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王氏家族有什么贵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2浏览:4收藏

历史上王氏家族有什么贵人?,第1张

王倪:伏羲和黄帝曾与王倪论道王倪是啮缺的老师,王倪论道 道及天边,智达宇际。 王子成父:齐国大夫,累迁大司马,为齐恒公手下一员大将。因败赤狄功在周王室,被周定王赐姓王氏。为琅琊王氏开祖。 王子乔:被奉为“王氏的始祖。”王子乔是黄帝的四十二代后人,又名晋,字子乔,周灵王的太子,人称太子晋。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师旷见太子晋后,对其称善不已。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纵横家的鼻祖。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四大弟子闻名于世。 王斗:齐人,稷下先生,约活动于齐宣王时期。齐宣王以为贤,于是举荐贤士五人做官,齐国大治。 王绾:战国末年,秦国的丞相。 王龁:号信梁,战国末期秦国大将,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 王翦 王翦:姬姓,王氏,名翦。战国著名军事家,秦大将军,始皇师之,因功著晋封武成侯,同时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王贲:王翦之子,秦代名将,与其父同为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王昭君:(公元前~世纪中叶),名嫱,字昭君,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 王陵:(公元前?~前181年),西汉初大臣。(今江苏沛县西)人,以功封安国侯,官至右丞相。 王莽:(前45~后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约96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东汉著名哲学家。 王符:(约公元85~162年),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 镇原县)人,东汉著名思想家。 王粲 :(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王平:(公元~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有谋略,是蜀汉后期名将。 王肃:(公元195~256年),字子雍,东海郡郯人。三国魏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 王濬:(公元206~286年),字士治,弘农湖县人,西晋著名军事家,曾指挥伐吴的战争,大胜。 王叔和:(公元210~280年),名熙,山东邹城人。晋朝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 王祥:(公元185年~269年),字休征,祖籍琅琊临沂人,历汉、魏、西晋三代。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 王导: (267~330)东晋临沂人。字茂弘。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出将入相,识量 清远,奠定东晋之基础,朝野号称“仲父”。 中兴名臣中无出其右者。  王廙:(公元276~322年),字世将。祖籍琅邪临沂人。东晋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屈指可数的音乐家。  王羲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或公元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大书法家。与其子王献之在书法上,称:“二王” 王徽之:(公元338~386年),字子猷。祖籍琅邪临沂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 王献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书法家、诗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 王珣:(公元349~400年),字元琳,小字法护,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书法家,著作《伯远贴》 王僧虔:(公元426~485年),字简穆,祖籍琅琊临沂,南北朝时期人,仕宋、齐两朝,书法家,官至尚书令。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国时期苻坚的丞相。“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两人分别留下了各自的精彩。曾经被苻坚等时人誉为诸葛亮式的人物。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列出“中国 前秦丞相——王猛 六大丞相”为管仲、商鞅、诸葛亮、王猛、王安石、张居正。 王通:(公元584~617年),字仲淹,隋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代大儒,卒谥“文中子”。 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诗人,唐初四杰之首。 王之涣:(公元688~742年),唐代诗人,《登鹳雀楼》久传不衰。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外号“诗佛”。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 王冰:(公元710~804年),号启玄子,曾任唐代太仆令。著名医学家。 王孝通:中国唐代算历博士,著名数学家,著作《缉古算经》。 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王显政:五代时期著名孝子,蒲城义门王氏先祖,家有资财,乐善好施。 王全斌:(公元908年~976年),五代至北宋初将领。并州太原人。曾在后唐、后晋、后周为将。 王彦章:(公元863~923) 中国后梁著名将领。字贤明,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常持铁枪,冲坚陷阵,因号王铁枪。欧阳修为其作《王太师画像记碑》又在《新五代史·死节传》三人中把王彦章列入正传。 王旦:(公元957~1017年),北宋名相。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官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天禧元年九月,王旦病逝,册封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仁宗即位后,为其立碑,并亲笔御书“全德元老之碑”。欧阳修奉旨为其撰写碑文,苏轼为王氏宗祠撰写了《三槐堂铭》。 王曾:(公元978~1038年),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宋真宗咸平五年壬寅科状元。取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成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官至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卒谥“文正”王惟一:(公元987~1067年),名王惟德,北宋医家。对针灸学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奉旨铸造针灸铜人两座。为我国著名针灸学家之一。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 王安石 宰相。 《中国六大政治家》,梁启超主编,1911年出版,认为近代中国之衰败唯有崇尚法治,始得振衰起隳,富国强兵。书中被称为六大政治家的是:管仲、商鞅、诸葛亮 、李德裕、王安石、张居正。 王诜 :(公元1036~1093年),字晋卿,北宋太原(今属山西)人,中国古代著名画家。 王重阳:(公元1113~1170年),北宋人,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 王约:(公元1252~1333年)元字彦博,号豫斋,赠文定公、梁国公,为仁宗帝儒师,任太子詹事、河南省右丞、集贤大学士,官荣禄大夫。工文辞,精蒙语,世称元初“鸿笔”,官历七朝五十余年,为元代名臣,深为元廷敬畏。 条定《大元通制》,著有《潜丘稿》《史论》《高丽志》。 王实甫:(公元1260年~1336年),字德信。河北省定兴县究室村人。元代戏曲伟大戏剧家。中国著名剧作《西厢记》的作者。 王祯:(公元1271年~1368年),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会稽外史等。 王蒙:(公元1301~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朝著名画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 王守仁 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守仁还是一个诗人,其远祖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父亲王华是明朝成化年间的状元。 王名世:(公元1567~1646年),明代人,武科三元及第。字史可,号翼宇。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 “三绝”。 王铎:(公元1592~1652年),字觉斯,号嵩樵,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博学好古,工诗文。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王锡阐:(公元1628~1682年),字寅旭,号晓庵,又号天同一生。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历算学家,精通天文地理。 王士祯:(公元1634~1711年),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字而农,号涢斋,别号一壶道人,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 王时敏:(公元1592~1680年),明末清初画家。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居清初画家“四王”之首。 王文治:(公元1730~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南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清代文学家、书法家。工诗、书,书法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 王鼎:(公元1768~1842年),字定九,号省匡,陕西蒲城西街达仁巷人。清朝著名水利专家、政治家,曾任道光皇帝老师、军机大臣、林则徐老师,因反对朝廷重用琦善而尸谏。

