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公婆为“舅姑”,为什么会这么称呼
1、宗族称谓
祖上:
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己的始祖。如曹操、曹植、曹睿祖孙三代就分别把曹振铎、姬姓、虞舜称作曹氏家族的始祖。
太祖:
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为太祖。如三国魏以曹操为太祖,唐以李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太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以他的太庙百世不迁。
祖宗:
是对始祖及先世中有功德者的尊称。从我国汉代开始,凡是创业的国君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为祖,如汉称刘邦为高祖,唐称李渊为高祖等等。凡是有功德的帝王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称为宗,如汉称文帝刘恒为太宗,唐称李世民为太宗等。
子嗣、太宗、小宗:古代宗法制度规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宗子:
大宗的嫡长子叫宗子。对大宗来讲,他是家长;对于小宗来讲,他是族长,宗子继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庙的祭祀。
世子:世子也就是太子,古代的逗世地与逗太地字意义相通。
支子:古代把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支子。
嫡子:
古代把正妻所生的儿子称作嫡子。同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嫡子有继承父亲地位的权力,在社会地位上远远高于庶子。
别子:古代把诸侯嫡长子以外的儿子都叫别子。
庶子:
古代把妾所生的儿子称作庶子,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礼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嗣子:
无子而以他人之子作为儿子,既为嗣子。嗣子一经礼法认可,地位与亲子等同。古代礼法对嗣子问题,有明确的规定。一、必须是同姓。二、必须是同宗的支子。三、辈分必须相当。
公子:
诸侯王(公)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公子。另外诸侯的女儿也可以称作公子。
考妣:
父母又称为考妣。后多指已死的父母,即亡父亡母。
继父:
生父死后,母亲再嫁之夫称为继父。
八母:
八种身份不同的母亲,即指嫡母、继母、养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和乳母。
嫡母:
妾的子女称父之正妻为嫡母。对于嫡母,服制是斩衰三年。
继母:
父亲的后妻称为继母,对于继母,服制也是齐衰三年。
养母:
过继儿子称收养他的母亲为养母。对养母服制是斩衰三年。
慈母:妾所生之子,其母死后,其父令别的妾抚育,此别妾就是此子的慈母。
嫁母:
亲母因父亲死后再嫁,称作嫁母。为嫁母服齐衰杖期。
出母:
被父亲休弃的生母称作出母。为出母服齐衰杖期。
庶母:
父亲的妾称为庶母。士为庶母服缌麻。
乳母:
父妾之中曾乳育己者称她为乳母。为乳母服缌麻。
九族:
九族所指,说法不一。一说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己身、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即: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姊妹、儿子);母族三即:母之父 (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岳父、岳母。
2、亲属称谓
古代将凡血缘相近的同姓本族和异性外族都称作亲属。具体称谓如下:
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
曾祖父(母):祖之父(母)。
祖父(母):父之父(母)。
父母:父,母。
己身:自己本代。
子:子。
孙:子之子。
曾孙:孙之子。
玄孙:曾孙之子。
来孙:玄孙之子。(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
世父 (伯父) : 父之兄。
叔父:父之弟。
世母 (伯母) :世父之妻。
叔母(婶) :叔父之妻。
姑(姑母):父之姊妹。
姑父:姑之夫。
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 :父之伯叔。
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 :父之伯母、叔母。
从祖父(堂伯、堂叔) :父之从兄弟。
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 从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 :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叔妻子。
族祖父(族祖王父): 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妇:弟之妇。
从子(侄):兄弟之子。
从女(侄女):兄弟之女。
从孙:兄弟之孙。
甥(外甥出):姊妹之子。
私:姊妹之夫。
女婿(子婿、婿): 女之夫。
中表(姑表) :父之姊妹之子女。
外祖父(外王父):母之父。
外祖母(外王母):母之母。
外曾王父:外祖父之父。
外曾王母:外祖父之母。
舅(舅父):母之兄弟。
舅母(妗子):舅之妻。
从母(姨母、姨):母之姊妹。
姨父:姨母之夫。
中表(姨表):姨之子女。
从舅:母之从元弟。
