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尉迟姓是不是鲜卑人后代的问题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关于尉迟姓是不是鲜卑人后代的问题,第1张

(1) 商代贤人迟任的后代,以迟为氏。

(2)南北朝时,北魏尉迟氏一部分改为迟氏。

郡望:

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格言:传求旧善政播维新 。上联说商代贤人迟任,盘庚迁都至亳时,作诰书晓喻百姓,曾引用迟任的格言:"人惟求旧(用人要找熟悉其性格、能力的老人);器非求旧,惟新(用器物则要找新的)。"下联说南朝时迟昭,官淮东太守,锐意维新,颇有善政。

《尚书》中记载,商代有个贤者叫迟任,这是迟姓的最早记录。东晋时有个太守也姓迟。以后史书于迟姓,尽于绝笔。

尚有迟歧祥,迟九锡但不知道其详细情况,迟浩田。

一、寻根溯祖

以部落名命姓。前秦时期苻坚攻灭鲜卑拓跋部族,建立代国。后来拓跋邽复国,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与此同时,鲜卑族中又崛起一支尉迟部落,号尉迟部,如同中华之诸侯国。后来尉迟部随孝文帝进入中原,被命以族名尉迟为姓,称尉迟氏。

二、郡望堂号

堂号

"镝余堂"、"忠武堂":唐朝时有鄂国公尉迟敬德,战功累累。有奸臣说他要造反,太宗问他,他回答说:"臣从陛下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镝之余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我随陛下身经百战,现在留下的,是枪刀弓箭里面捡回来的一条剩下的命。现在天下已定,你就疑惑我要造反吗?)说罢,就脱光衣服往地下一扔,要太宗数数他身上的伤疤,太宗留着泪抚摩着,安慰他。他卒后谥忠武。

郡望

尉迟复姓望族居太原。战国时秦国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太原市。

三、历史名人

尉迟敬德:唐朝人。隋朝末年,从军高阳,以武勇著称。曾随刘武周起事,后降唐,从太宗击败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武德初秦王李世民引为右府参军,屡立大功,是李世民亲信之一。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太宗欲妻以女,敬德说:"臣妻虽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原也。"帝乃止,以功累封鄂国公。

尉迟胜:唐朝于阗王珪长子。少嗣位,天宝年间来朝,玄宗以宗室女妻之,授右威卫将军。与高仙芝击破萨马播仙,加银青光禄大夫。至德初命其弟曜领国事,自率五千兵赴安禄山之乱,萧宗待之甚厚。广德年间拜骠骑大将军、于阗王,令回国,尉迟胜固请留宿卫。加开府仪同三司,封武都王。 尉迟迥:北周蜀公。他素有大志,好施爱士,为时人所颂。

尉迟乙僧:唐代画家。与其父尉迟跋质那(画家)皆以善画闻名,有大小尉迟之称。

“尉迟一家”,尉迟氏一家遭难惟有二子逃出,为避开耳目,更为兄弟日后相见能够相认计,于是将姓氏拆分为二,老大乃改姓尉,老二乃改姓迟,兄弟相约以此为相认之证,然后各奔东西。

尉迟(拼音:yù chí)是以部落名命姓。尉迟姓源流有两种,一种源于塞种人,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尉迟氏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一种是源于赐姓。尉迟氏是典型的源出北方少数民族的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十九位门阀。

尉迟恭(585—658)字敬德,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城区)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尉迟恭与秦琼为中国两位传统门神。隋末,尉迟敬德从军于高阳,以武勇称,累授朝散大夫。617年,刘武周起病,收罗尉迟敬德为偏将。尉迟敬德破永安王孝基,俘虏孤怀恩、唐俭等。620年,唐太宗征讨刘武周,刘武周令尉迟敬德与宋金刚在山西介休抵御。太宗遣人前往劝降。尉迟敬德举城投降。太宗大悦,赐为右一府统军。626年,在玄武门之变中,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后出任泾州道行军总管等职。晚年信方术,闭门不出。

尉迟的姓氏读音 [ yù chí ]

尉迟(读音yù chí)是以部落名命姓。前秦时期苻坚攻灭鲜卑拓跋部族,建立代国。后来拓跋邽复国,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与此同时,鲜卑族中又崛起一支尉迟部落,号尉迟部,如同中华之诸侯国。后来尉迟部随孝文帝进入中原,被命以族名尉迟为姓,称尉迟氏。

尉迟氏是于阗国尉迟王朝的国姓,先后出过三十八位国王,国祚长达1238年,如尉迟僧乌波、尉迟苏拉。

扩展资料:

一、尉迟的历史名人:

1、尉迟迥

字薄居。北周孝闵帝时,因平蜀有功,封蜀公,驻益州。他素有大志,好施爱士,政绩卓著,为时人铭碑所颂。

2、尉迟纲

字婆罗,蜀国公尉迟迥之从兄。是宇文泰一手培植出来的将领,骁勇而有膂力,善骑射。卒于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享年五十三岁,谥周太保吴武公。