王倪:伏羲和黄帝曾与王倪论道王倪是啮缺的老师,王倪论道 道及天边,智达宇际。

王子成父:齐国大夫,累迁大司马,为齐恒公手下一员大将。因败赤狄功在周王室,被周定王赐姓王氏。为琅琊王氏开祖。

王子乔:被奉为“王氏的始祖。”王子乔是黄帝的四十二代后人,又名晋,字子乔,周灵王的太子,人称太子晋。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师旷见太子晋后,对其称善不已。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纵横家的鼻祖。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四大弟子闻名于世。

王斗:齐人,稷下先生,约活动于齐宣王时期。齐宣王以为贤,于是举荐贤士五人做官,齐国大治。

王绾:战国末年,秦国的丞相。

王龁:号信梁,战国末期秦国大将,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王翦

王翦:姬姓,王氏,名翦。战国著名军事家,秦大将军,始皇师之,因功著晋封武成侯,同时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王贲:王翦之子,秦代名将,与其父同为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王昭君:(公元前~世纪中叶),名嫱,字昭君,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

王陵:(公元前?~前181年),西汉初大臣。沛县(今江苏沛县西)人,以功封安国侯,官至右丞相。

王莽:(前45~后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约96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东汉著名哲学家。

王符:(约公元85~162年),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 镇原县)人,东汉著名思想家。

王粲 :(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王平:(公元~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有谋略,是蜀汉后期名将。

王肃:(公元195~256年),字子雍,东海郡郯人。三国魏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

王浚:(公元206~286年),字士治,弘农湖县人,西晋著名军事家,曾指挥伐吴的战争,大胜。

王叔和:(公元210~280年),名熙,山东邹城人。晋朝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

王祥:(公元185年~269年),字休征,祖籍琅琊临沂人,历汉、魏、西晋三代。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

王导:(公元276~339年),字茂弘,祖籍琅琊临沂人,东晋初年的大臣,在东晋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谥号:“文献”

王廙:(公元276~322年),字世将。祖籍琅邪临沂人。东晋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屈指可数的音乐家。王羲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或公元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大书法家。与其子王献之在书法上,称:“二王”

王徽之:(公元338~386年),字子猷。祖籍琅邪临沂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

王献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书法家、诗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

王珣:(公元349~400年),字元琳,小字法护,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书法家,著作《伯远贴》。

王僧虔:(公元426~485年),字简穆,祖籍琅琊临沂,南北朝时期人,仕宋、齐两朝,书法家,官至尚书令。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国时期苻坚的丞相。

王通:(公元584~617年),字仲淹,隋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代大儒,卒谥“文中子”。

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诗人,唐初四杰之首。

王之涣:(公元688~742年),唐代诗人,《登鹳雀楼》久传不衰。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外号“诗佛”。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

王冰:(公元710~804年),号启玄子,曾任唐代太仆令。著名医学家。

王孝通:中国唐代算历博士,著名数学家,著作《缉古算经》。

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王显政:五代时期著名孝子,蒲城义门王氏先祖,家有资财,乐善好施。

王全斌:(公元908年~976年),五代至北宋初将领。并州太原人。曾在后唐、后晋、后周为将。

王旦:(公元957~1017年),北宋名相。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官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天禧元年九月,王旦病逝,册封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仁宗即位后,为其立碑,并亲笔御书“全德元老之碑”。欧阳修奉旨为其撰写碑文,苏轼为王氏宗祠撰写了《三槐堂铭》。

王曾:(公元978~1038年),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宋真宗咸平五年壬寅科状元。取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成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官至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卒谥“文正”

王惟一:(公元987~1067年),名王惟德,北宋医家。对针灸学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奉旨铸造针灸铜人两座。为我国著名针灸学家之一。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宰相。

王诜 :(公元1036~1093年),字晋卿,北宋太原(今属山西)人,中国古代著名画家。

王重阳:(公元1113~1170年),北宋人,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

王约:(公元1252~1333年)元字彦博,号豫斋,赠文定公、梁国公,为仁宗帝儒师,任太子詹事、河南省右丞、集贤大学士,官荣禄大夫。工文辞,精蒙语,世称元初“鸿笔”,官历七朝五十余年,为元代名臣,深为元廷敬畏。 条定《大元通制》,著有《潜丘稿》《史论》《高丽志》。

王实甫:(公元1260年~1336年),字德信。河北省定兴县究室村人。元代戏曲伟大戏剧家。中国著名剧作《西厢记》的作者。

王祯:(公元1271年~1368年),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会稽外史等。

王蒙:(公元1301~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朝著名画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王名世:(公元1567~1646年),明代人,武科三元及第。字史可,号翼宇。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 “三绝”。

王铎:(公元1592~1652年),字觉斯,号嵩樵,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博学好古,工诗文。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王锡阐:(公元1628~1682年),字寅旭,号晓庵,又号天同一生。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历算学家,精通天文地理。