从母兄弟、从母姊妹(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母之兄弟姊妹子女。
外舅(岳父、岳丈、丈人、泰山、岳翁):妻之父。
外姑(岳母、丈母、泰水):妻之母。
姨(姨子):妻之姊妹。
妻侄:妻之兄弟之子。
舅(嫜、公):夫之父。
姑(婆):夫之母。
姑嫜、舅姑:夫之父母(俗称公婆)。
伯叔(大伯、大叔子):夫之兄弟。
小姑子:夫之妹。
娣妇:夫之弟妇。
姒姆:夫之嫂。
娣姒、妯娌:古之弟妇与嫂的简称。
亲家:妻之父母与夫之父母之间的婚姻。具体地说,夫之父为姻,妻之父为婚。
娅,连襟(襟兄、襟弟):两乔两婿互称。
古今亲属称谓杂谈
如何称呼自己的亲属,在称呼自家的亲属时,我们常会听到或见到逗家、舍、亡、先、犬、小地这几个字。
[家]:
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之意。如称己父为家父、家严,称母为家母、家慈,称丈人为家岳,祖父为家祖,以及家兄、家嫂等等。
[舍]:
是用来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但不说舍儿、舍女。
[先]:
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如对已离世的父亲称先父、先人、先严、先考,对母尊称先母、先妣、先慈,对祖父称先祖,等等。
[亡]:
用于对已死卑幼者的称呼,如亡妹、亡儿。对已故的丈夫、妻子、挚友,也可称亡夫、亡妻、亡友。
[犬]:
旧时谦称自己年幼涉及不深的子女,如犬子、犬女等。
[小]:
对人常用来称己一方的谦词,如自称自己儿女为小儿、小女等。
[六亲]:
六亲即六种亲属。对六亲的说法,历来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说指父子、兄弟、姊妹、甥舅、婚媾、姻亚。二说指父子、兄弟、夫妇。三说:指父母、兄弟、妻子。四说指父母、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五说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三弟之子、从父母亡子女之子。隶巍,指父、母、兄、弟、妻、子,是现代比较通行的说法,现代汉语中六类也泛指亲属。
古代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称逗父地,父之次弟称为逗仲父地,仲父之弟称为逗叔父地,最小的叔叔称逗季父地,后来父之弟都统称为逗叔父地。
古今妻子称谓:我们现在称男人的配偶为妻子。而从古至今,对妻子的称呼竟有近四十种之多。
小君、细君: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皇后:皇帝的妻子。
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代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荆妻: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又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贱荆,有表示贫寒之意。
娘子:古人对自己妻子的通称。
糟糠:形容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内人:过去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书面语也称内人、内助。尊称别人妻称贤内助。
内掌柜的:旧时称生意人的妻子为逗内掌柜地,也有称逗内当家地的。
太太:旧社会一般称官吏的妻子,或有权有势的富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逗太太地,今有尊敬的意思,如逗你太太来了地。
妻子:指的是妻子的儿女。早期有逗妻子地、逗妻室地,也有单称妻,有的人为了表示亲爱,在书信中常称贤妻、爱妻。
老伴儿:指年老夫妻的一方,一般指女方。
娘儿们、婆娘、婆姨:有些地方称妻子为娘儿们,或婆娘,或婆姨。
堂客:江南一些地方俗称妻子为堂客。
媳妇儿:在河南农村普遍叫妻子作媳妇儿。
老婆:北方城乡的俗称,多用于口头语言。
老爱:因称老婆太俗语,称爱人拗口,所以取折衷的方法叫老爱。
继室、续弦:妻殁再聚约。
家里、屋里人、做饭的:都是方言对妻子的称谓。
女人:一些农村称妻子为女人,或孩子他娘。贱内、贱媳:古人对妻子的谦称,
爱人:男女互称。
老马子、后头人:河南农村对妻子的称呼。
右客:湖北鄂西山区对妻子的一种称呼。
伙计、搭档:现代都市流行的对妻子的俗称。
参谋长、内务部长:现代人对能干持家贤惠妻子的尊称。
附: 旧时对妾的称呼有逗侧侄地、逗偏房地、逗小星地、逗如夫人地、逗妇君地等。
古今对丈夫的称谓 我们对女子的配偶称作丈夫。此外对丈夫的称谓还有丈人、君、外子、官人、老公、爱人、当家的、前面人、掌柜的、外面人、郎君、老伴、老头子、那口子、男人、老爱、那位老板等。
古今对父母的称谓:父母又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考妣等。
古今对夫妻的称谓:夫妻在古今有结发、鸳鸯、伉俪、配偶、伴侣、连理、秦晋、百年之好等。
逗鸳鸯地:原指兄弟,我国古代曾把鸳鸯比作兄弟。鸳鸯本为同命鸟,双栖双宿,所以古人用它来比喻兄弟和睦友好。后用鸳鸯来比夫妇,始于唐人卢照邻。
逗丈夫地小考:丈夫在古代并非指女子的配偶。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礼,称为丈夫,这是一种古时礼仪。另外,古代把人长八尺的魁梧男子称作丈夫。在春秋战国之交,逗丈夫地的词义扩大了,不仅指成年的男子,而且还指男性的小孩甚至男婴。
逗娘子地小谈:娘子是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爱称,在元代以前,称妻子为逗娘子地是不对的。宋代之前,逗娘子地专指未婚的少女,意同今天的姑娘。
到了唐代,唐玄宗后期好声色,宠杨贵妃,杨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无与伦比, 宫中号称为逗娘子地。这里的娘子,显然已不是指少女了,但也不能理解为是对妻子的称呼。
