更丰富一些,本姓女子是可以在家谱里列注的,但婿家人员不行。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与封建思想没关系。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是不能入本姓族的谱的,而记入丈夫姓族谱。但是,仅仅是附庸式的记入,况且只记姓,不记名。连名字也被“分割肢解”了,这是多么残酷的文化行为!

  而姓大都从父而不从母,就是现代社会也是这样。所以,女性个体生命的延传在家谱记载上是谈不上连续性的;作为女性群体的生命延传在家谱记载上是时断时续的。

  所以,古代的家谱是残破不全的家谱。形象地说,古代的家谱是半个月亮,或半个太阳。

  女性不编入家谱不仅是男权的绝对和极度的显示,也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家庭、社会以及政治地位作出的最基本、最根本的否定。家庭是社会的因子,没有家庭就没有社会;家庭是国家的细胞,没有家庭,哪有国家!一个人走向社会要从家庭出发,一个国家的建立也要以家庭作基础。编修家谱对女性的做法,难道不是对女性 “地位权”作出的“最基本、最根本”的否定吗?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一些地方的人们在编修家谱时,已将女性记入了谱。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如中华民国时期湖南《大界曾氏五修族谱》,就把女子编入了家谱,而且谱后的“跋”也是曾宝荪这个女才子写的。不过,这样的情况很少。

  1986年,福建省长乐县横岭乡谢氏修订家谱,一反女子不入谱的旧习,把当代女性大作家谢冰心编入了家谱。并且,谱的序言也是冰心写的。

  2003年,孔子世家第6次续修家谱 ,在江苏高淳举行了历史以来首次家族聚会。此次续修工作是国际儒学联合会“孔子世家谱牒研究课组”的研究项目。决定打破昔日只有男性入谱的惯例,不仅女性孔子后裔可以入谱,女性后裔的子女也同样可以写入家谱。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在社会中作用越来越大,不久的将来,所有女性都会在自己的家谱中占有一席之地的!

  小时候看电视都说把谁谁逐出族去,从家谱除名,就觉得家谱是个极其高大上,有很高权威的东西,我就问过家人我们家是不是有家谱,遗憾的是没有,我甚至连自己的辈分都不知道。现在,能知道自己辈分,还按辈分取名字的少之又少了。也许在农村还能找到有家谱的,按辈分起名的家族。

  家谱的流失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古代的时候战乱频繁,人们饱受战火侵蚀,很多的人死于战乱,侥幸活下来的,也多是孑然一身,自己上路,还怎能保住家族宗祠里的家谱。并且可能全族都死完,只剩寥寥几人,家谱对那些不知能不能活过今日的人来说,也就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自然灾害对人的影响都是最大的,人类最大的天敌就是自然灾害。只不过在过去,水灾旱灾就能让全村人选择离开生长的土地,逃荒到新的地方。

  我们家就是在太爷爷辈逃荒来到现在生活的地方的,那时候真正的老家发生旱灾,颗粒无收,再在家乡呆下去只能是全家老小饿死的命运。太爷爷毅然决定带着家人迁徙,路上还是有人去世,命大的,来到了现在的土地,开启了新的生活。这样的情况下,就与本来的家族失了联系,再过一代两代,完全找不到自己的辈分,也寻不回自己的根。

  还有就是现在社会的发展,让人们曾经落叶归根,家族思想越来越淡。现在来说时隔三辈就出了亲了,有些人知道是亲人,但还不如朋友亲,从小没长在一起,见了面也都不认得。我表姐表哥的孩子,见了我都肯定是认不得的,等我有了孩子肯定也是认不得他们的孩子,也认不得他们。因为各自在不同的城市发展,爷爷奶奶都不在了,也没有相聚的理由。

  

在山西代县鹿蹄涧村,我见到了杨业的36代、杨延昭的35代孙杨俊乾。那天,我们足足谈了一下午的杨家千年史实。

最后,我们谈到了杨志。

杨俊乾说:“杨志本是我们家的正脉。传说,他在北宋末年确比较破落,就我们杨家而言,到北宋末年,根本不像评书中说的那样,什么还有八代英雄传,官拜什么什么的,官是越做越小。这和北宋初年对杨家又打又拉相比,又退了一大步,只剩了打压。一般来说,官越做越小。杨志能混上个提辖已经很不错了。因此,整个家族都在政治上不得志,这也就自然要带来经济上的不如意。各支虽然都在习武练功,但却英雄无用武之地。杨志,是其中比较典型的。按说,我们家谱应该记载这位英雄,但是,就杨家一贯的思想而言,是分忠君爱国两部分的,而忠君是第一位的。”

杨老先生说:“你这是我们今天的观点,可在当时,杨志是大逆不道是不忠不孝,所以,我们家谱没记他的名字,这也是与杨志同时代或稍后的人修谱时的特别坚决的观点。赵匡胤造老柴家的反有理,但他不允许别人造他的反,包括造他不孝子孙的反。”

原来,“造反有理”这句真理也是有条件的呀。

“造宋朝坏皇帝的反也不行?”“不行!”

“那么,忠了这样的君,还算得上爱国吗?”

“那不管,反正是皇帝,无论好坏都是要忠的。”原来如此!

可怜杨志,在招安后,他高兴得手舞足蹈,认为这回可算光宗耀祖了。然而,他哪里知道,他的族人并不宽恕他,竟连家谱也不让他入。好在,杨家人的口碑还给他留了一席之地。这可能也实在是因为他的英名太大了。

从杨志不能入家谱这个小小隧道,我们可以遥遥地看到古中国好多东西。(图1,杨家将家谱;图2,杨家将祠堂)

俗话说:“女子不入祠,女子不入谱。”翻阅古代家谱,发现,在封建社会,女性在本姓家谱中,虽然也入谱,但是信息量非常少,且不体现在世系图中。

在家谱中,每个男丁都单列词条,而女性则只能依附于父亲名下,如“女一,适余正明”。在家谱中仅记载女儿的数量和出嫁人家,连名字都没有。

在丈夫的家谱之中,也仅是附庸式地记入,只记姓、不记名,如“刘氏”等。连名字也被“分割肢解”了。在传统家谱之中,无论是本姓家谱,还是夫家家谱,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名字。

有的家谱中,女儿不但能入谱,甚至还有传记,在家谱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类女子多为有历史影响的女子或烈女、节妇一类。

供家谱时女婿能见吗?

1、赘子就是通过当时的法定程序,收养的原异姓儿子,如过继的外甥等其他晚辈亲戚或买来的孩子 2、赘婿就是入赘的男人,俗称倒插门女婿。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