王士祯:(公元1634~1711年),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字而农,号涢斋,别号一壶道人,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

王时敏:(公元1592~1680年),明末清初画家。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居清初画家“四王”之首。

王文治:(公元1730~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南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清代文学家、书法家。工诗、书,书法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

王鼎:(公元1768~1842年),字定九,号省匡,陕西蒲城西街达仁巷人。清朝著名水利专家、政治家,曾任道光皇帝老师、军机大臣、林则徐老师,因反对朝廷重用琦善而尸谏。

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

墓志铭:旧籍常用文体,实用文书,墓碑铭文。后人为故先长辈立碑,通常请人代笔,或述及墓主行迹。但体裁限制,以简说功绩德业为务,最后有凝练赞辞。历代碑铭资料丰富,对宏观研究时代社会生活颇有证据价值。

本铭简洁晓畅,今人阅读理解主要障碍于宋代的职官制度。简说一下:

隋唐创建形成三省六部制度,五代沿袭。但晚唐与五代各朝后期都出现了许多“因事而设、事已则罢”的使职。如盐铁使、度支使,原职事官职权旁落而逐渐阶官化;再后使职差遣更加普遍,最后,三省六部与诸寺监大部分或部分职权被夺,渐成请俸禄、叙资考的参照标准系统。宋前期承后周,职事官系统大部分不再实际运行,三省长官,六部尚书、侍郎、郎官、员外郎等正官不再担任原职官名的相应职务,只作为官员的品阶、俸禄、序迁顺序、荫补、封赠的依据,因此称为“阶官”或“寄禄官”,简称“官”。官员以本阶官出入内外,担任朝中地方各种使职差遣。差遣指所任实际职务,称“职事官”,简称“职”。差遣名称前通常加判、知、权、直、试、管勾、提举,后常缀使、事。差遣本身没有品级,大多有相应的收入待遇。官、职之间比较灵活,官以年资功过迁转,职根据需要、能力、任期调整。官与差遣之外另有“职名”系统,也略称“职”,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诸殿、诸阁的馆阁官职,如大学士、学士、直学士、待制、修撰等,逐渐也成为荣誉名衔,也叫“贴职”,有贴职则升迁、待遇、恩数方面优先。“官”、“职”、“差遣”分离,在官员管理上极为灵活,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今天教育界学术界差不多)。至神宗朝1082年元丰改制后才重建三省六部制度,恢复官、职名实,当然也另有寄禄官体系。元丰改制前主要的机构序列作用如下:

以下十二机构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一、 中书门下:即政事堂,也称“政府”,中央最高权力机构,长官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下设:

制敕院、舍人院、起居院、礼仪院、太常礼院、审刑院、铨曹四选(流内铨、三班院、审官东院、审官西院)、太常寺、太仆寺、太府寺、宗正寺、大理寺、光禄寺、卫尉寺、鸿胪寺、司农寺、国子监、少府监、都水监、将作监、司天监等九寺五监。各院选基本运行,而九寺五监,多挂名或改隶他属。

二、枢密院(枢府):中央最高军政机构,长官为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

院事。下设:承旨司。

三、中书省(挂名):与门下省、尚书省为行政机关,分掌决策、封驳、执行职能。

四、门下省(挂名):三省长官为:尚书、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侍郎

五、尚书省(挂名)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为:尚书、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侍郎、中书舍人、郎中、员外郎

六、三司(计司):几乎实际全面主管中央财税、金融、经济。长官为:使、副使、判官,下辖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但三司在前期分合不定,元丰改制后废。

七、宣徽院

八、秘书省(贴职):典籍、图书、档案管理。职官:判省事、秘书丞、著作郎、著作佐郎、秘书郎、校书郎等。

九、崇文院(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

十、翰林学士院

十一、御史台与谏院

挂名即以作寄禄官系统。

刑部郎中(从六品):即在刑部挂名而为寄禄官职称,并不实际任刑部职。

郎中:尚书令、仆射、丞,各部侍郎、丞、各部诸司郎中(各司事务)、员外郎

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也称致事、致政、休致、休退等。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朝廷以厚禄赐予退休官员。宋制,文官满七十,武将延十年,可自愿提前。少数元老不受限。备退官员递呈申请表、札,朝廷批准后,领取致仕告、敕。神宗之前,皆解去原职,神宗起,允许带职致仕。致仕后优待:1、真宗起,致仕皆给半俸,部分立功武官全俸。2、致仕时皆升转一官,之后每遇朝廷推恩,还能转官。3、高级官员可荫补一定数目近亲子弟为官;中级官员如荫补子弟,即不能转官,称“守本官致仕”。4、为子弟乞请“恩例”。5、致仕后,为亲属叙封或封赠、回授官爵。若朝廷特命复出任职,则称“落致仕”。

回授:宋转官规定之一。官员磨勘后原应转官,碍于止法,经奏请,准许授予弟侄、子孙,使之出官或转行,为“回授”。官员的服色,允许回授其父。还允许将官阶回授,用以封赠父母。