到了元代,社会上已普遍称呼已婚妇女为逗娘子地。到了明代,一般习惯称**为逗娘子地,而且带有娇爱的味道。
随著称妻为逗娘子地的流行,一般妇女也就称为某娘了,如称接生婆为逗老娘地。称巫婆为逗师娘地,称妓女为逗花娘地,称男女关系不清的女人为逗夫娘地,以及鄙称妇女为逗婆娘地等等,通称她们为逗娘们地。
什么叫逗丈人地 ,逗丈人地现在通常指称岳父。但在古代逗丈人地就不仅指岳父了。
一、逗丈人地是对老者和前辈的尊称。
二、逗丈人地指家长或主人。
三、逗丈人地是女子对丈夫的称呼。
四、逗丈人地'代表岳父。
逗结发地的含义:我国古代,年少之时结为夫妻,称为结发。后因以逗结发地为结婚,指原配夫妇。
逗连襟地趣话:在我国民间,通称姐妹们的丈夫为逗连襟地,逗连襟地的来历与我国著名的诗人杜甫、洪迈有关。
较早在笔下出现这个词语的是杜甫。他晚年寓居川东,结识了当地一位姓李的老头子,叙论起来,两家还是拐弯抹角的亲戚。两人很合得来,三天两头书信往来或一起聊天喝酒,后来杜甫要出峡东下湖湘,写了首《送李十五丈别》的诗,回忆叙述结交经过,有一句是逗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地。这只是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它还没有后来的那种关系。
北宋末年,洪迈有个堂兄是石泉州的幕宾,不很得意,妻子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写荐书推荐去京城供职,洪迈这位堂兄很感激,托洪迈替写了一份谢启,里面便有逗襟袂相连地一句。而比洪迈还早一些的马永卿,在所著《懒真子》里提及,江北人呼友婿为逗连袂地,也呼逗连襟地,和洪迈写的谢启相对照,可见宋朝时,逗连襟地这个称谓就已通行,并具有与现在相同的内容了。
岳父、岳母称呼的由来。古代帝王常临名山绝顶,设坛祭天地山川,晋封公侯百官,史称逗封禅地。唐玄宗李隆基一次逗封禅地泰山,中书令张项做逗封禅地使。张把女婿郑镒由九品一下提成五品。后来玄宗问起郑镒的升迁事,郑镒支支吾吾,无言以对。在旁边的黄幡绰讥笑他:逗此乃泰山之力也。地玄宗才知张项徇私,很不高兴,不久把郑镒降回原九品。后来,人们知道此事,把妻父称逗泰山地。又因泰山乃五岳之首,又称为逗岳父地,同时,又把妻母称为逗岳母地。
逗东床地的缘来:东床指女婿。东晋时郗鉴让门人到王导家去物色女婿。门人回来说:逗王家少年都不错,但听得消息时,一个个都装出矜持的样子,只有一个年轻人,袒腹东床,只顾吃东西,好像没听到我们说话一样。地郗鉴一听忙说:逗这个人正是我要物色的好女婿!地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以后,人们就称女婿为逗东床地。
3、礼俗称谓
君:周代称诸侯为君。君在天子之下,大夫之上,指的是诸侯。秦统一天下后,称皇帝为君。君还是战国、秦汉时期贵族、功臣的封号。如齐国田文号盂尝君,魏以子无忌号信陵君,汉郦食其号广野君,刘敬号奉春君,君后来又引申为对男子的尊称,故父和夫也可称君。
臣:上古指男性奴隶。后来逗君地与逗臣地对举,臣包括因君外的任何人。后逗臣地引申为对己的谦称。
士:商、西周、春秋时统治者的最低层及其成员。周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家是卿大夫的统治区域,担任家的官职的通常是士,称为家臣。士大夫受过教育,有知识、有才能,因此,后来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在军事上、政治上、外交上形成不可忽视的力量。战国时代的士大体分为四类,一类为学士,如庄子、荀子等。一类为策士,如苏秦、张仪,即所谓纵横家。一类为方士或术士。最下的一类为食客,这类人有士之名,无士之实,多是贵族的鹰犬。
民:上古时把奴隶称作民。或称黎民、群黎、苗民、众人、庶人、庶民,通称庶民。臣与民在上方都是奴隶,但有区别:臣是柔顺驯服的奴隶,民是暴戾难以驾驭的奴隶。
奴隶:为奴隶主劳动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甚至杀死。逗工地、逗奴地、逗奚地、逗臣地、逗妾地等都是奴隶,小臣、仆侍、妾婢、阍人(看门人)、寺人(宦)等是从事家务劳动的奴隶,金工、车工等是从事工业生产的奴隶,大量的则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
君子:古代对贵族男子的通称。又泛指有道德的人,君子常常和小人或野人对比。此外,妻称夫也叫君子。
百姓:古代对贵族的总称。商代的奴隶主是贵族,总称为逗百姓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商王是贵族的最高代表,自称为逗余一人地,周代仍有这种称号,战国以后,逗百姓地为平民的通称,与逗民地为同义词。
黎民:平民也称黎民,亦即逗众民地的意思。因逗黎地通逗骊地,黑色,逗黎民地因黑发而名。
黔首: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呼。黔,黑色。逗黔首地,犹如黑头。据说秦商黑色,平时平民都用黑布包头,帮称逗黔首地。
布衣:即逗平民地,古代人富人穿丝,平民穿麻布,所以称逗布衣地。
庶人:又叫逗庶民地,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西周时庶人可作为被封赐的对象,其身份比奴隶高。春秋时,庶人的地位在士以下,工商奴隶之上。秦汉以后,泛指没有官的一般平民。
对自己的谦称类
鄙人: 逗鄙人地本意指发居于郊野之人。后古人用来谦称自己,表示地位 不高,见识浅陋。
臣:古人对自己的谦称。逗臣地表示自谦,多有君臣关系在内。后采也完全表示谦称。
仆:旧时男子自称谦词。仆即奴仆,下对上,幼对长自称奴仆,借以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小可:宋元间人自称谦词。
小生:旧时晚辈对尊长称自己的谦词。
小子:旧时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自称的谦词。
晚生:旧时父人对前辈称己的谦词。