3、尉迟胜

唐朝于阗王珪长子,幼年时就继承了父亲的王位。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曾到长安朝见过唐朝皇帝李隆基,并带去了于阗的特产名马和美玉。唐玄宗李隆基不仅亲自召见了他,而且回赠了中原特产,并将宗室的公主嫁给他为妻,同时又封他为右威卫。

二、家谱文献

安徽横阳尉迟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博望镇横山村。

参考资料:

-尉迟姓

  尉

  姓氏

  念"yu"

  出自春秋时期郑国。此姓有"yu"和"wei"两个读音,读音不同,来源有别。当读"wei"时,相传出自春秋时郑国,是当时一位掌管刑狱的官吏的后代。他的官名叫尉正,后世尉姓来源于他的官名。至于读"yu"时,则出自古代少数民族复姓尉迟,是由这一复姓简化而来的。尉姓历史上以太原、荥阳、河南为郡望。历史名人有:春秋时人尉止、尉翩,战国时军事家尉缭,北魏定州刺史尉古真等到。周王室成员大夫尉止为子产、子虫乔所杀,其子尉翩宋国。战国时,尉翩后人尉缭尉 氏人,治商鞅之学,有贤名,著书《尉缭子》二十五篇。尉〓的后代皆蔚氏。见《通志•氏 族略》

  郁姓源流 郡望堂号

  一、寻根溯祖

  1、相传大禹的老师叫郁华,郁华为郁姓的始祖,其后代子孙称

  郁氏,遂成郁姓。

  2、古代有郁国,春秋时成为吴国大夫的封邑,其后代子孙亦称

  郁氏。

  3、历史上西域有郁立国,国人或有以郁为姓。

  4、历史上有郁夷县、郁秩县、郁致县,有以地名郁为姓者。

  5、春秋时鲁相郁贡的后代皆姓郁。

  6、郁姓与尉姓通。

  二、迁徙分布

  三、郡望

  郁姓望族居太原(今山西太原)、黎阳。

  黎阳郡:西汉置黎阳县,北魏改置郡。在今河南省中部浚县一带。

  又有古代军官名。春秋时晋国上、中、下三军均设“尉”。主发兵使民。战国时赵国设有“中尉”,主“选练举贤,任官使能”。各国在将军之下多设有“国尉”、“都尉”。秦国曾以国尉为武官之长。以后各代中枢设“太尉”(有时改为“大司马)”以掌兵事。汉代的诸侯王国内设“中尉”。地方各郡、县则设“都尉”、“县尉”。

  尉

  官名。春秋时晋国上、中、下三军都设尉,亦称军尉。《淮南子·兵略》:“正行伍,连什伯,明旗鼓,此尉之官也。”《许注》:“军尉所以尉镇也。”战国时赵国于军中设尉和都尉,并于朝中设中尉,主“选练举贤,任官使能”(《史记·赵世家》)。《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性质与赵的中尉相同。秦国亦于军中设尉,并在朝中设国尉,白起、尉缭曾任此职。秦代起朝廷设太尉,“掌四方兵事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续汉书·百官志》。

“尉”字作姓氏时读:[ wèi ]

一、读音[ wèi ]的释义:

1、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

2、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下。

4、姓。

组词:骑都尉、宣尉司、龙禁尉、尉律学、尉头国

二、读音[ yù ]的释义:

地名,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组词:尉迟、小尉迟、大尉迟、尉迟杯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三、相关组词:

1、龙禁尉[lóng jìn wèi] 

皇帝禁中侍卫。

2、尉律学[wèi lǜ xué] 

有关尉律的学问。

3、尉头国[wèi tóu guó] 

汉朝时少数民族建国。

4、小尉迟[xiǎo yù chí] 

称唐代画家 尉迟乙僧。

5、大尉迟[dà yù chí] 

称隋代画家 尉迟跋质。

尉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尉姓有两个读音:读“魏” 和 读“玉”,代表着不同的起源。

尉姓起源

先秦时,武官“尉”,以官职为姓,如尉缭,相传源于春秋时郑国,以“尉正”最早。

由鲜卑族复姓尉迟简化而来。

尉姓名人

尉文通,隋朝隋炀帝时的起事领袖。

尉世辩,中国北齐时期军事家、政治家,北齐长乐王尉景的孙子。 尉世辩的父亲为尉粲,尉粲死后,尉世辩袭爵,为长乐王。

尉天骢(1935年1月24日-),原籍江苏省砀山县,作家、文学评论家。1949年起定居台湾。

尉景(-547年),字士真,鲜卑名副羽,善无(今山西右玉东南)人,东魏时期军事家、政治家,北齐高祖高欢的姐夫,官至大司马,爵封长乐郡公。

尉健行(1931年1月2日-2015年8月7日),浙江新昌人,前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一。

尉凤英(1933年-),女,辽宁抚顺人,原沈阳东北机器制造厂工人,后被命名为工人工程师,被称为“毛主席的好工人”。

关于尉迟姓是不是鲜卑人后代的问题

(1) 商代贤人迟任的后代,以迟为氏。 (2)南北朝时,北魏尉迟氏一部分改为迟氏。 郡望: 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格言:传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