止法:官吏升转达到最高限制官阶,须待官职资格或军功,方许升转。

公:先公

君讳逵,字仲达,家晋阳。其谱云:隋文中子通之后,唐季避乱家濮阳,

君:以子口吻。全文所有“君”字,俱指代墓主王逵。

讳:名讳,平辈、晚辈、后人不得直称前人之名,称字避讳。

字:平辈相称用字,字与名多相关。如墓主,《尔雅》:“九达谓之逵”,名逵,字仲达。

家:聚族世居。家,近同今人之家族;室或户,近同今人之家。

晋阳:山西县名,今太原附近。

谱:记录世代祭祀、承继关系的宗谱,亦叫族谱、家谱。

隋:581—619,朝代名。

文中子通:王通,580—617,隋儒,字仲淹。门人私谥文中子。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603年见文帝上《太平十二策》,不见用。曾中秀才,任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后弃官归里,著书讲学。弟子千余人,时称“河汾门下”“河汾道统”。著述多种,均佚。仅存宋阮逸注《中说》(《文中子》)10卷。在佛教盛行之际,起而力倡儒学。其学生中薛收、温彦博、杜淹、窦威、贾琼、姚义、杜如晦、陈叔达、房乔、魏徵、李靖、薛方士、裴晞、王珪、叔恬、董常、仇璋、程元备,俱为隋唐之交,一时之选。

后:后裔。

唐季:唐,朝代名。季,末期,伯仲叔季。也可反称季唐。

避乱:季世总是战乱频仍。

濮阳pu2:河南县名

故今为濮阳人。曾祖考温。祖考名犯濮王讳。考翰,赠尚书工部侍郎。

故:因由。

今为濮阳人:户籍、籍贯。

曾祖考、祖考、考:年齿高为老,嫡亲长辈死者为考。

名犯濮王讳:宋严讳,所以名不书。濮王,宋亲王。

赠:死后追封。

工部侍郎(从三品):六部长官尚书,副长官侍郎。

君幼学于母史氏,聪警绝人。及长,学于侍御史高弁。天禧三年及进士第,为广济军司理参军,母丧去。

幼学:童蒙。

母史氏:母亲史氏。

聪警绝人:聪,听觉灵敏;警,心思反应机敏。绝,断、尽,含独特之意。人,其他人,人己、人我相对。

及:达到、到达。

长:青春期。

侍御史:(正七品)监察系统御史台官员,辅助御史中丞处理御史台事物,宋初兼知杂事。

高弁: 字公仪,濮州雷泽人。弱冠,徒步从种放学于终南山,又学古文于柳开,与张景齐名。至道中,以文谒王禹偁,禹偁奇之。举进士,累官侍御史。谏修玉清昭应宫,降知广济军。寻以户部判官试开封府进士,私发糊名,夺二官。稍复知单州、邢州、盐铁判官。河决澶州,请弛堤防,纵水所之,可省民力,且以扼契丹南向。议寝。知陕州,卒。 弁性孝友。所为文章多祖《六经》及《孟子》,喜言仁义。有《帝则》三篇,为世所传。与李迪、贾同、陆参、朱頔、伊淳相友善。石延年、刘潜皆其门人也。

天禧三年:(1019年)真宗赵恒年号,古一朝多年号,至明始一朝一年号。

及进士第:唐宋科举科目繁多,进士科为其一科。举人皆布衣,殿试合格,按五甲等级,授予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及进士第,即登一等科。

广济军:地方区划,与府、州同级。由军事辖区演化。广济军在今江西武穴。

司理参军:(从九品)各州司理院,任新及第进士或明经为司理参军,专治刑狱。州级长官下机构官职有幕职官(签厅、都厅):判官、推官、掌书记、支使等,属官:曹官(府院、州院):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主兵官,监当官四类。司理参军又称狱官,偏重刑犯审讯、案情核查、监狱管理。

母丧去:丁忧,官员遇父母丧,普通解职守丧三年(25月以上)。去,解职回家丁忧去。

姜遵知永兴军府事,取君主万年簿。万年令免官,君行令事,大去旧弊。

姜遵:(963--1030),字从式,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人。真宗咸平三年(1000)进士,为蓬莱尉。大中祥符中累迁监察御史。仁宗即位,知滑州,充京东路转运使,换京西路。天圣四年(1026),拜右谏议大夫、知永兴军。六年,为枢密副使。七年,迁给事中。八年卒,年六十八。

知永兴军府事:湖南东南部。知事:使职差遣,各级官府首要行政长官。

取君主:纳用王逵主持。实任差遣。取,选取;在吏部选人档案里选取并被批准使用。

万年:县名。在今江西西部。

万年令:(从八品),地方官有寄禄官者为京朝管,由皇帝、中书门下及下设机构考核选用;无为选人,由吏部铨选差注。重要县用京朝管为知县事即知县,小县用选人为县令,更小县甚至不设令,主簿代行。知县、县令为县长官,主持县政务,实际即管理一县行政,有戍军则兼领军务。

主簿:(从九品)县级属官,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

免官:出问题被上级主管部门(吏部)罢免。

行令事:暂代执行。县长官有知县(县令)、县丞、主薄、县尉,如人少事简,可阙知县、县令、县丞,但不可阙主薄,而由主薄代行。

大去旧弊:赞词,成绩肯定有,不必很大。逵代令之际为宋初上升期,清廉实干风气尚可。

王文康公代遵,与安抚使王,转运使李紘皆荐君宜令万年,诏特以为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后不得为例。

王文康:曾纂《五代会要》三十卷。景淘年八月癸亥,枢密使王文康公薨。

安抚使:中书门下派出的巡视战乱、灾机地方的官员,相当于高于府州的“路”级官员,为路级军事长官。路级行政为派出机构,各使司管辖地域不尽同,事权亦有重叠,均向中书门下负责。安抚使司又称帅司。

转运使:路地方官员,前期掌财赋,有督查地方官吏;后期兼综边防、治安、钱粮、巡察,为路级主要行政长官。转运使司又称漕司。另有提点刑狱司(宪司、监司)、提举常平司(仓司),与转运使司同为路级民政主管,住地不同,辖区亦不尽同,事务有侧重、有重叠,均有互相监察及监察、举荐州县官员职责。