不肖:旧时男子自谦词。不肖原指子不似其父那样贤能,故男子在其父母死后多借以自称,表示谦恭。
不才:旧时男子自谦词。不才即没有才能,故借以自称,以示谦恭。
不妄:旧时男子对自己的谦称。不妄意为无才能的意思。
不敏:古人称自己不聪明,不敏捷,故自谦逗不敏地。 晚生 后学 晚侍 年轻人在年长者面前的谦称。
在下:自称的谦词,古时坐席,尊长在上座,所以自称在下。
妾:旧时妇女自称的谦词。妾是旧时正妻之外的小妻、侧室、偏房,在家庭中地位极低,故妇女借以自称,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奴、奴家:旧时妇女自称的谦词。奴即表示不自由,从人役使的仆役,故借以自称,表示对对方的敬重。有时男子亦以之为谦称。
未亡人:寡妇的自称。
尊称类
父:古代对男子的尊称。逗父地本义不是父亲,而是父系氏族社会中司火的长者,后成为对男子的尊称。大约至周代,逗父地才成为父亲的别称。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甚至父亲对儿子说话,有时也以逗公地相称,用来表示郑重或爱重。
子:古代尊称,男女皆可称之。学生对老师也称逗子地。夫妻之间又互称逗内子地和逗外子地。
长者:古代尊称。指有德行受尊敬的人。
卿:古代尊称,古时使用较广,君称臣为逗卿地,夫妻之间称逗卿地或逗卿卿地。
先生:古代尊称,多称师长、老人或有德行的人。
阁下:是旧时对一般人的尊称。常用于书信之中。原意也是由于亲属同辈间互相见面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逗阁下地,后来逐渐演变为对至友亲朋间尊称的敬辞。
足下:在古代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逗足下地,足下意为逗您地。
麾下:是对将帅的尊称。
陛下:逗陛下地的逗陛地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逗陛下地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敢直口乎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逗陛下地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
殿下:和逗陛下地是一个意思,原来也是对天子的尊称。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帝王的尊称,唐代以后只有皇子、皇后、皇太后可以称为逗殿下地。
令尊:旧时称对方父亲的敬词。令有善、美之意,故用为敬词。
尊公:亦称逗尊大人地、逗尊大君地。旧时称对方父亲的敬词。尊与卑相对,指地位或辈分高,故用敬词,如逗尊翁地、逗尊驾地。
令堂:旧时称对方母亲的敬词。
令郎:旧时称对方儿子的敬词。原称逗令郎君地。
令嗣:旧时称对方儿子的敬词,同逗令郎地。
令子:旧时称对方儿子的敬词。
令爱:并作逗令嫒地。旧时称对方女儿的敬词。
令正:旧时称对方嫡妻的敬词。
令兄:旧时称对方之兄的敬词。
令弟:旧时称对方之弟的敬词。
令坦:旧时称对方大婿的敬词。
仁兄:旧时对同辈友人的敬称。常用于书信。
贤兄:旧时对同辈友人的敬称,贤指德才之众,故用为敬词。
仁弟:旧时对同辈中青年者的敬称。师长对学生,年长者对幼子亦常以之为称,表示爱重。
贤弟:贤弟意为逗仁弟地,贤有德行好、才能出众之意,故习以为敬词
4、古代交友的称谓
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相交的朋友。
刎颈之交:哪怕砍头也不变心的朋友,又称为逗生死之交地。
莫逆之交:意谓彼此心志相通,情投意合。
杵臼之交:指交友不嫌贫贱,亦称为逗杵臼交地。
车笠之交:不以贵贱而异,友谊深厚。
忘年之交: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认的朋友。
竹马之交:形容小儿时天真无邪,亲昵嬉戏之状。
5、古代对媒人的称呼
媒人:撮合男女成婚的人,多为老年妇女充当。
月老:媒人之代称。
红娘:媒人之代称。取于元代杂剧《西厢记》中莺莺的婢女。
三姑六婆:指从事九种职业的女人。逗三姑地即从事宗数活动的三种职业女人:尼姑、道姑、卦姑。逗六婆地中逗牙婆地指贩卖人口的贩子,逗媒婆地指专门撮合婚姻的,逗师婆地即区婆,逗虔婆地指妓院的鸨母,逗稳婆地指接生婆,逗药婆地职业不详。
6、古代对老师的称呼
师父、师傅:对老师的尊称。逗师傅地原为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夫子:古代对老师的一种尊称,尤其流行于旧时私塾。
师长:教师的尊称。
外傅:古代对教师的特称。
博士:经学教师称逗博士地。至唐朝时期,各专业学校更有逗律学地、逗算学地、逗书学地博士之分。
教授:原为学官称谓,自宋始于宋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均设逗教授地,以传授学业,后世相沿。
讲师: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的教师谓逗讲师地。
助教:古代学官名。教师。西晋武帝咸宁四年设置,协助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南北朝、隋代相沿设置。唐代国子学、太学、广文馆、四门学等都设有助教。明、清两代,仅仅有国子监助教。为国子学(即后来的逗国子监地)教师。
教渝:宋代京师所设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师称谓,到元、明、清的县学照样设置。
教习:明朝人选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后,教师仍用其名。
经师:汉代以后历代在逗校地或逗学地中传授经学的教师称逗经师地。
训导:明清时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渝,掌教育生员,其副职皆称逗训导地。
先生:古时对逗门馆地、逗私塾地老师中年长者的尊称。
老师:原为宋元时期逗小学地教师的称谓。
服务员的古代称呼:古代服务员被称为店小二,这是因为自宋以来直到民初,老百姓是没有名字的,只有上学才有学名,一旦做官,就有官名,古代服务员为平常百姓,所以被称为店小二,而店老板自然是店老大了。
7、皇族称谓
皇帝:中国在公元前22重年,秦王羸政统一六国后,自认为逗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地,称逗始皇帝地,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
万岁:皇帝的代名词,一种说法认为在朝贺时对君主经常使用,久而久之,便成了皇帝的尊称;另一种说法认为是从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登华山后,由他开始用逗万岁地自称,而相沿下来的。
天子:古代君王的尊称。夏、商、周代,天子的正号是王,如周武王即可被称天子;在秦汉至清代,天子则指皇帝。所谓逗天子地,意指君主君临天下,犹天之子。
皇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秦汉以后历代沿称。
太上皇:帝王尊其父为太上皇;历代皇帝传位于太子,并自称太上皇;天子之父参与国政,称太上皇帝。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秦汉以后历代沿称。
皇太子: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但常有例外,由皇帝选定册立。清代自雍正以后不立皇太子。一般称预定继承君位的长子为逗太子地。
贵嫔:妃嫔的称号。汉元帝时始置,原为妃嫔中之第一级。自魏晋至明均设置,但地位已经下降。
昭仪:妃嫔的称号。三国魏文帝时始置,仅次于皇后,晋及南北朝多沿置。
才人:妃嫔的称号。始设于晋武帝,自南北朝至明多曾沿置,唐制,才人初为宫中之正五品,后计正四品。
贵妃:妃嫔的称号。南朝宋武帝时始置,位次于皇后,自隋至清多沿置。
七子:女官名,位在美人、良人下,在长使少使上。
良人:西汉妃嫔的称号。
美人:妃嫔的称号。
贵人:妃嫔的称号。东汉位次于皇后,清代贵人已降在妃嫔之下。
世子:帝王示诸侯的正妻所生的长子,也称太子,清代则封亲王的嫡长子为世子。
孺子:太子妃嫔名,太子有妃、良娣、孺子,共三等,又古代贵族的妾也称孺子。
太孙:皇帝的长孙称太孙。历代王朝往往于太子殁后册立太孙为预定之皇位继承人。
公主:帝王之女的称号。始于战国,汉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后历代大致沿用。
翁主:汉代制度,诸王之女称翁主,即后世的郡主。
附马:皇帝的女婿称驸马,非实官。清代称逗额驸地。
帝姬:古代对皇帝女公主、姊妹、姑母等的称呼。
仅供参考:
萧县陈八集陈氏
十八世起字辈: 秉 怀 从 高 尚 力 为 思 念 功[现已到26世]
各分支现用辈字繁多,大致有:
十七世: 广 大 朝 钟 志 兆
十八世: 秉 兴 献 建 照 凤 开 玉
十九世: 怀 昭 名 鸿 万 玉
二十世: 从 淮 忠 景 福 广 乐
二十一世: 高 宗 升
萧县甚少沟陈氏
十八世起字辈: 履 文 明 世 修 善 恒 昌 尊 经 崇 儒
萧县陈沟陈氏
十四世起字辈: 仲 昌 益 尚 有 玉 胜 洪 广 升
萧县演武陈氏
十五世起字辈: 大 怀 素 有 凌 云 志 圣 德 绵 延 百 世 同
陈彦和。海南陈氏祖谱记载,海南陈氏最早过琼始祖是陈彦和。
陈彦和属江州义门世系,过琼前在福建泉州当参军,1078年从福建泉州过琼任琼州府参军;彦和落户文昌县沙港朝庇村(陈策将军祖籍沙港,是彦和后代),死葬在海口市长流镇附近。陈彦和过琼后子孙分布遍及文昌、琼山、海口、澄迈等几十村。
陈甫。系实公四十五世孙。大约在宋朝建炎至绍兴年间(公元1127--1131年),甫公偕其子仲良从福建南渡琼州,担任珠崖军民府(今琼山东南部)通判。
甫公渡琼后,最初居住在珠崖的罗颜村。后来,他们由珠崖到乐会,喜爱这里山明水秀,民安物阜,便定居在龙泉村(今名龙塘村)。过了几年,二世祖仲良公于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荣登癸丑科进士,是乐会县历史上第二位进士,也是海南岛历史上第三位进士。甫公曾被朝廷敕授为奉直大夫后又封为朝议大夫,于1156年逝世。
甫公子孙蕃衍兴旺,如今在世者,男男女女,不少于4500人,主要分布在琼海、万宁、三亚、屯昌和琼中34个村庄。此外,甫公还有不少子孙移居国外,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陈拱宸,又名三老,举人,系实公四十九世孙。
生于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正月初八,配余氏,黄氏;男仲达。 陈拱宸公在南宋1242年因避乱而带子仲达自福建福州府莆田县祷坑村渡琼。来时落脚在文昌县溪尾村,后任文林郎文昌县知县,再次以官为家,住在青蓝子,是溪尾(溪梅)支始祖,1256年九月初五逝世。
子孙分布:81支和600个村庄。
陈十五,名陈实,系太丘实公四十六世孙。俊卿之长子,福建莆田县坎头人,生于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九月十一日,累官福建、广东安抚司参议积阶奉直大夫,封莆田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生三子。
南宋绍熙四年(1193)避乱携带第三子陈塾渡琼,始居琼山府城白玉庵,后移居大林道玉村,(此村今不存在,已移居桥头村)。历经若干年后,公婆重返福建莆田县。寿终后公婆合葬在莆田保丰龙汲山,明朝年间,在琼众支子孙为了纪念先祖,在琼山大林兴坡置地一块,建墓场一座,以两石刻日、月为公婆替身合葬此风水宝地。
后来在琼山府城东周巷(现府城第一小学)置地建造书舍3间,横廊一眼,便于祭祀十五祖和子弟读书之用。后经道光、光绪、同治年,先后扩建续修,并买洪家宅场土,更造旁廊28个铺面,已成为一座完整的“陈氏宗祠”,一直保留到1992年才被人为拆除。
一、父母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二、曾祖辈
1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三、高祖辈