皆:都。汉字复用偏旁部首点划,字义俱有重复、重叠、共同、同样之意。

荐:推举。

宜:适合;能力具备,超越其他人选。

诏:官府下行文书,五品以上官员使用,由翰林学士院锁院起草,采用四六句文体。

特以为试:例外破格试用。

秘书省校书郎:(从九品)校勘书籍,订正讹误。寄禄官官职级别,以此身份职事差遣地方。从此王逵已由选人升迁为京朝管。

后不得为例:不是改制、变法,所以只是特例。非责难语词。套话。

晏殊为三司使,奏君为三司检法官。李谘代殊,会天圣十年掖庭火,谘任公具材用治宫室,五日而用足。仁宗闻而嘉之,迁秘书省著作佐郎。

晏殊:991—1055,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字同叔。幼以文名,工词。赐同进士出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三司使、宰相兼枢密使。贬任宋州(河南商丘南)时,兴学校,延用范仲淹教生徒。

三司使: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长官三司使,掌管统筹国家财政,位亚执政,号计相。

检法官:实职,非寄禄官系列。宋制度法律繁冗,负责向长官检索、提供具体案件适用法条。

奏:向上级书面言事,上书上及中央及皇帝。

李谘:

会:遇到一块。

天圣十年:(1032年)仁宗赵祯年号。

掖庭:宫嫔所居的皇宫中旁舍。掖通腋,两旁。

火:失火。

任:临时使用具体事务工作,非官亦非职事差遣。

具材用治宫室:整备材料修理重建房屋建筑。

用足:所用材料齐备。

仁宗:仁:庙号。(1022—1063任)年号: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

闻而嘉之:知道之后予以表扬嘉奖。

迁:调动。本文为寄禄官升转。

著作佐郎:(从八品)寄禄官官职级别,高于校书郎。

王鬷知益州,取君佥书节度判官厅公事,迁秘书丞,通判益州事,迁太常博士。

王鬷:

益州:四川成都。

佥事、佥书公事:判官,州幕职属官,居幕职诸官之首。京朝管充任称签书节度判官或签书某州判官厅公事,简称签判。协助长官治理郡政,办理司法、户籍版帐、管理属吏等具体事务。佥,通签。

秘书丞(正八品):寄禄官官职级别。

通判:知州,正长官;通判,副长官。

太常博士(从七品):寄禄官官职级别。

新都里胥捕罪人杀之,狱具当死,君求得其情,为奏谳,里胥得不死,蜀人以为德。入为开封府推官,赐绯衣银鱼。府史冯士元家富,善阴谋,广市邸舍女妓,以啗诸贵人,一时多与之亲。

新都

里胥:乡级胥吏。中国自古官、吏分别。官用士人;官主决策、管理、监督,用吏执行具体事务工作。早期吏用役人,服劳役之一类,后因官司事务渐繁且专业,县以上中高级吏改转用招募,吏也形成不同品级、专业、职能。里胥,多为本乡役人。

具狱当死

求得其情:探求获得实际情况。意有冤情。

奏谳

入:京师为中,地方为外,回京师为入。

开封府推官:开封府为四京府之一,地位重要,京府官员高一阶。推官,次于判官的幕职属官,与判官共同协助长官处理州政。

赐绯衣银鱼

府史:府官衙胥吏,较高级有令史、书令史等。府史,具体不详。

冯士元

善阴谋

广市

邸舍女妓

啗:食也,从口,臽声。读与含同。同啖,吃、咬。

诸贵人

一时

与之

会士元有罪系狱,君治之,竟其事,及诸贵人。以其故多得罪去者,或谓君祸始此矣。君笑曰:“吾知去恶人耳。”

系狱

治之

竟其事

以其故

去者

或谓

祸始此矣

恶人

出为湖南路转运使,蛮人归附。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小法。知虔州、池州、福州、扬州、江南西路转运按察使,迁尚书刑部员外郎,按知洪州卞咸抵其罪,改荆湖北路转运使。

湖南路转运使:荆湖南路

蛮人

归附

尚书祠部员外郎:正七品

坐小法

虔州池州福州扬州

江南西路

转运按察使

尚书刑部员外郎(正七品)

知洪州卞咸

抵其罪

荆湖北路

初,谏官李京尝奏君某事,及是,京以言事斥监鄂州税,闻君至,移病不出。君要谕之曰:“前事君职也,于吾何负哉?”卒与之欢甚。京死,又力赒京家,而奏官其子。

谏官

李京

某事

及是

以言事斥

监鄂州税

移病不出

要谕

前事君职也,于吾何负哉

卒:边缘的最基层人员、组织,引申为末端,意近最后、终于。

欢甚

力赒:以财物救济

奏官其子

改河东转运使,赐紫衣金鱼,坐小法,知光州,逾月迁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徐州。是时山东大饥,君所活数万人,收遗骸为十二冢葬之,亦数万。

光州

逾月

兵部员外郎正七品

徐州

是时

山东

大饥

所活数万

收遗骸为十二冢葬之

是时富丞相弼为京东东路安抚使,自为文祭其冢。

富丞相弼

京东东路安抚使

自为文祭其冢

明年,迁尚书工部郎中、淮南转运使。岁饥,又多所全活。

明年

尚书工部省郎中:从六品

淮南转运使

岁饥

多所全活

就加直昭文馆,知越州浙东兵马钤辖,迁尚书刑部郎中,判刑部,加直龙图阁、知荆南府荆湖北路兵马钤辖,濬渠为水利,又开新河通漕,公私便之。请知兖州,坐法免。

直昭文馆

越州

浙东兵马钤辖

刑部郎中:从六品

判刑部

直龙图阁

荆南府

荆湖北路

濬:疏通;渠,水利

开新河

通漕

公私便之

兖州

免,坐法免

起知金州,提举兖州景灵宫,知莱州,迁尚书兵部郎中,知西京,留司御史台,提举崇福宫,皆不赴,遂乞致仕。

金州(陕西安康)