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四、父母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亲:是对父亲古今常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12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13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扩展资料
1、与父亲相关的亲属
(1)诸父、诸母:是对父亲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统称。
(2)世父:对父亲的兄弟的称谓,现在更多的场合是称“伯父”“叔父”或简称“伯”“叔”。古人偶尔将几个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别称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
(3)伯母、叔母: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妻室的称呼。
(4)从父:对父亲的叔伯兄弟可统称“从父”,又可分别称为“从伯”“从叔”。
(5)姑:对父亲的姊妹可称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称为“诸姑”“姑姊”“姑妹”,对已婚者一般都称为“姑母”“姑妈”,与今不同的是偶尔也称“姑娘”。
(6)姑父:对姑母的丈夫,既可称为“姑父”“姑丈”,又可以称为“姑婿”“姑夫”。
(7)表兄弟:对姑母的子的称谓。
(8)表姊妹:对姑母的女的称谓。
2、与母亲相关的亲属
(1)外祖父:对母亲的父亲,称其为“外祖父”(与今同),又可称为“外翁”“外大人”“家公”“老爷”等。
(2)外祖母:对母亲的母亲,称为“外祖母”“外婆”(与今同),又称为“姥姥”“老老”等。
(3)舅:对母亲的兄弟,古今均称“舅”,在不同场合,可加上一些修饰或补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4)舅母:对舅父之妻的称谓。
(5)姨母:对母亲姊妹的称呼,先秦时称为“从母”,秦汉以来则称为“姨母”,或称为“姨娘”“姨婆”“姨妈”等。
(6)姨父:对姨母之夫称为“姨夫”或“姨父”。姨母之子女也称“表兄弟”“表姊妹”。
3、考妣
“考”和“妣”在先秦时是对父母的异称,无论生死均可用。秦汉以来,父母死后仍可称为考妣,但生前不再称考妣,考妣只用来对死去的父母之称。
而且,考妣不仅用来称死去的父母,死去的祖辈乃至更早的直系先辈均可用考妣相称(在先秦时则是对先祖的泛称)。
4、夫妻
(1)夫:或作“丈夫”,本是对成年男子的美称,但又用作夫妻之夫。“夫”
加上其它附加成分的表示丈夫意的相关称谓很多 ,如:“夫子”“夫君”“夫主”“夫婿”等。除此,还可以用“良人” “郎”“丈人”“君”“老公”“官人”“汉子”等称呼丈夫。
(2)妻子:是由古至今对妻的最主要的称呼。在妻之前加上各种附加成分,还有“贤妻”“良妻”“仁妻”“令妻”“娇妻”等。除此,还可用“妇
2005年,一部古装情景喜剧横空出世,《武林外传》。
闫妮凭借着“佟湘玉”一角一炮而红。
随后,她参演了《少年派》、《北风那个吹》、《一仆二主》等精彩作品,斩获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和白玉兰最佳女主角等。
然而闫妮在成名之前,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至今还是单身。
她与前夫邹伟不仅是朋友,也是亲人。
他们离婚时遭到公婆阻止,然而难过的闫妮,还安慰公婆,做不成儿媳妇做女儿,此举获得称赞。
闫妮,1971年出生于陕西西安的工人家庭。
家里没有从事艺术方面的人,偏偏出了一个演员。
15岁的闫妮跟随父母,从城西搬到城南,住在西安**制片厂附近,进入第45中学学习。
在学校,闫妮大部分同学,都是西安**制片厂的子弟,目标明确高中毕业当演员。
闫妮没有人生目标,同学跟她说:你适合做演员!她不会演戏。
“我是西影的,我可以帮助你考取艺术学院。”同学说。
同学给她找老师辅导, 带她去考北京**学院。
闫妮进去考试,同学则在门外焦急等待,生怕她出现问题,有一种亲自栽培的感觉。
北电的一试二试三试都非常顺利,闫妮信心满满地等着通知文化课考试。
然而闫妮迟迟没有收到通知,她就去西安找同学,结果同学收到了,就知道自己没有选上。
那一年高二,闫妮就想发愤图强好好学习,争取通过文化课考上一所好学校。
1988年,闫妮进入陕西 财经 学院企业管理专业。
她一点都不喜欢这个专业,心心念念演戏。
两年后,兰州军区话剧团去西安招生,闫妮的机会来了,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一名文艺兵。
没几个月,闫妮被送去解放军艺术学院学表演,开始在话剧舞台上跑龙套。
1996年,25岁的闫妮依然没有重要的角色,父母就开始操心婚姻大事。
经人介绍,闫妮认识了邹伟。
邹伟以前当过兵,与闫妮有共同话题。
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兰州,俩人经常见面。
家里人觉得既然俩人住在一起,就结婚吧。在那个年代,要是住在一起不结婚不是一件好事情。
同年,他们在北京举行婚礼。
婚后,闫妮依然在北京和兰州两头跑。
1998年,闫妮和邹伟的女儿出生,因为在元旦出生,取名邹元清。
女儿一岁的时候,闫妮复出拍戏,正式进入演艺圈。
照顾女儿就落到邹伟的身上,他也有自己的工作。
邹伟的父母站出来,告诉闫妮和邹伟,女儿交给我们照顾,你们放心在外面打拼。
公婆教育的邹元清非常懂事,小小年纪从来不给家长添麻烦。
闫妮拍完戏回到家中,邹元清虽想念母亲,但不会打扰她休息。
她十分放心公婆照顾女儿,但常年在外地拍戏,与丈夫邹伟聚少离多,感情变淡。
2004年,闫妮刚接到《武林外传》沉浸在喜悦当中,然而下一秒脸上笑容瞬间消失。
邹伟工作忙完回到家中,见闫妮在厨房做饭,说:“闫妮,我们离婚吧”!
厨房噪音太大,闫妮没有听清楚说:饭马上好,你等一下。
邹伟一刻都等不了,提高嗓音又说一遍“我们离婚吧”。
闫妮停下手里的事情,呆呆地站在原地,不明白丈夫为何要离婚。
她走出厨房看着邹伟,他说:房子,车子,孩子都归你,我净身出户,转身开门走了。
闫妮崩溃了,在房间内嚎啕大哭。见邹伟铁了心要离婚,她也不挽回。
公公婆婆一听儿子与闫妮离婚,十分生气。
邹伟的父亲打骂儿子:不知好歹,把婚姻当儿戏,这么好的媳妇相当于丢了块宝。
母亲更是流下了眼泪,质问儿子:没有挽回的余地吗?邹伟小声嘀咕:双方共同决定离婚!
闫妮离开时,公婆十分舍不得,含泪送她。闫妮也含泪与公婆告别。
几天后,闫妮去前公婆家接女儿回家,前公婆热情招待。
邹伟母亲与闫妮交谈:妮,你与小伟没有可能了吗?你们走到这一步,我跟孩子她爷爷没有想到,夫妻之间有摩擦正常。
闫妮怕公婆伤心,没有直接给出肯定的答案,说: 爸妈,感谢你们的照顾,还是要看缘分。
前公公婆婆含着泪水说: 舍不得你离开我们家。
恰好女儿提出与爷爷奶奶住,闫妮就继续让女儿邹元清由他们照顾,自己也放心。
前公公婆婆欣喜若狂, 跟闫妮说: 你放一百个心,元元跟着我们绝对养的白白胖胖的。
恰好那段时间,闫妮正在拍摄《武林外传》 ,再加上离婚心情不好,没有精力照顾女儿。
只要闫妮拍戏不忙,她就去公婆家看女儿。
有时候,闫妮还会把女儿接到自己的身边,在进组之前,再把女儿送回前公婆的家。
虽然闫妮陪伴女儿的时间少之又少,但前公婆照顾的女儿很优秀,不仅懂事,还学习一身本领。
在孙女身上,前公婆尽心尽力,出钱出力。
老两口都退休,有退休工资,闫妮还是会主动给钱公婆钱,说是当女儿的生活费,其实是让他们花。
前公婆说什么都不要:我 们有钱,元元是我们的孙女,给她花钱点怎么了?
闫妮犟不过他们,只能在平常的时候多补贴。
她经常给老两口买水果、糕点等,给婆婆买最喜欢的围巾。 有时候她还会主动去交生活费, 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对待前公婆。
前公婆更是把闫妮当亲闺女,虽然她与儿子离婚,但对她的爱没有变。
每次去前公婆家,闫妮只要坐着休息就行,都是老两口忙前忙后。她主动去帮忙,前公婆会阻止。
有次离家前,前公婆给闫妮做了咸鸭蛋,她到剧组分享给同事,都说好吃,问在哪里买的。
她说孙女奶奶做的。同事惊讶地问,都离婚了,婆媳关系还这么好。
闫妮说老两口很善良,尊重我,我也尊重他们。
2008年,邹伟再次遇见心动的对象,打破了父母希望他与闫妮复合的想法。
当闫妮去看女儿的时候,前公婆与她深度交流。
前婆婆告诉闫妮:邹 伟有了新的对象,你再也不是我们家的儿媳妇了,我们就拿你当自己的亲生女儿。
闫妮一听这话十分感动地说: 我就是你们的女儿,永远都是。
邹元清继续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与闫妮的感情只增不减,仿佛邹伟是这个家的外人一样。
邹伟与闫妮离婚后,感情从朋友上升到亲人。
在外面,闫妮要遇到点事情,就会主动给前夫打电话,需要他帮忙会第一时间赶到。
有一次,闫妮遇到诈骗电话。
电话那头说,你涉嫌违法,需要去一趟公安局处理,去银行,不然限制出境
闫妮一听吓坏了,自己没有做什么事情,怎么违法。
再说她有事在身走不开,闫妮就想起在公安局工作的前夫邹伟,正好让他去看看什么情况。
闫妮就给邹伟打电话,简单说了一下刚刚经历的事情。
邹伟直接告诉她:是诈骗电话,你不用管了,交给我来处理。闫妮听到这句话就放心了。
邹伟平常会带女儿去各种地方玩耍,陪着女儿去上兴趣班,热衷于为女儿做任何事情。
关于女儿的事情,邹伟和闫妮会共同商榷再做决定。
2011年,13岁的邹元清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叛逆,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成绩直线下滑,有了不想上学的想法。
邹元清告诉父母遭到拒绝,她跟闫妮说:我要出国留学。闫妮直接拒绝。
她又告诉爷爷奶奶和爸爸听到一样的答案。
邹元清跟妈妈闫妮软磨硬泡,她终于松口了。见孩子母亲都已经答应,爷爷奶奶也只能妥协。
孙女从小在自己身边长大,还没有这么长时间离开过自己十分舍不得。