提举兖州景灵宫

兵部郎中(从六品)

莱州

西京

留司

御史台

崇福宫

不赴

遂乞致仕

居郓州,熙宁五年四月癸亥终于郓州昭庆坊之私第,享年八十有二。有文集五十卷。

郓州

熙宁:神宗(1067—1085在位)第一个年号1068-1077,第二个元丰1078—1085

癸亥

昭庆坊

私第

享年

八十有二

文集、卷

君娶朱氏、贾氏、高氏。高氏封长安县君,其父弁,君所从学者也。皆先卒。

娶朱氏

封长安县君

所从学

皆先卒

有子五人。子骏,卫尉寺丞。子渊,郓州寿张主簿。子建,河南伊阙尉。子皋、子英,未仕也。女七人,适蕲州黄梅令李纲、尚书职方员外郎马渊、中班殿直侍其珪、进士程行、大理寺丞刘士邵、邓州穰县主簿李毅、进士张伉。

卫尉寺丞

郓州寿张主薄

河南尹阙尉

未仕

女七人

蕲州黄梅令

尚书职方

中班殿直侍

进士

大理寺丞

邓州穰县

君为人志意广博,好智谋奇计,欲以功名自显,不肯碌碌。所至威令大行,远近皆震。

为人

志意广博

智谋奇计

欲以功名

自显

不肯碌碌

所至威令大行

远近皆震

然当是时,天下久平,世方谨绳墨,蹈规矩,故其材不得尽见于事,而以其故,亦多龃龉,至老益穷。然君在撼顿颠疐之中,志气弥厉,未尝有忧戚不堪之色,盖人有所不能及者也。君尤笃于好善,一时与之游者,皆当世豪杰、知名之士。若予者,亦君之所厚。故君之葬,其子来属以铭,而予不得辞也。君葬于其卒之岁某月某甲子,而墓在郓州之某乡某原。铭曰:

维特材,志横出。世拘牵,困羁馽。见事为,万之一。形则潜,名不没。

1王诩:即鬼谷子,又名王禅。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尉缭子;纵横家:苏秦、张仪、毛遂、被誉为商圣的范蠡等。

2王良:春秋时代著名的善御(驾驶马车)者。一说王良即伯乐,字子良。“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车摄辔,马为整齐而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传说他死后为神,并被天帝挑选为车夫,后来成为星官名。“汉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王良策马,车骑满野。”

3王翦:秦代杰出的军事家。频阳东乡人,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王翦领兵先后攻破赵国、燕国、魏国,翦灭楚国的第二年,王翦军继续南征百越。平定了江南,降服越君,江南地置为会稽郡。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王贲攻入齐都临淄,虏齐王建,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也灭亡。

4王贲:战国秦国人,秦代名将,通武侯王贲乃是王翦之子,与其父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5王陵(公元前?~前181年) :沛县(今江苏沛县西)人。西汉初年大臣。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敷千人据南阳(今河南南阳)。后归刘邦。从定天下。以功封安国侯,官至右丞相。

6王昭君(公元前~世纪中叶):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7王莽:字巨君(公元前45~后23年),魏郡元城人,职业皇帝、改革家。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

8王符:字节信(公元85~162年),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人,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无神论者。王符一生隐居著书,崇俭戒奢、讥评时政得失。因“不欲章显其名”,故将所著书名之为《潜夫论》。王符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文笔犀利,至今读其作仍给人一种淋漓畅快的感觉。

9王充:字仲任(公元27~96年),会稽上虞人。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 唯物主义哲学家。整个东汉二百年间,称得上思想家的,仅有三位:王充、王符、仲长统。范晔《后汉书》将三人立为合传,后世学者更誉之为汉世三杰。三家中,王充的年辈最长,著作最早,在许多观点上,王充对后二家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王充是三家中最杰出,也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著《论衡》等。

10王允:字子师(137~192年),太原祁人。东汉大臣 。汉献帝初年任司徒等要职。他是貂蝉的义父,貂蝉是造成吕布和董卓反目,以致于吕布最终刺杀了董卓的主要原因。在讨论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和连环计时经常引用此事件。

11王粲:字仲宣(177~217年),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12王祥:字休征(185年~269年)。东汉末年隐居20年,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书圣”王羲之五世祖王览的同父异母兄。

13王濬:字士治(206~286年),小字阿童,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人。西晋时期著名将领,曾指挥灭吴的战役。大获全胜。

14王叔和:名熙(210~280年),晋朝高平(今山西高平人)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

15王导:字茂弘(276~339年) ,汉族,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开国丞相,时人谓之“仲父”。

16王羲之:字逸少(321~379年或303~361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自幼学习书法,曾师从卫铄,后遍学众家,在汉魏质朴淳厚书风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造出一种妍美流便、雄逸俊雅的新书风。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书圣”。真迹无存,唯有唐人双钩廓填的行书《姨母》、《奉橘》、《丧乱》、《孔侍中》及草书《初月帖》等。王羲之亦长于文学,原有文集10卷,已佚,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于《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17王献之:字子敬(344~386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曾任中书令,为新安公主驸马。自幼随父学习书法,后又师法张芝草书,形成自己独特书风。擅长各种书体,尤精于行草书,书风笔迹流泽,婉转妍媚,为世人所重,与其父并称二王。书法墨迹传至今日的有行草书《鸭头丸帖》、《中秋帖》、行楷书《廿九日帖》及小楷刻本《十三行》等。