闫妮告诉老两口:你们放心,我能一定将元元安置好,不会出现什么事情的。
元元也告诉爷爷奶奶会经常与他们通电话。
闫妮和邹伟在国内都有自己的事业,没有办法陪着女儿去美国读书。
13岁邹元清一个人背井离乡,做父母的怎么能放心。
闫妮就找朋友帮忙,亲自把女儿送到地方,安置好后就回国了。
由于闫妮经常拍戏,飞去美国看女儿的时间不多,她就嘱咐前夫多飞美国陪陪女儿。
邹伟基本上只要有时间,就会去看女儿。
2014年,邹伟父母年过70,身体一天不如一天。闫妮没事的事情,就会去看望老人家。
这次不是前公婆招待她,而是她给前公婆做饭。
老两口没想到,孙女不在自己身边,闫妮也没有变。闫妮说: 我就是你们的女儿,关系怎么会变呢? 前公婆心里暖暖的。
远在美国的女儿,听到爷爷奶奶身体不好,与妈妈说要回国。闫妮二话不说同意了。
回国之后,闫妮带着女儿先去看望爷爷奶奶,他们开心得像小孩一样。
爷爷奶奶年纪大,闫妮就让女儿在自己身边生活,只要有空就会和女儿回家看望他们。
去美国留学的这几年,邹元清落下了许多课程。为了能顺利参加高考,闫妮给女儿找了一个封闭的学校学习。
爷爷奶奶担心孙女在学校吃不好穿不暖,经常做好饭菜给孙女送饭。
有时候,邹元清放假想要在家休息。爷爷奶奶就会给闫妮打电话,给你们做了最爱吃的,赶紧和元元来吃。
闫妮就赶紧拉上女儿去前公婆家里吃饭,玩一会,孙女又要回学校。
爷爷奶奶不舍,闫妮就会说,很快又能见到了。
2016年,邹元清听从母亲闫妮的话,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影视表演双学位班。
她以优越的成绩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赶紧第一时间告诉爷爷奶奶。
奶奶听到激动地都哭了,爷爷因为心情起伏过大,血压飙升,家人看到都吓坏了,还好没事。
第二年,闫妮的前婆婆生病住院,她听到此消息,放下手里的工作赶往医院。
基本上她只要有空,闫妮就会去医院照顾前婆婆。
前婆婆感动到落泪,告诉闫妮: 是我家儿子没有福气,希望我们下辈子能是亲生女儿。
闫妮说: 你一直都是我的妈妈。
此后,闫妮动不动就去看望前公婆。
邹元清有当演员的妈妈,大一就外出拍戏,与陈飞宇等人合作《秘果》。
闫妮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拍戏就会带上自己的女儿,甚至还专门拍摄关于母女的一部作《我是你妈》。
在闫妮的扶持下,女儿邹元清在演艺圈发展得顺风顺水。
一次,闫妮去看望前公婆,与她聊起了结婚的话题。
前婆婆说:你也老大不小,女儿都长大成人,有自己的生活,你也该考虑自己的事情了。
之前,婆婆已经多次和闫妮说过这个话题,但她每次都说: 没有缘分,没遇到合适的。
在婆婆的心里,把闫妮当亲生女儿。
婆婆的愿望希望能亲眼看到闫妮再嫁,想把她风风光光嫁出去。闫妮听到这句话眼睛湿润了。
邹元清也经常催妈妈,寻找自己的幸福,不要为了女儿委曲求全。
面对婚姻大事,闫妮也考虑过,进入 娱乐 圈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没有碰到合适的。
她有爱自己的女儿,爱自己的前公婆,就已经很知足和幸福了。
都说“婆媳关系”是亘古不变的难题,在闫妮和公婆身上这样的事情完全不存在。
他们不是亲生女儿,胜似亲生女儿。
尤其是在离婚之后,不用与前公婆继续相处。但闫妮不忍心老两口难受,继续真心实意对待他们。
前公公婆婆对待前儿媳妇,还是跟亲生女儿一样,甚至感情更深。
是闫妮发自内心爱护公婆,是公婆发自内心爱护闫妮,是双方共同经营的结果。
闫妮的胸怀宽广、博大,才得到融洽良好的婆媳关系。
全心全意地付出,才会换来真心的回报。
根据法律法规,孩子姓氏可以随父亲,也可以随母亲,但是,一般来说,没有特殊原因,孩子都是随父亲姓氏。
至于你们生一胎随男方姓,生二胎想随女方姓,要事先和老公和公婆商量好,在征得公婆的同意后,再去给孩子上户口,姓氏随女方。
古人称公婆为“舅姑”,为什么会这么称呼
本文2023-11-12 04:05:3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61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