18王珣:字元琳(349~400年),小字法护,祖籍琅琊临沂,晋代书法家。王珣真迹《伯远帖》是三希之一。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19王猛:字景略(325~375年),北海剧(山东寿光)人。十六国前秦丞相。 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出现了两个名臣贤相的身影,“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

20王通:字仲淹(584~617年),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门人私谥曰“文中子”,隋哲学家。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基本立足点则为儒学。著有《中学》,亦称《文中子》。

21王勃:字子安(649~676年),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文学家。麟德初应举及第。“初唐四杰”之一。其诗风格较为清新,其文以《滕王阁序》较为有名。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22王之涣:字季凌(688~742年),祖籍太原晋阳,唐代诗人,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23王维:字摩诘(701~761年) 。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唐诗人、画家。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王维诗多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王维精于绘画,能将诗歌与绘画相互沟通,被苏轼誉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作人物、佛像,尤以水墨山水为人称许。王维生前及后世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历代编注其集很多,明顾起经《类笺唐王右丞诗集》10卷(后附文集4卷)是现存最早注本。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较好的注本。

24王昌龄:字少伯(698~756年),祖籍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名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25王建:字仲初(约767~约830年),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诗人。出身微寒。大历进士。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著有《宫词》一百首。有《王司马集》。

26王忠嗣:初名训(706~750年),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大唐名将,一生屡立战功。

27王冰(710~804年):号启玄子。曾任唐代太仆令,医学家。王冰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他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为整理保存古医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8王孝通:中国唐代算历博士,数学家,武德九年(626)时曾任通直郎太史丞,并参加修改历法工作。王孝通的主要贡献在数学方面,他的专著是《缉古算经》。唐显庆元年(656)国子监设“算学”,以“十部算书”为教科书,列《缉古算经》为十书之一,并规定此书学习年限长达三年之久。

29王彦章:字贤明(863~923年) 一作子明。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中国五代时后梁名将。朱温建后梁时,彦章以功为亲军将领,历迁刺史、防御使至节度使。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

30王建(公元847~918年):字光图,无赖出身。唐朝时壁州刺史,后称帝。在位16年,病死,终年72岁,葬于永陵(今四川省成都市老西门外)。

31王审知:字信通(862~925年),又字详卿,军中号白马三郎,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分水亭乡王堂村)人。五代闽国创建者,王潮弟,唐末与潮从王绪起兵,后部下兵变,众推潮为主,审知为副。入闽尽有闽地。潮卒,继为威武军节度使。后梁开平三年封闽王,在位十七年。

32王安石:字介甫(1021~1086年) ,号半山,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

33王旦:字子明(957~1017年)。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王北宋名相。王祜之子。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

34王曾:字孝先(978~1038年) ,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宋真宗咸平五年壬寅科状元。取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成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之一。官至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卒谥“文正”。著《王文正公笔录》。

35王惟一:名惟德(987~1067年),宋代杰出的针灸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宋仁宗时当过尚药御,对针灸学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6王柏:字会之(1197~1274年) ,号长啸,改为鲁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南宋经学家。从朱熹门人游,又受学于何基,生平著述甚多。

1王诩:即鬼谷子,又名王禅。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尉缭子;纵横家:苏秦、张仪、毛遂、被誉为商圣的范蠡等。

2王良:春秋时代著名的善御(驾驶马车)者。一说王良即伯乐,字子良。“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车摄辔,马为整齐而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传说他死后为神,并被天帝挑选为车夫,后来成为星官名。“汉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王良策马,车骑满野。”

3王翦:秦代杰出的军事家。频阳东乡人,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王翦领兵先后攻破赵国、燕国、魏国,翦灭楚国的第二年,王翦军继续南征百越。平定了江南,降服越君,江南地置为会稽郡。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王贲攻入齐都临淄,虏齐王建,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也灭亡。

4王贲:战国秦国人,秦代名将,通武侯王贲乃是王翦之子,与其父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5王陵(公元前?年~前181年):沛县(今江苏沛县西)人。西汉初年大臣。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敷千人据南阳(今河南南阳)。后归刘邦。从定天下。以功封安国侯,官至右丞相。

6王昭君(公元前52年~公元前20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7王莽:字巨君(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魏郡元城人,职业:皇帝、改革家。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

8王符(85~162):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人,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无神论者。王符一生隐居著书,崇俭戒奢、讥评时政得失。因“不欲章显其名”,故将所著书名之为《潜夫论》。王符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文笔犀利,至今读其作仍给人一种淋漓畅快的感觉。

9王充(27~96):字仲任,会稽上虞人。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 唯物主义哲学家。整个东汉二百年间,称得上思想家的,仅有三位:王充、王符、仲长统。范晔《后汉书》将三人立为合传,后世学者更誉之为汉世三杰。三家中,王充的年辈最长,著作最早,在许多观点上,王充对后二家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王充是三家中最杰出,也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著《论衡》等。

10王允(137~192):字子师,太原祁人。东汉大臣 。汉献帝初年任司徒等要职。他是貂蝉的义父,貂蝉是造成吕布和董卓反目,以致于吕布最终刺杀了董卓的主要原因。在讨论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和连环计时经常引用此事件。

11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12王祥(185年~269年):字休征。东汉末年隐居20年,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书圣”王羲之五世祖王览的同父异母兄。

13王濬(206~286):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人。西晋时期著名将领,曾指挥灭吴的战役。大获全胜。

14王叔和(210~280):名熙,晋朝高平(今山西高平人)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

19王猛(325~375):字景略,北海剧(山东寿光)人。十六国前秦丞相。 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出现了两个名臣贤相的身影,“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

20王通(584~617):字仲淹,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门人私谥曰“文中子”,隋哲学家。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基本立足点则为儒学。著有《中学》,亦称《文中子》。

21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文学家。麟德初应举及第。“初唐四杰”之一。其诗风格较为清新,其文以《滕王阁序》较为有名。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22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祖籍太原晋阳,唐代诗人,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23王维(701~761):字摩诘 。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唐诗人、画家。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王维诗多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王维精于绘画,能将诗歌与绘画相互沟通,被苏轼誉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作人物、佛像,尤以水墨山水为人称许。王维生前及后世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历代编注其集很多,明顾起经《类笺唐王右丞诗集》10卷(后附文集4卷)是现存最早注本。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较好的注本。

24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祖籍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名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25王建(约767~约830):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诗人。出身微寒。大历进士。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著有《宫词》一百首。有《王司马集》。

26王忠嗣:初名训(706~750),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大唐名将,一生屡立战功。

27王冰(710~804年):号启玄子。曾任唐代太仆令,医学家。王冰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他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为整理保存古医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8王孝:中国唐代算历博士,数学家,武德九年(626年)时曾任通直郎太史丞,并参加修改历法工作。王孝通的主要贡献在数学方面,他的专著是《缉古算经》。唐显庆元年(656年)国子监设“算学”,以“十部算书”为教科书,列《缉古算经》为十书之一,并规定此书学习年限长达三年。

29王彦章:字贤明(863~923) 一作子明。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中国五代时后梁名将。朱温建后梁时,彦章以功为亲军将领,历迁刺史、防御使至节度使。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

30王建(847~918):字光图,无赖出身。唐朝时壁州刺史,后称帝。在位16年,病死,终年72岁,葬于永陵(今四川省成都市老西门外)。

31王审知:字信通(862~925),又字详卿,军中号白马三郎,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分水亭乡王堂村)人。五代闽国创建者,王潮弟,唐末与潮从王绪起兵,后部下兵变,众推潮为主,审知为副。入闽尽有闽地。潮卒,继为威武军节度使。后梁开平三年封闽王,在位十七年。

32王安石:字介甫(1021~1086) ,号半山,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

33王旦:字子明(957~1017)。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北宋名相。王祜之子。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

34王曾:字孝先(978~1038年) ,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宋真宗咸平五年壬寅科状元。取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成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之一。官至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卒谥“文正”。著《王文正公笔录》。

35王惟一:名惟德(987~1067),宋代杰出的针灸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宋仁宗时当过尚药御,对针灸学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6王柏:字会之(1197~1274) ,号长啸,改为鲁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南宋经学家。从朱熹门人游,又受学于何基,生平著述甚多。

37王实甫:名德信(1260~1336年) 。大都(今北京市)人。元杂剧作家。创作活动大致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编撰杂剧13种,只有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传世,《贩茶船》、《芙蓉亭》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

38王诜:字晋卿(1036~1093),太原(今属山西)人, 北宋画家。居开封。妻英宗女蜀国公主,为驸马都尉。家有宝绘堂,收藏历代书画。工诗词,善书法,尤精山水。有“不古不今,自成一家”之评。

39王恂:字敬甫(1235~1281)。元代中山唐县(今属河北)人。精通历算之学,与郭守敬等编制《授时历》,提出“招差法”及“弧矢割圆术”等。

40王祯:字伯善(1271~1368),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著作《王祯农书》。《王祯农书》是我国古代五大农书之一。

41王冕:字元章(1287~1359) ,浙江诸暨人。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号煮石山农、放牛翁、梅花屋主等。出身农家。最爱的是梅,其次竹,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

42王蒙:字叔明(1301~1385) ,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朝画家。董其昌曾在他的作品中题词:“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44王鏊:字济之(1450~1524) ,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名臣、文学家。王鏊自幼随父读书,聪颖异常,写得一手好文章。官至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王鏊一生为人正直,时称“天下穷阁老”。

45王守仁:初名云,字伯安(1472~1528) 。因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思想家。弘治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侯,谥文成。在哲学方面,他是心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形成阳明学派,在明代影响极大,并流传到日本。著有《传习录》《大学问》《阳明先生文录》等,后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38卷传世。

46王廷相:字子衡(1474~1544) ,号浚川。明朝潞州(今长治市)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47王世贞:字元美(1526~1590年),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48王锡爵:字元驭(1534~1614) ,号荆石,南直隶太仓(今属江苏)人,明代内阁首辅,太仓历史上官位最高的一品大员。任文渊阁大学士、又任武英殿、建极殿大学士。王锡爵与独子王衡都是榜眼,人称“父子榜眼”。任职以大局为重,勤政廉洁,敢于建言,勇于直谏。

49王夫之:字而农(1619~1692),号姜斋,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明清之际思想家。曾积极组织抗清斗争,失败后到南明桂王的政权中任职,南明亡后,更名隐居,潜心著述。学术成就很大,对天文、数学、地理、历法都有所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近代产生了很大影响。遗著总称为《船山遗书》,有100多

历史上王氏家族有什么贵人?

王倪:伏羲和黄帝曾与王倪论道王倪是啮缺的老师,王倪论道 道及天边,智达宇际。 王子成父:齐国大夫,累迁大司马,为齐恒公手下一员大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